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音乐教案
【篇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中学时代》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蓓蕾之歌》《飞来的花瓣》等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歌曲,体会歌曲真挚的感情和对
老师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的语言、媒体激情导入,在反复的对
比欣赏以及讨论分析中理 解歌曲内涵。
3、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歌曲表达的情绪、意境。并掌握相关的音
乐知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歌曲的情绪,掌握相关音乐知识。
2、难点:实践体验力度记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蓓蕾长成为鲜花,从幼苗成长为大树,幼苗成长为大树,离不开
园丁的辛勤劳动。老师就像园丁,精心培育着我们,使我们健康成
长。让我们倾听一首唱给老师的歌!
二、教学过程
(一)欣赏《蓓蕾之歌》
师: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略有动感的节奏特点呢? 生:歌曲中的切分
节奏:x x x 和x x .
(二)欣赏歌曲《跨世纪的新一代》
1、课件播放《跨世纪的新一代》
2、分析歌曲: 音乐结构:(ab)
演唱情绪:(充满活力的)
演唱形式:(齐唱)
3、复习学过的相关音乐知识。
(三)欣赏歌曲《飞来的花瓣》
1、初听歌曲《飞来的花瓣》
教师介绍歌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提问:歌曲的演唱形式的什么?把歌曲中的力度记号找出来?
2、复听歌曲,体会力度记号对歌曲情感表达所起到的作用。
3、老师指挥学生唱一下歌出的片段,体验力度记号的作用。
三、拓展探究
师:你还知道哪里赞美老师的歌曲呢?
生:《飞来的花瓣》、《每当走过老师的窗前》、《我爱米兰》、
《教师圆舞曲》。
师:根据时间安排,让学生有选择性的欣赏。
四、课堂总结(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1、歌曲《中学时代》
2、歌曲常见的音乐结构一段体 a;二段体 ab;三段体 aba 或 abc。
【教学预设】
1、很多同学可能对中学抱有很多的想象,也会有些迷惑。
2、配乐诗的形式拿来演唱,可能学生对音高上只能听老师范唱来衡
量了。
【教学措施】
老师通过讲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黄金时代、人生的转折点等来启
发学生珍憯学习光阴,竖立长大为社会服务的远
大理想。
【教学准备】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人生道路上最迅丽多彩的年华是在中学时期,它是我们求知、探索、
建立友谊、增长智慧的黄金时期,也是我们认识世界、懂得人生的
关键时期,因此、它值得珍爱、也确实让人难以忘怀。
(三)视唱练习:《蓓蕾之歌》主旋律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就是中学生了,对于中学时代,你曾经的理
解和想象是什么呢?你又应该以怎样的形式来度过你的中学时代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中学时代》歌曲。
(四)学习过程:
1. 作品分析:
(1)作词作曲者:王晓岭和戴于吾;这首歌词是非常好的诗歌,从
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学校生活,也是一首歌颂了美好的中学生活,主
题鲜明、深刻。《中学时代》里“系着红领巾迈进校门,戴着团徽走
向未来”;这些点睛之笔读来令人感动。
(2)讲一讲:中学时代是怎样的一个时代。
【篇二:人教版七年级音乐教案上】
第一单元 中学时代
课题:1、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2、配乐诗朗诵。
教学目标:学会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并有感情的演唱,能够
用三角铁、小铃鼓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能够选择适当的音乐为
诗朗诵配乐,并勇敢的即兴表演。
教学过程:
1. 播放《新世纪的新一代》的歌曲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热烈,
充满活力的情绪,学生进入学习的情绪。
2. 学生讨论:对刚刚听到的歌曲进行初步的分析,如:歌曲的情绪
