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学习笔记(1)

更新时间:2023-11-01 15:16:16 阅读: 评论:0

一盏心灯-春晓手抄报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学习笔记(1)
2023年11月1日发(作者:如何创业白手起家)

《中国⽂化概论》学习笔记

⼀、选择:

1.“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

2.“的本义是改易,这种改易即包括从⽆到有的造化,也包括宇宙⽣成以后的演化分化

3.⼴义的⽂化定义是以⼈类与⾮⼈类的分野作为⽴论的依据。

4.狭义⽂化的定义不但适⽤于⼈类⽂化,⽽且适⽤于民族⽂化学,国别⽂化学等较为具体的范围。

5.中国⽂化⼜称中华⽂化,华夏⽂化,炎黄⽂化,国别⽂化是以国家为划分⽂化的社会依据。

6.我们可以把⽂化归纳为两个层次:上层⽂化和地层⽂化,上层⽂化指宫廷⽂化与上层⽂⼈所创造,拥有的⽂化,底层⽂

化指民间⽂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民及其精英⼈物所创造,拥有的⽂化。

7.⽂化的历史传播,上层⽂化是以⽂字典籍为煤体的,⽽底层⽂化主要靠⼝头传承。

8.关于⽂化的分科,有两分法(精神⽂化和物质⽂化)三分发(物质,制度,精神);四分发(物质,制度,风俗,思想

价值取向或物质,制度,精神,语⾔)

9.地理环境是⼈类存在和⽂化创造的先决条件。

10.云贵⾼原是古代所谓西南夷

11.典型的体现就是各国思想⽂化鲜明的地⽅特⾊,三晋之地多法家⼈物,齐,鲁多儒学,阴阳之⼠,南楚则是道家的故

乡。

12,源于齐鲁的儒家⽂化,源于三晋的法家⽂化,源于南晋的道家及楚词⽂化,后来经过汇集融合,成为中国古代⽂化

的基⼲。

13,古代改造利⽤⾃然的成就有以下⼏项:⼀是⼟地的开垦,⼆是⽔利的兴修,三是运河的开凿。

14,农业,制陶和⽯器的磨制与钻孔,是新⽯器时代三⼤⽂明成就。

15三皇五帝是中国古代的传说时代。

16,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五帝的谱系是皇帝,疑项,⾼⾟,尧,舜。

17,从夏代起中国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18,⾃五帝时期以来,宗教崇拜⼤体育超⾃然神,天地神⽒和祖先神三⼤分野,好⿁神的殷商⼈⾃然全盘继承。

19,春秋战国是⽂化观念的原闯时代。

20,⽩家争鸣横贯春秋战国。

21,百家争鸣中的思想流派,据汉代⼈的总结,有所谓九留⼗家之说,有儒家,到家,发家,墨家,阴阳家,刑名家等

派别。

22,儒家的创始⼈是孔⼦,儒学的⽂化背景是鲁国礼乐⽂明,儒家的思想核⼼是

23,儒家的⼈⽣哲学是伦理的也是宗教的,对中国⼈的⼈⽣观有莫⼤的影响。

24,儒家的影响在道德在事功道家的影响在超脱,在艺术。

25,庄⼦哲学的宗旨重在个体精神解放,这种宗旨的表现是逍遥,即⽆⽭盾地⽣存于世界之中。

26,早期发家⼈物的代表是齐国的管仲,魏国的李俚,以及在楚国,秦国变法的吴起,商鞅等。

27,后期法家的极⼤成⼈物是韩⾮⼦。

28,墨家思想的核⼼是兼爱尚同尚贤节⽤⾮乐等。

29,墨⼦学派的出现本⾝,是那个时代私有⽣产⼤发展的结果,标志着私营劳动阶层已经开始有思想的代⾔⼈。

30,阴阳家以战国时期的邹为代表。

31,阴阳家的理论对后世中国上层⽂化和和地层⽂化都有很深的影响。

32,董仲舒⽤它来解释〈春秋〉,建⽴了天下感应说,⽽民间的各种禁忌迷信,也多为阴阳五刑思维⽅式下的产物。

33,名家⼜称刑名家,创始⼈是春秋时代郑国的邓析,战国时期的代表⼈物有公孙龙,惠施,后期的墨家学派及庄⼦的

某此理论,与这个学派也有密切的关系,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成长期,也是中国王朝政治第⼀次强盛期。

34,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历最伟⼤的⾼峰,百家争鸣是中国⽂化的黄多时期。

35,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成长期,也是中国王朝政治第⼀次强盛期。

36,中国⽂化经西域传到中亚乃⾄欧洲,异域⽂化如⾳乐,舞蹈等⼤量传来,⽽佛教的东传,是打通西域最明显的结果

之⼀。

37,两汉选官⽅式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有察举,征辟,考试等⽅法,察举就是选举,是⼀种由下向上推选官员⼈才的制

