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抓周礼习俗
抓周,东亚国家的⼀种风俗,起源于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种⼩孩周岁时的预⼘婴⼉前途的习俗。下⾯是⼩编为⼤家
收集关于抓周礼习俗,欢迎借鉴参考。
抓周
新⽣⼉周岁时,将各种物品摆放于⼩孩⾯前,任其抓取,传统上常⽤物品有笔、墨、纸、砚、算盘、钱币、书籍等。在现
代,也有些会放⿏标、⽛刷等现代物品,或者以图像卡⽚代替实物让婴⼉抓取。
简介
抓周,⼜称拭⼉、试晬、拈周、试周,英⽂为Draw lots。这种习俗,在民间流传已久,它是⼩孩周岁时举⾏的⼀种预测
前途和性情的仪式,是第⼀个⽣⽇纪念⽇的庆祝⽅式。它与产⼉报喜、三朝洗⼉、满⽉礼、百⽇礼等
⼀样,同属于传统的诞⽣礼仪,其核⼼是对⽣命延续、顺利和兴旺的祝愿,反映了⽗母对⼦⼥的舐犊情深,具有家庭游戏
性质,是⼀种具有⼈伦味、以育⼉为追求的信仰风俗,也在客观上检验了母亲是如何带领的,如何进⾏启蒙教育的。随着⽣活
⽔平的提⾼,抓周这种习俗,越来越多的被许多家庭所重视,许多地⽅也在有组织地集体举⾏抓周活动,以此来庆祝宝宝的⽣
⽇。
“抓周⼉”的仪式⼀般都在吃中午那顿“长寿⾯”之前进⾏。讲究⼀些的富户都要在床(炕)前陈设⼤案,上摆:印章、儒、释、
道三教的经书,笔、墨、纸、砚、算盘、钱币、帐册、⾸饰、花朵、胭脂、吃⾷、玩具,如是⼥孩“抓周⼉”还要加摆铲⼦、勺
⼦(炊具)、剪⼦、尺⼦(缝纫⽤具)、绣线、花样⼦(刺绣⽤具)等等。⼀般⼈家,限于经济条件,多予简化,仅⽤⼀铜茶盘,内放
私塾启蒙课本《三字经》或《千字⽂》⼀本,⽑笔⼀枝、算盘⼀个、烧饼油果⼀套。⼥孩加摆:铲⼦、剪⼦、尺⼦各⼀把。由
⼤⼈将⼩孩抱来,令其端坐,不予任何诱导,任其挑选,视其先抓何物,后抓何物。以此来测⼘其志趣、前途和将要从事的职
业。
如果⼩孩先抓了印章,则谓长⼤以后,必乘天恩祖德,官运亨通;如果先抓了⽂具,则谓长⼤以后好学,必有⼀笔锦绣⽂
章,终能三元及第;如是⼩孩先抓算盘,则谓,将来长⼤善于理财,必成陶朱事业。如是⼥孩先抓剪、尺之类的缝纫⽤具或铲
⼦、勺⼦之类的炊事⽤具,则谓长⼤善于料理家务。反之,⼩孩先抓了吃⾷、玩具,也不能当场就斥之为“好吃”、“贪玩”,也
要被说成“孩⼦长⼤之后,必有⼝道福⼉,善于‘及时⾏乐’”。总之,长辈们对⼩孩的前途寄予厚望,在⼀周岁之际,对⼩孩祝
愿⼀番⽽已。
通过⼩孩抓周⼉,在客观上检验了⽣母、看妈、奶妈对⼩孩是如何带领的,是如何进⾏启蒙教育的。因此,有些家长并不
迷信,但仍主张让⼩孩抓周⼉,也是这⼀风俗得以持久在民间流传的原因之⼀。
历史现状
⽂献上有关抓周的记载,对民间这⼀“抓周”习俗,可上溯到
南北朝时期。北齐颜之推《颜⽒家训》·风操中就明确记载:“江南风俗,⼉⽣⼀期(即满⼀周岁),为制新⾐,盥浴装饰,
男则⽤⼸、⽮、纸、笔,⼥则⽤⼑、尺、针、缕,并加饮⾷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
为拭⼉。”不少著述在论及抓周习俗的历史时,都称此俗⾄少在南北朝时已普遍流⾏于江南地区,⾄隋唐时逐渐普及全国。
到了唐宋时期,这⼀风俗已从江南传遍了神州⼤地,在全国各地逐渐盛⾏开来,谓之“试晬”或“周晬”。宋代孟元⽼《东京
