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民俗有哪些
1、春节
春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
统节日,汉、壮、布依、侗、朝鲜、仡佬、瑶、畲、京、达斡尔等民族都过这
个节日,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
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春节习俗历史悠久,至今保留着买年货、扫尘、贴对
联、吃年夜饭、守岁、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祈福攘灾、游神、
押舟、庙会、民间社火、游锣鼓、上灯酒、迎财神、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
等一系列民俗,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节日传
统民俗。春节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少数民族也有自
己的春节,如羌年、苗年、土家年、彝族年、侗年、藏历年等,为国家级非
遗,羌年更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庙会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中国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一般在农历新
年、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等节日举行,也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民
俗活动。庙会形成与发展和寺庙的宗教活动有关,在寺庙的节日或规定的日期
举行,多设在庙内及其附近。庙会流行于全国广大地区,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厂
甸庙会"外,还有东岳庙会、白云观庙会、万岁山春节大庙会等国内有名的庙
会。厂甸庙会、妙峰山庙会、东岳庙庙会、晋祠庙会、上海龙华庙会、赶茶
场、泰山东岳庙会、武当山庙会、火宫殿庙会、佛山祖庙庙会、药王山庙会、
苏州轧神仙庙会、九华山庙会等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灯会
灯会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群众性节庆活动,一般指春节前后至元宵节时,由
官方举办的大型的灯饰展览活动,并常常附带有一些民俗活动,极具传统性和地
方特色,也是中国著名的传统民俗。灯会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南朝时期就出
现,不同地区的灯会特色各不相同。中国著名的灯会有自贡灯会、秦淮灯会、
成都熊猫灯会、昆山中秋灯会、上海豫园灯会、德阳灯会、开封大宋上元灯
会、武汉东湖灯会、西安新春灯会,其中,秦淮灯会、自贡灯会、豫园灯会等
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秦淮灯会更是素有"天下第一灯会""秦淮灯彩
甲天下"美誉,自贡灯会有“天下第一灯”美誉。
4、端午节
端午节,又名重午、端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
由驱毒避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
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营蒲、喝雄黄酒、吃粽子、龙舟竞
渡、除五毒等,是蕴涵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对中国民俗
生活有重大影响,属于岁时节日民俗,也是中国著名的传统民俗。端午节在全
国各地流传广泛,尤其是屈原故里端午习俗、苏州端午习俗、汨罗江畔端午习
俗最具代表性,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5、黄帝祭典
黄帝祭典是祭奠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民俗活动,与妈祖祭典、祭
孔大典并称为"中华三大祭典",也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俗信仰。为了纪念和
缅怀始祖精神,先民就有了隆重的祭祀活动,据记载,周威烈王四年(前422)秦
灵公作吴阳上,专祭黄帝。汉代以后,祭祀黄帝形成朝廷定例。黄帝祭典活动
在长期的实践中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格式和祀典礼仪,大致可分为官(公)祭、民
祭两种形式。至今,全国著名的黄帝祭典活动有黄陵县的黄帝陵祭典、新郑黄帝
拜祖祭典、缙云轩辕祭典,都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抬阁
抬阁是传统节庆活动中的一种民俗巡游表演形式,融绘画、戏曲、彩扎、
纸塑等艺术于一炉,造型优美,画面壮观,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长期在民
间盛行不衰,中国民间迎神赛会中的一种游艺项目,也是中国著名的传统民俗
之一。抬阁的种类繁多,各地抬阁的艺术形式各有特色,以金坛抬阁、徽州抬
阁、广东抬阁、安阳抬阁和山西平阳抬阁最为著名。葛渔城重阁会、宽城背
杆、隆尧县泽畔抬阁、清徐徐沟背铁棍、万荣抬阁、峨口挠阁、脑阁、金坛抬
阁、浦江迎会、肘阁抬阁、霍童铁枝、福鼎沙埋铁枝、屏南双溪铁枝、海沧蜈
蚣阁、阁子里芯子、周村芯子、章丘芯子、长乐抬阁故事会、珠梅抬故事、南
朗崖口飘色、湟中县千户营高台等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农历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
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
明”,是中国岁时节日民俗的代表。二十四节气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
门祭冬、安仁赶分社、苗族赶秋、壮族霜降节、石阡说春、送大暑船、梅源芒
种开犁节、半山立夏习俗、内乡打春牛习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还被联合国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8、茶艺.茶俗
中国茶艺,是中华文化之国粹,属于日常生活民俗,也是中国著名的传统
民俗。茶艺起源于中国,盛于中国南方在中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
借鉴了其他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
的中国茶文化。潮州工夫茶是我国茶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集中了中国茶道
文化的精粹,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世界著名的
茶叶生产大国,也产生了千姿百态的饮茶习俗。茶俗是我国民间风俗的一种,
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在非遗饮茶民
俗中,茶俗(白族三道茶)、瑶族油茶习俗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9、三月三
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已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
族、苗族、瑶族为典型,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隆重而盛大的节日,也是中
国著名的节日民俗。三月三不仅壮族是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也是瑶族、侗
族、苗族、黎族、畲族等民族传统节日。壮族过三月三大多是赶歌圩,搭歌
棚,举办歌会。黎族人称三月三为谈爱日,与海南苗族节日相同。畲族群众聚
集宗祠,自晨至暮,对歌盘歌,怀念始祖,并采撷乌稔树叶,取其嫩叶的汁浸
糯米炊制乌饭,款待宾客,以驱邪祈福。此外,在北方,每年三月三世界各地
三、畲族三月三、布依族三月三、布依族三月三还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
10、婚俗
婚俗是指与结婚有关的风俗,在中国,各民族人民都有着自己民族的婚
俗。具有代表性的有汉族传统婚俗、蒙古族婚俗、朝鲜族婚礼、达斡尔族传统
婚俗、赫哲族婚俗、畲族婚俗、瑶族婚俗、彝族传统婚俗、裕固族传统婚俗、
回族传统婚俗、哈萨克族传统婚俗、锡伯族传统婚俗等,都入选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也是中国人生礼仪代表性民俗。其中,汉族婚俗讲究三书六
礼、闹洞房、三朝回门等习俗,尤其是宁海十里红妆婚俗和斗门水上婚嫁习俗
最具代表性。宁海十里红妆婚俗是我国的一项古老的传统民俗,素有"世界红妆
看中国,中国红妆看宁海"的美誉,包括定情、做媒、相亲、备嫁妆、迎嫁妆、
本文发布于:2023-11-01 01:25: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773138264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十大民俗有哪些.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十大民俗有哪些.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