流水句

更新时间:2023-11-02 06:12:52 阅读: 评论:0

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复旦千分考

流水句
2023年11月2日发(作者:无敌的近义词)

流水句——连谓句

汉语中的连谓句是谓词或谓词结构连用的句子,每个谓语都与谊句主语有陈述关系。

该句型在英语中并无对等的句型,英语学习者在遇到多个谓语的汉语句子翻译时,往往无

从下手或者根据字面直译,最终导致词不达意或犯诸多语法错误。从汉语连谓句句型结构

的角度去分析该类句型翻译的方法和技巧,以期学习者能更好地把握该类句型的翻译。提

高他们的汉译英水平。

所谓连谓词组是这样一种词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谓词性词语连用,在意义上每个都

能与同一主语发生主谓关系,谓词性词语之间没有语音停顿,也没有关联词语。下面几个

句子都是连谓句:1.我‖去打点酒来。2.王大伯‖进城看儿子。3.她‖眯着眼睛想

心事。4.他妻子‖得理不饶人。5.李明‖有条件做这工作。6.那小姑娘‖看到这个

场面很害怕。7.他‖这辈子受苦受(够)了。英语与汉语不同,在一个句子中,除了并

列谓语外,一般只有一个谓语动词,其它都以动词的非谓语形式出现。形容词也不能单独

作谓语。所以在翻译这类连谓句时,一定要根据英语句法结构和表达习惯,采用灵活多样

的方法译出。根据汉语连谓句中谓谓词性词语之间的各种不同关系,连谓句大致可分为七

种类型。(上文中提到的七个例句,分别属于这七种类型)。笔者试图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连

谓句的基本特点和主要译法进行初步探讨。类型一基本特点:趋向动词和行为动词连用,

或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行为动词连用,后一动作常常表示前一动作的目的。......

1、什么是连谓句

连谓句是由连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例如:

老王天天骑自行车上班。

他挣扎着下地去劳动。

耳朵听都快听腻歪了。

他卖废品卖了两块钱。

连谓短语中的谓词性成分都与同一个主语发生主谓关系。

第一个谓词是“来、去”及由“来、去”组成的短语,可以独立充当谓语。除此之外,

一般不能用光杆动词,而要带上宾语或补语等成分。

对于第二个谓词没有什么限制。

古唐诗:

横吹曲辞·陇头吟 王维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相和歌辞·从军行 王维

笳鸣马嘶乱,争渡金河水。

李适

玉殿笙歌宜此夜,更看明月照高楼。《秋夜》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上之回】李白

三十六离宫,楼台与天通。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

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淫乐意何极,金舆向回中。

万乘出黄道,千旗扬彩虹。前军细柳北,后骑甘泉东。

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秋暮瑶池宴,归来乐未穷。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战城南】李白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洗兵条支海上波,

放马天山雪中草。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备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横吹曲辞·折杨柳】李白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美人结长恨,想对心凄然。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相和歌辞·公无渡河】李白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其害乃去。茫然风沙,被发之叟狂而痴。

清晨径流欲奚为,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有长鲸白齿若雪山。

公乎公乎,挂骨于其间,箜篌所悲竟不还。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杂歌谣辞·中山孺子妾歌】李白

中山孺子妾,特以色见珍。虽不如延年妹,

亦是当时绝世人。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

一贵复一贱,关天岂由身。芙蓉老秋霜,团扇羞网尘。

戚姬髡翦入舂市,万古共悲辛。

【关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独漉篇】李白

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

越鸟从南来,胡鹰亦北渡。我欲弯弓向天射,

惜其中道失归路。落叶别树,飘零随风。客无所托,

悲与此同。罗帏舒卷,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

流水对

一般的对联,上联和下联是平行的两句话,各自意思完整。但也有一种对仗的上

联和下联之间往往一气呵成,分别独立来读没有意义,至少是意义不全。这种对联称

为流水对。它的前后两个句子在意义上有连贯、因果、条件、转折等关系。

具体定义

同一联中的两句话,从形式看是两句话,但意思并不互相对立,实际上是一整句

话分开成两句来说。也就是这两句话在理解时应该是如同流水般一气贯穿下来。所以

叫做流水对。

举例说明

例如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即是。注意:流水对往往出现在尾联中。

典型的流水对上下句用连词串接,或根本是一句话分两半说。例如: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骆宾王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杜甫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

