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C的轧钢机控制系统设计

更新时间:2023-10-29 18:48:04 阅读: 评论:0

捏橡皮泥作文-难忘茉莉花

基于PLC的轧钢机控制系统设计
2023年10月29日发(作者:我们的地球)

目:基于PLC的轧钢机控制系统设计

专题题目若无专题则不填PLC软件设计

原始依据(包括设计(论文)的工作基础、研究条件、应用环境、工作目的等)

工作基础:

目前,我国基于PLC轧钢机系统已经不同程度得到了推广应用。

PLC轧钢机控制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继电器控制阶段,微

机控制阶段,现场总线控制阶段。现阶段轧钢机控制系统设计使用可编程控

制器(PLC),其功能特点是变化灵活,编程简单,故障少,噪音低,维修保养

方便,节能省工,抗干扰能力强。除此之外PLC还有其他强大功能,它可以

进行逻辑控制、运动控制、通信等操作;并具有稳定性高、可移植性强等优

点,因此受到广大电气工程控制技术人员的青睐。

研究条件及应用环境:

本课题是基于PLC的控制系统的研究课题。工业自动化是国家经济发展

的基础,用于实现自动化控制设备主要集中为单片机和PLC。单片机由于控

制能力有限、编程复杂等缺点,现在正逐步退出控制舞台。PLC则因为其功

能强大、编程简单等优点,得到迅速发展及运用。PLC的功能强大,可以进

行逻辑控制、运动控制、通信等操作;并具有稳定性高、可移植性强等优点,

因此,PLC是工业控制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工作目的:

轧钢机如控制和使用得当,不仅能提高效率,节约成本,还可大大延长

使用寿命。对轧钢机控制系统的性能和要求进行分析研究设计了一套低成本

高性能的控制方案,可最大限度发挥轧钢机加工潜力,提高可靠性,降低运

行成本,对提高机械设备的自动化程度,缩短与国际同类产品的差距,都有

着重要的意义。

主要内容和要求:包括设计(研究)内容、主要指标与技术参数,并根据

课题性质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1) 当整个机器系统的电源打开时,电机M1M2旋转,以待传送工件。

2) 工件通过轨道从右边输送进入轧制系统。

3) 感应器S1感应到有工件输送来时,输出高电位,驱动上轧辊按预定

下压一定的距离,实现轧制厚度的调节,同时电机M3开始逆时针旋

转,并带动复位挡板也逆时针转动,感应器S1复位。

4) 随着轧制的进行,工件不断地向左移动。当感应器S2感应到有工件

移动过来时,说明工件的要求轧制长度已经完成,此时感应器S2

出高电位,驱动控制电机M3的电磁阀作用,使电机M3顺时针转动。

5) 在电机M3顺时针转动下,挡板顺时针转动,推动工进向右移动。当

工件移动到感应器S1感应到时,S1有输出高电位,使电机M3逆时

针转动,同时驱动上轧辊调节好第二个下压量,进入第二次压制的过

程。

6) 再次重复上述的工作,直到上轧辊完成3次下压量的作用,工件才加

工完毕。

7) 系统延时等待加工完毕的工件退出轨道,此时即可进入下一个工件的

加工过程。

日程安排:

11321日至325 老师给出课题及课题要求

11326日至331 查找相关文献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114 1 日至4 5 总体方案设计

114 6 日至410 熟悉PLC编程软件

11411日至415 系统主程序程序设计与调试

11416日至420 温度监控系统程序设计与调试

11421日至425 压力监控系统程序设计与调试

11426日至5 5 熟悉组态软件及变频器的调速

11426日至5 5 熟悉PROFIBUS-DP通信

115 6 日至510 开始构思论文框架并撰写论文初稿

11511日至520 修改并完善论文后交给老师审定

11521日至6 3 进一步修改完善,准备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和书目:

[1]廖常初.S7-200PLC编程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陈章平.PLC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廖常初.S7-300/400 PLC应用技术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夏彤.大型轧钢机交交变频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工程硕

士学位论文.2006:36

[5]汪志锋.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与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

.2004

[6]马宁 孔红.S7-300 PLCMM440变频器的原理与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

.2008

[7]郑萍.现代电气控制技术[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20

注:本表可自主延伸,各专业根据需要调整。

西

计(论文)开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电气专业 级( 届)班 学号 学生

目:基于PLC的轧钢机控制系统设计

专题题目PLC软件设计

若无专题则不填

本课题来源及研究现状:

近年来PLC发展很快,新产品、新技术不读涌现,特别是西门子公司退

出了S7-300系列PLC,由于功能强、性价比高,而深受国内用户的欢迎。

PLC控制系统是依托于PLC来实现对现场设备进行控制的要求。可编程

控制器及其有关设备,都应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

其功能的原则设计。它具有丰富的输入/输出接口,并且具有较强的驱动能力。

但可编程控制器并不针对某一具体工业应用。在实际应用时,其硬件应根据

具体需要进行选配,软件则根据实际的控制要求或生产工艺流程进行设计。

具有编程简单、使用方便、通用性强、可靠性高、体积小、易于维护等优点,

在自动控制领域应用得十分广泛。目前已从小规模的单机顺序控制发展到过

程控制、运动控制等诸多领域。而且它可靠性高,能够适应工业现场的恶劣

环境。具有进行各种算术运算、PID调节、过程监视、网络通信、远程I/O

和高速数据处理能力,PLC除了具有CPU和存储器以外,还有丰富的I/O

口模块。对于工业现场的不同信号,PLC都有相应的I/O模块与工业现场的

器件或设备直接连接。PLC系统与其他系统相比无论从软件方面还是从实际

投入的硬件设备讲,投入都较少,质优价廉,性价比高。因此,无论是老设

备的技术改造还是新系统的开发,大多数设计人员都倾向于采用它来进行设

计。

课题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

研究目标:

本课题是基于PLC的轧钢机控制系统设计。该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设

计来达到最终控制要求并实现最佳的控制效果。设计前要熟悉S7-300软件的

基本功能、设计语言、仿真环境。对控制过程进行顺序功能图的设计,根据

顺序功能图编写梯形图,在S7-PLCSIM仿真环境中进行仿真。

研究内容:

1.普通轧钢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各路检测信号到PLC的输入,包括传感器的的原理,信号的种类,引

入到PLC中的编址

3.轧钢机的种类和工作原理图,I/O分配

4.以可编程控制器为基础,利用PLCSIM软件对其所应用的程序进行模

拟仿真。

5.软件实现方法的研究。用PLC程序开发实现了设计、调试、等功能。

和变频器参数的设置

设计(论文)提纲及进度安排:

论文提纲:

第一章 绪论

1.1课题研究背景

1.2课题研究的来源

1.3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硬件系统设计

2.1 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2 控制系统I/O地址分配

2.3 电气系统控制原理图

第三章 软件系统设计

3.1 主程序设计

3.2 监控程序设计

第四章 软件调试

第五章 PROFIBUS-DP通讯

进度安排:

11321日至325 老师给出课题及课题要求

11326日至331 查找相关文献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114 1 日至4 5 总体方案设计

114 6 日至410 熟悉PLC编程软件

11411日至415 系统主程序程序设计与调试

11416日至420 温度监控系统程序设计与调试

11421日至425 压力监控系统程序设计与调试

11426日至5 5 熟悉组态软件及变频器的调速

11426日至5 5 熟悉PROFIBUS-DP通信

115 6 日至510 开始构思论文框架并撰写论文初稿

11511日至520 修改并完善论文后交给老师审定

11521日至6 3 进一步修改完善,准备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和书目:

[1]廖常初.S7-200PLC编程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陈章平.PLC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廖常初.S7-300/400 PLC应用技术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夏彤.大型轧钢机交交变频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工程硕

士学位论文.2006:36

[5]汪志锋.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与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

.2004

[6]马宁 孔红.S7-300 PLCMM440变频器的原理与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

.2008

[7]郑萍.现代电气控制技术[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指导教师审核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注:本表可自主延伸

对轧钢机采用计算机控制,不仅能提高其效率,节约成本,还可大大延

长其使用寿命。

本文阐述了可编程控制器(PLC)在轧钢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介绍了

轧钢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提出了轧钢机的PLC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及

设计过程,给出了系统的I/O分配,并利用PLCSIM软件对编写的程序进行

模拟仿真。同时用PLC程序开发实现了设计、调试等功能。根据轧钢机控制

系统的控制要求和特点,PLC硬件进行了组态。编写了轧钢机系统的主程

序,温度监控程序以及压力监控程序等程序。

在系统设计完成后,对其进行了简单的调试,最后的模拟调试结果表明,

基于PLC的轧钢机控制系统运行效率高,系统安全可靠性强,并且系统构造

简单易于实现,满足了对轧钢机控制系统系统期望的要求。

PLCPLCI/O

ABSTRACT

The rolling machine which is controlled by computer not only can improve

its efficiency and save its cost , but also greatly extend its life.

Paper describes a programmable controller PLC controlled system ud in

rolling mill applications, introduces the structure and working principle of

Rolling mills, propos the plan and process of PLC control system of rolling

mill, elaborates the I / O allocation of the system,and u of the PLCSIM

software to simulate the program applied in it.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of PLC program, the design, debugging and other functions have been achieved.

According to the control requirem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olling mill

control system ,the PLC hardware is configuratted. In the design of this system,

there is the main program of rolling mill systems, temperature monitoring

program and pressure monitoring program.

When the system design is completed, its a simple debugging. The final

result of the simulation shows that the rolling mill bad on PLC control system

has high efficiency, system curity and reliability, simple structure, easy to

implement and the system has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rolling mill for the

desired control system requirements.

Keywords Rolling mill;PLC;Configuration;PLC Programming;

I / O allocation

第一章

........................................................................... 11

1.1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

1.2 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 ...................................................... 12

第二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13

2.1系统控制要求 ................................................................... 13

2.2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图 ....................................................... 14

2.3控制系统I/O地址分配 ................................................... 14

2.4电气控制系统原理图 ....................................................... 16

2.5硬件组态与参数设置 ....................................................... 17

第三章 变频器参数设置

........................................................ 20

第四章 软件系统设计

............................................................ 28

4.1主程序设计 ....................................................................... 29

4.2轧机系统运行参数监控和成品统计 ................................ 34

第五章 软件调试

..................................................................... 42

第六章 Profibus-DP通信

..................................................... 46

6.1基于Profibus-DP的变频器的通讯 ................................ 46

6.2 PLC与触摸屏的通信 ....................................................... 47

附录一 源程序

......................................................................... 49

附录二 Profibus-DP通讯程序

............................................. 53

参考文献

..................................................................................... 57

外文资料

..................................................................................... 58

中文翻译

第一章

1.1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课题研究的背景

工业自动化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用于实现自动化控制的设备主要集中为

单片机和PLC。单片机由于控制能力有限、编程复杂等缺点,现在正逐步退出控

制舞台。PLC则因为其功能强大、编程简单等优点,得到迅速发展及运用。PLC

的功能强大,可以进行逻辑控制、运动控制、通信等操作;并具有稳定性高、可

移植性强等优点,因此受到广大电气工程控制技术人员的青睐。PLC是工业控制

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近年来PLC发展很快,新产品、新技术不读涌现,特别是西门子公司推出了