是什么样的?歌曲的速度为什么用“中速稍快”而不用慢速,很慢来
表演?歌曲演唱有什么特点?等等。
3. 第二遍播放歌曲录音,结合讨论的问题再次聆听,进一步感受歌
曲的力度、速度、演唱情绪。
4. 学生听录音学唱《新世纪的新一代》,边唱边体会歌曲的意境。
注意轻声哼唱。
5. 请学生仔细观察,找一找、议一议、谈一谈,简单分析歌曲的特
点。如:第一乐段四句节奏完全相同;歌词与旋律结合紧密,一字
一音;旋律的2、4、6、8小节第三拍处标有拍击节奏的记号和“小
过门”;第二乐段1-12小节的第一拍和13-14小节的一、三拍都标
有“三角铁”记号。让学生知道和理解歌曲第一、第二曰短的桀纣有
什么变化和特点,这些手段都为表达歌曲意境、情感服务的。
6. 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进一步联唱歌曲,直至熟练演唱。
7. 按照教材要求,在拍手处拍击节奏,在“三角铁”出自选打击乐器
为歌曲伴奏,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自信的演唱1-2遍。
8. 将学生分成两组,比一比哪个组演唱的声音洪亮,情绪饱满,音
高、节奏准确。
9. 学生讨论:这首歌曲还可以采取哪些演唱形式?(独唱、领唱等)
10. 教师可以按照学生讨论的意见,采用多种方法和演唱形式练唱,
边唱边拍手打节奏,还可以有学生自主设计其他方式进行表演。
11. 学生转入下一内容的学习------配乐诗朗诵:
(1) 学生认证阅读材料上的诗歌,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
歌的意境;
(2) 播放《中学时代》《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歌曲录音,学生
安静的聆听,感受作品的情绪;
(3) 教师在为学生播放几段音乐,用学生自主选择乐曲给诗歌配
乐;
(4) 教师宣布:小小诗歌朗诵会现在开始;
(5) 学生自荐、自愿为老师和同学表演诗朗诵;
(6) 教学评价:生生互评、师生共评。
课题:欣赏《飞来的花瓣》
课时: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认真聆听两首欣赏去,比较两首歌曲在演唱力度、速度、
情绪、意境等方面的异同。 教学过程:欣赏《飞来的花瓣》
1. 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教师节是那一天吗?为什么要为教
师给定一个节日?教师节这一天你们准备做点什么?你能为大家讲
一个你身边的老师最令你感动的故事吗?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2. 学生活动:与同学一起讨论,互相启发、提示,发表见解。
3. 播放录音:《飞来的花瓣》(合唱),认真聆听,感受作品的意
境。
4. 教师引导:你从这首歌里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
感受。
5. 学生活动: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谈一谈欣赏后的体会。
6. 师生互动:老师要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向学生讲一个自己当老
师的故事,或自己老师 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深刻理解音乐作
品的内涵。
教学目标:学会歌曲《歌唱祖国》;感知音乐结构;掌握歌曲演唱
风格,复习乐谱知识。 重点:通过在课堂上学唱这首歌曲达到会背
唱的目的。
难点:在学唱这首歌曲时,要与唱谱联系。第一,用首调唱名法,
了解d大调的音位;第二,掌握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从理论上理
解时值关系,从感觉上体会节奏。
教学过程:
1、 学生伴着歌曲的录音走进教室,体验歌曲的行进节奏和雄壮的
风格。
2、 教师通过语言引导学生学唱这首歌曲。
3 教师进行乐谱分析(如果学生音乐基础较好,可在教师引导下自
己分析),并做练习。
(1)调式、调性( d大调)和唱名;(2)节拍及其特点(四二拍
子、弱起小节、附点音符);(3)典型节奏型;(4)旋律进行特
点;(5)音乐结构,乐段和乐句;(6)词曲关系。
4、 教师引导学生唱乐谱,然后边听录音(或跟琴)边唱乐谱,直
到唱熟。
5、再听一遍录音,在课堂上讨论歌曲的演唱风格,包括力度、速度、
节拍、节奏、旋律线等。同时,说出这首歌曲的音乐结构——三段
体,以及它们所造成的“陈述——对比——再现”的艺术效果。
6、 按照讨论出的音乐演唱风格,以自然、明亮的声音有表情地演
唱这首歌曲、并背唱。
课题:歌曲《祖国颂》《祝福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
《祖国歌》。
课时:第二课时
课型::欣赏
教学目标:欣赏《祖国颂》《祝福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
