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高中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1
【课标要求】:了解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教材简析】: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大大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本课介绍了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进程,阐述了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基本
形成和发展的影响。第一目“从珍妮机到蒸汽机”,介绍了英
国工业革命的背景、棉纺织工业领域里首先出现的技术发明和
革新创造、蒸汽机的广泛运用及其影响;第二目“从工场到工
厂”,介绍了工业革命对英国产生的直接影响;第三目“世界
市场的基本形成”,简单地介绍了工业革命从英国拓展至欧美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概况,重点介绍了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形
成的推动作用。
必修一、二相关联系:必修一第七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
1.识记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进程。理解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
与工业革命的关系;工业革命各项成就间的关系。
2.识记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及其影响。理解工业革命改变了世
界的面貌。说明工业革命怎样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工业革命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作用的分析,培养同学
阅读教材的能力、知识重组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机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门间相互促
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
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杰出贡献。蒸汽机发明使人们摆脱自然条件的制约却有无究
无尽的动力,人类历史跨入了“蒸汽时代”。从某种意义上
说,瓦特解放了人类的双手,瓦特的发明带来了真正的工业革
命。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把功率的单位定为“瓦
特”。 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它是社会生产从手工劳动
到机器生产的飞跃,即发明、使用机器并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
生产的过程。而这一过程首先出现在英国。
高中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和时间;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
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
力。历史知识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有待提高。所以我们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
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本课主要运用三种学习方法:情
景学习法、历史比较法和合作探究学习法。运用主体参与式教
学模式创建多样性。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
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在博览会上,参观者惊奇地观看着来自各个国家的发明、珍奇
和产品,其中最令人感兴趣的是各种机器发明,他们目瞪口呆
地看着各种正在工作的机器,有开槽机、钻孔机、拉线机、纺
纱机、造币机、抽水机等等,这些不同的机器又通过特别建造
的锅炉房产生的蒸汽一起驱动,让人们领悟到了工业革命给世
界带来的变化。
关于世博会的盛况,作为开幕式上的嘉宾,维多利亚女王曾做
过这样的描述:“这次‘和平节日’的创造者,把地球上所有
国家的工业联合了起来——确实让人感动,永远值得纪
念……”为什么英国能在1851年举行世博会,这得益于什么
呢?
自 主 预 习
一、从珍妮机到蒸汽机
1.英国率先发生工业革命的条件
(1)前提:18世纪时,随着_______________的进一步发展,
英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
(2)市场:越来越多的殖民地提供了广阔的___________。
(3)劳动力:圈地运动迫使很多农民离开土地,去工场做工。
(4)资金:殖民扩张和掠夺以及广阔的殖民地为英国带来了巨
额的财富。
(3)其他领域:在冶金、采煤等其他生产领域也纷纷出现了发
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
二、从工场到工厂
1.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
需要,________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2.经济结构的变化
(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________发挥了日益
重要的作用。
(2)工厂逐渐集中,形成了许多________,城市化进程明显加
快。
3.社会关系的变化
(1)阶级关系:工业资产阶级和________________成为社会的
两大阶级。
(2)欧美国家的变革: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社会变革,
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4.经济思想:资产阶级希望摆脱封建束缚,要求________、自
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主义兴起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
的步伐。
(1)工业革命的扩展:________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
命,不久,法国和美国等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2)世界贸易扩大:机器大工业生产需要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市
场,资产阶级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
(3)交通运输快捷:___________和轮船的出现,使世界各地间
的联系更为便捷。
2.时间: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________________国家为主
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课 堂 探 究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工业资产阶级
对外强占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和地区被迫
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19世纪60~70年代,世界市场初步形
成
【探究问题】工业革命的影响
【探究素材】
材料一 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惊人的发展。英国从1770
年到1840年,每个工人的日生产率平均提高20倍。……生铁
产量1720年为25000吨,1840年增至139640吨。1854~
1856年间英国制成品占领1/2的世界市场,工业品占领1/3
的世界市场,其中,棉布占世界的1/2以上。
材料二 ……在统治者的支持下,星期日学校到处设立。1785
年成立星期日学校协会。19世纪中期,英国此类学校的学生
达250万人。
工业革命发生后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无产阶级却越来越贫
困。这种贫富差距导致社会矛盾不断尖锐,并逐渐成为资本主
义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顺应
历史潮流,创立马克思主义。
材料三 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芝加哥和敖得萨
