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端午节的饮食习惯_端午节的饮食习俗

更新时间:2023-11-01 01:15:16 阅读: 评论:0

学习经验交流会-怎么写一封信

五月五端午节的饮食习惯_端午节的饮食习俗
2023年11月1日发(作者:人肉面包店)

五月五端午节的饮食习惯_端午节的饮食习俗

一般情况下,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习俗文化,端午节也同样如此。

在端午节的时候,不同地区的人们会有不同的饮食习俗。下面是小编

为大家整理的五月五端午节的饮食习惯,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你们

有帮助。

各地端午节饮食习俗

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起源于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屈原面临着亡国

之痛,与五月五日投江自尽,岸上的渔夫和百姓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

捞,当时人们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食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

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

使屈原大夫免遭伤害。从此以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年的五月初五

都到江上投粽子、划龙舟。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

吃红苋菜

除了吃粽子,有些地方端午要吃红苋菜。端午前后红苋菜遍地,

这好吃又清爽的菜,也是很多地方端午必须要吃的“十二红”中的第

一个,也是最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苋菜有红有绿,而此时,必须用红

苋。

俗谓饮雄黄酒可防生疥疮,吃苋菜可净腹,土话叫“打浪肠子”。

咸鸭蛋,可以祛毒,有益于健康。

吃黄鳝

我国江汉平原每逢端午节时,还必食黄鳝。黄鳝又名鳝鱼、长鱼

等。端午时节的黄鳝,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食味好,

而且具有滋补功能。因此,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

吃茶蛋

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

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

意谓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吃面扇子

甘肃省民勤县一带,端午节这天都蒸“面扇子”。面扇子用发面

蒸制,呈扇形,有5层。每层撒上碾细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种花

吃薄饼

在温州地区,端午节家家还有吃薄饼的习俗。薄饼是采用精白面

粉调成糊状,在又大又平的铁煎锅中,烤成一张张形似圆月,薄如绢

帛的半透明饼,然后用绿豆芽、韭菜、肉丝、蛋丝、香菇等作馅,卷

成圆筒状,一口咬去,可品尝到多种味道。

端午节吃什么

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起源于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屈原面临着亡

国之痛,与五月五日投江自尽,岸上的渔夫和百姓纷纷来到江上奋力

打捞,当时人们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食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

米、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

兽,使屈原大夫免遭伤害。从此以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年的五月

初五都到江上投粽子、划龙舟。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

一天只吃半个或一个,每天吃粽子别超过50克,也就是半个或1

个。尤其胃肠道疾病和糖尿病患者最好少吃或不吃,老年人切忌贪多

贪凉,最好分小块多次食用。有些商家卖的迷你粽就是不错的选择。

《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

酒。”也就是说雄黄酒就是用白酒、雄黄勾兑而成的。这么简单的饮

品为何如此有名呢?这大概与白娘娘和许仙的故事有关吧,白娘娘就是

在端午这天饮雄黄酒,现出蛇身原形。故而,民间大概便认为蛇蝎蜈

蚣等毒虫可由雄黄酒解开,端午佳节饮雄黄酒可以驱邪解毒。

但是,现代人发现,雄黄酒含剧毒物质砷,所以基本不喝雄黄酒

了。不过,因雄黄具有抗菌、解毒、燥湿功效,故到了端午节这天,

还会有人家会以雄黄为主,加入白芷、薰衣草等香料做成香袋,也有

做成雄黄熏条的,希望用来避邪和预防虫蛇伤害。

糯米酿苦瓜

端午节玉林人家餐桌上的酿苦瓜是绝对少不了的。这个节也有部

分玉林人叫苦瓜节因农历五月五正好是苦瓜“大哄”上市苦瓜名虽苦

但其实苦尽甘来甘香瓜味留在口腔历久不散。感觉清爽加上苦瓜有清

热解毒作用在炎热的夏天吃最合适不过了。

苦瓜酿糯米是玉林人最常见的烹饪据说这与玉林夏季气候潮湿多

雾有关所以饮食上养成宜温热忌寒冷的特点。常见酿苦瓜的做法是糯

米加香菇或虾仁。加糯米可以增加肉的黏度并中和苦瓜的苦味。如果

喜欢苦瓜原味可以只用简单的猪肉馅做成鱼肉馅的也有。或以豆芽,

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

端午节食品。

但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

定在端午;说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仅反映民众的

心愿而已。

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

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许多地方仍通

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

黍”;用竹筒 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

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

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

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

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

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

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

教师业务档案-暂时的拼音

五月五端午节的饮食习惯_端午节的饮食习俗

本文发布于:2023-11-01 01:15: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772516779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五月五端午节的饮食习惯_端午节的饮食习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五月五端午节的饮食习惯_端午节的饮食习俗.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