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在延边发展传承

更新时间:2023-11-01 01:31:24 阅读: 评论:0

甲桂林-中国卫浴十大排名

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在延边发展传承
2023年11月1日发(作者:光纤是什么东西)

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在延边发展传承

张志刚

【摘 要】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朝鲜族人民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是民

族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示,是对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的浓缩与

传承,是民族文化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物质文明发展的今天,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

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基础正在逐渐消失,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延边是中国朝鲜族

最大的聚居地区,因此,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更需要在延边这个“中国朝鲜

族之乡”继续传承,发扬光大。

【期刊名称】《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年(),期】2013(000)002

【总页数】4(P36-39)

【关键词】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保护;发展;传承

【作 者】张志刚

【作者单位】延边日报社,吉林 延吉 133000

【正文语种】

【中图分类】G03

延边是我国朝鲜族最大的聚居地区,也是东北三省惟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我国朝

鲜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决定了朝鲜族文化事业的重要地位,加强中国朝鲜族非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是弘扬和保护朝鲜族文化的必然要求,得天独厚的朝鲜

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也将为延边经济社会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试图

在分析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的基础上,概括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工作的基本经验和现实困惑,提出保护与传承相关的策略、思考与建议,以期为中

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出贡献。

一、延边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

研究中国朝鲜族非遗的传承,首先要理解非遗的内涵。非遗是外来语,我国政府和

学术界为了推进这一概念的“本土化”,进行了长期深入的探究。各项研究表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活”的遗产, 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承,包括艺术、技能、技

术等;是“活”的财富,是以人的传承为主线。具体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

“口头传授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

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1]

中国朝鲜族不是土生土长的民族,是从朝鲜半岛迁入我国境内的朝鲜族移民。在长

期的生产生活中,中国的朝鲜族创造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灿烂文化。

延边作为我国惟一的朝鲜族自治州,历来重视对朝鲜族文化、民俗传统的保护工作。

1952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后,延边民间文艺家协会、延边文学艺术研究所、

延边朝鲜族民俗学会等组织先后搜集整理了朝鲜族民歌2000余首、民间舞蹈30

余种,民间器乐曲100余首,曲艺戏曲音乐150余首,制作朝鲜族舞蹈教学光盘

《翩跹的金达莱》5000套,编辑出版了《中国曲艺志·吉林卷》(朝鲜族部分)、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东三省朝文卷》、《中国民族民间乐曲集成·吉林卷》(朝鲜

族部分),同时还编辑出版了《黄龟渊故事集》等民间故事集60多部,发掘了大

量珍贵的朝鲜族民间文化遗产。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先后颁布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自治条例》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文化工作条例》,为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收集、挖掘、整理和传承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5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颁

布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将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自治州文化事业发

展规划,成立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办公室,先后投入

200多万元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普查、培训、抢救和保护等工作。本着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以“文化遗产日”为契机,积极宣传普及文化遗

产保护知识,在社会上营造“抢救保护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以突出民族、地域特色为原则,精心策划,优中选优,做好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

遗产项目申报工作,建立了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据库、朝鲜族非物质文化

遗产网站。自20074月延边公布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起,共搜集整理包

括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俗等十大类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93项,建立县(市)级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74项,州级名录项目

89项。在吉林省公示的三批共28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朝鲜族非物质

文化遗产就有58项被列入其中。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洞箫音乐、秋

千、跳板等17项被列入其中。[2] 20099月,汪清县“朝鲜族农乐舞”项目成

功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东北三省惟一列入《人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也是我国惟一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

表作名录》的舞蹈类项目,推动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不断强化传承基地建设,先后命名了 14个朝鲜族文化传承基地

和图们市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等 6个展示点,对完整保存朝鲜族非

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乡镇进行重点扶持。[3] 20107月,位于

图们市的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这是中国惟一的

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览馆,是中国朝鲜族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汇集。

在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我国非遗保护工作中,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采取有效措施

做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工作,做到以人为本,强化传承人保护。朝

鲜族农乐舞传承人金明春、朝鲜族乐器制作技艺传承人金季凤先后被授予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朝鲜族洞箫音乐的传承人李吉松等 12人被命名

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陈京洙等63名被命名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

性传承人。在朝鲜族非遗保护工作中,强化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设计规划了图们

江中国朝鲜族文化生态区,2012年全面启动了文化生态保护区项目,确立《图们

江流域中国朝鲜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积极争取将图们江中国朝鲜族文化

生态区纳入国家文化生态区试点建设项目之列。

二、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不足

在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上,虽然从政府到民间做了大量的工作,但

是在保护和传承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和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1.少数地区对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认识不清,重视不够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出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逐步得到各

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但少数地方对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认识

不足。重经济、经文化,重申报、轻保护。即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很高,看

重传统遗产的经济价值,或为了丰富旅游业的资源达到创收目的,或对树立地方的

形象起到宣传作用。一旦非遗申报成功,对于本地的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却

没有跟上去, 对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质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

其是西方文化,轻视本地区、本民族文化。如朝鲜族服饰,现代的朝鲜族青年很少

穿戴民族服饰,多数年轻人喜欢穿西服或者其他服饰。又比如朝鲜族语言,在“走

出去”思潮影响下,许多朝鲜族家庭将孩子送入汉族学校,导致青少年会说、会写

朝鲜语的越来越少。再比如朝鲜族民俗方面,年轻一代对传统节庆不感兴趣,却非

常推崇洋节、洋文化。这些对保护和传承朝鲜族文化极为不利。

3.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有效保护,传承群体出现断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点是不能脱离民族的特殊生活方式,是民族个性、审美习

惯的“活”的显现。它总是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

并以身、口、耳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

1.博采众长,在创新中谋求发展

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就其内涵而言,虽然与人们所说的民族民间文化、

传统文化等有相通之处,但毕竟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因此在具体工作中,需要准确

把握其内涵和实质,更新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只有博采众艺之长,并与现代传媒

相适应,遵循人类口头文化传承的艺术规律,及时抢救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

赋予中国朝鲜族非遗文化以顽强的生命力,世代相传。

2.全民参与,树立朝鲜族文化的自豪感

在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过程中,人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民众是非物

我们要进一步理顺旅游发展与朝鲜族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要坚持保护优先于开发

的原则;坚持保护与开发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在开发中发展和复兴朝鲜族传统文

化的原则。这样,既能保护好朝鲜族文化遗产,又能在保护中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从而使人们有更大的积极性参与到朝鲜族文化遗产保护中去。

5.建设队伍,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生力军

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需要由人来完成,人是其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

可以说人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效果。因此,朝鲜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必须要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理论水平、丰富实践经

验,这对于保障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序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一样,都是不可再生的,一旦消亡就永远消失了。保护和珍爱

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表现,是对人类自身创造力的

尊重,是振兴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我们相信,

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必将在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历程中留下

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中国民族民间文化工程普查手册[M].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5.199.

[2]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文化局.延边非物质文化遗产[A].延边文化志[C].延吉:延边人

民出版社,2012.

[3]常雅维.推进朝鲜族特色文化的民间传承——吉林省暨延边州 2011年非物质文

化遗产保护活动侧记[N].中国文化报,20110617(2).

[4]祁庆富.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传承及传承人[J].西北民族研究, 2006(3).

小孩生日祝福语-仙人掌特点

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在延边发展传承

本文发布于:2023-11-01 01:31: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773484779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在延边发展传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在延边发展传承.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