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朝鲜族传统节日

更新时间:2023-10-31 22:29:19 阅读: 评论:0

技术总结怎么写-定制春节创意祝福

中国朝鲜族传统节日
2023年10月31日发(作者:财务知识)

20XX年中国朝鲜族传统节日

朝鲜族在我国是个比较特殊的民族,他们主要分布在东北地

区,而在我国的朝鲜族,他们的民族特色又是什么样的呢?他们

的民族有哪些是比较具有特色的节日呢?下面给大家整理了中国

朝鲜族传统节日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中国朝鲜族传统节日

1.朝鲜人春节:

能歌善舞的朝鲜族人民的节日生活丰富多彩。除夕全家守岁

通宵达旦,古老的伽倻琴和洞箫的乐曲声,将人们带入一个新的

境界。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等,竞赛场

上,热闹非凡,人们扶老携幼争相观看。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

统的庆祝集会,有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

为福,意味着他的儿孙健康、万事如意。随后,大家围着点燃的

望月楼,随着长鼓、洞箫、唢呐乐曲声载歌载舞直到尽兴。

2.燃灯节:

用柞木烧成木炭,压成粉末,搀入咸盐,用纸包成香肠状,

外面缠上细草绳。到了夜晚,绑在长杆上点燃,便会劈里啪啦作

响,放出耀眼的火花。重五与秋夕,男人们进行摔跤比赛,妇女

们进行跳板、秋千比赛。

1 / 17

3.旧历年

是朝鲜族最主要的节日,也是家族成员团聚的日子,因而住

在他乡的儿女们都要回到父母身边一起过年。从腊 月三十开始

过年,这天小孩身穿有彩条袖子的喜鹊袄,晚间不能睡觉,要守

岁,据传睡觉眉毛就会变白。正月初一都要穿新衣或干净的衣服,

叫岁装。早晨首先祭拜 祖先,称作茶礼这天的早餐叫岁餐

吃饼汤或打糕,早餐时喝的酒叫岁酒,而且从年幼者开始喝。

儿女们给祖父母和父母磕头拜年(家拜)饭后还 要向长辈亲戚和

村里老人拜年(村拜)。此时老年人向拜年的年青人说些吉利话,

此谓德谈。这天开展各种民俗活动,其中最主要的是妇女们跳

跳板和青少年们 放风筝。初一夜晚为防止夜光鬼把鞋偷走,把

平时脱在檐阶上的鞋拿进屋里,大门上要挂个箩。

4.洗头节:

阴历六月十五日是朝鲜族的洗头节。这一天被视为黄道吉日。

清晨,男女老少都到河边洗头,传说用向东流的溪水洗头是很吉

利的。晚上,人们还要在家里举行洗头宴,唱洗头歌,然后全家

老少高高兴兴地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晚餐。

回婚节:在朝鲜族的家庭节日中,最隆重的是回婚节,亦

归婚节即结婚60周年纪念日。举行回婚节必须具备如下三

个条件:一是老两口都健在;二是亲生子女都在世;三是孙子孙女

无夭折。如果亲生子女或孙子孙女中有死亡者,则不能举行回婚

2 / 17

节。因此,谁家能举办回婚节,是种很大的荣耀,亲朋好友都要

前来祝贺,一对老人穿上年轻时的结婚礼服,相互搀扶着入席,

大家频频举杯祝福,比年轻人的婚礼更为热闹隆重。

5.六一节:

六一国际儿童节在延边已演化成新的全民节日。在延边,

们把六一儿童节活动当成一项重大的爱幼活动。六一这一天,

往往万人空巷,人们穿着节日盛装涌向公园进行游园活动。

除了传统节日外,小儿周岁、结婚、老人六十大寿,都要大

摆筵席,宴请宾客。筵席的传统菜点不仅花样繁多,造型也要优

美华丽,好多食品都要做成鸟兽形。所有礼仪筵席,以祝贺老人

六十大寿的花甲席最为讲究和隆重。

6.婴儿生日节:

即婴儿周岁生日节。在朝鲜族的人生仪礼中,婴儿的一周岁

纪念日最受重视。婴儿一周岁纪念日的庆祝 活动也非常隆重。

婴儿生日到来之际,婴儿的妈妈就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后

给孩子穿上一套精心制作的民族服装,然后把孩子抱到已准备好

的生日桌前,让婴 过目专门为他摆设的涉猎物。桌子上会

摆放一些打糕、糖果、食品、笔、书、小枪等等带有象征意义的

东西。客人到齐后,婴儿的妈妈就叫孩子从桌子上 五花八门的

东西中随便拿自己喜欢的中意之物。当孩子伸手从桌子上拿一样

东西时,客人们就欢腾起来,说一些使祝兴的话。这个过程人们

3 / 17

叫做婴儿受生日席桌的 仪式。有的地方还有老人给孩子脖子

套上一团素白色线的习俗,以示希望孩子像雪白的线团那样做一

个洁白的人,能像长长的线那样命长延寿。

7.上元节:

朝鲜族传统岁时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节期一天,

这天,朝鲜族要先到祖坟送灯,然后在堂内烯灯,院内挂天

灯、院门两旁挂壁 灯,还要到河里放灯船。这一天还要吃药饭、

五谷饭,喝聪耳酒。药饭以江米、蜂蜜为基本原料。掺大枣、栗

子、松子等煮成。因药饭原料较贵,不易凑齐,一般以 大米、

米、大黄米、糯米、饭豆五种做的五合饭代替。以盼望当年五

谷丰收。晚上,大家举着火炬上东山高处迎圆月,谁当年有福,

谁就能望见初升圆月,迎 月之后,男女老少在月光下踏桥。踏

桥,也叫跺桥。朝语中两词同音,跟桥意为练腿。踏桥

时,每人要在桥上往返几次至几十次不等,共次数必须与 自己

的岁数相等,以求祈福禳灾。

8.端午节

旧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朝鲜族的传统节日中民俗体育活

动最热闹的节日。在过去,每到端午节,朝鲜族聚居的城镇和乡

村普遍开展各种民俗体育活动,主要有秋千、跳板、摔跤等,其

中最出名的是端午秋千。

9.秋夕

4 / 17

旧历八月十五称作秋夕,也叫中秋节。这时早稻可以推出新

米,各种果类也成熟了,到了秋夕这天,人们带着用新米做的食

品和新鲜水果,到自家的坟地去除草和祭祀。秋夕的传统食品是

松饼。这天,朝鲜族村屯普遍宰牛,把肉和内脏切割成小块,分

成好多份儿,穿在荆条上分给各户。朝鲜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

惯秋夕也举行各种体育比赛,如摔跤、秋千、跳板等,有的村屯

还举行斗牛赛。

10、千人针

千人针指的是经多人之手缝制的一条有文图的布带。当青

年应征入伍时,斜披在肩上作为克敌制胜的象 征。这一习俗是

与一个古老传说有关。据说,很早以前,有一个富庶的村落里,

人们都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有一天来了一个力大无比的妖魔,

残害村民。村中的壮 士与它交手,都因为力量不足,被它吃掉

了。有一青年立志要除掉这妖魔,到处寻求方法。有1000个媳

(自然不能用寡妇)来缝制,这一条带子就有了 1000人的智慧

和力量,便可打败妖魔。青年人按照智者的话办了,做成了千人

披在身上去和妖魔决战,真的打败了妖魔。于是千人针便

成了胜利保 障的象征,世世代代流传下来,谁家有应征入伍者,

家人就手捧布带求人缝这千人针,以图吉利。

近代在抗日救国的浪潮中,又有所发展。上世纪三十年代,

日寇侵略中国东北时,住在延边的许多朝鲜族爱国妇女,不论有

5 / 17

无家人入伍,她们都手捧布带,在车站、码头甚至走街串巷互相

缝制千人针。缝制时还说一些对日寇诅咒和对抗日战士祝福的

话。

11、岁首节

岁首节即朝鲜族的春节,这是朝鲜族一年中最喜庆的节日

之一。作为中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北的

吉林、辽宁和黑龙江三省,少数散居在内蒙古和内地一些城市。

