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教育论文范文3篇

更新时间:2023-11-01 13:03:37 阅读: 评论:0

感悟录-小学生写的现代诗

科技创新教育论文范文3篇
2023年11月1日发(作者:不经之谈)

科技创新教育论⽂范⽂3

学校科技创新教育论⽂

1创建良好的校园科技创新教育环境

11建设⾼素质科技教师队伍

1.1.1配备专职科技教师学校应选择热爱科学、年富⼒强、奉献精神强、责任⼼强的教师来担任科技教师。

1.1.2培训学科教师可通过⾯向全体教师的知识培训、专家讲座、制度建设、激励机制等⼿段与措施,使教师更新教育理

念、提⾼科学素养,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教育教学活动的探索和指导⼯作。

1.1.3提⾼科技教师综合素质定期召开科技教师座谈会,及时沟通、相互了解教学实施中的问题和经验;实⾏青蓝⼯程的管

理激励制度,培养发掘有科技创新教育教学潜⼒的科技教师。

12开展科普推⼴宣传活动

1)举办校科技周活动、组织学⽣参加全国、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做到早部署、早安排,围绕科技活动主题,开展

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系列科普活动。

2)组织学⽣观看科技⽚。可收看中央电视台《科技博览》、《⼈与⾃然》、《科技之光》、《⾛进科学》等科技节⽬;组

织学⽣征订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如《科学⼤众》、《少年科学》、《少年智⼒开发报》等;介绍科学家故事,如⽜顿、爱迪

⽣、富兰克林、贝尔等众多科学家热爱科学、献⾝科学的故事。

3)定期组织学⽣精⼼策划,张贴科普墙报、办科普专刊,展⽰科技创新优秀活动项⽬,展⽰学⽣⾃制的标本、教具、学

具;开设科普讲座;举办科技在腾飞的⼿抄报等形式新颖、富有特⾊的⽐赛;组织部分学⽣写⼼得体会,利⽤校园⼴播选播

优秀作品。

4)⼤⼒宣传热爱科学、具有创新思想的青少年先进事迹,不断激励学⽣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科技创

新潜能。只有让学⽣积极参与、⼴泛参与,才能真正在校园内营造⼀个爱科学、学科学、⽤科学的氛围,让科技意识深⼊⼈

⼼,取得良好的科技宣传和普及效果。

2整合基础学科课程和科技活动

开发科技创新教育资源把学校科技创新教育与教育整体改⾰相结合,并⼊教育主渠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和主渠道。只有这

样,才能使学⽣道德情操、实践能⼒、创新能⼒得到全⾯提⾼;也只有将以往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课外⾝份转变为课内

份,才能突破科技活动就是建课外⼩组、搞⼩发明的狭⼩天地,让课堂中处处有科技,处处有创新,真正落实学校科技创新教

育。

21将科技创新教育融⼊到基础学科课程中

211⾼考学科学⽣学习时间主要⽤在⾼考学科中,因此,如果在教学中渗透科技创新教育理念,并对相关的科技知识进⾏

⼀些系统梳理,必将对学⽣科技创新能⼒培养和提⾼起到重要作⽤,收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学⽣综合素质全⾯提升。

1)语⽂学科。现在的语⽂教材中,增加了不少有关科技内容的⽂章,语⽂教师可利⽤此契机,在教学中引导学⽣收集整理

相关的科技资料和研究背景,拓宽科技知识领域。

2)英语学科。有英语教师曾留意到⼀个现象:理科⽣英语成绩普遍⾼于⽂科⽣。按常理⽂科⽣应更占优势,但通过试卷分

22开发校本课程

221明确校本课程开设⽬的充分利⽤学校教育资源,以培养学⽣的科学素质、科学兴趣为⽬标,为学⽣建⽴⼴阔的知识背

景,降低教学内容的理论难度和对学科体系的严格追求,避免科技教学课堂死板⽣硬,加强观察、采集、实验、动⼿操作和实

践的环节,注重阅读、思考、探究、分析和直接发现。

222注重校本课程开发针对学⽣兴趣需求、⼼理特点、个性发展等,合理开发校本课程,避免科技创新教育的随意性和⽚

⾯性,认真规范科技创新教育内容,建⽴学校科技创新教育课程⽬标和内容体系。可开发科学史话(爱迪⽣发明故事、历代科

学家史等)、电⼦技术、机器⼈制作、建筑设计、物质科学、⽣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军事科学等校本教材,涵盖科学前

