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选择题重难点易错点——近代史

更新时间:2023-10-30 17:01:19 阅读: 评论:0

negotiator-有关劳动的名言

考研政治选择题重难点易错点——近代史
2023年10月30日发(作者:wifi怎么设置)

考研政治重难点总结(二)——近代史纲

1. 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使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革命的任务发生了变化

阶级及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新的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2.《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主张在中国发展

资本主义。

3.《天朝田亩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

4.洋务运动: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目标:自强,求富

5. 百日维新(维新派):鼓吹民权;提倡西学;废除八股。但没有废除科举制度。

6.孙中山的话: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由此喊出了振兴中华

7.革命团体:

1894年:兴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提出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国,

创立合众政府

20世纪初: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

1905年:同盟会——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8月成立时的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即征收低价税和土地增价归公);11

月改为:实行民族主义、民生主义、民权主义。

1914年:中华革命党。

8.辛亥革命失败的过程:辛亥革命1911——宋教仁被暗杀——第二次辛亥革命1913

——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运动1915——段祺瑞否认《约法》——护法运动1917

护法运动的失败,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

9.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起点的标志:香港海员罢工;

第二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10. 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队伍包括: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主体

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成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11.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这是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之一。

12.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1925年,五卅运动

是大革命高潮的起点。

13. 1937年,卢沟桥事变,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时期。

14.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正式对日宣战是在1941年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15.平型关大捷,取得了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

的神话。

16.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共会议以及对应的时期、内容:

1921年开始大革命

中共一大——成立了党、但未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中共二大——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开始采取群

众路线

中共三大——中国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1925年中共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会的思想

1927年,大革命失败。81日:八一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

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87日:八七会议——清算了“右倾机会主义”,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

党反动统治;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八七会议是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一个

转折点。

99日:秋收起义,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1935年遵义会议——解决了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标志着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抗战时期:19358月:《八一宣言》《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呼吁停止内战,一

致抗日。

193512月:瓦窑堡会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批评了“左倾冒

险主义”和“关门主义”,解决了政治问题。

1936年双十二(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

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19372月,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8月,洛川会议——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内容:坚持全面抗战的根本原则:坚持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坚持争取全民族抗战胜利的关键: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反对片面抗战路线

坚持在敌后进行全面抗战的方针: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根据地。

坚持在国统区坚持全面抗战的方针:放手发动群众,争取抗日民主。

19379月,国民党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实际承

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论,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38年,中国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1941年,整风运动。(从思想路线的角度解决政治路线错误的问题)。内容:反对主观主

义(主要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

顿文风。从此,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结合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

围内建立起来。

1945年,中国七大,正式命名毛泽东思想,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提出三大优良作风: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作风

自我批评的作风。

19458月,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提出口号:和平、民主、团结。城市小资产阶级

是一种进步势力。

19458月,日本宣布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

长的战争。

1948年,西柏坡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

保持艰苦奋斗和谦虚的作风。

提出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政体“人民代表会议制度”

提出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方针:“天津式”、“北平式”、“绥远式”

提出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

农业国转化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化为社会主义社会

1949年,人民政协《共同纲领》提出“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新

民主主义经济建设方针(即“四面八方”政策)

17.毛泽东各时期著作及其主要思想。

大革命时期:《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基于

原因:没有团结真正的朋友以及攻击真正的敌人。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提出了工

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陕北延安时期:《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解决党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各方

面的诸问题

《实践论》、《矛盾论》——解决了党的思想问题和作风问题,科学

地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批判教条主义。

抗战时期:《论持久战》、《(共产党人)发刊词》——首次提出马列主义

理论和中国革命相结合,并指明了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并第一次将

党的建设称为伟大工程。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内容:中国近百年社会性质和矛盾中的

革命的对象、任务(反帝、反封建、未提出反官僚资本主义)、动力、性质和特点。意义:

首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概念,概括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内容:深入论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基本特点;论证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次完整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新民主

主义革命必须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

1941年《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

—整三风

内战: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

线。强调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既是总路线又是总政策(在革命的对象中增加了反

官僚资本主义)。

1949年《论人民民主专政》——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领

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团结民族资本主义,但民主资本主义不能充当革命

的领导者,不应在国家政权中占主要的地位。

18.土地革命:就是要消灭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1928年,第一个土地法,存在并不适合中国实际的规定:主要有:没收一切土地

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

兴国第二个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

地”,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抗战:“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减租

减息政策。

内战:1946年《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五四指示):由党在抗战

期间实行的“减租减息”改为“耕者有其田”,使地主阶级剥削农民而占有的土地转移到农

民手中,开始向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过度。 “不可侵犯中农土地”、“一般不变动富农土

地”、“保护工商业”

新中国成立后,对富农的政策:由解放战争时期的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

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ps:“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为错误的左倾教条主义)

19.1950~1952年,新中国四大任务:

A.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在全国开展镇压反革命的运动,在解放区进行土改。

B.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独立和安全

D.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在全党范围(党政军机关)整风整党、三反运动(反贪污、反浪费、

反官僚主义);随即在全国开展了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

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群众活动。

20.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主要经济成分有: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

本主义。

A.居于领导地位的是:国营经济。

B.属于过渡形式的经济成分的是:合作社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处于十字路口的经济成分是:个体经济。(其中个体经济占绝对优势地位)

21.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三个步骤:手工业供销小组(社会主义萌芽性质)、手工业供

销合作社(半社会主义性质)、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社会主义性质)

22.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

销代销等(注意:不是统购统销)

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公私合营。其中包括: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半社会主义性

质)、

23.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社会主义性质)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和平赎买”的方针,所谓赎买就是:A国家有偿地

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注意:不是改变为集体企业)B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

业经营所得中获得一部分利润。

24.新中国成立后的会议:1949~1976

1956年,中共八大——内容:国内主要矛盾变化: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同当年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

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

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1960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25.毛泽东(1949~1976)的观点:

1956年,《论十大关系》,围绕的基本方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此报告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

志。)

1957年《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提出”六又“政治局面:又有集中又有民主;

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

19572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具体方针:

A在政治思想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B在物质利益分配方面,实行适当安排与统筹兼顾相结合的方针

C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对于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6. 革开放:

1981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

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

1982年,中国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这标志着邓

小平理论主题的形成。(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1992年,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逐步走向成熟。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五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确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

本经济制度。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四季的诗句

考研政治选择题重难点易错点——近代史

本文发布于:2023-10-30 17:01: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656479259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考研政治选择题重难点易错点——近代史.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考研政治选择题重难点易错点——近代史.pdf

标签:重上井冈山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