朝鲜族无论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又喜穿素白服装,所以被称为

白衣民族

12纪念日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州庆日。1945一五光复后,就在

延边建立了人民政权。同年11月,又将间岛临时政府改为延边

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83月,成立延边专区;195293

日,撤销延边专区,成立延边朝鲜民族自治区;19554月,经

国务院批准,决定撤销延边朝鲜民族自治区,建立延边朝鲜族自

治州;翌年12月,召开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

二次会议,正式成立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并决定每年93日为

州庆纪念日。

13、寒食

如同汉族的清明节。各家纷纷前往自己祖先的坟地进行扫墓、

祭把活动。朝鲜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同时还为坟地添上,

6 / 17

在周围植树。

14、元日

元日是一年中最为隆重的节日。除夕之前,各家把室内外打

扫干净,拆洗衣被,布置房间,搞好环境卫生。人们还兴贴个长

”——以山、水、石、云、太阳、松、不着草、龟、鹤、鹿为内

容的年画。元日凌晨,雄鸡第一遍打鸣,全家老幼立即穿衣下炕,

摆上香火,共祭祖先;接着向老人叩首拜年,吃完早饭去给邻居和

全屯老人拜年。岁撰非常丰富,并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早上一

般吃打糕或大黄米饭,菜肴有各种鱼肉荤菜以及各种素菜山珍。

男人喝特制的屠苏酒屠苏酒是用桔梗、防风、山椒、肉桂作

原料而酿制的一种药酒。习俗认为。元日喝这种酒可以祛邪陵灾、

增寿长命。午餐与晚餐喜吃满德团 德团德团”(朝鲜语音

)是一种汤。做法:把大米面无效后捣成大粘团儿,再把它控成

圆条,切成薄片,煮在鸡肉或野鸡肉汤里(牛肉汤亦可),再放香

油和紫菜。满德卜是在德团里放进包有肉馅的三两个大饺子,

用切时先把大饺子用筷子拨开和在汤里吃。白天,以村屯为单位

组织拔河比赛和射箭比赛;妇女们跳跳板,儿童们放风筝。晚上,

老年人打数千”(纸牌)少儿们玩捉迷藏或燃灯赛青壮年男女

则参 加歌舞晚会,十分热闹。

15、重九节

重九节每年农历九月九日,朝鲜族家家户户都用菊花叶和粘

7 / 17

米粉作糕,俗称菊花煎。还要用酒浸泡菊花,在节日饮用,俗称

菊花酒。这天妇女们到山上或田野里进行菊花游戏或红叶游戏,

男子则带着酒食到野外会餐,边喝菊花酒边吟诗。相传,此节源

于新罗时代,到李朝已非常重视,并成为全民性节日。

16、嘉俳节

嘉俳节,朝鲜语意为秋夕节。朝鲜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八

月十五日举行。这天人们宰牛蒸羊,并用新各制作打糕和松饼等

节日食品。这天村与村,屯与屯之间,还进行摔跤、荡秋千、跳

板和各种球类比赛,常常持续数日。活动规模和节期视农活忙闲

而定。晚上,当月亮升起时,家家户户在院中设香案,向月亮祈

祷。然后,全家人吃月饼赏月。祭月历史悠久。据传,古代新罗

儒理王执政时,让其二女将木部女子分成两伙,在大都庭院举行

织麻比赛,从七月十五日早晨开始到八月十五日结束,败者置办

酒席款待胜者,并作歌舞百戏,后逐渐演化为嘉俳节。

17、开天节

开天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民间的宗教节日,

每逢农历十月初三日举行。这个节日来自朝鲜族中已基本消失的

大倧教,这一天是传说中的祖先檀君的祭祀日。无特别仪式,只

是朝夕给檀君牌位摆换供品。罗哲以檀君崇拜创立大倧教,信奉

桓因、桓雄、桓俭三神一体天神。桓因主宰万物,桓雄开天教化,

