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音乐史考试重点
第一章 远古 舜之乐《九韶》以祀四望
(一)名词解释 禹之乐《大夏》以祭山川
1.陶埙:用陶土制作的圆形或者橄榄商之乐《大濩》以享先妣
形的吹奏乐器。内空,外有吹音孔、周之乐《大武》以享先祖
按音孔。 4.大司乐:
出土地点:陕西西安半坡遗址、浙西周时建立的宫廷音乐机构,其机构
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山西太原义井村负责人“大司乐”的职能——
遗址…… ①掌管宫廷音乐活动——即宫廷音乐
2.骨笛: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新石器机构
时代遗址(“贾湖骨笛”):猛兽骨制成,②掌管朝廷贵族子弟的学习,培养王、
共出土25支。 贵族子弟的音乐学习
(二)问答题 “世子”、“国子”——相当于音乐
考古发现我国远古时期有哪些乐学校
器?它们在音乐史上有什么价值? 5.八音:
①乐器有:陶埙、骨哨、骨笛、陶钟、是以乐器的制作材料来划分的,其中
陶鼓、陶角; 包含金、石、土、革、丝、木、匏、
②价值:贾湖骨笛的发现证明了9000竹。
年前中国音乐文明的起源; 6.十二律:
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最早在西周时产生,其中包括黄钟、大吕、
的乐器,标志着中国乐器史的开端; 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
贾湖骨笛1200的历史反映了这一时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期古代先民的音乐文化。 (二)问答题
1.周代礼乐制度有哪些特点?
第二章 夏、商、西周 ①等级化的音乐制度:
(一)名词解释 不同等级的贵族享受音乐有相
1.雅乐:春秋时代的孔子,他所说的应的规定
雅乐,是指西周以来礼乐制度中的音舞队编制:“佾”——方阵
乐。 “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
2.礼乐制度: 二。”——《左传·隐公五年》
中国古代的礼乐制度产生于西周,其
音乐活动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内容和乐队使用:“县”——通“悬”
特点—— “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
①等级化的音乐制度 卿大夫判县,士特县。”
②繁复的音乐礼节 ——《周礼·春宫宗伯》
3.六代乐舞: ②繁复的音乐礼节
被儒家封为雅乐的最高典范—— 对内容、乐舞、宫调、乐器都有
皇帝之乐《云门》以祀天神 规定
尧之乐《大咸》以祭地示
2.简述商、周时期的音乐教育。 (2)历史价值:①它是目前发现的先
产生了音乐机构:大司乐 秦时期的最大一套编钟,数量多,编
负责人:大司乐 制复杂;②它证实了我国2000多年前
职能:①掌管宫廷音乐活动——即宫双音钟的出现;③钟上的大量乐律学
廷音乐机构;②掌管朝廷贵族子弟的铭文是历史文献所没有的,具有很高
学习,培养王、贵族子弟的音乐学习。 的历史价值。
“世子”、“国子”——相当于音乐学
校
第三章 春秋战国的音乐
(一)名词解释 2.曾侯乙编钟的乐学理论有哪些特
1.《诗经》音乐: 点?
我国第一部歌词总集、音乐总集、全其乐学理论是“之调式”体系。即以
部入乐演唱 “某律为宫之某音”的称谓法,与《周
2.《楚辞》音乐: 礼·春宫》所载“为调式”称谓不同。
“楚辞”:战国时期在楚国民歌基础上3.简述孔子的音乐观?
形成的一种歌曲体裁,后成为一种诗(1)音乐技艺:善唱歌,会击磬,学
的文字形式。 琴于师襄
《楚辞》: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依(2)音乐评论:
据民间歌调填辞的诗作。 “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
代表作:《九歌》、《天问》、《招魂》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
3.《成相篇》: 乐与教育
作者是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是今存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最早的说唱作品的底本。 (3)音乐主张:
4.双音钟: ①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主张礼、乐
每件钟的正鼓部(及隧部)和侧鼓部治国——孔子音乐思想的核心与灵魂
(即鼓部)能分别奏出相距大三度或②“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
小三度两个音。 莫善于乐。”
5.三分损益法: ③尽善尽美:“子谓《韶》尽美矣,又
“凡起五音者,先主一而三之,四开尽善矣;谓《武》美矣,未尽善矣。”
以合九九,忆事生黄钟小素之首,以④提倡雅乐、古乐,反对郑声、新乐,
成宫;三分而益之一,为百有八,为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徵;不无三分而去乘,适足以生商;4.简述《乐记》的主要音乐思想内容?
