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目标】
1.感受苏词豪放风格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3.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诵读、背诵
【教学重点】
1.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
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作
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2.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
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
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
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
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教学思路】
1.学习特点:学习对象为高二学生,计算机操作熟练程度不一,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
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较低,但富有朝气且对本课学习有浓厚兴趣。
2.学习习惯:知识面仍较为狭隘,习惯于教师满堂灌式的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
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的几分钟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
刚才我们所播的歌曲大家熟悉吗?你们听到这首歌曲会联想到什么呢?(想到《三国演
义》,想到三国……)
大家会想起《三国演义》,想到三国那个时代,三国是一个充满纷争的时代,因此也就留
下了很多英雄事迹为后来人所品评,那么大家点击进入首页,来看一下这几个诗句,看一下这
些诗句所品评的是哪些英雄人物呢?
展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写诸葛亮)
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写孙权)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周瑜)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写曹操)
你们最欣赏哪一位英雄呢?(学生自由发言)而苏轼最欣赏的又是谁呢?(周瑜)
因此在他被贬黄州立于赤鼻矶头时,就想到了周瑜,也写下了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
古》。
二、朗读环节
请大家点击进入左边拦的“朗读指导”,我们看到这边有人将《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柳
永的《雨霖铃》分别用“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和“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来形容,你
们认为有道理吗?
(根据学生回答而定,如果觉得有道理那就叫一名男生来朗读,如果没道理叫一名女生来
朗读)
朗读分析:1.节奏:四字句2/2;五字句2/3;六字句2/4.
2.押入声韵:如“去、尽、物、是、壁、岸、雪、画、杰、发、灭、发、梦、月”
全班齐读,进行指正。
听名家范读。点击“朗读示范”播放《子午书简》方明的朗读。
大家经过刚才的朗读,所感受到的词的基本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豪放)
这就是我们对词的初步感知了。而苏轼是如何体现出这股豪放的,我们后头见分晓。
【题目】
我们先来看题目
“念奴娇”为词牌名,题目是“赤壁怀古”。题目告诉我们苏东坡在赤壁怀古,那他所怀
的是谁呢?(周瑜)
苏轼是如何安排这两块内容的?
附板书:赤壁怀古--上阕--写景
缅怀古人--下阕--写人
三、写景片段分析
古战场到如今也算是一个旅游景点了,如果让你们为之拍一个宣传片,你们会怎样安排镜
头呢?
请大家点击“景点游览”来看看如此安排怎么样呢,跟大家的设想大不大。
你看这图片,先来大处的景,大江汹涌奔腾,然后镜头往前移,目标慢慢缩小,看到了陡
峭的山崖散乱地直刺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滔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于
是整张图景明了了,你们看江水奔马轰雷,十分惊心动魄。而我们为之配上台词的话,就可以
用上“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如画的江山透着的是如
此非凡的气势。
四、人物形象分析
好了,舞台布置完毕,序幕拉开,追光灯亮起来了,照在了哪里啊?(打在了周瑜身上,
主人公出场了)
这个周瑜怎么样啊?我们点击进入“人物遥想”来看看,一起读一下。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1.称呼:公瑾、周郎(称字,而不是直呼名讳,有着对周瑜的尊敬)
2.婚姻:小乔初嫁了(我们平常说“出嫁”是哪两个字呢?--出嫁。我们点击“小乔”,
问题来了,考虑一下,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出嫁”与这边看到的“初嫁”,效果上有什么不
一样呢?请大家进入论坛讨论区。)
教师总结:苏轼记周瑜,主要是记起赤壁之战,但在此却插入了10年前的生活细节,“小
乔刚刚出嫁”,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但如果按实际情况选择了“出嫁”这个词语的话,小乔已
为老乔,那么便不够美了,而周瑜同样的也在变化,所以美女衬英雄,以“小乔刚出嫁”这点
更衬出周瑜的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所以说艺术是没有正误之分的。
3.长相--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这是周瑜的仪容装束,你看一下,周瑜束装儒雅、风度
翩翩,是当时时髦的儒将打扮,更显出了他作为指挥官的那种潇洒从容。)
4.指挥作战--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打仗却还在谈笑,显然不把敌人放在心上,对战
争有着必胜的把握,而“樯橹”点出了水战,“灰飞烟灭”点出了火攻的特点,精确地概括整
个战争的胜利场面。)
到这边我们可以看到由“遥想”二字领起的五句,塑造了一个青年将领周瑜意气风发、春
风得意的形象。
五、苏轼内心
面对着这样的周瑜,苏轼心里有了个比较,请大家把页面往下拉,且看二人的对比资料:
展示如下
周瑜苏轼
年龄:34岁47岁
生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职位:东吴都督团练副使
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成
周瑜24岁被授予“建威中郎将”,并娶了江东美女小乔,34岁为孙刘联盟赤壁之战的总
指挥,而苏轼呢?
大家可以点击苏轼,我们看到苏轼是很有才华的,诗歌方面与江西诗派的核心人物黄庭坚
并称“苏黄”;词方面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人提豪放派必提“苏辛”;书法方面与米芾黄庭
坚、蔡襄并称“宋四家”;散文方面又列于“唐宋八大家”。可见他是十分有才华的,但是他的
仕途却颇为坎坷,这时的他已47岁,却被贬黄州,功业无成。也难怪苏轼发出了“多情应笑
我,早生华发”了。他想到自己年岁已老,却无法如周瑜般建功立业,可以说是壮志未酬,而
这壮志未酬之情,他便于“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消解了。
六、人生态度
这其实也就是他的一种人生态度了,请大家点击进入“人生态度”。
有人认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个句子与全文的基调不合,这句是消极的,那
么在于那么呢?你们是怎么看的,请点击进入论坛,留下你们的见解。
我的见解:苏轼对比周瑜,这落差是极大的,更增添了他壮志未酬的失落,所以心境苍凉,
消沉之情是难免的。
但是,他真的消极吗?苏轼毕竟是苏轼,他特别想得开,“人生如梦”,人生犹如梦一般,
所有风流人物不也都随着大江而东去,洗涤荡尽了吗!那么又何必去执着呢。人生不如意事十
有八九,所以他也特别洒脱,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了。
七、归纳总结
这就是苏轼的全词了,它上半阕写景,景物烘托出了下半阕的人--周瑜,由周瑜想到自身,
抒发出了自己壮志难酬之情。
【课外延伸】
(一)咬文嚼字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课文)与“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其它版本)这两个诗句仅仅是文字上的差异吗?
2.“樯橹灰飞烟灭”(课文)与“强虏灰飞烟灭”(其它版本)中“樯橹”和“强虏”相比,
用哪个词语更好?为什么?
(二)主旨延伸
说说词中苏轼如何对待周瑜的“幸运”和自己的“不幸”,以及别的诗人对待自己“不幸”
的看法。
(三)比较阅读
(双调)蟾宫曲怀古
(元朝)阿鲁威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苏轼和阿鲁威都写到赤壁之战,对赤壁之战的功劳,苏轼的看法和阿鲁威是否一样?两首
诗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
本文发布于:2023-10-30 04:47: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6124392006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