《祖国歌》,体验出每一首歌曲在表达热爱祖国、歌颂祖国情感时
的不同方式;认识旋律线;了解民间曲调和前辈的歌。
重点:辨别不同歌曲的不同演唱形式;感受不同歌曲的风格、音乐
效果;感知歌曲的力度变化、旋律起伏的音高变化。
难点:(1)本课音乐材料比较多,要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地
完成教学任务。(2)引导学生完成本课的各项任务;画旋律线,填
写表格,制作小插图。
1、 教师用语言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欣赏4首歌颂祖国的歌曲,
或复习歌曲《歌唱祖国》 “热爱祖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心声,在
这一课,我们能欣赏到不同的歌颂祖国的歌曲,它们从不同的角度,
用不同的方法表达了热爱祖国的感情”。
2、 请听第一首歌曲《祖国颂》。简单介绍作曲家刘炽、词作家乔
羽。
3、提问:(1)在这首歌曲中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样的音乐形象?它
们是如何表现的?启发学生用恰当的音乐表情术语描绘各段音乐。
(歌颂的、辉煌灿烂的、欢跃的、抒情的、热烈的、流畅的、气势
宏伟的等等。感知歌曲各段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
线等音乐表现要素,及其与音乐表情的关系。)
(2)在这首歌曲中我们听到了什么演唱形式?
(3)在这首歌曲中我们听到了几个段落?各表现什么?启发学生感
知音乐结构,说出歌曲的音乐段落;简单表述各不同段落音乐的对
比与变化(包括节拍、速度、力度、调式、旋律线、音色等)。
第一段:四句,男高、女高、男声、女声音领唱接合唱,表现朝阳
普照大地的灿烂。
第二段:合唱“啊”为背景,男声朗诵,表现祖国江山美如画和人民
的号脉。
第三段:合唱,表现祖国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四段:分为三段词。第1、2、3段词分别为女高音领唱接合唱;
男高音领唱接合唱;男、女高音领唱接合唱,以抒情性和叙述性表
现对祖国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的歌颂和赞美。
第五、六段:合唱,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烈的赞颂和祖国的光辉前景。
4、 再听一遍《祖国颂》,同时要求学生画出旋律线,并思考上述
问题。
5、 课堂讨论上述问题,并填写表格。
6、 请听《祝福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
7、提问:(1)这两首歌曲在音乐形象上与《祖国颂》有什么不同?
启发学生用恰当的音乐表情术语描绘各段音乐。(《祝福祖国》抒
情的、叙述性的、歌唱性;《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欢快的、热
烈的、充满想象的。感知并简述每一首歌曲及其各不同段落音乐的
对比与变化;不同段落的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线
(2)这两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各分为几段?(《祝福祖国》
女声独唱,分为两段;《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女声领唱和混声
合唱,分为两段。)
(3)这两首歌曲的演唱风格是怎样?(《祝福祖国》为民族风格或
民歌风,be宫调;四四拍子;《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通俗风格,
e宫调;四四拍子。而《祖国颂》为美声风格,以f大调为主,变化
拍子,包括四四拍子、四二拍子、八六拍子。)
(4)在歌曲中是怎样歌颂祖国的?以歌词为线索,引导学生发挥想
象力,为这两首歌曲制作小插图。如《祝福祖国》有民歌风格,可
结合我国农村的景色,《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可与“国庆”的主
题相结合。
8、 再分别听一遍这两首歌曲,同时画出旋律线。
9、 请听《祖国颂》。
10、 介绍这首歌曲的产生背景和民间乐曲《老八板》,调式(a调
式)、节拍(四二拍子)、
分句。强调这是前辈们唱过的歌,前辈们在这首歌的激励下,努力
学习,许多人成为国家的栋梁,我们同样要有前辈们的这种精神。
11、小结:我们已经学唱和欣赏了5首歌唱祖国的歌曲,它们各有
不同的演唱风格、演唱形式、各具不同的艺术感染力。《祖国颂》
为领唱、合唱包括朗诵形式,气势宏伟,是一首歌颂祖国的颂歌;
《祝福祖国》为女声独唱,音乐更加富于时代感,接近青年的生活;
《祖国歌》自20世纪20年代广泛传唱于校园,这首歌曲把我们带
入了另一意境,由于曲调取自民间乐曲《老八板》,形成了特殊的
音乐风格,词曲都带有时代的烙印。请学生们想一想还有那些歌唱
祖国的歌曲?
