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一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册 教案

更新时间:2023-11-02 04:33:18 阅读: 评论:0

装配式建筑论文-移动图标

一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册 教案
2023年11月2日发(作者:关于丁香的诗句)

一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册 教案

第二学期(2019年春季)教学计划

一、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由幼儿园步入小学,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所

以教学要从零开始,重在启蒙,要通过各种形式,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传

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二、 教材分析:

新版一年级传统文化,以《三字经》和《弟子规》为主,内容涉及好学、洁己、守正、

惜时、孝敬、尊长、友爱、泛爱众等,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

行为习惯。

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弟子规》等名篇,并初步背诵所学内

容,正确理解所学内容。

2.教育学生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

体现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3、初步培养学生养成讲卫生、物放原处、穿着整洁大方、举止优雅(守正)、惜时等良

好习惯。

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弟子规》及部分诗歌,倡导学生先求

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

2、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养成良好生

活习惯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

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难点:

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有很多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

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

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 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

藏、小老师、鳄鱼吃人”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

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六、 教学进度及课时分配:

本册教材为全年使用,每周一课

1 37

5——8单元(孝敬、尊长、友爱、泛爱众)

第一周:第17 父母呼,应勿缓

第二周:第18 出必告,反必面

第三周:第19 德有伤,贻亲羞

第四周:第20 父有过,谏使更

第五周:第21 长者先,幼者后

第六周:第22 对尊长,勿见能

第七周:第23 长者立,幼勿做

第八周:第24 问起对,视勿移

第九周: 期中考试

第十周:第25 兄道友,弟道恭

第十一周:第26 求其友声

第十二周:第27 结交在相知

第十三周:第28 投桃报李

第十四周:第29 凡是人,皆须爱

第十五周:第30 道人善,即是善

第十六周:第31 及不欲,即速己

第十七周:第32 能亲仁,无限好

第十八至十九周: 复习考试

17课《父母呼 行勿缓》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把孝心的观念引入到学生的心田。教育学生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不但孝,

关键是顺。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识记本课内容。

教学难点:识记并运用。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歌曲《弟子规》导入:父母呼 行勿缓

二、读文明意

1、小组PK:朗读课文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2、小组PK:精释文意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总结:父母呼 应勿缓:____父母呼唤我们,听到就应该马上答应,不要慢慢吞吞,半

天不回答。表现出一种无理的态度,或者有抵触情绪,自己不高兴就不应声。

比如;你正在看一个好看的电视,或者玩得正开心,父母叫你出来吃饭,你不答应。

或者答应了半天还是不动。

2 37

父母命 行勿懒:______父母让我们去做事,应立刻起身去做,不可拖延偷懒。或者

高兴做就做,不高兴做就不做。还有的小朋友和家长讲条件,我做了你给我什么奖励?这都

是不对的!

三、拓展延伸:实话实说:结合自己说一说你在家是怎样对待父母的呼唤和交代的是的?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总结: 父母教 须敬听:____父母在教育我们的时候,应该怀着恭敬的心去倾听。不要

漫不经心,愿意听就听,不愿听就不听。否则,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父母责、须顺承:_____小朋友有时做错了事,家长会批评责备我们。我们要赶快承认自

己的错误,虚心接受,不要让家长生气。有的时候,家长误解了孩子,这件事明明不怨你,

可家长没搞清楚就责备你。作为晚辈,也不要急于辩解,等父母平静了你再解释。这才是真

正做到了孝,而且顺。

链接孝行:视频:扼虎救亲

四、美德分享:

你还知道哪些孝敬父母的故事?

五、畅所欲言

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在生活中,你是怎样孝敬父母的?

六、合作探究:

v 孝敬父母是不是对父母言听计从?

学习心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七、拓展延伸(课后作业)

制定孝敬父母长辈的小计划

第二周:第18 出必告,反必面

背景分析:

现在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都娇生惯养了,想干嘛就干嘛,好像天是老大,他是

老二似的。稍微有点不称心就会离家出走,让家里人担心。所以一定要养成“出必告反必面”

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冷静地分析自己和父母之间形成隔阂的原因,认识到应该

和父母成为最好的朋友,让父母成为自己最好的倾诉对象,并产生与之沟通交流、解决矛盾

的良好愿望,学会解决处理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感受家庭生活的和谐与美好。体会父母的

良苦用心,做到不要让父母担心。

课前准备:

1、学情调查,发放调查表,测试表。

2、制作课件。

教学活动:

一、 热身游戏

二、 听故事 学知识

3 37

播放《爸爸、妈妈,我爱您》亲子操,学生老师动起来!

1吴太祖孙权,字仲谋,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自幼文武双全,早年随父兄征战天下。

善骑射,年轻时常常乘马射虎,胆略超群。曹操曾称赞道:生子当如孙仲谋。说孙权孝顺,

并不是空穴来风。他对吴国太可谓是言听计从,出门或是返回都会请安问候,丝毫不敢怠慢。

深蓝智慧:

这个寓意深刻的故事巧妙解释了弟子规中出必告反必面的含义,意思是指外出离家时,

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孔子曰:父母在,

不远游,游必有方,孙权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当今社会,我们为了求学或生存,不可

能不离开父母一段时间,但我们的心不能离开父母,要时刻惦念着父母,常常和父母保持联

系,以免父母为我们牵肠挂肚。

2 聂政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大侠士,很孝顺自己的母亲。父亲去世后,他和母亲一起生

活。聂政因为是一个有名的侠士,所以常有人请他出门行侠仗义,打抱不平。但是,为了不

让母亲担心,所以遇到危险的事,聂政总是刻意回避,能在家陪母亲就尽是在家陪母亲。几

年后,聂政的母亲去世了,安葬了母亲后,聂政离开了家,替朋友行侠仗义去了。这次出门

后,因为无牵无挂,聂政再也没有回来,他死在外地了。

总结:

出必告反必面的意思是: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也要通报一声,居住的地方要固定,

工作也不要随意变动。

三、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平时是怎么做的?今后应怎么做?(大胆

发言)

四、 小结

天下父母没有不爱自己的孩子的,如果你的一次外出不给他们打招呼,而长时间又没有

回来,你知道父母多么担心吗?孩子们,今后一定要做到“出必告反必面”

第三周:第19 德有伤,贻亲羞

德有伤 贻亲羞——做一个德行完美的人

教学目标:

1、理解经句的含义,使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影响亲人。

4 37

2、教育学生品德要从小事培养起来。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品德的重要性;明白品德不只关系到自己,也关系到亲人。

教学难点:如何结合实际落实常理。

教学过程:

课前小故事——《连累母亲的董卓》

一、故事引路,引出经句

1.听了故事《连累母亲的董卓》,你有什么感受或想对董卓说什么吗?

2.在古代有所谓「诛九族」的制度,一个人如果犯了大错,所有的亲族都会连累被杀害,

现在虽然没有了,但如果我们的品德不好,仍然会影响亲人。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弟子规,

课件出示:德有伤 贻亲羞,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理解“伤”“羞”父母为什么会蒙羞?

小结:父母养育我们是非常辛苦的,担心身体的健康,更担忧品德上有缺失。一个有孝心

的人绝不会去做出伤天害理、让父母痛心的事情。

二、故事感化,明理导行

1.播放动画短片《负荆请罪》(一)

思考:廉颇和蔺相如谁的德行好?

追问:1)蔺相如处处躲着廉颇,是因为害怕廉颇吗?

2)廉颇的品德有缺失吗,哪些行为是让亲人蒙羞的?

2.播放动画短片《负荆请罪》(二)

廉颇的德行不好,使亲人蒙羞,你建议他应该怎么做呢?

3.建立正确的态度。我们要谨记廉颇的教训,不要让自己的品德使家人蒙羞,课件出示:

德有伤 贻亲羞——争做一个德行完美的人。

4.下面请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生活中我们的哪些行为会使父母、亲人蒙羞的呢?

2)举例说一说自己今后会怎么做?

