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音乐十大名曲

更新时间:2023-11-02 04:17:06 阅读: 评论:0

一位年轻的母亲-所见古诗原文

中国古典音乐十大名曲
2023年11月2日发(作者:洋葱头历险记)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

十大古典名曲的合称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是指《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阳箫鼓》《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

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在人们的用典实践中,这一典故逐渐发展出七十余个典形和乐曲高妙、相知可贵、知音难觅、痛失知音、闲适情趣等典义,

还存在典故反用现象。《高山流水》,中国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

能领会这是 描绘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

终生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后世分为《高山》、《流水》二曲;另有同名筝曲《高

山流水》,与古琴曲无传承关系。

广陵散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它是中国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中国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即古时的《聂

政刺韩傀曲》,魏晋琴家嵇康以善弹此曲著称,刑前仍从容不迫,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今所见《广陵

散》谱重要者有三,以《神奇秘谱》的《广陵散》为最早,也较为完整,是今日经常演奏的版本。全曲共45段。全曲贯注一种愤慨不

屈的浩然之气,纷披灿烂,戈矛纵横《广陵散》的来历:据《晋书》记载,此曲乃嵇康游玩洛西时,为一古人所赠。而《太平广记》

里更有一则神鬼传奇,说的是嵇康好琴,有一次,嵇康夜宿月华亭,夜不能寝,起坐抚琴,琴声优雅,打动一幽灵,那幽灵遂传《广陵

散》于嵇康,更与嵇康约定:此曲不得教人。公元263年,嵇康为司马昭所害。临死前,嵇康俱不伤感,唯叹惋:"袁孝尼尝请学此散,

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是一首中国古琴名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借大雁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最早刊于明代《古音

正宗》(1634年)。自其问世以来,刊载的谱集达五十多种,有多种流派传谱,仅1962年出版的《古琴曲集》第一集收入了六位琴家

的演奏谱,关于此曲的作者,有唐代陈子昂之说,宋代毛敏仲、田芝翁之说,又有说是明代朱权所作。因无可靠史料,很难证实究竟出

自谁人之手。

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根据《太音补遗》和《蕉庵琴谱》所载,相传原本是晋朝桓伊所作的一首

笛曲,后来改编为古琴曲。琴曲的乐谱最早见于公元1425年的《神奇秘谱》。《梅花三弄》全曲共分十段,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前

六段,采用循环再现手法,后四段为第二部分,描写梅花静与动两种形象。乐曲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借物抒怀,来歌颂

具有高尚节操的人。一首琴曲《梅花三弄》觉别具风情。

中文名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

中国传统音乐

演奏乐器

古筝,琵琶等

.

.

.

.

.

.

.

.

.

.

.

.

1名曲概述

2十大名曲

高山流水

广陵散

平沙落雁

十面埋伏

渔樵问答

夕阳箫鼓

汉宫秋月

梅花三弄

阳春白雪

胡笳十八拍

名曲概述

单单听了这些名字就已经神为之夺,中国韵味之美,由此可见一斑。伯牙在江边抚琴,唯钟子期从中听懂山之雄

浑、水之幽深;春江明月初升,一叶扁舟,一点渔火,在月下随水漂浮;寒梅迎霜傲雪,疏影弄月,暗香轻度,清奇挺

拔;离乡背井的凄凉中夹杂着离别后的思念,如泣如诉,身陷十面埋伏,耳听四面楚歌,空有拔山之力,可惜英雄气短,

别姬自刎,痛何如哉;秋月秋风秋夜长,孑影徘徊思故乡,如此寂寞,卿何以堪;自嵇康辞世,从此而绝的广陵散,再

现当年聂政刺王的侠肝义胆,今人有兴有幸得见,可谓幸甚。

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曲中高山流水之意。伯牙惊道:

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梅花三弄——此曲系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曲中泛奇

曲调在不同的徵位上重复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

春江花月夜——原来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又名《夕阳箫鼓》、《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