课题:交响曲《伏尔塔瓦河》
课时:第三课时
课型::欣赏
教学目标:掌握《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听辨西洋乐器;启发
学生形象思维;了解捷克和伏尔塔瓦河(音乐与相关文化)。
1、 导入:在上一课,欣赏了四首以歌颂祖国为题材的中国歌曲,
这节课欣赏一首以歌颂祖 国为题材的外国交响乐作品,体会一下器
乐曲表达情感、形象的不同特点。
2、 介绍捷克和伏尔塔瓦河。
在欧洲有一个国家叫捷克,捷克有一条美丽的河流是伏尔塔瓦河。
(出示地图)
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响套曲《我的祖国》是一部著名大赞美祖国的
音乐作品。(出示斯美塔那的画像,简介交响套曲和《我的祖
国》。)
其中的第二曲《伏尔塔瓦河》是最著名的,它的主题旋律优美、宽
广,形象地描绘了伏尔塔瓦河,充满了对它的歌颂和赞美。
3、 欣赏主题旋律(摘录乐曲中的主题旋律)。请同学们跟随录音,
看着乐谱哼唱。
4、介绍乐曲内容,分段听赏。启发学生感知在这个作品中典型的音
乐形象是以什么乐器表现的?如伏尔塔瓦河的源头——小溪是以长
笛和单簧管等表现的;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是以小提琴为主表现
的等等。
介绍每段中的主要乐器,引导学生听辨乐器音色。
(1) 伏尔塔瓦河的源头1 源头2长笛、单簧管,后弦乐器加入,
大提琴音色明显。
(2) 伏尔塔瓦河主题旋律:小提琴为主,还有管乐、三角铁等。
(3) 林中狩猎:圆号的狩猎号角节奏型,小号上行分解和弦等。
(4) 乡村婚礼-波尔卡舞曲:弦乐为主,乐队全奏(有三角铁)。
(5) 月亮、水仙的舞蹈:长笛吹出流水的波纹(水仙主题),弦
乐奏出平静的旋律(月亮的主题),竖琴间插琶音如水波。
(6) 伏尔塔瓦河主题旋律。
(7)圣.约翰峡谷:木管组和长号奏出和弦长音,大管奏出长音和
通过今天的欣赏课,我们了解了“捷克及其境内的伏尔塔瓦河”。捷
克作曲家“斯美塔那”、交响套曲《我的祖国》及其第二首《伏尔塔
瓦河》和“交响套曲”。在听辨作品的过程中,了解了各种乐器的音
色,了解了《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体会作曲家通汇在作品中
的对祖国的深情。 请同学们列举其他中外歌颂祖国的音乐作品。
(《我爱你,中国》、《芬兰颂》等。)
在本单元中,我们学唱了歌曲《歌唱祖国》,欣赏了歌曲《祖国颂》
《祝福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祖国歌》,交响乐作品
《伏尔塔瓦河》,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不同的作品、不同
的声乐演唱形式、交响乐,体验了不同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希
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同学们在掌握音乐知识的同时,唤起同学
们热爱自己祖国的热情。
教学反思:本单元的学习不仅是让学生受到教育,不是让学生去说,
而是通过歌曲的演唱,表现形式的变化是学生在不同程度受到爱国
主义的教育。第一课时注重用歌声的美赞颂祖国,让学生在演唱的
同时得到心灵的升华。第二课时通过欣赏不同的歌曲再次让学生受
到染,通过线条的勾画让学生也得到锻炼,实践中感受乐曲的感染。
第三课时又一次感受民族的不同风采,再次感受歌曲的内涵,受到
爱过主义教育。
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
课题:唱歌《西风的话》、欣赏《金色的秋天》、《四季――秋》
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一、歌曲《西风的话》
(1)黄自的这首儿童抒情歌曲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在青
少年学生中广为传唱。歌曲表现了作者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
珍惜时光,热爱生活和对光明的憧憬。
(2)g大调:四四拍;音域为d1――e2。
(3)歌曲为大调式,一段体,由四个规整的乐句采用了相同的节奏,
但旋律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对比。第一乐句以属音为基础,经
过主和弦的分解,旋律的先扬后抑,奠定了全曲舒展、宽广的风格;
第二乐句曲调的级进上行,渐强处理,与第一乐句形成对比;第三
乐句在高音区展开,完成了全曲的转折,式全曲力度最强的乐句;
结束句以下行的旋律结束于主音,作渐强渐慢的处理,表现了悠远、
余味无穷的意境。
二、协奏曲《四季――秋》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是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作曲,约作于1725
年。《四季》是由“春夏秋冬”四首乐曲组成,每首乐曲均由快板、
慢板、快板三乐章组成,巧妙地运用全奏与独奏的交替,一乎一应,
绕有情趣。每个乐章前附有短诗,表现乐曲的意境。《秋》共有三
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f大调,四四拍。表现农民们载歌载舞、