梦华录》·育⼦中记载说:民间⽣⼦后,“⾄来岁⽣⽇,罗列盘盏于地,盛⼤果⽊、饮⾷、官诰、笔砚、算秤等经卷针线应⽤之
物,观其所先拈者,以为征兆,谓之‘试晬’,此⼩⼉之盛礼也。”
元代和明代,此习俗更加盛⾏,被称之为“期扬”,到了清代才有“抓周”、“试周”之称。《⼉⼥英雄传》第⼗九回就详细记载
了⼀则抓周趣事:“这年正是你的周岁,我去给你⽗母道喜。那⽇你家⽗母在炕上摆了许多的针线⼑尺、脂粉钗环、笔墨书
籍、戥⼦算盘,以⾄⾦银钱物之类,⼜在庙上买了许多耍货,邀我进去,⼀同看你抓周⼉。”
清末民初,北京民间仍然盛⾏这种⼩⼉“抓周⼉”礼。虽然,⼩⼉周岁并不搭棚办酒席,也不下帖请客,但凡近亲们都不约
⽽同地循例往贺,聚会⼀番。⼀般不送⼤礼(如贺幛、⾦银⾸饰)仅是给⼩孩买些糕点⾷物或玩具。另外,在习惯上,凡与⼩孩
初见的长辈们,都⽤⼀挂⽩线,拴上钱币,给⼩⼉套在脖⼦上,谓之“挂线”(此礼平时也适⽤)。
如今,不少地⽅当孩⼦满周岁时,仍有“抓周”习俗,但已没有了迷信内容,纯粹是⼀种取乐逗趣的游戏,以助孩⼦周岁欢
乐之兴。⽽这,也可说是我国古⽼民俗⽂化的⼀种“遗风”。
各族习俗
朝鲜族
在育⼉⽅⾯的习俗,有为“产神”致诚、度“三七”、“百⽇”宴贺、“抓周”等礼仪,其中以“抓周”最隆重。
婴⼉过周岁⽣⽇,意味着在⼈⽣道路上安然地度过了第⼀个春夏秋冬,为此要设宴庆贺⼀,⼀则祝贺孩⼦的健康成长,⼆
来寄托⼤⼈们对孩⼦的美好期望。
庆贺周岁⽣⽇,主要包括给“三神”(亦称“产神”)致诚,给婴⼉穿⽣⽇新装、抓周、分⾷⽣⽇糕等习俗。
在孩⼦周岁⽣⽇的前⼀天,⾸先要给“三神”致诚。⼀张⼩桌上各放⼀碗⼤⽶、海带汤和“净⽔”(早晨先打的井⽔或泉⽔),谓
之“三神桌”。桌旁还放⼀碗⼤⽶⾯蒸糕,由孩⼦的母亲或祖母,对着三神桌⼀边念叨着祈愿的话,⼀边虔诚地叩头致谢。
周岁⽣⽇这⼀天,要给⼩⼉换上艳丽的⽣⽇新装。男孩的服装⼀般是粉红裤、彩袖袄、兰坎肩,脚穿乡花布袜。⼥孩的服
装则是彩袖袄、红⾊长裙,脚穿乡花布袜。不论男孩⼥孩,都要腰系象征长寿的“晬囊”,⾝佩乡有牡丹、菊花和“寿”、“福”字样
的“晬囊”。在“晬囊”的⼝袋绳上,还要栓系银妆⼑、银斧、银销赃等各种佩物。
抓周是庆贺周岁⽣⽇的主要礼仪。先在⼀张炕桌上摆放⼑、剪、⼸、笔、书、线、钱、算盘之类的东西和⼏种糕饼、⽔
果,谓之摆晬桌。在晬桌上摆放的糕饼主要有⽩雪糕(⼤⽶⾯蒸糕)、红⾼梁⾯饼、打糕、⼤⽶⾯饺⼦之类。⽩雪糕意味着⼼地
洁⽩,红⾼梁⾯饼意味着驱⿁避邪,打糕象征意志坚韧,饺⼦(没有馅)象征经纶满腹和胸襟豁达,彩虹象征前程灿烂。摆好晬
桌后,在桌前放⼀尺棉⾯或叠放⼀条⽑毯,⽽后由⼩孩的⽗亲或祖母把⼩孩抱到上⾯,让其随便抓取桌上的东西,并围绕桌⼦
扫地动着地⽅抓取⼏次,以最先抓取的东西来判断其将来的志趣。⾸先抓取的如果是⼑、⼸,预兆将来能有武功;如果是书
笔,预兆将来会有⽂才;如果是糕饼之类,则预兆将来不会有⼤出息。
“抓周”结束后,把糕分赠给亲朋邻⾥。凡是得到晬糕的⼈家,都要回赠⼀些礼物作为答谢。
朝鲜族⼈给⼩孩过⼀周岁⽣⽇,只有“抓周”⼀项内容。⼩孩抓取晬桌的东西时,在⼀旁围观的亲戚们,⼀边⽤各⾃不同的
话语夸奖⼩孩,⼀边⾏为表现桌上放置⼀些钱币,借以表⽰祝贺。
回族
抓周礼也叫岁礼,回族俗称抓岁。这是回族当中较为普遍的⼀种礼仪,尤其有的回族⽣的第⼀胎,或有些没有⽣育能⼒领
别⼈孩⼦的,则更重视这种仪礼。
