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次第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
年代 初
二战(1945年)以后
时
间
开
创信息时代(信息化社
时会)
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①前提:资产阶级统治①政治保障:资本主义①政治:资本主义国家
的确立②资本:海外贸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相对稳定和国家垄断
易、奴隶贸易、殖民掠立②资金:第一次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②科
夺积累大量资本③市场革命积累的资金,资本学技术:科学理论的重
和原料:先后打败西、的集中和对殖民地的大突破和科学技术的
荷、法,占领了广阔殖掠夺③市场:德意日统发展③社会需要的推
民地④技术:手工工场一开辟国内市场;世界动,即二战中军事的需
时期积累丰富生产技术市场基本形成④科学要和战后军备竞赛、发
知识⑤劳动力:圈地运技术:自然科学的突破展经济的需要
动创造了大量自由劳动性进展
力
①哈格里夫斯:珍妮纺①电力的广泛运用:西以原子能、航天技术、
纱机②克隆普顿:骡机 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
③卡特莱特:水力织布电动机②内燃机和新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
机 交通工具的创新:卡材料、分子生物学、遗
④瓦特:改良蒸汽机 尔·本茨:内燃机驱动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⑤富尔顿:轮船 的汽车;莱特兄弟:飞
⑥史蒂芬孙:蒸汽机车 机③电讯事业的发展:
贝尔:电话;马可尼:
无线电报
①同时在几个国家发①首发英国,从发明使①科学转化为直接生
生,发展迅速②有许多用机器开始到用机器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②科
国家与第一次工业革产机器②开始于轻工业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
命交叉进行③有坚实(纺织)部门③发明机互渗透、高度分化又高
的科学基础,科学与技器者大多是有经验的工度综合
术、生产紧密结合④发人和技师④实现用机器
明者多是有科学理论大生产代替手工生产
指导的工程师和科学
家
①生产力迅速发展②影①提高生产力,有利于①极大地推动了社会
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响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生产力的发展②促进
背
景
条
件
主
要
成
就
特
点
1
1 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主要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提高、劳动手段的改进来提
高劳动生产率。
第1页 共3页
备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生产力是推动人
注 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巩固②社会结构发生重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
大变化,社会日益分裂主义阶段③殖民侵略生活结构的变化③推
2
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动了国际经济政治格
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的时期④政治经济发局的调整和变革:科技
③工业在经济中比重上展不平衡加剧,世界力竞争在国际竞争中的
升④城市化进程加快⑤量对比发生改变⑤社地位上升,进一步扩大
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会财富大大增加,人们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
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国家的经济差距。
输出为主的时期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次第
比较项
时间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资本来源 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的集中
发明者身份 工匠、技师 科学家、工程师
技术来源 技术工人的经验技术 科学家的研究、实验
科学与技术关
系
劳动力条件 自由劳动力 具有一定科学技术知识
发生时空 英国首发,扩展到多国 多国同时发生
主要部门 轻工业 重工业
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生产组织形式 工厂 垄断组织、跨国公司
代表性产业 纺织业 新兴产业(电力、石油、汽车)
政府与生产关
系
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
开创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
年代
未真正结合 紧密结合
政府不干涉工业生产 开始出现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动力(能源)和信息传播方式的演变
项目
时期
工业革命
前
蒸汽时代 蒸汽机、煤 蒸汽机车、轮船
电气时代 电力、石油 电话、电报、留声机、飞机、
动力(能源) 信息传播方式/交通工具
人力、畜力、自然力(风力、水力) 烽火台、驿站、马车、步行等
2 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人类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发生变革。
第2页 共3页
信息时代 原子能(核能) 互联网
备注 蒸汽机解决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动力问题,促进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汽车
第3页 共3页
本文发布于:2023-10-29 20:53: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5839822003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考历史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从蒸汽机到互联网.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考历史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从蒸汽机到互联网.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