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林木生产者;在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在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
大草原放牧着我们的牛群;秘鲁送给我们白银,黄金则从南美
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在东
西印度扩大了我们的咖啡园、甘蔗和香料园;西班牙和法国是
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沿岸各国是我们的菜园。我们的棉田,
长期以来都是分布在美国南方,而现在差不多扩展到地球上各
个热带地区去了。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材料四 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人们一直在以矿物燃料的形式
(煤、石油、天然气)把各种形态的碳从地下开采出来,经过燃
烧使之转化为热量、H2O(水蒸气)、CO2、少量的SO2、CH4和
其他气体,并释放出来,使全球空气中CO2的体积比节节上
升。
【探究思路】材料一中“社会生产力”“英国制成品占领1/2
的世界市场,工业品占领1/3的世界市场”得出结论(1);材料
二中“星期日学校”“创立马克思主义”得出结论(2)(3);材
料三中“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印度人和中国
人替我们种植茶叶……”得出结论(4),材料四中“CO2的体
积比节节上升”得出结论(5)。
【探究结论】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英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到19
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工厂”。
(2)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4)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5)环境污染问题,人与自然的矛盾开始日益突出。
【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工业革命在英国首先开展的最直接的条件是(
)
A.英国的社会稳定
B.人口、资本的自由流动
C.经济的稳步发展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D.生产高速发展取代缓慢增长
解析:工业革命首先是生产技术的革命,机器生产就是典型的
新技术的使用。
答案:C
3.(2015·潍坊高一检测)在工业革命中“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
热能、为机械供给推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
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材料中的“它”是指(
)
A.珍妮纺纱机
B.改良蒸汽机
民掠夺中获得的财富投资于手工工场,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
产技术进一步发展,但仍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历史纵横 为什么有要进行圈地运动?何时开始进行?有何影响?
15世纪末至19世纪,欧洲很多国家都出现过用篱笆、栅栏、
壕沟把强占的农民份地以及公有地圈占起来的现象,称为圈地
运动。圈地运动在英国最为典型。资产阶级建立政权后,进一
步推进圈地运动。地主圈占了大片土地后,采用新技术,改良
农作物和牲畜品种,农牧业生产迅速发展。
在新兴的棉纺织业,生产技术首先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飞
梭出现以后,人们希望提高棉纱产量。1765年,哈格里夫斯
发明了一种一次能纺出多根纱线的纺纱机,他把这种纺纱机命
名为“珍妮机”。(开始的标志)
原因:年轻行业没有旧传统和行会束缚;市场需求大急需革
命。
珍妮机的出现引发了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创造,后来,
在冶金、采煤等其他生产领域也纷纷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
高潮。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工业生
产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了。
年份 内容 国别 发明人
1765① 珍妮纺纱机 英国 哈格里夫斯
1769 水力纺纱机 英国 阿克莱特
1779 骡机 英国 克隆普顿
1785 水力织布机 英国 卡特莱特
①另说1764年或1767年。
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纺织领域的主要发明
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在工厂投入使用。它能产
生巨大的动力,而且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很快在纺织业中得
到广泛运用,并迅速被推广到其他工业生产部门。瓦特蒸汽机
出现以后,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工业革命进入一个
崭新的发展阶段。
时间 国家 发明人 发明
1807 美国 富尔顿 蒸汽汽船
1814 英国 史蒂芬孙 蒸汽机车
1825 英国 第一条铁路
工业革命的扩展:
国别 完成时间 原因
法国 19世纪上半期 邻国先得益
美国 19世纪上半期 曾是英国殖民地联系紧
◎工业革命的影响
入城市做工,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城市化
进程明显加快。
蒸汽机能够提供巨大的动力,资本家可以用一台蒸汽机推动许
多台机器,雇用更多的工人,组织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工厂制
度兴起,工业城市也开始逐渐形成。
历史纵横
1851年,英国全国1800万人口中,大部分都在城市工作和生
活,城市人口占52%。这一年,英国10万人以上的的城市有
10个,其中,首都伦敦的人口达到230万 。
工业革命也促使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
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工业
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于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纷纷进行了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工业革
命以后,资产阶级希望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
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二)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很快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等地。1840
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
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后不久,法国和美
国等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资产阶级既已榨取着世界市场,于是就使所有一切国度的生产
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新的工业)部门加工制造的已经
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从地球上最遥远的地区运来的原料,并且
它们所出产的制造品已经不只是供本国内部消费而且是供世界
各处消费。
高中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4
重点:工业文明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难点:理解工业革命历史时期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相
互作用。
课前自主学习
1.英国人 经过多年的钻研,制成了性能可靠的蒸汽机,并应
用于越来越多的生产部门,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人类进
入 。
2.18__年, 的发明促使改进纺纱机器的改进, 发明的“珍妮
机”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3. 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 ,被
称为 。
4. 和 大大改善了交通运输条件,加强了世界联系,在 ,以
欧美列强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把人类推向蒸汽时代。蒸汽时代是在什么条件下出现的?有何
意义?
