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课后篇
巩固提升
1.马克思认为,在工场手工业和手工业中,是工人利用工具,在工厂中,是工人服侍机器。在前一种场
合,劳动资料的运动从工人出发,在后一种场合,则是工人跟随劳动资料的运动。由此可见,工厂制度
区别于工场手工业的本质特点是( )
A.使用大机器生产
B.工人参加集体劳动
C.生产资料私有化
D.工人的受剥削程度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在马克思看来,工场手工业是工人利用工具,工人掌握着劳动主动权;在工厂制度下,
工人围绕着机器(劳动资料)运动,工人处在被动地位。这说明工厂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使用机器生产而
不是手工操作,故选A项。
2.有学者指出,18世纪晚期工厂制度出现了,到19世纪中叶,英国所有棉布都已经在工厂里生产,工厂
制度代替了分包制,工厂代替了原工业的工场,成为工业经济特有的生产方式。对“特有”的理解正确
的是( )
A.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B.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C.产生了比蒸汽机更大的影响
D.促进了工业革命深入发展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19世纪中叶……成为工业经济特有的生产方式”可知,工业革命后,工厂成为新的生产
组织形式,故B项正确。
3.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中越来越多地使用机器,最终促成了现代工厂的出现,但这些工厂有着共同
的局限。这种“局限”直接导致了( )
A.工厂制度的诞生
B.火车机车的创制
C.蒸汽机的改进和应用
D.机器制造业的兴起
答案C
解析工厂在不断增加的过程中,机器使用的动力主要是自然力,所以工厂中机器的动力是其“局限”,结
合所学工业革命期间的发明可以得出,在瓦特改进蒸汽机之前,工厂几乎无一例外地都选择了靠近河
流的地方作为厂址,而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应用使得工厂不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从而突破上述局限,故
选C项。
4.18世纪前期和中期的英国,科学家主要是些实验家,并且多半是从实践中来的工程师、仪器制造者
和工匠。伯明翰的太阳学会、曼彻斯特的曼彻斯特学会纷纷涌现,会员都是些注重实用的人。他们
组织科学团体,建立自己的学校,广泛吸收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研究更加普及,科学学术活动日
趋高涨。英国的这些变化( )
A.为英国工业革命准备了人才基础
B.使发明机器成为社会生产的必然趋势
C.奠定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历史地位
D.开始了英国教育领域的近代化进程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18世纪英国科学研究更加普及,为英国工业革命技术发明准备了人才基础,故A项
正确;材料与生产领域对机器的发明与需要无关,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奠定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历史
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与教育领域的近代化无关,故D项错误。
5.20世纪初,张謇参观大阪博览会。中国置办物品前来参展的仅有湖南、湖北等六省,且展品多为古
董,张謇对此颇为不满;“复至博览会观(日本)工业馆,织业最良,制箴最精,箴即华人所谓蔻”。材料从侧
面反映了( )
A.中国启动工业化迫在眉睫
B.民族工业春天即将到来
C.中日经济存在着巨大差距
D.中国政府不谙熟博览会
答案D
解析在20世纪世界工业化潮流的背景下,中国参加博览会展品多为古董,说明中国政府不熟悉博览
会,故选D项;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已经开启了工业化,故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B项内容,
故排除;博览会展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日经济的差距,但不符合“侧面反映”,故排除C项。
6.17—18世纪的英国,教育由国教教会管理,学校课程设置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1870年颁布《福斯
特法案》,成立免费学校,实行强制性的世俗教育,强迫初等教育,标志着英国公立初等教育制度正式
确立,到1900年,基本实现了初等教育普及。这说明近代英国( )
A.经济发展促进了教育的变革
B.思想解放的历程较为缓慢
C.宗教束缚限制了教育的发展
D.最早实现初等教育的普及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英国近代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工业革命的展开和近代英国经济飞速发展,为教育
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也要求教育变革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
有体现思想解放,故B项错误;C项表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材料中并没有涉及英国教育与其
他国家教育比较的情况,故D项错误。
7.工业革命后,酒吧、咖啡馆成为流行的小型聚会和休闲解闷场所,歌剧、舞剧、马戏和舞会等成了
雅俗共赏的文娱活动。这表明工业革命后( )
A.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加快
B.贫富分化差距拉大,社会关系发生变化
C.家庭规模日渐缩小,教育日益普及
D.生活内容日益丰富,生活质量提高
答案D
解析“酒吧、咖啡馆”是人们休闲的场所,“歌剧、舞剧、马戏和舞会”是人们的娱乐方式,这反映了工
业革命后,人们生活丰富多彩,生活质量提高,故D项正确。
8.17—19世纪,英国爆发了以圈地运动、机械化、育种培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革命,农业生产效率
大大提高,粮食产量大增的同时分流出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这表明英国的农业革命( )