有三分而复于其所,以是生羽;有三(1)核心内容:系统论述了儒家的礼
分而去乘,以是生角。” 乐思想。
(二)问答题 (2)主要观点:
1.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乐器的音乐①音乐的本质: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特点及其历史价值? 也是声音的艺术
(1)音乐特点:①形制:共65件, 代表论述:
含一件鎛钟,分3层悬挂,钮钟和甬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
钟;②音域:5个八度;③律制:复合物使之然也。”
律制,三分损益律和纯律结合,十二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
律齐全,可旋宫转调;④双音钟:正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鼓部、右鼓部呈三度;⑤学术价值:②音乐与政治:密切联系,音乐反映
钟上刻有2800多个乐律学铭文 政治状况、社会风气
代表论述: 定律的主张。
“审政以知乐” 六十律:用三分损益法产生十二律
③音乐的社会功能:端正社会风气,后,继续往下生至六十个律。
是社会和谐,礼乐是治理国家的方法(二)问答题
之一 相和歌与相和大曲的艺术特点。
代表论述: (1)相和歌: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
“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流行于北方)
矣。” 相和歌的高级形式:相和大曲——
第四章 秦、汉音乐 大型歌舞套曲
(一)名词解释 结构:艳—曲—趋(或乱)三段结构
1.汉乐府: (引子—主体—尾声)
乐府始建于秦朝,汉武帝扩建,兴 (器乐—歌唱—舞蹈)
盛于汉代 (散板—中板—快板)
职能:广泛采集民间歌谣、民间音(2)相和大曲:平调、清调、瑟调
乐舞蹈,加工配乐,编曲填词,研究
音乐理论,演唱、演奏,例如《木兰第五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音乐
辞》、《孔雀东南飞》 (一)名词解释
作用:促使民间音乐蓬勃发展,主 《碣石调·幽兰》:
管是是为适应统治阶级在宫廷的享乐 现存最早的,唯一的琴曲文字谱,
需要,客观上保存、保护了民间音乐。 今5000字
2.《广陵散》: 文字谱:记录琴曲的专用乐谱,记
(1)时间:东汉末年产生 录左手按弦位置,有收入和弹奏,“指
(2)内容:“聂政刺韩王”的悲壮故位谱”体系。
事,戈矛杀伐之气 南朝丘明传谱,清末学家杨守敬在
(3)规模:45段 日本发现,外交家黎庶昌收入《古逸
(4)流传:魏晋,嵇康“从此《广陵丛书》
散》绝矣” “碣石调”——曲调形式
刊印于明代《神奇秘谱》—— “幽兰”——乐曲的内容
我国最早的古琴谱 音调来自汉代民歌《陇西行》,又名
3.琵琶: 《步出夏门行》。
圆形音箱琵琶——阮咸(阮),由“鼗(二)问答题
鼓”发展而来,圆盘、直柄四弦 1.简述清商乐的来源及其艺术特点。
梨形音箱琵琶——琵琶 (1)来源:魏晋时期,相和歌迁到南
4.箜篌: 方与江南民间音乐一起统称为清商
卧箜篌——类似琴瑟,又如琵琶一乐。
般用拨来演奏的乐器 (2)组成:
竖箜篌——西域传入中原的乐器。 ①吴歌:即吴声歌曲,长江下游,
原出于古代西亚的亚述地区,后往东以首都建邺(今南京)为中心地带的
流传是中国的竖箜篌,往西流传就是民间音乐;
希腊的竖琴。 ②西曲:即“荆楚西声”,汉江流域
5.京房六十律: (如江陵、襄阳)的民歌。
京房:西汉律学家,第三个从理论(3)演唱形式:徒歌——“被诸管弦”
上发现“仲吕不能生黄钟”的人;发(“被”通“披”,覆盖)
现了以管定律的缺点,提出以弦代管(4)音乐结构:除主体部分外,前有
“和声”(引子)、后有“送声”(尾声) 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
2.简述嵇康《声无哀乐论》的主要思 ②隋炀帝时期:乐户
想内容。 九部乐:清乐(原清商乐)、西凉(元
(1)核心思想:“声无哀乐”,“心之国伎)、龟兹、天竺、康国(新增)、
与声,明为二物”,音乐是客观存在的,疏勒(新增)、安国、高丽、礼毕(原
感情是主管存在,两者之间,并无因文康伎)
果关系。 (2)唐代宫廷燕乐的九、十部乐:
(2)音乐是一种独立的客观存在,在 ①九部乐:燕乐(新增)、清乐、
于它自身的自然的和谐; 西凉乐、龟兹乐、天竺乐、康国乐、
(3)音乐与人的情感无关,只有善恶疏勒乐、安国乐、高丽乐
的差别; ②十部乐:燕乐、清乐、西凉、龟
(4)音乐引起的哀乐是因为听着哀乐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
在心。 高昌(新增)
7.坐部伎:
第六章 隋、唐、五代的音乐 3—12人,在宫廷的室内厅堂上表
(一)名词解释 演,堂上乐音乐细腻优美,小型歌舞。
1.曲子: 有六部乐舞。
唐代城市里流行一种歌调,音乐来8.立部伎:
源于民间传统音乐和外来音乐两方 64—180人,在广场庭院中演出,堂
面,将齐言诗(五言、七言诗)填曲下乐音乐热闹喧腾,主要用鼓笛、龟
演唱。 兹乐器,大型歌舞。有8部乐舞。
2.《阳关三叠》: 9.唐大曲:
原作是王维(701-761)的诗《送元 是一种融器乐、声乐、舞蹈于一体
二使安西》,入乐演唱后盛传于唐代。 的大型体裁的乐曲。分清乐大曲、法
3.变文: 曲大曲、胡乐大曲3种类型。
唐代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源于说 大曲的结构:
唱古代印度的佛教故事。是僧人进行散序——中序——破 三段体
俗讲时的讲唱本子。 器乐——歌唱——舞蹈
4.《胡笳十八拍》:
南宋以后出现,歌词为蔡琰(文姬)10.《霓裳羽衣舞》:
的《悲愤诗》,讲述一生的悲苦遭遇, 唐代法曲大曲的精华之作,唐玄宗
音乐风格为汉蒙音乐的融合 作曲,原作已失传,宋代姜夔在故纸
5.《离骚》: 堆中发现商调《霓裳曲》十八阙,并
晚唐琴家陈康士所作的琴曲。 对其中一段填词,名为《霓裳中序第
内容:以屈原的诗《离骚》为词,一》。
后发展为独奏曲。表达了“路漫漫其11.奚琴:
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追 中国向内引进的奚族乐器。拉弦乐
求。 器,竹片在两弦之间来回拉擦发音,
6.多部伎: 当今二胡类乐器的前身。
设十部之伎于庭,以备华夷。” 12.敦煌乐谱:
(1)隋代宫廷燕乐(俗乐):由节俭 五代时期,四弦四相的琵琶指位谱。
到奢侈 发现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道士