5.小组展示汇报。

三、辨析巩固

下面的行为对吗?任选一题做出判断,再说明理由。

1)三、四名同学在食堂吃午餐时大声讲话,把吃剩的骨头随地一扔。

2)小强和同学放学回家,路过水果摊时顺手拿了2个苹果

(3) 小亮踢球时,不小心把王奶奶家的玻璃打破了,他连忙向王奶奶承认错误,并且赔礼

道歉。(

(4)老师布置作业,小明回到家不做,跟父母说没有作业;第二天老师问他为什么没交,

小明就说因为昨晚发高烧了。

四、延伸深化

1.谈话:有一些同学违反了学校的纪律,校长让各班的老师去领,可很多老师都不愿去

领回这些同学,你知道为什么吗?

点拨:当我们的道德有损伤,不但使让父母蒙羞,还使班级蒙羞,老师蒙羞;如果出了学

5 37

校,还会让学校蒙羞。

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旅游。老师收集了一些中国游客在国外旅

游的照片,课件出示图片:

问:你想对这些游客说什么?

正是由于一些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就曾经发生过外国的著名景点拒绝接待中国人,

还有许多地方都有提示中国人的警示牌。

课件出示警示牌:

师:不言而喻,这些是给我们中国人看的。自己不尊重自己,自取其辱,没有好的习惯,

德行,牵连全家,别人会说这样的人“没有家教”,骂父母,骂祖先,以至丢中国人的脸,让

全体中国人蒙羞!

五、全课总结

当然,这些让我们国家蒙羞的只是一小部分人,为了不让父母、老师、祖先、祖国蒙羞,

我们要远离坏习惯,从身边小事做起,不断养成好习惯,做一个——德行完美的人。

第四周:第20 亲有过,谏使更

一、 教学目标:

1.喜欢传统文化,有主动学习、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愿望。

2.借助注释、“点睛”和“广闻博识”等理解“经典诵读”的大体意思,并尝试积累、背

诵。

3.了解“晓事明理”故事中的人物特点以及其中包含的道理。

4.通过“学以致用”环节,反思自己的言行并,指导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和掌握的道

理在生活实践中应用。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弟子规》及部分诗歌,倡导学生先求

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

2、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传

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难点:

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有很多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

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

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课时分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从小到大有没有犯错的时候?犯错不怕。因为《弟子规》告诉我们:过能

改、归于无。那么在家里,在学校里,我们的父母、老师有没有犯错的时候呢?也有。我们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我们毕竟不是圣贤人,犯错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我们要有决心改正,有过错能改正也是非常大的一件善事。

6 37

当父母亲人有过失的时候,我们作为子女应该如何对待呢?我们忍不忍心让父母犯过而

受人耻笑?不忍心。我们更希望父母能成圣成贤,所以父母亲有了过错,一定要想办法劝谏

改过。《弟子规》告诉我们要“亲有过,谏使更。

二、经典诵读

1.诵读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教师范读、领读;生自由、范读并领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分

组读;同桌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也可以利用视频)

2.了解

①根据注释和点睛,生谈古文的大体意思。

释意

“亲”指父母亲人,延伸开来也指所有关心、爱护我们的人。“过”过失、过错。“谏”

劝谏。“更”改正。当父母亲人有过失的时候,我们要进行劝谏,使其改正过来,这是为人子

的本分。

在劝谏的时候要如何劝?能不能一派指责的言语,像在教训父母一样?不能。比如今天

你看到爸爸随地吐了一口痰,你能不能指着爸爸说:随地吐痰是不文明的行为,这样做是不

对的!这样爸爸是没有办法接受的。要“怡无色、柔无声。 “怡”是指脸色要表现出怡悦

高兴的样子;柔是柔和、不粗暴、不恶言恶语。

②师总结古文意思,引出“谏官”,相机了解“谏官”的知识。

3.背诵

在规定时间内诵读,并展示。

晓事明理

4.读故事

读故事,对人物或者事件进行评价,再次感悟、了解本课所蕴含的道理。

父母生我们、养我们,为我们付出青春,用一生的精神培育我们,如果我们随意用训示

的口气对着父母,父母会认为是子女忤逆他们,岂能听进劝谏的内容?所以劝谏一定要让父

母觉得不是被指责,要“怡吾色,柔吾声”,让父母心中知道子女劝他改过是为他着想,才是

有效的劝谏方法。

余力学文

7 37

1.诵读

利用各种形式读:生自由练读;师范读;生读。(一年级孩子小,识

字量少,还需要教师范读和领读)

2.了解

“余力学文”的文章一般比“经典诵读”难度稍大,所以教师需要

直接说明古文的大体意思。然后让学生试着说说“试一试”的问题。

学以致用

这个环节需要学生通过说一说、做一做、评一评的方式,将课堂上学到

的知识和道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规劝同学

那么对于同学、朋友的过失我们有没有责任去规劝呢?有。如果同学有过失了,应该怎

样劝?我们在学校里经常会有同学跑过来告状,某某同学如何如何。请问当你来告状的时候

是什么样的心态?是幸灾乐祸想让老师批评他一顿?还是真心想让这个同学改正错误?存心

很重要。假如你真正希望这个同学改过,那你可以去好言好语和他讲,想办法去规劝他。

有一个非常淘气的小男孩,他和谁坐同桌谁都没有办法学习,家长都会找到老师来调换

座位。有一次老师把他调到一个叫荷荷的同学旁边,荷荷的学习和品行都非常好。这个小男

孩依然很调皮,上课的时候拿铅笔去弄荷荷的耳朵,让她没有办法听课。同学们,如果是你

遇到了这个一个同桌你会怎么办?

荷荷没有要求老师换座位,而是想我要帮助他改掉这个换习惯。怎么帮呢?在他们班上,

如果哪个同学在哪方面表现的很好,老师就会发给他一个贴贴纸,用来鼓励大家。但是这个

小男孩因为各个方面都很差,所以他从来没有得到过奖励,他非常渴望能够得到贴贴纸。于

是荷荷就想了一个好办法,她用平时攒的零用钱买来一些贴贴纸,上面有很多小星星,有纪

律星、作业星、卫生星等等。

她和同桌说:如果你今天纪律好,我就发给你一个纪律星;如果你今天作业完成的好,

我就发给你一个作业星;如果你今天哪方面没做好,就不发给你,而且以前发的还要收回来。

同桌一听又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终于可以得到贴贴纸了,紧张的是怕自己做不好,好不容

易得到的贴贴纸又被没收。所以他从那以后纪律越来越好,作业完成的也越来越好,一个月

以后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

学校开家长会的时候,小男孩的家长找到荷荷的家长,握着手非常感谢的说:多亏了你

们家荷荷,我们家孩子的成绩才能够提升的这么快,你们是我们的恩人呐!

你看荷荷用她的智慧帮助了同学,使同学改掉了坏习惯,学习成绩提升了。请问这样的

结果谁会高兴?父母高兴、老师高兴、自己高兴、我们作为同学的也替他高兴啊!所以真诚

心能生智慧,当我们用真诚心去帮助同学的时候,这些方法自然就会出来。所以对于同学、

朋友的过失我们也要尽心尽力的去帮助。

8 37

结束语

今天我们学习了“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举了很多劝谏的例子,希望能够

提起同学们为人子女的本分,以及提升与人相处的智慧,进而在生活当中去运用。我们能够

用这样的一份存心、态度去面对我们的父母、亲人、同学、朋友的时候,相信我们的生活中

会充满祥和、充满欢乐!

