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郭沫若创作的浪漫主义

更新时间:2023-10-31 14:44:25 阅读: 评论:0

大学体育游戏教案-亲眼看见你歌谱

论郭沫若创作的浪漫主义
2023年10月31日发(作者:生日邀请函模板)

.

论郭沫若作品中的浪漫主义

.

目录

Abstract:

郭沫若的作品包含了大量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对中国现代文学创作有重

要的影响,郭沫若文学创作中大量的浪漫主义手法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研究和共鸣,对其诗

歌《女神》《天上的街道》《天狗》历史剧《屈原》《李白与杜甫》等作品中的浪漫主义进

行了大量的浪漫主义的学术讨论与赏析,可以说前人之述备矣。

相比于前人在郭沫若宏观长线上的分析略有欠缺,对其浪漫主义人文价值的挖掘深度还

有所欠缺,对于郭沫若的浪漫主义研究中诗歌舞台历史剧是重要的线索,而这两条线索不是

平行的,而是关联的故基于此,本文的写作有两点目的第一.主要联系郭沫若文学创作背景

与宏观浪漫主义的分析对比进行切入,如与创造社的关系、与中国新诗的关系、与中外现当

代浪漫主义的对比,重点在于商讨对郭沫若浪漫主义的人文价值与价值取向进行宏观把握。

关键词:

浪漫主义,宏观,郭沫若,对比,人文价值

Key words:

Romanticism Macroscopic、,GuoMoRuo Comparison humanism

1.绪论

2.(分论点一)郭沫若文学浪漫主义背景阶段

21 郭沫若文学创作背景

2. 2 郭沫若文学的创作阶段

3.(分论点二)郭沫若浪漫主义的具体表现

31 郭沫若诗歌中浪漫主义的表达

32 郭沫若历史剧中浪漫主义的表达

4.(分论点三) 郭沫若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特点

4.1 郭沫若文学创作的旗帜性

4.2 郭沫若文学创作的革命性

.

.

.

绪论: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郭沫若是他19199月发

表新诗时曾用笔名。郭沫若是中国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翻译学家、其文学创作

有诗歌、历史剧、散文等诸多文学体裁,新诗的奠基人之一,现代诗派奠基人之

一,郭沫若的作品包含了大量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对中国现代文学创作有重要

的影响。郭沫若文学创作中大量的浪漫主义手法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研究和共

鸣,对其诗歌《女神》《天上的街道》《天狗》历史剧《屈原》《李白与杜甫》

等作品中的浪漫主义进行了大量的浪漫主义的学术讨论与赏析,可以说前人之述

备矣,本文的写作有两点目的第一.主要联系郭沫若文学创作背景与宏观浪漫主

义的分析对比进行切入,如与创造社的关系、与中国新诗的关系、与中外现当代

浪漫主义的对比,重点在于商讨对郭沫若浪漫主义的人文价值与价值取向进行宏

观把握,不具体拘泥于其某个时期的具体作品。第二,通过郭沫若浪漫主义的赏

析探寻和把握中国新诗歌的脉络与未来。对于郭沫若的诗歌的研讨与赏析,有很

多从具体作品赏析如《刍议郭沫若浪漫主义色彩》,从个人际遇、历史背景考

1

2

察如《试论郭沫若传记文学浪漫主义色彩》本文逻辑思维是从点(具体作品)

线(个人、社会、国家)、到综合面(价值观、文学理念)的综述。

写作思路是第一步综述郭沫若的文学创作的背景与起源,第二步通过具体文学作

品反映郭沫若浪漫主义的主张,第三步通过其浪漫主义的表现形式进行对比与反

思。

2.1郭沫若文学创作的起源与背景

谈到郭沫若早期创作生涯的起源,与中国当时的时政是分不开的,巨大的社会

矛盾之下,文学上深刻的预见性和先兆性,郭沫若作为新诗和无产阶级文学的先

锋、引路人,从西方文学启蒙到无产阶级文学代表人物,郭沫若的文学生涯经历

了三个时期,郭沫若于18921116日出生,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1958

9月至19786月任中国科技大学首任校长。郭沫若早年赴日本留学,后接

受斯宾诺沙、惠特曼等人思想,决心弃医从文。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创造

社”,积极从事新文学运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

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

是当代最优秀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作。1923年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

