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尊重与平等
教学内容:
本单元共编排了三篇主体课文《最美的花束》,《这个规矩不能有》,《荣珊的
帽子》,通过诗歌和伟人的故事,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会尊重别人,树立与大
家平等的思想。
语文天地中,继续学习积累词语,开始学习留心观察同学的优点,能够清楚
地表达,并根据这些内容,练习设计板报,还要学会背诵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会认本单元20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
2.学习课文,感悟词句,学会在社会生活中尊重别人,树立与大家平等的
思想。
3.积累词语,留心观察,学习清楚地表达,背诵练习设计板报。
教学重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让他们体会到在社会生活中学会尊重别人,树立大
家平等的思想的重要性。能够清楚地表达。
教学课时:8—9课时。
最美的花束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会写的字5个,会认的字2个。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平等,民主的思想感情和消除种族歧
视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诗中有关字词。
2.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
导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在世界上除我们黄种人,你还了解到了什么人种?你觉得他们一样吗?
二、初读诗文,学习生字词。
1. 自读全诗,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和同学互学。
2.教师通过不同的方法检测。
3.同桌互相读文,达到读准读通。
三、创设情景,引导理解诗文。
1.配乐范读,学生感受。
2.听完诗后你们有什么感受?从哪儿感受到的?
3.根据学生所谈引导学生体会世界人们平等相处,幸福平等的感情,并切
入朗读。弄懂“你”、“我”、“他”指的是什么?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进一步体会感情。
四、学生交流资料,描述自己所见全世界儿童在一起载歌载舞的情景。
五、总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进一步有感情朗读诗文体会感情。
2. 指导学生会写5个生字和有关的词。
3. 背诵全诗。
导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
1.今天继续学习《最美的花束》一文,谁愿意给大家读读全诗。
2.师生共同评价。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4.课文中的你、我、他指谁呢?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
5.自读全诗,练习背诵。
6.指名学生背诵。
二、引导学习语文天地中的读一读、填一填,会用________和________
一样________。说一句话。
三、指导学生写生字。
1.观察生字表中的字,提出难写的字。
2.教师示范:冠、漆。引导学生说出怎样记住这个字。
3.对于“冠”,同学们还有什么发现呢?
4.学生练习写字。
四、布置作业。
元帅的故事 《朱德的扁担》
教学目标: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感悟朱德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按笔顺规则书写8个字.
2,感悟朱德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谜语,想猜一猜吗请听:生在树上,落在肩上,
干活躺下,休息靠墙. (这是扁担)出示投影,板书:扁担.现在我国的农村,有的地
方山路崎岖,还有很多东西如水,粮等需要用扁担来挑.在科技不发达的旧中国,
更是离不开肩挑手提.说起扁担,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2,板书课题:6,朱德的扁担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相机简要介绍朱德及其课文背景.(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一部他南
昌起义和湘南暴动的队伍,来到井冈山, 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
师后,国民党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视为眼中钉, 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拔掉它.他
们在军事上的一,二次"会剿"失败后,又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
困死.为了准备第三次反"会剿",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地主党组织极积动员群
众为山上送.挑粮上山也成了红军的一项经常性工作.那年,朱德军长已是40多
岁了,但他经常亲自带领战士们下山挑.)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在有疑问的地方划
上问号.
2,听课文朗读录音,通过听,你认识了哪些字,记住了哪些字
3,把这篇课文读给同桌听,和同桌一起讨论识记生字,解决疑问,标出自然
段.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互听互评,纠正字音.
5,质疑:初步理解以下词语
坳:山间平地.
围剿:包围起来消灭掉.
经济封锁:用强制的力量使跟外界经济联系断绝.
绵延:连续不断.
(三)集中识字.
1,在本课中,你找出了哪些生字
根据学生回答,贴出生字卡片:
朱担粮绝军令禁锁井冈坪战士脱肩浩荡戴
2,这一课的生字这么多,你能记住吗有什么好办法
3,将生字按难易分类,把容易识记的字卡拿出来指名认读.