板书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存心——念念为对方好

1、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

时机—— 2、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

3、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1、怡吾色,柔吾声

态度—— 2、宽容、大度

3、理智

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第五周:第21 长者先,幼者后

一、教学目标:

1.喜欢传统文化,有主动学习、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愿望。

2.借助注释、“点睛”和“广闻博识”等理解“经典诵读”的大体意思,并尝试积累、背

诵。

3.了解“晓事明理”故事中的人物特点以及其中包含的道理。

4.通过“学以致用”环节,反思自己的言行并,指导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和掌握的道

理在生活实践中应用。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弟子规》及部分诗歌,倡导学生先求

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

2、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传

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难点:

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有很多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

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

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课时分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9 37

师讲:在家凡是有长者在的场合,都要长在先、幼在后

举例子:在家吃饭的时候,要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先坐好,小辈的才可以去坐。坐

的时候,要坐偏位子上,把正位让给长者坐。当和长辈一起走路的时候,就要请长辈先走,

小辈走在后边,叫做徐行后长。或者小辈的要为长者开好门,等着长者进去了,自己再关

好门后,随行而入。这样才能表现出一个人的礼貌和修养。

二、经典诵读

1.诵读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教师范读、领读;生自由、范读并领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分

组读;同桌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也可以利用视频)

2.了解

①根据注释和点睛,生谈古文的大体意思。

讲解内容

长呼人,既代叫,人不在,己既到。

1.不管是饮食,还是坐走,都要礼让长辈。我们从小要养成尊敬长辈的好习惯。

2.长辈呼唤儿女的时候,如果这个人不在旁边,要赶紧代为转达。如果找不到要找的人,要

赶快来回应,向长辈报告这人不在。并进一步询问长辈有什么吩咐。

师讲:吃饭的时候,要想到老人爱吃的东西,要尽量满足他们的心愿,等大人吃好了,

自己再吃。不能自己喜欢吃什么就一下把盘子端过来,不管别人吃不吃?自己先吃个够!也

不可以到桌子的对面去取菜,以免使袖子沾到菜汤,不讲究卫生。吃饭要有吃相,不要狼吞

虎咽。要注意自己的形象。

3.背诵

在规定时间内诵读,并展示。

晓事明理

4.读故事

读故事,对人物或者事件进行评价,再次感悟、了解本课所蕴含的道理。

余力学文

1.诵读

10 37

利用各种形式读:生自由练读;师范读;生读。(一年级孩子小,识

字量少,还需要教师范读和领读)

2.了解

“余力学文”的文章一般比“经典诵读”难度稍大,所以教师需要

直接说明古文的大体意思。然后让学生试着说说“试一试”的问题。

学以致用

这个环节需要学生通过说一说、做一做、评一评的方式,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道理与

生活实际相结合。

1.说说在家里,吃东西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先让父母长辈或者弟妹吃,然后自己吃。

2.在家里,父母长辈叫你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应立即答应,问父母长辈有什么事情,

然后立即去做。

多指名一些小朋友说说,讨论之后再小结。

结束语

自古以来所遵循的礼貌,可现代社会却把它丢了,我们小朋友要把它找回来。让

他们从小养成礼貌习惯。把古代礼貌和现代礼貌结合起来学习。

第六周:第22 对尊长,勿见能

一、教学目标:

1.喜欢传统文化,有主动学习、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愿望。

2.借助注释、“点睛”和“广闻博识”等理解“经典诵读”的大体意思,并尝试积累、背

诵。

3.了解“晓事明理”故事中的人物特点以及其中包含的道理。

4.通过“学以致用”环节,反思自己的言行并,指导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和掌握的道

理在生活实践中应用。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弟子规》及部分诗歌,倡导学生先求

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

2、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传

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难点:

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有很多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

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

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11 37

三、课时分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朗读已经学过的《弟子规》内容。

二、经典诵读

1.诵读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教师范读、领读;生自由、范读并领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分

组读;同桌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也可以利用视频)

2.了解

①根据注释和点睛,生谈古文的大体意思。

释意

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那是不礼貌的行为;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现自己

很有才能,藐视长辈。

3.背诵

在规定时间内诵读,并展示。

晓事明理

4.读故事

读故事,对人物或者事件进行评价,再次感悟、了解本课所蕴含的道理。

懂得应该尊敬长辈,以礼待人。

余力学文

1.诵读

利用各种形式读:生自由练读;师范读;生读。(一年级孩子小,识

字量少,还需要教师范读和领读)

2.了解

“余力学文”的文章一般比“经典诵读”难度稍大,所以教师需要

直接说明古文的大体意思。然后让学生试着说说“试一试”的问题。

12 37

学以致用

这个环节需要学生通过说一说、做一做、评一评的方式,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道理与

生活实际相结合。

第七周:第23 长者立,幼勿坐

一、教学目标:

1.喜欢传统文化,有主动学习、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愿望。

2.借助注释、“点睛”和“广闻博识”等理解“经典诵读”的大体意思,并尝试积累、背

诵。

3.了解“晓事明理”故事中的人物特点以及其中包含的道理。

4.通过“学以致用”环节,反思自己的言行并,指导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和掌握的道

理在生活实践中应用。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弟子规》及部分诗歌,倡导学生先求

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

2、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传

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难点:

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有很多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

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

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课时分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身边有很多人不懂得礼貌,可是又不知怎样去帮他?自己应该怎样

去做?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从小培养。

二、经典诵读

1.诵读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教师范读、领读;生自由、范读并领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分

组读;同桌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也可以利用视频)

2.了解

①根据注释和点睛,生谈古文的大体意思。

②师总结古文意思。

13 37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趋:快走的意思!过去的人见到长者,都会马上鞠躬作揖。长者会还一个点头礼,或者会

跟你打一下招呼!你要等长者从你身边过去后,你才能走自己的路!现在有很多学生看见老

师就好象没看见一样,一点礼貌都不懂!长大看见单位的领导也是如此,别说打招呼,就是

面都不想见。见了人躲着走!可见,他没学过礼貌课,不懂得尊敬人。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命:命令、吩咐。乃:才。当年长者还站着的时候,年纪小的人不要坐着,应等年长者坐

下之后,吩咐你坐下才坐下。

在学生时代,尤其要注意课下请教老师问题时,应把自己的座位让给老师,自己恭候

在一旁听老师的解答,老师让自己坐下或示意自己坐下时再坐下。

在古代学堂里,学生如果在学习上有疑问需要老师解答时必须恭恭敬敬立在一旁倾听

老师的解答,如果学生所持意见与老师不同,必须跪立在老师面前才能与老师争论。

3.背诵

在规定时间内诵读,并展示。

晓事明理

4.读故事

读故事,对人物或者事件进行评价,再次感悟、了解本课所蕴含的道理。

余力学文

1.诵读

利用各种形式读:生自由练读;师范读;生读。(一年级孩子小,识

字量少,还需要教师范读和领读)

2.了解

“余力学文”的文章一般比“经典诵读”难度稍大,所以教师需要

直接说明古文的大体意思。然后让学生试着说说“试一试”的问题。

14 37

学以致用

这个环节需要学生通过说一说、做一做、评一评的方式,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道理与

生活实际相结合。

结束语 礼是把自己放在下位,把对方放在比自己高的上位而加以尊敬。

第八周:第24 问起对,视勿移

24《问起对,视勿移》

教案 2018-03-19 10:46:38 11

《问起对,视勿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在长辈说话的时候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这样才有礼貌.

2、对别的长辈也要象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在长辈说话的时候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这样才有礼貌.

2、对别的长辈也要象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

教学内容:

《弟子规》出则弟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进必趋退必迟

有事要告诉长辈时,要快速走到长辈面前,离开时要缓慢些才合乎礼节.常礼举要中也提到

「向师长质疑问难,必起立」

()问起对视勿移

长辈与我们说话时,眼睛要注视著长辈,不可左右飘浮,这样就显得轻浮无礼.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对待叔伯等与父亲年龄相仿的长辈,要如同对父亲一样恭敬,对待堂表兄弟,要如同对待自

己亲兄弟一样友爱.广义来说:对一切年纪与父亲相当的长辈,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

对一切年龄稍长於我的人,要以对亲兄长一般对待.就如同孔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吾幼以及人之幼.

故事一:佳英抚孤.(古八德全书-)

明朝时有ㄧ位章佳英女士,她的父母很早就过世了,之后兄长和嫂嫂也不幸的陆续去世了,

此后她就终身不嫁担负起这个责任,将她的侄子抚养长大,虽然她牺牲了自己的婚姻,但也赢得

15 37

了晚辈对她的敬爱.

