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技巧之重音
朗诵,指清清楚楚的高声诵读。就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
语言的创作活动。那么朗诵应该怎么读呢?哪里应该读重一点呢?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朗诵重音的小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
助。
朗诵技巧之重音
一、什么是重音
在朗读中,为了准确地表达语意和思想感情,有时需要突出
强调那些起重要作用的词或短语,被突出强调的这个词或短语通
常叫重音,或重读。
在由词和短语组成的句子中,组成句子的词和短语,在表达
基本语意和思想感情的时候,不是平列地处在同一个地位上。有
的词、短语在表达语意和思想感情上显得十分重要,而与之相比
较,另外一些词和短语就处于一个较为次要的地位上,所以有必
要采用重音加以区别。
同样一句话,如果把不同的词或短语确定为重音,由于重音
不同,整个句子的意思也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
练习:我是山东省滕州市的小学语文教师。
二、确定重音的依据
(一)依据语法结构。
有些句子,平平常常,没有特殊的感情色彩,也没有什么特
别强调的意味。这种句子的重音可以依据其语法结构来确定。
语法重音的位置比较固定,常见的规律是:
①短句里的谓语部分常重读;
风停了,雨住了,太阳出来了。
②定语常重读;
家乡的桥我梦中的桥。
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
③动词或形容词前的状语常重读;
为了看日出,我特地起个大早。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他一次次地昏迷过去,有一次次地苏醒过来。
④补语常重读;我上小学的时候,日子过得很苦。每一次比
赛胜过时间,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⑤有些代词也常重读: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
他什么也没有看见。
如果一句活里成分较多,重读也就不止一处,往往优先重读
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分。
这类重音在朗读时不必过分强调,只要比其他音节读得重些
就可以了。
(二)依据语意和感情。
有些句子或由于构造复杂,或由于表意曲折,或由于感情特
殊,它的重音往往不能一下子确定,必须联系上下文,对它细加
观察,进行认真推敲,尤其要把它放到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加以考
察,才能确定其重音,通常把这类重音叫做逻辑重音(强调重音)。
强调重音指的是为了表示某种特殊的感情或强调某种特殊
意义而故意读或说得突出一些的词句,目的在引起听者注意自己
所要强调的某个部分。
语句在什么地方该用强调重音并没有固定的规律,而是受说
话的环境、内容和感情支配的。同一句话,强调重音不同,表达
的意思也往往不同,例如:
我去过上海。(回答“谁去过上海”)
我去过上海。(回答“你去没去过上海”)
我去过上海。(回答“北京、上海等地,你去过哪儿?”)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因而,在朗读时,首先要认真钻研作品,正确理解作者意图,
联系上下文,进行认真推敲,尤其要把它放到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加以考察,才能较快较准地找到强调重音之所在。
它同语法重音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则是不一致的。当逻辑重
音(感情重音)和语法重音不一致时,后者必须服从前者。
三、各种类型的重音
(一)突出语意区别的重音
这类重音意在显示语意中的某些差异,这些差异往往是句意
的重心所在,必须加以强调。其中有:
1.并列性的重音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
者见得大度。(鲁迅《拿来主义》)
(练习)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
真险啊,……
古时候有一个人,一手拿着矛,一手拿着盾,在街上叫卖。
2.对比性重音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朱自清《荷塘
月色》)
(练习)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恨,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
的爱,充满了国际主义的深厚感情。(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世界上的任何东西,不管是大是小,是多是少,是贵是贱,
都各有各的用处,不要随便就浪费了。
3.排比性的重音
排比性的句子,其中能显示彼此具有区别性特征的词语需要
重读,而那些重复的词语通常不可以重读。
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
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
忧无虑地生长。 (陶铸《松树的风格》)
(练习)井冈山的翠竹啊!去吧,去吧,快快地去吧!多少工地,
多少工厂矿山,多少高楼大厦,多少城市和农村,都殷切地等待
着你们! (袁鹰《井冈翠竹》)
没有一片绿叶,没有一缕炊烟,没有一粒泥土,没有一丝花
香,只有水的世界,云的海洋!
(二)突出句子关系的重音
本文发布于:2023-10-30 17:06: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6568012012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朗诵技巧之重音.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朗诵技巧之重音.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