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

更新时间:2023-10-30 01:04:03 阅读: 评论:0

红楼梦评书-中国文化遗产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
2023年10月30日发(作者:美食佳句)

2010级历史学专业

学号: 100301024 姓名:瞿文琼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9 辉煌灿烂的文学【高中历史必修三】

【教学内容】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 3(必修)》第

三单元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教材分析】

本节是本单元第二课,本课分为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和元曲

已经明清小说三个方面,系统地讲述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古典文学的

不同发展形式。《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

了解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2.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

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

3.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

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2.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

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

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3.组织学生进行分组交流讨论,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赏析文学作

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通过对文学家、诗

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

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培养

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升华。

2.通过组织号召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讨论,提升学生的合作精

神、集体意识和竞争意识。

.以一些杰出的文学家身上具有的热爱祖国、关怀民情等高尚

的思想情操来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塑造健全的人格。

【重点难点】

1、重点:中国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及时代特点;了解文学是一

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反映;使学生将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的思想性

和社会背景紧密地联系,更好地去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

依据:中国古代文学的知识在中学语文课上早已经学过很多,

在历史学科上是有所不同的,必须将对诗歌的理解从文学性转到历史

性上来,与历史背景相结合,从而更全面的了解所学朝代的社会状况。

突破方法: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并结合语文学科上掌握的一

些技巧来初步分析古典文学的深层含义。

2、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中国古代文

学的发展与政治经济等之间的联系。

依据:这部分内容没有明确在课文中写出,但却是影响文学发展

的根本原因,也是文学作品所真正展示和体现的内涵,是对历史知识

点的深入理解与探究,更能培养学生分析思考能力。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将之前学习的各朝代政治、经济的内容与之

充分联系起来,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思考分析。

【教学方法】

1、教法:采用口授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型教学,运用

多媒体课件和板书,通过文史联系比较、情景创设等途径,结合相关

图片进行授课。由于本课属于文学史的内容,其主要名篇和文学特点

在语文教学中都多有涉及,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引用和回忆

已学过的历代名篇,在整合语文的教学资源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从

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中去把握文学的发展及其特点,努力做到论从史

出、史论结合。

2、学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与探究学习相结合,首先是学生

独产思考课堂问题,再是分组讨论,最后对问题进行解答并提出相关

探究性课题。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

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

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

作学习和交流,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文学鉴赏的水平,

加强文学修养并陶冶其情操。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40分钟)

【导入新课】3分钟)

首先让同学们欣赏一段1分钟的音乐《关雎》的吟唱)古代的

十个都是可以吟唱出来的,用来表达人们的情感,引出文学就是随着

人类的发展,以及情感劳动的需要而产生的,其最大作用就是表达和

宣泄人们的思想感情。中国古代历史源源流长,文学更是辉煌灿烂,

那么同学们知道我国自古以来的主要文学形式有哪些?然后带领同

学们一起回顾。

本节课主要学习中国古代辉煌的文学,首先就要了解我国的文学

形式主要有哪些。从《诗经》、唐诗,到宋词元曲小说,这些同学们

在中文语文课堂上都有所学习,探讨其文学价值。然而,为什么在这

个时期会出现这种文学形式?为什么在不同的时代繁荣的文学形式

也不同?这些作品的深处又包含着怎样的故事背景?今天,我们就从

另外一个角度,带领大家重新审视这些文学作品,用历史的思维去分

析它们的价值。

【讲授新课】30分钟)

一、从《诗经》到唐诗(15分钟)

(一)《诗经》、楚辞和汉赋(9分钟)

1.首先从《关雎》引入,让同学们自己分析《关雎》的内容和特

点,然后介绍分析《诗经》的简单概况,《关雎》的特点引申到《诗

经》的特点和价值。

概况:《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孔子整理编定。

特点: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

强(现实主义)

价值: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注意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

典(五经之一)。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2.先简单介绍屈原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背景人生经历,引出代表

作《离骚》,分析《离骚》概况、特点和价值。

概况:世界文化名人,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所作。屈原采用

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又称

《离骚》是楚词代表作,抒情长诗。

特点:楚言楚地(楚辞体);句子参差不齐;浪漫主义色彩。

价值:是抒情长诗,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诗人把深

厚真挚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融于作品中,表达了人民的热爱。

教师小结:《诗经》、楚辞在我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们

的影响已突破文学领域,渗透到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各个方面。清人赵

翼《论诗》中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文学史上,

人们常以“风”“骚”并举。“风”指《诗经》“骚”指楚辞。

3.简单说明汉赋是由楚辞发展演变而来,引用《上林赋》和《二

京赋》部分选段,结合对比《离骚》分析汉赋的特点。

西汉特点:以恢弘的气势,绮丽的景物,夸张的手法华丽的辞藻,

表现出当时宏阔硕大的文化气度,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以及丰富多

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东汉特点:篇幅大多较短,以抒情为主,字句平浅,已经较为清

