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清明寄哀思忠魂不泯永远地怀念

更新时间:2023-10-30 16:31:26 阅读: 评论:0

家长的一封信-我们去远方

清明寄哀思忠魂不泯永远地怀念
2023年10月30日发(作者:班级凝聚力)

清明寄哀思忠魂不泯永远地怀念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杂志官⽅微信

编者按:梨花风起,清和景明,我们将这束思念的鲜花献给那些为了民族独⽴、⼈民解放和国家富强、⼈民幸福英勇牺

牲的英烈们。英雄烈⼠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英烈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和宝贵精神财富,是激

励⼴⼤青年不懈奋⽃的⼒量源泉。为此,《中国青年》杂志全媒体推出清明祭英烈 共铸中华魂特别报道,让我们崇尚

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关爱烈属,以实际⾏动弘扬英烈精神,赓续红⾊⾎脉,让红⾊江⼭代代相传。

清明祭英烈 共铸中华魂特别报道

井冈忠魂不泯,我们永远怀念

@/李归宁

每年清明前后,青松翠柏掩映下的井冈英烈长眠地——井冈⼭根据地烈⼠陵园和茅坪红军⼭,都会迎来不远千⾥赶来的

扫墓⼈。他们来⾃全国各地,各⾏各业,但在井冈⼭却有⼀个共同的⾝份——红军后代。他们在⽗辈、祖辈曾经战⽃过

的这块红⼟地上追根溯源,叩寻家族荣耀之脉,拜谒亲⼈不屈风⾻,汲取⾰命信仰的⼒量。

井冈⼭根据地烈⼠陵园坐落在井冈⼭市龙市镇龙江河西岸,五虎岭南麓的长冲内,占地⾯积约300亩。这⾥寄托了许多

参加过井冈⼭⽃争的⽼红军战⼠们对信仰岁⽉的眷恋,对逝去战友的怀念。⽼红军、国防部 原副部长、全国政协原副主

席肖克将军为它题写井冈⼭根据地烈⼠陵园园名;⽼红军、中组部原部长、原中顾委副主任宋任穷将军题写怀念堂

名;⽼红军、国防⼤学 原校长、中央 原副主席张震将军为吊唁厅题写了井冈雄魂四个⼤字。建园后,陈毅、谭震

林、何长⼯、滕代远、杨得志、朱良才等40多位从井冈⼭⾛出去的将帅、⽼红军和⾰命先辈选择魂归井冈,亲⼈将他们

的部分⾻灰带到了这⾥。从此,他们和王展程、陈毅安、宛希先等112位井冈⼭⽃争时期就已经牺牲的战友们团聚,永

永远远地守护在井冈⼭。

井冈⼭根据地烈⼠陵园

⽗亲留下的家训

陈毅元帅的长⼦陈昊苏曾多次上井冈⼭凭吊⽗亲。他这样描述⾃⼰眼中的⽗亲:他是中国⾰命的⼀位领导⼈,他把对⾰

命的那种忠诚、那种热爱、那种责任和担当都传递给了我们,这些都体现在他⽇常的⾔传⾝教⾥。

陈毅曾经为⼉⼥们写过的两⾸诗,也成为陈家代代相传的家训

陈毅在《⽰丹淮,并告昊苏、⼩鲁、⼩珊》中写道:⼩丹赴东北,升学⼊军⼯。写诗送汝⾏,永远记⼼中。汝是党之

⼦,⾰命是吾风。汝是⽆产者,勤俭是吾宗……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试看⼤风雪,独⽴有青松……”

