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南昌起义“惊魂”记
作者:叶福林
来源:《党史博采·纪实(上)》 2013年第6期
叶福林
郭沫若( 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四川省乐山人。中国现当代著名的
文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郭沫若是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为数不多的几位文化
名人之一,而且其过程跌宕曲折、诡异惊险,充满着传奇的色彩。本文根据郭沫若和阳翰笙等
人的有关回忆,就郭沫若等人参加八一南昌起义的“惊魂”故事作些整理,以飨读者。
早在大革命时期,郭沫若就积极投身于革命,1926年到1927年曾任国立武昌中山大学筹
备委员会委员。1927年他就任蒋介石指挥下的北伐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安庆“一·二三惨案”
之后,蒋介石着手清党,郭沫若在南昌朱德的家中,写下了声讨蒋介石的著名檄文《请看今日
之蒋介石》,指出“蒋介石是流氓地痞、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卖国军阀、所有一切反动派—
—反革命势力的中心力量”,是“一个比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张宗昌等还要凶顽、还要
狠毒、还要狡狯的刽子手”。随后他遭到蒋介石政府的通缉。1927年7月,郭沫若担任国民革
命军第二方面军的政治部主任、党代表。第二方面军辖有第四、第十一、第二十等3个军,其
中第四军素有“铁军”之称,是北伐中战功显赫的部队,勇夺贺胜桥、汀泗桥,攻克武昌,大
战临颍等著名战绩均为该部所创。其时该方面军所属各部均驻扎在九江至南昌的铁路沿线,郭
沫若与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驻扎在九江。
1927年8月1日,参加北伐的第二十军贺龙和第四军叶挺所部各两个师脱离了第二方面军,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联合起来发动了南昌起义。起义之前,部分国民党中央委员和各省区特别市、
海外各党部的代表召开了联席会议,选举组成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推举了由宋庆龄、邓
演达、谭平山、张发奎、贺龙、恽代英和郭沫若等7名国民党左派人士组成的主席团,作为该
革命委员会的核心机构。郭沫若还被任命为宣传委员会主席兼起义军总政治部主任。
8月2日,南昌起义的消息传到了九江,郭沫若便与张发奎商量二方面军军部的态度。不
料这位被誉为“猛张飞”、个头不高的北伐名将却不愿跟共产党走。就在同一天,张发奎在第
四军开始了“清共”行动。他指使四军军长黄琪翔召集政治部的人开会,大意是说:“贺龙、
叶挺在南昌背叛革命。他们分裂了。我知道,我们军部也有许多共产党朋友。我请他们考虑:
我们要搞国民革命。如果要干国民革命,欢迎跟着我们一起干;如果要干共产党的革命,请三
天之内退出我军,我们以礼相待,三天以后还不退出,他们的安全就无法保障。退出者,我们
送两个月薪水。”这就是张发奎对于共产党人“礼送出境”的相关态度。
郭沫若得知了张发奎对革命的态度,同时张发奎也因郭沫若此前发表的讨蒋檄文,知道了
郭沫若的政治倾向,觉得挽留不住他,便提议解散政治部,任由部员去留。郭沫若决定去南昌
参加起义部队,张发奎便请郭沫若给南昌方面捎去四点意见,希望他们尽快撤出南昌,以免兵
戎相见。
为了尽快赶往南昌,8月3日。郭沫若只用了半天就解散了政治部,晚上六时许与同样愿
我们连人带行李占了两架手摇车,我和一氓和他的小勤务兵占一架,翰笙和龚彬占一架。
每架两位工友替我们摇,摇起来的速度,似乎和火车的速度相差得并不怎么大。
是漆黑的夜,没有月,也没有星。除掉到了车站,站上的电灯显得分外辉煌之外,沿途只
于黑影森严中偶然露出一些农家的灯火而已。那是情意深厚的灯火,好像是亲人的眼睛。沿途
都有哨兵站岗,走不好远就有“口令!”“特别口令!”的呐喊,在这之中还可以听出扳机柄
的声音。
4日上午,当郭沫若一行来到九江至南昌中间的大站涂家埠时,他和李一氓遭到殴打和抢
劫,不但随身携带的枪支和行李被抢走,还险些丧失了性命。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当时车站
停有一列从南昌方向开来的火车,车上有几节车厢里挤满了被起义部队缴械的程潜、朱培德所
部的散兵,他们有的衣帽不整,有的牢骚满腹。为了尽快到九江,投奔张发奎,他们逼车站给
袱水过去?那又谈何容易!他们当中李一氓、梅龚彬都是旱鸭子,阳翰笙也只会几招狗爬
式。这么宽的赣江,这么急的风浪,怎么能过得去呢?但不过去就意味着等死。正当他们准备
脱衣服时,看到对面来了一只船。船上的人向他们问话说:“哪一位是郭沫若先生?我们是贺
本文发布于:2023-10-31 13:44: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7310562021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郭沫若南昌起义“惊魂”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郭沫若南昌起义“惊魂”记.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