很多流水对上下句分别是两个连贯的动作。例如: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孟浩然)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

与流水对相反,对仗时如对出了两个意思不相贯通的句子,则称为并肩对,往

往显得板正生硬。

流水对在律诗对联中最受人欣赏,艺术性较高,是比较不容易弄出来的一种

。一首诗里面有了一联的流水对,就显得灵动了许多。关于流水对,有这样一些说

法:古人律诗中之流水对,常为难得之佳联,即因其一气呵成,畅而不隔,如行云

流水,妙韵天成也。”“流水对使一首诗结构紧凑,如果是用在担当著拓转诗意的重任

的颈联,常可使整首诗意像流动,习习欲飞。

胡震亨《唐音癸签·法微三》严羽 刘眘虚 沧浪千万里,日夜一孤舟

为十字格,刘长卿江客不堪频北望,塞鸿何事又南飞为十四字格。谓两句只一意

也,盖流水对耳。 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五言律﹞中联以虚实对、流水

对为上。

流水对是律诗对仗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不求形式上的严格工整,注重情感思绪的自然贯

通,两句连贯而下如行云流水,所以叫做流水对。

流水对是一联之中对仗的上下两句,一般内容不同或相反。如果两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

义,叫作合掌,是作诗的大忌。但有时上下句有相承关系,讲的是同一件事,下句承接上

句而来,两句实际是一句,这称为流水对

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下句描述的是紧接

上句的行程,就是一流水对。又如《秋兴》其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查。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尾联也是一流水对。

流水对一般也被认为是不俗的佳对,如果尾联要用对仗,经常就用流水对收住全诗。

流水对流水对是琢句对仗法的一种,一般的对仗,都是并行的两件事物。但流水对却是

一意相承,两句可以当作一句来读。 ... 由此看来,流水对是说上句的意思没说完,像流水

一样,得流下去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意思。流水是一个比喻词。

3)流水对

凡是出句和对句的内容说的是一个意思连贯下去,也就是说一句话分为两句说

的,这种对仗形式称为“流水对”。流水对既有对得比较工整的工对,也有对得不甚工整的

宽对,后者更是比较常见的。

例如唐人李商隐的七律《马嵬》中的颈联: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

牛。

这首诗是咏唐玄宗和杨贵妃的一段故事。诗的颈联从字面上看是工对,但是上

句和下句说的是一件事:上句指叛将安禄山兵临长安,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仓皇逃跑,走到马

嵬驿时,随从部队不肯前进,逼迫唐玄宗处死杨贵妃。句中的“驻马”是说停下马不肯前进。

下句的“牵牛”本是一个名词,这里做动名词用,与出句的“驻马”相对。全句是回叙由于

唐玄宗过去在七夕和杨贵妃同望银河牵牛、织女星相约生生世世为夫妇,只顾私情,不理政

事,以致造成今天“六军同驻马”的局面。上下句紧密结合,互为因果,不能分割,去掉上

句或下句,意义都不完整。这种对仗形式叫做“流水对”意思是两句意义连贯如流水一般。

再如李白五律《送友人》中的颔联: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这两句话也是一句话分为两句说:上句说自从在此地送别以后,友人便独个儿

象飞蓬般开始走上万里飘零的征途。这里上下句是一个整体,如果去掉下句,上句就没有着

落。这个例子也是流水对中对得不太工整的宽对。

相关链接(4)交错对

凡是出句的词语与对句的词语本可相对,但不是在同一个位置而是错开的,

为“交错对”或“错落对”,过去则称为“蹉对”。例如王维的五律《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中的颔联: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这一联出句的主语“倚杖”与对句的主语“临风”都是以动词修饰名词,对得还工稳。