S7-300系列PLC,由于功能强、性价比高,而深受国内用户的欢迎。

PLC控制系统是依托于PLC来实现对现场设备进行控制的要求。可编程控制

器及其有关设备,都应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

原则设计。它具有丰富的输入/输出接口,并且具有较强的驱动能力。但可编程

控制器并不针对某一具体工业应用。在实际应用时,其硬件应根据具体需要进行

选配,软件则根据实际的控制要求或生产工艺流程进行设计。

目前PLC已从小规模的单机顺序控制发展到过程控制、运动控制等诸多领

域。而且它可靠性高,能够适应工业现场的恶劣环境。具有进行各种算术运算、

PID调节、过程监视、网络通信、远程I/O和高速数据处理能力,PLC除了具有

CPU和存储器以外,还有丰富的I/O接口模块。对于工业现场的不同信号,PLC

都有相应的I/O模块与工业现场的器件或设备直接连接。PLC系统与其他系统相

比无论从软件方面还是从实际投入的硬件设备讲,投入都较少,质优价廉,性价

比高。因此,无论是老设备的技术改造还是新系统的开发,大多数设计人员都倾

向于采用它来进行设计。

1.1.2 课题研究来源

本课题来自于江西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07级毕业设计,通过设计使

我们大学时期所学专业课程得到充分融合,以使我们用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

中去,为步入社会做好最后的准备。

1.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轧钢机如控制和使用得当,不仅能提高效率,节约成本,还可大大延长使用

寿命。对轧钢机控制系统的性能和要求进行分析研究设计了一套低成本高性能的

控制方案,可最大限度发挥轧钢机加工潜力,提高可靠性,降低运行成本,对提

高机械设备的自动化程度,缩短与国际同类产品的差距,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2 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

1. 普通轧钢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各路检测信号到PLC的输入,包括传感器的的原理,信号的种类,引入

PLC中的编址

3. 轧钢机的种类和工作原理图,I/O分配

4. 以可编程控制器为基础,利用S7-PLCSIM软件对其所应用的程序进行模

拟仿真

5. 软件实现方法的研究。用PLC程序开发实现了设计、调试、等功能

6. CPU和变频器参数的设置

第二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一个系统顺利、稳定、高效的按照我们在软件中编制的方案完成既定的任

