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案

更新时间:2023-10-30 01:21:45 阅读: 评论:0

教师党员承诺-脏怎么组词

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案
2023年10月30日发(作者:培训心得体会总结)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4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课时计划:2课时

一、内容及其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指的是

灿烂的宋元文化的第二课。介绍北宋时期的史学成就及

文学艺术成就,宋元时期是中华文明最灿烂的发展阶段,在史学家看来,宋元文明的总

体成就超越了唐文明,其文化的辉煌成就不仅表现在科技方面,同样显示在史学,文学,

艺术等方面。“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和元曲”

其核心是 理解它关键就是要

了解

《资治通鉴》的内容和历史地位。可通过简要的内容介绍及《资治通鉴》史学思想

的分析,使学生体会《资治通鉴》在中国史学发展进程中独特的地位;还可结合课本“动

脑筋”创设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在现实社会中的价值;同时,在介绍《资治通鉴》

这样的一部叙事明晰,文笔生动的巨著时,应与相关学科语文密切配合,选取《资治通

鉴》中精彩的文字描写作些介绍。

在此之前学生学过本课就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发展。教学的重点是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和元曲”

理解重点的关键是问题引领教学,讲述法、图示法、朗诵法、情景设置法。

二、目标及解析

教学目标:

1、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

绘画及书法成就。

2、通过对宋词、元曲、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审美感,提高鉴赏力。

解析:

1、通过本课的 教学,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 文化成就,包括史学 宋词及杰出的词人

元曲和关汉卿 绘画及书法成就。

2、通过对宋词 元曲 绘画 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

力。

三、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具体表现在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内

本课头绪多,

容复杂文学艺术的发展,是以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为基础关系错综复杂。要解决这一问题主要

通过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以下课本上相关内容,对《资治通鉴》先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师生活动:学生看书,找出有关的基础知识。

问题1,这部书的作者是谁?你能讲讲与他有关的 历史故事吗?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概括知识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司马光从小就是一个聪明勤奋的孩子,长大后致力于史学的研究。著成《资治通鉴》一

书,前后共19年。

例题(1,这部书按年月日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年的历史,将近300卷。全书

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为了写这部书,作

者前后用了19年,仅采用的资料就达到300种,连草稿也没有一个字写的潦草。

请回答:

1)上述材料说的是哪一部书?谁主持编写的?哪个朝代的人?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问题,讲讲有关司马光的事。

问题,2

同学们知道书名的来历吗?

设计意图:学生看书,找出有关的基础知识。

(参阅课本77页小字内容)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问题。

问题3,你知道《资治通鉴》这部书的体例吗?它和《史记》有何不同呢?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进行学习,既加深印象又提高了分析能力。

例题(1,下列有关《资治通鉴》和《史记》的表述,正确的是(

A.成书朝代相同 B.编写体例相同 C.叙史内容相同 D.都是史学名著

例题(2,这部书按年月日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年的历史,将近300卷。全书

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为了写这部书,作

者前后用了19年,仅采用的资料就达到300种,连草稿也没有一个字写的潦草。

2)该书是一部什么体例的历史著作?根据材料,说一说该书的内容。

例题(3《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体例的书籍?它所记叙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

师生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一系列问题。

问题4,北宋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孱弱的王朝,为什么出现了《资治通鉴》这样一部通

史巨著?

设计意图:

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师生活动:

学生可直抒己见,从多角度回答问题。

从根本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归纳。根本原因是宋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长期冲突处于

劣势,加上阶级矛盾尖锐,使北宋政治家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他们把目标

转向历史总结,以为当世统治者的借鉴。

客观原因是书院制度完备,学习风气活跃,北宋文化普及较高,为《资治通鉴》的编写

提供了大量人才。同时印刷术的进步,使书籍得以大量印刷。加上司马光等人的严谨治

学精神。 除文学 史学之外,宋元时期的绘画 书法等艺术也成就斐然。

二、宋词和元曲

问题5,词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它是怎样形成的呢?它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了解词的形成和特点。

师生活动:

学生制表归纳三人主要作品及风格。

词的产生是随着音乐的发展而出现的。唐中期以后,音乐发展较快,句式整齐的诗较难

配乐,为了便于歌唱,人们便按乐曲节拍来填写歌词,出现了长短不一的句式,这就是

词。它在唐出现,到宋时达到顶峰。

问题6,这一时期主要词人有哪些?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和风格。

设计意图:通过列表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等。显示苏 辛三人代表作品:《念奴娇 赤壁怀古》 《如梦令》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要求学生跟着大声朗读,并体会他们的风格特征,

得出苏 辛词豪迈奔放,李词特点风格委婉。 要求学生制表归纳三人主要作品及风格。

例题(1,小林看到一本人物传记中写道:“他是北宋杰出的词人,扩展了词的内容,着重

表达豪放的思想感情,对后世影响很大……”他是(

A.苏轼 B.辛弃疾 C.李清照 D.陆游

例题(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

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请回答:

1)这首词的名称是什么?作者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朝代?

