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3-10-30 13:39:16 阅读: 评论:0

天鹅湖赏析-兴趣爱好怎么写

语文阅读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2023年10月30日发(作者:大雁塔简介)

语文阅读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原文地址:语文阅读的核心能力是什么作者:启良春华--上海李

春华

阅读的核心能力是什么?找到了核心,做起来就简单、快捷、有

效。你在核心之外的外围,做了很多的事,很忙,很累,效果却不明

显。就内容的理解来讲,核心能力我找到5个:(1)概括的能力。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的能力。(3)抓重点句、关键词的

能力。(4)读懂言外之意的能力。(5)联系生活来理解。一个小学

生,以上5个能力扎实了,阅读能力一定“优秀”。5个能力,一个学

主攻一个能力,也5学期。小学中年段,以阅读

法”“阅读能力训练”为主,到了高年级,完全可以“指向写作”。

“指向内容”的阅读教学,就是花90%的教学时间去纠缠那可能

不懂的“10%”。其实,教学应该是,用90%的时间去教学生90%

“不懂”。一篇课文,学生90%不懂的在哪里?——课文是“怎么写

出来”的。课文写什么,白话文,一个字一个句的,写着呢。无数的

学生对“怎么写”处于“文盲”状态。为什么?我们的阅读教学的重、

难点,老在“理解”上;偶尔的“指向表达”,只是点缀,只是“理

解”的“锦”上,添了朵体现理念的“花”。常有老师说,这么简单

的课文有什么好教的。要让说课文“简单”的老师,写出一篇课文般

“简单”的文章来,全中国大概没几个语文老师敢站出来。指向了

“写作”,再简单的课文,也有了不简单的一面。

管建刚《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

执教者: 管建刚

教材版本: 苏教版6年级下册

一.引入

师:预习过课文吧?考考你,这是一篇写人的还是写风筝的文章?

生:写人的。

师:主人公是——

生:刘老师。

师:写人的文章要注意什么?

生:要写出任务的品质、特点;要用具体事例,即用故事写人。

师:那么,用故事写人有什么奥秘吗?有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

习课文《理想的风筝》,等到把故事读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就会一个

一个冒出来了!

二、研究“故事的分配”

课文写了刘老师的几个故事?请看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生快速默读)

师:第四自然段,写了刘老师的一个故事:为大家讲故事。谁能

用三个字归纳?(板书:讲故事)

(生读板书)

师:第五自然段,也写了刘老师的一个故事,默读第五自然段,

谁能用三个字,概括这个故事。

(生读后,师板书:写板书)

师:有意的安排,这就叫“构思”。

三:研究“故事的长短”

师:请你数一数,“讲故事”,也就是第四自然段,大概有几行?

生:大概有13.5行。

师:再数一数,“写板书”,第五自然段大概有几行?

生:7行。

师:再数一数,“放风筝”,第八自然段大概有几行?

生:11行。

师:再数一数,“追风筝”,大概有几行?

生:7行。

师:你看,“课上”的两个故事:一长一短,先长后短;“课余”

的两个故事:一长一短,先长后短。这是巧合,还是有意?

生:有意的。

师:可能有的同学,觉得也可能是一种巧合。那么,我们再看第

四自然段。第四自然段,有一句话,写刘老师的外貌,找到了吗?指

给我看。

师:(快速巡视)对,请一起读。

师:严格来讲,这不是写“讲故事”的,同意不?

生:同意。

师:第四自然段,刚才统计过了,13.5行,减去第一句话的2.5

行,写讲故事的,其实是11行。

【生读板书:讲故事(11行),写板书(7行),放风筝(11

行),追风筝(7行)。】

师:我一个字、一个标点地统计了:

“讲故事”11 218

“写板书”7 137

“放风筝”11 217

“追风筝”7 135

师:现在,你还认为是巧合吗?——同学们,写作文,段落的长

或短,是有讲究的,是要想好了的。不是有话就多写点,没什么话就

少写点。写作文的挑战之一就在于:明知道这里要写长一些,可就是

写不长;明知道这里要写短一些,可是却又那么多的话。

四:研究“故事的关联”

(师指题目,生读:理想的风筝。)

师:课文的题目是“理想的风筝”,显然,“放风筝”“追风

筝”,一定要写。——刘老师“上课”的故事,肯定有很多,作者选

了“讲故事”“写板书”这两个。请问,能不能换成刘老师“关心同

学”,比如,有同学受凉了,刘老师脱下自己的衣服,给同学披上;

换成刘老师“博学多才”,会弹琴、会画画呢?

(生沉思)

师:请你默读第八、第九自然段,“放风筝”“追风筝”里的刘

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生:是个乐观、顽强的人。

师:如果上课的故事,换成刘老师“关心同学”“博学多才”,

与“放风筝”“追风筝”,搭不搭配?

生:不搭配了。

师:猜一猜:上课的故事,应该写出刘老师的什么特点,才跟后

(生读)

师:你认为,“我”记住的只是风筝吗?

生:不是,还记住了刘老师的乐观顽强。

师:作者为什么不直说,啊,刘老师,你的乐观、顽强永远留在

我的心里?

生:这样太直白了。

师:对。作文,要有含蓄的美,追求意犹未尽,追求留有余地,

让读的人自己去品味、发现。

师:四个故事,我们朗读好一个,短一点的,“写板书”,第五

自然段。需要练习一下吗?

