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我的祖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欣赏《我的祖国》,简要地分析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和演唱形式。a、b
两部分的对比。 通过新旧时代歌曲的对比,感受时代变化祖国的发展壮大,以
及歌曲创作的不同演绎对歌曲情绪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二、会聆听与分辨乐曲的结构以及学唱歌曲的a部分,注意速度、力度、情绪。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脑、下载音乐、视频资料、电子琴、学生准备资料。
教材分析:
歌曲《我的祖国》是表现20世纪50年代初期抗美援朝战争的影片《上甘岭》
的插曲。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优美抒情,第二乐段壮丽宏伟,是一首明
朗的颂歌。“美丽的祖国”“英雄的祖国”“强大的祖国”从各个侧面歌颂了祖国,
“辽阔的土地”“古老的土地”“温暖的土地“则从地域、历史、现实三个视角歌
颂了祖国,言简意赅,实是不可多得的精品,歌曲音域较宽,气势宏伟,虽然不
是一首儿童歌曲,但学生完全可以理解,甚至还可以学唱其中的一些片断,因此
将它作为欣赏曲目是很合适的。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唱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三、欣赏《我的祖国》。
(一)、初步了解作品
师:今天的音乐课我们将欣赏一首传唱了半个世纪的老歌,也是一部电影插
曲、歌曲名叫《我的祖国》。
师:为了节省时间,在课前我已经给同学们布置了作业,回家上网查找和《我
的祖国》这首歌曲相关的内容,为了检验同学们的自学成果,请同学们来回答几
个问题:
词作者?曲作者?原唱?电影名?时代背景?
师小结:这是一首描写我国志愿军战士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支援朝鲜人民
打击美帝国主义侵略的电影《上甘岭》的插曲。当时我志愿军战士与敌人进行着
殊死的战斗,打退了敌人一次次的反攻,坚守着阵地,缺水、断粮、忍着伤痛,
在女卫生员的带领下,唱起了这首优美的,荡气回肠的《我的祖国》。
(二)、完整欣赏作品(播放视频)
1、歌曲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从歌词的角度思考:爱祖国、爱家乡的热爱
之情;赞美祖国和保家卫国的决心。)
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从音乐角度听辨可以分为a 、b两个乐段)
(三)、分段细赏作品
1、聆听a乐段
(1)、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音乐情绪?速度、力度是怎样的?(情绪:亲切
优美、婉转流畅。速度:稍慢,力度:中强)
(2)、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歌曲一开始我们就听到了女声那特有的柔和甜
美的音色、用领唱的形式演唱出歌曲的主旋律,旋律线条波浪进行,歌曲带有浓
郁民族特色,从头至尾稍慢的速度和中强的力度 ,给人一种平稳的感觉,让我
们产生了优美流畅抒情的感觉,这就把战士们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充分的表
达出来了。
(3)、轻声哼唱旋律和歌词
在教师琴声伴奏下用“噜”哼唱旋律后再唱歌词,进一步体会第一乐段的情
绪、速度和力度。
2、聆听b乐段
(1)、和a乐段相比音乐的情绪、速度、力度有没有变化?如果有,是怎样
的?(情绪:宽广壮丽、气势宏伟。速度:稍快。力度:很强)
(2)、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这种稍快并变化的速度变化,从中强到渐强到很强的力度变化,把气势磅礴的情
绪渲染出来,使我们产生了激情澎湃的感觉,也把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保卫和
平的决心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3)、轻声哼唱旋律和歌词
在教师琴声伴奏下用“嘣”哼唱旋律后再唱歌词,进一步体会第二乐段的情
绪、速度和力度。
(4)、教师用电子琴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歌词。
四、拓展:新时代《我的祖国》
师:刚才大家欣赏的是五十年代我的祖国,五十多年过去了,现在我的祖国
是怎么样的呢?现在我们的祖国与原来的祖国一样吗?
