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积累和课外短篇练习(二)
一.虚词
【乃】
(一)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 "就""这才"等
①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
2.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条件,可译为"才"等
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②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
3.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逆转相背.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③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4.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①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5.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②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齐桓晋文之事》)
③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二)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②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三).还可作连词用,释为"而且"、"可是""于是"等。
略:①非独聂政能,乃其姊者烈女也.( "而且")
②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可是"却"; 子都, 美男子;狂且.狂行愚拙之人)
(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于是",)(<<小石潭记>>)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①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②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1
③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
【乃尔】译为"这样"。
①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
【且】
(一)用作连词。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例:
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②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③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赤壁之战》)
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①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
②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
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3.让步关系,(有时相当于"尚且",先让步,后推进一层。)尚且,还。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②故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4.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
①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
③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
④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五人墓碑记》)
(二)用作副词。
1.将,将要。
①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②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③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④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
⑤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将近。)
2.暂且,姑且。
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2
②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例: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
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
③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报任安书》)
【且如】就像。
①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
二、判断“且”在文中的意义。
(一)“存者1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此岂石壕一地,唐王朝尽然耳。若此,帝尚每日声歌,2且委政非人。
..
则李唐3且亡,必矣。于斯世,河水清4且涟矣,尚可,朝中人若如此,则必危。纵有“死5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有何用?
(二)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1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2翁”一句,大为感佩,
..
其真乃“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3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4曰:5不得已而谢。
...
三.文言文语段练习:
(一)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
...
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
注:[管仲、隰(xi)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
1.解释画线的词。
反( ) 迷惑( ) 山之阳( ) 山之阴( )
.................
2.翻译。
①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
.
3
②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3.文中故事是成语 的来历,现比喻
(二)席上啖菱
北人生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
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 ① 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 坐:因为。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或曰:“食菱须去壳。”
.
(2)其人自护其短
.
2、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4、本文给人多方面的启示,请你选择一个方面,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3 分)
四.布置作业:文言文语段翻译
1. 荥阳人姓何,忘其名,有名闻士也。荆州辟为别驾,不就,隐遁养志。常至田舍,人收获在场上。忽有一
....
人长丈余萧疏单衣角巾来诣之翩翩举其两手并舞而来。语何云:“君曾见《韶舞》不?此是《韶舞》。”且舞且去。
....
何寻逐,径向一山。山有穴,才容一人。其人命入穴,何亦随之入。初甚急,前辄闲旷,便失人,见有良田数十顷。
.
何遂垦作,以为世业。子孙至今赖之。
4
1.翻译下列加点的字词
辟 就 隐遁 角巾 语 去 急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荆州辟为别驾,不就,隐遁养志
....
②忽有一人,长丈余,萧疏单衣,角巾,来诣之,翩翩举其两手,并舞而来
..
③语何云:“君曾见《韶舞》不?此是《韶舞》。”且舞且去。
..
3.断句:
忽有一人长丈余萧疏单衣角巾来诣之翩翩举其两手并舞而来
..
(三)韩娥善歌
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枥,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
.....
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
..
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
..
注:[鬻](yù)歌:卖唱。[假食]糊口。[枥]屋上中梁。[抃舞] 跳舞,抃biàn。[逆旅]客店。[曼声]拉长声音。
1.解释加点的词。
东( ) 之( ) 匮( ) 假( )
............
以( ) 曼声( ) 自禁( )
...........
2.翻译。
①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
②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
3.文中表现韩娥善歌哭,采用了 的手法。
5
2. 王导子悦
王导子悦为中书郎,导梦人以百万钱买悦,导潜为祈祷者备矣。寻掘地,得钱百万,意甚恶之,一一皆藏闭。及悦
....
疾笃,导忧念特至,积日不食。忽见一人,形状甚伟,被甲持刀。问是何人,曰:“仆,蒋侯也。公儿不佳,欲为
..
请命,故来尔。公勿复忧。”导因与之食,遂至数升,食毕,勃然谓导曰:“中书命尽,非可救也。”言讫不见。
..
悦亦殒绝。
1.翻译下列加点的词语。
为( )以( )潜( )笃( )被( )因( )讫( )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
①
王导子悦为中书郎,导梦人以百万钱买悦,导潜为祈祷者备矣。
...
②
及悦疾笃,导忧念特至,积日不食。忽见一人,形状甚伟,被甲持刀。
..
③
导因与之食,遂至数升,食毕,勃然谓导曰:“中书命尽,非可救也。”言讫不见。
..