喜庆丰收的场面。合奏组所奏出的粗犷的舞曲(3 3 3 4 3 3 3 │3 3 3
4 3 3 3 │3 2 3 4 3 2 0 ∣)与独奏小提琴活跃快速的旋律、颤音交替
出现。第二乐章独奏小提琴在乐队的衬托下奏出歌唱性的舒展旋律,
描绘秋天的美景。第三乐章描写秋日狩猎的过程。乐队奏出附点音
符为特征的曲调表现猎人狩猎的情景。
教学过程:
1、采用提问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说出描绘秋景、对秋天的感受及与
之间相关的主题词。如“金色”“收获”“红叶”“谷穗”“登高”“旷远”“赏
荷”“狩猎”“载歌载舞”“凋零”“萧瑟”等。
【篇三: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修订)】
第一单元 春之声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为“配乐诗朗诵”和“唱歌”两项
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学吹竖笛”与“音乐活动”。
第一课时可以按教科书的顺序,先进行“配乐诗朗诵”的教学活动,
也可以先安排“唱歌”。两种安排都可以起到比较好的导入作用,能
够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第二课时应当注意区分“欣赏”曲目的
不同情绪、不同表现方式以及暗含其中的音乐基本要素:《新疆之
春》是奔放欢快、载歌载舞的器乐独奏曲,切分节奏、装饰音的运
用具有典型的新疆风格;《春晓》为古朴、深幽、令人回味的抒情
歌曲,采用的是七声雅乐音阶;《春节序曲》为热闹欢腾背景下的
秧歌舞蹈场面,双簧管迷人的音色在管弦乐队的陪衬下格外动人,
同样运用切分节奏、装饰音,但采用的是汉族调式;贝多芬的小提
琴与钢琴《春天奏鸣曲》中快速的音阶跑动使人感受到的旋律十分
流畅清新,沐浴在春光下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练习中提及“和弦”
概念;《春游》可以设计为用竖笛演奏、器乐合奏、演唱加竖笛或
小乐队伴奏等多重形式。为《春游》填词练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
索歌曲中词与曲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为学生分析歌曲、
了解歌曲写作的基本常识做铺垫。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歌曲:《渴望春天》。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3.配乐
散文:《春》。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vcd、打击乐、
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欢
快的特点。
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
系,审美内涵。
3.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1.教师要充分注意“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如:(1)
可以通过教科书上的彩色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用语言描述春天
的景色;(2)可
用优美的旋律导入;(3)可用简短的诗句导人;(4)可用录像资
料(风光片,春景图,配乐散文)导入。要求学生共同参与。
2.请学生朗诵散文诗《春》,并选择适当的乐曲做背景音乐,有感
情地表演。 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自主找一些抒情音乐的录音并请大
家边听边讨论,选择合适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
5.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段。如:一、二乐句的开头:
(插图)并打着拍子反复地唱一唱,加深印象。
6.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变化音。如(插图)在演唱中注意唱准音高
及旋律对感情表达的作用。
7.再次播放歌曲《渴望春天》的录音。提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
音乐: ①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快,稍快,很快,极快。结合词、
曲特点,谈一谈为什么用这样的速度来表达。
②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样的:很弱(pp)、弱(p)、中强
(mf)、强(f)、很强(ff)。你认为歌曲应该用哪种力度表现最
合适。
③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绪?
