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练习合集【详细解析】_百度文

更新时间:2023-11-01 23:31:22 阅读: 评论:0

北开头的成语-绘本故事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练习合集【详细解析】_百度文
2023年11月1日发(作者:物流客服好做吗)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练习合集【详细解析】

一、诗歌鉴赏

1古诗文阅读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幕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注]①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二日,古人常在此节日扫墓、春游。②张先:字子

野,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张先善于写“影”,据说因为他的诗词中有“云破月来

花弄影”“浮萍断处见山影”“隔墙送过秋千影”等写影妙句,而有“张三影”的美名。

③舴艋:形状如蚱蜢似的小船。

1下列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开头两句写出了吴地青年的龙舟竞渡的场景,有游女成双成对笑玩秋干的画面。

“竞”字既写出了划桨人的矫健和船行的轻疾、又可以想见夹岸助兴的喧天锣鼓和争相观

看的男女老少。

B

.上阙后两句只是写景,这种浓墨重彩、翠曳红摇的笔墨,平添了许多旖旎春光,洋溢着

节日的欢乐气息。

C

.下阕前两句承上启下,前句说云去山昏,游人散后,郊外一片空寂,后句说笙歌已歇,

喧器天的池院,此刻显得分外清静,一“静” 字又为下面写夜景做铺垫。

D

.这首词词风疏淡清丽,轻巧自然。运用华丽浓重的词语和精巧的构思,让人回味无

穷。

E.

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游春与赏月的词。上阕通过一组春游嬉戏的镜头,生动地反映

出古代寒食佳节的热闹场面。下阙描绘出春天月夜的景色。

2.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对词的末句“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进行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春日即事

刘辰翁

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1)请展开想象,描绘“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来飞去,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晚风习习,吹落瓶

中的花,也好像默默无言。

⑵思念家乡的惆怅、飘泊不定的伤感、美好事物不能青春长驻的忧伤。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这两个写景句

1

子的重点都在“无语”,其手法都是用动态突出静态。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翔,似乎有

情但却又默默无语;晚风习习,瓶花凋落,也好像默默无言。据此理解作答。

)《浣溪沙春日即事》是宋代词人刘辰翁的词作。此词以首尾四句写景,中间两句写

2

·

人。所写的是思乡之情,又不全是乡思,把从午睡后到傍晚的一段百无聊赖的情思和盘托

出。本篇主要写美好事物不能青春长驻,更增添乡思的无比惆怅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译文:

游蜂越飞越远,不知回巢。春天到了,几行翠绿的新柳上几只乌鸦在啼叫,想想当初春天

离开家,便是天涯相隔。午睡初醒时心情厌烦,无心赏画,于是卷起了画,燕子归来,依

傍着人飞翔,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晚风习习,瓶花凋落,也好像默默无言。

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2.“催”字写家家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急”字写捣洗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这两个字形象地写出诗人寄寓他乡的飘零之感与浓重的家国之思。

【解析】

1

.本题考查诗人情感及借景抒情的写法。结合写作背景来谈。“江间”承“巫峡”,“塞

上”承“巫山”,波浪在地而兼天涌,风云在天而接地阴,可见整个天地之间风云波浪,

极言阴晦萧森之状。万里长江滚滚而来,波涛汹涌,天翻地覆,是眼前的实景;“塞上风

云”既写景物也寓时事。当时土蕃入侵,边关吃紧,处处是阴暗的战云,虚实兼之。此联

景物描绘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和时局那种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处境和作者胸中翻腾

起伏的忧思与郁勃不平之气。因此应填颔联“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2.本题考查对诗歌重点词语的赏析。要结合写作背景和诗句内容分析。《秋兴八首》诗人

寓居四川夔州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

砧”, 西风凛冽,傍晚时分天气更是萧瑟寒冷,意味冬日即将来临,人们在加紧赶制寒

衣,一个“催”字,写出了家家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之急。白帝城高高的城楼上,晚风中

传来急促的砧声,一个“急”字,写出了捣洗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由人家想到自

家,由他乡想到故乡,寄寓他乡的飘零之感与浓重的家国之思更见艰难。

4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菩萨蛮

[宋]张元干

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

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注释)①该词作于诗人晚年。作者晚年遭逢厄运,常寄情于山水之间。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上片“”和“”两句流露出词人狂气和不服老的心境。

____________

2.“插花还起舞”和“把酒共留春”两个行为,展现了词人的生活状态。

________

作者:岑参 ()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诗中的“控”、“马行处”是什么意思?请回答。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并分析句中的情感。

【答案】(1)控:拉开;马行处:马走过的地方,这里指马蹄印。

2)此句用了对偶和夸张,描写大天气奇寒、愁云满天,表达诗人为友人远行而产生的担

忧和惜别之情。

【解析】

【详解】

)考查对诗歌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要结合诗句的意思,“将军角弓不得控”意思是将