后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

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

汉宫秋月——崇明派琵琶曲。《汉宫秋月》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

遭遇的同情。

阳春白雪——一首广泛流传的优秀琵琶独奏古曲。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表现了冬去

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

渔樵问答——此曲在历代传谱中有三十多种版本,有的还附歌词。乐曲表现渔樵在青山绿水中间自得其乐的

情趣。

胡笳十八拍——汉末,著名文学家、古琴家蔡邕的女儿蔡琰(文姬),在兵乱中被匈奴所获,留居南匈奴与左

贤王为妃,生了两个孩子。后来曹操派人把她接回,她写了一首长诗,叙唱她悲苦的身世和思乡别子的情怀。情绪悲凉

激动,感人颇深。十八拍即十八首之意。又因该诗是她有感于胡笳的哀声而作,所以名为《胡笳十八拍》《胡笳鸣》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传说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的民间乐曲。现仅存古琴曲,以《神奇秘

谱》载录最早。早期并无内容记载,现多数琴家按照聂政刺韩王的民间传说来解释。据《琴操》中所载:聂政,战国时

期韩国人,其父为韩王铸剑误期而被杀。为报父仇,上泰山刻苦学琴十年之后,漆身吞炭,改变音容,返回韩国,在离

宫不远处弹琴,高超的琴艺使行人止步,牛马停蹄。韩王得悉后,召进宫内演奏,聂政趁其不备,从琴腹抽出匕首刺死

韩王。为免连累母亲,便毁容自尽。

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或《平沙》,作者不详。问世以后,深受琴家喜爱,广为流传,并有多种版

本,是传谱最多的琴曲之一。 对于曲情的理解,有描写秋天景物的;有寓鹄鸿之志的;也有发出世事险恶,不如雁性

的感慨的。音调基调静美,静中有动,旋律起伏,绵延不断,优美动听;

十面埋伏——传统琵琶曲之一,又名《淮阳平楚》《四照堂集·汤琵琶传》中记载琵琶家汤应曾奏《楚汉》

“……两军决斗是,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金、剑击声、人马群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

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

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悲,终而涕泪之无从也,其成人如此。所绘之情景、声色与今之《十面埋伏》甚近似。

十大名曲

高山流水

传说春秋的琴师俞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乐曲简介

《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有琴曲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古代琴曲。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乐谱最早见于明朝《

奇秘谱》,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

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两千多年来,《高山》和

《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传奇秘谱》本不分段,而后世琴谱多分

段。明清以来多种琴谱中以清朝唐彝铭所编《天闻阁琴谱》(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张孔山改编的《流水》尤有特

色,增加了以滚、拂、绰、注手法作流水声的第六段,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以其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而广为流传。

据琴家考证,在《天闻阁琴谱》问世以前,所有琴谱中的《流水》都没有张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与《神奇

秘谱》解题所说相符,但张孔山的传谱已增为九段,后琴家多据此谱演奏。

另有筝曲《高山流水》,音乐与琴曲迥异,同样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现有多种流派谱本。而流传最广,影响

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

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

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这三者及古琴曲《高

山流水》之间毫无共同之处,都是同名异曲,风格也完全不同。

《流水》一曲被录入金唱片上,于1977822日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道中华民族的智慧和

文明信息。

广陵散

据《琴操》记载: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

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韩王召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自己毁容而死。后人根据这个故

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

乐曲简介:

广陵散:古琴曲。又名《广陵止息》,据《战国策》及《史记》中记载:韩国大臣严仲子与宰相侠累有宿仇,而

聂政与严仲子交好,他为严仲子而刺杀韩相,体现了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情操。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神奇秘

谱》关于此曲的标题就是源于这个故事。今存《广陵散》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1425),谱中

有关于刺韩冲冠发怒报剑等内容的分段小标题,所以古来琴曲家即把《广陵散》与《聂政刺韩王》看作是

异名同曲。

东汉蔡邕的《琴操》谈到与该曲相关的历史故事:聂政是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因为韩王铸剑,违了期限,被韩

