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的介绍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辽宁东北三省,集中居住于图
们江、鸭绿江、牡丹江、松花江及辽河、浑河等流域。
族称
在朝鲜语或韩语语境下,“朝鲜族”(조선족)的称呼特指中国
少数民族朝鲜族,是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中国人,在非中国地
区生活的朝鲜民族人不自称”朝鲜族“(조선족)。
韩国人自称“大韩民族“或“韩民族“,朝鲜人自称“朝鲜民族
“,中亚高丽人自称“高丽人”。
应当避免出现以“朝鲜族”(조선족)的词语称呼韩国人、朝鲜
人及其他非中国地区的韩裔或朝裔造成的误会。
朝鲜族最大的聚居区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2000年全州人
口221万,其中朝鲜族有80万人,占我国朝鲜族总人口的41.6%。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东与俄罗
斯滨海边疆区接壤,南隔图们江与朝鲜咸境北道、两江道毗邻,濒临
日本海与韩日相望。自治州下辖延吉、图们、龙井、和龙、珲春、敦
化六市及安图、汪清二县,全州面积4.27万平方公里,约占吉林省总
面积的1/4。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的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是朝鲜族另一个
民族自治地方,处于长白山的环抱之中,2000年全县朝鲜族有1.36万
人。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一个山青水秀,风光绮丽,气候宜人的好
地方。这里属长白山丘陵地带,群山耸立,峡谷纵深。享有盛名的长
白山,气势雄伟,风光奇特,景色秀美,长白山主峰白头山海拔2744
米,是我国东北地区第一高峰,山顶上的天池宛若一块剔透的碧玉,
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天池北侧有一缺口,瀑布悬空而落,浩浩清
流奔涌直泻,是鸭绿江、图们江和松花江的源头。奔流不息的海兰江、
布尔哈通河、嘎呀河、珲春河、古洞河等碧波如染,蜿蜒回环,滋润
着肥沃的土地。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的珲春市防川,则呈现出
“鸡鸣闻三国、犬吠惊三疆”的独特边境风貌,这里距图们江出海口
——日本海仅有15公里。
朝鲜族聚居的这片土地,不仅山川灵秀,而且物产丰美。大面积
的原始森林覆盖着起伏重迭的山峦,素有“长白林海”之称,是我国
重要的林业基地之一。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现有林地面积近320万公顷,
森林覆盖率超过80%,林木蓄积量达3亿多立方米;长白县林地面积
2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5%,林木蓄积量达2千万立方米。在浩瀚无
边的林海中,盛产各种药材、山货和土特产,最著名的是“人参、貂
皮、鹿茸角”三宝以及纤维、油料、芳香、染料等植物资源;密林深
处,栖息着东北虎、梅花鹿等多种野生动物。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
资源,如铜、铅、锌和金矿,自清朝时就已经开始开采。其他如铁、
锑、磷、石墨、石英、石灰石、油母页岩等矿藏,储量也十分巨大。
朝鲜族地区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水稻之乡”。享有盛名的延边稻
米,晶莹剔透,清香扑鼻,清代延边龙井县明岩乡所产稻米就曾被钦
定为贡米。这里还是我国重要的烟叶产区,自治州烟叶种植面积已达
7000多公顷,年产量1万多吨。延边著名的“苹果梨”,果大、肉多、
果心小,汁液丰富,酸甜适度,栽种面积已达1万公顷,年产量7万
吨左右。此外,人参、党参、贝母、山葡萄、松茸、木耳、元蘑等,
也是朝鲜族地区的特产。
朝鲜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朝鲜语归属尚无有定论,一般认
为属阿尔泰语系。我国朝鲜族使用的语言文字称为朝鲜语和朝鲜文。
这种拼音文字,是在朝鲜王朝世宗主持下于1444年1月创制,最初称
为“训民正音”,简称“正音文”,俗称“谚文”,后改称朝鲜文。