无产阶级文学。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蒋介石

清党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

2.2 郭沫若的文学创作的阶段

郭沫若作为中国近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作品繁多,作品表达的深层次含义

也不同,在郭沫若文学生涯的前期经历了中国历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主

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改造的过度,郭沫若文学的风格在各个时期也是不尽相

同,在郭沫若早期文学创作中具有很强的包容性的特点,包容性强、兼收并蓄。

1

2

达州广播电视大学,文章编号1671-5861201607-0157-01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一九七八年 第二期

.

.

根据当时社会背景与环境,郭沫若创作早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文学成熟时期。郭沫若少年时上过私塾,14岁以前对先秦学术和中国传统文

化知识打下良好基础。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先在岗山第六

高等学校读书,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科。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

他的第一篇小说。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诗。在这个时期郭

沫若的文学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戏剧文学的极大影响,特别是受德国戏剧家弗里德

里希.希勒的影响较大,在早期郭沫若的文学创作中不同的文化主题都受极大影

响,郭沫若在《自传》中写道“在高等学校期间,便不期而然地与欧美文学发生

了关系,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雪莱、莎士比亚、海涅、歌德、席勒,更间接

地和北欧文学、法国文学、俄国文学都有了接触的机会。”

3

第二阶段

新文化运动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

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

诗篇。1921年出版了诗集《女神》,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19216月,

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并出版第一部诗集《女

神》。此时郭沫若的作品开始逐渐成熟,其创作具有斗争性与爱国性,创造社的

成立也标志着中国新诗歌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

风,新诗相比于传统诗歌用韵、结构各方面更加自由,是郭沫若浪漫主义的起源

与萌芽,新诗也成为浪漫主义的载体和爱国主义的武器,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

束缚。

第三阶段

无产阶级文学阶段。在二十世纪三十四十年代,郭沫若的文学创作深深地反映

了时代背景,具有浓烈的爱国主义气息和抗日救亡的精神,1923年后系统学习

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无产阶级文学。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参加

北伐,大革命失败后,拒绝蒋介石的殷切拉拢,写下《试看今日之蒋介石》的讨

蒋檄文后参加“八一”南昌起义。 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

昭君》《聂嫈》《卓文君》。1928年因受蒋介石通缉,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

3

郭沫若自传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6.1.3

.

.

