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井冈山
教学目标:
1、了解这首词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2、感受这首词里的感情
3、激发爱国热情,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难点:体会词中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江西人杰地灵,有很多旅游胜地,大家知道哪些?
这其中有一座井冈山,我们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二、学习词作
1、熟读《西江月 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2、请同学说说这首词的作者及创作背景。教师补充。
1928年7月,湘赣敌军向井冈山发动第二次“会剿”。为打破敌人“会剿”,
在敌前锋逼近永新时,毛泽东率31团在永新附近将敌围困在永新县城30里内达
25天之久,而朱德、陈毅则率领红军主力28、29团向敌占区茶陵、酃县进攻,
迫使来犯之敌慌忙回援茶陵,因而击破了敌人的首次“会剿”。但正当此时,28、
29团向湘南冒进,结果在郴州先胜后败,红29团几乎全军覆没,剩余部队同28
团一起向桂东转移。毛泽东得知消息后,亲自率31团前往桂东迎还红军主力,
这时留守井冈山的仅剩31团的一营,敌人正是乘此机会纠集4个团向黄洋界哨
口进攻。
黄洋界,距当年红军总部机关的茨坪约25华里,是宁冈、永新、酃县进入
井冈山腹地的必经通道。当年红军在井冈山设有五大哨口,分别控制了井冈山的
五条道路,其中黄洋界哨口最关键。敌我力量虽如此悬殊,但井冈军民凭险抵抗,
最终以少胜多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该词是毛泽东为赞扬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而写的。根据可知的参考资料
来看,时间大约是9月5日前后在遂川大汾,当朱云卿把黄洋界保卫战的情况向
毛汇报后,毛泽东有了感触,才能欣然命笔写出《西江月·井冈山》。
2、理解词的意思
战旗在山下摇荡,战鼓及军号声响彻山头,任凭敌军团团围困,我依然岿然不可
撼动。
整饬的防御工事已严阵以待,所以更加团结一心如筑成的堡垒。黄洋界上红军炮
火轰鸣,快马报之敌军在渐浓的夜色中逃去。
3、说说你对这首词的感受。
教师补充: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这两句用夸张的手法写敌人人多势强,
气焰嚣张,红军被敌人重重包围;但在这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下,英勇的红军毫
不畏惧,视万千敌人如虫蚁,沉着应战,泰然自若,岿然不动。衬托了红军英勇
善战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这两句写红军已预料
到了敌人会乘虚前来围攻,早就做好了充分准备,筑好了防御工事,戒备森严,
军民团结一致,众心成城,英勇抗敌的情景,写出了红军战胜敌人的原因。这里
“森严壁垒”、“众志成城”,与“岿然不动”前后照应,既显得典雅雄壮,又韵
味深长。
作者在词里热烈赞颂了井冈山的黄洋界保卫战。黄洋界保卫战是红军以弱克
强、以少胜多的一个战例,虽然这次保卫战只是井冈山红军军事战争中的一次战
斗,却具有十分典型的意义。它是整个井冈山斗争的一个缩影。它高度概括了整
个井冈山斗争的形势和特点,敌强我弱,敌众我寡,但红军民最终能以少胜多、
以弱胜强。同时也概括了在白色的政权包围中,小块红色政权区域能够存在和发
展的形势,生动地表明坚持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对于争取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
它是所有革命根据地能够胜利发展的生动写照。
三、小结
我们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我要珍惜,更要强大自己的国家,因为“落后就要挨
打”。
本文发布于:2023-10-30 16:45: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6555422012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红色文化:西江月井冈山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红色文化:西江月井冈山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