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论坛 语文知识 2012年第3期
从《史记》看侠儒文化精神的契合
王喜英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北京100024)
摘要:侠儒各自的文化结构虽然极为复杂,但在各自的系统中却存有相同或相似的文化基因,儒家
的文化因子包括仁、礼、义、智、勇、信等,而侠文化中所体现出的义、勇、智、孝悌、善等与之相通,这种
相通使儒侠文化得以高度契合。
关键词:侠;儒;文化精神;《史记》
早期的游侠和刺客往往是古人非议的对象。如
韩非子认为“侠”乃五蠹之一:“儒以文犯法,侠以武
犯禁”(《韩非子・五蠹》),苟悦则把游侠界定为:“立 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难兼之矣。”(李德裕《豪
山,宁肯舍弃生命,也要保全所信仰的“义”节,“夫
侠者,盖非常人也,虽然以诺许人,必以节义为本,
侠论》)而“义”是儒家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孔子把
“义”看作是人们理应具备的品德,他说:“君子以义
气齐,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于世者。”(《汉纪》)因
此,“儒、墨皆排摈不载。”(《史记・游侠列传》)实际
上,他们对侠的认识都过于偏颇。司马迁就认为那
些“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 日:‘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
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
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史记・游侠列传》)之侠 于天下的事,无所谓赞成或反对什么,只要符合道
为上。”(《论语・阳货》)而“义”的内涵复杂多样。“子
比’。”(《论语・里仁》)这里的“义”即道理,君子对
理就行了。“子路日:‘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
是值得歌颂的,故司马迁首次为游侠立传。先秦时
期所谓的刺客在后世也多被视为游侠,并且作为游
侠的主要部分而为人们所称颂,后来逐渐形成了侠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文化。那么何为“侠”?台湾学者龚鹏程对“侠”的提
炼十分精确:“侠是一个急公好义,勇于牺牲,有原 勇也。”(《论语・为政》)这里的“义”即道义。而“义”
则、有正义感,能替天行道、纾解人间不平的人。”[1IP.3)
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论语・微子》)这里的“义”指责任。“见义不为,无
多于“利”、“生”相对,“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而在我们看来,中国的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其核心 (《论语-里仁》)“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是“仁”,具体表现为礼、义、智、信、忠、恕、孝、悌、
节、勇、让等内容。其为人处世之道逐渐深入人心,
早期的刺客和游侠们实际上已经自觉不自觉地在
践行着儒家文化的行为准则,故儒与侠作为两种不 道、寻求正义的要求是一致的。司马迁在《刺客列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
上》)可见,儒家和游侠们看重的都是“义”,儒家所
谓的“行义以达其道”(《论语・季氏》)与游侠替天行
同的文化形态却在互斥中相通。下面以《史记・刺客 传》中一共写了六位刺客的传记,依次为曹沫、专
列传》、《史记・游侠列传》为文本,就侠文化与儒文
化的契合之处进行阐释。
义
诸、豫让、聂政、荆轲、高渐离。其中,专诸为报公子
光的知遇之恩,不惜出生人死,殒身不恤,以鱼炙之
腹中剑果断刺杀王僚的行为成就了自己的义行。
一
、
“豫让义,不为二心”(《史记・太史公自序》),为了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史记・刺客列
传》)的义,豫让一而再地刺杀赵襄子,甚至不惜漆 侠虽然以武乱法,但在他们心中,“义”重于泰
收稿日期:2012-8—11
作者简介:王喜英(1988一),女,河南通许人,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
80
从《史记》看侠儒文化精神的契合
身为厉、吞炭为哑以达目的。即使最后被赵襄子抓
获,为了所谓的“忠臣有死名之义”,他还以刺衣的
方式达其心愿。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实质上是对道
(《论语・宪问》)孟子把“勇”分为“小勇”和“大勇”:
“抚剑而视,日:‘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
人者也。”(《孟子・梁惠王下》)这是所谓的“小勇”;
“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同上)这就是所谓的
“大勇”。可见,一个真正的勇者要有“仁”的道德,还 “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
要有智谋,而“勇”和“智”正是儒家所倡导的美好品 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
义、名声与功业的执着追求。赵襄子数落豫让说:
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日:“臣事范、中行氏,范、中
质,同时,有勇有谋也是侠者的一贯作风。首先来看
曹沫的事迹,曹沫以勇力事鲁庄公,尤其是在齐与 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
鲁会盟于柯的时候,曹沫竟然执匕首劫持齐桓公, 我,我故国士报之。”赵襄子应该深知豫让之意的,
故喟然叹日:“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
并要求齐国归还所侵占鲁国之地。当齐桓公答应其
聂政为报严仲子的知遇之恩,并在“义”的驱使下,
要求后,“曹沫投其It,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