代史和古文字学的研究工作,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改任文化工作委员

会主任 ,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41年“皖南事变”后,他

写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高渐离》六部历史

剧和战斗诗篇《战声集》以及杂文《甲申三百年祭》。其中《甲午三百年祭后》

被定为中国共产党整顿风气的学习文件。1946年后,站在民主运动前列,成为

国民党统治区文化界的革命旗帜。

3郭沫若浪漫主义的具体表现

31 郭沫若诗歌中浪漫主义的表达

郭沫若早期文学创作集中在小说、诗歌、戏剧三个方面,与另外两种文学形

式不同,郭沫若的诗歌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其强烈的人本主义的情怀,一部分怅惘

了郭沫若对于人性的思索,另一部分宣扬了人的爱情价值观,其中也不乏大量的

矛盾冲击,首先中国旧有的传统家庭体制环境对郭沫若造成了巨大的人身束缚,

留学日本之后郭沫若面临着包办式的婚姻,如果说旅居日本是其小说创作的源泉

的话,那么逃离一段包办婚姻和与恋人安娜的爱情促使了其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

与发展,爱情如初生的旭阳照亮郭沫若的文化人生,给予了他大量的文化灵感,

也是其诗歌创作的源泉,不可否认的是家国环境对郭沫若诗歌影响是巨大的。

谈到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要谈到的就是诗集《女神》,《女神》是现代诗

歌历史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占据了郭沫若早期诗歌的重要板块,诗集《女神》

表达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性和抒情性,诗集《女神》包含序言在内一共有57篇,

有著名的诗篇如《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天狗》《地球,我的母亲》等重

要的的诗篇,诗歌不拘泥于传统诗歌的形式、不讲求对仗押韵,对于语言格式的

有着不拘一格的独特表现,其中天狗一诗更是凸显了作者不拘一格的独特语言风

格,本诗注入了很多主观的语体色彩,在语言的表现力上彰显出光怪陆离的情景,

如“我的便是我的啊,我的我要爆了”这样具有爆发性、原始性的语言很好的展

现出了新诗、现代诗的特色,这一创造时期的郭沫若浪漫主义的表达饱含热情,

通过直观感性的语言风格凸显了其情感对于无论是文学还是现实的迸发。《星空》

是郭沫若同时期创作的诗歌这时郭沫若的诗歌开始逐渐转型,从新文化运动时期

逐渐向无产阶级文学创作转型,这在当时也是知识分子必然的认知转型,五四运

.

.

动是旧民主主义的重要运动,载于1923年出版的诗集《序诗》中。其不再礼赞

芒万丈的太阳,而是仰望幽光闪烁的星空,不再是要赤裸着双脚,永远和地

母亲相亲,而是羡慕天上的街市

出版于1923年,34首诗,作于192110月至192212月,相比于《女

神》的创作背景,这时新文化阵营分化,革命暂时进入低潮时期。郭沫若正陷入

孤寂彷徨的苦闷之中。《序诗》中,郭沫若几度回国,希望看到祖国的新生,但

五四高潮已过,国内仍然一片黑暗。他对现实有着更深的憎恶无可奈何;只好到

大自然或超现实的空幻境界寻找暂时的解脱和安慰。原来《女神》里的气吞日月

的理想化的叛逆自我形象,已经变成了带了箭的雁鹅受了伤的勇士

卧在这莽莽的沙场上。诗集《星空》中典型的代表作品为《天上的街市》,《天

上的街市》相比于《女神》诗集中的诗歌,语言相对细腻,情感相对平坦,作者

的情感曲线从峰到谷的一个变化,“浅浅的天河”和“牛郎织女”等一系列意向

表明了作者的情感正在舒缓,此时作者的创造正处于一个内放、向内缓冲的阶段,

谈到了郭沫若诗歌中浪漫主义的表达,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郭沫若的诗歌浪漫主义的表达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2郭沫若的诗歌浪漫主义与实际生活联系是紧密的。

也正是因为上述两个特点,才使得郭沫若的诗歌成为了中国新诗的特有的文学样

式,其诗歌浪漫主义的展现是多彩的,也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表

率与借鉴,我们可以看到,新文化运动过后新诗与古诗有了天壤之别,现代诗歌

受到西方诗歌的影响也逐渐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形式,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到

今天也出现了众多著名的诗人如北岛、舒婷、汪国真等,不得不说郭沫若极其浪

漫主义对新诗的塑造作用是明显的,也是大胆的,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面对

旧势力的束缚新诗独特的热血澎湃的气息也是合理的,正如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所

表现的对文化、对旧势力不破不立的态度一样,郭沫若携其极具浪漫色彩的诗歌

也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旗帜。相比于郭沫若诗歌结合生活实际的特点,郭沫若的

诗可谓是一生都是如此,在郭晚年的时候,其陷入深深的政治漩涡,郭沫若的诗

歌依然与实际深深的相结合,受毛主席的古风创造的影响,郭沫若晚年的诗歌创

作形式也有古体诗的存在,当然本文主要探讨的是郭沫若早期的诗歌表达,对晚

.

.

