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题训练---战国策(韩策)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韩战于浊泽,韩氏急。公仲朋谓韩王曰:“与国不可恃,今秦之心欲伐楚,王不
..
如因张仪为和于秦,赂之一名都,与之伐楚,此以一易二之计也。”韩王曰:“善。”乃
儆公仲之行,将西讲于秦。楚王闻之,大恐,召陈轸而告之。陈轸曰:“秦之欲伐我久矣
令又得韩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韩并兵南向此秦所以庙祠而求也今已得之矣楚国必伐矣王听
.
臣,为之儆四境之内,选师言救韩,令战车满道路。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使信王之
救已也。韩为不能听我,韩必德王也,必不为雁行以来。是秦、韩不和,兵虽至楚,国不
大病矣。为能听我,绝和于秦,秦必大怒,以厚怨于韩。韩得楚救,必轻秦;轻秦,其应
秦必不敬。是我困秦、韩之兵而免楚国之患也。”楚王大说,乃儆四境之内,选师言救
..
韩,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谓韩王曰:“敝邑虽小,已悉起之矣。愿大国遂肆意于
秦,敝邑将以楚殉韩。”韩王大说,乃止公仲。公仲曰:“不可。夫以实苦我者,秦也;
以虚名救我者,楚也。恃楚之虚名,轻绝强秦之敌,必为天下笑矣。且楚、韩非兄弟之国
也,又非素约而谋伐秦矣。秦欲伐楚,楚因以起师言救韩,此必陈轸之谋也。且王已使人
报于秦矣,今弗行,是欺秦也。夫轻强秦之祸,而信楚之谋臣,王必悔之矣。”韩王弗
听,遂绝和于秦。秦果大怒,兴师与韩氏战于岸门。楚救不至,韩氏大败。韩氏之兵非弱
..
也,民非蒙愚也,兵为秦禽,智为楚笑,过听于陈轸,失计于韩朋也。
(节选自《战国策·韩策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之欲伐我/久矣/今又得韩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韩/并兵南向/此秦所以庙祠而求也/今已得
之矣/楚国必伐矣/
B.秦之欲伐我久矣/今又得韩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韩并兵南向/此秦所以庙祠而求也/今已得
之矣/楚国必伐矣/
C.秦之欲伐我/久矣/今又得韩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韩并兵南向/此秦所以庙祠而求也/今已得
之矣/楚国必伐矣/
D.秦之欲伐我久矣/今又得韩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韩/并兵南向/此秦所以庙祠而求也/今已得
之矣/楚国必伐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都,意即著名城邑,往往指大城市,这与贾谊《过秦论》“隳名城,杀豪杰”一句中“名
城”的意思相同。
B.币,货币。春秋战国时期流通的是铜铸币,但各国货币形式并不统一,主要有布币、
刀币、圜钱、蚁鼻钱等。
C.敝邑,在文中意为敝国,称“敝”本已是谦称,楚国使者不称“敝国”而称“敝邑”,是有
意在韩王面前谦卑恭敬。
D.韩朋,即公仲朋,“公子”“公孙”“公仲”等表示出自公族(诸侯或君王的宗族),故能以
国号加名来指称某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韩浊泽之战,韩国陷入危境。公仲朋提出向秦割地求和并与秦联合伐楚的意见,这
样就可以把祸患转嫁给楚国。
B.陈轸对天下形势分析透彻,认为楚国才是秦国的真正目标,一旦楚国做出援救韩国的
姿态,楚国的危机就过去了。
C.陈轸善于分化瓦解敌人,对已然与秦国结盟的韩国施以利益诱惑,拉拢腐蚀,化敌为
友,最终摧垮敌方联盟。
D.公仲朋和陈轸智谋本不相上下,但楚王虚心纳言,而韩王拒不听谏,贪小而失大。作
为谋臣,公仲朋也是无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国不可恃,今秦之心欲伐楚,王不如因张仪为和于秦。
(2)是秦、韩不和,兵虽至楚,国不大病矣。
5.公仲朋反对韩王与楚交好而绝和于秦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
张仪为秦连横说韩王曰:“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一
岁不收民不厌糟糠地方不满九百里无二岁之所食料大王之卒,悉之不过三十万,而厮徒负
养在其中矣。为除守徼亭鄣塞,见卒不过二十万而已矣。秦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
匹,虎贲之士,跿跔科头,贯颐奋戟者,至不可胜计也。秦马之良,戎兵之众,探前趹
...