桓俭治理天地。相传在四千四百多年前的十月初三这天,桓俭来

8 / 17

到松花江流域,用神浩来感化民众,以后当地的朝鲜族就以这天

为开天节,二百多年后的三月十五日,桓俭升天,人们就以这天

为御天节,给桓俭举行祭拜仪式。在大倧教中,桓俭是理世的化

身,对他的崇拜表达了朝鲜族人民对生活安定的向往。

18、老人安慰日

老人安慰日是朝鲜族的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九月九日。

李朝时,朝庭在这一天要设耆老宴,邀请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和

正三品以上官吏参加,以祝老人们健康长寿。现此节已不传。

19、回甲节、回婚节

回甲节是朝鲜族为诞生六十周年举行的纪念日;回婚节是朝

鲜族为结婚六十周年举行的纪念日。每到回甲节或回婚节时,

女、亲友、邻居都要向老人祝福祝寿。

20、老人节

老人节是朝鲜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因地区不同,节期各异。

黑龙江省朝鲜族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吉林省延边朝鲜族

自治州则在八月十五日举 行。届时,各村敲锣打鼓,喜气洋洋,

人们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纷纷前来向老人们祝福。同时还举行祝

寿会。凡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都要佩戴大红花,坐在台上接受全

晚辈们的祝福。这天,老人的儿女们都依偎在老人身旁,和老人

们一起尽情地唱歌、跳舞,观看青年人踩跳板、摔跤、打球和荡

秋千,共享天伦之乐。节日里, 辈要给老人准备丰盛的宴席,

9 / 17

有老人的家庭要酿制名为麻格里的米酒。还要做米糕、冷面、

狗肉和大酱汤等食品。老人穿着新装,端坐宴席正中。由长子、

媳、女儿、长孙等,依次斟酒跪拜,祝福老人健康长寿,晚年

幸福,感谢老人为儿女子孙的操劳。

朝鲜族的由来

朝鲜民族是东亚的重要民族,朝鲜民族又称韩民族,主要分

布在朝鲜和韩国,是朝鲜和韩国的主体民族,其他主要居住在中

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及其他原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国、日本等世界各地。

中国朝鲜族也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中国境内的朝鲜族

(Korean Chine)180多万的朝鲜人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特

别是在吉林、黑龙江、辽宁。

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绝大部分中国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

江、吉林、辽宁三省。随着改革开放8成以上朝鲜族开始到沿海

城市以及日韩等国务工。虽然仍在东三省保留户口,但是如今三

成的朝鲜族人散居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济南、西

安、武汉等内地大中城市。五成的朝鲜族旅居韩国。吉林省延边

朝鲜族自治州的朝鲜族居民使用朝鲜语及其文字(几乎所有朝鲜

族人都会使用朝汉双语)。杂居地区的朝鲜族通用朝鲜语和汉语

双语。

朝鲜族通用语言为朝鲜语(中国朝鲜族使用朝鲜半岛标准朝

10 / 17

鲜语,口音略靠位于半岛北方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尔泰语系。朝鲜语属音位文字类型,40个字母,是音素字母。