沿与⾼新技术、实⽤技术、科学技术史等相关内容的校本课程。

223合理控制校本课程⼈数只要报名参加某校本课程的学⽣超过10⼈,学校就应想办法开设此课程。另外,每门校本课程

⼈数应尽量控制在30⼈以内,以有助于教学的开展和提⾼课堂效率。

23开展科技活动

231⽐赛竞技类如航模、空模、魔⽅、七巧板、电⼦制作、物理技能、机器⼈、天⽂知识、环保知识等竞赛;科技发明作

品展、⽣物标本展、化学晚会等;组织以科技为主题的班会活动,由学⽣代表讲述科学故事,提出论点,⼤家相互讨论,得出

结论;规定学⽣每学期读⼀本科学书籍;利⽤寒、暑假参加科技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能强化学⽣的团结

协作精神,⿎励学⽣⾃⽴、实践、创造;培养学⽣的科学思想、科学素质、科学⽅法;认识⾃我,展⽰和发展⾃我,从中享受

成功的快乐。

232兴趣⼩组和社团活动组织学⽣成⽴科技兴趣⼩组,或由学⽣⾃发组织科技社团活动。这些兴趣⼩组和学⽣社团,都是

由对某学科研究领域感兴趣的学⽣组成的,其科技活动开展的针对性更强、⽬的更明确,内容更有深度和⼴度,并能及早发现

和培养具有科技创新潜质的优秀⼈才。

24紧密结合⾼校⾃主招⽣政策

将科技创新教育作为深⼊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之⼀,与全国⾼校⾃主招⽣政策紧密结合起来。⾼校⾃主招⽣是⼀门⼤学问,不

同⾼校选拔优秀⽣源的标准和⽅式虽各有千秋,但万变不离其宗,所需⼈才⼀定是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拔尖优秀的创新

⼈才。通过检索⾼校⾃主招⽣报名条件,发现⼀个共同条件,即具有突出的创新和实践能⼒,在科技创新发明有优异成绩

。那么⾼校如何评价学⽣是否具有创新潜质呢?清华⼤学招⽣办介绍:综合性⾯试容易评判出学⽣的综合素质,但对于创

新性的评估则有局限性……不是靠⼀张卷⼦就能把学⽣的创新能⼒评判出来的。那么,针对⾼校⾃主招⽣政策中提到的关键

科技、创新、实践、发明、优异,应如何理解和定位,从⽽给学⽣更多的选拔机会呢?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个⽅⾯⼊

⼿:

1)组织动员学⽣参加科技创新类⽐赛活动。如组织学⽣参加全国省市级青少年科技创新⼤赛、明天⼩⼩科学家、科普作⽂

⼤赛、微创新⼤赛、中⼩学电脑制作⼤赛、中⼩学信息技术与创新实践活动等。

2)辅导学⽣科技发明申报国家专利并获得国家专利。

3)积极组织学⽣以⼩组为单位(515⼈)参加科技类社会实践活动。参赛获奖、申报专利、社会实践,是最能体现学⽣

科技创新能⼒的⼀种有效⽅式和途径,能直接将其作为⾼校评价学⽣创新潜质的重要指标,从⽽让学⽣具有⾼校⾃主招⽣的选

拔资格,争取更多机会选择⼼中理想的⾼校。

25举办科技专家讲座

作为科技教师,由于课题研究等⽅⾯能⼒受限,学校应尽可能充分利⽤校外科技资源,与相关的科研机构保持密切联系,与其

相互合作、达成协议,将这些科研机构定为学校青少年科技活动基地,并从中邀请与青少年科技活动相关的科研⼈员及专家来

校举办科普讲座。这种以科技专家的科学素养和⼈⽂素养为载体的课程资源,能最⼤限度地满⾜学⽣的好奇⼼和求知欲,产⽣

巨⼤的教育价值。

作者:张琳 单位: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

数学教学中渗透科技创新教育论⽂

农村初中学⽣基础⽐较差,对数学课感觉到枯燥⽆味,上课就是听天书,原因是内容⽐较抽象、难懂。如果能将科技创新教育

有机渗透于数学课堂中,可以激发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的⾃主探究能⼒。数学课也可以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课。如在教学