知识归纳
1.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1)一个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2)四个条件
①劳动力条件:通过圈地运动,大批农民被从土地上赶走,不
得不去手工工场做工。
②资本条件:通过殖民贸易和殖民地掠夺获得财富。
③技术条件:工场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④市场条件:18世纪以后,英国海外扩张的步伐加快,海外
市场日益扩大,商品出口急剧增加,工场手工业已无法满足市
场的需要。
2.进程和重大发明
(1)棉纺织业的重大发明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工
业革命的开始。之后纺织业涌现出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水
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
(3)交通运输业的革新:第一艘用蒸汽机驱动的轮船,第?台蒸
汽机车,第一条铁路建成……交通运输业也进入一个以蒸汽为
动力的时代。
(4)蒸汽机应用越来越广泛,工厂越来越多。
点拨 棉纺织业是英国当时的新兴工业,受旧习惯的束缚较
少,对于新方法的采用较为容易。另外,当时棉纺业比较集
中,不像毛纺织业那样分散,因此也较容易采用机器化大生
产。
【例1】《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
非常革命的作用"。其中包括:“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
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开拓了世界市场,
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使乡村从属
于城市;“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等。得
出这些结论所依据的事实包括( )
①资本原始积累②资产阶级革命③海外扩张④工业革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变式题1】 在1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史
蒂姆(steam,即蒸汽机)是英国人。”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
( )
①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 ②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都是
英国发明的
情景激疑
工业革命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飞跃,开启了一
个新的时代。工业革命的时代又称作什么?为什么?
知识归纳
工业革命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也是一场社会革命,给人类社
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1)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取代传统的手工工场成为工业
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减少,工业发挥日益重要作用。
(3)工业城市兴起,城市化进程加快。
(4)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
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5)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
阶级统治。
(6)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形成发展,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经营、自
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促进
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例2】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封建生产方式的
标志是 ( )
a.圈地运动结果 b.君主立宪制确立 c.工业革命完成 d.“日
a.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b.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
c.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 d.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知识点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情景激疑
新航路的开辟,人类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
界,世界经济开始逐渐连为一个统一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
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原因有哪些?有
何影响?
知识归纳
1.工业革命的扩展
(1)1840年前后,在英国主要工业部门,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
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
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2)19世纪中期,法、美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④资产阶级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广泛建立殖民地和
半殖民地;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料,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
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2)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
本形成。
①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易的中心。
②来自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的原料在英国工厂里被加工成商
品,销往世界各地。
(3)影响
随着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在攫取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
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d.开始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
巩固测试
1.工业革命的显著特征是 ( )
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 b.机器生产取代手工作坊
c.生产高速增长取代缓慢增长 d.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2.工厂制在英国工业革命中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市场需求急剧扩大的需要 b.工人数量急剧增加的需要
c.机器生产发展的需要 d.国家管理经济的需要
3.马克思曾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
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
了”。对于马克思的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
a.殖民活动的历史作用建设性是主要的 b.工业革命加速了西
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独立的根本条件 d.工业革命客观上传播
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4.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的原因是 ( )
a.技术经验丰富 b.工场手工业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c.棉花大面积丰收 d.雇佣劳动力技术熟练
5.推动工业革命开始的根本动力是 ( )
a.工场手工业的蓬勃发展 b.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确立
6.下列关于第-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它开始于英国,18世纪末向外扩展
b.一些国家的工业革命主要是靠从英国引进技术进行的
c.它使各国迅速实现工业化 d.英国由此成为“世界工厂”
7.第_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的主要标志是 ( )
a.用机器制造机器 b.工业生产实现机械化
c.手工工场基本消失 d.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了主导地位
8.1851年,英国举办世界博览会,在展览会的入口处,摆放
了一块重达240吨的大煤块,其主要目的是 ( )
a.表明英国煤储量世界第一 b.体现工业革命的辉煌成就
c.展示新能源的发明与利用 d.宣布英国工业革命的到来
9.1876年,美国庆祝独立一百周年而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
会,有37个国家参展。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
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
展出的是纯银打造的27套件挖耳勺和小脚绣花鞋。这说明 ( )
高中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5
课程内容
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
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学生知道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
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理解工业革命最先从英国
开始,后扩展到欧洲、北美的基本线索。
通过引导学生读图、阅读,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工业
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培养学生比较、判
断推理能力和初步使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
方面。
通过本课学习,启发学生认识: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亲身实
本课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基础上,需要将历史的整体性展
现给学生,前后知识的串联,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以及在潜移
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情分析
经过七、八年级的历史学习,九年级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辩证地
看待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趋势,感悟人类文化的多元性
和发展的不均衡性;从能力上来说,要能对同类的历史事物进
行初步的比较、概括和综合,能够初步运用材料对历史进行分
析、论证,培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对象是初三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学科素养,对学
科知识、学习方法都有一定的了解;虽处在学业压力较重的学
段,但是经过两年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以及师生关系的默契培
养,学生依然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对历史课堂期待无限,愿
意分享和表达自身观点。教师在充分展示学科魅力的同时,依
旧要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见微知著培养其
分析性思维、实用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
瓦特与蒸汽机;工业革命
(3)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3月第2版
(4)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2016年1月版
(5)张卫良:《现代工业的起源》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4月
版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英国作家狄更斯曾经在他的作品《双城记》中描写过,“这是
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个令人绝望的春天,这
是个充满希望的春天,我们前面什么也没有,我们前面什么都
有。”大家知道这个时代吗?