年的诗歌不做过多论述,总的来说郭沫若的诗歌在那个时代起到了振聋发聩的声

音的效果,创造社也是诗坛一支重要的生力军,郭沫若与田汉一道成为人们口中

并称的“中国的希勒与歌德”,可见郭沫若在现代诗坛的地位有多高,在新文化

时代,高举打破旧体制的旗帜的文人,郭沫若也是重要的一位。

3.2 郭沫若浪漫主义在历史剧中的表达

3.2.1 郭沫若-历史剧集大成者

在我国上世纪60年代,茅盾写就《历史与历史剧》的专论,提出了“历史真

实与与艺术虚构的相结合”的历史剧创作原则,历史剧作为剧本的一种文体形

4

式,有其独有的艺术魅力,首先历史剧是基于历史上所记载的人或者事物,所编

纂成的戏剧,同时历史剧作为戏剧文学样式的一部分,必然有文学价值与艺术设

计,所以艺术虚构与历史事实的对立也成为了重要的看点,一位优秀的历史剧作

家必然有好的思想、好的手法去演绎历史剧的冲突,既突出或还原历史的真实面

貌、又产生戏剧的历史价值。

1941年皖南事变之后,在中国社会背景剧变、社会危机严重,两党内斗严重之

下,郭沫若写就了六大历史剧《虎符》《高渐离》《屈原》《棠梨之花》《孔雀

胆》《南冠草》等,其中《屈原》成为了历史剧中脍炙人口的作品,作者生动地

再现了一位满腔热血的爱国主义诗人的悲愤,与落寞,将历史与戏剧完美的结合,

从剧院入仕受楚怀王赏识再到受旧势力贵族的挑拨最后投江自尽,郭沫若用戏剧

的方式将战国时代这一悲剧演绎的淋漓尽致,《虎符》取材自战国时期魏国《魏

公子列传》,战国四公子魏国信陵君和如姬盗取虎符发兵救赵的故事,“南向自

刎”成了历史上的绝唱也成了一道令人深思的风景线,戏剧《高渐离》又称为筑,

荆轲刺秦中就有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的故事,《筑》展现了音乐大师高渐离

击筑刺秦,报效祖国的故事,通过郭沫若所写历史剧我们可以发现以下特点,

沫若所写历史剧全是悲剧,而悲剧所带有的浪漫主义正是郭沫若所影射、所抨击

的社会现实的流露,也正有后来的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文章的诞生。

3.2.1郭沫若在历史剧中表达浪漫主义的手法

4

郭沫若对历史剧理论的贡献《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238-44

.

.

郭沫若是一位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对于浪漫主义这样在作品中的生发和表达

很有自身的特点,郭沫若从小训练而成的对语言学、音韵学的较强的基础为后来

的诗歌、戏剧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历史剧创作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抒

情手法,对于诗文的热爱与执着,郭沫若在历史剧中组织了大量的诗歌场面用以

表达情怀,如历史剧《蔡文姬》中,作者把《胡笳十八拍》中许多章句串联在剧

情发展中,大大提高了审美效果与戏剧气氛,不仅让戏剧读来朗朗上口,也把戏

剧气氛和背景烘托到极致,这样的表现手法受德式戏剧影响较深,在《浮士德》

中,歌德也将组诗运用进场面的营造给读者了深刻的一种文化震撼,为何说郭沫

若的历史剧能够脱颖而出,与其文化底蕴和对浪漫主义的把握是不可分开的,

剧是浪漫主义重要的载体,在戏剧文学中大部分的情感还是要回归悲剧的本质,

无论是正统悲剧还是喜剧其文化深刻意义都会回归到悲剧色彩上来,这也是戏剧

的人文价值,悲剧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其感情色彩是分不

开的。

4. 郭沫若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特点

上述文章从点(具体某部作品)、线(具体的时间或事件线索)、面(宏观分

析郭沫若诗歌浪漫主义的影响与价值)现在进入到本论文的核心思想中,本文

的核心思想通过多方位的综合分析与考量发掘出郭沫若文学创作的人文价值和

美学取向,在中国几千年来文化传统中,开宗立派、标新立异是事物兴盛和发展

的重要阶段,事物的演变也是从渐变到剧变,从量变到质变,从外界因素来说郭

沫若在新文化运动乃至无产阶级文化塑造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那个时代重要

的文化代表,同时郭沫若不仅是一名学者型文人,更是一名政治型文人,在政治

上郭沫若也有着复杂的线条,在人生经历中郭沫若也有相当可人的感情经历,

沫若本人也是一名文化界的多面手,考古学、史学、文学大家,后人对其褒贬不

一,本文所探寻的郭沫若文学创作特点时采用了比较文学的手法,深刻地从各个

方面解剖出郭沫若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特点。

.