《测量物体的⾼度》时,我选择测量学校旗杆的⾼度,并根据当时的⽓候条件,被测物体的地理环境,利⽤已有的测量⼯具,

设计出测量物体⾼度的⽅法,并测出它的⾼度。⼜如,在⼀次数学课外活动时,我只带了⼀个易拉罐和两段⾜够⽤的绳⼦及⼀

根棍⼦(知道绳⼦和棍⼦的长度)。向学⽣提出问题:不⽤测量⼯具你能测出易拉罐的⾼度吗?只有少数同学知道利⽤三⾓

形相似可以测量出来。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教师搭台、学⽣唱戏,让他们从科学变为科学,多参加实践活

动,⾃主探究,通过动脑、动⼝、动⼿的操作,亲⾃获取科学知识和经验,并且在活动中加深对知识和⽅法的感悟,内化为⾃

⼰的知识体系。

三、以科技创新教育的思维⽅法激活数学教学课堂

中学科技创新教育都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学是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的主要途径之⼀,如果能穿插科技创新教育内容,

可以激活数学教学课堂。如勾股定理的推导,可以有多种⽅法:⼀是作四个全等的直⾓三⾓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边长分别为

ab,斜边长为c,把它们拼成⼀个多边形;⼆是全等的直⾓三⾓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边长分别为abba),斜边长为

c,再做⼀个边长为c的正⽅形,把它们拼成多边形,以有多种⽅法来推导。⼀题多解能开阔学⽣的视野,提⾼学⽣的思维⼴

度,体会到学科学⽤科学的紧迫感。从⽽使学⽣认识到数学其实并不枯燥,它是⽣动的、彩⾊的、跳跃的。

四、以科技创新演绎数学教学课堂

因地制宜地选⽤⽣活中的事物作简易教具。如在教学线上植树两端不栽的植树问题时,我就巧妙地利⽤教室窗户作教具,请

学⽣数⼀数⼀个窗户中有多少根钢筋,被钢筋隔开的段数是多少,并找出钢筋的根数与间隔的段数有什么样的量变关系。从⽽

使学⽣清楚明了地掌握线上植树,两端不栽时,树的棵数⽐间隔的段数少1”的计算规律,掌握解答这类问题的⽅法。通过从

⽣活实际出发,引导学⽣学习,从⽽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地取材制作简单的辅助教具。⽐如在讲授⼆次函数这⼀内容

时,我们可以⽤⼀根铁丝,⼀块⽊板,⼀些颗钉⼦⾃制⼀个⼆次函数平⾯直⾓坐标系演⽰教具,进⾏演⽰教学,使抽象的教

学内容变得直观具体。既形象⼜具体,使得学⽣动⼿⼜动脑,同时增强了学⽣科技制作意识。所以,在数学课堂中渗透科技创

新教育,既加强了科技创作的普及,⼜提⾼了学⽣的科技创新意识。然⽽,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并不是简单的知识、经验的积

累、理性认识的过程,⽽是⾃主探究过程,但愿所有学⽣都能在数学教学的科技创新教育中得到⾃由和谐、⽣动活泼的全⾯发

展。

作者:沈忠贵 单位:湖南省绥宁县第⼗中学

基于⽹络社区学术科技创新教育论⽂

⼀、⼤学⽣学术科技创新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学⽣学术科技创新教育的教育观念有待转变。

学术科技创新活动重在学习实践和知识内化,强调活动的主体性、参与性、开放性、探索性。然⽽,当下⾼等教育依然受到应

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忽视了学⽣主体的需求选择和情感体验,流于形式,重规模,轻实效,灌输式的

活动吸引⼒不⾜,甚⾄遭致学⽣反感,导致参与率低。在活动评价⽅⾯,多以竞赛评⽐的结果来反映学⽣参与活动的成效,过

于强调结果,⽽忽视了活动过程中对⼤学⽣坚持意志品质和刻苦钻研、团结协作精神的引导和教育,以⾄于⼤学⽣参与学术科

技创新活动的动机不清或不正,没有做好准备⾯对科研中实际困难和挑战,结果多数科研团队或是半途⽽废,或是草草结束。

对于⼤学⽣⾃⾝⽽⾔,多数习惯于被动式接受学习,因此,部分⼤学⽣⾯对需要主动钻研的学术科技创新活动时产⽣距离感,

或认为⾃⼰能⼒不及,或认为⾃⼰更应花时间在课程学习上,进⽽选择放弃参与。

2.⼤学⽣学术科技创新教育的组织管理统筹联动不⾜。

⽬前,我国各⾼校针对⼤学⽣学术科技创新教育基本形成了组织保障体系和激励评价体系,但在各个体系之间、各个⼯作层⾯

之间和学校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缺少统筹联动机制,⼀般具体⼯作都落在团委等个别部门和辅导员上,⾯对活动数量和质量不断

