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教学重点】
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知作者,晓背景。
1、谈话:同学们,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
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2、课件出示长征路线图。
3、了解毛泽东,走进时代背景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老师再展示补充。
1934年,红军主力因为国民党的围剿,被迫从根据地撤出进行长征。1935年10月,毛泽
东率领的红军到达了陕北。毛泽东回顾这一年来红军走过的路程,他诗兴大发,长征结束,
满怀豪情地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
4、简介七律诗的结构:共八句,每句七字,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
二、一读,读准字音。
请同学们先自由地读一读,要求读准生字词仔细,注意多音字。
注意这几个字词:逶迤、磅礴、丸、崖、岷。
三、再读,读出节奏。
七律是一首诗,还得注意它的停顿,也就是节奏。再读这首诗,不但要读准字音,感受节
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四、三读,读懂诗意
同桌互读,交流诗意。教师提示重点词语的理解。
1、大声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理解词语:等闲、逶迤、磅礴、云崖、三军、尽开颜。
3、结合课下注释和所查阅的资料,理解诗意。
五、感悟远征难
同学们已经会读这首诗了,让咱们更近地走进这首诗吧!一边轻读这首诗,一边想一想,
找一找,毛泽东向我们描绘的是怎样的长征路线?在这条漫漫的长征路上,红军走过哪些地
方?(“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岷山”)
1、诗中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五幅雄壮图画,你能用动词加地名的方式概括
吗?
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喜踏岷山雪。
2、你最喜欢哪一幅,说说你的感受。
出示图片,让学生结合诗句说说感受
六、合作探究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红军把“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分别看作什么?你能用你的笔简单画出来吗?
你从中感受到什么?(那磅礴的乌蒙山也只不过是一个滚动的小泥丸;那逶迤的五岭只不过是
大海里的一个细浪而已。)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暖”与“寒”分别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
心理感受?
这两行诗中,诗人用了一对反义词,能不能找出来?(板书:暖、寒。)
为什么过金沙江的时候毛泽东觉得是暖的,过大渡河的时候觉得寒呢?想不想了解一下当
时的这两个故事?
这就是红军过金沙江时的情景,学生自由读。交流读完这段话的心情和感受。
(从暖字体会到诗人的心情是喜悦的。我为红军们感到高兴,因为他们没有任何损失,就
顺利渡过了金沙江。所以我也知道了为什么说“金沙水拍云崖暖”。)
是呀,这个“暖”字,还是军民一家亲的暖。带着这种感受读。就让咱们把笑容挂在脸上,
一起再体会。齐读。
可是为什么过大渡河的时候,诗人要用一个“寒”字呢?来看一看这段录像。
很多同学们在看这段录像的时候,发出了啧啧的感叹声和哇哇的惊叹声。你们又在感叹什
么?此时毛泽东的心中感觉又是怎么样的?(这段路走得来之不易。)过大渡河的时候不像过
金沙江那样容易,而且他们损失惨重,毛泽东心中肯定会感到很心寒。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这
一句。
七、课文小结
通过以下填空的方式回顾本诗的结构内容及主题思想。
首联: 全诗,提出全篇的中心思想。
颔联:承“千山”,以 为代表。
颈联:承“万水”,以 为典型。
尾联:总结全诗,突出越过岷山的 。
本课是 在 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
时的艰难历程,热情洋溢地赞颂 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
和
但是在漫长的长征路上,真的是这么简单轻松吗?1934年10月,毛泽东率领8.6万红军,
踏上了漫漫的长征路。这一路走来,除了偶尔巧渡金沙江的喜悦外,更多的是面对飞夺泸定桥
的那种惊心动魄。……瞧!这位老红军,在过雪山的时候,毅然地把自己的棉大衣给了年轻的
小战士,而自己却在茫茫的大雪山中,化作了永远的丰碑。像这样的丰碑还有很多很多。在红
军过草地的时候,他们几乎已经弹尽粮绝,他们吃的是草根和树皮,脚下是吞噬他们生命的沼
泽地。在红军走过这漫长的征途的时候,八万六千人只剩下八千人……看着这一幕幕惨烈的情
景,你又会说什么呢?
(红军那么艰难,都是为了新中国,为了和平。所以我们要……)
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这段征途的“难”。
是他们为了解放全中国,为了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但是面对这样重重
的困难,红军有没有被困难吓倒呢?(没有。)
用诗中的一个词来说——不怕(师板书:不怕。)
(三)感受“伟人风采、凡人情怀”。
读了这首诗,咱们分明体会到了,那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自由朗读全诗,想想还有
哪里不太明白?(交流。)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行诗中,诗人用了一对反义词,能不能找出
来?(板书:暖、寒。)
为什么过金沙江的时候毛泽东觉得是暖的,过大渡河的时候觉得寒呢?想不想了解一下当
时的这两个故事?