②
后,蹄间三寻者,不可称数也。山东之卒,被甲冒胄以会战,秦人捐甲徒裎以趋敌,左
挈人头,右挟生虏。夫秦卒之与山东之卒也,犹孟贲之与怯夫也;以重力相压,犹乌获
之与婴儿也。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以异于堕千钓之重,集于鸟卵之
上,必无幸矣。诸侯不料兵之弱,食之寡,而听从人之甘言好辞,比周以相饰也,皆言
曰:‘听吾计则可以强霸天下。’夫不顾社稷之长利,而听须臾之说,诖误人主者,无过
于此者矣。大王不事秦,秦下甲据宜阳,断绝韩之上地,东取成皋、宜阳,则鸿台之宫、
桑林之苑,非王之有已。夫塞成皋,绝上地,则王之国分矣。先事秦则安矣,不事秦则危
矣。夫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逆秦而顺楚,虽欲无亡,不可得也。故为大王计,莫如
事秦。秦之所欲莫如弱楚,而能弱楚者莫如韩。非以韩能强于楚也,其地势然也。今王西
面而事秦以攻楚,为敝邑,秦王必喜。夫攻楚而私其地,转祸而说秦,计无便于此者也。
.
是故秦王使使臣献书大王御史,顺以决事。”韩王曰:“客幸而教之,请比郡县,筑帝
宫,祠春秋,称东藩,效宜阳。”
(节选自《战国策·韩策一》)
③
①
【注】①跿跔科头:跿跔,跳跃前进;科头,不戴冠帽。②徒裎:赤脚露体。③孟贲:与
后文乌获都是战国时的勇士。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一岁不收/民不厌/糟糠地方
不满九百里/无二岁之所食
B.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一岁不收/民不厌糟糠/地方
不满九百里/无二岁之所食
C.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一岁不收/民不厌糟糠/地方
不满九百里/无二岁之所食
D.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一岁不收/民不厌/糟糠地方
不满九百里/无二岁之所食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横,战国时期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的策略,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
击破。
B.山东,战国时称靖山以东地区,也指秦以外的六国,文中指六国,与今“山东”意思不
同。
C.被,通“披”,“穿”的意思,与《促织》“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中的“被”意义相同。
D.幸,文中为“幸亏”之意,与《鸿门宴》“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中的“幸”意义相同。
8.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韩王面前,张仪极力强调秦国军队数量多,战马优良,战斗力强,是想告诉韩王,
韩国无法抗衡秦国。
B.张仪劝说韩王时指出,合纵者没有真才实学,只会相互勾结吹嘘,为自己谋取利益,
不考虑国家的安危。
C.张仪告诉韩王,秦国想用韩国来削弱楚国,不是因为韩国比楚国强大,而是因为韩国
的地理位置占优势。
D.韩王听到张仪的游说后,甘愿向秦国俯首称臣,为秦王建造行宫,每年进行祭祀,这
反映出韩王的软弱。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攻楚而私其地,转祸而说秦,计无便于此者也。
②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五石之瓠》)
10.张仪采用什么策略来游说韩王?请简要概括。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王曰:“韩北有巩、洛、成皋之固,西有宜阳、常阪之塞,东有
宛、穰、淆水,南有陉山,地方千里,带甲数十万。天下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韩卒超
足百射,百发不暇止,远者达胸,近者掩心。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跖劲弩,带利剑,一
..