.

4.1郭沫若文学创作的旗帜性

郭沫若早期文学创作中通过浪漫主义表达对中国现实社会的感性思考,在新文

化运动与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时期,无论是从创造社的作品《创造季刊》中发表的

新诗还是所创造的历史剧中,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反对反动派的武力镇压的现

实,其思想中心明确、语言具有旗帜性和反抗性。 在标新立异、开宗立派上,

新诗的创造社诗社与宋代江西诗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江西诗派以黄庭坚为首,

黄庭坚为江西人,其后世模仿黄诗诗人称为江西诗派诗人,南宋吕本中将其整理

记录,故而称为江西诗派诗人,江西诗派崇尚杜诗,用字句光怪陆离,给人以难

以适应之感,故而历史上褒贬不一,钱钟书先生在其著作中对于江西诗派的诗人

也是嗤之以鼻,喜爱江西诗派的人却认为无限风光在险峰,他们写诗用韵之险,

不走寻常路,通常在平仄处理上与前人大相径庭,造成了诗歌晦涩难懂,一概唐

宋文以致用的文风,其诗歌内容也超乎了很多普通人的理解范围,多用典故拼凑,

且难以理解,如《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一诗,全诗用典过多有“吊书袋”之

嫌。与江西诗派一样,郭沫若所领导的新诗也面临着众多的诟病与赞同的二重性

评论,新诗与旧诗的对抗性在此显现出来,诗歌自千古以来最重要的格式、韵律

等一系列重要的体制问题面对新诗时被消灭的荡然无存,无论是新诗还是白话文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利器,都对传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郭沫若回首再望江西诗派

的黄庭坚等人,诗人本性才是应该被发掘的精神符号,或者说人性面对社会现实

时的反映,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诗歌创作时的思想,这一点值得深思与共鸣,

创新或许会被怀疑或诟病,但文化的创新必然是历史的里程碑的重要表现,对于

审美来说,创新着的流动着的事物才是美学重要的表现方式。郭沫若在戏剧上的

集大成者,与莎士比亚、歌德一道成为了文学史上重要的戏剧家,其中郭沫若的

历史剧从古自今看来不是孤立发展的,其创作的艺术特点也受到西方影响,用诗

造意、用俭省的笔墨营造最尖锐的矛盾,从荷马史诗到莎士比亚、再到歌德、席

勒,郭沫若的创造方式或者说灵感正是中西结合的典范,启蒙时代文学和文艺复

兴时代的文学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发生巨大矛盾、导致严重社会危机与社

会变革下的人文主义的产物,也是浪漫主义发源的现实源泉,毫无疑问,郭沫若

的历史剧也是同上述两段时期的大家们一样,影射现实、反映现实的产物,浪漫

主义中借景抒怀,这片景郭沫若借的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与西方的文学创作精

神。总结一点,郭沫若的浪漫主义文学富含了人文主义的情操,具有丰富的感性

思维,是新诗歌的旗帜,其浪漫主义的表达源自于生活实际,此时的郭沫若经历

了旅居日本、包办式婚姻等一系列个人际遇的变化,对其文学创作输送了大量的

文化养分。

.

.

4.2 郭沫若文学创作的革命性

4.2.1郭沫若文学当代的革命性

回首郭沫若早期文学生涯,会发现郭沫若的早期文学创作是具有一定矛盾思

想的,对于身心逐渐成熟的青年人来说,这是一种复杂的人文主义思潮,结合复

杂的家国情怀,造成了郭沫若文学上的双重身份,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浪漫

主义所要表现的对象是“自由的、具体的心灵”生活。”,十九世纪前半叶,

5

法国的画坛开始出现取材于自身的实际生活、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样板、上古时

期神话传说的画派,画派的名字叫做“浪漫主义画派”,其中著名的画家及作品

有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领导人民》、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莫奈《睡莲》等,

