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语文、数学?回归到本源,你就能打一扇窗
教学是什么?
一个学者讲了个故事。他说,如果你说,3乘以5等于15,这不
是教学;如果你问,3乘以5等于多少,这有点教学的味道了;如果你
有胆量说,3乘以5等于14,那就是教学了。 故事的寓意很明显。
不能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的教学,不是教学。这讲的是方式方法。
关于方式方法的革命,近些年来实在太多了。从洋思中学的“先学后
教、当堂训练”到山东的杜郎口旋风,到由此衍生的各类教学模式,
都是对过去不分对象、不看对象的讲授法的反叛,是学生主体地位的
回归。这种学习某种程度上是有效的。最大的效果在于信心的树立。
许多基础薄弱的学校看了以后,都深受鼓舞。他们也把模式搬了回去,
改进后再用。有一定的效果,因为毕竟是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
是效果有限。
为什么?
因为教学不只是学生课堂地位的回归。那一份学习提纲,那一份
导学案,那宝贵的几分钟交流讨论,教师的三言两语,里面都深藏着
学科素养和教育学修养。岂是形式的变化所能逃得掉的瓶颈?
眼下,追逐名师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大家对名师、特级教师的
课堂乐此不疲。这很可以理解,每个时代都需要自己的偶像。
不过,我还是觉得,一个教师的学习,虽然是在课堂听课之中,
但更多的时候,应该把工夫下在内功上,应该回到自己的空间,静下
心来读些有用的书。
其实听名师讲课多了,自己也能悟到这个规律。教学之大道绝不
在于花拳绣腿,绝不在于套用几个时髦的理念,也绝不在于课桌椅摆
放的变化。但凡一节被人称道的好课,其深厚之处一定在于教师对教
学内容独到的解读,在于对学生精准的理解,在于对教育理念的深刻
把握。不是有许多大家去中学讲课,什么媒体也没有,什么讨论也没
有,从头讲到尾,也同样震撼心灵吗?
可是这些,并非听几节名师的课程所能学来的。在人的教学修养
方面,我敢断言,几乎无捷径可走。
所以,我建议老师们摒弃浮躁的心态,放下“一夜成名”式的神
话般的梦想,回到诸如“语文是什么”“数学是什么”“儿童是如何
是你很可能意识不到,问题归根结底是出在“底子”上。“底子”苍
白,无论教学技巧如何出彩,课也是索然寡味的。
所以,你需要的是打开一扇窗。
比如,你有没有试着去读一读数学家是怎么理解数学的?你了解
数学史吗?你欣赏到了数学的大美吗?
比如,你有没有试着去读一读最新的文本解读理论?你了解最新
的哲学动向吗?课本里哪些经典著作的原作你都读过吗?你知道除了
参考书之外,别人是怎么理解这些课文的吗?
比如,你知道今天主要的发达国家,他们都在教什么,他们怎么
教、怎么评价学生的吗?
林肯说,四十岁以后,人要对自己的长相负责。
我要说,四十岁以后,教师要对自己的精神气质负责。
这种精神气质里,一部分是学养,一部分是批判精神和科学思维
方式。
没有学养,自然不会有批判精神。但光有学养,没有批判精神,
教师仍不能自由行走。
思维方式,不曾被当作教师的一个重要品质。不过,看看我们今
天孩子的表现,你就知道,老师的思维方式有多重要。“只有第一才
是最好”。“只能如此,其他办法都不行。”这种线性思维正在让越
来越多的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变得脆弱而狭隘。
教育,理应给人带来希望,而不是让人的道路越走越窄。思维方
式的暗示其实是无处不在的。同样是一道题,我们要提倡算法的优化,
但是其他算法就毫无价值和优点吗?同样是一篇文本,为什么不可以
本文发布于:2023-10-30 12:53: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6416022010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什么是语文、数学?回归到本源,你就能打一扇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什么是语文、数学?回归到本源,你就能打一扇窗.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