人当百,不足言也。夫以韩之劲,与大王之贤,乃欲西面事秦,称东藩,筑帝宫,受冠
带,祠春秋,交臂而服焉,夫羞社稷而为天下笑,无过此者矣。是故愿大王之熟计之
也。”“大王事秦,秦必求宜阳、成皋。今兹效之明年又益求割地与之即无地以给之不与
则弃前功而后更受其祸。且夫大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夫以有尽之地而逆无已之
求,此所谓市怨而买祸者也,不战而地已削矣。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
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夫以大王之贤,挟强韩之兵,而有牛后之
名,臣窃为大王羞之。”
..
张仪为秦连横说韩王曰:“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
豆饭藿羹;一岁不收,民不餍糟糠;地方不满九百里,无二岁之所食。料大王之卒,悉之
不过三十万,而厮徒负养在其中矣,为除守徼亭障塞,见卒不过二十万而已矣。诸侯不料
兵之弱,食之寡,而听从人之甘言好辞,比周以相饰也,皆言曰:‘听吾计则可以强霸天
下。’夫不顾社稷之长利而听须臾之说,诖误人主者,无过于此者矣。”“大王不事秦,
秦下甲据宜阳,断绝韩之上地,东取成皋、宜阳,则鸿台之宫、桑林之苑非王之有已。秦
之所欲,莫如弱楚,而能弱楚者莫如韩。非以韩能强于楚也,其地势然也。今王西面事秦
..
以攻楚,为敝邑,秦王必喜。夫攻楚而私其地,转祸而说秦,计无便于此者也。是故秦王
使使臣献书大王御史,须以决事。”
(节选自《战国策·韩策一》)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兹效之/明年又益求/割地与之/即无地以/给之不与/则弃前功而后更受其祸
B.今兹效之/明年又益求割地/与之/即无地以/给之不与/则弃前功而后更受其祸
C.今兹效之/明年又益求/割地与之/即无地以给之/不与/则弃前功而后更受其祸
D.今兹效之/明年又益求割地/与之/即无地以给之/不与/则弃前功而后更受其祸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面,即面向西,这里表示对秦的臣服之意。古代君主坐北朝南,臣子则面北朝拜,
故“北面”,也有向别人臣服的意思。
B.交臂,在这里指叉手,拱手,表示降服,恭敬。这与《过秦论》中“秦人拱手而取西河
之外”的“拱手”相同。
C.五谷,古代主要的有两种说法: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
麦、菽。
D.敝邑,在这里指秦国,敝是对自己或自己一方的谦称,如“敝人”“敝处”“敝国”等。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国多产强弓劲弩,士兵射术高超,能不停歇地连续射上百只,远处的人拍胸称赞,
近处的人抚着心口压惊。
B.苏秦引用“宁为鸡口,无为牛后”这一俗语,实际上就是要唤醒韩王独立意识和自尊自
强精神,从而达到游说的目的。
C.张仪指出,那些“听吾计则可以强霸天下”的说辞都是主张合纵的说客的花言巧语,营
私欺诈。
D.秦国与楚国的纷争,苏秦张仪却都来游说韩王,不是因为韩国实力比楚国强大,而是
韩国所处的地势使然。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以有尽之地而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而买祸者也,不战而地已削矣。
(2)夫攻楚而私其地,转祸而说秦,计无便于此者也。
15.请结合语段内容,简要概括苏秦、张仪都从哪些方面游说韩王,从而达到合纵连横的
目的?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傀相韩,严遂重于君,二人相害也。严遂政议直指,举韩傀之过。韩傀以之叱之于
朝,严遂拔剑趋之,以救解。于是严遂惧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韩傀者。
至齐,齐人或言:“轵深井里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遂阴交于聂
政,以意厚之。聂政问曰:“子欲安用我乎?”严遂曰:“吾得为役之日浅,事今薄,奚
..
①
敢有请?”于是严遂乃具酒觞聂政母前。仲子奉黄金百镒,前为聂政母寿。聂政惊,愈
怪其厚,固谢严仲子。仲子固进,而聂政谢曰:“臣有老母,家贫,客游以为狗屠,可旦
夕得甘脆以养亲。亲供养备,义不敢当仲子之赐。”
严仲子辟人,因为聂政语曰:“臣有仇而行游诸侯众矣然至齐闻足下义甚高故直进百
.