拼写时,把同一音节的音素迭成字块构成方块形文字。

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朝鲜族主要从事农业,以擅长在寒冷的

北方种植水稻著称,生产的大米洁白、油性大,营养丰富,延边

朝鲜族自治州被称誉为北方水稻之乡。延边的地区还是中国主

要的烤烟产区之一。延边的黄牛是中国五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

长白山林区的特产人参、貂皮、鹿茸,被誉为东北三宝。如今

大部分的朝鲜族从事制造业。

朝鲜族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国人民银行自

1987427日开始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中,纸币贰角的正面

图案就是土家族和朝鲜族。

朝鲜族的风俗习惯

婚俗

姑娘和小伙的接触传话,需要一个媒人。首先,男方家要

让媒人到女方家看善与汉族的相亲相似,如满意,小伙正式

向姑娘求婚,女方若也同意,男方家就往女方送四柱。四柱就

是在一张纸上写着姓名和星辰宿象(出生的年月日时)女方再拿姑

娘的四柱与之对穹合,所谓穹合就是指男女的属相是否相顺

而不相克。如二人生肖相合,女方就经媒人通知男方家,说两个

人的穹合相对,男方可择日确定举行婚礼的日期并送彩礼到

11 / 17

女方家,一般要有青缎红缎等。 结婚仪式在新娘家举行。

新郎一行人手捧用红包巾包着的木雕大雁来到新娘家后,新娘家

用木盆把木雁接过去,然后把新郎让进客房--舍廊房,新郎在

此戴上纱帽,系上冠带,新娘头上戴簇头里手戴汉衫走进樵

礼厅举行结婚仪式,结束后,新郎便开始赏大桌即品尝佳肴,

由新娘家的客人和自家的亲戚们陪同。行过樵礼仪式后,双方便

正式结为夫妻。

服饰

朝鲜族一般喜欢素白色,以示清洁、干净、朴素、大方,故

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自称白衣同胞 男装衣短,裤

长肥大,加穿坎肩,也有外着道袍或朝鲜长袍者。道袍是过去士

大夫、儒生的常服,后成为男子出门时的礼服。长袍当大衣穿,

有单、夹、棉之分。 女装一般短衣长裙。短衣有长长的白布带在

右肩下方打蝴蝶结。长裙多有长皱褶。裙有缠裙、筒裙、长裙、

短裙、围裙之分。年轻女子一般爱穿筒裙、短裙,老年妇女常穿

缠裙、长裙。冬天,中老年妇女在上衣外加穿棉()坎肩。

建筑

朝鲜族的文化受汉族影响较深,房屋建筑与汉族多有相似之

处,不过为适应民族生活习惯的要求,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朝鲜

族民居多为山顶式的青瓦白墙建筑,除城镇住宅有简单的院墙外,

农村通常不建院墙而和左邻右舍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住房的平

12 / 17

面多数为矩形,也有L形的,有的设外廊。内部布局,主房间为

居室,牛棚和储存柴草杂物的草房在房屋的一端,以灶间与居

室隔开。居室多少、大小可视需要,由推拉门分隔,比较灵活方

便。居室内靠墙设推拉门壁橱,供存放衣物、被褥之用,使室内

显得宽敞雅致。家人和来客进门就上炕,鞋要脱在门口,以保持

室内清洁。 朝鲜族住房的构造,主要是木构架承重。地基用土

垫起30厘米高的台基,周边再砌上石块。外墙也是先立起木框

架,两面编织草绳或柳条,外抹泥浆,白灰罩面,中间充填沙土;

也有不填沙土,做成空心墙的。内隔墙多用双面抹灰的板条墙。

门窗为推拉式,门窗口的尺寸相同,往往是门窗不分,都可做出

入口,窗棂竖向排列密,横格间隔远,再加门窗口狭长,使得本

来低矮的房身给人以挺拔秀丽之感。屋顶多作成四坡式,比较普

遍的做法是,在椽子上铺稻草帘或柳树枝条,上面抹泥,再覆盖

3050厘米厚的稻草,最后用草绳编成网格,将整个屋顶包住,

或用草帘逐层相搭接,将屋顶盖满,以防起风将稻草吹散。在城

镇中,住宅多用青灰色陶瓦屋顶。瓦顶坡面略有曲线,檐头四角

和屋脊两端向上翘起,瓦当和脊头加简单花饰,形成活泼明快的

风格。

饮食

喜欢食米饭,擅做米饭,用水、用火都十分讲究,做米饭用

的铁锅,底深、收口、盖严,受热均匀,能焖住气 儿,做出的米

13 / 17

饭颗粒松软,饭味纯正。一锅一次可以做出质地不同的双层米饭,

或多层米饭。各种用大米面做成的片糕、散状糕、发糕、打糕、

冷面等也是朝鲜族的 日常主食。 朝鲜族日常菜肴常见的是

珍菜酱木儿”(大酱菜汤)等。八珍菜是用绿豆芽、黄豆芽、

豆腐、干豆腐、粉条、桔梗、蕨菜、蘑菇八种原料,经炖、 拌、

炒、煎制成的菜肴。大酱菜汤的主要原料是小白菜、秋白菜、大

兴菜、海菜()等以酱代盐,加水焯熟即可食用。 咸菜是日常不

可缺少的菜肴。朝鲜族泡菜做工精细,享有盛誉,是入冬后至第

二年春天的常备菜肴。泡菜味道的好坏,也是主妇烹调手艺高低

的标志。朝鲜族菜肴食 用后大都有一定的滋补和医疗作用。如

春天食用的参芪补身汤、伏天食用的三伏狗肉汤、冬天食用

的野味肉和野味汤等。 朝鲜族节日菜肴品种繁多,并备时令名

菜。朝鲜族名菜名点很多,主要有神仙炉、补身炉(又称补身汤、

狗肉火锅)、冷面、打糕、朝鲜泡菜等。另外还有:酱牛肉 萝卜

;铁锅里脊;生拌鱼等朝鲜族风味菜肴。

习俗

餐桌上,匙箸、饭汤的摆法都有固定的位置。朝鲜族的传统

节日及风俗习惯如匙箸应摆在用餐者的右侧,饭摆在桌面的左侧,

汤碗摆在右侧,带汤的菜肴摆在近处,不带汤的菜肴摆在其次的

位置上,调味品摆在中心等。婚丧、佳节期间不杀狗、不食狗肉。

禁忌

14 / 17

朝鲜族喜食狗肉,但婚丧与佳节不吃。朝鲜族人非常尊重老

人,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喝酒、吸烟;吸烟时,年轻人不得向老人

借火,更不能接火,否则便被认为是一种不敬的行为;与长者同路

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若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须向长者

