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的意思
篇一:江苏省镇江市2021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镇江市2021~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一、积累运用(共24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把其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2
分)
到西湖时,微雨。拣定一间房间,凭窗远tiào,内湖、孤山、长堤、宝塔、游艇、行
人,都一一如画。近窗的树木,雨后特别苍翠,细草茸绿的可爱。雨细蒙蒙的几乎看
不见,只听见草叶上及田mò上浑成一片点滴声。村屋五六座,排列山下,屋虽矮陋,而
前后簇拥
的却是疏朗可爱的高树与错综天然的丛芜、蹊径、草坪。路过苏堤,两面湖光潋滟,
绿洲葱..
翠,宛如由水中浮出,倒影明如照镜。其时远处尽为烟霞所掩,绿洲之后,一片茫
茫,不复知是山是湖,是人间,是仙界。
――林语堂《春日游杭记》
2.默写。(8分)
(1) ▲ ,春风不度玉门关。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
(2) ▲ ,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3)日出而林霏开,▲。 (欧阳修《醉翁亭记》 )
(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李煜《相见欢》 )
(5) ▲ ,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6)往者不可谏,▲ 。 ( 《论语》 )
(7)“伤春悲秋”是文学家共有的诗意情怀,这也许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
惊心。”
的忧伤,也许是晏殊“ ▲ , ▲。”的惆怅。(晏殊《浣溪沙》 )
3.名著阅读。(5分)
(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保尔创作的中篇小说手稿在寄回的途中被邮局丢失了,但是他并没有沮丧,而是
在
秘书加莉亚的帮助之下开始重新创作,甚至写得不成功的段落就亲自动手重写。
B.在渣滓洞监狱里,一阵婴儿的啼哭从女牢传出来,划破夜的寂静。牢房的人满怀
喜
悦、激动不已。许云峰给这个孩子取名为“监狱之花”。
C.晁盖,郓城县东溪村人,东溪村保正,本乡富户,人称托塔天王。七星入伙智取
生
辰纲后投梁山入伙,林冲火并白衣秀士王伦后为梁山寨主,后打曾头市坠马身亡。
D.悟空看见观音菩萨手中有一顶嵌金花帽,连忙抢过戴在头上,从此头戴金箍;取
经
成功后,在悟空要求下,唐僧除去了悟空头上的金箍。
(2)根据《格列佛游记》的内容,在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1分)
巫人岛物产非常丰富,岛上的居民全是巫人,由部落首领管辖,同辈中年龄最长的继
任
岛主或长官。长官精通魔法,有 ▲ 的本领,并指使他们二十四个小时。
(3)阅读《格列佛游记》选段,回答问题。(2分)
在飞岛国,如果哪座城市发生叛乱,卷入激烈的内斗,或者拒绝像平常一样忠心或缴
纳
贡奉,国王就有两种可以使他们归顺的手段,一种是温和的手段,一种是严厉的手段。
你能
具体说一说这两种手段吗? ▲
4.下列语段有四处语病,请用写出修改建议。(4分)
①汉字书体纷繁,姿态万千。它不为形体所拘,即使狂草,我们也可以从其奔放的笔
画中欣赏到它的动感之美,观察到深藏于形体背后的中国书法神韵。②不同书体体现
不同
风格:正楷,如正襟危坐的君子;行书,如步履匆匆的商贾;草书,如健步行走的军
人;
狂草,如跃马酣战的斗士。③写得好的汉字,便成了书法,成了艺术精品,这就是因
为汉
字神奇之处。④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中国汉字确乎是异乎寻常的,它的创造契机显示
出中
国人与世不同的文明传统和感知世界。
(1)第①句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句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换
(3)第③句成分赘余,应删去_______▲_______
(4)第④句成分残缺,应在______词语后增补_____5.阅读下列“经典阅读”的相关
材料,思考以下问题。(5分)
【材料一】日前,在商务印书馆举行的“经典名著・大家名作”丛书出版座谈会上,
北
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过常宝公布了一个让人颇感惊讶的数字:“根据这两三年我在
文学院
做的调查,阅读过《红楼梦》的学生,每年都不超过20%。”
【材料二】如果问人为什么不读书,回答常常是没时间、没精力。但另一方面,日常
生
活类图书之外,成人读盗墓、穿越;孩子读图文、漫画却越来越多。去年图书零售市
场的报
告,虚构类书籍销售的前五名全为郭敬明与韩寒包揽,许多大学图书馆的名著出借率
被排在
百位之外。
【材料三】12月6日,在镇江丹徒新区江苏省大港中学举行的“书香宜人”读书节系
列活动之“名家带我读经典”现场,央视著名主持人敬一丹与广大师生共同分享阅读
经典名
著的体会和感悟,感受名著力量。面对来势凶猛的手机“碎片化”阅读,她主张孩子
阅读经典,汲取人生“最根本的营养”。