A.推动了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
B.为工业革命创造条件
C.保持了农业的经济主体地位
D.不利于城市化的进程
答案B
解析农业革命主要是提高农业效率和带来大量劳动力,与民主政治的完善无关,故A项错误;农业发
展、粮食增产、拥有大量劳动力,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故农业革命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农业的经济主体地位,故C项错误;农业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会
推动人口流向城市,推动城市化进程,故D项错误。
9.19世纪初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
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
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
A.极大地冲击了封建等级关系
B.改变了落后的经济制度
C.扩大了社会交往的范围
D.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可知火车的出现冲击了原有的封建等级制度,使封建
贵族特权出现动摇,社会关系出现变化,故选A项。
10.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用蒸汽机驱动的轮船,揭开了蒸汽轮船的序幕。后来,英国人造出了自
己的汽船。于是,一次次预定日期和远洋航线的航行迅速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并促进各地区之间
的贸易。这反映了 ( )
A.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B.跨越大西洋的海上交通线已开通
C.英国将成为海上强国和殖民霸主
D.交通运输业因专利技术发展而发展
答案A
解析从题干中可看出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蒸汽轮船和英国人制造的汽船主要起到的作用是扩大了
人类的活动范围并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贸易,故A项正确。题干中未涉及具体的海上交通线,故B项
错误;题干没有体现英国成为海上强国和殖民霸主,故C项错误;题干中未涉及技术专利问题,故D项
错误。
11.1815年英国颁布的《谷物法》规定禁止谷物进口,1838年在曼彻斯特成立了“反谷物法同
盟”;1846年议会在社会压力和新兴阶级的推动下终于废除了《谷物法》,后来又废除了保护本土航
海贸易垄断的《航海条例》。这说明当时英国( )
A.工业革命推动了经济的迅猛发展
B.国际关系的紧张引发了矛盾冲突
C.议会的立法权受到了工人民众的抵制
D.工业资产阶级壮大助推了政策的调整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815年英国颁布的《谷物法》规定禁止谷物进口”可知,该法令反映的是贸易保护主
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自由主义盛行,工业革命时期强大起来的新兴
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自由贸易,以满足对原料和市场的需要,因此体现贸易保护主义的《谷物法》与新
兴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相冲突,且经过1832年议会改革,大量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掌握政权,
最终《谷物法》被废除,故选D项。A、B两项在材料信息中无法体现,故排除;议会是英国的立法机
构,掌握立法权,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工人民众抵制议会的立法权,故排除C项。
12.下面是英国1751—1851年人口变化表。据此可以推断出,影响英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 )
年份
1751—
1800
1801—
1851
年均增长率(%)
总人城市人农村人
口 口 口
0.89 2.17 0.52
1.88 4.42 0.67
A.英国殖民者从海外大量掠夺人口
B.工业革命导致人口从农村转向城市
C.粮食依赖进口影响人口增长
D.圈地运动导致农村人口锐减
答案B
解析从题干中可看出,英国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农村人口增长速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
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故B项正确。英国殖民者从
海外掠夺大量人口主要是运往美洲地区,故A项错误;从题干中无法得出粮食依赖进口,故C项错误;
英国的圈地运动自新航路开辟后就逐渐开始了,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3.18世纪的英国保持着一种独特的土地制度,一端是一些大地主,另一端则是大量没有土地、以工资
为生的劳动力,自耕农的数量在持续减少。英国农村发生的变化表明( )
A.英国封建租佃关系大量存在
B.英国农业生产力有较大进步
C.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
D.英国农村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的英国出现严重的土地兼并,资本主义性质的大农场产
生,出现了以工资为生的劳动力,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自耕农向雇佣劳动力的转变,体现了农村
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故D项正确。题干所述劳动现象为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并非封建性质的
租佃关系,故A项错误;题干无法体现农业生产力取得较大进步,故B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农村生产
关系的变化,未体现城市化现象,故C项错误。
14.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条例,它规定工厂必须为男女两性儿童安排分别的宿舍,工作时间绝不允许超