①隋文帝时期: 王圆篆,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法国
七部乐:国伎,清商乐,高丽伎,天考古学家伯希和
序歌、序舞—缓歌、缓舞—急歌、急舞
13.减字谱: ③体裁:令、引、近、慢
隋唐时期出现,简化文字谱的古琴(2)代表人物:
记谱法 ①姜夔,号白石道人,又称姜白石,
(二)问答题 南宋的词人、音乐家,“婉约派”代表
1.简述隋唐宫廷燕乐中的外来音乐。 人物。
隋唐时期,随着国势强盛,君臣同②《白石道人歌曲》:共17首词曲,
庆和与外邦民族的频繁交往促使燕乐其中14首自度曲、2首古曲、1首范
音乐活动发展起来。 成大写曲。用俗字谱记谱。
(1)隋代宫廷燕乐(俗乐):由节俭③代表作:《扬州慢》、《鬲溪梅令》、《杏
到奢侈 花天影》
①隋文帝时期: 2.诸宫调:
七部乐:国伎,清商乐,高丽伎,天 诸宫调——说唱音乐的代表
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 (1)定义:充分运用宫调变化的长篇
②隋炀帝时期:乐户 说唱形式,是一种以唱为主的大型说
九部乐:清乐(原清商乐)、西凉(元唱。由多套曲牌组成。每套曲牌同一
国伎)、龟兹、天竺、康国(新增)、宫调,各套宫调则不同,因此叫诸宫
疏勒(新增)、安国、高丽、礼毕(原调。
文康伎) (2)创造者:北宋、汴京、瓦子勾栏
(2)唐代宫廷燕乐的九、十部乐: 艺人孔三传
①九部乐:燕乐(新增)、清乐、(3)音乐来源:唐宋大曲,曲子、北
西凉乐、龟兹乐、天竺乐、康国乐、方民间歌曲
疏勒乐、安国乐、高丽乐 (4)伴奏乐器:鼓、拍板、笛、锣、
②十部乐:燕乐、清乐、西凉、龟琵琶
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5)保留曲目:董解元《西厢记诸宫
高昌(新增) 调》
这些外来“乐部”中,西凉乐和龟3.董西厢:
兹乐的影响是较大的。 董解元,金章宗时人。解元,为金
2.简述唐大曲的音乐特点。 元时期文人通称。
(1)是一种融器乐、声乐、舞蹈于一 《西厢记诸宫调》是根据唐代诗人
体的大型体裁的乐曲。分清乐大曲、元稹写的传奇《会真记》改编的。
法曲大曲、胡乐大曲3种类型。 4.正杂剧:
(2)大曲的结构: 宋杂剧初期,艳段、正杂剧、散段
散序——中序——破 三段体 三段各自独立。正杂剧表演一个完整
器乐——歌唱——舞蹈 的故事,是杂剧的主体。
序歌、序舞—缓歌、缓舞—急歌、急舞
字楚望,曾入南宋大将张岩家为琴
师。代表作《潇湘水云》。
第七章 宋、元音乐 6.《潇湘水云》:
(一)名词解释 琴乐,作者是南宋郭沔。
1.词调音乐: 内容:用山水烟波浩渺,云水苍苍,
(1)词调音乐:隋唐时期的曲子发展来表达作者对民族危亡的忧思之情和
到宋代,成为词调音乐。 元兵入侵的愤慨。
①创作方法:依声填词 7.《海青拿天鹅》:
②变体:剪字、偷声、摊破、犯 元代琵琶曲。
5.郭沔:
海青:一种雕,用来捕捉天鹅 曲牌联缀
内容:反应北方少数民族的狩猎生固定格式:[端正好]-[滚绣球]-[倘秀
活。 才]-[叨叨令]
8.蔡元定十八律: (5)音乐风格:七声音阶,节奏较快,
作于南宋时期。 风格刚健豪放,以遒劲为主
十八律:通三分损益法计算出十二(6)伴奏乐器:琵琶、鼓、笛、拍板、
律后,继续推算出六律。 锣
(二)问答题 4.简述元代南戏的音乐特点?