在另⼀⾸《⽰⼉⼥》诗中,他这样写道:应知重实际,平地起⾼楼。应知重理想,更为世界谋。我要为众⼈,营私以

为羞。这是⽗亲作为⼀个⾰命者对⼦⼥的要求。

他常说:⼀将功成万⾻枯。我现在的地位,⼀个是党给的,⼀个是多少烈⼠的牺牲换来的,这个功劳不应记在我的账

本上,更不应记在你们的账本上。你们不要有⼲部⼦弟的优越感,将来要靠⾃⼰的努⼒做⼈。

带着对⽗亲深切的怀念,对井冈⼭深厚的情感,陈昊苏以井冈⼉⼥联谊会会长、中国中共党史⼈物研究会副会长、井

冈红军⼈物研究分会会长的⾝份⼀次次地来到井冈⼭参加各类活动,来到井冈⼭根据地烈⼠陵园,向⽗亲诉说家⼈的近

况,倾诉对他⽆尽的思念。

2013年,在纪念朱⽑红军井冈⼭会师85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在谈及井冈⼭今昔变化时,陈昊苏说道:“我⾮常感动……

井冈⼭、宁冈,茅坪、茨坪,都发⽣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说:我们每⼀次上⼭都能感受到,以⽑泽东等为代表的⽼⼀代⾰命家开创的井冈⼭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向胜利的必

由之路,深深地感受到井冈⼭精神的伟⼤⼒量,使⾃⼰受到教育,振奋精神,⿎舞向前。

由之路,深深地感受到井冈⼭精神的伟⼤⼒量,使⾃⼰受到教育,振奋精神,⿎舞向前。

2018年,在纪念朱⽑红军井冈⼭会师90周年全国学校升旗⼿交流展⽰活动上,陈昊苏讲述了⽗辈在井冈⼭⽃争时期的

峥嵘岁⽉,说:作为井冈⼉⼥的后代,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井冈⼭精神,以⾰命先烈为榜样,为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