过十二小时,教育是必须要做的事。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该项条例通过的背景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B.现代工厂制度逐步确立
C.19世纪中期工人斗争的胜利
D.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答案B
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的飞跃,开启了工业时代。从题干中可知
这是英国的工厂制度细致分工、管理严格的表现,故选B项。
15.由下面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
20世纪初 ( )
年
1896—
1870 1913
1900
代
比
78% 74% 72%
例
A.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B.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答案A
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1870年到1913年,英、美、法、德四个国家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
中所占比例逐步下降,这说明其他地区的工业生产有所发展,故A项正确;英、美、法、德四个国家仍
居于明显的优势地位,故B项错误;仅依据表格信息不能得出C项的结论;表中内容没有涉及经济结
构的变化,故D项错误。
16.钱乘旦指出,工业超过农业说明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压倒贵族地主阶级;大工业挤垮手工业意
味着工厂主排挤商人对生产的控制,因而商业资本让位给工业资本;工厂的兴起和城市的昌隆则表明
工业无产阶级的诞生和壮大。钱乘旦意在说明工业革命( )
A.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动
B.壮大工人阶级力量
C.推动了民主化的进程
D.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答案A
解析材料“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压迫贵族地主阶级”“商业资本让位给工业资本”“工业无产阶级
的诞生和壮大”体现的是工业革命对英国的社会结构变动产生巨大的影响,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壮大,同
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形成了对立的关系,故A项正确。壮大工人阶级力量仅是材料的一方面,排除
B项;材料未涉及对政治民主化的影响,排除C项;D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82年,瓦特试制出复动式蒸汽机,1785年,经过进一步改进的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
用。18世纪末期,英国棉纺织率先实现机械化生产。19世纪初期,英国基本完成了棉纺织业机械化、
动力化,使用蒸汽发动机的织布工厂不断增加。英国棉布产量和质量随之大为提高,成为欧洲上流社
会竞相追逐的对象。1800年英国棉纺织品出口额占据出口总值的25%,1828年高达出口总值的一半,
棉布几乎成为人类史上的第一个全球化商品。英国棉纺织业逐渐成为工业的中坚,推动着工业革命
的发生与发展。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史实,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
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史实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参考答案示例
史实:棉布几乎成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全球化商品。
历史现象:这一史实反映出英国工业革命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概述和评价: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棉纺织领域,并引发了生产、动力、交通运输等部门的连
锁反应,使英国最早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确立了在国际贸易中的垄断地位。工业革命带来
生产技术的飞跃性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经
济全球化的发展,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观念的进步和贫富分化,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
主义运动的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提取史实,如棉布几乎成为人类史上的第一个全球化商品。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的历
史现象是:英国工业革命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概述和评价: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棉纺织业,英国最
早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确立了英国在国际贸易的垄断地位,然后再结合所学,分别从生产
力、生产关系、思想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等方面回答即可。
本文发布于:2023-10-29 21:40: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586818756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课后习题: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后习题.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课后习题: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后习题.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