务是我们每个设计人员最强烈的希望,但是,要达成这个希望首先便需要良好的

系统总体方案的支持,一个良好的系统总体方案给以后的软件与硬件设计工作会

带来很多方便。

在本部分内容中主要介绍了系统总体方案设计中的过程。首先我对系统控

制要求和工艺流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设计好系统总体方案,然后针对分析和研

究的结果对系统的I/O点进行了统计,最后对PLCCPU的型号、PLC的扩展模

块的型号以及压力温度等传感器型号进行了选择。对于其他诸如电源、导线、

电器、电动机机等设备由于文章篇幅所致,没有一一进行说明。

2.1系统控制要求

以下给出系统控制要求和轧钢机系统模拟图如图2-1所示

1) 当整个机器系统的电源打开时,电机M1M2旋转,以待传送工件。

2) 工件通过轨道从右边输送进入轧制系统。

3) 感应器S1感应到有工件输送来时,输出高电位,驱动上轧辊按预定下压

一定的距离,实现轧制厚度的调节,同时电机M3开始逆时针旋转,并带

动复位挡板也逆时针转动,感应器S1复位。

4) 随着轧制的进行,工件不断地向左移动。当感应器S2感应到有工件移动

过来时,说明工件的要求轧制长度已经完成,此时感应器S2输出高电位,

驱动控制电机M3的电磁阀作用,使电机M3顺时针转动。

5) 在电机M3顺时针转动下,挡板顺时针转动,推动工进向右移动。当工件

移动到感应器S1感应到时,S1有输出高电位,使电机M3逆时针转动,

同时驱动上轧辊调节好第二个下压量,进入第二次压制的过程。

6) 再次重复上述的工作,直到上轧辊完成3次下压量的作用,工件才加工

完毕。

7) 系统延时等待加工完毕的工件退出轨道,此时即可进入下一个工件的加

工过程。

2-1 模拟图

2.2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图

根据以上控制系统和生产工艺要求,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图如图2-2所示

SIMATIC

PANEL

TOUCH

泄油、调零等操

开关轧辊指令信号

轧机状态

报警信号 S7300

压力、张力、温度传感

器及厚度测厚仪信号

西门子

温度、压力状态信号

伺服阀调节模拟

编程器

PC适配

2-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图

2.3控制系统I/O地址分配

在本课题硬件设计中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计算好整个系统中对各类

I/O点的需求(地址标识符I表示输入,O表示输出)因为I/OPLC接线端子

上的地址分配是进行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对软件设计来说,I/O地址分配

以后才可以进行编程;对控制柜及PLC外围接线来说,只有I/O地址确定以后,

才可以绘制电气接线图、装配图,才可以根据线路图和安装图安装控制柜。

再者只有明确了I/O分配,才能把系统设计的高效,合理,性价比较高。因

此根据控制系统的要求,这里共有6个输入,8个输出。控制系统应具备的输入

/输出点数、名称、代码及地址编号如表1所示。

从表格我们可以看出每一个开关要一个数字量输入,电机正转、反转、报警

灯七个数字量输出,每个传感器有一个模拟量输入这样计算下来系统需要数字量

输入4点,数字量输出7点,模拟量输入2点因此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块来包

容这些输入/输出点。I/O地址分配表如表1所示

1 I/O地址分配表

序号 输入点 输入地址 序号 输出点 输出地址

1 I0.0 启动开关SB1 1 Q0.0 电机M1运转(KM1)

2 I0.1 右限位开关S1 2 Q0.1 电机M2运转(KM2)

3 I0.2 左限位开关S2 3 Q0.2 电机M3正转(KM3)

4 I0.3 停止开关SB2 4 Q0.3 电机M3反转(KM4)

5 模拟通道1 温度传感器 5 Q0.4 压力给定

6 模拟通道2 压力传感器 6 Q0.5 温度报警灯

7 7 Q0.6 压力报警灯

8 8 Q0.7 钢板压制完成指示灯

根据以上分析和I/O地址分配表,我选用的是西门子的PLC系统,为了能达

到在可靠够用的前提下尽量实现经济高效,我选用了SM323模块(16DI/16DO

SM334模块(4AI/2AOCPU选用315-2DPS7-300模块图如图2-3所示

2-3 S7-300 PLC

PLC外围硬件接线图,如图2-4所示

2-4 PLC的外部接线图

2.4电气控制系统原理图

根据以上总体设计方案图PLC的外部接线图画出系统电气控制电路图如图

2-5所示,共有三台电机,其中主轧电动机两台,传送电动机一台。

2-5 电气控制电路图

2.5硬件组态与参数设置

2.5.1硬件组态的步骤

1)生成站,如图2-6,双击“硬件”图标 ,进入硬件组态窗口;

2-6 硬件组态窗口

2)生成机架,从硬件目录窗口中选择一个机架,S7-300应选择硬件目录窗

口文件夹SIMATIC300RACK-300中的导轨(Rail。如图2-7所示

2-7 S7-300的硬件组态窗口

3)在硬件目录中选择需要的模块,将它们安排在机架中指定的槽位上。中

央机架的电源模块占用1号槽,CPU模块占用2号槽,3号槽用于接口模块(或

不用)4~11号槽用于其他模块。首先选中1号槽,然后在硬件目录窗口中选择

文件夹SIMATIC300PS300,目录窗口下面会出现选中的电源模块的订货号和详

细的信息。用鼠标双击目录窗口中的“PS 307 5A,该电源窗口中指定的行,然

后放开鼠标左键,该模块就被配置到指定的槽了。同样的方法,在文件夹

SIMATIC300CPU-300中选择CPU 315-2DP模块,并将后者配置在倒2号槽了。

因为没有接口模块,3号槽空置。在4号槽中配置16DC24V数字量数输入/

出模块(DI/DO,在5号槽配置4点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AI/AO)模块。

2-8左上部的窗口是一个组态见表,他下面的窗口列出了个模块详细的信

息;例如订货号、MPI地址和I/O地址等。右边是硬件目录窗口,可以利用命令

View”→“Catalog”打开或关闭它。左下角的窗口中向左和向右的箭头来切

换机架。

2-8 S7-300的硬件组态窗口

4)双击模块,在打开的对话框中设置模块的参数,包括模块的属性和

DP主站和从站的参数;

5)保存硬件设置,并将它下载到PLC中去。

2-8左上部的窗口是一个组态见表,他下面的窗口列出了个模块详细的信息;

例如订货号、MPI地址和I/O地址等。右边是硬件目录窗口,可以利用命令View

→“Catalog”打开或关闭它。左下角的窗口中向左和向右的箭头来切换机架。

2.5.2 CPU及模拟量模块参数设置

1CPU参数设置

在硬件配置中选定CPU模块后,系统会自动对CPU模块的一些参数属

性进行设置;双击机架上的CPU进入CPU属性设置选项卡窗口,如图2-9所示

2-9 CPU属性设置选项卡

点击CPU属性设置选项卡中的各个选项分别对“时刻中断”“周期性中断”“诊断

/时钟”“常规”“启动”等选项卡进行设置。

2)模拟量输入模块参数设置

在机架上选中需要设置的I/O模块,双击该模块,进入I/O模块的属性设置

窗口。如图2-10模拟量模块属性设置窗口。

2-10 模拟量模块属性设置窗口

第三章 变频器参数设置

本次设计用到的变频器的型号为6SE70,下面为变频器参数设置的步骤:

首先用USS专用通讯线将计算机的串口1和变频器面板上的通讯口连接,打开

控制屏上的钥匙开关,此时停止的“红灯”亮,按下启动按钮,“红灯”灭,“绿

灯”亮,变频器得电,打开SIMOVIS 软件。选择点击对应的设备,进入参数设置

界面,如图3-1所示

3-1 变频器参数设置1

此时我将进行变频器参数的设置,以用来进行软件SIMOVIS的电机调速。进

入参数设置界面,首先将变频器进行复位回到工厂设置状态。

P060是变频器参数设置中的固定设置菜单,将设置为2时是表示参数将恢复

到缺省。这样后就可以进行复位设置。如图3-2所示

3-2 变频器参数设置2

将参数P060设置为2后,然后将参数P970设为0,如图3-3所示

3-3 变频器参数设置3

此时变频器的LED就会循环显示,经过几秒或几十秒的时间后复位完成。由

于系统所有数据器内的数据均被清除,变频器不允许立刻重新开始工作,否则必

定会损坏电机。

再将参数P060固定设置设置为3表示简单应用,如图3-4所示。这样的话就

可以进行主要参数的设置,现在将进线电压P071设置为380。这就是装置输入电

压。

3-4 变频器参数设置4

SIMOVERT MASTERDRIVES一贯地共同遵守相同的设计原则。在所有功率范围

中的装置(变频器、逆变器)和系统元件(整流单元、制动单元)都有一个统一的设

计和相同的接线系统。它们能以任何方式组合并能并列安以满足传动系统各种要

求。

此次设计,我们使用的是DJ16-2 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进行轧钢机的电机

使用,所以参数设置驱动电机类型P095=10如图3-5所示,表示同步或者异步电

动机,这是国际标准。

3-5 变频器参数设置5

由于我们使用的是6SE70变频器而此变频器的工作方式P100设置为1,如图

3-6所示,这是表示此变频器是VF控制。

3-6 变频器参数设置6

此时将开始设置电机的参数,我们使用的是DJ16-2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电

机,所以将此电机的额定电压P101=380。如图3-7所示

3-7 变频器参数设置7

而同样的我们使用了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电机后,此处的电机电流参数设

置为额定电流P102=1.1

同样根据电机的参数选择将此处的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的电机功率P104

设置为0.8。表示电机额定功率因数是0.8

此处电机的额定频率如同前面一样因为使用的是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所

以此P107表示电机的额定频率是50HZ

然后将此进行电机的转速设置,同理因为是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所以此处

将设置为P108=1400。这里表示电机转速是1400转。

最后我们在回到最前面的P060进行固定菜单的设置,而此处却是将P060重新

设置为1,如图3-8所示。这和之前是不同的,因为这里表示的是回到参数菜单。

而不合理的参数设置会导致故障。

3-8 变频器参数设置8

接下来将进行USS的设置。变频器6SE70系列,我们此次使用的控制方式是USS

通讯所以在设置参数时将设置为USS所以在这里设定控制方式P368=4如图3-9

所示,表示控制方式是USS

3-9 变频器参数设置9

接下来将进行USS的设置。变频器6SE70系列,我们此次使用的控制方式是USS

通讯所以在设置参数时将设置为USS,所以在这里设定控制方式P368=4,表示控

制方式是USS

然后进行P554ON/OFF的源,所以此处将P554设置为B2100表示USS接受到

1的第0位。

这里设置P707.1的值,这里表示USS报文PZD区的第1个字而此处将设置为

K32,表示PZD1的传送内容为控制字1

设置P707.2的值,这里表示USS报文PZD区的第2个字而此处将设置为KK148

表示PZD2的传送内容为实际的速度。

这里P555是选择OFF2指令的源,将P555设置为B2101表示USS接收到的字1

1位。

然后设置P565是失败确认选择源,而这里将设置为B2107表示此处USS接收到

的字1的第7位。

设置P568的值,这里P568是点动选择源,这里将P568设置为B2108表示的是

USS 接收到的字1的第8位。

然后将设置正反转参数来控制电机的正反转,这里将P571设置为B2111,如

3-10所示,表示电机的正转方向选择源。

3-10 变频器参数设置10

同样的在这里设置电机的正反转,将P572设置为B2112,此处表示电机反转

方向上的源。最后在这里设置P443即主给定选择源,并且将P443设置为K2002

如图3-11所示,这里表示状态字2

3-11 变频器参数设置11

参数设置完毕后就可以用计算机来控制实验了。

第四章 软件系统设计

根据PLC硬件结构和生产工艺要求,软件设计过程如图所示

开始

制定运行方案

画顺序功能图

编制/IO分配表

程序元件编号

编写程序 修改程序

程序输入PLC

测试正常 流程正确

固化程序

结束

4-1 软件设计过程

4.1主程序设计

4.1.1轧钢机工艺流程

首先,当整个机器系统的电源打开时,电机M1M2旋转,以待传送工件。

然后, 工件通过轨道从右边输送进入轧制系统。 感应器S1感应到有工件输送

来时,输出高电位,驱动上轧辊按预定下压一定的距离,实现轧制厚度的调节,

同时电机M3开始逆时针旋转,并带动复位挡板也逆时针转动,感应器S1复位。

随着轧制的进行,工件不断地向左移动。当感应器S2感应到有工件移动过来时,

说明工件的要求轧制长度已经完成,此时感应器S2输出高电位,驱动控制电机

M3的电磁阀作用,使电机M3逆时针转动,同时驱动上轧辊调节好第二个下压量,

进入第二次轧制的过程。在电机M3顺时针转动下,挡板顺时针转动,推动工进

向右移动。当工件移动到感应器S1感应到时,S1有输出高电位,使电机M3

时针转动,同时驱动上轧辊调节好第二个下压量,进入第二次压制的过程。再次

重复上述的工作,知道上轧辊完成3次下压量的作用,工件才加工完毕。系统延

时等待加工完毕的工件退出轨道,此时即可进入下一个工件的加工过程。

4.1.2主程序顺序功能图

根据系统的要求画出主程序顺序功能图如图4-2所示

M0.0

I0.0

M0.1 电机M1

I0.1

T1

M0.2

C12

M0.3 电机M1运转 电机M3反转

I0.2

电机M2

电机M1运转 上轧辊给定下压

电机M2运转 电机M3正转

电机M2运转

C12

M0.4 延时定时器T1工作

4-2 主程序顺序功能图

4.1.3主程序梯形图编写

用经验法设计梯形图,根据主程序顺序功能图系统梯形图的设计如下:

M1带动传送带转动的电动机,M2带动为带动轧辊转动的电动机

S1右限位开关,只要钢板到碰到右限位开关S1,就输出高电平。

以上程序段1~程序段6的总体功能:首先按下启动开关,整个机器系统的

电源打开,电机M1M2旋转,以等待工件。当工件从右边输送进入轧钢机系统

时,右限位开关S1输出高电平,S1闭合,此时电动机M3顺时针转动,接着S2

复位,同时轧辊按预定下压量轧制工件。随着轧制的进行,工件不断地向左移动,

当钢板碰到左限位开关S2时,S2输出高电平,同时驱动控制电机电机M3的电

磁阀作用,是电机M3逆时针转动,接着右限位S1开关复位。在电机M3逆时针

转动的作用下,工件不断向右移动。当工件移动到限位开关S1限位开关处,S1

有输出高电平,使电机M3顺时针转动,同时调节好第二个下压量,进入第二次

压制过程,于此同时计数器计数。再次重复上述过程的工作,直至轧制3次,工

件加工完成。系统演示等待加工完毕的工件退出,此时即可进入下一个工件的加

工。在上述过程中若按下停止按钮或温度压力超出上限,整个系统将停止工作。

4.2轧机系统运行参数监控和成品统计

在本系统中监控的参数输入量是模拟量,如轧钢机的温度,润滑系统和冷

DC4-20mA,1-5V,0-10V,PLCA/D转换器将它们转换成数字量。带正负号的电

流或电压在A/D转换后用二进制补码表示。D/A转换器将PLC的数字输出量转

换为模拟电压或电流,再去控制执行机构,模拟量I/O模块的主要任务就是实

A/D转换和D/A 转换。

在此监控系统软件设计中运用到FC105模块下面介绍下其功能。

以下是FC105参数表

2 FC105参数表

参数 说明 数据类型 存储区 描述

EN 输入 BOOL IQMDL 使能输入端,信号状态为

1时激活该功能

ENO 输入 BOOL IQMDL 如果该功能的执行无误,

输出端信号为1

IN 输入 INT IQMDL 常数 欲转换为工程单位

表示的实型值。

HI_LIM 输入 REAL IQMDLP 常数 以工程单位便是的

上限值。

LO_LIM 输入 REAL IQMDLP 常数 以工程单位便是的

下限值。

输入 BOOL IQMDL 信号状态为1输入值为

BIPOLAR 双极性。1表示输入值

单极性

OUT 输出 REAL IQMDLP 转换结果

RET_VAL 输出 WORD IQMDLP 如果指令的执行没有错

误,返回值为W#16#0000.

FC105功能

SCALE功能接受一个整型值(IN),并将其转换为以工程单位表示的介

于、下限和上限(LO_LIMHI_LIM)之间的实型值。将结果写入OUTSCALE功能

使用以下等式:

OUT = [ ((FLOAT (IN) -K1)/(K2-1)) * (HI_LIM-O_LIM)] + LO_LIM

常数K1K2根据输入值是BIPOLAR还是UNIPOLAR设置。

BIPOLAR:假定输入整型值介于 764827648之间,因此K1 = -7648.0

K2 = +27648.0

UNIPOLAR:假定输入整型值介于027648之间,因此K1 = 0.0K2 =

+27648.0 如果输入整型值大于K2,输出(OUT)将钳位于HI_LIM,并返回一个错

误。如果输入整型值小于K1,输出将钳位于LO_LIM,并返回一个错误。通过设

LO_LIM > HI_LIM可获得反向标定。使用反向转换时,输出值将随输入值的增

加而减小。

4.2.1 温度参数监控软件设计

系统启动后,监控系统根据由PLC所收集并处理的数据,判别温度的高低。

当轧钢机的温度大于设定的温度上限值时,监控系统报警灯亮,同时轧钢机完成

一次压制后停机。

采集温度模拟量通道对应的存储单元为PIW256

以下是监控系统的程序梯形图

以上程序段1~程序段7的总体功能:按下启动按钮后,系统开始对温度采

集,把采集到的温度对应的无量纲数据经过FC105转换后,可得到的实际温度对

应的电压值,把它与温度上限对应的电压比较,当大于上限时,并且工件完成一

次压制后,温度报警灯亮。

4.2.2润滑系统和冷却系统的压力监控软件设计

系统启动后,监控系统根据由PLC所收集并处理的数据,判别压力大小。

多监控的压力大于设定的温度上限值时,监控系统报警灯亮,同时轧钢机完成一

次压制后停机。

采集温度模拟量通道对应的存储单元为PIW258

以下是监控系统的程序梯形图

以上程序段1~程序段7的总体功能:按下启动按钮后,系统开始对压力采

集,把采集到的压力对应的无量纲数据经过FC105转换后,可得到的实际压力对

应的电压值,把它与压力上限对应的电压比较,当大于上限时,并且工件完成一

次压制后,压力报警灯亮。

4.2.3 钢板成品计数及统计软件设计

轧钢机当轧制完成一定数量钢板后,轧钢机将会有一个指示灯通知操作人

员。

第五章 软件调试

STEP7编程软件中生成项目步骤:

本设计软件调试用S7-PLCSIM调试,首先双击windows桌面上的SIMATIC

Manager”图标,打开STEP7管理界面,默认自动向导如图5-1所示。在图5-1

点击“完成”

5-1 管理器向导(选择创建项目的途径)

直接以预览框显示的项目生成,然后选择CPU型号,由于本设计选用的CPU

型号是CPU 315,所以选择CPU 315MPI地址的默认设置为2。点击“下一个”

进入下一个向导设置画面,如图5-2所示。

5-2 管理器向导(选择程序块)