请求为其从事,“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 色不变,辞令如故。”从曹沫的行为来看,他并不是
僻之人,而政独安得黯然而已乎!”最后聂政在刺杀
四肢发达的莽夫,而是智勇双全的刺客。在曹沫的
韩相侠累的过程中慷慨就义而死。荆轲刺秦王的故
身上,“勇”和“智”体现得淋漓尽致,其镇定的气势
事早已为我们所熟知。荆轲与盖聂论剑,因意见不
和无畏的勇气令人咂舌。专诸的有勇有谋,一方面
同,盖聂怒而目之,他不敢反击就走了;游历到邯郸 体现在他敏锐地洞察了吴国的形势;另一方面,体
时,与鲁句践下棋,发生分歧后,鲁句践怒斥他,他 现在他在宴会上以鱼炙之腹中剑果断刺杀王僚的
不争辩,依旧默然逃去。表面胆小懦弱的他,其实是 行为。聂政虽穷僻之人,但在智勇方面不逊一般人,
不拘小节的表现,他能够在刺杀秦王时沉着冷静, 严仲子为报私仇,想多派兵协助聂政,但聂政认为
英勇无比,能够置生死于不顾,奋身反抗强暴,其大
韩相乃国君之亲,又与卫相隔不远,派人太多,容易
义凛然的英雄行为可歌可泣,司马迁采用这种鲜明
发生意外,也容易泄露秘密,故独身前往。等聂政到
的对比手法极为形象地表现了荆轲的大智大勇。这 了韩相府,直入其内,上阶刺杀侠累,最后因敌不寡
些侠者讲义气,懂得知恩图报,秉持一种“士为知己
众自残而死。荆轲电是有勇有谋之人,当秦兵到了
者死”的态度立身行事,这与儒家所强调的“义”是 燕南界时,太子丹感到恐惧,而荆轲却冷静地为燕
相通的。
子丹出谋划策,他认为要想取得秦王的信任,不仅
要有樊於期的首级,还要献给秦王燕督亢之地。当
二、勇、智
一
切准备就绪后,他与副手秦舞阳为伴前去刺杀秦
王,等见到秦王,秦舞阳色变振恐,而荆轲却顾笑舞
孔子所谓的“勇”离不开“仁”、“礼”、“义”的规
阳,并道歉说:“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
范。可以说,“勇”发乎“仁”,适乎“礼”,而止乎“义”。 慑。”最终没有刺杀成功,他却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勇”建立在“仁”的基础之上,“仁者有勇,勇者不必
日:“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
有仁。”(《论语・宪问》)合乎“礼”的“勇”才不会导致
子也。”这些侠者的勇气可歌可泣、可敬可佩。
以下犯上:“勇而无礼则乱。”(《论语・泰伯》)“勇”以
“义”作为衡量的标准:“子日:‘见义不为,无勇 三、孝悌
也。”’(《论语・为政》)“子路日:‘君子尚勇乎?’子
日:‘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
“孝”乃是“人伦之始”,《论语・学而》云:“孝弟
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另外,孔子认为,一 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又云:“其为人也孝弟,而好
个完人应该同时具备“仁”、“智”、“勇”:“君子道者 犯上者鲜矣。”朱熹注:“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
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弟。”《论语・为政》又言:“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
8l
研究生论坛 语文知识 2012年第3期
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顺不但要奉 孟子虽提倡“男女授受不亲”之礼,但如果一个人看
养,还要尊敬,这才是真正的孝道。苟子借子路与孔 见“嫂溺不授”,他则斥之为“豺狼”(《孟子・离娄
子的对话对此进行了阐释:“子路问于孔子日:‘有
人于此,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 客亦是如此,其总能在人之所难时为人排忧解难。
然而无孝之名,何也?’孔子日:‘意者身不敬与?辞
不逊与?色不顺与?古之人有言日:衣与!缪与!不
女聊。今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 扬其功等行为,都体现了仁者有仁心之善的风范,
无此三者,则何为而无孝之名也?”’(《苟子・子道》) 正如司马迁所说:“救人于厄,振人不赡,仁者有
孟子云:“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孟子・滕 乎。”(《史记・太史公自序》)这方面的例子很多,限
文公下》,可见,儒家都将孝悌作为立德之本。而作
为侠客的聂政身上同样闪耀着“孝悌”的光芒。司马
迁在《史记・刺客列传》中多次提到聂政为母不愿许 是本来合一的。”圆儒文化一直是社会的主流文化,
身他人,“臣幸有老母,家贫,客游以为狗屠,可以旦 具有稳定的特征,而侠文化只有在动荡的历史时刻
夕得甘脆以养亲。亲供养备,不敢当仲子之赐。” 才能显现光芒的色彩,这是一种寻求正义的行为,
“
……
徒幸以养老母;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
聂政所践行的正是《论语・里仁》所言的“父母在,不 儒文化刚烈纯粹的一面,而儒家思想又为侠者提供
远游,游必有方”的信条。还有传记最后记载聂政以 了精神导向,故两者在互斥中如影随行。
“皮面决眼,自屠出肠”的毁容方式来保护姐姐,亦
体现了其对姐姐的情义。
四、善
孔子对“仁”有众多的阐发,其中“仁者爱人”体
现了孔子的善心。“子贡日:‘如有博施与民而能济
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
人。”’(《论语・雍也》)这说明孔子认为能广泛救
济别人,就不仅是仁道而且可以称得上是圣德了。
82
上》)。可见,儒家主张仁者要发善心,广施善行。侠
如以侠闻名的朱家、剧孟,能振人不赡、专趋人之急
而不伐其能;郭解热心地为洛阳人调节仇恨而不张
于篇幅,兹不赘述。
总之,“侠的传统,与儒的传统并非对立的,而
是对社会的一种有力的反击,其彰显的精神弥补了
参考文献i
[11龚鹏程.大侠【M].台北:台湾锦冠出版社,1987.
【2】何新.侠与武侠小说源流研究[J】.文艺争鸣,1988,(1)
(责任编辑:何新所)
本文发布于:2023-11-02 05:01: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8725042037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从《史记》看侠儒文化精神的契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从《史记》看侠儒文化精神的契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