王所杀。聂政为父报仇行刺失败,但他知道韩王好乐后,遂毁容,入深山,苦学琴艺10余年。身怀绝技返韩时,已无

人相识。于是,找机会进宫为韩王弹琴时,从琴腹内抽出匕首刺死韩王,他自己当然也是壮烈身亡了。近代琴家杨时百

其所编《琴学丛书》的《琴镜》中就认为此曲源于河间杂曲《聂政剌韩王曲》。

据《世说新语》记载:嵇康非常喜爱《广陵散》,经常弹奏它,以致招来许多人前来求教,但嵇康概不传授。死

前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如今绝矣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模制嵇康画像砖,描绘了嵇康席坐抚琴,

气宇昂轩的形象。

平沙落雁

明朝此曲称《落雁平沙》。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天空盘旋顾盼的情景。

乐曲简介:

平沙落雁:古琴曲,最早刊于明代《古音正宗》(1634),又名《雁落平沙》。自其问世以来,刊载的谱集达五

十多种,有多种流派传谱,仅1962年出版的《古琴曲集》第一集收入了六位琴家的演奏谱,关于此曲的作者,有唐朝

陈立昂之说;宋朝毛敏仲、田芝翁之说,又有说是明代朱权所作。因无可靠史料,很难证实究竟出自谁人之手。

《平沙落雁》的曲意,各种琴谱的解题不一。《古音正宗》中说此曲: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

天际飞鸣。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

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

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这段解题对雁性的描写极其深刻生动。全曲委婉流畅,

隽永清新。当代流传的多数是七段,主要的音调和音乐形象大致相同,旋律起而又伏,绵延不断,优美动听;基调静美,

但静中有动。

十面埋伏

曲描写公元前202楚汉战争在亥下最后决战的情景 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

乐曲简介:

《十面埋伏》是蓍名琵琶传统大套武曲,曲谱最早见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华秋萍的《琵琶谱》,而在此谱

之前,只有描绘同样题材的《楚汉》。明代王猷定汤琵琶传》中,记有被时人称为汤琵琶汤应曾弹奏《楚汉》时

的情景: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俄而无声,久之

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

践争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恐,终而涕泣之无从也。从这段描述可看出,汤应曾弹奏的《楚汉》与《十面埋伏》

在情节及主题上一致,由此可见早在16世纪之前,此曲已在民间流传。

《楚汉》在明代嘉靖、万历前后流行一时,深受琵琶演奏家的喜爱。自公元1818年华秋萍编的《琵琶谱》问世以

来,其后各个琵琶谱集都载有《十面》乐谱。各个版本在分段与分段标目都有所不同:

《华氏谱》称《十面》,由直隶王君锡传谱,凡十三段;《李氏谱》名《淮阴平楚》,隋秦汉子作;金山周瑞清

厚卿校,凡十八段;《养正轩谱》称《十面》,一名《淮阴平楚》,凡十八段;《瀛州古调》名《十面埋伏》,凡十段。

《十面埋伏》可以说是把古代琵琶表演艺术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创造了单个乐器的独奏形式表现波澜壮阔的

史诗场面(而现代,这往往需要大乐队式的交响曲体裁方能得以完成),直到今天《十面埋伏》依然是琵琶演奏艺术领

域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名作。

渔樵问答

此曲表现渔樵在青山绿水之间自得其乐的情趣。

乐曲简介:

渔樵问答:古琴曲,曲谱最早见于《杏庄太音续谱》(明萧鸾撰于1560年):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

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此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

乐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了对追逐名利者的鄙弃。旋律飘逸潇洒,表现出渔樵悠然自得的神态。

音乐形象生动,精确。

《渔樵问答》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中国名曲,现存的谱本有多种。《琴学初津》云此曲:曲意深长,神情洒脱,

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欸乃,隐隐现于指下。由于音乐形象准确、生动,因此近几百年来在琴家