朝鲜文现有40个字母,是音素字母,拼写时把同一音节的音素迭成字
块,构成方块形文字。以前朝鲜文字中曾夹用汉字,都用民族文字拼
写。
风俗习惯
穿衣服饰
朝鲜族的传统服装与其生活方式相吻合。朝鲜族居住以火炕为中
心,平时男人盘腿而坐,而妇女坐相一般是双膝着地的跪式,所以衣
着多是宽松式。朝鲜族一般喜着白衣素服,显示出喜爱清净朴素的特
性,故有“白衣民族”之称。
在服饰中最具特色并至今仍为人们所喜欢的要数女装。朝鲜族女
装分上、下装,上装“则羔利”(短衫)多用色彩明快、花纹漂亮的绸缎
或纱类缝制,衣襟很短,只及胸部,袖口略瘦,不用纽扣,以前襟的
两个彩色长带系成蝴蝶形。下装为宽松式的彩色高腰长裙,它裹在两
三层内衣外,使之更加合身,穿法是先穿裙后穿短衫。与这种服饰相
协调,习惯上多穿白色或天蓝色的船型勾鼻胶鞋,这与服饰形成一体,
显示出曲线美。这种打扮,如今只能在各种喜庆节日、盛会中所见。
饮食习惯
朝鲜族风味小菜很有特点,以腌、拌为主要形式,尤其著名的是
腌小菜,这是一年四季不可或缺的。朝鲜族很讲究腌,各家为腌小菜
成的。冷面非常讲究汤的味道,故有“十分汤,三分面”的说法。汤
有肉汤、豆汁汤、泡菜汤等,最上等的冷面汤要算用野鸡或牛肉熬的
汤。佐料有牛肉片或鸡肉丝、苹果片、鸡蛋丝、芝麻、香油、辣椒面、
青酱、醋、味素等。冷面具有甜中带酸、香里透辣、凉爽开胃的特点,
因此不分春夏秋冬,朝鲜族男女老少都爱吃。
在朝鲜族饮食中还有许多特别食品,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用米面做
的各种糕类,其种类达30多种,主要在逢年过节或举行各种仪式时食
用。
住房建筑
着漂亮的生日服装,男孩一般上着“则羔里”(上衣),外加小坎肩,下
穿蓝色裤子,头戴幅巾。而女孩上穿彩绸“则羔里”,下着红绸罗裙。
生日当天,最引人注目的活动是象征预言命运的“抓周”。早晨,家
人为孩子摆上生日桌席,桌上放着一些米、小豆、打糕、面条、线、
书、笔、钱币等带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在父母的扶持下,让孩子拿他
喜欢的东西,如果孩子拿了笔或书,那么将来一定学习好,成为学者。
如果拿的是钱币或大米就说将来会发财,先抓面条或线,则说他会健
康长寿,等等。
多选在山坡的阳面,头朝山顶脚朝下。埋葬后,坟前置供品,叩首。
以后要连续祭祀三天,饭前先上供:第一天上供祭祀叫“初云”,第
二天叫“拜云”,第三天带供品到坟地叫“三云”。此后,每逢死者
的生日、死日、清明、端午、中秋节等都要祭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
进步,土葬已多改为火葬,程序也日趋简化。
传统节日
在朝鲜族岁时节日中伴有许多竞技游戏,如摔跤,秋千和跳板等,
如今已成为朝鲜族的传统体育项目。
朝鲜族摔跤历史悠久,是在民间最普及和最受欢迎的比赛项目。
按传统,摔跤比赛通常在5月端午、8月秋夕等节日里进行。朝鲜族摔
跤一般是参赛双方都赤脚,穿短衫裤,右腿套着粗布带,左手抓对方
的右腿布带,右手互相抱腰,比赛中先将对方摔倒为胜者,习惯上头
等奖品为一头黄牛。赛后优胜者骄傲地坐在得奖的黄牛背上绕场地一
周,观众为之喝彩,过去还曾有胜者回家后摆些酒菜款待乡亲的习俗。
荡秋千与玩跳板之俗,在朝鲜族风俗中占有一定位置。每逢端午
或秋夕等节日,平时足不出户的姑娘和年轻妇女们都穿着鲜艳的朝鲜
族女装,三五结伴聚集在秋千和跳板场上荡秋千或玩跳板,如今这些
也由游戏变为传统的体育项目。秋千是在比赛场地竖起两根数丈高的
木柱,秋千荡绳一般用麻或染布编织而成。荡秋千一般以高度定胜负。
跳板设施较简单,用一块一定长宽的木板架在半米高的支架上即可。
跳板比赛时,一人坐在中端压住,两端各站一人,互相跳跃,我上你
同变体,逐渐汇聚为庞大的歌谣群。
《道拉吉》是野外劳动或喜庆自娱时自由演唱的爱情歌谣之一,
常常伴之以轻松愉快的舞蹈动作。这首歌谣借朝鲜族最喜欢吃的山菜
桔梗为题,抒发了情妹对因封建礼教迫害而死的情郎的爱慕之情。
朝鲜族民间故事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广泛,种类繁多,
本文发布于:2023-10-31 22:34: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7628512025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朝鲜族的介绍.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朝鲜族的介绍.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