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训练与检测(三十九) 中国共产党的重大理论成果
一、选择题
1.(2016·天津河北区二模)新三民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的相同之处
有( )
①实行耕者有其田 ②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③反帝反封建 ④
两类矛盾学说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2.(2016·浙江六校联考)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
会的讲话中说:“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
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以下著作分别体现毛泽东思想形成、
成熟、发展三个阶段特征的是(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井冈山的斗争》;《新民主主义
论》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新民主主义论》;《论十大关系》
C.《井冈山的斗争》;《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
D.《井冈山的斗争》;《论十大关系》;《论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C
3.(2016·山东潍坊一模)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
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
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 毛泽东“领导中国
起死回生”的关键是( )
A.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B.制定了灵活的方针政策
C.找到了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建立了工农革命武装
答案:C
4.(2016·广东茂名二模)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社
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
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对此理解正
确的是( )
A.毛泽东主张中国最终不走社会主义道路而走新民主主义道路
B.《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被正式确立为党
的指导思想
C.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两个阶段
D.毛泽东主张中国革命应该“毕其功于一役”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题干中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的
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是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
的”体现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的思想,故C项正确。
答案:C
5.(2016·甘肃兰州二模)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新
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它区别于资产阶级领导的
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又必须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
革命,它又区别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独创性地提出
“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基于( )
A.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B.对辛亥革命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
C.对中国革命实际的深刻剖析
D.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研究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信息可知:毛泽东认识到
中国革命的任务和目标取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这是基于
对中国的国情深刻剖析而做出的,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6.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
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
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所谓民主主义,现在已不是旧范畴
的民主主义。已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
主主义。”这篇文章应发表于( )
A.五四运动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解析:本题考查了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历程。通过分析,材料论述
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根据所学,材料应是毛泽东在1940年
《新民主主义论》中的重要思想,故属于抗日战争时期。A、B、D
三项都与题意不符。
答案:C
7.“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
也不同。简单地说起来,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
问题。”对于上述毛泽东著作中“两类矛盾”学说理解正确的是
( )
A.分清敌我与是非问题是中国建设道路的核心内容
B.该学说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起了指导作用
C.该学说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D.该学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有益的
解析:据材料中关于“两类矛盾”学说可知材料所指的是1957
年毛泽东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该学说为怎
样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故D项正确。
答案:D
8.(2016·江西名校联考)1945年,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决议
指出:“全党已经空前自觉地团结在毛泽东的旗帜下了。以毛泽东同
志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更普遍地、更深入地掌握干部、党
员和人民群众的结果,必将给党和中国革命带来伟大的进步和不可战
胜的力量。”这表明( )
A.毛泽东思想已成为中共的指导思想
B.毛泽东的思想推动了中国革命发展
C.革命阵营已经出现个人崇拜的苗头
D.革命武装力量此时获得了空前壮大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A项(1945年,中共七大)在材料
时间之后;“必将给党和中国革命带来伟大的进步和不可战胜的力
量”反映出毛泽东的思想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故B项正确;确
立毛泽东思想的地位是革命事业的需要,C项错误;材料与革命武装
力量的壮大无关, D项错误。
答案:B
9.(2016·吉林五校联考)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
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
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
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
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毛泽东肯定了农民阶级在中国革
命中的重大作用,这与中国的特殊国情相符,故D项正确。毛泽东
思想坚持了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故A项错误;B、C项说法太
绝对。
答案:D
10.(2016·河北唐山摸底考试)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
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这个报告实际上提出
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这是因为该报
告( )
A.是在三大改造胜利完成的情况下提出的
B.主要借鉴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C.总结了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D.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答案:C
11.(2016·江西赣州期末考试)1984年,邓小平在谈到城市经济
体制改革时说:“农村这一套不能完全搬到城市,因为城市比农村复
杂得多”,城市改革“是走一步看一步,有不妥当的地方,改过来就
是”。这体现了邓小平改革思想中( )
A.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 B.实事求是的原则
C.紧紧依靠群众的思想 D.全面改革的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因为城市比农村复杂得
多”,“……有不妥当的地方,改过来就是。”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
则,故B项正确。
答案:B
12.(2016·山东菏泽一模)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与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共同点是( )
A.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B.深化了体制改革
C.冲破了“个人崇拜”
D.促进了思想大解放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2016·江苏徐州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为
就有责任从事革命。”“而且共和政治不仅因为他是政治的根本原
则,适合于中国国民的需要,并且在进行革命上也是有力的。”
——宫崎滔天《三十三年之梦》
材料二 农村包围城市表面看起来很怪异,实际上却有很多精妙
之处,它在当时促使中国革命成功,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
意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井冈山
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材料三 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
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
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
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
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从事革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
概述其思想成果。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包围城市”的实践成
果。如何理解其“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富国强民”道路和“根本转
型”的内涵。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者的共同目标。
答案:(1)原因:孙中山反对专制,崇尚共和。
成果: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2)成果: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理解:从国
情出发;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关注三农问题,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
平。
(3)内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
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
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
精竭虑的一生。正是因为他对国家和人民做出了杰出贡献,孙中山先
生始终在全中国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始终受到全中国人民由衷的
景仰。
——胡锦涛《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实录》
材料二 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孙先生的原则
的……在现阶段上,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
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
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
主义的国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
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
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
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计划
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
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实现“民生幸福”,
孙中山先生提出了什么主张?后来进行了怎样的“创新”?试分析
其“创新”有何现实意义。
(2)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忠实的继承
者,请概括材料二提出的经济主张。
(3)为“追求人民的幸福”,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
人,在新时期取得的突出理论成就是什么?与材料一、材料二相比,
材料三在发展经济的思路或手段上有了什么新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从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
有哪些共同追求?
答案:(1)主张:平均地权。
创新: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
意义:要关注民生;要注重公平和正义。
(2)主张: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实现社会的平等发展。
(3)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新变化:大胆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发挥市场的调节作
用。
(4)共同追求:追求公平正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关注民生。
本文发布于:2023-10-30 16:57: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6562212012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18历史一轮课后训练与检测:第39讲 中国共产党的重.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18历史一轮课后训练与检测:第39讲 中国共产党的重.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