浪漫主义艺术的兴起的时代背景与创作意向与郭沫若的诗歌创作、创造社的诗歌

创作以及新诗的创作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当时法国处于社会及政治的剧变中,

法国大革命爆发,由资产阶级领导的资本主义革命在法国各地兴起,其中《自由

领导人民》直接描绘了法国大革命的情景,画家幻想着会有胜利女神来领导这场

大革命,浪漫主义画派将自己的理想与情怀融入画中,有的反映了资产阶级的革

命诉求,有的抨击了社会的阴暗不满,总的来说在这场资产阶级大革命背景下的

革命性质的画坛新派别中,诉求与反抗是其中显现的重要标志,文化反映着时代

的诉求,先进文化领先时代的发展,与中国民主主义革命一样,新诗的出现也是

这场社会危机的背景推波助澜,我们可以发现两次文化进步都处于社会危机之

下,都表达了变革的诉求,同时新诗的浪漫主义的表达也与浪漫主义艺术画派一

样具有理想性、人本性、以及随着社会革命的潮起潮落而变化,可以说郭沫若浪

漫主义新诗是民主革命的产物,大危机大变革的产物,五彩斑斓的、饱含情怀的

语言构成的诗歌打破传统语言文字的束缚,这不是历史的偶然现象、是历史的必

然,这是难能可贵的。

.

.

4.2.2 郭沫若浪漫主义文学的现代革命性

同时也正因为复杂且多变的社会环境,为后来郭沫若的文学创作的革命思想奠

定了一系列的思想基础,从留学日本开始郭沫若从幼年向青年转换、思维方式接

触到的事物和所受文化影响也逐渐丰富,对其本人的文化陶冶和人格塑造是深远

的,另一方面,中国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危机,“支那人”“东亚病夫”等一系列

的中国鄙夷论的诞生造成了郭沫若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认同感的降低,从此文学

上的革命性逐渐变为其创作的核心思潮,从新文化运动再到抗日救亡再到与反对

派的斗争无不表现出文学革命性、战斗性的号召精神,以及浪漫主义文学的实用

性。 五四运动之后,新诗开始走向一个新的高潮,从第一批新诗诗人高举新诗

的旗帜时,现代诗歌就开始迸发出新的生命力,而新诗歌的创作也如雨后春笋一

般兴起,从徐志摩到郭沫若再到闻一多,再到林徽因、何其芳、再到郑愁予、舒

婷、汪国真。新诗的衣钵一代又一代传承着,我们可以从郭沫若先生的浪漫主义

诗歌中学习到什么,或者说从郭沫若的浪漫主义中得到哪些启示,文学创作会同

步甚至高于社会的发展,浪漫主义这类表达方式也是有力弘扬现代正能量的“武

器”,其理想化、情操化、人文化的特征正是感召和鼓舞当下实事环境的重要手

段,新诗在现代的生命力已经不如八九十年代那么兴盛了,诗歌的功能在逐渐弱

化诗歌的受众在逐渐缩小,这是现代诗所面临的困境之一,诗歌应该做到文为时

所兴,诗为至所兴,进行诗歌创作的诗人应该充分的领悟时代的发展现状,理解

时代发展的背景,如今社会主义改革进行到攻坚期,各种各样深层次的矛盾开始

显现,而国外反华势力对中国的敌视在逐渐加深、中国威胁论、中国崛起不得不

面临这样的事实,怎样把握好诗歌的作用或许郭沫若先生的诗歌已经给了我们答

案,在复杂矛盾面前,诗歌具有的独特旗帜性与号召性是有利的因素,诗人也应

该把握机遇充分认识这一点,在未来的深层次变革中吹响文化的号角声。

.

.

参考文献:

《郭沫若自传》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6-07 第一版

《中国现代诗歌理论经典》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8年第一版

《郭沫若文艺美学思想》 文献编号:Y2579218

致谢:

.

.

新学期英文-音乐心灵

论郭沫若创作的浪漫主义

本文发布于:2023-10-31 14:44: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7346652021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论郭沫若创作的浪漫主义.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论郭沫若创作的浪漫主义.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郭沫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