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文言文复习题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百姓多闻其贤 闻寡人之耳者
..
B.陈胜、吴广乃谋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C.项燕为楚将 贤能为之用
..
D.楚人怜之 二世杀之
..
5.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一、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文后各小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
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
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
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
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
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
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会天大雨( )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
...
(3)发闾左谪戍渔阳( ) (4)等死,死国可乎( )
...
(5)宜多应者( ) (6) 度已失期( )
..
(7)为天下唱 ( ) (8)陈胜王 ( )
..
2.选出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
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皆以美于徐公
..
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
D.陈胜、吴广乃谋曰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
.
而谋曰
.
3.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
A.宜多应者 功宜为王 B.乃丹书帛曰 得鱼腹中书
....
C.皆指目陈胜 卜者知其指意 D.之次所旁丛祠中 皆次当行
....
(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
(3)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
6.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偶然
性:
必然
性:
7.用原文句子填空。
(1)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
直接原因是: 。
(2)陈胜、吴广策划起义所采取的策略口号是 。
8.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方法有两个,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9.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
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
1 / 10
答:
二、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完成文后各小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
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
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
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
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
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
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
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
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 / 10
(1)而君逆
...
寡人者( ) (2)秦王怫然怒( )
(3)休祲降于天( ) (4)长跪而谢之曰( )
...
2.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B.天下缟素 吴广素爱人
..
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受任于败军之际
..
D.怀怒未发 野芳发而幽香
..
3.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 ② 太守谓谁 B.① 秦王不悦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C、① 安陵君其许寡人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
4.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3)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末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5.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
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6.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
事?
7. 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
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⑴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⑵与臣而将四矣。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8. 你认为唐雎能够永远保住安陵吗?为什么?
9. 此文主要通过__ _的描写,塑造了秦王和唐雎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秦王的
和唐雎的 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10. 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请至少列举出两例。
三、阅读《隆中对》选段,完成文后各小题。
亮答曰:“自董卓 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 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 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 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 援而不可
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 东连吴会,西通巴蜀, 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
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1)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 信义著
3 / 10
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
权,内修政理;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 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自董卓已来 ( ) 然操遂能克绍( )
..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 将军既帝室之胄( )
..
2.下列加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由是遂诣亮 诣太守说如此 B.欲信大义于天下 小信未福,民弗孚也
....
C.将军既帝室之胄 无丝竹之乱耳 D.信义著于四海 皆以美于徐公
....
3.下列四句中“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是( )
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
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士,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
D.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
4.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此诚不可与争锋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国险而民附 益州险塞
....
C.利尽南海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将军岂有意乎 将军岂愿见之乎
....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
(2)
6.在文中,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近期目标是 ;
最终目标是 ;
他主张在内政上应遵循的方针是 ;
在外交上的方针是 ;
并指出等到形势发生变化,再兵分两路出击,一路是 ;
另一路是 。
7.诸葛亮认为应用什么策略对待曹操?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策略:
原因:
8.你认为诸葛亮建议刘备“跨有荆益”有可能实现吗?为什么?
9.联系全文,刘备去拜访诸葛亮,“凡三往”,说明刘备是个什么人?
10.“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
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
四、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文后各小题。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帝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忠良死节之臣,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4 / 10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
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
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
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
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先帝不以臣卑鄙( ) 遂许先帝以驱驰( )
....
恐托付不效( ) 深入不毛 ( )
..
2.准确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1)
(2)
3.诸葛亮在文中插入对往事的追忆,是为了阐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
点,表达自己__________________的真挚感情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决心。
4.选文中作者叙写自己二十一年来的历程在全文的作用如何理解?
5.第3自然段中“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条件和目的各是什么?此处照应了前边的哪句
话?
6、联系全文仔细体会,选文部分洋溢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结合本文及《三国演义》的理解,你认为诸葛亮千百年来一直备受人们称颂的原因是什么?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8、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三条建议?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条,结合《出师表》和
........
自己的生活谈谈你的体会?
.....
建议:
体会:
五、《隆中对》、《出师表》对比阅读。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
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
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
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
室可兴矣。”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
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
忠言,则攸之、礻韦、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
之、礻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
不胜受恩感激。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谓为信然 ( ) ②此人可就见 ( )
....
5 / 10
③孤不度德量力( ) ④凡三往 ( ) 8. 乙文中作者先后回顾了人生中有重大影响的三件事,它们分别是:①
..
⑤因屏人曰 ( ) ⑥由是先主遂诣亮( ) ② ③ 。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
...
⑦将军宜枉驾顾之( ) ⑧先帝不以臣卑鄙( )
...
⑨以彰其咎 ( ) ⑩猥自枉屈 ( )
..
2. 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9.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
①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不必每项都列出,
只要共写出三个即可)
②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③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六、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完成文后各小题。
④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3.乙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4.乙文中与甲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
5.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问题。(2分)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对联中“两表”指的是 和 ,“一对”指的是 。
6.“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
中的 ,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
是 。
7.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是千古名句,你能体会作者的感情吗?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
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
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
...
③神弗福也( ) ④小大之狱( )
..
6 / 10
⑤公将鼓之( ) ⑥小惠未徧(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 ____。
5.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
“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
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
第一次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时,第二次是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时(用原文填空)。
12.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军事两方面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完成文后各小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
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
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
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
7 / 10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
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
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8. 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
9.从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
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 ) ②王之蔽甚矣( )
..
③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 ④朝服衣冠( )
.
⑤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⑥时时而间进( )
..
⑦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⑧闻寡人之耳者( )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④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 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 设
喻讽谏齐王,最后写 及其结果。
4.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
5. 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
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
说你的认识。
6. 邹忌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道理是什么?