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法国时,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
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大家知道这场变革
吗?先来观看一段视频,看看大家能否从中找到答案。
很多同学说,答案是第一次工业革命,老师先不作解释,今天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
命》。
这是1866年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眼中的世界:他在亚洲看到了
香料、茶叶、黄金;他在美洲看到了咖啡、林木、黄金等;而他
在欧洲,尤其是大不列颠岛上看到了棉布、铁器。
为什么在英国棉布、铁器会如此多?
李新宽在《近代早期英国消费社会的初兴》中讲道:“ 一位
瑞典访客对英国人的假发印象尤深:“所有干活的家伙每天都
头戴着假发度过一天的劳作……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喜欢或看不
上自己的头发呢,回答是没什么,只不过是一种习惯或时
尚。”
“到17世纪晚期,伦敦中等阶层在任何时候都至少拥有3套
套装,以便定时更换,还配有成套的带扣、钮扣、帽子、假
发、丝带、花边和其他饰品。”
你发现了什么?
是的,英国人对棉布的消费量很高。这是“约1721-1760年英
国平均每年原棉的消费量”逐年递增。不光如此,张卫良在
《现代工业的起源》中描述道:“(18世纪50年代)兰开夏郡
棉纺织品出口美洲、西印度地区和非洲的贸易非常繁荣。”
英国人如此高的原棉消费量以及棉纺织品的对外繁盛贸易,会
给英国带来什么潜移默化的影响呢?
第一章《喷薄欲出的时代——无法满足的市场》
假设我们现在穿越到18世纪中后期的英国,老师成为一名棉
纺织品手工工场主,大家都是我的得力干将,我现在需要把工
场变为工厂。请你们为我指出我在英国的优势。
有同学可能不知道“工场”与“工厂”的区别。老师来做个简
单解释:工厂:是通用词,可以指各种工业生产场所事单位。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在英国能够开设工厂,如何才能具备这
四样条件呢?
在英国能够开设工厂,一定得是这个时代赋予的。这个时代,
大家知道是什么时代吗?
是的,资本主义时代,1688年,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
英国跨入了资本主义时代,这也成为英国能够进行工业革命的
前提。
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地主使用暴力大规模侵占农民土地的圈
地运动,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原料、劳动力、国内市场、
资本等条件。
从16世纪开始,英国积极进行殖民扩张,海外市场扩大,有利于
资本的原始积累.有一个英国的手工工场主声称:以后我生产
的呢绒恐怕供不应求了。
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原料、资
本、国外市场等条件。
一位英国棉纺主,从他在伦敦的经理人那里得到这样的信息:
“无论你能生产多少平纹布,好的次的我们都要。”市场上如
促使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直接动因是()
A.新航路的成功开辟
B.海外市场对商品的强烈需求
C.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D.圈地运动促进了英国国内市场的扩大
答案:B
工业革命开展的怎么样呢?让我们走进
第二章:《高歌猛进的时代——工业化的浪潮》
你知道成衣的大致过程吗?