1

军的手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雪上空留马行处”意思是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

迹。马行处:马走过的地方,这里指马蹄印。

)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诗句以及体会偶表达的思想感情。“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

2

万里凝”,浩瀚的荒漠上冰雪很厚很厚,天空中惨淡的云好像凝固住了一般。诗人以夸张

对偶的笔墨,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旷远辽阔的的荒漠雪景冰,并将此与愁云结合、递进,表

达了一种化不开的心愁,透着内心深深的忧愁和惜别之情。

浮云所做,赋予浮云人的行为,为拟人的手法,突出词人喃喃自语的特点。

7阅读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这首记游抒情诗,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的气象。

__________

2.有人说,次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充满了情趣和理趣。谈谈你对

这种说法的理解。

3.尾联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

【答案】

1

.宁静、欢悦。

8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剑客行

[南宋]陆游

我友剑客非常人,袖中青蛇生细鳞。

腾空顷刻已千里,手决风云惊鬼神。

荆轲专诸何足数,正昼入燕诛逆虏。

一身独报万国仇,归告昌陵泪如雨。

(选自《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集》,陈祖美主编,河南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

[注]①正昼:大白天。②昌陵:永昌陵,宋太祖的陵墓。

1下列对宝剑的描摹,手法与《剑客行》首联、颔联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一朝斩长鲸,海水赤三月。(《剑池》)

B

.流尘冉冉琴谁鼓,渍血斑斑剑不磨。(《琴剑》)

C

.床头忽觉蛟龙吼,天上方惊牛斗空。(《甲午十一月十三夜梦》)

D

.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三月十七日醉中作》)

2.诗中提及荆轲、专诸,有何用意?

【答案】

1C

2

.荆轲、专诸都是战国时期勇武过人的剑客,诗人借用这两人的典故,表达对慷慨重义的

豪侠的崇尚之心,以及对于实现复国抱负的赤诚之心。

【解析】

1

都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C

2.考查对诗歌引用典故的作用。专诸刺杀王僚,荆轲刺杀秦王,都是战国时期勇武过人的

剑客,诗人借用这两人的典故,是要赞扬学习他们慷慨重义的豪侠之心,表达自己想实现

复国抱负的赤诚之心。

试题分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运用的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的方

式。故答案为

C

10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瑞鹧鸪〔宋〕卢

客里惊嗟(客居他乡,贫困潦倒,如今不觉又是一年将除,如何不惊嗟?)又岁除。萧

萧寒雨滴茅庐。山深溪转泉声碎(甲),夜永风摇烛影孤。冷甚只多烧木叶,诗成无处写

桃符(乙)。强酬节物聊清酌,今岁屠苏自取疏。

(注释)①瑞鹧鸪:词牌名。②桃符:古代在大门上挂的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

桃木板, 后来在上面贴春联,因此借指春联。 ③屠苏:酒名。古代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

饮屠苏酒以避瘟疫。

在理解已有批注的基础上,给(甲)(乙)两处作赏析性批注。

【答案】示例:【甲】“泉声碎”实乃心碎。除夕之夜,本是团圆之时,而诗人却身处郊

野,客居他乡,形单影只,怎不心碎?

【乙】身处他乡,居无定所,纵然觅得佳句,凑成春联, 亦无处可题,凄苦、无奈之情溢

于言表。

【解析】

【详解】

考查对诗句的赏析。甲处“泉声碎”泉声是不会碎的,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泉碎实为人心

碎,试想过年本该举家团圆,可自己漂泊在外,却身处郊野,客居他乡,不能归家,心碎

至极。乙处自己有感而发,赋诗一首,凑成春联,却不能题在自家的门上,表现诗人凄

苦、无奈之情。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2)展开想象与联想,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波浪线句子呈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2)示例:夜里,天空飘起纷纷扬扬的雪花,城外的积雪足足有一尺来

厚。一大早,老翁就驾着牛拉的炭车碾轧着冰冻的车辙,吱吱呀呀地往集市上赶去。

【解析】

【详解】

1ACD.正确。B.有误,用“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故选:B

2)本题考查再现诗中画面。作答时,需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合理的想象和联

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画面即可。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

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加入适当的细节描写来再现画面即

可。

【点睛】

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

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

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

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

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骑

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

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

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

钱了。

12古诗鉴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愁。”中流露出来,从这句可以看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做此类题目,不仅需要掌握诗句的翻译,还要加入一些合理的

2

想象,让所描绘的画面更加生动饱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翻译为:阳

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在做题时,可以结合翻

大偷袭-c4isr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练习合集【详细解析】_百度文

本文发布于:2023-11-01 23:31: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8526822035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练习合集【详细解析】_百度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练习合集【详细解析】_百度文.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木兰花张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