()复习

1.居有常业无变

生活作息要规律,早睡早起,不要三更半夜才睡,像写作业不写拖到半夜才完成,或玩电动玩

到很晚.大人的事业是工作,学生的工作是学业,所以平常要认真,不要让成绩一落千丈,害父母

担心.

2.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虽然是小事也不可以任性而为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意妄为让父母担心,不止是不孝的行

,更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

,故事启蒙

()我爱我的兄弟姐妹

新加坡许哲女士,ㄧ辈子致力於照顾老人,穷人和病人,当记者问他:「你这样帮助这麼多人,

这麼多别人……」,记者问到ㄧ半,她就说我帮助的是我的兄弟姐妹.记者又问他:「你都照顾别

,那谁来照顾你 」她笑著说:「我不用照顾我自己,老天爷会照顾我.

()祖逖避难

晋朝时遭遇五胡乱华,有ㄧ位读书人祖逖带著几百户人家一起迁到淮泗这个地方避难.

逖将马车让给年长的人坐,自己徒步行走.并将家里所有的财物,药品通通拿出来给大家用.在避

难的过程中还教导人民怎样去耕种,在路上遇到无名的骨骸,祖逖就组织大家将这些骨骸埋葬

,并举行祭祀.他的这些举动让跟著他的老百姓都很感动,百姓们都认为能够遇到祖逖,就好像

遇到自己的再世父母一样,所以当他去世时,人民都好像失去了自己的父母一样的悲痛.

,常礼举要(演练活动)

(),大家来找碴

请其他教师协助演出短剧,让学生找找看短剧中有哪些不合乎弟子规的举动.

1.短剧演出

剧情:

母亲在家里整理东西.

女儿一回来就大喊:「妈,我快热死了,为什麼不开冷气呢 你把我的衣服丢在哪里

母亲:「不是在椅子上吗 我昨天就叫你收好了啊!

女儿:「我不是叫你帮我收嘛!

母亲:「你今天刚开学遇到新同学会不会紧张 有没有发生什麼有趣的事

女儿:「我都快累死了,你不要烦我,我要去睡觉!

(看都不看母亲一眼,碰一声,将门甩上)

2.检讨错误

请学生说出剧中人物哪些举动做错了,不合乎弟子规,学生可能会回答剧中人没有做到:

(1)进必趋退必迟.(对母亲说话时要主动快步向前,而不是在原地大呼小叫)

(2)尊长前声要低.(对母亲讲话太大声没礼貌)

(3)问起对视勿移.(母亲和他说话时,没有看著母亲的眼睛)

(4)父母命行勿懒(母亲之前叫他收衣服,他没做到).

16 37

(5)父母责需顺承.(母亲有不悦的语气,他应该要知道自己错了)

3.提出改进方法

请学生说出该如何改进,学生可能的回答:

有问题要请问父母时要自己主动向前.

对父母说话不可以大小声没礼貌.

父母在问我们事情时要看著父母的眼睛,表示尊重.

父母叫我们做事要马上去做.

父母责备我们的时候要虚心接受的说:「对不起,我没注意到(我做错了),谢谢妈妈.

4.请学生在座位上练习.

()课堂演练

1.请协助的老师到前面来表演一次同样情境时,孩子正确该有的态度和行为.

剧情:

母亲在家里整理东西.

女儿回家后向母亲说:「妈妈,我回来了,请问您有没有看见我的衣服 (主动走向母亲)

母亲:「不是在椅子上吗 我昨天就叫你收好了啊!

女儿:「对不起,我忘记了,我现在马上去收,谢谢妈妈.

母亲:「你今天刚开学遇到新同学会不会紧张 有没有发生什麼有趣的事

女儿:「还好啦!老师和同学人都很好,只是上了一整天课有点累了.

妈妈:「那你先回房间去休息一下吧!

女儿:「好的,那我先回去休息一下了.

(女儿慢慢的走回房间)

2.学生到前面演练向长辈询问事情时该有的正确态度以及语句(进必趋退必迟).

(1)主动向前,和颜悦色.

(2) ,请问您有没有

(3)和长辈讲完话后,再慢慢离去.

(3人一组,教师先将要询问的物品或事情

的牌子发下给学生,让全班的学生都逐次参与

演出.)

3.演练「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1)拿出糖果问学生:「当你看到糖果时会想到谁 」有些学生会回答:「爸妈」再进一步引

导学生:想到自己的爸妈同时也要想到别人的父母亲,因为所有的长辈就像是自己的父母兄长

一样,我们都要照顾到.

(2)发给每位学生两颗糖果,请他们拿到后面ㄧ颗给自己的父母,ㄧ颗要给其他的长辈.

(有些孩子会想要一颗糖果自己吃,要予以引导.有些家长会拒绝不好意思拿,这时要请家长

收下,成全孩子的孝心.)

4.请学生回家要复习今日学到的,并且加强落实入则孝部份.

5.读诵弟子规.

17 37

一、教学目标:

1.喜欢传统文化,有主动学习、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愿望。

2.借助注释、“点睛”和“广闻博识”等理解“经典诵读”的大体意思,并尝试积累、背

诵。

3.了解“晓事明理”故事中的人物特点以及其中包含的道理。

4.通过“学以致用”环节,反思自己的言行并,指导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和掌握的道

理在生活实践中应用。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弟子规》及部分诗歌,倡导学生先求

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

2、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传

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难点:

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有很多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

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

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课时分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经典诵读

1.诵读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教师范读、领读;生自由、范读并领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分

组读;同桌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也可以利用视频)

2.了解

①根据注释和点睛,生谈古文的大体意思。

释意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在长辈前说话时,声音要放低一些,但低得让人听不见,却是不合适的。

这里也提到在长辈尊长或者长官主管的前面,我们讲话声量要放低一点,要小声一点。有

很多人往往不知道自己的声量很大,讲起话来许多人都要为之侧目,都会看看他,但是他往

往不晓得自己的讲话声音非常的大。所以子弟在家里,做父母的也要告诫,也要注意到他们

讲话的声量。家里有客人来,这个时候就是最好的观摩情形。

低不闻,却非宜。

“低不闻,却非宜”,如果在长辈面前讲话很紧张、很小声,这样也不对。“低不闻”,声

量小到对方没有办法听到,也是没有礼貌。“却非宜”,“宜”就是适合,“非宜”就是不

适宜。所以从小我们就要训练孩子讲话要落落大方,即使有客人来,有尊长在面前,我们也

18 37

要指导他的行仪要很自然,很大方,养成良好的习惯。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服侍,侍奉。 诸:众多,各位。 父:叔父,叔伯。面对尊长,无论是小步快走地

亲近,还是缓缓退出时的不舍。无疑都反应出对尊长的敬爱,以及对自己清醒的认识。“敬

人者,人恒敬之”这一个“敬”字,无疑摆明了尊长与我们的位置。既然心存敬爱之心,那

么,回答尊长的问话,视线看着对方,便是再自然不过了。

3.背诵

在规定时间内诵读,并展示。

晓事明理

4.读故事

读故事,对人物或者事件进行评价,再次感悟、了解本课所蕴含的道理。

余力学文

1.诵读

利用各种形式读:生自由练读;师范读;生读。(一年级孩子小,识

字量少,还需要教师范读和领读)

2.了解

“余力学文”的文章一般比“经典诵读”难度稍大,所以教师需要

直接说明古文的大体意思。然后让学生试着说说“试一试”的问题。

学以致用

这个环节需要学生通过说一说、做一做、评一评的方式,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道理与

生活实际相结合。

结束语

对于尊长是如此恭敬,推而广之,对于所有的人以及万事万物都应存这样一个心。由恭

敬之意便自然生出了慈悲之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于他人的父

19 37

亲也就像对自己的父亲,对于他人的兄弟也就像对待自己的兄弟,也就顺情、顺理了。

板书

第九周: 期中考试

第十周:第25 兄道友,弟道恭

一、教学目标:

1.喜欢传统文化,有主动学习、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愿望。

2.借助注释、“点睛”和“广闻博识”等理解“经典诵读”的大体意思,并尝试积累、背

诵。

3.了解“晓事明理”故事中的人物特点以及其中包含的道理。

4.通过“学以致用”环节,反思自己的言行并,指导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和掌握的道

理在生活实践中应用。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弟子规》及部分诗歌,倡导学生先求

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

2、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传

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难点:

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有很多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

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

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课时分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谁来背背上节课的内容。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

二、经典诵读

1.诵读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教师范读、领读;生自由、范读并领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分

组读;同桌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也可以利用视频)

2.了解

①根据注释和点睛,生谈古文的大体意思。

释意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兄视弟为友,弟尊兄为长。兄弟姊妹友爱和睦,做父母的自然就开心。也就等于孝敬了

父母。反之,哥哥弟弟整天吵架,父母自然就会烦恼。过去的家庭都是大家庭,秭妹很多。

作为哥哥、姐姐比弟弟妹妹年龄大、懂得的道理多,经验丰富,要帮助父母教育和照顾弟弟

妹妹。把他们看作象朋友一样来相处。反之,做为弟弟妹妹也要尊敬自己的兄长,听从哥哥

20 37

姐姐的帮助指导。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较多,那就把比自己年龄大的,都看作是自己的

哥哥姐姐,比自己的小的都当做是自己的弟弟妹妹。象亲兄弟一样对待他们,就不会处理不

好关系。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钱财乃是身外之物,虽买得来荣华富贵。但买不来亲情。钱财看的重了,对父母的孝心

就轻了,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就淡薄了。兄弟姐妹相处最大的障碍就是财、物。自古以来有

多少亲兄弟为了分家、分财产而伤了和气。所以兄弟姐妹不是用财物来满足那颗欲望的心,

而是用真心、用自己的德行来换取对方的爱。

兄弟姐妹相处的时间最长,因为相处得久了,难免就会有一些矛盾产生。当双方发生矛盾时,

马上检讨一下自己,每人少说一句,就风平浪静了。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当对方

发火时,不要专捡对方不爱听的话去讲,马上忍让一下,冲突就消失了。在人与人的相处中,

言语的忍让也是很重要的。往往有的时候,都是因为不必要的小事情而发生争斗,最后酿成

大祸。所以我们小朋友要学会忍让,财物不去争夺,言语做到忍让,一生就不会有怨恨和烦

恼了。

3.背诵

在规定时间内诵读,并展示。

晓事明理

4.读故事

读故事,对人物或者事件进行评价,再次感悟、了解本课所蕴含的道理。

余力学文

1.诵读

利用各种形式读:生自由练读;师范读;生读。(一年级孩子小,识

字量少,还需要教师范读和领读)

2.了解

“余力学文”的文章一般比“经典诵读”难度稍大,所以教师需要

直接说明古文的大体意思。然后让学生试着说说“试一试”的问题。

21 37

学以致用

这个环节需要学生通过说一说、做一做、评一评的方式,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道理与

生活实际相结合。

同学们学习生活在一起,我们就像一家人,大家亲如兄弟姐妹,通过今天的学习在

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准备怎么做呢?

(讨论交流)

结束语

我们来一起唱一唱《相亲相爱一家人》结束今天的课程。

【板书设计】

弟子规

兄道友,弟道恭 《孔融让梨》

兄弟睦,孝在中 《兄弟折箭》。

财物轻,怨何生 《兄弟折箭》

言语忍,忿自泯 《将相和好》

第十一周:第26 求其友声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感受朋友给彼此带来的快乐和帮助,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学会珍视朋友之间的

友谊。

2.能区别哪些行为和做法是有益于朋友之间的友谊的,哪些行为和做法会损害朋友之间

的友谊,并懂得朋友之间要建立健康的友谊。

3.懂得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关爱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

二、教学准备:

教师自制教学课件;学生搜集《伟大的友谊》这篇课文资料。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的朋友,他们总是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援助之手,

给我们以无私的关怀和帮助。

(二)教学活动

活动一:我和朋友的故事

1.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好朋友向大家作个介绍,使大家更好地了解你们之间的浓厚友谊。

2.学生自主交流介绍。

3.引导讨论:在你的心目中,把朋友比作什么?

22 37

(投影出示)有人说,朋友是我们疲惫时依靠的一棵大树;朋友是我们搏击海浪时的一

叶扁舟;朋友是我们登高远眺时的一架云梯;朋友是我们卧病在床时的一声问候……

我认为朋友就像。

(学生围绕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活动二:朋友之间如何相处

1.过渡:朋友之间相处融洽,会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乐趣。可是有些不好的做法和行为,

不仅会给朋友带来烦恼,还会伤害朋友之间的友谊。在你和朋友相处的过程中,发生过哪些

不愉快的事呢?(学生自主交流)

2.投影出示友谊树:朋友之间的友谊如同一棵友谊树。有些行为像阳光雨露一样,滋润

着友谊之树茁壮成长,使它枝繁叶茂,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而有些行为则像

毛毛虫一样,侵蚀着我们的友谊树。你认为这些行为分别有哪些?请把它们填写在树上的相

应位置。

(学生讨论交流,完成作业)

3.富兰克林曾说过这样的话:“最能施惠于朋友的,往往不是金钱或一切物质上的接济,

而是那些亲切的态度,欢悦的谈话,同情的流露,纯真的赞美。”请结合自己或周围同学的实

例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结合实例来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4.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长达40年的交往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你能结合《伟

大的友谊》这篇课文来谈谈他们的友谊之树为什么常青常绿吗?

(学生读《伟大的友谊》这篇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谈)

教师小结:“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之交,重在诚信,贵在理解,胸怀坦荡,志同道合。

这样友谊之树才能茁壮成长。

活动三: 读故事,明道理

1.除了上面这些故事,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朋友情深的故事?能和大家一起来交流吗?

教师提示:可以从古人的诗句中去理解,可以从自己看到的课外读物中去感受,可以从

自己的生活中去提炼。

(小组交流。可以谈李白和汪伦的友谊、李白和孟浩然的友情等)

到底什么样的朋友才算是真正的朋友呢?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本P13“故事与思考”,然

后思考讨论:

1)文章题目“朋友”为什么加引号?

2)读了这个故事,你对“朋友”这个词语有什么新的认识?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些什么?(学生交流)

六、作业设计:

1.在你的眼中,朋友像什么?

2.用你学到的知识善待朋友,和朋友真诚相处,请友谊之花长开不败。

第十二周:第27 结交在相知

教学目标

23 37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学会和同学、朋友建立发展真正的友谊;友爱同学,增进与同

学之间的友情。

【能力】

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学会与同学、朋友正确地交往与沟通,

提高与同学、朋友交往的能力

【知识】

认识友情在人成长道路上的作用,引导学生克服青春期的闭锁心理,掌握积极寻找朋友

的正确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友情的重要作用;克服闭锁心理,积极寻找友情;

难点:慎交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开场白:俗话说,千里有缘来相会,今天我来到这儿和我们3班同学一起合作探讨,的确是

一种缘分,就让我们从今天这节课开始,相识,相知,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1、猜谜:首先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俩月见面大圣各半,请大家猜猜看。 看到朋友这

个词,同学们会想到什么?

是啊,生活就像一望无际的大海,友情则是大海中的浪花,大海有了浪花更美丽,生活

有了友情更甜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播种友情(总板书)吧。

二、讲授新课:

2、首先让我们一来起认识友情(板书一)有人说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没有兄弟姐妹,但不能没有

朋友,请大家看一组图片。

(屏幕):出示不同年龄段有关友情的图片

仔细观察,同学们看,这组照片能说明了什么呢?