纺——织——裁剪——缝制
约翰?凯伊在1733年发明了飞梭。他在机梭底下装上轮子,织
工只要拉动牵引梭子的细绳,就能使机梭飞快地穿过织机下方
的木板,把棉线从这头带到那头。
飞梭将织布的速度提高了3倍多。在棉纺织部门,织布速度加
快,但是纺纱速度跟不上,怎么办?
有需求就有市场,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
纱机,大大提高了纺纱的速度。
识、经验的积累,当上天将苹果砸到你的脑袋时,你也毫无准
备,而是抱怨一番将它吃掉。
而珍妮机的发明也成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大家想想看如果当时珍妮机发明出现在中国,情况会怎样?
如果当时珍妮机出现在中国有两种可能即:
一、可能是昙花一现
二、可能成为中国第五大发明而被欧洲人利用。
反正绝对不会像当时英国一样引起工业革命。原因是当时中国
还处在封建专制统治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不能为新事物提供适
宜的条件。
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棉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
A.毛纺织业
B.棉纺织业
C.丝织业
D.机器制造业
答案:B
这是“19世纪30年代的英国棉纺织厂”动力机、纺织机连同
工人集中在一起,搬进阴沉沉的大房子里。这种大房子,英国
人称为“制造厂”,美国人称为“工厂”。
就这样英国就从“工场”走向了“工厂”,英国的工厂制度正
式建立。
英国人在1851年召开了万国工业博览会来彰显其工业革命的
成果,这场博览会被称之为“工业革命的盛宴”,其所在的水
地向女王行礼,无疑女王很受感动,认为他是一位重要的中国
官员。”
接下来,我们看看英国的工业革命带来什么影响
第三章:《激流勇进的时代——变革世界的引擎》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完成,取代了工场手
工业,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它强大的工业生产
能力,在当时就是一个英国工业国家就可以对抗整个世界。
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惊人的发展。以英国为例,从1770
年到1840年,每个工人的生产率平均提高20倍,……英国原
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5200万磅,到1840年的45590万磅。
生铁产量1720年为25000吨,1840年增至139640吨。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讲道:“资产阶级在它的
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
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来看一组数据: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占全国的52%,1890年
占90%,英国城市化规模以空前速度发展。
这说明了什么?
城市化加速。
工业革命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在农业社会,人们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天和黑夜作
息的分界,日出和日落是时间的尺度。
工业化以后,劳动者不再按照自然界的昼夜交替或人体的生物
钟作息,而是完全服从于资本的需要和机器的要求。日出日落
失去意义,钟表应运而生,人们的时间观念一下强了起来。田
园诗般的悠闲生活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快节奏的紧张生活。
(工业化以后)这种生活方式有很多新的特点,总的趋势是人们
追求生活的方便和舒适,无论是衣、食、住方面还是在娱乐方
式方面,文明程度都有很大提高。(18世纪英国咖啡馆)
新生的工业把中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
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民间的一切
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
阶级状况》
工业革命催生出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无产阶级)
在工业革命中虽然按人口平均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可是富
人的收益要明显地大于穷人。……拿手织机织工来说,他们在
拿破仑战争的早期年代里(工业革命刚开始时)境况不错,可是
后来无论是他们的工资还是就业机会都急剧恶化。
——A·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贫富分化加剧了。
19世纪中叶伦敦一家报纸报称:“泰晤士河在工业革命前水
清鱼多,是水禽栖息和豪门宴饮的理想场所,是英国人的生命
之河。但在工业革命之后,该河的水质迅速恶化,病菌孽生,
由于不少工业城市没有充分的征税权和立法权。就难以解决都
市化初期的问题,如提供警察治安、饮水和下水道,以及垃圾
处理等等。
那些聚集在新城市的工厂附近的青年人经常居住在那些不像样
的,看起来好像是一排排的鸽子笼的小屋里(工业革命时期的
工人住宅),没有空地可作庭院、草坪或植树,也没有适当的
卫生设备或通风设备。
一些城市,如格拉斯哥有成片的棚户区,每个区都群集着上千
衣衫褴褛的儿童。工业城市的死亡率比农村更糟糕。在这种情
况下,可以想象家庭生活会是什么情景。
——摘自帕尔默等著《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尼尔?弗格
森著《文明》等
有弊也有利。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
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史蒂芬孙的火车头拖
着一长列客车和货车前进,时速达25公里 。
1807年美国人富尔敦制造了第一艘汽船。以蒸汽机推动船两
侧的明轮,称为“轮船”。并在哈得逊河试航成功。
本质特征: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延伸思考:
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呢?
1.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扩大海外市场和
原料产地,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并发展。
本文发布于:2023-10-29 20:41: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5832902003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中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中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