师:我们来听听实力歌唱家彭丽媛演唱的《我的祖国》。感受现在《我的祖
国》。
师:我们再来听听玖月奇迹的《我的祖国》,注意演唱形式的变化。
五、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收集你喜欢的爱国歌曲并唱一唱。
歌曲相关知识
1首唱者郭兰英。
师:歌唱家郭兰英1930年出生在山西平遥的一个叫“香乐”的小村子里。
她的嗓音甜美,吐字清晰。郭兰英表演基本功扎实,唱腔优美,动作洗练,戏路
很宽。曾在新歌剧《小二黑结婚》、《刘胡兰》、《白毛女》、《窦娥冤》中担任主角,
为新歌剧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还演唱了《南泥湾》、《翻身道情》等大
量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地方色彩的歌曲。
2歌曲创作的背景--电影《上甘岭》剧情介绍。
1952年秋,朝鲜战争进入最后的关键阶段。为了夺取抗美援朝的最后胜利,
志愿军某部八连忍饥挨饿,坚守上甘岭24天,终于迎来了大反攻的全面胜利。
上甘岭战役非常惨烈,美国侵略者竟在板门店谈判休会期间,在仅4平方公里的
阵地上,调动六万多兵力,向上甘岭发射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舰载炮弹,
最多的天达30万发。在三八线附近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企图夺取上甘岭阵地,
进而攻占五圣山,用武力获得他们在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坚守上甘岭阵地的
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张忠发的率领下,与敌人浴血奋战,打退了敌
人二十多次的疯狂进攻。此后,他们又根据上级指示,退入坑道坚守阵地,拖住
敌人,使之无法前进一步。在坑道里,他们遇到了各种难以想像的困难。不仅与
外界的联系被敌人切断,而且缺水缺粮,生存艰难。但为了祖国、为了朝鲜人民,
他们以惊人的毅力,从而赢得了时间,使中朝军队取得了大进攻的胜利,并使整
个朝鲜战场的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美国侵略者被迫重新坐下来谈判,无可奈何
地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朝鲜人民得到了和平。
影片的节奏处理颇具匠心,既有紧张激烈的战斗场景,又有舒缓深沉的抒情段落,
二者妥贴地交织在一起,引人入胜。环境气氛和物件细节的创造性运用,也增添
了影片的真实性和生动性。本片插曲《我的祖国》在渲染气氮、表现主题上起到
了重要作用,流传甚广。
3了解作词家乔羽。
乔羽(1927.11.16—)山东济宁人。幼时家庭生活拮据,靠哥哥做店员维持生
活。高中期间,当过小学教员。1946年初入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学习,开始
在报刊发表诗歌和小说,还写过秧歌剧。1948年毕业于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
艺术学院。1948年华北联大与北方大学合并为华北大学,调入华大三部创作室,
开始专业创作。《我的祖国》、《人说山西好风光》一经谱曲,广为传唱。1956年
与时佑平合作创作电影文学剧本《红色少年行》,描写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
间,一群儿童成长为革命少年的故事。195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60年创作
的电影文学剧本《刘三姐》,歌颂了美丽智慧勇敢的民间歌手刘三姐,带有浓郁
的地方民族色彩。1964年还参加了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诗词部分的写作。
粉碎四人帮后,与树园等合作创作了话剧《杨开慧》并继续创作了歌词,现任中
国歌剧舞剧院院长。是中国音乐创作界不折不扣的词坛泰斗。电影《上甘岭》上
映后,他创作的“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也让无数观众唱下了
热泪。
乔羽,待人敬而不疏,近而不谑。浓厚的乡音铿锵有致,言词幽默有趣,加
上他言语间的手势动感明快,第一眼就给人留下神采奕奕,精神矍铄的印象。
乔羽创作的歌词表达了新时期中国人民的心声,因而他的作品广泛流传,成为
人们传唱的经典之作。
4了解谱曲家刘炽。
谱曲家刘炽,陕西西安人。他从小随民间艺人学习鼓乐,15岁成为红军“人
民剧社”小演员。1939年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随冼星海学作曲,是当时延安
有名的“五人团”成员。他共作有10部歌剧音乐、10部大合唱,10部电影音乐、
500余首各种形式的中、小型音乐作品。较著名的有歌剧《牧羊姑娘》、《阿诗马》、
大合唱《祖国颂》,歌曲《胜利鼓舞》、《翻身道情》、《生产忙》、《新疆好》、《我
的祖国》、《风烟滚滚唱英雄》、《让我们荡起双桨》、舞蹈音乐《荷花舞》等。其
作品旋律隽永秀美,民族风格浓郁,富于歌唱性。
本文发布于:2023-10-30 00:48: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5981052005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我的祖国》名师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我的祖国》名师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