度。

38,有许多科⽬,其中孝,茂才,贤良⽅正⽂学三科最显著,其他科⽬还有明经,明法,尤异,治剧等,三科中,孝廉

重德⾏,茂才重才能,贤良⽅正则重在学问。

39,三科取⼠是政治,也是⽂化⾏为,对化导社会以道德⽴⾝,以学问扬名,有着⾮常实在的作⽤。

40,魏晋以后的门阀制度就从这⾥开始。

41,⼠⼈群体出现于先秦,但真正够变成⼀个事有社会实际权益的社会阶层,是在两汉时期。

42五湖之说,即匈奴,鲜睥,翔,实则内迁的⼈群并不⽌这些,如卢⽔胡,⼭胡,焦胡等。

43,魏晋最重要的学术现象是⽞学,旋风⼤畅是那个时代的显著特征,⽞学是⽼,庄哲学在魏晋时期的新发展,⼀般认

为始于曹魏的何晏,王粥。

44,⽞学之风的⼀个重要现象是清淡,清淡是⼠流交际中的风雅。

45,汉武帝同西域,中国与中亚的道路打通,佛教也从西域经丝绸之路传到东⼟。

46,最早传⼊的教义是⼩乘教派的〈四⼗⼆章经〉⽽早期的传教者为西域胡僧。

47,魏晋南北朝佛家教义的流⾏可分为两阶段,前期以班若学为主,后期以问⼼为主。

48,北朝⼤规模的灭佛有两次,⼀次是发⽣于北魏太五帝时期,再⼀次是北周武帝字⽂朝时期。

61,三先⽣指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痍。

62,清王朝⽂化政策体现在两件事情上,⼀是〈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型⽂献的编辑。

63,鄂尔泰等编修〈授时通孝〉,张履祥〈补农书〉等农学⽔利著作,都有相当⾼的价值。

64,中国的⽣产经济⽂化的基础,是农耕⾃然经济,除此之外,还有牧业,林业和渔业等。

65,在中国的黄河下,下游地区,是在公元前四五千年的仰韶⽂化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农耕业的萌芽。

66,在长江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寿古学者发掘了公元前五六千年的河姆渡⽂化遗志和公元前四五千年的屈家岭⽂化遗

志,可见当时已有农业定居⽣活。

67,中国早期的农业⽂化,发⽣在黄河和长江两⼤流域。

68,宋元两代,传统农具发展到⾼峰期,元王桢在〈农书〉中,设〈农器图谱〉⼗⼆卷⼆⼗门。

69,南北⽅农耕⽣产的不同格局,南⽅农业是稻做⾏农耕⽂化,主要标志是栽培⽔稻和整修⽥埂,⽔渠,使⽤⽔车等,

桑蚕业也很发达,北⽅农业是麦栗农耕⽂化,主要标志是栽培麦⼦,粒⼦,⾼粱,⽟⽶,⾕⼦,⾖类,以梨耕为主和渠双灌

等。

70,现在第⼀部完整地记录了⼆⼗四节⽓名称的历史⽂献是成书于公元前137年的〈淮南⼦〉。

93,交通⾏旅的⽂化⼼结,交通设施的习俗传承,运输⼯具的习俗传承,交通⾏旅⾏业的习俗传承。

94,⾄两汉时期,传统中医学的理论框架基本定型,⾄今未有重⼤改变。

95,黄铺谊的《针灸甲⼄经》,是我国针灸学的第⼀部专著。

96,在宋代成书的《洗冤录》则是中国,也是世界少见的法医专著。

97,现存最早的医学专书是南朝道⼠陶弘景补充修订的《伸农本草经》。

98,中国传统医学可以分为两⼤体系,即以神农草药串脉络的药物学医疗体系,和以皇帝,伏薏针砝为脉络的针灸学医

疗体系。

99,沈括,苏颂等第⼀流的⽂化科技⼈才,他们都是进⼠出⾝,科举制对唐宋⽂化产⽣着积极的影响。

100,中国俗称礼仪之邦,坐卧有礼,它包含了传统礼制的精神原则与传统礼仪⾏为两⼤部分。

101,从社会⽂化⾓度看,礼是沟通天⼈的仪式,礼是沟通天⼈的仪式,礼是贵族等级的规范,礼是乡⾥庶族的规范,礼

是⽴⾝处世的准则。

102,天神祭祀包括天旁祭祀,⽇⽉星⾠祭祀,⽓象神祭祀三中。

103,地神祭礼主要包括⼤专祭祀,社诣祭祀,⼭川祭祀等。

104,祭祀典礼是古代中国政治社会⽣活的重⼤内容,国之⼤事,危机⽻绒,⼀语道尽了传统中国的政治奥秘。

105,冠礼是古代成⼈礼,冠礼是社会礼仪的起点。

106,先圣师的祭祀⾃然以孔⼦为中⼼。

107,《孝经》有礼不下庶⼈之说 .

108,第五章主要从思维模式,哲学观念,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教育思想,审美意识等⽅⾯来阐述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

与精神⽂化的。

109,中国传统的整体思维是⼀种整体,重体会,以经验为基础的直观思维。

110中庸是中国传统⽂化的价值原则。

111.⽤中,执中是指必须经过对两端的调整⽽达到和谐。

112.到宋代程颐提出了知先⾏后的主张。

113.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反对离⾏以为知提出了⾏先知后说。

114.王重阳在⼭东宁海创⽴全真派。

115.语⾔⽂字的⽂化特征表现为语⾔⽂字即是重要的⽂化理象,⼜是⽂化的载体。

戒烟打火机-双鹅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学习笔记(1)

本文发布于:2023-11-01 15:16: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8229762032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学习笔记(1).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学习笔记(1).pdf

标签:中国法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