新。

【教师小结】综合分析《诗经》《离骚》和汉赋的内容特点和时

代背景,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古代文学的内容形式发展是与时代发展

密切相关的,受其所影响。

(二)唐诗(6分钟)

1.教师提问】同学们都知道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

那么大家知道其原因是什么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学生回答】【教师解答】①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

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②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

厚的文化基础;③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

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在此,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一定社会的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内在

联系,逐步培养他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

的能力。

2.唐朝不同时期发展概况

初唐:初唐的著名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等人。

盛唐:①高适、岑参的边塞诗,写出了边塞景物的雄奇壮观和军

旅生活的英武豪放。②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景物如画,意境幽深,

富于诗情画意。③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④杜

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李白和杜甫着重讲,其他

的一带而过)

中唐: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创作

了大量平实浅近的讽喻诗。

晚唐:李商隐、杜牧(“小李杜”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

是荔枝来”

二、宋词和元曲(10分钟)

(一)宋词(7分钟)

1.【教师提问】词这种文学形式最初出现于唐代,但几乎不为人

知,相反到了宋朝,诗开始逐渐落没,词却开始走向繁荣,哪位同学

知道这是为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学生回答】【教师解答】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

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②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

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③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

己的思想情感。

2.分派别介绍代表人物其派别的思想内容和风格特点

婉约派:北宋的柳永和两宋之际的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典型代表,

可以柳永的《雨霖铃》和李清照的《声声慢》为例,说明婉约派的风

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内容以咏叹个人身世,写景抒情为主。

豪放派: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南宋辛弃疾也在此

取得了很大成就,可结合二人的代表作品分析,总结出豪放派的风格

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

(二)元曲(3分钟)

1.介绍广义元曲的含义,包括散曲和元杂剧。散曲是北方民间流

行的一种诗歌体裁,在音节和用韵上比较自由,句子长短参差,且可

以加衬字,多用方言俗语和当时的新词,增加了语言的灵活性和通俗

性。元杂剧是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

剧形式,用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

2.元曲成就最高的是关汉卿、马致远等人。

3.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元曲兴盛的原因,一是适应统治阶级燕

乐的需要,二是为满足广大市民阶级日益强烈的文化需求(主要的)

三、明清小说(5分钟)

1.老师引导学生共同分析明清小说繁荣的社会背景

①社会经济发展,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加强,封建社会的衰落, 社会矛盾凸现,不少

文人开始对现实进行批判,对小说创作产生影响; ③市民阶层扩大,

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同时也提出社会需求。

2.纠正关于明清小说的几个错误观点。明清小说在文学史上与唐

诗、宋词、元曲并称,是明清时期文学的代表。明清小说是从宋元话

本发展而来的。唐代传奇、宋元话本都是短篇,明清小说创立了长篇

体裁,开辟了我国小说史的新阶段。

3.特点: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在反映社会生活

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

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

4.代表作品:

①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等

四部长篇小说最为著名,是中国和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②其他: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等。

【难点突破】3分钟)

分析文化繁荣原因的一般方法。(可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

系和文化发展五个方面分析.

①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矛盾和缓,社会安定.

②统治者的文化政策.

③经济发展,农业和工商业发展,城市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

④民族关系融合,对外关系开放,文化交流频繁;

⑤对前代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受其他文化领域成果的影响.

结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堂总结】2分钟)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主要形式及其的历史成

就。相信大家对唐诗宋词等古典文学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政治、经

济和文化三者是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同学们以后在分析

问题时一定要养成全面思考的习惯,这样才能将问题思考的更透彻,

才能得出最正确的解答。

【课堂习题】2分钟)

带领学生完成几道基本的习题,巩固课堂知识。

【板书设计】

正板书:

9 辉煌灿烂的文学

一、从《诗经》到唐诗

(一)《诗经》:概况、特点、价值

(二)楚辞:概况、特点、价值

(三)汉赋:西汉特点、东汉特点

(四)唐诗

1.兴盛原因: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

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

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

2.初唐:王勃

3.盛唐:李白、杜甫

4.中唐:白居易

5.晚唐:“小李杜”

二、宋词和元曲

(一)宋词

1.繁荣原因: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

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

两宋社会矛盾尖锐,

2.派别

1)婉约派:柳永,李清照,派别风格

2)豪放派:苏轼,辛弃疾,派别风格

(二)元曲

1.元曲的含义

2.代表作品: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

3.兴盛原因:适应统治阶级燕乐的需要

为满足广大市民阶级日益强烈的文化需求(主要)

三、明清小说

1.繁荣原因:社会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封建社会衰落, 社会矛盾

市民阶层扩大,社会需求

2.代表作品:四大名著等

副版书:

风雅颂,离骚,“风骚”,李白,杜甫,市场经济,婉约派,豪放

派,《窦娥冤》,资本主义萌芽,四大名著

【所需教材及资源】

1、教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3(必

修)

2、网络资源:

中国人民出版社:/gzls

百度:

新华网:

寻隐者不遇作者-到底的近义词是什么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

本文发布于:2023-10-30 01:04: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5990432005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中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中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pdf

标签:窦娥冤教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