金者特以为夫人粗粝之费以交足下之欢岂敢以有求邪”聂政曰:“臣所以降志辱身,居市
...
井者,徒幸而养老母。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严仲子固让,聂政竟不肯受。然仲
子卒备宾主之礼而去。
久之,聂政母死,既葬,除服。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所以不许仲子者,徒
以亲在。今亲不幸,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严仲子具告,政遂谢车骑人徒,辞,独行仗
剑至韩。
韩适有东孟之会,韩王及相皆在焉,持兵戟而卫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韩傀。韩
..
傀走而抱烈侯,聂政刺之,兼中烈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抉
眼,自屠出肠,遂以死。韩取聂政尸于市,县购之千金。久之莫知谁子。
政姊闻之,曰“弟至贤,不可爱妾之躯,灭吾弟之名,非弟意也。”乃之韩。抱尸而
哭之曰:“此吾弟轵深井里聂政也。”亦自杀于尸下。
(节选自《战国策·韩策二》)
【注】①仲子:即严遂。严遂,字仲子。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有仇/而行游诸侯众矣/然至齐闻/足下义甚高/故直进百金者/特以为夫人粗粝之/费以交
足下之欢/岂敢以有求邪/
B.臣有仇/而行游诸侯众矣/然至齐闻/足下义甚高故/直进百金者/特以为夫人粗粝之费/以交
足下之欢/岂敢以有求邪/
C.臣有仇/而行游诸侯众矣/然至齐/闻足下义甚高故/直进百金者/特以为夫人粗粝之/费以交
足下之欢/岂敢以有求邪/
D.臣有仇/而行游诸侯众矣/然至齐/闻足下义甚高/故直进百金者/特以为夫人粗粝之费/以交
足下之欢/岂敢以有求邪/
1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镒,极言货币之多。镒,古代重量单位,二十两或二十四两为--镒。
B.市井,古代城邑中集中买卖货物的场所,也指城市城镇,街坊民居,或商贾。
C.“固让”的“固”指坚持,与《六国论》中“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的“固”相同。
D.左右,文中指韩王身边的侍从和近臣。现在多用做方位词,指左和右两方面。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国国相韩傀与国君器重的大臣严遂相互忌恨,严遂直言不讳地指出韩傀的过失,被
韩傀怒斥,严遂气得拔剑要刺韩傀,因被人阻止而化解。
B.严遂来到齐国,有人向他推荐聂政,严遂就暗中与聂政交往,以深情厚谊对待他,还
为聂政的母亲备办酒席,又拿出百镒黄金为聂政母亲祝寿。
C.母亲去世后,聂政到濮阳找到严遂,问清他的仇人,就独自赶往韩国。恰逢韩国举行
盛会,韩王和韩傀都在那里,聂政将这两个仇人都杀死了。
D.替严遂报完仇,为了不暴露身份,聂政自毁面目后才剖腹自杀,让人无从辨认。可他
的姐姐听说后却赶往韩国为弟弟扬名并在聂政身边自杀。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严遂惧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韩傀者。
(2)弟至贤,不可爱妾之躯,灭吾弟之名,非弟意也。
【答案】