7. 邹忌“入朝见威王”是如何“讽”齐王的?
10. 概括邹忌与齐王的形象特点。
11. 中国历史上不乏忠臣进谏的故事,但他们的命运却各不相同,请举例说明如果想劝谏成
功,需要什么条件?
8 / 10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文言文复习题答案
一、1.略。2.D 3. A 4.D 5.略 6. 偶然性:因暴雨断道而误期限(直接原因) 必然
性:秦朝统治法峻刑严,“天下苦秦久矣”。陈胜等误了期限按秦法都要斩首,这迫使他们
为求生,不得不转戈反秦。(根本原因) 7. (1)天下苦秦久已。 会天大雨,道不通,
6.报先帝而忠陛下(有感于先帝知遇之恩而图报,对刘氏父子和蜀汉一片忠心,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7.围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回答即可。8.建议:广开言路,赏罚分明, 亲
贤远佞。 体会:A.从要广泛听取意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的
角度回答;B.从各党派、团体到个人应有一个统一平等的标准,不应有特权角度回答;C.从
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2)诈自称扶苏项燕 8. 丹书鱼腹 篝火狐鸣 9. 答案要点:(1)
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2) 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3)做事周密细致;(4) 非凡的
宣传鼓动能力。
二、1.略。2. C 3. B 4. (1)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2)平民
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3)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
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
了。 5.答案要点:迫使秦王屈服;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国 6.表明自己要效法他们,同
时表达了要跟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 7. (1)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
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⑵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8. 不能。秦灭六国,
统一全国,是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弱小的安陵,最终还是抵挡不住秦的统一战争的步伐。 9.
对话 骄横狂暴、外强中干、色厉内荏 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敢于献身 10. 屈原直言
敢谏,流浪之后愤而作《离骚》,抒发志向,最终投江而死,以身殉国。闻一多在敌人面前
拍案而起怒斥敌人的卑鄙罪恶行径,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千古绝唱《最后一次演讲》。
三、1. 同“以” 战胜 大概 后代 2.A 3.A 4.C 5. (1)刘璋昏庸懦弱,
张鲁又在益州北面威胁他,百姓富裕国家富足却不知道爱惜。(2)百姓谁敢不用箪盛饭用壶
盛着浆来迎接将军您呢?6. 跨有荆益; 霸业可成 ,兴复汉室;内修政理 ; 西和诸戎,
南抚夷越,外接好孙权;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将军身帅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7. 此
诚不可与争锋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8. 有。因为荆州“其主不能守”,益
州“刘璋暗弱……不知存恤”。9. 礼贤下士 求贤若渴 诚恳虚心的人 10. 示例:运用贤
能 体恤百姓 加强民族团结 改善睦邻关系 对内革新政治等
四、1.身份低微 见识短浅 奔走效劳 实现 草 2.(1)在乱世中苟且保全自己的性
命,不谋求在诸侯中有名望。(2)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而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啊。3.亲贤
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兴亡的大事 报先帝而忠陛下 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4.作用:追述先帝殊
遇,表达了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心情,鼓励后主效法先帝亲贤远佞,奋发图强成就大业。
5.条件是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目的是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照应了“先帝知
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人际交往中,选择君子,远离小人角度回答。
五、1.略 2.略 3. 效忠刘氏父子的一片赤胆忠心。(报先帝而忠陛下) 4. 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5. 《出师表》《后出师表》 《隆中对》(如
将《出师表》写成《前出师表》也对。)6. “天下计”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也。 7. 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与先帝患难与共的思想,同时也表达了创业的艰
难的思想。 8. 作者回顾了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①三顾茅庐。②临危受命。③临崩
寄臣以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表达了作者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和忠于刘备父
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帝创业的艰难激励后主。9. 有关典故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
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等等。 有关成语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
有关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世一表
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等。有关俗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
六、1.略 2.略 3. 政治上取信于民 4. 爱国热情;深谋远虑 5. 例如:①我们遇事要三思
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②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6. 战
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7. 大国难测,
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
故。 8. 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的人。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
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9.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10. 肉食
者鄙,未能远谋 11. 彼竭我盈,(故克之);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2. 政
治上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军事上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七、1.略 2.略 3. 直言不易 切身经历 齐王纳谏4. 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
公谁美的问题。5. ①对人对已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有自知之明)。②善于思考,有反思的
习惯与自省的能力。6. 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才能做到政治清明,在
朝廷上战胜别国。7. 邹忌入朝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先以“闺房小事”谈自
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推理的方式委婉进谏。 8.启示我们: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
法,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
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9. 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
忠臣,二是齐威王敢于采纳群臣的意见。10. 邹忌:善于分析思考,有自知之明;坚持真理,
9 / 10
忠于职守,娴于辞令的贤臣。齐王:勇于兴利除弊,能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从善如流,闻过则
改的明君。11. 比干劝谏商纣王不要沉湎于酒色而被挖心;蹇叔劝谏秦穆公不要出兵伐郑而
被嘲讽羞辱;屈原劝谏楚怀王连齐抗秦而被放逐;武子胥劝谏吴王夫差除掉勾践而身为戮殁;
邹忌劝谏齐威王而齐国大治;魏征等直言劝谏唐太宗而有“贞观之治”。
说明:如果想劝谏成功,不仅需要臣子以国家为己任,敢于进谏,还需要臣子善于进谏,有
高超的语言技巧,委婉说理;更需要君王有容人之量,察纳雅言,从谏如流。
10 / 10
本文发布于:2023-11-02 04:58: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8722832037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