④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谈谈对整首作品的感受。
8.在老师钢琴伴奏下,(或用录音带伴奏;老师指挥)全体学生有
感情地演唱歌曲《渴望春天》。演唱形式可采用领唱、齐唱。之后,
也可由学生独唱或小组唱。
9.请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伴奏型可由师生共同设计,
更多的是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边唱边加入打击乐伴奏。
第一单元 第二课
教学内容:
1.欣赏:《新疆之春》小提琴曲 《春晓》歌曲 《春节序曲》管弦
乐曲 《春天奏鸣曲》(小提琴与钢琴)2.器乐:学吹竖笛《春游》
3.创作与表演:为旋律创作歌词,并表演。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以描绘春天为主题的声乐、器乐作品,了解艺术表现形
式的多样性,并感受其抒情性、审美性。
2.学会用竖笛吹奏《春游》。
3.通过学生创编歌词、填词唱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以及
对音乐的理解、表现能力。
各部分的演奏形式有什么不同?第一部分主题是钢琴伴奏,小提琴
以装饰音、强音、跳弓等多种演奏形式出现,第二部分则是小提琴
以双音演奏舞曲般的节奏和拨弦的形式演奏,让学生充分体会和感
受小提琴丰富的表现力。
(3)通过欣赏《新疆之春》,使学生了解新疆少数民族能歌善舞、
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及他们的精神风貌。
2.《春节序曲》
(1)边听边感受这首乐曲的风格特点,如:热烈的、欢腾的、载歌
载舞的等。学生小组讨论并谈感受。
(2)将不同部分的音乐主题用板书、投影、课件等方式呈现出来。
请学生边听边对比音乐的不同特点,如:欢快的、抒情的、流畅的、
赞美的等情绪特点,以及力度上的特点。
(3)学生自主地找一段主题旋律并为其划旋律线,感受旋律的表现
特征。
3.《春晓》
使学生了解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春晓》这首诗构思精巧,令
2.师生共同表演《春节序曲》音乐片段。形式:弹奏、舞蹈、扭秧
歌、敲锣打鼓、演唱,教师要将全体学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表演,
表演形式由学生自主选择,也可教师、学生讨论安排角色。
第二单元 红旗飘飘
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为“唱歌”和“创编”两项内容,
第二课时为“欣赏”、“音乐活动”。
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国歌》,对《国歌》比较熟悉。本单
元既帮助学生复习以前学习的《国歌》内容,同时对演唱提出了更
高要求,不仅要求掌握弱起起唱、三连音等特性节奏,还要求学生
“准确地背唱《国歌》”。《绣红旗》可以设计为歌表演的教学形式,
学生可以分角色表演江姐和她的战友们在狱中庆祝新中国诞生的情
景。《红旗飘飘》可让学生分组表演奥运会时的情景,可以是代表
团人场式,或者是颁奖升旗等情节。欣赏《国旗颂》时可让学生结
合乐谱注意倾听第二声部。结合观看开国大典时的历史盛况的录像,
感受《红旗颂》的辉煌气势。
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音乐故事:国歌的故事。
3. 音乐欣赏:《绣红旗》。
教学目标:
1.通过准确而有感情地演唱和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体会
国歌的情绪,理解国歌的来历,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及其代
表作品。
2. 结合欣赏《绣红旗》创编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唱歌
1.学生随音乐《红旗颂》走进教室。
2.师生谈话:教师引导学生:看谁能唱出刚刚听到乐曲开头由小号
演奏的曲调。
3.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启发学生根据“国歌的故事”等资料,
(2)教师指挥学生随录音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注意启发
学生对演唱的效果进行评价。
(3)学生探究:歌曲速度、节奏、节拍、旋律等音乐表现要素的特
点,并能运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本文发布于:2023-11-02 01:17: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8590382035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人教版七年级音乐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人教版七年级音乐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