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道扬镳成语故事分享
分道扬镳这个成语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知道它是
怎么样由来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分道扬镳成
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分道扬镳成语故事【1】
南北朝时期,北魏的元齐为朝廷立下了大功,被封为河
间公。他有一个儿子,名叫元志。元志精明能干,很有文才,
被任命为洛阳令。
有一年,北魏孝文帝采纳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议,将都
城由山西平城迁到河南洛阳。按照当时的封建礼节,官职低
的元志应该给官职高的李彪让路,但元志生性倔强,不肯避
让。他们两人争执不下,只好一起前往皇宫去请孝文帝裁决。
李彪说:“御史中尉是皇上的重臣,作为官职比我低的洛阳
令,元志不应该抢道。”元志说:“我是洛阳这个地方的最高
行政长官,凡是住在洛阳的人,不管是谁,统统编在我的户
籍本中,御史中尉也在我的管理范围之内,我为什么要给李
彪让路呢?”
孝文帝见自己手下的两个大臣发生争执,而且各有各的
道理,便和稀泥说:“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道扬镳(biā
o)。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意思是说,洛阳是我国的都
城,你们双方各有职责,那么就把路分开作为两部分,你们
各自驱车在一边走。从今以后,谁也不要抢占谁的道路。
元志和李彪从皇宫出来以后,马上用标尺量路画线,每
人各走半边,也就相安无事了。
后来,人们用“分道扬镳”作为成语,比喻志趣、目标
各不相同,所以最好各走各的路,互相不干涉。镳,马*口;
扬镳,举鞭驱马前进的意思。
分道扬镳成语解释【2】
[释义] 道:路;镳:马嚼子;借指为马;扬镳:驱马向前。
分走不同的路。比喻人们分别发展和施展各自的聪明才智。
比喻因志趣、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
[语出] 《北史·河间公齐传》:“(元志)为洛阳令;不避
强御;与御史中尉李彪争路;俱入见;面陈得失。……孝文曰:
‘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及出;与彪折尺量道;各取其半。”
[正音] 镳;不能读作“lù”。
[辨形] 扬;不能写作“杨”;镳;不能写作“标”。
[近义] 各奔前程 风流云散
[反义] 志同道合 并驾齐驱
[用法] 多用于书面。一般作谓语、宾语。
[结构] 偏正式。
[辨析] ~和“各奔前程”都有“由于志向目标不同而
各走各的路的意思”。不同在于~偏重于“分手”;多用于人;
“各奔前程”仅用于人。
本文发布于:2023-11-01 04:13: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7832052027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分道扬镳成语故事分享.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分道扬镳成语故事分享.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