(1)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当下学生阅读经典存在哪些问题?(2分)
(2) 阅读材料三并结合自己阅读经典的感受,说说经典对学生而言有哪些好处?(2
分)
(3) 每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某校也将在这一天定为“经典阅读”文化节。
现向
全校征集活动广告语,呼吁大家积极参与,请你也献上一份自己的创意吧。(1分)
二、阅读理解(共46分)
(一)阅读刘方平的《月夜》,完成6-8题。(共6分)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6.“北斗阑干”中“阑干”一词的意思是 ▲,与诗中哪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相照
应▲
(2分)
7.请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更深月色半人家”所展示的画面。(2分)
8.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最后两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共15分)
【甲】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i、如带、如规、
如
钩,色如鉴、如琅�①、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②也。然
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
华,
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③云通灌县,或所云“江
从灌口
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
尽,
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④,乃
睹“浣
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
“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⑤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
尔尔。石刻
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⑥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
浊,
磬折⑦喧溢。迫暮趣⑧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钟惺《浣花溪记》
注:①琅�,美石。②委;水流聚的地方。③舁(yú)夫:抬轿子的人。④水槛:
临水
的栏杆。⑤像:杜甫的像。⑥别驾:即通判,古代官名。署华阳:代理华阳县令。
⑦磬折:弯腰作揖的样子。⑧趣:“趣”同“促”,急速。
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4分)
(1)鸢飞戾天者(▲ )(2)窈然深碧 (▲) ...
(3)溪周之,非桥不通。(▲ ) (4)是日清晨,偶然独往。(▲) ..
10.解释下列句子的含义(4分)
(1)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
11.根据乙文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4分)
(1)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描写了浣花溪、青羊宫、 ▲、 ▲等
主要名胜古迹,所描绘的景色呈现出清雅、灵动之美。 (2分)
(2)下列各项全都属于钟惺赏景之趣的一项是( ▲ )(2分)
①色如鉴、如琅�、如绿沉瓜 ②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
③尽溪,平望如荠 ④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
⑤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 ⑥迫暮趣归
A.①②④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④⑤
12.文人“寄情山水”已是中国古代文化常见的表现形式,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具体内
容,说
说你感受到两位作者在山光水色中还流露出怎样的情感?(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共11分)
网络时代需要经典阅读 (钱理群)
①经典阅读最大的特点除了通过文本细读达到深度阅读之外,还非常个人化、非常个
性化。
②我认为,在今天这样一个网络时代,强调经典的阅读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我对现
在
的读书状态有两个忧虑:一个忧虑是大家不读书,另一个忧虑是大家即使读书也只是
网络读
书。
③网络阅读有它的优越性,我称之为“短平快”。在信息爆炸的当下时代,可以用最
短
