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0茶馆(节选)(备课资料)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
版第四册
一、课文补注
介绍戏剧的“三一律”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三一律”,法国古典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的高乃依在
他的《论三一律,即行动、时间、地点的一致》中认为:行动的一致,对喜剧来说,就
是剧中主要人物的意图所遭到的阻碍一致;对悲剧来说,则是危局的一致,它并不以主
人公的胜利或牺牲为转移。时间的一致,则是指把事件发展的时间限制在一昼夜之内,
或力求不过多地超出这个限度。地点的一致,当然要尽可能地让观众在不必换景中看到
人物的行动,但如果不行,则可把地点扩展到能在24小时往返一次——最好在同一城市
——的距离之内。
(转载于《语文课文名篇教学设计》xx年大象出版社出版,主编:张家璇)
二、课文析读
《茶馆》塑造了众多的各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剧作家描写的重点是放在五花八
门的市民阶层人物上的,裕泰茶馆的掌柜王利发善于经营、谨小慎微,虽然有着买卖人
的自私,为人却还本分。为了在那个社会里求得自己的一席生存之地,他苦心改革自己
的经营方式,使之跟得上社会风气的流变。他“作了一辈子顺民,见谁都请安、鞠躬、
作揖”,但最后他还是没能争得自己的生存,被那个社会逼上了绝路。常四爷是一个“旗
人”,是属于享有“铁杆庄稼”(吃皇粮)特权的一类人。他性格耿直、刚强,有强烈的
正义感和爱国心。面对清朝的腐败,他激愤地说:“大清国要完!”因而坐了牢。他参加
过义和团的反帝战斗,后来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卖菜人。和“作了一辈子顺民”的王利
发不同,他“一辈子不服软,敢作敢当,专打抱不平”。他“只盼国家像个样儿”,但结
果是“一事无成”!最后他说的一句充满感愤的话,对他的性格做了生动的总结:“我爱
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王利发的房东秦仲义,原是一个掌握着相当家产的血气
方刚的阔少,后来主张“实业救国”,成了一个立志维新的资本家,但由于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反动统治,尽管他惨淡经营几十年,最后还是彻底破产。他在“事业”失败后
自我嘲讽地说:“应当劝告大家,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
告诉你们哪,秦某人七十多岁了才明白这点大道理!他是天生来的笨蛋!”在老舍笔下进
入茶馆这个“小社会”的,还有当时各种各样的人物:狠毒奸诈的清官太监、吃洋教摆
威风的教士、旧军阀的官兵和警察,以及那些从清朝一直混到国民党统治时代的侦探、
打手、流氓、人贩子、相面的等种种社会渣滓和那些经受着生活熬煎的旧艺人、小摊贩、
厨师、小学教员等下层市民。此外,还有流入城市的破产农民,他们在农村被逼得走投
无路,而这里等待他们的是更加悲惨的命运,如贫农的女儿康顺子被卖给太监为妻,那
个不合理的社会残忍地埋葬了她的青春。总之,众多的人物形象,活现出一个叫人窒息、
激人愤怒的黑暗社会。尽管一次次地改朝换代,而茶馆里那张“莫谈国事”的纸贴却“保
存了下来”,这是富于象征意义的,就是说这些朝代的共同特点是由少数达官贵人统治和
压迫人民大众,老百姓是不能说话的。在茶馆这个“小社会”的背后,有一个没有出场
的主宰一切的魔鬼,那就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罪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制造
者和统治者。
(节选自《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三、类文荐读
今天的茶馆
范小青
喝茶最好的地方是哪里呢?应该是家里。早晨起来,洗脸刷牙后,便泡上一杯浓浓的清
绿的茶,许多人都这样,抽烟的人在这时候再点上一支烟,细细品味茶烟的意思,真是神仙
境界呢!一天工作劳累了,傍晚回到家,喝一杯清香的茶,解除疲乏,冲淡烦恼,浑身血脉
贯通,心情舒畅,多好!