提⾼的要求,⼤学⽣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常会出现管理职责不清、信息反馈不畅、⼯作效率不⾼、资源整合不⾜、政策不到位等

现象,影响了⼤学⽣学术科技创新教育的深化发展。

3.⼤学⽣学术科技创新教育成果层次有待提⾼。

⼤学⽣学术科技创新教育的持续开展,虽然在成果数量上有较⼤增幅,但成果层次不⾼,尤其是与⽣产实践相结合、反映民⽣

热点问题的优秀成果更是难得。⾸先,科研选题与社会⽣产实践结合不够密切。⽬前⼤学⽣学术科技创新活动普遍停留在各级

各类竞赛层⾯,⽚⾯追求竞赛结果,加之⼤学⽣习惯于较封闭的校园⽣活,缺乏⾜够的社会调查,难于把握社会需求的脉搏,

在科研选题⽅⾯往往出于⾃⾝的兴趣爱好,与社会脱节,与市场脱节,科研选题价值不⼤。其次,⼤学⽣学术科技创新教育缺

少多学科交叉指导和跨学科项⽬培育。⼤部分⼤学⽣学科视野偏窄,知识结构不完善,将科研创新项⽬局限于各⾃的专业领

域,⽽指导⽼师也⼤多缺少综合学科背景,科研成果的深度和⼴度受到局限。再次,⼤学⽣学术科技创新教育缺乏充分的资⾦

⽀持和社会资源。⼤学⽣学术科技创新教育经费主要来⾃学校的专项经费,很少有社会资源直接投⼊到⼤学⽣学术科技创新教

育之中,远不能满⾜深⼊开展⼤学⽣学术科技创新教育的需要。

⼆、⽹络社区对促进⼤学⽣学术科技创新教育的作⽤

1.⽹络社区有利于促成⼤学⽣学术科技创新教育主体的教育⾃觉。

⼤学⽣学术科技创新教育⾸先要促成教育主体的教育⾃觉,⽽传统教育形式主要是学术科研竞赛、学术交流报告、创新成果展

⽰等,可供⼤学⽣选择的学术科研内容和形式较为有限,活动的时间、场地和参与⼈数,对⼤学⽣的吸引⼒和影响⼒也都有

限。⽹络社区可以打破时空的壁垒,宣传覆盖全体⼤学师⽣,传输海量资讯满⾜内容的选择,线上线下统⼀联动。⼤学⽣在⽹

络上⾃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式、学习资源、学习伙伴,正真实现个性化学习。借助⽹络社区,学校教育也可变格式化

育为⾃助式教育,更加体现对学⽣主体的尊重,满⾜学⽣主体成长需求的选择,更能激发⼤学⽣创新的潜能,增强⼤学⽣学

术科技创新活动的吸引⼒、号召⼒和⽣命⼒。

2.⽹络社区有利于形成⼤学⽣学术科技创新教育⼀体化机制。

⼤学⽣学术科技创新活动是⾼校培养创新型⼈才的重要⼿段,应从全局着眼于深化发展,探索⼀体化机制的实践。⼤学⽣学术

科技创新活动⼀体化机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是强化学校各部门、单位之间的协作、配合,形成⼀个纵向的、⾼效的组织

管理运作机制;⼆是,强调活动设计的关联性,协调各级各项活动之间的关系,使全校⼤学⽣学术科技活动形成⼀个完整的体

系。⽹络社区在信息收集、传输和存储上的巨⼤优势给予了⼤学⽣学术科技创新教育⼀体化机制有⼒的⽀持,有利于组织管理

⼯作效率的⼤幅度提⾼,有利于学校各级部门和单位相关⼯作的协调统⼀,有利于信息的实时获取与反馈,有利于学校各级各

项活动的统筹联动。

好⽂章需要你的⿎励

你需要服务吗?

提供⼀对⼀服务,获得独家原创范⽂

了解详情

otg连接线-我想去看看

科技创新教育论文范文3篇

本文发布于:2023-11-01 13:03: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815017266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科技创新教育论文范文3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科技创新教育论文范文3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