2)他的词有何特点?

3)后来,在南宋词坛,谁继承并发展了他的词风?

4)在你学过的现代诗词里,是否有像本词风格的?举例说明

例题(3,宋朝的杰出词人是哪三位?说出他们的代表作及风格?

问题7,元代著名的剧作家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设计意图:培养历史学科的思维能力。

例题(11958年,关汉卿被确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他写过六十多种剧本。他的代表作是

A.《窦娥冤》B.《资治通鉴》C.《西厢记》D.《念奴娇·赤壁怀古》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

问题8,从《窦娥冤》里,可以看到关汉卿的写作风格怎样?

设计意图:培养历史学科的思维能力。

例题(1,元代著名的剧作家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其写作风格怎样?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

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反映社会现实,鞭鞑黑暗势力。

三、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

我国绘画有悠久的历史。从东晋的顾恺之到唐代的吴道子,风格各异。到宋元时期得到

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表现大众生活的风俗画。它的代表作就是《清明上河图》,指导学

生看书。展示《清》图,向同学介绍该图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图来学习历史,了解历史现象。

例题(1,宋朝《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谁?这幅画描绘哪里的风光景象?

例题(2,两宋时期,反映民间生活的风俗画日益流行是因为(

A.宋词高度发展 B.两宋政府鼓励此种画风的创作

C.佛教的发展受到限制 D.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

师生活动:

指导学生看书。

画卷表现了城乡百姓的社会生活,展现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时代风貌,折射出北宋经济

发展状况。

该图以浓厚的生活气息 精湛的笔墨及淳朴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宋代风俗画的突出成就。

元代著名的画家是赵孟及他的作品。

展示书法家的作品。

问题9,书法在宋元时期成为文人的一种爱好,涌现出很多的书法家,被称为宋四家的

是谁? :

设计意图:

给学生以直观印象,增强艺术鉴赏力。

例题(1,书法方面,被称作“宋四家”的是哪些人?

师生活动:

指导学生看书。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人称“宋四家

元朝的赵孟也是 著名的 书法家。

例题(1,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谁?当时人怎样称颂他的画?

巩固小结

宋元时期不仅科技领先,而且文化灿烂。我们祖先为我们奉献了一份丰厚的文化大餐,

面对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我们在自豪的同时,更应认识到我们的责任与重担,为中华民族

腾飞而努力。

目标检测题:

1.史学:《资治通鉴》:作者: 体例: 叙述年代:

)特点:

2.文学:

1)宋词:词出现于( ,经过发展成为( )的主要文学形式。

2)杰出的词人:

①苏轼:对词的发展的贡献:扩展了( ,着重表达( )的思想感

情,描绘( )的景物。他的词的特点:代表作《

②辛弃疾:把词的( )风格发扬光大。

③李清照:生活在( ,她的词的特点:

3)元曲:由( )和( )组成,元朝剧作家最优秀的是( ,代表作

有(

3.艺术:

1)绘画:两宋绘画的一大特色是出现了( )画,出现的原因是( )的发

展。代表作是北宋大画家 描绘了北宋东京

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价值: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

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 ,当时人称颂他的画属于(

2“宋四家”

配餐题:A组题:

1.下列帝王在《资治通鉴》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元世祖

2.两宋时期,反映民间生活的风俗画日益流行是因为(

A.宋词高度发展 B.两宋政府鼓励此种画风的创作

C.佛教的发展受到限制 D.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

3.1958年,关汉卿被确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他写过六十多种剧本。他的代表作是(

A.《窦娥冤》B.《资治通鉴》C.《西厢记》D.《念奴娇·赤壁怀古》

4.下列有关《资治通鉴》和《史记》的表述,正确的是(

A.成书朝代相同 B.编写体例相同 C.叙史内容相同 D.都是史学名著

5、小林看到一本人物传记中写道:“他是北宋杰出的词人,扩展了词的内容,着重表达豪放

的思想感情,对后世影响很大……”他是(

A.苏轼 B.辛弃疾 C.李清照 D.陆游

B组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

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请回答:

1)这首词的名称是什么?作者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朝代?

2)他的词有何特点?

3)后来,在南宋词坛,谁继承并发展了他的词风?

4)在你学过的现代诗词里,是否有像本词风格的?举例说明

C组题:阅读下列材料:

这部书按年月日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年的历史,将近300卷。全书取材广

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为了写这部书,作者前后

用了19年,仅采用的资料就达到300种,连草稿也没有一个字写的潦草。

请回答:

1)上述材料说的是哪一部书?谁主持编写的?哪个朝代的人?

2)该书是一部什么体例的历史著作?根据材料,说一说该书的内容。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该书作者的哪些品质令人钦佩,值得学习?

4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该书作者和谁被视为中国古代史学界的两大伟人,并称为“两

司马”,他写有哪部史学巨著?

杜甫最好的诗-苦口婆心是什么意思

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案

本文发布于:2023-10-30 01:21: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600105757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案.pdf

标签:窦娥冤教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