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民族团结教育知识点

更新时间:2023-11-01 01:29:01 阅读: 评论:0

生日祝语-日记该怎么写

中考:民族团结教育知识点
2023年11月1日发(作者:兴城温泉)

中考:民族团结教育知识点

中考:民族团结教育知识点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

中国自古以来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各民族交往交融,互相学习,共同进步,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

1、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是如何形成的?

中国自古以来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中国这块广阔的大地上,

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民族及其先民共同开发,保卫祖国的疆域,共同创

造了绚丽多姿的文化艺术和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

过程中,各民族交往交融,互相学习,共同进步,逐渐形成了中华民

族。中国,是中华各民族共同的家园。

中华各民族共同开拓祖国疆域,共同维护祖国统一,共同发展经

济和文化

2、中华各民族为创造伟大的中华民族作出了哪些努力?

1)、中华各民族共同开拓祖国的疆域。汉族及其先民最先开发

了黄河流域,并与其他民族一起共同开发了连续地区。少数民族及其

先民披荆斩棘,不畏艰险,开发了东北地区、北部地区等。祖国的每

一寸土地上都浸透各民族人民勤劳的汗水。

2)、中华各民族共同保卫祖国领土,维护祖国统一。在亡国灭

种的危机面前,中华各民族同仇敌忾、共御外侵,如抗击英法侵略者、

海各省市,并广泛分布于各国务地;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连续和靠近

连续地区。我国2.1万多千米的陆地连续沿线大都是少数民族居住区。

30多个少数民族是跨界民族,与境外同一民族相邻而居。少数民族

集中居住的地区主要有内蒙古、广西、新疆、宁夏、西藏、甘肃、青

海、云南、贵州、四川等自治区和省。

中国是中华各民族共同的祖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

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族中平

等的一员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实现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民族的共同责任

5、如何理解“中国是中华各民族共同的祖国”?

1)、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

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宅中平等的

一员;(2)、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丽中

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民族的共同责任;(3)、各民

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各民族共同的目标。

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1、中华文明的含义及内容

1)、含义:中华文明是数千年来中华大地上形成的全部文明的

总称。它既包

括黄河、长江流域的农业文明,也包括北部和西部地区的游牧文

明;既包括汉族的文明,也包括少数民族的文明。

共同发展进步的结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各民族都以自

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这些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在互相依存中共同繁荣发展,逐渐熔铸成中华文明。

2、为什么要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

1)、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的重要源泉。少数民族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

族共有的精神财富(2)、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3)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各

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

4)、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

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

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

我国各民族语言的使用状况

1、我国各民族语言的使用状况

1)、汉语是我国各民族之间交际的通用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

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联合国五种工作语言之一。汉语在数千年的

历史发展中事例了许多少数民族语言成分

2)、一个民族内使用多种语言。在我国某些民族中,一部分人

使用一种语言,另一部分人使用另一种语言,相互间以汉语作为交流

语言。

3)、双语和多语现象普遍。在我国各民族中,双语现象十分普

遍。有的民族除了使用本民族语言之外,还兼用汉语或其他民族语言;

有的民族使用着三种以上语言。

如汉文、纳西族的格巴文等;有象形文字,如纳西族的东巴文、水族

的水书等。

4)、与方方正正的汉字书写方式不同,我国有的民族的文字是

从右往左书写,如传统的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有的民族的文字是从

下往上书写,如蒙古文、锡伯文、满文,行序是从左往右。

国家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

3、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自由的措施(国家尊

重和保护少数

民族的语言文字的具体表现)

开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建立民族语言工作机构和研究机构;

运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广播、电视;设立少数民族语言电影译制中心;

部分少数民族语言能够在计算机中广泛使用;加大投入扶持发展少数

民族出版事业;扶持少数民族文字报纸、期刊;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少

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处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4、双语教学的实践

1)、民族自治地方因地制宜,在中小学采用民族语和汉语双语

教学,逐步形成“民族语授课为主,加授汉语”“汉语授课为主,加

授民族语”的基本教学模式,并开展“三语”(民族语、汉语和外语)

教学实验。(2)、200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先后作出《关于

大力推荐“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

教育的意见》确立了“从小抓起,从教师抓起”的方针,双语教学工

作在新疆迅速展开。

5、发展双语教学的意义

2、各民族的民歌:

4、国家是如何保护和发展各民族文化艺术的?

1)开展了民族民间文艺资源的调查、挖掘、整理工作,出版了

民族民间十大文艺集成志书数百卷。

2)成立少数民族古籍出版研究机构,搜集、整理、出版古籍

12万余种。

3)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万里长廊建设等,许多濒临消失的民

族文化遗产得到及时抢救和保护,民族传统技艺重新焕发生机。如藏

族壁

画和唐卡艺术,布依、苗、瑶、土家、壮、傣等民族的蜡染和织

绵,都得到了很大发展。

民族风情

蒙古族、维吾尔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

1、各民族风俗习惯不同的原因?

居住环境不,主要指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民族文化不同。

蒙古族、藏族和、回族等少数民族的饮食特点

蒙古族、藏族、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的住房特点 4考点38

族传统节庆 丰富多彩的传统节庆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1 中华

民族传统节日有哪些?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火把节、泼水节、那达慕大会、开斋节和古尔邦节;藏历新年等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白族的三月街、朝鲜族的五谷祭、锡伯族的抹黑节等传统节日

国家重视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和体育活动

3、在民族传统节日中,少数民族的体育活动有哪些?

1)、蒙古、满、彝、侗、哈尼、哈萨克等民族喜欢摔跤。

2)、朝鲜、瑶、纳西、阿昌等民族喜欢医荡秋千。

3)、维吾尔族的高空走绳;黎族的跳竹竿;壮族的抛绣球;藏

族的赛牦牛;土家族的踢毽子;朝鲜族的跳板等活动。

4、国家重视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和体育活动的具体做法?

开展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定期举办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

会。

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民族团结是

中国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这之间也

相互离不开

1、什么是民族团结?

1)含义: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即各族

人民基于共同的利益,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

互相帮助,

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2)内容: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维护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

族内部的团结,各族人民齐心协力,检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反对

2)这期间,虽然某些地区在某种程度上有过封建割据的状态,

有时还发生过分裂,但从整个历史发展来看,不论封建王朝如何更迭,

论是汉族统治阶级掌握政权,还是蒙古族、满族等少数民族统治

级掌握中央政权,中国长期以来是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

立于世界东方。

4、怎样理解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国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1)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团结合作,

共谋发展,结下了深情厚谊。

(2)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使各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了

新的民族团

结和国家统一。

(3)各民族和前途命运和国家前途命运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团结

统一符合各

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各民族人民的衷心拥护,维护民族团

结和国家统一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幸福生活的保障

7、为什么说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必由之路,是

各族人民幸福

生活的保障?

每个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员,每个民族的命运

都同祖国命运紧密相连。各民族大团结,是中华民族光荣的历史传统,

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只有各民族人民团结

一致、互信互爱、齐心奋斗,我们伟大的祖国才能发展繁荣。

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中华民族意识,坚定地维护国家统一

和民族团结8、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们要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中华民族意识,增进祖国认同,

阜宁大糕-例如英语翻译

中考:民族团结教育知识点

本文发布于:2023-11-01 01:29: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773341779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考:民族团结教育知识点.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考:民族团结教育知识点.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