3、引出:同学们的洞察力非常敏锐,是的,小时的发小,现在的伙伴,长大后的知己,人生

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离不开友情的陪伴,所以说人生离不开友情,生活需要朋友。相信在现

实生活中,大家一定也有很多朋友,彼此之间也有过许多难忘的故事,就让我们打开记忆的

闸门,一起进入甜蜜的回忆。

(屏)甜蜜回忆

在学习和生活中曾经得到好朋友 的帮助。

他(她)是这样帮助我的……

他(她)的帮助让我 ……

视频,你认为小丽是真正的朋友吗。

4、(本节小结)通过刚才的回忆,同学们对友情的重要性已深有感触,概括起来,主要表现

为以下几点:

(屏)知识点拨

友情能帮助我们增长智慧和才干,更快进步与发展

24 37

友情能给给我们温暖和力量,让我们获得幸福和快乐。

5友情如此美好,才有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初中,迈入青春期,面对新环境,我们应该怎样去(板书二)寻找友情,

让我们进入第二板块的学习。俗话说,千里难寻是朋友,这不,刚入初中的小雪在寻找友情

的过程中就遇到了难题。让我们一起倾听小雪的心声。

(屏)苦恼的小雪

升入初中后,我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原本性格开朗的我现在逐渐变得孤僻起来;在

家里,有什么心里话也不愿意对父母讲,常把自己关在屋里,还把抽屉上锁,好像有什么秘

密怕别人知道似的;在学校里,不愿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不想参加集体活动,也很少积极

主动与老师、同学交往;甚至都懒得和以前的好朋友来往了。同学、朋友慢慢地疏远了我。

为此,我非常苦恼。

遇到什么问题?为什么同学、朋友慢慢地疏远了她?

自细阅读材料,这种心理会给小雪带来哪些危害?

假如你是小雪的朋友,你会如何帮助她消除苦恼,获得友情呢。

6、(本节小结)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刚才大家给小丽想出了好多金点子,比如(屏)师生

齐读克服闭锁 敞开心扉 积极主动 热情交往 活泼开朗,相信小丽有了这些金点子一定会交

到很多的朋友。如果同学们也能从小丽的身上得到启发,用上这些金点子,那我们也能做到

广交朋友。

7、同学们要广交朋友,是不是就意味着朋友越多越好,什么样的朋友都要交呢?请看一个真

实的案例。

(屏):七年级学生小明曾经是品学兼优的学生。父母夸他有出息,老师为他高兴,同学以

他为榜样。但自从网络聊天中认识了几位新朋友后,他就渐渐的变了。跟“朋友们”学会了

吸烟,喝酒,迷恋网吧,家长给的零花钱用光了,小明就模仿着“哥们儿”的做法小偷小摸。

先是偷同学的钱包,后来发展到拦路抢劫小同学的钱财。在一次拦路抢劫时,被当场抓获,

扭送到派出所,依法受到处罚。

由此可见,一个人交什么样的朋友,对其成长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不但要广交朋

友,还要学会(板书三)选择友情。到底该怎样做出选择呢?

9、现在有些人就想通过海选的方式,成为你的好朋友.我们先听听他们的竞选宣言。(屏)

1、我活泼开朗,爱助人为乐,成绩优异,同我交朋友,没错的(女),你愿意和这样的人交

朋友吗,为什么?这样的朋友叫益友。同学们说,我们要不要选择益友?

2、我是直性子,眼里容不得沙子,你有错我就说,但我也会帮你改正错误,与我交朋友,有

眼光(),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前面讲到的谁就是这样的朋友?你愿意和这样的人交朋

友吗,为什么?这样的朋友叫诤友。这样的朋友我们应不应该选?

3、俺最讲义气,有事你说话,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和我交朋友,你不吃亏(男)你

愿意和这样的人交朋友吗,为什么?这样的朋友叫损友。这样的朋友坚决不能选择。

10、(本节小结)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在积极寻找真挚友情的过程中,一

定要注意

(屏)慎交友,做到善交益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师生齐读)

25 37

11、好,这节课呢我们一起认识到了友情的重要性,也探索出了寻找友情的许多金点子,好

方法,并且进一步明确了怎样选择友情。相信大家对友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更深刻的感

悟,那就让我们一起感悟友情(板书四)来分享这节课的收获。

12、三、课堂小结

很高兴,这节课大家都有自己的收获。人生如海,友情如帆,航海的过程中不可能是

一帆风顺的,可能会有闭锁心理的侵扰,就让我们在人生的大海中用心播种友情,快乐收获

友情,乘风破浪,尽情享受友情带给我们的智慧和才干,幸福和欢乐吧!真诚祝愿大家朋友

遍天下,谢谢,同学们,再见。

第十三周:第28 投桃报李

【教学目标】

1 通过吟诵,读准字音

2 通过吟诵,走进理解诗歌意义,感悟诗人情感;能简单赏读《木瓜》,懂得朋友之间

“投木报琼”的方式来表达永结友好的意愿。

3 复习吟诵规则:平长仄短、 韵字拖长。了解诗歌的押韵表达着诗人情绪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学习吟诵

教学过程:

一、温故篇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已学习了一些经典诗篇,现在请同学

们一起来温习。

二、知新篇

(一)我会诵

1、引入:同学们,如果朋友送了一份你特别喜欢的礼物给你,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今

天我们一起学习讨论一首古诗《诗经·卫风·木瓜》,它出自于《诗经》

2 关于《诗经》的一些知识。

谁来分享下你所知道的诗经的一些知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叫《诗三百》;诗经分为风雅颂,共305首;

风就是指国风,总共15国风。是指这15个地方的一些风俗和习惯。整个国民的风气都在诗

歌里反应出来。你说多么了不起。《诗经· 魏风· 硕鼠》硕鼠就是魏地这个地方的的一首歌,

称为魏风;《诗经· 秦风· 无衣》无衣就是秦地这个地方的一首歌,称为秦风。

今天我们学的这一首《诗经· 卫风· 木瓜》就是卫国这个地方的一首歌,它描述的是好

朋友之间为表达情意而互相投桃报李的情景

3、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二)我会悟

1、释义:琼琚 琼瑶 琼玖 匪等

请看这一组词,齐读,(点名说)发现有什么特点?

26 37

师:我们确实从可视的角度发现了它们的共同点。它们都有“琼”。琼是什么意思呢?是

美玉的意思,非常美的玉就叫琼。这6个字大家都认为是王字旁,事实上我们这样认为得都

错了,它实际上真正的部首不是“王”,而是“玉”“王字旁在古代很多时候是斜玉旁。

师:我们来看一下王、 玉二字的渊源吧(出示图片)

我们的汉字从甲骨文发展到金文,再到大篆、小篆,到隶书,到现在我们常见的楷书。

看看这两个字的变化过程。(出示图片)

请你仔细看看,你有没有发现这两行字很相像,哪个是玉?哪个是王?你能猜出来吗?

(点名说)说说你怎么猜出来的?认为他说的对的请举手

请看一下。两个字都是三横。。第一个是玉,第二个是王。

师:有没有想过老师为什么要给你看着一组字呢?这首诗6字都是斜玉旁,如果我们都

把它当作王子旁,我们汉字的渊源如果不去探究,我们将会错失很多理解。每个汉字穿越千

年来跟我们相见都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要对我们的汉字有一点研究的兴趣。

你们看这样子看,它用在这首诗歌里是有特殊含义。现在大家一起来看看,从斜玉旁的

字一般都有(出示图),从王子旁的字:()。从斜玉旁的这一行字都是色彩非常鲜明的,同学

们会说“现”怎么是色彩鲜明呢?是玉被你看见了,玉出现了,玉石摆在你面前,特别美,

所以“现”了,出现、 出现都是色彩鲜明的,而且是褒义词。

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玉。中国古代有一句话流传到今天“金银有价玉无价。理解它

的意思吗?

汉朝的许慎先生有一本书《说文解字》,他这样解释玉的:(出示图片)有五种品德:

廉。所以在诗经里面关于君子一出现,就会有玉出场,出现类似“君子如玉“的

词语。诗经305首,据研究193首都与玉有关,可见对玉的赞美有多重。

2、理解诗意(诗意与诗句的对应)

师:既然“琼“都与玉有关,那就是说它们都是美玉。琼琚玉镯 琼瑶玉佩 琼玖

间的玉环。三样都是戴在身上的。再看右边这一组词,齐读,它们都与“木”有关,也就与

瓜果有关。

师:从世俗的眼光来看,这两组词语,哪一组词包含的东西更值钱?(玉),可是我给你

一个木瓜,你就回报我一个琼琚;给你一个木桃,你就回报一个琼瑶;给你一个木李,你就

回报一个琼玖。这样的“投”“报”之间相等吗?(不相等)

师:那是不是回报的人很傻?