这就是红军过金沙江时的情景,学生自由读。交流读完这段话的心情和感受。
(从暖字体会到诗人的心情是喜悦的。我为红军们感到高兴,因为他们没有任何损失,就
顺利渡过了金沙江。所以我也知道了为什么说“金沙水拍云崖暖”。)
是呀,这个“暖”字,还是军民一家亲的暖。带着这种感受读。就让咱们把笑容挂在脸上,
一起再体会。齐读。
可是为什么过大渡河的时候,诗人要用一个“寒”字呢?来看一看这段录像。
很多同学们在看这段录像的时候,发出了啧啧的感叹声和哇哇的惊叹声。你们又在感叹什
么?此时毛泽东的心中感觉又是怎么样的?(这段路走得来之不易。)过大渡河的时候不像过
金沙江那样容易,而且他们损失惨重,毛泽东心中肯定会感到很心寒。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这
一句。
透过这个“寒”字,我们还感受到红军战士那份——英勇抗敌的精神。
在漫漫长征路上,我们读懂了“征”,原来“征”就是战士们征服了重重困难,原来“征”
就是战士们征服了逶迤的五岭,原来“征”就是战士们征服了磅礴的乌蒙,原来“征”就是战
士们征服了惊涛拍岸的金沙江,原来“征”就是战士们征服了惊心动魄的大渡河,原来“征”
就是战士们征服了茫茫白雪的岷山。
师(引读):1935年10月,毛泽东亲笔写下了这首诗,并且亲自在八千战士面前朗
诵了这首诗《七律·长征》。
读着毛泽东这首诗,咱们从“不怕”这个词体会到战士们和毛泽东的“英勇”,这英勇也
许就是作为伟人的那份风采。(板书:风采。)读着这首诗,咱们也从一暖一寒体会了伟人也
有那份喜悦,也有那份痛心,这也许就是毛泽东这个伟人的凡人情怀。(板书:情怀。)在漫
漫的长征路上,毛泽东就是带着他的这份伟人风采和凡人情怀,写下一首又一首诗篇,来激励
战士们,来鼓舞战士们。
八、拓展延伸
1、出示《清平乐·六盘山》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2、链接毛泽东革命诗句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菩萨蛮·大柏地》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七律·到韶山》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满江红·和郭沫若》
三十八年看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九、有感练笔,抒发情感。
是啊,毛泽东率领红军战士一次次克服重重困难,才打败了国民党,才能获得今天幸福的
生活。今天咱们坐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在这里安安静静地学习,此时此刻,对着伟人毛泽
东,你想说什么?一边看,一边把最想说的话写在书上。
学生自由写作,交流。
课题
名称
教学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
目标 概。
七律.长征
领悟毛主席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不
重点分析
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要通过搜集资料,理解诗句,展开想象,将凝固的
语言转化为可感的画面,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分析
文中所写的红军长征时期与学生所处的和平年
代相去甚远,学生知之甚少。
重难
点分析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课文特点,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朗
教学
方法
读体会法”,即利用创设情境法,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远征难”的历
史背景中,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读出诗的韵味,在读中理解诗意,
在读中感受毛主席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
勇豪迈的气概,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
通过课前搜集的资料,我们知道在历时13个月零两天,长达两
导入
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红军一共遭遇了400多场战斗,平均每三天就
发生一次激烈的大战,每200米至少就有一个红军战士牺牲,那么毛
主席是如何通过这八行56个字写出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呢?
诗人是怎么具体写出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呢?我们读读诗句,想一
想。
难点突破 (一)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聚焦“逶迤” “磅礴”
(1)理解“逶迤”意思(“逶迤”这个词有特色,引导学生观
察偏旁。用简单的线条快速画出自己看到的五岭的大概轮廓。理解
“逶迤”的意思。)
(2)用声音传达意思。(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逶迤”所在的
诗句。)
(3)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磅礴”
2.带着感受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3.画图理解诗句:这样的五岭、这样的乌蒙山在毛主席的眼中
却是什么样的呢?(师画出细浪和泥丸)
4.指导朗读,读出对比。毛主席想通过对比告诉我们什么?(相
机板书:不怕)
(二)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写的是长征途中两个经典战役:
1.讲故事——巧渡金沙江
(1)这一仗打得漂亮,战士们什么心情?
