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朝鲜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和发展——农乐舞

更新时间:2023-10-31 22:58:29 阅读: 评论:0

理财规划-灾难来临

论朝鲜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和发展——农乐舞
2023年10月31日发(作者:一潭死水)

论朝鲜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和发展——农

乐舞

摘要:朝鲜族是一个以农乐生产为主的民族,反映农乐生产和农民生活及情

感的民间舞蹈也比较多,其中“农乐舞”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之一。农乐舞起

源于朝鲜祖先的原始崇拜与宗教祭祀及原始狩猎舞蹈。朝鲜族丰富多彩的民间舞

文化是农乐舞,小锣舞、小鼓舞、叠罗汉、扁鼓舞、长鼓舞、乞粒舞、面具舞、

象帽舞等农乐舞舞蹈形式。“农乐舞”不仅是深受朝鲜族喜爱的传统民俗舞蹈,

还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性特点,这一舞蹈形式是由古代庆祝丰收的舞蹈发展演变

有很多代表性的舞蹈,比如假面舞、长鼓舞、巫舞虽然说是与劳动有一定的关联,

但并非是由水田劳动产生。

朝鲜族是一个载歌载舞的民族,歌舞是他们生活中重要的内容。朝鲜族也是

一个跨国民族,他们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人,我国的朝鲜族

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因此在血统、气质、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等方面等方面与

朝鲜半岛的朝鲜族一脉相承。在朝鲜族中最受欢迎、最广为流传的古老民间乐舞

是“农乐舞”。根据农乐游戏演变而来,也是一种农民舞蹈,是朝鲜族传统舞蹈

人是就英雄,于是大家都学他,每个人都头顶上插野鸡翎,共同庆祝捕捉的胜

利。”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从传统的农耕文化到休闲娱乐。朝鲜三国时

期,在新罗流行的“都例游戏”,正是民间以农耕娱乐为主要内容的一种娱乐方

式。“都例”是一种谐音,意思是农夫之间互相耕种的暂时结合形式。在农闲

[3]

的时候,农夫自发组成“都例”相互耕种,到那时,就进行农乐舞蹈,以激励劳

动和消除劳累。

在农乐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舞蹈演员的组成经历了数次变动,从历史上看,

从高丽中期开始,农乐就一直延续到了唐代中期;农民乐团通常是男、女都可以

参与,但是在高丽中期之后,受到儒教的熏陶,当时的农乐与男男女女在一起跳

“农乐舞”中极引人注目是象帽舞。也可以说,幻影般飞旋的“象帽”是

“农乐舞”推上高潮的重要动力。作为“农乐舞”中的华彩篇章,从史料上看,

象帽是从战笠变化而来的,而最早记载战笠的年代的是高丽末期,所以,象帽舞

可能是高丽末期以后才形成的,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相传象帽舞是在

[5]