1.B句意:秦国想攻伐我国已经很久了,如今又得到韩国一座大城市,其财富可以增加兵
饷,秦韩两国合兵向南,秦国多年梦寐以求的事今天已经实现了,楚国必然会被进攻。
“秦之欲伐我”是“久”的主语,中间不断开,排除AC;
“秦韩”是“并兵南向”的主语,所以应在“秦”前面断开,排除D。
2.B
A.正确。“隳名城,杀豪杰”中“名城”解释为“著名城邑”;句意:毁坏(六国)的名城,屠
杀(六国)的豪杰。
B.“币,货币”错误。币,泛指车马皮帛玉器等礼物,并非货币。
3.C“对已然与秦国结盟的韩国”错误。由原文“乃儆公仲之行,将西讲于秦”“韩王大说,
乃止公仲”以及“且王已使人报于秦矣,今弗行”可知,只是韩国表达了向秦求和结盟的意
愿,尚未正式结盟。
4.(1)盟国是不能依靠的,现在秦国的意图是要攻打楚国,大王不如通过张仪向秦国求
和。
(2)这样秦、韩两国不团结,即使兵临楚国,楚国也不会有太大的危险。
5.①秦国实力压境,楚国不过假意相救,绝秦友楚并不明智;②楚、韩并无交情又非反
秦盟友,楚言救韩实乃陈轸破坏秦、韩和盟的计谋;③韩已遣使告秦欲讲和,又出尔反
尔,这是欺骗、得罪秦国。
参考译文:
秦韩两国在浊泽交战,韩国告急。公仲朋对韩王说:“盟国不能依靠,现在秦国的意图是
要攻打楚国,大王不如通过张仪同秦国讲和,送给它一座大城市,同秦国一起攻打楚国,
这是以一换二的计策。”韩王说:“好。”于是就为公仲朋出行做准备,将到西方同秦国
讲和。楚王听此消息,大为恐慌,马上召见陈轸并告诉了他。陈轸说:“秦国想攻伐我国
已经很久了,如今又得到韩国一座大城市,其财富可以增加兵饷,秦韩两国合兵向南,秦
国多年梦寐以求的事今天已经实现了,楚国必然会被进攻。大王要听从我的意见,在全国
实行戒严,挑选军队声言援救韩国,让战车布满道路,派遣使者,增加使者的车辆,加重
使者的聘礼,使韩国相信大王是在救它。韩国如果不能听从我们,一定会感激大王,绝不
会联兵而来。这样秦韩两国不和,秦兵虽然来到,楚国不会遭受大的损失。韩国如果能够
听从我们,同秦国决裂,秦国必然大怒,因而痛恨韩国。韩国得到楚国的援救,一定会轻
视秦国;轻视秦国,它应付秦国一定不恭敬。这样我们便可以使秦韩两国的军队疲惫不
堪,从而解除楚国的忧患。”楚王非常高兴,便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戒严,挑选军队声言援
救韩国,派遣使者,增加使者的车辆,加重使者的聘礼。让使者对韩王说:“敝国虽小,
已经全部动员起来了,希望贵国随心所欲地对付秦国,敝国为韩国将不惜牺牲一切地进行
帮助。”韩王十分高兴,便停止公仲朋使秦。公仲朋说:“不行。采取行动使我们吃苦头
的是秦国,用虚假的名义来援救我们的是楚国。倚仗楚国的虚名,轻易停止同强秦这样的
敌人讲和,一定会被天下人耻笑了。何况楚韩两国不是兄弟国家,又不是预先约定共谋攻
打秦国的,情况是秦国要攻打楚国,楚国这才发兵声言援救韩国的,这一定是陈轸的阴
谋。再说大王已经派人通知秦国了,如今使者不去,是欺骗秦国。忽视强秦的灾祸,却听
信楚国的谋臣,大王一定要后悔的了。”韩王不听从,就同秦国停止讲和。秦国果然大
怒,发兵与韩国交战于岸门。楚国的救兵不到,韩国大败。韩国的军队并不弱小,人民并
不愚昧,可是军队被秦国俘获,谋略被楚国耻笑,是因为错误地听信了陈轸,没有采纳公
仲朋的计策啊。
(节选自《战国策·韩策一》)
6.B句意:韩国地势险恶,生活在山野之中,生长的五谷,不是豆类就是麦子;老百姓食
用的,大都是豆做的饭和豆叶做的汤;一年没有收成。人们连糟糠都吃不饱;韩国土地纵
横不到九百里,没有储存两年的粮食。