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亲近的方式取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当然有很大的意义。但网
络阅读
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缺乏深度,会导致人的精神的平庸化;另一个是网络阅读是群
体性的,缺乏个体性、个人性的阅读,容易趋向潮流,容易倾向于时髦,被时髦所裹挟,
这就需要经
典阅读。经典阅读的最大特点是深度阅读,而且是个性化、个人化的阅读。
④比如我曾经说过,鲁迅作品不能只是默看,非得朗读不可。他作品里有那种有韵味、
那种浓烈的而又千回万转的情感,那里面不可意会但能言传的东西,都需要朗读来触动你
⑤中国传统教育是这样的,启蒙的时候读《论语》,不是讲《论语》,而是读、背。
通过读,获得感觉,通过背,体验那些东西。读了、背了,进入到你的生命里,然后分析,
这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也提示我们这是进入经典的另外一种方式,经典作品得一点一
点地看才知道那是一个什么样的艺术世界,这告诉我们经典的阅读需要深度阅读,而深度
阅读就是文本细读,通过文本细读达到对经典作品的一个深度了解。这涉及到经典阅读的
特点,我认为经典阅读最大的特点除了通过文本细读达到深度阅读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特
点:非常个人化、非常个性化。也就是说不同读者对经典有不同的进入方式,因此也有不
同的理解,也有不同的发挥。
⑦我强调“发挥”,也就是说阅读经典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要有我们的理解及发挥。
最好的经典的意义都是原创者和阅读者、研究者共同创造的,任何经典都是这样。所以有
一个过程。从经典变成学说,如儒家从《论语》《孟子》变成儒家学说,在这个过程中有
很多解经者,解释的过程不是被动的,而是有新的创造的,所以出现了像朱熹、王阳明这
样的大家,他们是接着孔子往下讲,对孔子思想包括孔子文本通过主动的、细腻的阅读有
新的解释、新的发挥、新的创造,最后成为儒学。儒学就是孔子他们所开创的,被后来的
阅读者、研究者不断研究、不断发展的一个学说。
13.文章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14.结合文章第③段,给网络阅读下一个定义。(2分)
15.第④段加点词“可能”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16.第⑤段划线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17.作者教给我们阅读经典的方法,让我们受益匪浅。请结合你自己阅经典的经历,
向大家再介绍一种你读经典的方法。(2分)
篇二:江苏省镇江市2021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镇江市2021~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一、积累运用(共24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把其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2
分) 到西湖时,微雨。拣定一间房间,凭窗远tiào,内湖、孤山、长堤、宝塔、游艇、
行人,都一一如画。近窗的树木,雨后特别苍翠,细草茸绿的可爱。雨细蒙蒙的几乎看不
见,只听见草叶上及田mò上浑成一片点滴声。村屋五六座,排列山下,屋虽矮陋,而前
后簇拥的却是疏朗可爱的高树与错综天然的丛芜、蹊径、草坪。路过苏堤,两面湖光潋滟,
绿洲葱翠,宛如由水中浮出,倒影明如照镜。其时远处尽为烟霞..
所掩,绿洲之后,一片茫
茫,不复知是山是湖,是人间,是仙界。
――林语堂《春日游杭记》
2.默写。(8分)
(1) ▲ ,春风不度玉门关。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
(2) ▲ ,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
3 (欧阳修《醉翁亭记》 )
(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李煜《相见欢》 )
(
5(6)往者不可谏,▲ 。 ( 《论语》 )
(7)“伤春悲秋”是文学家共有的诗意情怀,这也许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
惊心。”的忧伤,也许是晏殊“ ▲ , ▲。”的惆怅。(晏殊《浣溪沙》 )
3.名著阅读。(5分)
(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保尔创作的中篇小说手稿在寄回的途中被邮局丢失了,但是他并没有沮丧,而是
在秘书加莉亚的帮助之下开始重新创作,甚至写得不成功的段落就亲自动手重写。
B.在渣滓洞监狱里,一阵婴儿的啼哭从女牢传出来,划破夜的寂静。牢房的人满怀
喜悦、激动不已。许云峰给这个孩子取名为“监狱之花”。
C.晁盖,郓城县东溪村人,东溪村保正,本乡富户,人称托塔天王。七星入伙智取
生辰纲后投梁山入伙,林冲火并白衣秀士王伦后为梁山寨主,后打曾头市坠马身亡。
D.悟空看见观音菩萨手中有一顶嵌金花帽,连忙抢过戴在头上,从此头戴金箍;取
经成功后,在悟空要求下,唐僧除去了悟空头上的金箍。