(2)哪一个字最能表现这种心情?读出这种心情!
2.播放视频——飞夺泸定桥
(1)看到这寒光闪闪的13根铁索(出示图),再读这句“大渡
桥横铁索寒”,读出了什么?
(2)小结:同学们,两场战争,两种心情,一智一勇,一喜一
悲,一暖一寒,无论环境怎样的恶劣,无论形势怎样艰险,在智勇双
全的红军面却是只等闲。
(3)感情朗读。
红军为什么会不怕困难,甚至不怕牺牲呢?来,我们一起找找原
因。
1. (呈现《过雪山草地》歌词: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
天)你们能从这几句里找出一个词来解释红军的“不怕”吗?
2.(呈现名言: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毛泽东)这一句里,
你会找哪个词来解释“不怕”?说说你理解的“精神”。
3.是啊,精神也好,理想也罢,为了革命,为了天下百姓,毛
泽东和他领导的红军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所以两万五千里长征路
上,不管环境有多艰险、局势有多危急,毛泽东从不曾灰心失望。永
难点巩固
远斗志昂扬。你们看!
(逐句呈现毛泽东在长征途中写下的诗句)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山》
(生逐句朗读,师相机简单解释)
4.这就是伟人毛泽东说的那一点“精神”。毛泽东说“长征
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已成为中华
民族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自强不息,百折不挠”。
5.我们需要长征精神吗?面对当前的新冠“疫情”,我们怎样
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让我们把“长征”刻进我们的记忆,刻进我们的生命!遇到困难
小结 迎难而上!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一起诵读《七
律·长征》!
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5.《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自己读读题目,有什么发现?
2.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长征是题目,中间这个间隔号提示我们读
的时候要停顿一下,跟老师来读一读。
二、结合资料,整体感知
1.你了解长征吗?自己读读这段话。
出示: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
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开
始了长达一年多的征程。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
大山,跨过24条大河,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每天空中有几十架飞
机侦察轰炸,地面有几十万军队围追堵截,但是红军在毛泽东的率领
下,击溃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围剿,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
北红军胜利会师,全程约二万五千里。
2.看看这些数字,(出示数据)你读懂了什么?
三、抓住重点词,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一)了解诗的结构
1.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第一句和后面的三句有什么关
系?(停5秒)
2.这句诗里有个词语概括的写出了长征的艰难险阻,你找到了吗?
3.“万水千山”就包含了长征途中遇到的一切艰难险阻!同学们,把
这句诗和下面几句联系起来读一读,找一找,在这首诗中“万水千山”
指的是哪些山、哪些水呢?(课件根据学生说圈出来)(停5秒)
(二)学习第一句
1.请同学们读读第一句,你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理解了这句诗的意思。
3.指导朗读
“不怕”要读出红军不怕难的气概,语气要坚决,充满信心。“远征
难”要放慢节奏,字字有力量。读“只等闲”时要放慢语速,读出红
军战士把长征中的困难当作平常事的平淡语气。
让我们来听听这两位同学读读这一句。
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读这句诗。(停5秒)
(三)学习第二、三、四句
请同学们继续读第二、三、四句诗,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长征的
艰难险阻呢?
1.学习第二句
(出示图片)请你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五岭和乌蒙山呢?
这样连绵不断的五岭和高大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变成了什么?
请同学们看看这句诗,再看看图,作者把五岭比作细浪,把乌蒙比作
泥丸,通过强烈的对比,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呢?
请同学们带着这种体会自己读一读。
2.学习第三句
为什么说云崖暖,而铁索寒呢?这一暖一寒之中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
事呢?
出示图片教师讲述:这就是金沙江,水势湍急,两岸悬崖耸立,1935
年5 月红军到达金沙江南岸,他们成功运用调虎离山之计,引开主
力,缴获渡船,不费一枪一弹,不损一兵一卒巧妙地渡过了金沙江,
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这就是长征
途中的经典战役:巧渡金沙江。
此刻,你就是红军中的一员,你想说什么呢?
为什么说铁索寒呢?请同学们一起看视频
教师描述:大渡河两岸都是悬崖峭壁,下面是水流湍急的大渡河,泸
定桥上的木板被凶残的敌人抽走了,只留下13根铁链。敌人用大火
将桥头包围起来,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
山谷,22位突击勇士就是在这座桥上勇敢地冲进火海,冒着枪林弹
雨向东岸发起进攻,为后继部队杀出了一条血路。这就是长征中著名
的战役——飞夺泸定桥。
看了这段视频,请同学们根据提示想一想,你会说什么呢?