1.简述宋元时期说唱音乐的特点? 南戏的音乐特点:
(1)鼓子词 ①南戏的结构:短小灵活、一本有十
(2)诸宫调——说唱音乐的代表 几至几十出
①定义:充分运用宫调变化的长篇说②表演组成:任何角色都可唱,独唱、
唱形式,是一种以唱为主的大型说唱。对唱、合唱多种形式
由多套曲牌组成。每套曲牌同一宫调,③唱曲来源:南方民间歌舞大戏、大
各套宫调则不同,因此叫诸宫调 曲、词调、唱赚、诸宫调,成为“南
②创造者:北宋、汴京、瓦子勾栏艺曲”
人孔三传 ④音乐特点:多个宫调,曲牌联盟
③音乐来源:唐宋大曲,曲子、北方⑤音乐风格:五声音阶,节奏缓慢,
民间歌曲 风格委婉细腻
④伴奏乐器:鼓、拍板、笛、锣、琵
琶 第八章 明、清音乐
⑤保留曲目: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一)名词解释
(3)陶真、崖词 1.四大声腔:
(4)货郎儿 (1)海盐腔:浙江海盐,产生于元代
2.简述姜白石的音乐创作? (2)余姚腔:浙江余姚,产生于元末
姜夔,号白石道人,又称姜白石,明初
南宋的词人、音乐家,“婉约派”代表(3)弋阳腔:江西弋阳,形成于元末
人物。 (4)昆山腔:江苏昆山
《白石道人歌曲》:共17首词曲,地域:均出自江南和东南沿海地区
其中14首自度曲、2首古曲、1首范2.四大徽班:
成大写曲。用俗字谱记谱。 “三庆”、“四喜”、“和春”、“春台”。
代表作:《扬州慢》、《鬲溪梅令》、《杏“三庆”班以连演整本大戏见长;“四
花天影》 喜”班以昆曲而著称;“和春”班擅演
3.简述元杂剧的音乐特点? 武戏;“春台”班以童伶出色。
元杂剧的音乐特点: 3.谭培鑫:
(1)元杂剧的结构:四折——楔子 与孙菊仙、汪桂芬被称为京剧的“新
(2)表演组成:曲(歌唱)、宾白(说三派”,他不仅在唱腔上能继承前辈的
白)、科(动作)三分部,一个角色主传统,又能广泛吸取青衣、老旦、花
唱 脸等各行的唱法及昆曲、梆子腔的音
(3)唱曲来源:唐宋大曲、鼓子词、调而创新;在舞台语音上,以湖广音
唱赚、诸宫调、民间歌曲,称为“北兼夹京音而统一了京剧的语音;在表
曲”。 演上则能文能武,是一个真正的文武
(4)音乐特点:一折一宫一“套数”,昆乱不挡的艺人,被后人赞誉为“无
派不学谭”。 “四大徽班”进京——徽剧(二黄调)
4.《谿山琴况》: 湖南艺人进京——汉调(西皮调)
作者徐上瀛,明代,虞山派代表人。“徽汉合流”形成京剧,称“皮簧戏”
全面、系统地论述古琴艺术表演艺术(2)声腔:西皮与二黄合流后的一个
的美学专著,提出“24况”:“和、静、声腔系统——皮簧戏
清、远、古、澹、恬、逸、雅、丽、(3)结构形式:板腔体
亮、采、洁、润、圆、坚、宏、细、(4)名角:“同光十三绝”,程长庚、
溜、健、轻、重、迟、速”。 谭鑫培等等
3.简述朱载堉的乐律学成就。
5.《神奇秘谱》: (1)朱载堉:明代乐律家,历算学家
明代朱权编校,收琴曲62首,《广(2)“新法密律”:把八度音程平均
陵散》、《高山》、《流水》都被收入。 分成12份,将八度的频率比值升12
6.新法密律: 次方,得出的方根就是平均律半音。
把八度音程平均分成12份,将八度 解决了“黄钟不能还原”的千古难
的频率比值升12次方,得出的方根就题。
是平均律半音。 地位:世界上第一个创立十二平均
解决了“黄钟不能还原”的千古难律学说
题。 (3)“异径管律”:解决管口误差的
地位:世界上第一个创立十二平均方法
律学说 (4)乐律著作:《律学新说》、《乐学
(二)问答题 新说》、《律吕精义》
1.简述魏良辅对昆山腔的改革和发
展。
(1)时间:明代
(2)改革者:魏良辅
(3)改革手法:
①演唱方面:讲究唱法,文字分声母
和韵母(头韵、腹韵、尾韵),创制“水
磨腔”(细腻水磨,一字数转,轻柔婉
折,圆润流畅);
②节奏方面:节奏、速度比较舒缓
③作曲方面:创制新曲牌,吸收南曲、
北曲的曲牌
④伴奏乐器:增加笛、箫、琵琶、三
弦等
⑤保存传统剧目和曲牌
代表作:梁辰鱼《浣纱记》——首部
成功之作
汤显祖:“临川四梦”:《牡丹亭》、《紫
荆记》、《邯郸梦》、《南柯梦》
孔尚任:《桃花扇》、
洪升:《长生殿》
2.简述四大徽班进京和京剧的产生。
(1)形成:1790年,乾隆八十大寿
本文发布于:2023-11-02 06:11: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876698269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古代音乐史考试重点(1).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古代音乐史考试重点(1).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