回族⼩孩的抓岁,仪式⽐较简单。当⼩孩⼀周岁时,孩⼦的⽗母、爷爷、奶奶等都怀着喜悦的⼼情,在周岁的头天晚上或
当天早晨忙忙碌碌、说说笑笑地准备岁糕。回族对岁糕很讲究,选⽤优粉、红枣、⾹⾖⼦粉、胡⿇油等原料。岁糕必须做成圆
的,厚约三、四⼨,直径⼀尺左右,⽤蒸笼蒸。讲究厚道⼤⽅。花样要新颖美观,⼀般由六⾄⼋个三⾓形组成。每个三⾓形上
的图案必须是⽤⾯制作的牡丹、梅花、荷花等花草,忌讳⽤猫、狗、兔、⽺等动物⼀类的图案。每朵花的中⼼放⼀个⼤红枣。
岁糕做得既⽩⼜软,吃起来⼜⾹⼜甜。切糕⼈要选请长辈或年⽼的⼈。有条件的回族还要宰鸡、⽺,做凉粉,烩五⾹莱。由于
回族分布在全国各地,做岁糕的习俗也不完全⼀样。有的地⽅的回族在抓岁那天,只须吃岁糕,不吃⽶饭、⾯条等其它主⾷。
在抓岁这天,还要邀请亲戚朋友和左邻右舍的⼈到家吃岁糕。来宾⼀般要给孩⼦带上玩具等⼩礼品,表⽰庆贺。举⾏抓岁
礼时,主⼈要放⼀个⼤红桌⼦,桌⼦上喜欢摆上钢笔、⽑笔、笔记本和⽤纸制作的⼩飞机、⼩轮船、⼑、剑及⼥它玩具等,尔
后,由母亲或⽗亲把⼩孩抱到桌⼦前,让⼩孩任意抓。来宾和全家⽼⼩围着孩⼦⼀起观看,希望孩⼦能抓到⼀个⽐较理想的东
西。
据回族习俗,如果孩⼦抓到了笔和本⼦,就意味着将来是⼀个能写会画、才华出众的⽂⼈、学者;若拿起剑⼑,说这孩⼦
将来⼀定是个耍⼑舞剑,好武尚勇的武⼠;如果既抓了笔⼜拿了剑,就认为这孩⼦会成为⼀个⽂武双全的⼤将,要抓到不起眼
的⼩玩具等,则认为是个吃喝玩乐、贪图安逸、成不了才的“榆⽊疙瘩”;如果孩⼦什么也不抓,便说他(她)是个昏昏噩噩、⼀事
⽆成的⽩痴、庸⼈等等。当孩⼦抓到钢笔、本⼦⼀类的东西时,孩⼦的⽗母欢天喜地,⼼旷神怡,⾼⾼举起孩⼦庆贺逗笑,围
观者拍⼿叫好!
抓岁仪式结束后,主⼈便端出岁糕、滚烫的烩菜,和来宾⼀起会餐⼀顿,祝贺孩⼦年复⼀年,吉庆平安,健康成长。有条
件的回族家庭,以后每年在孩⼦的⽣⽇,都蒸⼀个岁糕,在⾃⼰家庭范围内庆贺、纪念,不请客⼈。这种习俗直到⼥孩长到9
岁,男孩长到12岁为⽌。
巴朱恩族
东⾮的巴朱恩族流⾏⼀种类似中国“抓周”的起名⽅法,即将事先选好的许多姓名写在树叶上,让出⽣后7天的婴⼉⾃⼰抓
取,抓到哪个名字就⽤哪个;中⾮裂⾕地带的民族因为地处“⾮洲⼗字路⼝”,⾃古以来战祸频仍,给孩⼦起名常常带有忧伤⾊
彩,如卢格巴拉族常给孩⼦起名“懒惰”、“讨⼈嫌”、“⼩⽓⿁”、“没⽜汉”,这往往是孩⼦⽗母的缺点或家庭窘境,带有⾃嘲意味;
巴尼欧罗族则常给孩⼦起名“可怜⾍”、“⽆家可归”等,这则是部族争端、疾病瘟疫等不幸事件的⽣动纪录。
《关于抓周礼习俗.doc》 将本⽂的Word⽂档下载到电脑,⽅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档 ⽂档为doc格式
本文发布于:2023-11-01 01:35: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7737142026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关于抓周礼习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关于抓周礼习俗.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