事业尽到⾃⼰的⼒量,为弘扬红⾊⾰命传统继续作出贡献。他还为井冈⼭写下诗词《重上井冈⼭》。

陈昊苏(左⼀)、刘建(左⼆)、孔继宁(右⼆)、何光晔(右⼀)在井冈⼭合影

⾰命家的遗产

春阴漠漠⼜清明,⽼少偕家远踏青。对于何家⼦孙来说,每逢清明为⽗亲、为爷爷祭扫,是何家世代前⾏、告慰先⼈、

不忘初⼼的坚持。何光晔说,我们每⼀次来到井冈⼭,脑海⾥都会浮现⽗亲的⾳容笑貌,回忆起与⽗亲在⼀起的点点滴

滴。

1985128⽇,何长⼯85岁⼤寿。何长⼯、尹清平和6个⼦⼥及孙辈们全家⼏⼗⼝⼈围坐在⼀起吃寿宴。宴中,何长

⼯语重⼼长地向⼉⼥们交代:我⼈⽣⾛过85年,有功有过,但问⼼⽆愧。今后是你们的天下。我没有财产,留给你们

的遗产就是⼀句话:永远做⼈民的长⼯。

他叮嘱⼦⼥们牢记,⾃⼰的⽗亲原名何坤,19276⽉的⼀天,在江城武汉,⽑泽东对他说:你是被国民党通缉的暴

徒,建议改个名字,避避风头。你1918年在北京长⾟店做过⼯,就叫何长⼯吧,为⼈民扛⼀辈⼦长⼯。

85岁的他在莹莹的烛光中对孩⼦们阐述了什么是长⼯精神。他说:怎样才能当好⼈民的长⼯呢?就是要⽆私⽆畏,⾰

命到底,苦尽⽢不来,栽花不享果,植树不乘凉。

1987年病重期间,家⼈反复问何长⼯是否回湖南华容⽼家?他摆摆⼿说:回井冈⼭。这是我70年⾰命⽣涯的光辉起

点,是我们在最艰难的时候建⽴起来的根据地,井冈⼭养育了我们,我的战友都在那⾥。

井冈⼭⽃争时期,何长⼯参与设计了⾰命军队第⼀⾯军旗,投⾝秋收起义;他只⾝进⼭,改造王佐、袁⽂才部队,打开

了井冈⼭⼭门;他辗转数千⾥,在狼⽳虎窝中寻找朱德部队,促成了朱⽑井冈⼭会师。他是优秀红军将领,井冈⼭根据

地的创始⼈之⼀。1929年冬天,在保卫井冈⼭的战⽃中,他右腿负伤致残,⽐左腿⾜⾜短了5厘⽶。但共产党⼈⾝残志

更坚,从此,他带着这条残腿⾛过了⼆万五千⾥长征,在抗⽇军政⼤学任职8年,率领抗⼤师⽣渡黄河,战太⾏,转战

晋东南、冀西南,多次穿越⽇伪军封锁线,复回陕西绥德。194510⽉,他迈着残腿,率抗⼤3000余名师⽣,从绥德

出发,穿越陕、冀、蒙、辽、吉,抵达通化,创办东北军政⼤学。新中国成⽴后,他⼜在国家重⼯业部和地质部⼯作,

是中国重⼯业和地质事业的奠基⼈,并为此作出了巨⼤的贡献。

19871229⽇,何长⼯永别了他深爱的祖国和⼈民,享年88岁。对于⼉⼥及后代们来说,他的遗产就是价值永恒

长⼯精神

19917⽉,遵从⽗亲的临终嘱托,⼉⼥们将何长⼯的⾻灰带到了井冈⼭,安放于井冈⼭⾰命烈⼠陵园的瞻仰⼤厅内。

2010年,在何长⼯110周年 诞⾠时,⼉⼥们将⾻灰迁葬于井冈⼭根据地烈⼠陵园中⼊⼟为安。孙⼦何刚多年为爷爷祭

扫,同时也在默默地为井冈⼭作⼒所能及的贡献,他曾先后为井冈⼭烈⼠陵园、井冈⼭根据地烈⼠陵园私⼈捐款数⼗万

元,并出资为井冈⼭罗浮⼩学建宿舍楼。他说,在我看来,井冈⼭就是我的⽼家,⽐起爷爷为这块⼟地作出的贡献,

我们不算什么,但我们能够传承的,也必须传承的,就是爷爷留给我们的长⼯精神

何长⼯后代为亲⼈祭扫

最后的礼物

爸爸,我的年纪也⼤了,眼睛不好了,这条⽔晶龙是我花了2个⽉串好的,这是⼥⼉送给您的最后的礼物,它会替我永

远陪着您……”说完,贺⼩平努⼒克制着悲伤,⽤尽全⾝的⽓⼒将这条由300多颗⽔晶珠串成的龙放进了⽗亲贺敏学的墓

⽳中。当⽗亲⼊⼟为安、魂归井冈时,⼥⼉长跪不起。19427⽉,贺⼩平出⽣在江苏海安部队。这⼀年的整个夏季,

贺敏学都在忙于参加联抗部队的整风活动,⽆暇顾及妻⼦和孩⼦,所以出⽣后不久的贺⼩平被送到奶妈家⾥寄养,直到

3岁才回到⽗母⾝边。虽然⽗亲常年在外作战,极少回家,但她和⽗亲的感情极好,从⼩到⼤,只要⽗亲⼀有空就会尽

量抽出时间陪她。她还记得⼩时候有⼀回在部队,⽗亲带她骑着马去洗澡,回来的路上,⽗亲因为平时⼯作太⾟苦、太

累,坐在马上居然睡着了,护着⼥⼉⾝体的⼿突然松了,就在⼥⼉从马背上滑落下来的瞬间,⽗亲⽴刻惊醒,猛地从马

上翻⾝⽽下,接住了她,⽽⾃⼰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则落在了⽗亲的⾝上。

上翻⾝⽽下,接住了她,⽽⾃⼰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则落在了⽗亲的⾝上。

⽗亲对姑姑贺⼦珍更是倾注了作为兄长的所有的关爱。贺⼩平长⼤后,全家⼈因贺敏学⼯作调动要离开上海时,却将她

⼀⼈留在了姑姑贺⼦珍的⾝边。刚开始时她极不理解,因为⽗亲留下了很多孩⼦,有些甚⾄是没有⾎缘关系的,却唯独

将亲⽣⼥⼉抛弃在上海。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贺⼩平渐渐明⽩了⽗亲的良苦⽤⼼,把她留在姑姑⾝边,是为了让内