古代朝鲜族人民耕作时,在帽顶尖上将大象的毛绑左右摇摆,是根据驱逐野兽的

侵害变迁而来的,也有人说它是源于古代朝鲜人在狩猎野兽等食物后,做出甩动

发髻来表达庆贺的一种表达形式。而且决定象帽舞的表演方式是象帽的特殊制作

工艺。最早时,象帽是把葫芦锯成一半而制作成的,将在底部把一个木棒插于其,

然后在长长的窗户纸上用牛皮绳绑上并且固定在木棒上。舞者头上戴的帽子的种

类很多,大多由硬塑制成,彩带也演变为一种“玻璃纸”。

“农乐舞”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的这种程度,与“相帽舞”有着密切相关的

关系,也是一个分支,是农乐舞中重要形式,并且“相帽舞”的种类很多,分

“羽象帽”、“短象帽”、“中象帽”、“尾巴象帽”、“长象帽”、“线象

帽”、“火花象帽”等种类。“相帽”是一种硬质的无檐帽,中心是锥尖形状、

竖着的一个细杆,细杆下部安轴,可以转动灵活,顶端则缀以2厘米至3厘米宽、

年,“农乐舞”作为朝鲜族具有代表性的群众文化艺术,经过众多演艺家的辛勤

劳动,以象帽舞的艺术形式搬上了舞台,并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朝

鲜族演员以高超的表演技巧来鼓舞斗志,以表达企盼丰收的愿望。

朝鲜族妇女最为喜爱的民间舞蹈之一“长鼓舞”,也是最能代表朝鲜族舞蹈

与音乐风格的民间舞种之一。“长鼓舞”最早不仅最早是农乐舞中一个舞蹈片段,

用的长鼓手加入集体舞中,边击鼓边尽情舞动,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击敲的舞蹈语

汇和挎鼓绷子等一些技巧。现在流传的长鼓舞以优美的扛手、伸臂、鹤雀步为主,

舞者肩挎长鼓,一手掌击鼓面,一手执鼓鞭,边舞边敲,翩翩起舞。舞蹈节奏感

很强,击鼓动作与舞蹈动作密切配合,轻重缓急,柔韧有度。男性“长鼓舞”的

特点主要表现为活泼潇洒,女性“长鼓舞”的特点则主要表现为轻盈优雅。长鼓,

体形颀长、细腰,两端鼓皮音色高低不同。演员表演时将其挎于身前,并以鼓槌、

鼓鞭或指掌配合敲击出不同节奏的鼓点。鼓点花样繁多,相映生辉,表达出喜悦、

朝鲜族的农乐舞在发展的同时,也逐步融入了外国的文化因素,其布阵方式

也受到了中国的传统阴阳五行思想的熏陶,比如:“中央黄帝阵”、“东方青龙

阵”、“南方朱雀阵”等“五方阵”;西面的白虎阵,北方的玄武阵,以及“长

蛇阵”,都是一字型的。佛教舞蹈也被列入农乐舞蹈,例如:童伎舞(折罗汉)、

蝴蝶舞等,一些学者认为,农民所穿的“背带”等亦源自佛教。

对农乐一词,根据学者考察,一词是城市人对这种乐舞的称呼。其实农民们

对农乐有很多称谓,如凤舞、凤作、丰争、乞粒、乞工、球庭游戏、庭院游戏、

“右道祭”(平原农乐)等。“农乐舞”是延边朝鲜族和朝鲜族聚居地的人们祭

祀的天神、地神和日月神;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历史中,由部族祭祀、节

庆、居住环境等因素共同构成的一种综合的音乐、舞蹈和戏剧表演,通常与手鼓

舞、长鼓舞、圆鼓舞相结合;假面舞、象帽舞等民俗歌舞,节拍多变,舞姿活泼

活泼。在朝鲜族的传统或祭祀活动中,人们经常会利用锣、鼓和镲等乐器来组成

不同的农乐舞;再通过不同乐器进行农乐演出,大体分为祈愿农乐、劳作农乐、

乞粒农乐、农乐演义等多种形式,充分反映了朝鲜族民族相互帮助、相互竞争的

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精神宝库,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柱。

现代舞蹈家既要发展传统的传统,又要继承中国的优良传统,挖掘优势资源,这

就需要我们今天的舞者将传统与现代的差异问题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舞蹈教育在

文化传承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不断地进行传统的民俗文化,以各种形式使各民

族的人们认识到其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并从中领略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朴永光,朝鲜族舞蹈史[J].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10

[2]金秋,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舞蹈赏析[J].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37

[3]肖磊,中国民族民间舞类型与作品风格的文化研究[J].北京:中国纺织

出版社,20168

[4]纪兰慰、邱久荣,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J].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38

[5]肖惠.论朝鲜族舞蹈的节奏特点与风格特征——以“安旦长短”为例[J].

戏剧之家,2021(11):119-120.

[6]胡琪蒙.以《残春》为例分析20世纪80年代朝鲜族民间舞蹈的艺术创作

[J].北极光,2019(08):62-63.

[7]胡琪蒙.20世纪80年代朝鲜族民间舞蹈艺术创作的特色与成就[J].

(),2019(07):117.

大学生实习周报-老师您辛苦了作文

论朝鲜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和发展——农乐舞

本文发布于:2023-10-31 22:58: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7643092025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论朝鲜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和发展——农乐舞.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论朝鲜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和发展——农乐舞.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