(生练习后,齐读。生边读,师边作必要的点拨。)

五:研究“故事的连接”

(师指板书,生读:用故事来写人。)

师:课文用四个故事写人。

(生读:讲故事、写板书。)

师:这两个故事,一类的,都发生在“课上”,在课文的第四、

第五自然段。

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欢乐……

(生读)

师:这样过渡,也通,也顺。然而,课文还有一个第七自然段。

●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一种舒展的

快意便浮上人们的心头。在晴朗而没有大风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

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师:有点看不明白了吧?在写“课余”的两个故事前,还有这么

一段写景的话。——不急,咱们回到课文的开头,写“课上”的两个

故事前,有这么两段话——

春天又到了。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

(qiáo)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只只风

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

(生读)

师:这里也是写景,巧合吗?——你看出了作者的又一个构思吗?

生:写“课上”的故事前,先写一段景;写“课余”的故事前,

也写一段景,这是作者的又一个构思。

生:不见刘老师已经近30年了……

生: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师:(范读)“春天又到了。”“不见刘老师已经近30

了。”“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春

天又到了,单独列一段,还仅仅是写时间意义上的春天吗?

生:不是。

师:时间之外,还有什么?不用说。我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们

读最后两自然段。你们的读书声里,会有答案。

六、总结

师:这真是一篇很棒的文章。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明白了用故

事写人的奥秘。孩子们,以后在阅读中,要学会用一只眼睛看内容,

一直眼睛看写作方法,你的眼睛会更清、更透、更明!(师指板书,

生读板书。)

分享:

评析:

其间的连接。

第一部分,让学生明白何谓写作的“构思”。

第二部分,让学生明白“构思”体现为对段落长短(内容主次、

取舍)的安排与控制。

第三部分,让学生明白“构思”要注意故事与故事(段落与段落)

的内在联系。

第四部分,让学生明白“构思”要注意不同故事间的过渡、开头

结尾的照应。

一是不同故事间的过渡。

师:“课上”的故事,因为是一类的,故事跟故事之间,可以没

有过渡;“课余”的故事,因为也是一类的,也不需要过渡。然而,

从“课上”的故事,转到“课余”的故事,需要过渡一下。请你找一

找过渡的句子。

生:“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

情景。”

师:是的,从这一句,就能过渡到下面的“放风筝”“追风筝”。

二是开头、结尾的照应。

师:(范读)“春天又到了。”“不见刘老师已经近30

了。”“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春

天又到了,单独列一段,还仅仅是写时间春天吗?

生:不是。

师:时间之外,还有什么?不用说。我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们

读最后两自然段。你们的读书声里,会有答案。

这大致上涉及到了写作构思在“谋篇布局”上的基本问题。让学

生知道,动笔写之前要考虑怎么写,要理清写哪些故事,故事之间的

内在关系,故事如何体现主题,要注意篇章整体上的过渡与照应等。

学生明白了原来作者写得好,是因为事前构思得好,自己写作前也要

认真构思,把这些问题都想清楚了再写。

“句”“段”“篇”。这大约也是基于对篇章整体构思上的考虑。

阅读本位思维,大多将注意力集中于“字词句”的研读上,集中

在“语感”的培养上。而他的“指向写作”的阅读,更为关注的是篇

章结构,注重培养“段感”“篇感”,这是有道理的。

“段”是构成“篇”的基本元素,如何组“段”成“篇”——谋

篇布局,这是写作构思的一个重要环节。

评析:

写作,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心理过程。文字“表达”——动笔写,

只是这一心理过程的“终端”,是这一心理过程的外化——语词化、

定型化,它只是写作活动中的一个环节,不是全部。写作心理行为过

程,是由感知、酝酿、选题、立意、构思(选材、谋篇)、表达、修

改、反思等构成的,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影响乃至决定了“表

师:“课上”的故事,因为是一类的,故事跟故事之间,可以没

有过渡;“课余”的故事,因为也是一类的,也不需要过渡。然而,

从“课上”的故事,转到“课余”的故事,需要过渡一下。请你找一

找过渡的句子。

生:“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

情景。”

师:是的,从这一句,就能过渡到下面的“放风筝”“追风筝”。

二是开头、结尾的照应。

师:(范读)“春天又到了。”“不见刘老师已经近30

了。”“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春

天又到了,单独列一段,还仅仅是写时间春天吗?

生:不是。

师:时间之外,还有什么?不用说。我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们

读最后两自然段。你们的读书声里,会有答案。

这大致上涉及到了写作构思在“谋篇布局”上的基本问题。让学

生知道,动笔写之前要考虑怎么写,要理清写哪些故事,故事之间的

内在关系,故事如何体现主题,要注意篇章整体上的过渡与照应等。

学生明白了原来作者写得好,是因为事前构思得好,自己写作前也要

认真构思,把这些问题都想清楚了再写。

“句”“段”“篇”。这大约也是基于对篇章整体构思上的考虑。

阅读本位思维,大多将注意力集中于“字词句”的研读上,集中

在“语感”的培养上。而他的“指向写作”的阅读,更为关注的是篇

章结构,注重培养“段感”“篇感”,这是有道理的。

“段”是构成“篇”的基本元素,如何组“段”成“篇”——谋

篇布局,这是写作构思的一个重要环节。

婚宴小型-天线宝宝画图

语文阅读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本文发布于:2023-10-30 13:39: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6443562010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语文阅读的核心能力是什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语文阅读的核心能力是什么.pdf

标签:语文是什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