二、1、 副词,可译为暂且 2、 连词,可译为递进,并且 3、 副词,可译为将要 4、 连
词,可译为并列 5、 连词,可译为尚且
6
三(二):席上啖菱参考译文: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有一次)他在酒席上吃
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掩饰自己的缺点,(护
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
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
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东西当做知道的东西。
4.答:①人人都有缺点,但不要掩饰缺点。②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虚心学习,不要不懂
装懂。③要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
三(一)译文
管仲和大夫隰朋随齐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最后迷了路。管
仲说:“老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于是放开老马,人跟随着它们,终于找到了回去的路。走到山里没有水,隰
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如果)蚁穴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
于是挖掘地,终于得到了水。
注释1.管仲、隰朋:两人都是齐桓公的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2.伐:讨伐,攻打。3.孤竹:指孤竹国,相
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在今河北卢水(指的是滦〈luán〉河,此处的孤竹国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城南滦
河与青龙河交汇处东侧)。4.往:出征。5.反:通“返”,返回。6.迷途: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乱,辨不清
是非。7.失道:迷失归途。道:归途。8.放:放开,指解脱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9.随:跟随,跟着。随之,跟着
它,跟着老马,之字是代词。10.遂:终于。11.得:找到。12.行:走。13.居:住,处于。14.阳:山之南水之北。
15.阴:山之北水之南。16.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仞,古代八尺为一仞。17.掘:挖。18.得:找到。
启示:桓公、管仲等回来时迷失了方向,于是放马领路,终于找到了归路。后遂以“老马识途、老马知道、马老知
道、老马知路、马识路、老识涂”等比喻富有经验,能为先导;用“识途(涂)马、识途骥”等比喻富于经验、知
是识非的人。有经验的人对情况熟悉,可以指引他人。
三(二)译文:
以前韩娥向东到齐国去,缺粮,经过齐国都城雍门时,买唱求取食物。已经离开但余音还在城门中梁缭绕,三日不
断,听过她唱歌的人都认为她还没有离开。经过一家旅店,旅店的人欺辱她,韩娥长声悲哀的哭泣,整个乡里的男
女老少都互相看着忧愁哭泣,三天吃不下饭。急忙追赶她,韩娥回来,又长声唱歌,整个乡里的男女老少都高兴的
鼓掌舞蹈,不能控制自己,忘记了以往的悲伤。于是
注释:1.东: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行。2.鬻(yù)歌:卖唱。3.假食:要食物。4.既:已经。
5.梸:中梁。6.以:认为。7.逆旅:客栈。8.曼声:拖长声调。9.遽:立刻,马上。
10.一里:整个乡里。里,古代居民聚居的地方。11.仿:依照,仿效。12.欐(木丽):中梁。
13.遗:留下。14.善:善于;擅长。15.禁:控制。16.匮:缺乏。17.抃(biàn):拍掌
18.去:离开19.(昔韩娥东)之(齐):到,20.(逆旅主人辱)之:她,指韩娥
7
21.涕:眼泪22.向:以往23.(遽追而谢)之:指韩娥24.雍门:齐国的一座城门。25.里:乡里。26.既去:
已经离开,
左右以其人弗去:周围的人都以为她并没有离开。忘向之悲也:将以往悲苦都忘了。
余音绕梁:歌唱停止后,余音好像还在绕着屋梁回旋,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耐人回味。
手法:文中表现韩娥善歌哭,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四.1参考译文:
荥阳县有一个姓何的人,不知道他的名字叫什么,是一个有名望的人士。荆州的长官征请他任
别驾从事史官职,他不就任,反而隐居起来修身养志。他经常到田间和农家,看人们在院坝上收获粮食。有一天,
忽然有一个高约一丈的人,身穿稀稀落落的单衣,头戴棱角冠巾。这个人来到这里,轻轻地举起自己的双手跳起舞
来。这个人对他说道:“你曾经见过《韶舞》没有?我跳的就是《韶舞》。”这个人一边跳舞一边离开,他跟着这
个人追去,径直追到一座山上。山上有一个洞穴,只能容一个人通过。这个人叫他进洞去,他便跟着进入了洞穴。
开始时洞内很狭窄,越往前走就越开阔宽敞,这个人就突然消失了。他看见这里有数十公顷良田,于是就在这里开
垦耕种,作为世世代代的事业。他的子孙至今还定居在这里耕作生活。
四 2.
参考翻译:王导的儿子王悦在当中书郎的时候,有一次王导梦到有人拿一百万钱来买王悦,王导就悄悄地
把为儿子祈祷的各种事情都全部做了。王导随即挖地掘土,挖出了一百万钱,心里顿时感到非常痛恶,把这些钱全
部都埋藏封闭起来。到了王悦病得很严重时,王导的忧虑达到了心急如焚的地步,好几天吃不下饭。一天忽然看见
一个人身材相貌非常魁梧,身穿盔甲手持大刀。王导问他是什么人,那人说:“我,蒋侯是也。你的儿子生病不好,
我想要为他祈福保命,所以就前来了,你用不着再忧虑。”王导因此就把饮食给那人吃,那人一吃就是几升。吃完
后,那人突然怒气冲冲地对王导说:“你那当中书郎的儿子生命走到尽头,已经不可救了。”那人说完就不见了,
王悦也命殒气绝死去。
8
本文发布于:2023-11-02 05:55: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8757062037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文言文虚词“乃”“且”和翻译练习二 已完善.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文言文虚词“乃”“且”和翻译练习二 已完善.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