在家喝茶,是一个人的世界,一个人的享受,确实清静,确实安逸,但好像少了些什么。
少些什么呢?那便是三五朋友一起喝茶神聊时的意趣和感受。
若是愿意与三五朋友哪怕更少些的朋友喝茶,那就要寻找茶馆。从前街上茶馆是很多的,
各种档次的,供老百姓喝茶拉家常的,供商人喝茶谈生意的,供有闲人喝茶看风景的,供听
书的人喝茶听书的,应有尽有。后来呢,这些茶馆慢慢地减少,越来越少。
茶馆的生意清淡了,茶馆没饭吃了,怎么办呢?要吃饭,就得想方设法把喝茶的人拉回
来。于是在茶馆里,也开了卡拉OK,也办起舞场,也弄点酒给你喝喝,不怕你们吵吵嚷嚷,
只怕你们不来消费。那种花几分钱、几角钱买个清闲的时光好像再也不会回来。从前茶馆里
那种轻声慢语的说话,无声无息的品味,也不见了。大家高声说话,才可以盖过激昂的音乐
声。人的悠闲的好心情没有了,喝茶的恬淡的意趣也没有了,浓浓的乡土味也没有了,所以
许多人不再到茶馆喝茶。
茶馆的装饰也赶上了时代潮流,五彩的灯,豪华的室内布置,还配有帝呀豪呀之类的店
名,浪头大得叫人吃不消。
有人感叹,有人摇头,其实呢,也不必着急,炎夏过后总是凉秋,繁花落尽便到了返璞
归真的时候。现在你到大街小巷看看,如雨后春笋般突然冒出了许许多多创意新颖的茶馆;
装饰成竹园氛围的,让你好像置身一片绿色竹林与友人同乐同安;布置成乡土风味的,有风
车牧笛的,让你想起一首首的田园诗;喇叭里有极轻柔的音乐,也或者根本就没有音乐,服
务小姐轻盈飘忽为你服务,茶客们喃喃细语,轻轻地笑,甚至你常常能够看见蓝眼睛高鼻子
的老外也委屈着自己硕大的身体蜷坐在小茶馆向你微笑呢!于是,进入了这地方,你的大嗓
门也就自然而然地降低了分贝,清静恬淡不是又回来了么!
返璞归真,到底返到什么程度,归出什么滋味,是单纯的返朴,还是另一层意义上的进
步,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想法。而我呢,总觉得现在的茶馆少了从前
的书场茶馆、老虎灶茶馆的那种生活的原汁原味。但是,我得明白,现在的生活已经和从前
不一样了。
(《钱江晚报》1996年7月26日)
阅读提示:《今天的茶馆》是借写苏州改革开放以来,茶馆格局、布置的变化来表现人们饮
茶习惯的变化,反映出人们心态以及心理情绪蜕变的轨迹。文章语言风格是近于普通话的苏白
来写巷中事,以绵长婉转见长。这种清浅平淡、绵长婉转也是一种美,也能耐得住品味与咀嚼。
四、鉴赏方略
戏剧的阅读与鉴赏方略之二: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自是社会矛盾的反映,社会矛盾往往有一个发生、发展、激化、解决的过程,
这个过程就在戏剧中演变成戏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无论是多幕剧,还是独幕
剧,无论是现代话剧,还是古典戏曲,戏曲冲突都有一个完整的过程。《窦娥冤》一剧,围
绕着窦娥受冤而死,展现了窦娥与封建社会腐败吏治的激烈冲突。剧本的开始是窦娥与张驴
儿之间的矛盾冲突,继而又在大堂受刑,被冤判斩,发展为窦娥与桃杌太守的矛盾冲突,这
是发展。到了窦娥被屈斩之时,窦娥悲愤莫名,指天斥地,三桩誓愿,把戏剧的冲突推向高
潮,斗争的矛头直指整个黑暗、腐败的社会。然后,又通过窦娥鬼魂的斗争,奸人授首,昏
官被免,冤屈得申,这是全剧的结局。矛盾虽未完全解决,但在一定形式上矛盾趋向缓和,
这也是一种解决。
因此,鉴赏剧本,首先要了解剧本所展示的矛盾冲突,品味矛盾的产生,冲突的性质。把握
整个矛盾冲突发展的过程,从而完整地把握剧本的情节。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0茶馆(节选)(第一课时)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
版第四册
●从容说课
1957年发表并演出的《茶馆》,代表了老舍先生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以旧北京城
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刻画和描写,反映
了清末、民国初年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近50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与罪恶,对世人宣告了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可以这样说:《茶馆》是老舍以自己丰富的阅历,凭借对北京市民社会的熟悉,带着对旧社
会的满腔憎恨,为它唱出的一曲挽歌。全剧共五幕,课文节选的是第二幕。
学习《茶馆》,主要应领会剧本独特的结构和戏剧冲突。
《茶馆》不是以一个主要人物和事件贯穿全剧的纵式结构,而是用截取横断面的手法,把
众多的人物和事件展示出来。剧中人物的活动,只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这无数
个画面组织起来,构成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逐步展开。这些人物没有特别突出的主次之分,
每一个人的台词都不多,在茶馆中也是一闪而过,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故事,这些故事或
相互交织,或平行发展,共同构成了茶馆这样一个大时代的缩影。整个一幕剧就是由一个个发
生在茶馆中的小情节、小故事连成的,是平面展开的,是我们称之为卷轴式的平面结构。
《茶馆》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采用了特殊的戏剧冲突方式——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剧
