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戏曲专题研究》教案

更新时间:2023-10-30 00:17:40 阅读: 评论:0

图书角管理制度-枯叶蝴蝶

《古代戏曲专题研究》教案
2023年10月30日发(作者:纺织英语)

2011 2012 学年第二学期

中国古代戏曲专题研究

中文系

中国文学教研室

专升本

2011

戴承元

中国分体文学史(戏曲卷)

二○一

1 2

章节题目 第一章 中国戏曲的起源和形成(上)

教学目的

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中国戏曲的起源及成熟过程

教学重点:中国戏曲的起源

教学难点:“宋杂剧”与“北杂剧”的区别

教学时数:2学时

讲授内容:

一、中国戏曲起源与形成

1.起源于原始歌舞;

2. 汉代 “角抵戏”;

3. 南北朝“歌舞戏”;

教学设计

4.唐代“参军戏”;

(含主要教学

5.“宋杂剧”;

环节;讲授内

容;授课方法,

6.“金院本”;

6.“南戏”;

特别是重点难

8.“北杂剧”

点的讲授方

法;课堂教学

二、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元南戏

内容的组织与

1.“南戏”的定义;

安排;辅助教

2.“南戏的艺术特征。

学及板书设

考核要求:领会、分析

计)

授课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

1. 简述中国戏曲的起源及成熟过程

作业与

思考题

1.王国维著:《宋元戏曲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年版

2.王起主编:《中国戏曲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年版;

主要

参考资料

3.周贻白著:《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年版

4.张庚主编:《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版

5.吴新雷著《中国戏曲史论》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年版

- 1 - / 14

23 3

章节题目 第一章 中国戏曲的起源和形成(下)

教学目的

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元以后主要戏曲样式的审美特征

教学重点:元杂剧、南戏、明清传奇的艺术体制;

教学难点:中国戏曲的艺术品貌

教学时数:4学时

讲授内容:

三、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元杂剧

1.元杂剧的体制特征

2.元杂剧的发展分期及流布区域

教学设计

四、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明清传奇

(含主要教学

1.传奇南戏成熟化与规范化的结果;

环节;讲授内

2.明中叶以后传奇代替杂剧成为戏曲舞台上的主角;

容;授课方法,

3.传奇词曲典雅,体制庞大

特别是重点难

五、中国戏曲的转型期──清代地方戏的兴起

点的讲授方

1.清代戏曲的民间化和通俗化。昆曲、高腔折子戏的盛行,地方戏的兴起。

法;课堂教学

2.昆曲与高腔有了了来自民间的竞争者

内容的组织与

六、中国戏曲的艺术品貌

安排;辅助教

1.“以歌舞演故事”;

学及板书设

2.综合诗、乐、舞演故事的舞台艺术样式(舞台美术、服装、化妆)

计)

3.远离生活,超越时空,虚拟手法;

4. 遵循一个原则——美。

考核要求:领会、分析

授课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

1、简述南戏与元杂剧在体制上区别。

2、杂剧为什么会在元代出现繁荣?

作业与

思考题

主要

参考资料

1.王国维著:《宋元戏曲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年版

2.王起主编:《中国戏曲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年版;

3.周贻白著:《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年版

4.张庚主编:《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版

5.吴新雷著《中国戏曲史论》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年版

- 2 - / 14

4 5

章节题目 第二章 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

教学目的

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了解关汉卿的创作情况

教学重点:关汉卿的杂剧成就;

教学难点:《窦娥冤》的主题与艺术

教学时数:2学时

讲授内容:

一、关汉卿的生平与思想

二、关汉卿的戏剧成就

1.历史剧反映的时代精神

2.公案戏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的深刻性

教学设计

3.婚恋戏中的妇女新形象

(含主要教学

三、《窦娥冤》的悲剧指向

环节;讲授内

四、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容;授课方法,

特别是重点难

讲授篇目:《窦娥冤·第三折[滚绣球]

点的讲授方

阅读篇目:《单刀会》 《救风尘》 《西蜀梦》 《谢天香》

法;课堂教学

授课方法: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内容的组织与

安排;辅助教

学及板书设

计)

作业与

思考题

1、窦娥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2、分析窦娥的形象。

3、关汉卿婚姻爱情剧的代表作。

4、关汉卿历史剧的代表作。

5、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是什么?