(2)根据《格列佛游记》的内容,在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1分) 巫人岛物产
非常丰富,岛上的居民全是巫人,由部落首领管辖,同辈中年龄最长的继任岛主或长官。
长官精通魔法,有 ▲ 的本领,并指使他们二十四个小时。
(3)阅读《格列佛游记》选段,回答问题。(2分)
在飞岛国,如果哪座城市发生叛乱,卷入激烈的内斗,或者拒绝像平常一样忠心或缴
纳贡奉,国王就有两种可以使他们归顺的手段,一种是温和的手段,一种是严厉的手段。
你能具体说一说这两种手段吗? ▲
4.下列语段有四处语病,请用写出修改建议。(4分)
①汉字书体纷繁,姿态万千。它不为形体所拘,即使狂草,我们也可以从其奔放的笔
画中欣赏到它的动感之美,观察到深藏于形体背后的中国书法神韵。②不同书体体现不同
风格:正楷,如正襟危坐的君子;行书,如步履匆匆的商贾;草书,如健步行走的;
狂草,如跃马酣战的斗士。③写得好的汉字,便成了书法,成了艺术精品,这就是因为汉
字神奇之处。④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中国汉字确乎是异乎寻常的,它的创造契机显示出中
国人与世不同的文明传统和感知世界。
(1)第①句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2)第②句语序不当,应将
和
调换
(3)第③句成分赘余,应删去
(4)第④句成分残缺,应在_____
词语后增补
5.阅读下列“经典阅读”的相关材料,思考以下问题。(5分)
【材料一】日前,在商务印书馆举行的“经典名著〃大家名作”丛书出版座谈会上,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过常宝公布了一个让人颇感惊讶的数字:“根据这两三年我在文
学院做的调查,阅读过《红楼梦》的学生,每年都不超过20%。”
【材料二】如果问人为什么不读书,回答常常是没时间、没精力。但另一方面,日常
生活类图书之外,成人读盗墓、穿越;孩子读图文、漫画却越来越多。去年图书零售市场
的报告,虚构类书籍销售的前五名全为郭敬明与韩寒包揽,许多大学图书馆的名著出借率
被排在百位之外。
【材料三】12月6日,在镇江丹徒新区江苏省大港中学举行的“书香宜人”读书节系
列活动之“名家带我读经典”现场,央视著名主持人敬一丹与广大师生共同分享阅读经典
名著的体会和感悟,感受名著力量。面对来势凶猛的手机“碎片化”阅读,她主张孩子们
更要阅读经典,汲取人生“最根本的营养”。
(1)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当下学生阅读经典存在哪些问题?(2分)
(2) 阅读材料三并结合自己阅读经典的感受,说说经典对学生而言有哪些好处?(2
分)
(3) 每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某校也将在这一天定为“经典阅读”文化节。
现向
全校征集活动广告语,呼吁大家积极参与,请你也献上一份自己的创意吧。(1分)
二、阅读理解(共46分) (一)阅读刘方平的《月夜》,完成6-8题。(共6分)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6.
2分)
7.请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更深月色半人家”所展示的画面。(2分)
8.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最后两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共15分)
【甲】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i、如带、如规、
如钩,色如鉴、如琅�①、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②也。然必
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
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③云通灌县,或所云“江
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
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④,乃
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Z亭其上,题
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
工部祠。像⑤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
阳⑥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
浊,磬折⑦喧溢。迫暮趣⑧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钟惺《浣花溪记》
注:①琅�,美石。②委;水流聚的地方。③舁(yú)夫:抬轿子的人。④水槛:
临水的栏杆。⑤像:杜甫的像。⑥别驾:即通判,古代官名。署华阳:代理华阳县令。
⑦磬折:弯腰作揖的样子。⑧趣:“趣”同“促”,急速。
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4分)
(1)鸢飞戾天者(▲ )(2)窈然深碧 (▲) ...
(3)溪周之,非桥不通。(▲ ) (4)是日清晨,偶然独往。(▲) ..