但后面三字,出句是“柴门外”,对句是“听暮蝉”,如只看“柴门”和“暮蝉”,都是前

一字修饰后一字,可以相对。但从词组位置的安排来看是不能相对的。因为“柴门外”是以

方位词“外”“柴门”的修饰语而置于后面;“听暮蝉”却是以动词“听”来修饰宾语“暮

蝉”。如要相对,必须把“柴门"放在“外”字后面,或是把“暮蝉”移在“听”字前面方

能成对。但是不论移动上句的“柴门”还是下句的“暮蝉”,不但都不合平仄和韵脚在格律

上的要求,而且也不合语法规则。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交错对的形式把应对的词语错开来补

救,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读起来也很自然。

再看杜甫的五律《长江》二首之一的起联: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

从这一联上下句词组的性质来看,上联的“众水”应与下联的“一门”相对,“涪万”

应与“瞿塘”相对;但如果把“一门”与“瞿塘”的位置互易,变成“一门争瞿塘”,意义

就含混不清了,所以只能照现在这样安排。当然,这两句诗是此诗的起首一联,并不要求使

用对仗,这里只是把它作为例子,来说明交错对的使用情况。交错对一般都是在词语对仗安

排与格律发生矛盾的时候,才采用这种形式以作补救的。

(5)借对

借对又叫“假对”。凡属用语对仗的词语,字面能对而词意不能对,或者这些字的

谐音能对而词义和字面不能对的对仗,都称“借对”。前面讨论工对时举的刘禹锡《西塞山

怀古》诗颔联中,以地名“石头”对方位名词“江底”,以及讨论流水对时举李商隐《马嵬》

诗的颈联中,以名词“牵牛”对动名词“驻马”,就是用的借对方式。这两个例子,都是字

面能对而词意不能对的。

至于字面不能对而借谐音来对的例子,如杜甫的排律诗《送杨六判官使西蕃》中的

一联: 草肥蕃马健,雪重拂庐干。

上句“蕃马”指吐蕃马,马是动物;下句“拂庐”指吐蕃部落居住的连接起来的帐篷。

以物名“庐”对上句的畜名“马”,本来欠工整,但因“庐”字与“驴”字同音,故借用来

成对。

(6)扇对 凡律诗中的对仗句子,上一联与下一联相对,也就是两联四句的第一句对第三

句,第二句对第四句的,称为“扇对”,又叫“隔句对”。如韦庄的七言律诗《杂感》中的

前两联:

/莫悲建业荆榛满,

平仄及词性相对 昔日繁华是帝京;

莫爱广陵台榭好, 平仄及词性

相对

也曾芜没作荒城。/

从这两联例诗中可以看出,上一联与下一联互成对偶,其中第一句与第三句成对,第二句与

第四句成对,也就是隔句成对,而上联、下联本身的上下句却不能成对。

相传,程咬金为招抚一员大将,经军师的周密谋划,骗得那位大将的妹

小故事:

妹跟他成亲。洞房花烛之夜,程咬金自渐形秽,怕见新娘。当新娘偷偷揭开头上的面纱,看

到程咬金的丑陋面目时,悔恨交加,顿时舞刀弄斧,两人在洞房中厮杀起来。后来,新娘见

动武不行,就说:“我们不动武,讲文,我出对子你对。对得上,结为夫妻;对不上,各奔

东西。”程咬金答:“可以试试。”于是,便产生了一幅妙趣横生的“流水对”:

“雨”,新娘说,“是下雨的雨”。

“风”,程咬金说,“是吹风的风”。

“不是天上的雨,”新娘说,“是花雨”。

“不是地下的风,”程咬金说,“是酒风”。

“飞花雨”,新娘说。

“撒酒风”,程咬金说。

新娘瞟了程咬金一眼,说:“点点飞花花雨。”

程咬金答:“回回撒酒风。”

新娘:“檐前点点飞花雨”。

咬金:“席上回回撒酒风”。

新娘:“皇王有道,檐前点点飞花雨。”