主要

参考资料

1.王国维著:《宋元戏曲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年版

2.王起主编:《中国戏曲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年版;

3.周贻白著:《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年版

4.张庚主编:《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版

5.吴新雷著《中国戏曲史论》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年版

- 3 - / 14

5 6

章节题目 第五章 王实甫的《西厢记》

教学目的

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王实甫《西厢记》的主题与艺术

教学重点:《西厢记》艺术上的革新;

教学难点:莺莺和张生形象分析

教学时数:2学时

讲授内容:

一、西厢故事的流变

二、《西厢记》诸宫调与王实甫《西厢记》的了解与区别

三、《西厢记》艺术形式上的革新

四、《西厢记》的人物塑造、语言艺术和后世影响

教学设计

(含主要教学

五、王实甫杂剧的艺术成就

环节;讲授内

《长亭送别》 讲授篇目:

容;授课方法,

《西厢记诸宫调》 阅读篇目:

特别是重点难

考核要求:识记、领会、综合分析并论述

点的讲授方

法;课堂教学

授课方法: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内容的组织与

安排;辅助教

学及板书设

计)

作业与

思考题

1《西厢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2、分析张生人物形象。

3、分析崔莺莺与红娘的形象。

4、试述《西厢记》是如何展开戏剧冲突的。

5、论述《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1.王国维著:《宋元戏曲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年版

2.王起主编:《中国戏曲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年版;

3.周贻白著:《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年版

4.张庚主编:《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版

5.吴新雷著《中国戏曲史论》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年版

主要

参考资料

- 4 - / 14

6 7

章节题目 第六章 白朴、马致远的杂剧创作

教学目的

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了解白朴、马致远的杂剧创作

教学重点:白朴、马致远的代表作

教学难点:《汉宫秋》题材的创新

教学时数:4学时

讲授内容:

一、 白朴和他的《梧桐雨》《墙头马上》

1.《梧桐雨》的悲剧内涵;

2.李千金形象分析

教学设计

二、 马致远的《汉宫秋》与《陈抟高卧》

(含主要教学

1.《汉宫秋》的悲剧意蕴;

环节;讲授内

2.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介绍

容;授课方法,

特别是重点难

讲授篇目:《梧桐雨》 《墙头马上》 《汉宫秋》

点的讲授方

考核要求:领会、分析

法;课堂教学

授课方法: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内容的组织与

安排;辅助教

学及板书设

计)

1《梧桐雨》与《汉宫秋》各有什么特色?

2、如何看待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

作业与

思考题

主要

参考资料

1.王国维著:《宋元戏曲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年版

2.王起主编:《中国戏曲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年版;

3.周贻白著:《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年版

4.张庚主编:《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版

5.吴新雷著《中国戏曲史论》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年版

- 5 - / 14

7 8

章节题目 第七章 元代前期其他杂剧作家

教学目的

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元代前期其他杂剧作家

教学重点:纪君祥与《赵氏孤儿》、康进之的《李逵负荆》

教学难点:作家群形成的原因

教学时数:2学时

讲授内容:

一、大都与河北作家群

1.大都作家群的形成

2.纪君祥与《赵氏孤儿》

3.杨显之与《潇湘雨》

教学设计

4.尚仲贤与《柳毅传书》

(含主要教学

二、山西作家群

环节;讲授内

1.石君宝的《秋胡戏妻》《曲江池》

容;授课方法,

2.李潜夫的《灰栏记》

特别是重点难

三、山东作家群

点的讲授方

1.康进之的《李逵负荆》

法;课堂教学

2.高文秀、李好古等的剧作

内容的组织与

安排;辅助教

阅读篇目:

学及板书设

《潇湘雨》《燕青博鱼》《看钱奴》 《双献功》 《张生煮海》

计)

考核要求:领会、分析

授课方法: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1《赵氏孤儿》剧是如何展开戏剧冲突的?

2、分析《李逵负荆》中李逵的形象。

作业与

思考题

主要

参考资料

1.王国维著:《宋元戏曲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年版

2.王起主编:《中国戏曲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年版;

3.周贻白著:《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年版

4.张庚主编:《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版

5.吴新雷著《中国戏曲史论》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年版

- 6 - / 14

8 9

章节题目 第八章 元杂剧后期的南方作家群

教学目的

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元代前期其他杂剧作家

教学重点: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秦简夫的《东堂老》

教学难点:杂剧南移及最终衰落的原因

教学时数:2学时

讲授内容:

一、杂剧创作中心的南移

二、杂剧创作衰微的原因

三、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王粲登楼》

四、秦简夫《东堂老》中商人形象的变化

教学设计

(含主要教学

讲授篇目:《倩女离魂》 《范张鸡黍》

环节;讲授内

阅读篇目:《王粲登楼》 《东堂老》

容;授课方法,

考核要求:识记、领会、综合分析并论述

特别是重点难

授课方法: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点的讲授方

法;课堂教学

内容的组织与

安排;辅助教

学及板书设

计)

作业与

思考题

1、试析《倩女离魂》中倩女的人物形象。

2、南方戏剧圈除郑光祖外还有哪些优秀作家?其代表作是什么?