恭敬地说明理由;途中遇有长者迎面走来,年轻人应恭敬地站立

路旁问安并让路;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相

见也用敬语。忌讳人称鲜族

宗教

朝鲜族早期宗教流行图腾崇拜和始祖崇拜,信仰土谷神,

来形成檀君教、东学教等本民族宗教。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先

后传入道教、佛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等。

服饰

朝鲜族喜穿素白衣服,一般为短衣长裤。男子上衣斜襟无扣,

用布条打结外加坎肩,下衣裤裆肥大,裤脚系带。妇女短衣斜襟

无钮扣,以彩带为结,长裙分缠裙、筒裙(只限婚前)。老年妇女

多穿白色长裙,中年妇女多穿缠裙,长及脚跟。年轻妇女的裙幅

多为色彩鲜艳的绸缎。近代男子多穿平面白胶鞋,劳动时穿草鞋。

女子穿船形胶鞋。现在除节日或民族集会外,朝鲜族基本不穿民

族服装,和汉族已无甚差别。

朝鲜族传统服装还有以下三个特点:

(1)喜穿白色衣服,素有白衣同胞之称。20世纪20年代末,

15 / 17

一些朝鲜族开始穿中山服或西装。六七十年代以后,传统服饰逐

渐被现代服饰所取代;女装却在各种节日、喜庆之日及休假日穿,

到处都能看到。

(2)男女上袄都是斜襟,无纽扣,以飘带打结。女袄飘带的颜

色比上袄本色更深更艳。

(3)男女服装迥然不同,男人为上袄下裤,女人为上襦下裙。

男装的特点是上袄加穿带纽扣的有色坎肩。裤裆和裤腿都较肥大,

这同朝鲜族在室内席地而坐的风俗有关, 也同他们耕种水田,

需要经常卷裤腿相关。裤脚系上丝带。出访时再加穿长袍。女装

的特点是襦短裙长。上襦的长度刚能遮住乳房,长裙长及脚跟。

年轻妇女和少女 的衣裙五彩缤纷,鲜艳夺目。

居住

多居马尾式住宅,建于近水源方便之处。房屋以木搭架,用

拉哈辫抹泥为墙,屋顶四面坡,用稻草覆盖。每房有四扇或五扇

(同时也是 ),室内通屋为炕,进屋脱鞋,盘腿而坐。农村在

房屋东端室内养一头大黄牛,院内放牛车及捣米用的杵臼。近年

朝鲜族已发生变化,砖瓦结构的住宅日益增多, 民族风格的室

内设计日渐减少,一切向现代化发展。

丧葬

先将尸体头向西抬到七星板上,放在屋里摆上供品,这时赶

制寿衣。家人与近亲穿好丧服,男子戴麻制丧帽,女 戴麻制丧

16 / 17

圈。灵柩放三天、五天、七天、九天不等。吊丧者向遗体三叩首,

同时带去礼物。出殡前给死者擦身换衣,并把尸体用麻布捆三处

入棺。下葬时家属抬着死 者的灵柩,放在挖好的墓穴里掩埋,

直系亲属对死者要连祭三年。 近年移风易俗,也出现了深葬,

火化等。

礼仪

朝鲜族礼节很严。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须用敬语;朝鲜族的传

统节日及风俗习惯平辈之间初次见面也要用敬语;与长者同路时,

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路遇认识的长 者,要问安让路;就餐时

给老人摆单人桌,父子不同席,儿媳恭顺地侍候,待老人吃完,

全家才能就餐;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喝酒,席间若无法回避时,

轻人应举 杯背席而饮;年轻人不能在老人面前吸烟,不能借火,

更不能和老人对火。

17 / 17

斗战胜佛孙悟空-画家乡的风景

中国朝鲜族传统节日

本文发布于:2023-10-31 22:29: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7625592025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朝鲜族传统节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朝鲜族传统节日.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