(引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举例来理解)

3 点名读意思,其他读诗文。(白话文与原文相对读)

师:你们看这么长的一句话实际上用几个字就可以回答了。读懂诗文不难,对照读就可

以了。

(三)我会吟

师:这首诗像我们现在这样读的话,我们就可以了,但这样没把诗的韵味读出来。读诗

有两种境界:1、韵味 2、金石相撞的声音(中国的大学者曾国藩说的)

孔子是怎样教他的学生呢?汉代的司马迁这样记载的:诗三百,孔子皆弦而歌之。

27 37

1 按声调标吟诵符号。

师:请大家拿起笔,根据声调来标记吟诵符号(平— |

2 依据平长仄短、韵字拖长的吟诵规则,师生共吟

师:还记得吟诵规则中的平声拖,仄声短吗?那么来试试吧。每个字要读的饱满,(示范)

不能这样一开口就滚过去了。可以用手指划线,要气沉丹田(点名 个别指导)

师:(下一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声在一起,怎么办呢?每个都要读长吗?不行,要注

意逻辑重音。什么是逻辑重音?比如:开~门,开门哪个是重音?门。读~书(书)我们汉字

里的双音节词,大多数第二个字是逻辑重音。(点读、指导读)

师:两句连起来,你看有什么变化。(师示范读)跟你平时读的有什么不一样?像是唱歌,

弦而歌之,本来就是唱的,不过,唱是有规则的。它和一般的唱歌不一样。一般唱歌不讲究

平仄(平长仄短)不讲究每个字读它的原音(依字行腔)。吟诵就是要每个字读原音。唱歌出

现倒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古时候的人是写诗,他们没有这么多印刷品,看不到,

那就只能读给你听,若果把字读倒了,那别人是听不懂的。所以要按原音读出来。

3 逐句学习吟诵 (强调相关注意的规则)

师:平仄声出来了。还有个很重要的押韵的字要拖长,也就是把气读完,这就是韵字的

味道。我们一直在讲诗歌的韵味韵味,就是押韵哪个字的味道。知道什么叫“押韵”吗?

就是诗歌最后一个字韵母和声调都是一样的。(春晓:晓 少)

师:这两句你们哪个字是韵字,“也”同韵字而且是同字韵(同一个字押韵)。为什么要

把韵字拖长呢?因为在古诗文的吟诵中(出示图片)增强感情色彩,更是为了换气。怎样把

它读好呢?“也”仄声但是韵字,也要拖长。两个仄声加韵,听老师读,“气”吐完了,舒服

了,表达清楚了,(不是为了回报您啊~~~是希望您能铭记这份情义啊)你要对人表达你深厚

的感情一定要舒展你的气息,最后一句再来一次。(点名试读 齐读)

师:下一节(依字行腔 气息匀)第二节点名试。

第三节 木李”“琼玖”来了个第三声,前面都是第二声,为什么呢?我们来试试?“李”

“玖”拖音吗?不,是仄声。(师示范读)最后一句,回一下。(重复,收回来)

师:仄声短读,读短的时候,你的心会怎样?会有点紧张对不对,不能抒发,就是你一

而再,再而三用这么厚重的回报,回赠给我,我心里会很忐忑,会不安。岁投我以木李,为

什么不把它放在第三节呢,是有原因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情意,多么深重啊,是不是。

两节连起来,齐读。

4、自由吟诵,达到熟练成诵

(四)我会演

1、师生一齐吟诵

2、师边示范边讲解动作(小组内自由练习或随老师一起表演)

师:这首诗是有礼仪的,它是一首献礼词。有一位剧作家把它编了手语。“投我以木瓜”

木瓜这么大。报之以琼琚,琼琚放在手心里,那么小。然后“匪报也”男孩子左手在前,右

手在里,女孩子右手在前,左手在右手心里,第一次30度鞠躬,第二次60度鞠躬,第三次

90度鞠躬。表示礼特别的珍贵。全班起立,师生一起吟)

4 以吟诵《木瓜》答谢老师,结束课程。

28 37

师:最后一句对在坐的每一位拉屎说一次,不是为了回报您啊,是为了让您铭记这份情

意,永相和好。

今天的课上到这里,阳光四班的孩子们和老师们分享这8个字。我们的人生还很遥远,

希望大家能做一个有心的人也是个有梦的人,并且是一个快乐的人,还能一起往前走。我们

一起来读。

板书:

诗经·卫风·木瓜

木瓜 琼琚

木桃 琼瑶

木李 琼玖

教学反思:

今天鄙人第二次以吟诵教学作为公开课展示。总的感觉是这一次比上一次,在经验方面

有所积累,教学效果比第一次要好。长处有,但是缺点更多。在此,作深刻的个人反思。

首先,这节课没能完全达成目标。虽然全班都已能背诵(已抽查)但是,在吟诵的时候,

未能完全落实,因而最后的我爱演未能完全展示出应有的风采,同学们没有完全把握吟诵

及动作要领。

其次,这节课教师讲得太多,尤其是在句意这一环节,过于拖沓,乃至最后时间不够而

拖堂。

第三,学生虽然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但是,并非完全算是乐学的一堂课,就这点,已

足够我惭愧至极。

第四,教学内容太少,一节课只教了一首《木瓜》,且最后不够熟练。

第五,未能协助学生找出《木瓜》内容的规律,加速背诵记忆。因而,学生唱的时候出

现了犹豫、生疏与自我怀疑。

凭着一腔热情,希望能陪着学生一起诵读经典,但若不得其法,则身心俱疲。如何在工

作中协调好经典教学与语文教学,如何在不增加师生负担的同时,乐于其中,是我今后将不

断追寻的目标,

最后,在此诚挚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展示自己的机会,让我能得到区教研员刘江明老师

的亲自指点。更感谢语文科组的老师们,不遗余力地指导、支持我这个顽童,让我能更从容

地站在公开课的台上。也谢谢自己,自从朱畅思老师激发了对吟诵的热爱,追随全国各地的

老师们一起尽己所能不断学习,成就自己能大胆吟诵公开课的坚强后盾。

教学经典必是轻松快乐的,你我共勉。

第十四周:第29 凡是人,皆须爱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弟子规》中第五篇《泛爱众》之开篇,熟读成诵,感受古文的魅力,积累经典美文。

2、在轻松的环境中感悟爱,促进形成“和谐、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培养朗诵能力,能有节奏地朗诵诗句,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诵诗句。

二、 教学重点、难点:

29 37

1 熟读成诵,积累经典美文;

2 感悟爱,促进形成“和谐、友善”的核心价值观。

三、教具准备:

歌曲:《爱在天地间》;视频:小虎队《爱》等

四、课时分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的初体验。

1、欣赏歌曲——《爱在天地间》

师:首先,老师想请大家一起唱首熟悉的歌《爱在天地间》,好吗?(播放歌曲,全体合唱)

2、谈感受

师:“爱的故事才这样美丽”,这是一个怎样的爱故事呢?(2004年非典时期,赞颂医护人员

舍已为人的高尚情操。

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这首歌的主题吗?——爱(板书)

3、师小结

师:老师今天就带大家一起去找找我们身边的爱吧!

二、经典诵读

引出本课学习的诗句。

师:今天老师也有些资料想与大家交流!(板书)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3、自由朗读

1、请学生先自己读一读后,指名来试着读一读。(重点先把诗句读通读顺。师指导后全班

读。

师指出此诗句出自《弟子规》第五篇《泛爱众》并板书,学生复习一下《总叙》

2、老师知道同学们有许多诵读诗句的方法,能选择一种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内读一读吗?