咬金:“祖宗无德,席上回回撒酒风。(疯)”

新娘:“大魔国皇王有道,檐前点点飞花雨。”

咬金:“程咬金祖宗无德,席上回回撒酒疯。”

新娘无奈,只好答应这门这亲事。

流水对也叫串对,意思连贯而下,一气呵成。程咬金和新娘的流水对从一个字开始,逐步到

十四字,应对自如,诙谐有趣。

现代解读:

广州城隍庙对联实为古体流水对

20110817 04:33 陈元胜 来源:广州日报

猩猩”二字既用古义 又颇具“作态”的猩猩形象

编者按:本报15A19版的《城隍庙错对联何时改正》引起读者反响,陈元胜先生

对此表示了自己的看法,特刊登于此,借此抛“玉”引“玉”,欢迎热爱广州文化的读者加

入讨论。

广州城隍庙经“修旧如故”后,虎年亚运盛会前重新开放。如今庙中十余副对联大多

为嘉庆、宣统年间留下的旧联;仅有两副新联,其一云:“神本正清法眼厌看/猩猩作态

耗香烛”。或指责有错字(“惺惺”误作“猩猩”“厌看”和“香烛”不对仗。本人觉得这

种说法值得商榷。

汉魏对联未必对仗,据多方综合考辨,“猩猩作态”并非写错字。对联“猩猩”二字

既用古义,又颇具“作态”的猩猩形象。说文解字》卷十“猩”字条云:“猩猩,犬吠声;

从犬星声。《说文》并无“惺”字。《辞海》两字皆有,惜无《说文》“猩”字古义。世人

大多只知“惺惺”有二义:一是机警或警觉;二是指聪慧的人(如《西厢记》“方信道,

惺惺的自古惜惺惺”

且看城隍对联“神本正清”的“法眼”里,“作态”既不是惺惺机警者,更非什么聪

慧的人!倒是“猩猩”,即褐猿,体高可达1.4米能直立行走,却姿态拙笨须用特长的前肢

助行;从幼小饲养则能模拟人的动作。《吕氏春秋·本味》“肉之美者,猩猩之唇。”后世

列为八珍之一;李贺《大堤曲》“郎食鲤鱼尾,妾食猩猩唇”

显然,“猩猩作态”四个字,绘声绘色极尽“作态”者的形象:既有“犬吠声”,又具

模拟人的动作之笨拙姿态!护城佑民的城隍神“法眼厌看”世间又有谁人会“喜看”呢!

“神本正清/法眼厌看 猩猩作态/奢耗香烛”此乃四字节奏的古体对联。其平实直白的

流水对,高挂在“都城隍庙”大门两旁,更能镇得住入庙所见对联的内容:教世人与善

信们明辨是非善恶。君不见三尊城隍爷塑像坐镇大殿么:刘龚、海瑞、杨椒山!大殿牌匾

下的对联:“到底果然终有报/赏罚难逃天有眼”,又:“奸邪欲遁地无窝/举头如在切毋欺”

历经丙午浩劫的世人们重见海瑞,举头观看读对联,潸然泪下……诚哉,斯言!

汉魏六朝以来的古体对联,一如古体诗的对仗,都可以不求工整;唐以后更有意求拙,

以显得高古。李白《梦逰天姥吟留别》“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又《蜀道难》“朝避

猛虎,夕避长蛇。”或不求对仗工整,或不避同字相对。古体对联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对仗

只是一种修辞手段,并非形式格律上的固定要求。

从古体诗到近体格律诗,还有一种流水对:对出的不是两句,而是意思相连贯的一长

句话。如骆宾王《在狱咏蝉》“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元稹《遣悲怀》“唯将终夜长

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此种流水对,连讲究形式格律的近体诗都能使用;那么,何以将

城隍古体对联误读成“不对仗”呢?

学前教育的价值-做月饼的过程

流水句

本文发布于:2023-11-02 06:12: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876772791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流水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流水句.pdf

标签:聂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