桥上 ,
桥下 ,
红军 ,
那场面 。
这一暖一寒,一喜一悲,请你读出不一样的感受。老师有个小提示,
前半句读的时候要让我们感受到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一些,后半
句声音要低沉,语速要慢一些,自己试着读一读。
3.学习第四句
请同学们想想,红军翻越大雪山的时候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听老师读一读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一句,读出这种即将胜利的喜悦!
四、创设情境,指导朗读背诵。
(配乐朗读)这就是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和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
主义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红军走过漫漫长征路。让我们一起读
一读这首诗吧!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5《七律·长征》人教(部编版)
5 七律·长征
导学案设计
课题 七律·长征 课型 新授课
1.会写“崖、渡、索”3个字。
教学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读出磅礴的气势。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难点
1.读懂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1.搜集与长征有关的资料和故事;制作与长征相关的图片课件,红军强渡大渡河的视频。(教师)
2.搜集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故事。(学生)
2课时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教师在补充介绍背景资
1.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
长征的岁月,并指导学生结合资
一、走进长征,的鱼钩》《飞夺泸定桥》《丰碑》) 体验和探究愿望,让学生说
感受主旨(用时:2.在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关于长出每个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5分钟) 征的资料,并选出代表进行全班如:《倔强的小红军》中的陈
料回忆长征相关的故事。
2.板书课文题目,并请学生说一
说长征的背景资料。
3.课件出示长征的相关图片、视
频片段,教师补充介绍长征的资
料。
1.简单汇报搜集到的长征途中发料时,可将关于长征的经典
生的感人故事及故事中的主要故事以图片或短片的形式向
人物。(《倔强的小红军》《金色学生展示,唤起学生的阅读
交流汇报。 赓,《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班
3.通过观看关于长征的图片和影长,《丰碑》中的军需处长等,
视资料,谈自己的感受。 进而更深刻地体会长征路上
的千难万险。
1.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读不准
的字、易错字,同桌间相互交流。
1.引导学生初读课文,画出生字、1.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
新词。 “崖、渡、索”。
二、学习字词,板上,并提醒同学交流识字方
质疑问难(用时:法。
10分钟) 3.在教师指导下读准“逶迤、磅
2.教师参与并指导学生的学习交
流活动。 上板书,指导学生汇报运用
3.教师相机指导“逶迤、磅礴、了什么学习方法理解词语。
岷山”等词语的读音。 重点把握“逶迤”“磅
4.教师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礴”“岷山”几个词语的读
流利。 音、字形及意思。
2.同桌互读,熟记字词。组长用
字卡检测组员识字情况,将不认
识的字或难理解的词语贴在黑
礴、岷山”等词语的读音。
4.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1)学生小组学习,组长组织组员
朗读课文,并进行相互评议。
(2)小组选派代表朗读课文。全班
2.难理解的词语相机在黑板
课前准备
评议,正音。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
文,边读边初步感受课文所表达
1.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并提的豪迈气概。
出学习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采用不同的方 教师在指导学生解决问
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用时:
15分钟)
(1)用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式(如:齐读、轮读、分句读、题时,重点弄清全诗写了红
(2)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收获。 表演读、想象读等)读课文,达军长征途中的几件大事,即
(3)梳理未解决的问题。 到准确、流利。 走泥丸(过草地)、千里雪(翻
2.引导学生结合资料,共同解决(2)质疑:小组选代表汇报学习结雪山)、云崖暖(渡金沙江)、
各小组的问题,并相机点拨讲果,并提出组内未解决的问题。 铁索寒(飞夺泸定桥)。
解。 2.针对几个集中问题,结合资料
交流自己的看法,并有感情地朗
读诗句。
四、介绍文体,1.引导学生介绍“七律”,同时
3分钟) 2.引导学生拓展交流。
1.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崖、渡、