“山居”指“生活在山野之中”独立成句;“五谷所生”作主语,与“非麦而豆”形成判断句,中
间断开,排除AC;
“豆饭藿羹”并列作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7.C
A.正确。
B.正确。
C.《促织》中的“被”意为“覆盖”,意义不同。句意:成名回来了,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
像盖上冰雪一样。
D.正确。“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句意: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
8.B“合纵者没有真才实学”“为自己谋取利益,不考虑国家的安危”错误。原文“听从人之
甘言好辞”“不顾社稷之长利,而听须臾之说”是说听信宣传合纵的人的甜言蜜语,不顾及
国家的长远利益,而听信一时的谬论。
9.①攻打楚国并占有它的土地,转移了祸患还能使秦王高兴,没有比这更好的计策了。
②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
方卖给他吧。
10.①用军事力量威胁韩王,让韩国不敢武力抗秦;
②用言语离间韩楚,说秦国的敌人是楚国,不是韩国;
③用利益诱惑韩王,许诺侍奉秦国能够免除祸患获得好处。
参考译文:
张仪替秦国组织连横游说韩王说:“韩国地势险恶,生活在山野之中,生长的五谷,不是
豆类就是麦子;老百姓食用的,大都是豆做的饭和豆叶做的汤;一年没有收成。人们连糟
糠都吃不饱;韩国土地纵横不到九百里,没有储存两年的粮食。估计大王手下的军队,全
部加上不足三十万,而且其中还要包括杂役人员。除去守卫边界亭堡的兵士外现成的可供
调动的最多不过二十万罢了。而秦国穿着盔甲的军队有一百多万,战车有千辆,战马有万
匹,勇猛的士兵,赤脚不戴头盔踊跃奔杀,弯弓射敌持戟冲锋的,多得数不清。秦军战马
精良,士兵众多,马的前蹄飞腾后蹄猛蹬,速度快到前后蹄之间一跃可以跨过三寻的,同
样不可胜数。崤山东面的六国军队,披盔戴甲参与会战,秦军脱掉盔甲袒臂赤足来迎敌,
个个能左手提人头,右手挟俘虏。秦兵与崤山东面的六国兵士相比好比勇士孟贲与懦夫相
比;用重兵压服六国,就像大力士乌获对付婴儿一般容易。用孟贲、乌获一样的勇士作
战,去攻打不服的弱小国家,与把千钓重力直接压在鸟卵上面没有什么不同,肯定没有能
够幸免的了。各国的诸侯们不考虑自己兵力弱、粮食缺乏,却去听信宣传合纵的人的甜言
蜜语,他们勾结在一起相互吹嘘,个个都说:‘听了我的主意便可以在天下称强称霸。’不
顾及国家的长远利益,而听信一时的谬论,贻误国君,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大王不侍奉
秦国,秦就会发兵占据宜阳,截断韩国的上党地区,再向东夺取成皋、宜阳,那么鸿台
宫、桑林苑,就不再属于大王所有了。要是阻塞了成皋截断了上党地区,那么大王的国土
就要被分割了。早侍奉秦国就安全,不侍奉秦国就危险。如果制造的是祸端却要想得到福
报,计虑粗浅而结怨很深,违背秦国而顺从楚国,即使想要国家不灭亡,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替大王着想,还不如侍奉秦国。秦最大的希望没有比得上使楚国削弱了,而最能削弱
楚国的没有哪一个能比得上韩国。不是因为韩国比楚国强大,而是由韩国的地势决定的。
现在大王面向西侍奉秦国来进攻楚国,做秦国的城邑,秦王必然高兴。攻打楚国并占有它
的土地,转移了祸患还能使秦王高兴,没有比这更好的计策了。因而秦王派使臣向大王的