如:担战士军令井冈山粮食
指出"担"是个多音字,本课读dàn 担子,扁担,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dān
担心)
指导学生读好后鼻音:令粮
4,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记住形声字:粮禁坪浩荡
5,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同桌互读,小老师带读,指名读.
(四)巩固练习.
1,游戏:识字大餐.
将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老师念出本课生字,学生指相
对应的生字卡片,看谁指得又快又准确.指得快又对的为优胜.
2,再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你能把课文准确地读出来吗指名朗读课文,集
体纠正发音.
(五)作业设计.
将本课的生字和课文读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围绕"藏"和"找"学习课文.
1,过渡:我们上节课读过了这篇课文,课题是:朱德的扁担齐读课题.朱德用
这根扁担干什么用(挑粮上山.)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
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战士们吃不饱,就
没力气打仗了.) 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
2,(出示投影)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他头戴斗笠,挑着满满的一担稻谷和年轻的战士们
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肯定很重.朱德爷
爷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这么重的一担粮食会
把朱德爷爷的肩膀都压红了.可能还会流出血来.朱德爷爷可能是硬坚持住的.)
3,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好好
读读课文,想一想.(因为朱德工作很忙,还要挑粮上山,太累了.大家想,把
扁担藏起来,朱德就不用挑了,这样就可以让他轻松点.如果朱德不挑粮,可以更
加专心研究国家大事. 战士们希望朱德不要过度疲劳.
4,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如:从井冈山到毛
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远,而且山高路陡,十分难走.尤其挑着粮食就更吃力了.
什么是"山高路陡" 什么是"崎岖" 引导学生看图想象挑粮的困难.
(山很高,路也不平.路上有很多石头,不像我们现在的水泥路.而且路很窄.
下山时,石头一绊很容易跌倒.如果下过雨,战士们挑粮上山就更困难,路很滑,
但是他们挑着担子,不能用手帮忙.走一步,又会滑两步.)
5,刚才通过大家的想像,把挑粮的困难再现到了我们的面前.现在,你能用
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6,过渡:是呀,这些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
了什么呢(从"藏"字,我体会到战士们非常关心朱德军长,从"藏"字,我也知道大
家非常敬爱朱德.这种体贴和关心,其实也是一种爱戴.)真是"藏中见真情"哪!
7,战士们这种情有没有实现呢从哪个词看出来("没想到")也就是战士们没
有如愿以偿.
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朱德又找来毛竹,亲自动手削了一根新扁担,还在扁担
上写了八个醒目的大字:"朱德扁担,不准乱拿".
朱德的找扁担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朱德做事不怕困难. 朱德做事有那种
坚持不懈的精神.我觉得朱德作为军长,带头挑粮,非常负责.朱德很爱战士们,
很爱部队,很乐意为部队做事.)
是的,朱德愿意与同事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朱德了.朱德
的一个"找",也让我们看见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读到这里,你明白第一自然段这首歌谣的含义了吗
2,指名读歌谣,说说自己的理解.
这首歌谣表现了老百姓对朱德的爱戴和信任,有了像朱德这样和战士同甘
共苦的首长,一定可以粉碎敌人的围剿.
总结补充.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了什么想法
2,你还想知道更多关于朱德的故事吗请阅读《朱德的故事》等课外书.
“这个规矩不能有”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会写的字10个,会认的字9个。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彭总以身作则,
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
3.重点理解课题,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体会人物思想品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文中有关字词。
2.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
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
导学过程:
一、直揭课题,引导质疑。
1. 教师板书课题,夸张双引号,学生观察与以往课题有什么不同?
2. 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1.学生带着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同桌互
相学习。
2.检测学生学习生字的情况。
3.引导学生解决自己的疑问:“这句话是谁说的?为什么说这句话?你从中
体会到了什么?你还从哪儿体会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引导学生切入
文中抓彭总的动作、语言、神态理解体会彭总的品质,并穿插着交流资料。
根据学生所谈的体会及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部分。
4. 整体感受。男女分角色朗读全文。
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情朗读全文,体会人物品质。
2.学习语文天地D4中的第二题。
3.学会写文中10个生字。
导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直接导入。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个规矩不能有”一课,你们还想读吗?
