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第六单元 第22课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更新时间:2023-11-02 05:43:21 阅读: 评论:0

睡前100个小故事-单独二孩政策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第六单元 第22课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2023年11月2日发(作者:周国平的书)

第六单元 22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教学设计

课题 唐雎不辱使命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1、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培养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 2、体会唐雎和秦王的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目标 3、学习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4、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培养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2、体会唐雎和秦王的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难点 学习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听说过完璧归赵的故事吗?这是一说说完璧归赵由完璧归赵的故

个怎样的故事呢? 的故事。 事导入,激发学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带宝玉去生学习的兴趣。

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

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蔺

相如有勇有谋,不畏强权,维护了国家利益。今天,

我们学习第21课《唐雎不辱使命》,了解另一个不

畏强权、维护国家利益的历史人物——唐雎。

请大家齐读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带着学习目标

目标 进行这节课的学习活动。 明确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培养阅读浅近齐读学习目增强学生听课的

文言文的能力。 标。 目的性,提高课

2、体会唐雎和秦王的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堂效率。

点。

3、学习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4、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的精神。

同学们,课前你自主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以小组为单位督促学生的课前

成果 些疑问呢?现在,请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展示课前自主自学,展示学生

你们的自主学习成果吧!一个小组展示一个知识学习的成果。 自主学习成果,

点,其他小组根据展示情况进行补充或纠正。教师 可以激发学生学

点拨下面重点知识: 习的兴趣,为课

1、作者名片 堂学习打下坚实

刘向(约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原名刘 基础。

更生,字子政,西汉末年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

家,沛县(今属江苏)人。西汉末年,刘向校录群

书时在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

但是内容混乱,文字残缺。于是刘向按照国别编订

了《战国策》。因此,《战国策》显然不是一时一人

所作,刘向只是战国策的校订者和编订者。 识记文学常识,

2、文体常识 绍、文学常识。 拓展知识。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

非一时一人之作。其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于战

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原来的书

名不确定,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

总共三十三篇,按国别记述,计有东周一、西周一、

秦五、齐六、楚四、赵四、魏四、韩三、燕三、宋、

卫合为一、中山一。虽然习惯上把《战国策》归为

历史著作,但是与《左传》《国语》等有很大不同。

有许多记载,作为史实来看是不可信的。

3、故事背景

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

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

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

割,奄奄待毙了,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天下。

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

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国想用诈

骗手段吞并安陵国,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

判。

4、掌握字音 识记重点字词为后面的学习作

的读音。 铺垫。

提出课前自学培养学生提出问

时的问题,集题、解决问题的

体尽量合作解能力。

决。

讲授新课 一、聆听历史的声音

请同学们首先聆听这篇文章的录音,注意字音

5、质疑问难

说说你有什么疑问?其他小组的同学或者进

行回答,或者补充答案、修改答案。不能解决的问

题,努力在后面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哟!

和朗读的节奏,在历史的声音中感受古人的智慧。 听课文录音。

1、你能正确划分下面语句的停顿吗? 把握字音和古文

/ 使 / 的朗读节奏。

/ 百里 / /

/ 使 / 使

/ 也,非/

于/殿

/ 韩、 亡,而/

者,徒 /

2、有感情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重音、有感情朗读课培养学生有感情

语速和语调,读出感情。说一说你的阅读感受? 文,注意字音、朗读古文的能

点拨:我感受到秦王与唐雎紧张的斗争。 停顿、重音、力,在朗读中体

我感受到秦王盛气凌人、蛮横霸道的性格。 语速和语调,会古文的魅力。

我感受到唐雎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特点。 读出感情。

二、自主探究词句

同学们,现在我们尝试翻译课文,找出不理解自主疏通文培养自主学习能

的词语和句子,然后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如果意,找出不理力。

有疑难问题我们一起进行讨论。 解的词语和句

同学们,文中的词语和句子都理解了吗?我们子,然后结合

进行小组PK赛吧!看哪个小组的回答最准确。 注释和工具书

1、理解重点字语的意思。 解决。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

使唐雎使于秦:出使。

秦王唐雎曰:对……说。

加惠:给予恩惠。

五百里哉:只,仅仅。

怫然:盛怒的样子。 以小组为单位激发学习兴趣。

布衣:指平民。 比赛,掌握重

免冠徒跣:摘了帽子,光着脚。 点词语。

抢地:撞地。抢,碰、撞。

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

缟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

色挠:指变了脸色。挠,屈服。

长跪而之:道歉。

寡人矣:明白,懂得。

徒以有先生也:徒,只。以,因为。

2、辨析句子中的通假字。 找出通假字,把握通假字。

秦王不“说”通“悦”,高兴、愉快。 并解释意思。

故不意也。“错”通“措”,安放。

鹰击于殿上。“仓”通“苍”

轻寡人“与”“欤”语气词,相当于“吗”

结合语境理解词3、理解词类活用。 找出句子中词

类活用。 广于君(广,形容词用做动词,扩大,补充。 类活用的词

寡人与(轻,形容词用做动词,轻视,看不语,并解释词

起。 语意思。

天下缟素(缟素,名词做动词,穿丧服。

且秦灭韩(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灭亡”