10.解释下列句子的含义(4分)
(1)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
11.根据乙文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4分)
(1)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描写了浣花溪、青羊宫、 ▲、 ▲等主要名胜古
迹,所描绘的景色呈现出清雅、灵动之美。 (2分)
(2)下列各项全都属于钟惺赏景之趣的一项是( ▲ )(2分)
①色如鉴、如琅�、如绿沉瓜 ②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
③尽溪,平望如荠 ④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
⑤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 ⑥迫暮趣归
A.①②④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④⑤
12.文人“寄情山水”已是中国古代文化常见的表现形式,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具体内
容,说说你感受到两位作者在山光水色中还流露出怎样的情感?(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共11分)
网络时代需要经典阅读 (钱理群)
①经典阅读最大的特点除了通过文本细读达到深度阅读之外,还非常个人化、非常个
性化。
②我认为,在今天这样一个网络时代,强调经典的阅读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我对现
在的读书状态有两个忧虑:一个忧虑是大家不读书,另一个忧虑是大家即使读书也只是网
络读书。
③网络阅读有它的优越性,我称之为“短平快”。在信息爆炸的当下时代,可以用最
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亲近的方式取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当然有很大的意义。但网络
阅读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缺乏深度,会导致人的精神的平庸化;另一个是网络阅读是群
体性的,缺乏个体性、个人性的阅读,容易趋向潮流,容易倾向于时髦,被时髦所裹挟,
这就需要经典阅读。经典阅读的最大特点是深度阅读,而且是个性化、个人化的阅读。
④比如我曾经说过,鲁迅作品不能只是默看,非得朗读不可。他作品里有那种有韵味、
那种浓烈的而又千回万转的情感,那里面不可意会但能言传的东西,都需要朗读来触动你
的心灵,通过朗读来进入情境,来捕捉感觉,产生感悟。这样的阅读是接近鲁迅内心世界
的一个最好的通道。而我所强调的是情境、感觉、感悟,就是中国文化的特征。如果说西
方经典主要是通过分析来接近的话,那么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不仅是古代的文化,也
包括鲁迅的文化,不能完全靠分析,而要靠感悟、情境、感觉,甚至直觉,这是进入中国
经典的另外一种方式。一般人可能比较习惯用分析的方式进入经典,现在可以换一个方
式――不是..
拒绝分析,必然会分析,但更多的,至少在开始时必须强调感觉、感悟、情境、直觉。
⑤中国传统教育是这样的,启蒙的时候读《论语》,不是讲《论语》,而是读、背。
通过读,获得感觉,通过背,体验那些东西。读了、背了,进入到你的生命里,然后分析,
这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也提示
我们这是进入经典的另外一种方式,经典作品得一点一点地看才知道那是一个什么样
的艺术世界,这告诉我们经典的阅读需要深度阅读,而深度阅读就是文本细读,通过文本
细读达到对经典作品的一个深度了解。这涉及到经典阅读的特点,我认为经典阅读最大的
特点除了通过文本细读达到深度阅读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特点:非常个人化、非常个性化。
也就是说不同读者对经典有不同的进入方式,因此也有不同的理解,也有不同的发挥。
⑦我强调“发挥”,也就是说阅读经典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要有我们的理解及发挥。
最好的经典的意义都是原创者和阅读者、研究者共同创造的,任何经典都是这样。所以有
一个过程。从经典变成学说,如儒家从《论语》《孟子》变成儒家学说,在这个过程中有
很多解经者,解释的过程不是被动的,而是有新的创造的,所以出现了像朱熹、王阳明这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共14分)
用岁月在莲上写诗 (林清玄)
①那天路过台南县白河镇,就像暑天里突然饮了一盅冰凉的蜜水,又凉又甜。
②白河小镇是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方,它是本省最大的莲花种植地,在小巷里走,在田