二、引导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学生自读课文,回忆内容。
2.指导再读彭总的话:“……这个规矩不能有!”你们知道这个规矩指什么
规矩?彭总为什么说“这个规矩不能有”?可讨论指名回答。
3.引导学生再读彭总的话,结合语文天地,注意问号和叹号的用法,体会
说话人的心情。
4.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可分组分角色演演。
2.指名演的好的上台演。
四、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字形,引导会区别:搞—稿 辩—辨—辪 奉—春,会用形声
的方法记字。特别注意鬼9画。
2.学生练习写字。
语文天地八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日积月累中“读一读,组成词语”、“抄一抄”、“填一填,组成词语”、
读一读,体会感情“、读一读,填一填”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引语:在“尊重与平等”这个单元中,我们接触了不少的好词,老师把
他们整理里了出来,大家来读一读,看看老师找的对吗?
2、出示:在课文中画的部分词。
3、自己独立读一读,然后学生开火车进行轮读。
二、语文天地——日积月累
1、“读一读,组成词语”
出示:
热()宣()闭()乱()
熟()宜()闲()刮()
1)说一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我们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在小组内学习。在自己查字典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交流,补充
自己的词语。
3)全班交流。表扬那些组词多、正确率高,而且同学们互相团结、互相帮
助的小组。
4)读词体会这些同音字的应用,在写文章的时候不要用错字。
三、填一填,组成词语
大-小 始-终 是-非 生-死 甘-苦 进-退 长-短
东-西
不()则() 同()共() 自()至() 出()入()
取()补() 声()击() 口()心() ()惊()怪
四、读一读,填一填
引导学生仿写这样的句子。
五、作业设计:
抄写词语。并用其中两个造句。
六、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开卷有益“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畅所欲言、笔下生花”
学生学习过程:
一、读一读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采用学到的各种方法。
(1)全班交流认识的字,找出难记的字进行全班交流。
(2)识字游戏。
2、读课文之后,有什么疑问提出来。
3、小组交流。
能在小组解决的就在小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进行全班交流。注意在学
生提问的时候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对于那些提问比较有意义的同学进行及
时表扬。
4、全班讨论。
5、全班进行朗读,分小组朗读,自己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短文的意思。
6、分角色朗读。
二学习《苏珊的帽子》
课时目标:
1.进一步朗读课文,学习用简练的语言叙述故事。明白事情发生的六要素,
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来复述。
2.学习语文天地中D4。
3.会写文中10个生字。
导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苏珊的帽子》,愿依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读一读
吗?
二、指导再学课文。
1. 学生自读课文。
2. 指名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叙述故事。
3. 根据学生的叙述点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
果分别是什么?
4. 学生分别读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部分。
三、引导学生语文天地D4体会说话人的心情,有感情朗读这段话。
四、指导学生学习写字。
1. 观察字,说出难写的字。
2. 引导学生注意区别肿—冲、瘤—溜、症—证、秃—秀、妨—仿、碍—
得、疗—辽和多音字落。
3. 学生练写。
五、巡视指导,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小组互评,说说同学的优点,学会尊重同学。
2.学习办板报。
导学过程:
一、 引导学生在口语交流中学会尊重同学。
1. 同桌互相介绍优点,要求态度真诚,发自内心。
2. 全班介绍你最了解的同学的优点。
3. 教师评价。
二、 引导学生写习作。
1. 根据学生介绍要求学生选最了解的同学一方面优点通过具体事例表
现。
2. 学生打作文草稿。
三、 引导学生办板报。
同学自愿结合设计一份板报小样,以发现每个同学的优点为内容。
四、畅所欲言,笔下生花
说说同学的优点。
1、小组互评,选出各组的小明星。
2、全班交流,评出班级小明星。
四、实践作业设计:
写写你的好朋友最近有哪些进步?
五、课堂总结
第四课时
一 学生构思作文。
二 学生打草稿。
三 师巡视指导。
本文发布于:2023-10-30 17:10: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6570232261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语文:第八单元《尊重与平等》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语文:第八单元《尊重与平等》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