(指导有节奏读)

小组读,请同学读。

一字一拍读;两字一拍读;拍手节奏读;仿古人读等。

3、指名诵读。

4、全班齐读。

三、理解诗句,感受“爱”

1、学生尝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小组内先说, 再全班交流。

2、讲“爱”的故事。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所感受到的爱。

4、师小结

通过《弟子规》的学习,大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友善”有了更深层次

的了解。“让世界充满爱”,这是当今社会最流行的一句话。人类同生在一个地球,共享受一

片蓝天,理应互相关爱,和谐相处。作为一名小学生,虽然我们不能像大人那样为社会做很

30 37

多事,但可以从小事做起。让我们为这个世界多添一份爱吧!

5.背诵

在规定时间内诵读,并展示。

晓事明理

四、读故事

读故事,对人物或者事件进行评价,再次感悟、了解本课所蕴含的道理。

五、余力学文

1.诵读

利用各种形式读:生自由练读;师范读;生读。(一年级孩子小,识

字量少,还需要教师范读和领读)

2.了解

“余力学文”的文章一般比“经典诵读”难度稍大,所以教师需要

直接说明古文的大体意思。然后让学生试着说说“试一试”的问题。

六、学以致用

这个环节需要学生通过说一说、做一做、评一评的方式,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道理与

生活实际相结合。

七、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a、只要是人,都需要爱,因为大家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

B、人与人之间,都要和睦相处,互相关爱。

2、欣赏MTV:小虎队《爱》

板书设计:

弟子规·泛爱众

31 37

凡是人,皆须爱。

天同覆,地同载。

第十五周:第30 道人善,即是善

一、教学目标:

1.喜欢传统文化,有主动学习、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愿望。

2.借助注释、“点睛”和“广闻博识”等理解“经典诵读”的大体意思,并尝试积累、背

诵。

3.了解“晓事明理”故事中的人物特点以及其中包含的道理。

4.通过“学以致用”环节,反思自己的言行并,指导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和掌握的道

理在生活实践中应用。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弟子规》及部分诗歌,倡导学生先求

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

2、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传

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难点:

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有很多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

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

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课时分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弟子规》,去聆听圣人的教诲。 板书课题

二、经典诵读

1.诵读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教师范读、领读;生自由、范读并领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分

组读;同桌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也可以利用视频)

2.了解

①根据注释和点睛,生谈古文的大体意思。

释意

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行善,进一步把

善行提升。

是我们要知道“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我们要晓得,为善不欲人知是最好的。当别人把你

的善传开之后,我们更要谨慎自己,反求诸己,我真的有他们说的那么好吗?没有没有就要

更加努力,希望自己能更好。所以「人知之,愈思勉」,当这些善良的一面、好的事情传开之

32 37

后,肯定会有很多人来效法。

3.背诵

在规定时间内诵读,并展示。

晓事明理

4.读故事

读故事,对人物或者事件进行评价,再次感悟、了解本课所蕴含的道理。

余力学文

1.诵读

利用各种形式读:生自由练读;师范读;生读。(一年级孩子小,识

字量少,还需要教师范读和领读)

2.了解

“余力学文”的文章一般比“经典诵读”难度稍大,所以教师需要

直接说明古文的大体意思。然后让学生试着说说“试一试”的问题。

学以致用

这个环节需要学生通过说一说、做一做、评一评的方式,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道理与

生活实际相结合。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我们来看看这些同学

的实际行动。

情境 表扬信

1昨天,我在改周记时,发现了一封表扬信,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我们班谁的书读得最好?

2、指名读。

3、有什么感受来谈一谈吧。

结束语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同学们,你们在赞美、鼓励我的同时,也是在做一件好事,对你

33 37

们的品行也是有好处的。

板书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第十六周:第31 己不欲,即速已

一、教学目标:

1.喜欢传统文化,有主动学习、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愿望。

2.借助注释、“点睛”和“广闻博识”等理解“经典诵读”的大体意思,并尝试积累、背

诵。

3.了解“晓事明理”故事中的人物特点以及其中包含的道理。

4.通过“学以致用”环节,反思自己的言行并,指导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和掌握的道

理在生活实践中应用。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弟子规》及部分诗歌,倡导学生先求

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

2、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传

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难点:

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有很多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

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

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课时分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老师设置情景:我们在班级打扫卫生的时候,大家都不喜欢倒垃圾,但是你却看到值日

小组长偏让同学甲去倒垃圾。如果这时,你是同学甲,你会怎么想呢?以此引出“己所不欲”

课文内容。

二、经典诵读

1.诵读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教师范读、领读;生自由、范读并领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分

组读;同桌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也可以利用视频)

2.了解

①根据注释和点睛,生谈古文的大体意思。

释意

34 37

财物的取得与给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白,宁可多给别人,自己少拿一些,才能广结善

缘,与人和睦相处。事情要加到别人身上之前(要托人做事),先要反省问问自己:换作是

我,喜欢不喜欢,如果连自己都不喜欢,就要立刻停止。(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

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②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应该多付出少索取。讲述“请君入瓮”的故事,

进一步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3.背诵

在规定时间内诵读,并展示。

晓事明理

4.读故事

读故事,对人物或者事件进行评价,再次感悟、了解本课所蕴含的道理。

余力学文

1.诵读

利用各种形式读:生自由练读;师范读;生读。(一年级孩子小,识

字量少,还需要教师范读和领读)

2.了解

“余力学文”的文章一般比“经典诵读”难度稍大,所以教师需要

直接说明古文的大体意思。然后让学生试着说说“试一试”的问题。

学以致用

这个环节需要学生通过说一说、做一做、评一评的方式,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道理与

生活实际相结合。

板书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35 37

第十七周:第32 能亲仁,无限好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诵读及背诵“亲仁”的内容。

2.学会辨别好人与坏人,从而学会如何交朋友。

3.理解内容,内化寓德。

4.通过“学以致用”环节,反思自己的言行并,指导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和掌握的道

理在生活实践中应用。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关键在落实上。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

2、让小朋友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3、会背诵“亲仁”的内容,联系实际,懂得仁爱。

难点:

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有很多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

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

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课时分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让小朋友复习上堂课的内容。齐声背诵。

师:大家背得太棒了,看得出大家都很喜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弟子规》

今天我们来学习《弟子规》中的“亲仁”,学会如何看清圣贤与邪师,如何亲近仁者,升

华道德?

二、经典诵读

1.出示学习内容。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2.师范读,校准字音。

3.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

4.小组交流,看看谁读得准确、流利。

再读内容,理解记忆。

1.说说你是如何选择朋友的?你的标准是什么?

2.理解字意。 根据注释和点睛,生谈古文的大体意思。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译: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就会得到无限的好处。因为他会使我们的德行一天比

一天进步,过错也相对地逐日减少。

不亲仁 无限害,小人进 百事坏

释义:如果不肯亲近仁人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因为不肖的人会趁虚来接近我们,

36 37

日积月累,我们的言行思想举止都会受到不良的影响,甚至使整个人生走入错误的方向。

3.背诵

在规定时间内诵读,并展示。

晓事明理

4.读故事

读故事,对人物或者事件进行评价,再次感悟、了解本课所蕴含的道理。

余力学文

1.诵读

利用各种形式读:生自由练读;师范读;生读。(一年级孩子小,识

字量少,还需要教师范读和领读)

2.了解

“余力学文”的文章一般比“经典诵读”难度稍大,所以教师需要

直接说明古文的大体意思。然后让学生试着说说“试一试”的问题。

学以致用

这个环节需要学生通过说一说、做一做、评一评的方式,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道理与

生活实际相结合。

师:我们如果认识有仁德的人,应更进一步亲近他们或者尊为老师,或者交为好友,在

品德、学问及办事方面向他们请教、学习,自然能日日改过迁善,有助于自己品行的提升。

总结谈话 升华感情

1.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最后老师有一首歌送给大家,拍手跟唱《弟子规》

板书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第十八至十九周: 复习考试

37 37

36岁生日-校园的春天

一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册 教案

本文发布于:2023-11-02 04:33: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8707982037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一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册 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一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册 教案.pdf

标签:聂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