主要

参考资料

1.王国维著:《宋元戏曲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年版

2.王起主编:《中国戏曲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年版;

3.周贻白著:《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年版

4.张庚主编:《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版

5.吴新雷著《中国戏曲史论》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年版

- 7 - / 14

9 10

章节题目 第九章 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

教学目的

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元代南戏的创作情况

教学重点:高明《琵琶记》的主题;四大传奇

教学难点:南戏在体制上的特点;《琵琶记》的悲剧意蕴

教学时数:2学时

讲授内容:

一、南戏的兴起和发展

二、南戏在体制上的特点

三、《琵琶记》的悲剧意蕴

教学设计

四、元代四大传奇

(含主要教学

环节;讲授内

讲授篇目:《琵琶记·糟糠自厌》

容;授课方法,

阅读篇目:《琵琶记》

特别是重点难

考核要求:领会、分析

点的讲授方

授课方法: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法;课堂教学

内容的组织与

安排;辅助教

学及板书设

计)

作业与

思考题

1《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是指什么?

2、试述《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3、试述《琵琶记》的思想内容。

4、赵五娘的人物形象分析。

主要

参考资料

1.王国维著:《宋元戏曲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年版

2.王起主编:《中国戏曲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年版;

3.周贻白著:《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年版

4.张庚主编:《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版

5.吴新雷著《中国戏曲史论》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年版

- 8 - / 14

1012 20

章节题目 第十章 明代戏剧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明代戏曲的发展脉络及其兴盛的社会文化原因,理解徐渭杂剧

和要求 作品的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徐渭《四声猿》的思想、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吴江派与临川派戏曲观的差异及其文化、文学背景

教学时数:4学时

讲授内容:

一、明代戏剧概况

1.明代戏剧概况

2.南戏与传奇的关系

3.传奇与杂剧的区别

教学设计

4.明代曲学理论简介(《太和正音谱》《诚斋乐府》《南词叙录》《曲律》

(含主要教学

二、明代四大声腔

环节;讲授内

三、明代戏剧创作的基本特征

容;授课方法,

四、明代戏剧的分期以及特点

特别是重点难

五、明代杂剧

点的讲授方

1.明代初期的杂剧

法;课堂教学

2.明代中期的杂剧

内容的组织与

3.明代后期的杂剧

安排;辅助教

六、明代的传奇

学及板书设

1.明代传奇的分期

计)

2.吴江派和临川派的争论

讲授篇目:《四声猿》

阅读篇目:《杜甫游春》 《中山狼》 《一文钱》 《歌代啸》《浣纱记》

《宝剑记》 《鸣凤记》 《红梅记》 《绿牡丹》

考核要求:识记、领会、综合分析并论述

授课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

1、明代戏曲发展的概况。

2、明代戏曲兴盛的文化、文学背景。

3、明代传奇的体制特点。

4、沈景、汤显祖戏曲观的主要内容及异点。

1.王国维著:《宋元戏曲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年版

2.王起主编:《中国戏曲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年版;

3.周贻白著:《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年版

4.张庚主编:《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版

5.吴新雷著《中国戏曲史论》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年版

- 9 - / 14

作业与

思考题

主要

参考资料

13 21

章节题目 第十章 汤显祖和《牡丹亭》

教学目的 理解汤显祖戏曲作品的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认识明代中晚期的文人心态

和要求 及俗文学的文人化趋向

教学重点:《牡丹亭》的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明代中晚期的文化思想、文人心态之于汤显祖戏曲创作的

互动关系

教学时数:2学时

讲授内容:

一、汤显祖的生平、思想及创作

二、《牡丹亭》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成就

1.《牡丹亭》的情节关目

2.汤显祖对题材的改造和主题提炼

教学设计

(含主要教学

3.《牡丹亭》的思想和社会意义

《牡丹亭》艺术特色 三、

环节;讲授内

《牡丹亭·惊梦》 讲授篇目:

容;授课方法,

《紫钗记》《南柯记》 《邯郸记》 阅读篇目:

特别是重点难

考核要求:识记、领会、综合分析并论述

点的讲授方

法;课堂教学

授课方法: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内容的组织与

安排;辅助教

学及板书设

计)

作业与

思考题

1《牡丹亭》的题材来源是什么?汤显祖作了哪些改造?