尸百万,流血千里(伏,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倒下。

让学生学会结合4、辨析一词多义。 结合语句理解

语句理解一词多使: 重点语句的多

义。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动词,派) 个含义。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动词,出使)

以:

而安陵五十里之地存者(介词,凭借)

头抢地耳(介词,用)

有先生也(介词,因为)

之: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代词,指安陵的土地)

皆布衣士也(结构助词“的”

聂政刺韩傀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

独立性,不译)

三、疏通文意大赛

同学们,我们理解了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你

能不能流畅的疏通这篇文章的意思呢?我们首先

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翻译方法和要求。

1、快速抢答 回顾翻译的方为疏通文意打基

我们常用的翻译方法有( 留、替、调、补、法。 础。

删)

文言文翻译的要求有(信、达、雅)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

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2、自主疏通文意

请你先尝试翻译,找出有疑难的地方,然后在

小组内相互交流解决,如果解决不了,请教老师。

3、重点语句理解。 运用讲过的方理解重点语句的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法,翻译重点意思及翻译方

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语句。 法。

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是因为我把安陵君作为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

他的主意。

3)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但是安陵君却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4)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

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安陵君从先王那儿继承了土地并守住它,即使

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 何况只是方圆五

百里的土地呢?

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了帽子,光着脚,把头

往地上撞罢了。

6)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

兆。

7)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秦王吓得变了脸色,跪直身子向唐雎道歉说。

8)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

的土地存留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4、疏通文意大赛

你会翻译下面的段落吗?展示你的才华吧! 全班比赛,翻激发学习兴趣,

原文: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译整段文章。培养翻译文章的

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出现疑难点全能力。逐渐理解

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班交流解决。 文章的内容。

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

于秦。

译文: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

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

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

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

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

唐雎出使到秦国。

原文: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

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

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

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

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译文: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

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

国灭亡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

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长者,

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

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

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

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

呢?”

原文: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

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

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

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文:秦王气势汹汹地发怒了,对唐雎说:“您

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

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死人百万,血流千里。

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

“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

罢了。

原文: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

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

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

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

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译文: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

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

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

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

苍鹰扑击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

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

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上我,将成为

四个人了。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要发怒,就要让

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

丧服,今天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站起来。

原文: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

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

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秦王变了脸色,长跪着向唐雎道歉:“先

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

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

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根据回答问题情况,评选出优胜小组。 根据回答问题及时鼓励学生,

情况进行总培养学习语文的

结,评选出优兴趣。

胜小组。

四、编写历史剧本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历史舞台上,唐雎不

辱使命,在中国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名流

千古。今天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将这个历史故事

编写成历史剧本,然后演一演那紧张激烈的一幕。

围绕下面问题编写历史剧本:

1、这幕历史剧的主要剧情是什么? 概括文章主要培养学生概括能

点拨: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勇敢无畏内容。 力。

地同秦王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使秦王折服而

保全了国土。

2、在这幕历史剧中应该设置哪几个人物?

点拨:应该设置秦王、安陵君、唐雎。根据剧

情需要还可以设置几个大臣、士兵。

3、在这幕历史剧中,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手法结合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表现

表现人物形象? 分析文章的表手法。

点拨:对比手法,唐雎与秦王的对比,秦王前现手法。

后态度的对比。

衬托手法,通过安陵君的表现衬托唐雎的不畏

强暴、有胆有识。

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形象。

4、这幕历史剧中应该设置几个场景? 分析文章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点拨:应该设置两个场景,一个是秦王派的使的层次。