在图5-2向导中,选择组织块OB1OB1代表最高的变成层次,他负责组

S7程序中的其他块,一个程序中必须要有OB1。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梯

形图这里选LAD。单击“下一个”确认设置,进入下一个向导设置画面,在项

目名称栏中输入名称然后点“完成”,完成一个新项目的创建。出现SIMATIC

管理器项目结构窗口,然后双击 图标将出现梯形图编辑器,如图5-3

5-3 梯形图编辑器

把以上编写好的程序的梯形图输入梯形图编辑器中。点击STEP7SIMATIC

管理器工具条中的(SIMATIC on/off)按钮,或执行菜单命令“Options,打开

S7-PLCSIM窗口如图5-4所示,窗口自动出现CPU试图对象。与此同时,自动建

立了STEP7与仿真CPU的连接。

5-4 S7-PLCSIM仿真窗口1

S7-PLCSIM窗口中用菜单命令“Excuticve Continuous scan”或点击

Continuous scan”按钮,令仿真PLC的扫描方式为连续扫描。如图5-5所示

5-5 S7-PLCSIM仿真窗口2

5)在SIMATIC管理器中打开要仿真的用户项目,选中“块”对象,点击工具条

中下载按钮,或执行菜单命令“PLC“下载”,将块对象下载到仿真PLC中。

如图5-6所示

5-6 S7-PLCSIM仿真窗口3

6)点击S7-PLCSIM工具条中标有“I”的按钮,或执行菜单命令“InrtInput

Variable,创建输入IB字节的试图对象。用类似的方法生成输出字节QB、位

存储器M、定时器T和计数器C的试图对象.

7)设置完这些输入输出节点后,进行仿真模拟。打开编写有主程序的块OB1

然后选择“调试” →“监视”命令,程序即处于仿真模拟状态,如图5-7

5-7 S7-PLCSIM仿真窗口4

8)将图5-8中单选框的stop模式打到run模式,如图5-8所示

5-8 S7-PLCSIM仿真窗口5

9)根据I/O点的分配和控制要求,仿真图如图5-9所示

5-9 S7-PLCSIM仿真窗口6

第六章 Profibus-DP通信

6.1基于Profibus-DP的变频器的通讯

PROFIBUS现场总线中,PROFIBUS-DP的应用最为广泛。本次系统设计就

是用PROFIBUS-DP实现变频器与PLC通讯的。带有DP口的S7-300/400 PLC也可

以通过CPU上的DP口来实现。采用RS485接口及支持9.6kbps~12Mbps波特率数

据传输,其中数据的报文头尾主要是来规定数据的功能码、传输长度、奇偶校验、

发送应答等内容,主从站之间的数据读写的过程核心的部分是参数接口和过程数

据,PKWPZD共有五种结构形式即:PP01PP02PP03PP04PP05,其传输

的字节长度及结构形式各不相同。PLC和变频器通讯方式配置时要对PP0进行

选择。

1 硬件组态变频器

STEP 7软件中创建一个项目,再硬件组态该项目,并建一个Profibus-DP

网络,6SE70系列变频器在PROIBUS DP->SIMOVERT文件夹里进行组态,并设定

好通讯的地址范围。

2 建立通讯DB

一般地,读写数据都做在一个DB块中,且最好与硬件组态设定的I/O地址

范围大小划分相同大小的区域,便于建立对应关系和管理。读变频器的数据的

12个字节在DB0DB11中,写给变频器的12个字节数据放在DB12DB23中。

接下来还可以存放诸如通讯的错误代码和与变频器有关的其它计算数据。

3 写通讯程序

通讯程序可以调用STEP 7编程软件的SFC14 "DPRD_DAT" (读取DP标准从

站的连续数据) ,SFC15 "DPWR_DAT" (DP标准从站写入连续数据)来实现。

DP上读取数据:

OPN DB 5

CALL "DPRD_DAT"

LADDR:=W#16#108

RET_VAL:=MW32

RECORD:=P#0.0 BYTE 8

DP上写入数据:

OPN DB 6

CALL "DPWR_DAT"

LADDR:=W#16#108

RECORD:=P#0.0 BYTE 8

RET_VAL:=MW30

对于写变频器的数据是与变频器的k3001k3016,建立对应关系,读变频

器的数据则是与变频器的参数P734建立对应关系。1222

P734W01W06011对应k3001k3012PLC读取变频

器的数据可以通过设置参数P734的值来实现,PLC写给变频器的数据存放在变

频器数据k3001k3012中,在变频器的参数设置里可以进行调用,从而建立了

彼此的对应关系。详细程序见附录二。

这样,变频器与PLC的连接已经基本建立,就可以编写程序通过PLC来控制

变频器的启、停、速度给定等各项功能,满足工艺给定要求。同时也可以读取变

频器数据通过上位机进行显示,达到在线监视和诊断的目的。

6.2 PLC与触摸屏的通信

6-1 西门子触摸屏

首先进行电气连接,在组态和测试阶段之后可以将串行打印机连接至操作单

元代替组态计算机。

接着要连接组态,图6-2说明了用于下载项目数据的组态计算机(PUPC)

与操作单元的连接。对所示连接可使用标准电缆。

TP170A/B

OP170B PC/PUxx

RS232*

IF1A/F2

COM

PC/PUxx

RS485

IF1B

MPI/PROFIBUS-

6-2 连接组态一

3 触摸屏与PLC通讯选项

设备 连接 接口

组态计算机(PCPU RS232 IF1 A

MPI IF1 B

PROFIBUS-DP IF1 B

SIMATIC S7 MPI IF1 A

LGLucky Goldstar RS232 IF1 A

PTOFIBUS-DP IF1 B

RS422/RS485 IF1 B

附录一 源程序

主程序梯形图源程序:

O "启动按钮"

O "钢板上架延时"

S "电动机M1运转"

S "电动机M2运转"

A "右限位开关S1"

A "电动机M2运转"

S "电动机M3正转"

R "电动机M3反转"

S "给定下压量"

A "左限位开关"

S "电动机M3反转"

R "电动机M3正转"

R "给定下压量"

A "电动机M3反转"

CU "压制次数计数"

BLD 101

A I 0.7

L C#3

S "压制次数计数"

A "钢板上架延时"

R "压制次数计数"