野上闲逛,都会在转折处看到一田田又大又美的莲花。(1)那些经过细心栽培的莲花竟好
似是天然生成,在大地的好风好景里毫无愧色,夏日里格外有一种欣悦的气息。
③我去的时候正好是莲子收成的季节,种莲的人家都忙碌起来了,大人小孩全到莲田
里去采莲子,对于我们这些只看过莲花美姿就叹息的人,永远也不知道种莲的人家是用怎
么样的辛苦在维护一池莲,使它开花结实。
④“夕阳斜,晚风飘,大家来唱采莲谣。红花艳,白花娇,扑面香风暑气消。你打桨,
我撑篙,喊一声过小桥。船行快,歌声高,采得莲花乐陶陶。”我们童年唱过的《采莲谣》
在白河好像一个梦境,因为种莲人家采的不是观赏的莲花,而是用来维持一家生话的莲子,
莲田里也没有可以打桨撑篙的莲舫,而要一步一步踩在莲田的烂泥里。
⑤采莲的时间是清晨太阳刚出来或者黄昏日头要落山的时分,(2)一个个采莲人背起
了竹篓,带上了斗笠,涉入浅浅的泥巴里,把已经成熟的莲蓬一朵朵摘下来,放在竹篓里。
采回来的莲蓬先挖出里面的莲子,莲蓬外面有一层粗壳,要用小刀一粒一粒剥开,晶莹洁
白的莲子就滚了一地。莲子剥好后,还要用细针把莲子里的莲心挑出来,这些靠的全是灵
巧的手工,一粒也偷懒不得,所以全家老小都加入了工作。空的莲蓬可以卖给中药铺,还
可以挂起来装饰;洁白的莲子可以煮莲子汤,做许多可口的菜肴;苦的莲心则能煮苦茶,
既降火又提神。
⑥我在白河镇看莲花的农民工作了一天,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种莲的人就像莲子一
谁知道一朵莲蓬里的三十个莲子,是多少血汗的灌溉?谁知道夏日里一碗冰冻的莲子汤是
农民多久的辛劳?
⑨我陪着一位种莲的人在他的莲田逡巡,看他走在占地一甲的莲田边,娓娓向我诉说
一朵莲要如何下种,如何灌溉,如何长大,如何采收,如何避过风灾,等待明年的收成时,
觉得人世里一件最平凡的事物也许是我们永远难以知悉的,即使微小如莲子,都有一套生
命的大学问。
⑩我站在莲田上,看日光照射着莲田,想起“留得残荷听雨声”恐怕是莲民难以享受
的境界,因为荷残的时候,他们又要下种了。田中的莲叶坐着结成一片,站着也叠成一片,
在田里交缠不清。我们用一些空虚清灵的诗歌来歌颂莲叶何田田的美,永远也不及种莲的
人用他们的岁月和血汗在莲叶上写诗吧!
18.第③段作者说:“对于我们而言,永远也不知道种莲的人家是用怎么样的辛苦在
维护一池莲。”结合全文说说种莲人的辛苦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19.本文的语言清丽雅致,请具体赏析文章划线句富有情韵的语言。(4分)
20.作者说:“我们用一些空虚清灵的诗歌来歌颂莲叶何田田的美,永远也不及种莲的
人用他们的岁月和血汗在莲叶上写诗吧!”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4分)
21.有人说:林清玄用一颗菩提之心关注人生,显现出悲悯情怀。文学大师巴金、季
羡林老先生无不在耄耋之年依然用一颗柔软的心来对待每一个细微的生命,那么你从这篇
文章得到了哪些启发呢?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自己的生活选取一个角度具体阐述。(3分)
三、作文(共50分)
22.请以“冬天里也有春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②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③不少于600字。
篇三:语文六年级上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多音字
冠:guān〈鸡冠〉〈桂冠〉〈树冠〉 guàn〈冠军〉〈勇冠三军〉
和:h?〈和好〉〈和气〉 ha〈唱和〉〈应和〉huó〈和面〉〈和泥〉huò〈和药〉
踏:tā〈踏实〉 tà〈踏步〉〈踏青〉〈脚踏实地〉
扎:zā〈扎染〉〈扎裤脚〉 zhā〈扎根〉 zhá〈挣扎〉
屏:bǐng〈屏息凝视〉〈屏气〉 píng〈屏障〉〈屏幕〉〈屏蔽〉 散:sǎn〈散文〉
〈散光〉〈松散〉 sàn〈散步〉〈散布〉
盛: shang 〈茂盛〉〈盛世〉〈盛夏〉ch?ng〈盛饭〉
传:chuán 〈传说〉 zhuàn〈传记〉
奇:qí〈奇怪〉 jī〈奇数〉
颤:zhàn〈颤栗〉 chàn〈颤抖〉〈颤音〉
横:hēng 〈横七竖八〉〈横线〉hang 〈蛮横〉
近义词
凝望―凝视雄浑―雄壮清爽―凉爽 恩泽―恩惠热切―恳切吟诵―吟咏陡峭―峻峭
清晰―清楚忘却―忘记幽静―寂静倾吐―倾诉欢悦―欢快 奇异―奇特驻足―停留
勤勉―勤劳攀谈―交谈胆颤―胆寒磅礴―澎湃劳倦―疲倦亲热―亲切蕴含―蕴藏
宁静―安静 轻捷―轻快追随―跟随绵亘―绵延万仞―万丈津津乐道―侃侃而谈
反义词
清凉―闷热陡峭―平坦 洁白―漆黑淘气―文静 精致―粗糙蕴含―显露短暂―漫长
热切―冷漠湿润―干燥优雅―粗俗轻盈―笨拙 清晰―模糊神奇―平常柔软―坚硬
清脆―沙哑幻想―现实静谧―喧闹细密―稀疏 粗壮―纤弱勤勉―懒惰蜿蜒―笔直
快活―忧伤巧妙―拙劣天然―人工全神贯注――三心二一意不拘一格――千篇一律
对词语的理解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名望很大。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意味深长:含义