者与安陵君的对话,一个是唐雎与秦王斗争的场

景。

5、这幕历史剧中的人物分别有怎样的性格特结合文章内容学会分析人物的

点?分别通过什么表演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分析人物的性性格特点。

点拨: 格特点。理解

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外强中干、 从哪些地方看

厉内荏、前倨后恭。 出来。

通过秦王说的话:“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

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表现

出秦王恫吓人时的骄横狂暴、阴险狡诈。

通过秦王的话:“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表现出秦王骄横狂暴

的特点。

通过秦王怫然怒,对唐雎说的话:“公亦尝闻

天子之怒乎?”表现出秦王盛气凌人、骄横狂暴的

性格特点。

通过秦王色挠的神态,长跪而谢之说的话:“先

生坐!何至于此!……”表现出秦王外强中干、

厉内荏的性格特点。

通过秦王态度的变化过程:“使人谓”──“不

悦”──“怫然怒”──“色挠,长跪而谢之”表

现他的前倨后恭。

唐雎: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敢于斗争。

通过唐雎回答秦王的话:“否,非若是也。安

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

百里哉?”表现出唐雎不畏强暴,维护国土的强硬

立场。

通过唐雎用布衣之怒应对秦王的天子之怒的

一段话表现唐雎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敢于斗争的

性格特点。

通过唐雎挺剑而起的动作表现他不畏强暴、敢

于斗争的性格特点。

安陵君:委婉而坚定,缺乏才干。

通过安陵君回答秦王的话:“大王加惠,以大

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

易!”表现出他委婉而坚定。

通过“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的

经过表现安陵君软弱,缺乏才干。

6、你想通过哪些表演细节表现人物的心理活讨论人物不同培养学生的理解

动? 情况下的心理能力。

点拨: 活动。

如:通过“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的神态、语

气,表现出秦王得意洋洋、盛气凌人、包藏祸心的

心理活动。

通过安陵君回答秦王使者的话的语气,表现安

陵君胆小软弱、又坚决不交出土地的忐忑心理。

通过秦王责问唐雎的话“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

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表现秦王阴谋

未得逞时非常生气,表面上又要显得道貌岸然的心

理活动。

通过唐雎回答秦王的话:“否,非若是也。……

岂直五百里哉?”表现唐雎沉着镇静,毫不畏惧的

心理活动。

……

五、走进历史剧场

同学们,请将你们设计的小历史剧展示给大家

吧!我们一边欣赏一边思考这个历史故事带给我们

怎样的启示?

1、各小组分别展示编排的历史剧。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表演历史剧

展示历史剧。 加深对内容的理

解,激发学生学

习语文的兴趣。

畏强暴、机智勇敢地斗争……

六、拓展延伸

了解士: 根据查找的资培养合作探究的

同学们,战国时期,“士”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料合作探究。 能力。

社会阶层。请你根据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说说战

国时期的“士”是指哪一类人,举出几个历史上有

名的“士”,讲讲他们的故事。

点拨:战国时期的“士”指具有一定才能的民

间人才,他们往往出身于贫寒之家或没落的贵族,

靠自己的一技之长依附于贵族,为他们提供各种服

务,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

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

如:荆轲为燕太子丹刺秦王、冯谖客孟尝君、

苏秦连横等。

课堂练习 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学生进行抢答及时巩固课堂所

么词?表示什么语气? 赛。 学,加深记忆。

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技亦灵怪矣哉

3)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与臣而将四矣

泯然众人矣

点拨:

1)前一句中的“也”是表示疑问语气,相

当于现代汉语的“呢”,这里有反问的意思;后一

句中的“也”是表示判断语气,现代汉语中可以不

翻译出来。

2)前一句中的“哉”是表示疑问语气,相

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呢”,这里表示反问;后一句

中的“哉”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

“呀”。

3)前一句中的“乎”表示疑问的语气,相

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吗”;后一句中的“乎”表示

感叹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

4)两句中的“矣”都表示陈述语气,相当

于现代汉语中的“了”。

2、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古今意义

的不同。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

许寡人!

3)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

点拨:

1)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

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

易:古义,交换;今义:容易。

2)即使如此,但是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

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随便)交换。

虽然:古义,既使如此;今义:表示承认甲事

3、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样的用心? 思考探究问

2)秦王是怎样恐吓唐雎的?唐雎是如何回题。

应秦王的?

点拨:

1)秦王要求“易地”肯定是包藏祸心的,

所以安陵君和唐雎君臣坚决不答应。

2)秦王以“灭韩亡魏”来炫耀自己的军事

力,企图迫使唐雎屈从他的意志。唐雎对此则洞

若观火,立即重申“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

易”的严正立场,断然拒绝“易地”。

秦王的骗局既被揭穿后用战争进行恫吓,极力

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起的战争的可怕场景,唐雎

毫不示弱,立即以“士之怒”进行反击,引出专诸、

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

意即要跟秦王拼命。说罢,立即付诸行动,“挺剑

而起”

链接中考试题,42017年益阳市中考题

加强对文言文重1)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

点实词意思的练项是(

习。 A.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B.今齐地/方千里

C.与臣而/将四矣

D.此/庸夫之怒也

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之妻私臣(偏爱)

B.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讽刺)

C.臣未尝闻也(曾经)

D.今日是也。(这样)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点拨:

1C(与臣/而将四矣)

2B“面刺寡人”的“刺”意思为“指责”

3)平民发怒,也不过脱掉帽子,光着脚,

用头撞地罢了。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走进历史的舞台欣赏了唐认真思考。 梳理课堂学习内

雎从容镇定、不畏强暴、维护国家利益的英勇行为,容,进行情感态

同学们用自己的精彩表演为我们展示了对人物的度价值观教育。

深刻理解,让我们感受到唐雎为真理正义而斗争的

凛然正气。希望我们像唐雎一样,在国家利益和尊

严遭受损害的时候,义正词严地反对乃至制止。

作业布置 搜集古今中外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利益的外交

人员的事例,办一期手抄报,全班展示交流。

板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 记录在笔记本突出课文重点,

战国策 刘向 上。 引导学生系统梳

理课堂知识点,

有利于掌握课文

内容。

最新春联-三国演义介绍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第六单元 第22课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本文发布于:2023-11-02 05:43: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8750012037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第六单元 第22课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第六单元 第22课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pdf

上一篇:文化史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聂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