2、从杜丽娘的形象看《牡丹亭》的思想和社会意义。

3“临川四梦”反映了汤显祖怎样的心态历程?

4、试论《牡丹亭》主题思想的时代特征及进步意义

5、讨论《牡丹亭》的矛盾冲突,并指出“情”与“理”的斗争实质。

主要 3.周贻白著:《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年版

参考资料 4.张庚主编:《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版

1.王国维著:《宋元戏曲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年版

2.王起主编:《中国戏曲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年版;

5.吴新雷著《中国戏曲史论》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年版

- 10 - / 14

14 24

章节题目 第十一章 清初戏曲

教学目的

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清初戏曲成就及戏曲理论的发展

教学重点:李玉风情喜剧的文化特征

教学难点:李渔的戏曲理论

教学时数:2学时

讲授内容:

一、 清初戏曲概述

1.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

2.以吴伟业、尤侗为代表的文人派

教学设计 3.以李渔为代表的形式派

(含主要教学二、 李渔的戏曲理论

环节;讲授内1.强调剧本创作的“舞台性”,最重演出效果;

容;授课方法,2.强调剧本创作的创新性“脱窠臼”“戒荒唐”“审虚实”;

特别是重点难3.重视剧本结构,“立主脑”“减头绪”“密针线”;

点的讲授方4.“贵浅显,戒浮泛”的语言;

法;课堂教学5.精当的宾白与自然的科诨

内容的组织与

安排;辅助教阅读篇目:《清忠谱》《闲情偶寄》

学及板书设考核要求:识记、领会、综合分析并论述

计) 授课方法: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作业与

思考题

1《长生殿》如何处理“垂戒”与“传情”的关系?

2《长生殿》如何处理写实与虚构的关系?

3、何理解《桃花扇》的思想内容?

4、比较《长生殿》与《桃花扇》在处理政治主题与爱情主题上的异同。

5《桃花扇》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1.王国维著:《宋元戏曲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年版

2.王起主编:《中国戏曲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年版;

3.周贻白著:《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年版 主要

4.张庚主编:《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版 参考资料

5.吴新雷著《中国戏曲史论》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年版

- 11 - / 14

1516 25

章节题目 第十二章 《长生殿》《桃花扇》

教学目的

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清初戏曲成就及戏曲理论的发展

教学重点: 《长生殿》的悲剧主题;

教学难点:《桃花扇》的艺术特色

教学时数:4学时

讲授内容:

第一节 《长生殿》

一、洪升的生平、著作

二、《长生殿》故事的继承和发展

教学设计 三、《长生殿》的思想主旨

(含主要教学第二节 孔尚任和《桃花扇》

环节;讲授内一、孔尚任的生平著作

容;授课方法,二、《桃花扇》的悲剧意蕴

特别是重点难三、《桃花扇》的艺术特色

点的讲授方讲授篇目:《长生殿·惊变》《桃花扇·却奁》

法;课堂教学阅读篇目:《长生殿》《桃花扇》

内容的组织与考核要求:识记、领会、综合分析并论述

安排;辅助教授课方法: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学及板书设

计)

作业与

思考题

1《长生殿》如何处理“垂戒”与“传情”的关系?

2《长生殿》如何处理写实与虚构的关系?

3、何理解《桃花扇》的思想内容?

4、比较《长生殿》与《桃花扇》在处理政治主题与爱情主题上的异同。

5《桃花扇》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1.王国维著:《宋元戏曲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年版

2.王起主编:《中国戏曲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年版;

3.周贻白著:《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年版 主要

4.张庚主编:《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版 参考资料

5.吴新雷著《中国戏曲史论》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年版

- 12 - / 14

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

您的好评与关注!

- 13 - / 14

开学典礼讲话-关于励志的古诗

《古代戏曲专题研究》教案

本文发布于:2023-10-30 00:17: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5962602004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古代戏曲专题研究》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古代戏曲专题研究》教案.pdf

标签:窦娥冤教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