传命小臣献上书信,敬待大王决定。”韩王说:“幸亏您教导我,我们韩国愿做秦国的一个
郡县,为秦王筑行宫,春秋供奉祭品做秦国东边的属国,并且把宜阳献给秦国。”
11.D句意:今年把土地献给它,明年又会得寸进尺,要求更多的土地。给它吧,又没有
那么多来满足它;不给吧,就前功尽弃,以后遭受秦国侵害。
“割地”作名词解,“割让的土地”的意思,作“益求”的宾语,应在其后断开,排除AC;
“与之”“不与”是两种情况的对比,句式成并列形式,应分别单独成句,排除B。
12.B拱手,毫不费力,句意:因此,秦人轻而易举地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土地。与文章中
的臣服之意不同。
13.A“远处的人拍胸称赞,近处的人抚着心口压惊”错误,原文“远者达胸,近者掩心。”
是表现韩国士兵善射,远处的可射中胸膛,近处可射穿心脏;而不是写观箭者的感受。
14.(1)拿着有限的土地去迎合那无止境的贪欲,这就是说自己去引起怨恨招致灾祸啊,
用不着交战就会丧失领土。
(2)围攻楚国而私占楚国的土地,把祸患转嫁于楚国并能取悦于秦王,没有什么计策能比
这更有利可图了。
15.①地理位置、物产资源②军队实力③事秦利弊
参考译文:
苏秦为赵国组织合纵联盟,游说韩王说:“韩国北面有巩地、洛邑、成皋这样坚固的边
城,西面有宜阳、常阪这样险要的关塞,东面有宛地、穰地和洧水,南面有陉山,土地纵
横千里,土兵几十万。普天之下的强弓劲弩,都是韩国的产物。韩国士兵举足踏地发射,
连续发射多次也不停歇,远处的可射中胸膛,近处可射穿心脏。凭着韩国士兵的勇敢,穿
上坚固的铠甲,脚踏强劲的弩弓,佩戴锋利的宝剑,一个人抵挡上百人,不在话下。凭着
韩国的强大和大王您的贤明,竟然想要投向西方服事秦国,自称是秦国东方的属国,给秦
王修筑行宫,接受封赏,春秋两季向秦进贡祭品,拱手臣服,使整个国家蒙受耻辱以致被
天下人耻笑,没有比这更严重的问题了。所以希望大王您认真考虑这个问题。”“大王如果
屈服于秦国,秦一定会索取宜阳、成皋。今年把土地献给它,明年又会得寸进尺,要求更
多的土地。给它吧,又没有那么多来满足它;不给吧,就前功尽弃,以后遭受秦国侵害。
况且大王的土地有穷尽,而秦国的贪欲却没有止境。拿着有限的土地去迎合那无止境的贪
欲,这就是说自己去引起怨恨招致灾祸啊,用不着交战就会丧失领土。我听俗语说:‘宁肯
当鸡嘴,也不要做牛腚。’现在大王您如果投向西方,拱手屈服,像臣子一样服从秦国,这
跟做牛腚又有什么区别呢?以大王您的贤能,又拥有这么强大的军队,却有做牛腚的丑
名,我私下里为您感到惭愧。”
张仪为了秦国的连横之事,对韩王游说道:“韩国地形十分险恶,很多百姓都居住在山
中,所种植的五谷粮食之中,不是麦子就是豆子;百姓所吃的,几乎都是豆饭豆叶做的菜
羹;假若有一年没有好收成,百姓吃糟糠都吃不饱。韩国国土方圆不足九百里,所积攒的
粮食还不够吃两年。估计大王您的士卒,加起来也不过有三十万,把杂役和苦力包括在
内,现在戍守关卡要塞的士兵也不会多于二十万。倘若诸侯们不估量一下自己兵力的衰
弱,粮食的困乏,却听信主张合纵的说客的花言巧语,互相勾结营私欺诈,都说‘只要您听
从于我的谋略,就能够称霸天下。’不顾及国家社稷的长远利益,而只听信一时的空话,欺
攻楚国而私占楚国的土地,把祸患转嫁于楚国并能取悦于秦王,没有什么计策能比这更有
利可图了。所以秦王派遣使臣我向大王献书,等待大王您的裁决。”
16.D句意:我有仇要报,为此曾游访过很多诸侯国。我来到齐国,听说您很讲义气,所
以特地送上百金,只是想作为老夫人粗茶淡饭的费用罢了,同时也让您感到高兴,哪里敢
有什么请求呢?