深远,耐人寻味。 庞然大物:形体大而笨重的东西。 花色斑斓:色彩艳丽,灿烂夺目。
驻足痴望:指停下脚步痴痴地看着。 行色匆匆:形容匆忙赶路的神态。 难以言状:很难
用语言来描述。 望而生畏:一见之下就产生了畏惧心理。
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与标准。全神贯注:全部精神高度集中。 随心所欲:
随着自己的心意,想要怎样就怎样。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喧闹纷杂的样子。
浩气长舒:形容浩然正气不断地产生。浩:盛大。
返璞归真: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
年过花甲:年龄已超过了六十岁。花甲:指人六十岁。
波光明灭:水波反射出来的光一闪一闪的,忽明忽暗。
课文解析:
《山中访友》
●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撞了个满怀”,形象地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那种感觉。这“走出
门”后给作者的第一感受,就不同寻常,说明了“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同时,
也间接地点明山中访友是在初夏的一个早晨。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
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鸟儿不是在啁啾,而是在“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闪亮,而是在“与
我交换眼神”。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
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这句中,“它们”指的是落花和落叶,“仪式”指的是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
泥土的过程。时间虽然短暂,却有深意。
为什么“我”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听见的是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和隆隆的回声?
(因为石头就是由火山爆发的岩浆凝结而成,在普通的石头身上也有着大自然轮回变
化、生生不息的足印,所以从石头的轻轻敲击中可以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
间隆隆的回声”。)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作者感受到了时间
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可见,作者是用心在感受。
● 读了这篇课文,你从山中众多“朋友”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
启示:①做人要像古桥那样有持久不变的坚韧灵魂;②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
友――鸟类;③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愉快地学习和生活??
《山雨》
●这篇略读课文用优美抒情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清幽雅致而又不失
妖娆的山林雨景图,课文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写山雨的。先写山雨悄然而至,描绘
了由远而近的歌谣般动听的雨声,接着突出描写雨中山林那令人难以忘怀的绿色,最后写
山雨悄悄地停了,山林中留下了山雨的余韵。
●课外含雨的诗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杜甫《春夜喜雨》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晓》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发布于:2023-11-01 17:03: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8294312033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的意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的意思.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