五、指导写字,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要重视书写评价,引导
规范美观(用时:3.随着教师示范,练习书写。 学生充分交流书写要点,互
7分钟) 4.交流生字间架结构要点,修改相评议,然后再书写。
索。
2.播放生字动漫,引导学生观察
生字的笔顺、间架结构等。
3.示范书写。
4.组织学生评议,再次练写。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回顾导入,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同学 教师指导学生结合诗中
激发兴趣(用时:闭上眼睛想象诗中的事件场景。 提到的长征路上的几件大事
5分钟) 2.同学间互相提一提建议。 的想象画面,描述场景。
1.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有感
情地朗读全文。
2.组织学生集体评议同学的朗
读。
1.学生汇报体现红军长征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请学生默“难”时应联系“万水千
读并思考) 小组合作学习全诗: 山”“逶迤”“磅礴”“云
1.你认为诗中的哪个词或字最能1.默读全诗,画出相关词句,思崖”“铁索寒”等词语,教
二、自主学习,说明红军长征的“难”?哪个考问题。 师可结合图片帮助学生进行
6分钟) “不畏难”?请找出来。 的感受,再写写自己此时的想
2.结合相关词句写写自己的感法。 的“难”与红军“不畏难”
受。 3.组内交流学习收获。 时,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有
3.想好后先和你的学习伙伴交流感情地朗读诗句,读出自己
感受。 的理解,深化对诗句的感悟。
合作交流(用时:词或字最能说明红军战士的2.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出自己理解。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汇报。 师生交流要点:“七
其他小组倾听并进行补充。 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
2.把自己最喜欢的毛泽东诗词有首八句,每句七个字。分为
感情地朗读给老师和同学听。 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1.认读生字。
自己书写的生字。
第二课时
2.教师指导学生在体会长征
了解律诗(用时:用课件展示相关资料。
1.朗读第一句,想一想“远征
难”都包括哪些困难。
1.引领学生学习第一、二句(第一1.学生在理解第二句的“只
部分)。 等闲”时,结合学习卡的内
(1)导学:读“只等闲”一句,谈容说一说哪些事在红军看来
谈自己的体会。 “只等闲”,生活中哪些事
(2)重点理解:“只”表达的是红是真正的“只等闲”。用自
军战士对“远征难”的轻蔑。 身感受与红军大无畏的革命
2.引领学生学习第三至六句诗乐观主义精神进行对比,在
(第二部分)。 此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读,以求达到深入理解主题
(1)“万水千山”是虚指,诗中实的目的。
写了哪些“山”和“水”?
三、品读全诗,(2)五岭长,乌蒙高,可在红军眼作者先用夸张的手法体现山
24分钟) “滚动的泥丸”。这里运用了什“泥丸”的比喻的修辞方法
么写法? 反映其渺小。结合七律的写
(3)指导学生巧妙处理关键词进法特点,找一找每句诗中意
行有感情的朗读。 思相对的词语,从中体会不
3.播放视频:红军强渡大渡河。同的表达效果。如“腾细
帮助理解“云崖暖”和“铁索浪”对“走泥丸”、“云崖
寒”。 暖”对“铁索寒”。从这些
4.引领学生学习第七、八句诗(第相对的词语中让学生谈一谈
三部分)。 红军战士具有怎样的精神。
(1)哪两句诗写红军取得了远征同时,教师应抓住关键词语,
的胜利? 引导学生想象、联想,借助
(2)全诗采用了怎样的写法? 画面帮助学生理解。
体会情感(用时:里只不过像“跳动的细浪”和势险峻;而后用“细浪”和
(结合第三至六句诗中相关词语
进行交流汇报。)
(1)抓住“只等闲”谈自己的体
会。
(2)反复研读体会“只”这个字
的表达效果。
2.围绕自学提示,展开小组合作
学习。
(1)交流体会“万水千山”。这个
词语说明红军在长征路上历经
千难万险,诗中所讲的事件只是
长征的缩影。
(2)体会第三、四句诗运用的夸张
的修辞方法。
(3)练习朗读,读出五岭逶迤、乌
蒙磅礴的气势,以及红军战士越
五岭就如“腾细浪”,跨乌蒙就
如“走泥丸”的英雄气概。
3.学习伙伴之间谈谈“云崖暖”
和“铁索寒”中所包含的作者
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第
三至六句诗。
4.小组交流学习第七、八句诗。
(1)“更喜”“尽开颜”表达了
红军战士战胜万水千山后的喜
悦之情。
(2)全班交流:全诗采用了“总—
分”和虚实结合的写法。
1.引读:同学们,在中国革命的
历程中,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
四、回归全文,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
5分钟) 齐读这首诗吧!
2.引问:你最想对长征途中的战
士说些什么?
激情朗读(用时:征,让我们带着满腔的崇敬之情
1.配乐齐读全诗。 教师在引导学生说出对
红军战士想说的话时,可以
2.集体交流,汇报自己要对战士在音乐和视频画面的渲染下
说的话。 进行。
2.此环节,师生应具体分析,
本文发布于:2023-10-30 15:59: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6527962011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人教部编版(六上)七律·长征教案精选.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人教部编版(六上)七律·长征教案精选.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