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朗读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朗读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是毛泽东写于1965年的一首词,作者
采用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以登井冈山为题材,在忆
旧颂新中将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实践精神相结合,将叙事、写景、抒
情、议论熔于一炉,慷慨激昂,表达了作者要继续革命的英雄气概。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朗读:
年代: 现代 作者: 毛泽东
久有凌云志,
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
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
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
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
旌旗奋,
是人寰。
三十八年:这是从一九二七年九月毛泽东上井冈山算起。二九年
初毛泽东带兵下山,至此时已离开井冈山三十六年。
可上九天揽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俱怀逸兴
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题解】
一九六五年五月二十二日,毛泽东乘车重上井冈山,并在山上住
了八天。五月二十九日,他在井冈山前的小坪场上接见了当地干部群
众一千七百余人。
译文
我从小就心怀凌云壮志,今天我重新登上井冈山。走了千里来寻
访这片旧地,哪里还有半分它昔日的容颜。到处都是莺啼燕飞的晚春
新景,还有汩汩畅行的流水,宽大的盘山公路直入云端。过了黄洋界
隘口,就没有任何的险处可看了。
风和雷在运动,旌旗在招展,这就是人间。三十八年都过去了,
犹如弹指的一刹那。可以飞向长空摘月亮,也可以潜下海洋捉鱼或鳖,
谈笑间高奏凯歌还师。世上没有什么困难的事,只要肯下定决心去登
攀。
创作背景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开辟了工农武
装割据道路,并沿着这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1965年5月,毛泽东又重上井冈山。阔别三十八年,他感慨良多,诗
兴大发,写下这首词。
鉴赏
上阕,诗人一开始就凌空扔出五个掷地有声的大字:“久有凌云
天及明天的“凌云志”。
诗人告诉我们他就是这样永怀长生不老的“凌云志”再上井冈山
的,再以井冈山之豪气充沛诗人的万丈豪情,•为继续革命要在苍茫青
山之间重贯一股英雄真气于磅礴的心田。 让我们欣赏它吧。
下阕,诗人触景生情,回顾三十八年革命历程;融情于理,以发人
深省、深刻的哲理总结诗篇。纵观全词,笔调明丽、轻松,挥洒自如,
似行云流水。气势磅礴,如高山峻岭。节奏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优美欢快;巧妙运用谚语、古人诗句,点石成金。叙事、写景、抒情、
议论有机地结合一体,意境开阔、高远。可以说其艺术性和思想性高
度统一,是现代诗词宝库中难得的瑰宝。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领导的井冈山革命道路,开辟了中国
革命锦绣前程。井冈山精神将永远放射灿烂的光辉!
拓展 :
原文与注释:
作品原文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
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
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作品注释
(1)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
等。上下阕,九十五字,平韵。
(2)重上井冈山:1965年五月下旬,作者重上井冈山游览视察。先
后到黄洋界和茨坪。在茨坪居住期间,了解井冈山地区水利、公路建
设和人民生活,会见了老红军、烈士家属、机关干部和群众。
(3)黄洋界: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另四个是八面山、双马石、朱
沙冲、桐木岭。
(4)人寰:人世间。
(5)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从一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
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到这次重来,已经过去了三十八年,作者却觉
得只是弹一下指、挥一下手的短时间。
(6)九天揽月:九天,天的极高处。《孙子·形》:“善攻者,动于
九天之上。”揽月,摘取月亮。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览同揽。
(7)捉鳖(biē):喻擒拿敌人。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管
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作品译文
我从小就心怀凌云壮志,今天我重新登上井冈山。走了千里来寻
访这片旧地,哪里还有半分它昔日的容颜。到处都是莺啼燕飞的晚春
新景,还有汩汩畅行的流水,宽大的盘山公路直入云端。过了黄洋界
隘口,就没有任何的险处可看了。
风和雷在运动,旌旗在招展,这就是人间。三十八年都过去了,
犹如弹指的一刹那。可以飞向长空摘月亮,也可以潜下海洋捉鱼或鳖,
谈笑间高奏凯歌还师。世上没有什么困难的事,只要肯下定决心去登
攀。
创作背景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开辟了工农武
装割据道路,并沿着这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1965年5月,毛泽东又重上井冈山。阔别三十八年,他感慨良多,诗
兴大发,写下这首词。
作品鉴赏
上阕首句如陨石坠地,似鸿鹄凌空,起笔突兀非凡,气势博大,
意境高远。“凌云”二字,不仅形容巍峨的井冈山之高,而且形容伟
人志向高远。自从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
来到井冈山,•开创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乃至重游井冈山
(1965年5月),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已有38年了。这38年,神
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诗人从“坐待时机自主张”少年,到“风
有”重访井冈山夙愿,而且表达了诗人盼望故地重游迫切心情。
1965年春天,诗人巡视大江南北之后,以70岁高龄重游井冈山,
实现了盼望多年的夙愿,其兴奋之情,不言而喻,倍感亲切;举目环
视莽莽苍苍的井冈山,变成多姿多彩,生气勃勃“新颜”。“千里”
迢迢,风尘仆仆,一个“寻”字,不仅表达诗人久久离别依恋相思之
情,而且表达了重游故地无比喜悦欢快的心境。
诗人展示一幅绚丽多彩图画:蓝天绿树,黄莺婉转,紫燕飞翔,
溪涧流水潺潺;举目仰望,盘旋的高路,插入白云渺渺的云端。字里
行间,洋溢着诗人无比喜悦、轻松而舒畅的心情。流畅明快的笔调,
抒发了诗人对井冈山变化之美的赞颂。
诗人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形象的描绘了井冈山的变化;它是当
时国民经济经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呈现祖国新貌的缩影。
湖南黄洋界海拔1343米,群山巍巍,云雾茫茫,形势其险要,可
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诗人以轻松、舒畅的情怀来到黄洋界哨口,
攀登鬼斧神工般“鹰隼难度,猿猴难攀”黄洋界,其他“险处”岂能
阻挡雄姿虎步,何须再看?诗人由眼前景色,荡开一笔,留下广阔的
想象空间。
诗人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豪迈气魄,表达中华儿女凌云壮志。可
以飞往昔日高不可攀的天上去摘“月亮”,可以探入深不可测五大洋
去捉拿“鱼鳖”,然后谈笑风生、•唱着胜利的歌曲,从容而归。酣畅
淋漓的抒发了诗人征服宇宙的革命家豪情。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民间谚语;作者把深刻的哲理,用
口头语融于诗词之中,诗人此词以议论的手法结穴,不仅首尾呼应,
而且启迪、鞭策人们:胜利属于不畏艰险,勇敢攀登的人。世界上什
么事都是如此。“无限风光在险峰”,只要有毅力,有恒心,就一定
能实现。
下阕诗人触景生情,回顾三十八年革命历程;融情于理,以发人
深省、深刻的哲理总结诗篇。
纵观全词,笔调明丽、轻松,挥洒自如;节奏优美欢快,巧妙运
用谚语、古人诗句。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有机地结合一体,意境
开阔、高远。可以说其艺术性和思想性高度统一,是现代诗词宝库中
难得的瑰宝。
作品点评
罗斯·特里尔:毛泽东的这首词不单单是对往事的怀念和岁月如梭
的感叹,而是要迎接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政治气候。——《毛
泽东传》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
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
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
本文发布于:2023-10-30 16:25: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6543332012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朗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朗读.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