“至齐”是动宾结构,后面断开;“闻”是下句谓语,分属不同句子,其前断开,排除AB;
“足下义甚高”是主谓短语,结构完整,“故”是连词,一般用于句首,其前断开,排除C。
17.C文中的“固”是“坚持”,句意:严遂坚持让聂政收下赠金。/“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的
“固”是“本来”“原来”,句意:到了覆灭的地步,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子的。两者含义不同。
18.C“将这两个仇人都杀死了”,韩王不是严遂的仇人。
19.(1)在那时严遂担心遭到韩傀杀害,就逃出韩国,游历国外,四处寻找可以向韩傀报
仇的人。
(2)我弟弟非常贤能,我不能因为吝惜自己的性命,而埋没弟弟的名声,这也不是弟弟的
本意。
参考译文:
韩傀在韩国做国相,严遂也受到韩烈侯的器重,因此两人相互忌恨。严遂敢于公正地发表
议论,曾直言不讳地指责韩傀的过失。韩傀因此在朝廷上怒斥严遂,严遂气得拔剑追杀韩
傀,幸而有人阻止才得以化解。这时严遂担心遭到杀害,就逃出韩国,游历国外,四处寻
找可以向韩傀报仇的人。
严遂来到齐国,听到齐国有人说:“轵邑深井里的聂政,是个勇敢的侠士,因为躲避仇人
才混迹在屠户中间。”严遂就暗中和聂政交往,有意地以深情厚谊相待。聂政问严遂:“您
想让我干什么呢?”严速说:“我为您效劳的时间还不长,我们的交情还这样薄,怎么敢对
您有所求呢?”于是,严遂就备办了酒席向聂政母亲敬酒,又拿出百镒黄金,上前献给聂
政母亲,表示祝福。聂政大为震惊,越发奇怪他何以厚礼相待,就坚决辞谢严遂的赠金。
但严遂坚决要送,聂政就推辞说:“我有老母,生活贫寒,只得离乡背井,做个杀狗的屠
夫,现在我能够早晚买些甜美香软的食物来奉养母亲,母亲的供养已经齐备了,按理说就
不敢再接受您的赏赐。”
严遂避开周围的人,趁机告诉聂政:“我有仇要报,为此曾游访过很多诸侯国。我来到齐
国,听说您很讲义气,所以特地送上百金,只是想作为老夫人粗茶淡饭的费用罢了,同时
也让您感到高兴,哪里敢有什么请求呢?”聂政说:“我之所以降低志向,辱没身份,隐居
于市井之中,只是为了奉养老母。只要老母还活着,我的生命就不敢轻易托付给别人。”
严遂坚持让聂政收下赠金,聂政始终不肯接受。然而严遂还是尽了宾主之礼才离开。
过了很久,聂政的母亲去世了,安葬后,聂政守孝期满脱去丧服。于是往西到了濮阳,见
到严遂时说:“以前之所以没有答应您,只是因为母亲还在。如今老母不幸谢世,请问您
想报仇的人是谁?”严遂将情况一一地告诉聂政,聂政于是谢绝了车马和随从,辞别严
遂,只身一人持剑到了韩国。
正好韩国在东孟举行盛会,韩王和相国都在那里,他们身边拿着武器守卫的人众多。聂政
直冲上台阶刺杀韩傀。韩傀边逃边抱住韩烈侯。聂政再刺韩傀,同时也刺中韩烈侯,他们
身边侍候的人一片混乱。聂政大吼一声冲上去,杀死了几十人,随后自己用剑划破脸皮,
挖出眼珠,又割腹挑肠,就此死去。韩国把聂政的尸体摆在街市上,以千金悬购他的姓
名。过了很久也没人知道他究竟是谁。
聂政的姐姐听说这事后,说道:“我弟弟非常贤能,我不能因为吝惜自己的性命,而埋没
弟弟的名声,这也不是弟弟的本意。”于是她去了韩国,抱住尸体痛哭道:“这是我弟弟,
轵邑深井里的聂政啊!”说完便在聂政的尸体旁自杀而死。
本文发布于:2023-11-02 05:03: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8726362037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 战国策 韩策.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 战国策 韩策.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