中广为流传。

乐曲开始曲调悠然自得,表现出一种飘逸洒脱的格调,上下句的呼应造成渔樵对答的情趣。主题音调的变化发展,

并不断加入新的音调,加之滚拂技法的使用,至第7段形成高潮。乐曲采用渔者和樵者对话的方式,以上升的曲调表示

问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刻划出隐士豪放无羁,潇洒自得的情状。其中运用泼刺和三弹的技法造成的强烈音响,应

和着切分的节奏,使人感到高山巍巍,樵夫咚咚的斧伐声。第1段末呈现的主题音调经过移位,变化重复贯穿于全曲,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夕阳箫鼓

是抒情写意的的乐曲,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社根据经曲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

乐曲简介:

夕阳箫鼓》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文曲,明清早已流传。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和郑觐文首次将

其改编为丝竹合奏。

乐谱最早见于鞠士林1820年前)与吴畹卿1875)的手抄本,李芳园1895年编集《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

新谱》时收入此曲,曲名《浔阳琵琶》;1929沈浩初在编《养正轩琵琶谱》时,曲名叫《夕阳箫鼓》。1925年,上

大同乐会的柳尧章、郑觐文将此曲改为丝竹合奏,同时根据琵琶行》中的春江花朝秋月夜更名为《春江花月夜》。

这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

赞颂了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姿。

全曲为民族器乐中最常见的多段体结构,中央广播乐团民族管弦乐队指挥家、民乐大师彭修文对此曲的艺术处理

极其细腻,他充分运用大乐队拥有丰富的乐器色彩,巧加编配,乐器时增时减,使乐队音响富有高、低、浓、淡、厚、

薄的变化,层次分明;在音乐表现方面,既发扬古典音韵优雅的格调,又使音乐充满内在的激情,颇具情韵,富有生气。

中国古典吉它演奏家殷飚将此曲改为吉它独奏曲《浔阳夜月》,在1988年广东、香港、澳门举办的吉它大赛中获古典

吉它冠军。而黎英海则将它改编成钢琴独奏曲。刘庄改编为森管五重奏,陈培勋改编为交响音画。

汉宫秋月

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乐曲简介:

《汉宫秋月》原为崇明派琵琶曲,现流传有多种谱本,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

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汉宫秋月》现流传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

曲、古筝曲、江南丝竹等。主要表达的是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二胡《汉宫秋月》由崇明派同名琵琶曲第一段移植到广东小曲粤胡演奏,又名为三潭印月1929年左右,

刘天华记录了唱片粤胡曲《汉宫秋月》谱,改由二胡演奏(只以一把位演奏)

蒋风之整理并演奏的《汉宫秋月》,作了很大删节以避免冗长而影响演奏效果。其速度缓慢,弓法细腻多变,旋

律中经常出现短促的休止和顿音,乐声时断时续,加之二胡柔和的音色,小三度绰注的运用,以及特性变徵音的多次出

现,表现了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极富感染力。

江南丝竹《汉宫秋月》:采用的原为乙字调A宫),由孙裕德传谱。原来沈其昌《瀛州古调》(1916年编)丝

竹文曲合奏用正宫调G宫)。琵琶仍用乙字调弦法,降低大二度定弦,抒情委婉,抒发了古代宫女细腻深远的哀怨苦

闷之情。中段运用了配器之长,各声部互相发挥,相得益彰,给人以追求与向往。最后所有乐器均以整段慢板演奏,表

现出中天皓月渐渐西沉,大地归于寂静的情景。

琵琶曲《汉宫秋月》:又名《陈隋》。以歌舞形象写后宫寂寥,更显清怨抑郁,有不同传谱。存世的一般是据无

吴畹卿所传,但刘德海加上了许多音色变化及意向铺衍的指法,一吟三叹,情景兼备,很有感染力。

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是一首古琴曲,由曲改编而来。

乐曲简介:

梅花三弄:古琴曲。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神奇秘谱》记载此曲最

早是东晋桓伊为王羲之所奏的笛曲。后由后人移植为琴曲。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四刘宋鲍照梅花落》解题称,《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声犹有存者。今存

唐诗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说明南朝至唐间,笛曲《梅花落》较为流行。

关于《梅花三弄》的乐曲内容,历代琴谱都有所介绍,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现怨愁离绪的情感。

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洁不屈的节操与气质为表现内容,桓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妙

绝伦,后人入于琴。”“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三弄之意,则取泛音

三段,同弦异徵云尔。(明《伯牙心法》)从这里可看出,它首先是一首笛曲,后来才改编成古筝曲(作者究竟何人,

难以定论)。

今演奏用谱有虞山派《琴谱谐声》(清周显祖编,1820年刻本)的琴箫合谱,其节奏较为规整,宜于合奏;广陵

晚期的《蕉庵琴谱》(清秦淮瀚辑,1868年刊本),其节奏较自由,曲终前的转调令人耳目一新。

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乐曲通过歌

颂梅花不畏寒霜、迎风斗雪的顽强性格,来赞誉具有高尚情操之人。1972王建中改编成钢琴曲,音调取自此曲,表

现的主题则是毛泽东词《咏梅》。

阳春白雪

相传为春秋时期的晋国师旷或齐国刘涓子所作。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神奇秘谱

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乐曲简介:

阳春白雪:由民间器乐曲牌仪《八板》(或《六板》)的多个变体组成的琵琶套曲。八板头变体的循环再现,各

个《八板》变体组合在一起形成变奏的关系,后又插入了《百鸟朝凤》的新材料,因此它是一首具有循环因素的变奏体

结构。

《阳春白雪》流传有两种不同版板,大阳春小阳春《大阳春》李芳园沈浩初整理的十段、十二段乐谱。

《小阳春》是汪昱庭所传,又名《快板阳春》,流传很广。这里介绍的是《小阳春》。

胡笳十八拍

东汉末大乱,连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难中被匈奴所掳,流落塞外,后来与左贤王结成夫妻,生了两个儿女。在塞

外她度过了十二个春秋,但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曹操平定了中原,与匈奴修好,派使邪路用重金赎回文姬,于是

她写下了著名长诗《胡笳十八拍》,叙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

琴歌等版本。曲调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姬思念故乡而又不忍骨肉分离的极端矛盾的痛苦心情。音乐委婉悲伤,

撕裂肝肠。

乐曲简介:

胡笳十八拍:古琴曲,据传为蔡文姬作,18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由琴伴唱。在突厥语中即为

之名,是琴音融胡笳哀声之故。

唐代琴家黄庭兰以擅弹此曲著称。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诗中有: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

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客归。在琴曲中,文姬移情于声,借用胡笳善于表现思乡哀怨的乐声,融入古琴声调之中,表现

出一种浩然的怨气。

现有传谱两种,一是明代《琴适》(1611年刊本)中与歌词搭配的琴歌,其词就是蔡文姬所作的同名叙事诗;一

是清初澄鉴堂琴谱及其后各谱所载的独奏曲,后者在琴界流传较为广泛,尤以《王知斋琴谱》中的记谱最具代表性。

全曲共十八段,运用宫、徵、羽三种调式,音乐的对比与发展层次分明,分两大层次,前十来拍主要倾述作者身

胡地时对故乡的思恋;后一层次则抒发出作者惜别稚子的隐痛与悲怨。此曲全段都离不开一个字,被改编成管子

独奏,用管子演奏时那种凄切哀婉的声音直直的透入人心,高则苍悠凄楚,低则深沉哀怨。

蔡文姬作的《胡笳十八拍》被郭沫若称道为是一首自屈原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的长篇抒情诗

迟来的春天-网站升级维护

中国古典音乐十大名曲

本文发布于:2023-11-02 04:17: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8698262037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古典音乐十大名曲.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古典音乐十大名曲.pdf

标签:聂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