中虽然集中了三教九流人物,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
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剧中的人物仿佛是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轨迹必
然地在运行。正直、善良的人们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社会渣滓,各自遵循
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作者也没有去追究他们个人品质上的某种邪恶之处,而是把矛盾的
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
突。如第二幕中李三的抱怨、巡警的勒索、难民的哀告、逃兵的蛮横,都表现了帝国主义指
使的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而刘麻子、唐铁嘴等人,也正是
那个黑暗社会的产物。这种近乎“无事的悲剧”更能激起人们对旧时代的强烈憎恨。
学习本课,可运用诵读法和归纳法(学生自己归纳)来进行,尽量让课堂出现师生互动
的场面,以便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
2.掌握《茶馆》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及其独特的戏剧冲突。
3.学习本剧对剧情巧妙的衔接与穿插的结构特点。
能力目标
1.能通过剧情与人物语言掌握有关戏剧冲突,并能认识主要矛盾冲突及其实质。
2.反复朗读,进入角色,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把握作品的语言
特色。
3.仔细揣摩潜台词的深刻含意,理解其言外之意。
4.通过剧本提供的多方面信息剖析重要人物的内心世界,能够随着剧情的发展变化分析
人物的性格发展变化,进而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
德育目标
老舍先生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学习剧本,应通过茶馆这个特殊的舞台了
解更广阔的背景上所反映的纷纭复杂的阶级关系和社会风貌,认识全剧的冲突实际上是人民
与旧时代的矛盾,进而认清那个时代的腐朽性。
●教学重点
1.学习老舍先生的语言艺术,品味剧本独特的语言风格。
2.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分析《茶馆》的矛盾冲突,揭示《茶馆》的主题思想。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指导学生品味《茶馆》中人物对话的北京方言特点。
2.分析、讨论法。对难理解的问题通过分析、讨论达到认识和理解的目的。
3.比较鉴赏法。对《雷雨》和《茶馆》的结构特点等进行比较鉴赏,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茶馆》电影VCD光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介绍作家、作品。
2.理解剧本的情节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老舍先生是杰出的人民艺术家。他在文学领域的许多方面都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他的小
说好,我们在初中已经学过了选自《骆驼祥子》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他的戏剧更好,20
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剧坛,他的作品独树一帜。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茶馆》,再次走近老
舍,领略老舍戏剧创作的特殊魅力。
二、解题
多媒体显示:
1.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他对于多种文艺体裁都进行过广泛
的实践。小说作品中短篇与中篇不乏佳作,而尤以长篇小说最有影响,与茅盾、巴金齐名,
同为现代长篇小说大家。此外,还写过杂文、鼓词、新诗、旧剧、民歌……解放后,他考虑
到“以一部分劳动人民现有的文化水平来讲,阅读小说也许多少还有困难。可是,看戏就不
那么麻烦。”(《老舍剧作选·序》)“剧本排演出来,就连不识字的人也能看明白。”(《我当选
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感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深入群众,写了一批话剧作品,
因而蜚声文坛。1951年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骆驼祥子》《牛王踢传》《离
婚》《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牙儿》等,话剧有《龙须沟》
《方珍珠》《茶馆》等。
2.《茶馆》简介
1957年发表并演出的《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
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