⼼悲苦的姑姑能有⼀个家庭的氛围,能更好地照顾她。有⼀次⽗亲就曾对她说:你留在姑姑⾝边,等于是替我留了⽿

朵和眼睛在姑姑这⾥,这样我们也就放⼼了。就这样,贺⼩平⼀直陪伴着贺⼦珍在上海徐汇湖南路262号度过晚年时

光。

贺敏学1904年出⽣在江西省永新县⼀个地主家庭,就读永新县⽲川中学期间,与井冈⼭原绿林武装⾸领袁⽂才成为

同窗挚友。19277⽉,他与妹妹贺⼦珍、永新县委领导⼈刘真、王怀等⼈带领着1000多名永新农军随袁⽂才、王佐部

队进⼊井冈⼭⼭区,坚持⾰命⽃争,为井冈⼭⾰命根据地前期⽃争做了⼤量⼯作。所以解放后⽑泽东曾称赞他有3个第

⼀:武装暴动第⼀,上井冈⼭第⼀,渡江作战第⼀。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他叱咤疆场,先后7次负伤,⽴下赫赫战

功。

20121128⽇上午,贺⼩平再次来到井冈⼭,完成⽗亲贺敏学⽣前的遗愿:将⾻灰安放在他当年上井冈⼭的第⼀站

茅坪。作为家属,贺⼩平拒绝了地⽅政府隆重举⾏贺敏学⾻灰安放仪式的请求,希望仪式能尽量低调举⾏,并提出

⼀切从简、所有费⽤由家属出的要求。仪式中产⽣的⼀些⼈⼯费⽤,她也⼀再坚持要个⼈出资,哪怕是⼀双⼆三⼗块钱

的橡胶⾬鞋……

贺⼩平(中)将⽗亲的⾻灰⼊⼟为安

贺敏学⾻灰安放仪式

红军后代们有着⽗辈们鲜红的⾰命背景,是⼀群有鲜明时代烙印的⼈,他们的⾎液中涌流着正直和倔强,他们以实际⾏

动向社会证明,⽗辈们⽤鲜⾎和⽣命创造的⾰命精神在他们⾝上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是⼀个清明时节,他们因为疫情⽆法来到井冈⼭进⾏祭拜,很多⼈都打来电话,请⼯作⼈员替他们为亲⼈献上⼀束⽩

菊,以寄托哀思。为了满⾜红军后代疫情期间对亲⼈的怀念和祭奠,井冈⼭⾰命博物馆⽴刻⾏动起来,清明期间在其官

⽹和微信公众号上设置了清明,我们在这⾥缅怀的线上祭奠模块,为⽼红军和⾰命烈⼠点烛、祈福;井冈⼭⾰命博物

馆开展了我们活在您的理想⾥,您活在我们的记忆中党员⼲部为红军扫墓活动。

青⼭埋忠⾻,碧⾎照汗青。⾰命先辈⽤青春和热⾎为我们留下了太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成为今天井冈⼭⼈民在建设⾰

命⽼区共富共享⽰范区道路上的不竭动⼒。对红军的崇敬与怀念,已凝聚成永恒的⼒量,传唱着不朽的史诗。

监制:⽪钧

终审:蔺⽟红

审校:陈敏 刘晓 刘博⽂

编辑:刘博⽂ tamako

质量目标-熟悉的你

清明寄哀思忠魂不泯永远地怀念

本文发布于:2023-10-30 16:31: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6546862012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清明寄哀思忠魂不泯永远地怀念.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清明寄哀思忠魂不泯永远地怀念.pdf

标签:重上井冈山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