民初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50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
的动荡、黑暗和罪恶,达到了作者预想的写作意图,即埋葬这三个可诅咒的时代,宣告旧中
国必将走向灭亡。
《茶馆》全剧共三幕,各写了一个时代。第一幕的时间是1898年初秋,正是戊戌变
法刚刚失败,谭嗣同被问斩后不久。那时的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的人物都把这里
作为一个相互交流的场所。作者在这一幕里向我们展示了腐朽的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向末
路。剧中描写了信洋教的小恶霸,依仗洋人,神气十足,连官府也怕他三分;有钱有势的
人家为了一只鸽子,可以请来官方的打手和差人打群架;吃朝廷钱粮的旗人整日游手好闲;
朝中的太监总管不仅生活奢华,而且还可用高价买来妻子;农民和城市贫民却卖儿卖女。
这种剪影式的描写,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地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
建统治的荒淫、腐败所造成的农民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这一切都表明了中国封建
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第二幕即课文节选部分。
第三幕写的是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剧中所有正直的人都陷
于一种不可自拔的困境中。裕泰茶馆已破烂不堪,王利发无论怎样改良也无法维持正常的生
意;有名的厨师只能在监狱里蒸窝头;身怀绝技的艺人无法维持生计。与此相对照的是恶势
力异常活跃,地痞、特务如鱼得水。最后茶馆被人霸占,掌柜的悬梁自尽。作者怀着强烈的
激情批判和诅咒了这样一个黑暗的时代,表明了旧中国注定要灭亡。剧中通过康大力等人投
奔西山解放区的描写,暗示出黑暗就要过去,光明即将到来。
三、梳理剧情脉络
1.播放电影片断,使学生感性了解剧情。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分角色朗读。
(解说:分角色朗读的要求:①台词较多的角色,各选一名学生担任。台词少的角色,
一人可兼几个。②本文语言特色为角色对话运用北京方言,朗读时应尽量读出京味来。③朗
读时应声情并茂,可适当地运用一些手势。)
3.叫一名学生起来简要复述情节,师生共同梳理。
①李三向王淑芬发牢骚;
②王利发和王淑芬拌嘴;
③巡警和大兵的压榨与掠夺;
④唐铁嘴要租房;
⑤常四爷、松二爷来为王利发的开张贺喜;
⑥吴祥子、宋恩子来茶馆抓人、敲诈;
⑦康顺子求工;
⑧刘麻子和老陈、老林的交易;
⑨崔久峰对局势的不满;
⑩老陈、老林被抢,刘麻子被抓。
这些人物可归纳为掌柜、下层人民、兵痞、封建遗民、旧民主主义者等,情节结构可概
括为:以主要人物——王利发的悲惨命运和茶馆的变迁为线索贯穿全剧。
板书:
四、课堂练习
1.填空
《茶馆》的作者是_________,原名_________,字_________。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
府授予“_________”的称号。主要作品还有剧本《_________》《_________》,小说《_________》
《_________》。
2.《茶馆》一剧中的台词,有的词语不止一个意思,请把不止一个意思的词句的台词找
出来( )
A.你们的铁杆庄稼不行了,我们的灰色大褂反倒成了铁杆庄稼。
........
B.我们给皇上效力,有袁大总统的时候,我们给袁大总统效力。
..
C.二十多年了,他们可给我长过工钱?什么都改良,为什么工钱不跟着改良呢?
..
D.多年的交情,你看着办!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
....
参考答案:
1.老舍舒庆春舍予人民艺术家龙须沟方珍珠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2.D
五、课堂小结
《茶馆》写的是裕泰茶馆所经历的半个世纪,即从清末、军阀混战到国民党统治时期共
三个时代由盛到衰的变化,下层人物的悲惨结局。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社会面
貌,深刻地表明旧制度的反动腐朽,揭示了旧中国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我们应在梳理情节的基础上初步了解作品的主题。
六、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品味关键对话。
2.《茶馆》第二幕中出场的人物有多少位,如何划分他们的类型?
3.剧本中舞台说明的特点和作用各是什么?
本文发布于:2023-10-30 01:17: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599876757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10茶馆(节选)(备课资料)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四册.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10茶馆(节选)(备课资料)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四册.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