L "压制次数计数"

T MW 12

L MW 12

L 3

>=I

= L 20.0

A L 20.0

BLD 102

= "钢板压制完成指示灯"

A L 20.0

L S5T#3S

SD "钢板上架延时"

O "停止按钮"

O "温度报警灯"

O "压力报警灯"

O "钢板压制完成指示灯"

R "电动机M1运转"

R "电动机M2运转"

R "电动机M3正转"

R "电动机M3反转"

R "给定下压量"

CALL "温度监控"

NOP 0

CALL "温度监控"

NOP 0

CALL "钢板成品统计"

NOP 0

监控程序源程序:

A "启动按钮"

S M 0.0

A "停止按钮"

R M 0.0

A M 0.0

JNB _001

L "温度采集"

T MW 60

A I 0.6

= L 0.0

BLD 103

A M 0.0

JNB _002

CALL FC 105

IN :=21648

HI_LIM :=1.000000e+001

LO_LIM :=0.000000e+000

BIPOLAR:=L0.0

RET_VAL:=MW70

OUT :=MD80

A M 0.0

JNB _003

L 5.000000e+000

T MD 90

A M 0.0

A(

L MD 80

L MD 90

>=D

)

= M 0.3

A M 0.3

A "左限位开关"

S "温度报警灯"

A "启动按钮"

S M 0.0

A "停止按钮"

R M 0.0

A M 0.0

JNB _001

L "压力采集"

T MW 60

A I 0.6

= L 0.0

BLD 103

A M 0.0

JNB _002

CALL FC 105

IN :=21648

HI_LIM :=1.000000e+001

LO_LIM :=0.000000e+000

BIPOLAR:=L0.0

RET_VAL:=MW70

OUT :=MD80

A M 0.0

JNB _003

L 5.000000e+000

T MD 90

A M 0.0

A(

L MD 80

L MD 90

>=D

)

= M 0.3

A M 0.3

A "左限位开关"

S "压力报警灯"

A "启动按钮"

S M 0.7

A "钢板压制完成指示灯"

CU C 11

BLD 101

A M 0.6

L C#0

S C 11

NOP 0

L C 11

T MW 100

NOP 0

NOP 0

L MW 100

L 2

==I

= M 1.0

附录二 Profibus-DP通讯程序

Network1

OPN DB 4

OPN DB 6

L 0

T 0

CLR

A "DI_1"

A 34.0

AN 34.1

JC END1

A "DI_1"

A 34.1

AN 34.0

JC END2

AN 34.0

AN 34.1

A "DI_1"

JC END5

AN "DI_1"

JC END3

JU ove2

END1: L 8

L W#16#1

OW

JU ove1

END2: L 8

L W#16#1001

OW

JU ove1

END5: L 8

JU ove1

END3: R 34.0

R 34.1

L W#16#0

T 36

L 8

ove1: T 0

ove2: NOP 0

L 36

T 0

Network2

DP上写数据

OPN DB 6

CALL "DPWR_DAT"

LADDR :=W#16#108

RECORD :=P#0.0 BYTE 8

RET_VAL:=MW30

Network3

DP上读数据

OPN DB 5

CALL "DPRD_DAT"

LADDR :=W#16#108

RET_VAL:=MW32

RECORD :=P#0.0 BYTE 8

Network4

OPN DB 4

OPN DB 6

L 0

ITD

T MW 20

L MW 20

DTR

T MD 80

OPN "mun"

L MD 80

L "mun".mun

*R

T "mun".result

L "mun".result

RND

T MD 84

L MW 86

T MW 160

CLR

A 2.0

JC neg3

L MW 160

INVD

T MW 160

neg3: L MW 160

T 2

Network5

反转取反码判断转的方向

OPN DB 2

OPN "mun"

L 2 //反馈值

T MW 15

ITD

T MD 62

L MD 62

DTR //转实数

T MD 180

L MD 180

L "mun".div //除除数

/R

T MD 184

L MD 184

RND //转整数

T MD 200

A 0.6

JC end4 //

L W#16#FFFF

L MW 202

-I

L W#16#1

+I

T 6

L W#16#0

T 4

JU ove4

end4: L MW 202 //

T 4

L W#16#0

T 6

ove4: NOP 0

Network6

A(

O 34.0

O 34.1

)

A "DI_1"

= "DO_1"

Network7

OPN DB 5

L 4

ITD

DTR

L 8

/R

RND

T MD 280

NOP 0

参考文献

[1]廖常初.S7-200 PLC编程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陈章平.PLC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廖常初.S7-300/400 PLC应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夏彤.大型轧钢机交交变频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

.2006:36

[5]汪志锋.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与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6]马宁 孔红.S7-300 PLCMM440变频器的原理与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7]郑萍.现代电气控制技术[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8]西门子(中国)有限公.S7-200CN可编程序控制器产品目录.2006

[9]张万忠.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2001

[10]肖峰 贺哲荣.PLC编程100[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11]戈东方.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J].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9

[12]张运刚 宋小春 郭武强.从入门到精通---西门子S7-300/400 PLC技术与应用[M].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13]邹家祥 林鹤.轧钢机动力学设计[J].重型机械.1997

[14]葛志祺.轧钢机现代设计理论[J].冶金设备.1991

[15]吴作宏.轧钢机用电刷的应用与选择[J]. 炭素.2004

[16]佟纯厚.近代交流调速[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

[17]王兴伟.十二相同步电动机交交变频调速系统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

[18]尉冰娟.交—交变频同步机系统的谐波分析及治理方案研究[D].重庆大学.2005

[19]霍启军.大功率交—交变频同步电动机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D].山东大

.2006

[20]卢艳军 任立义.闻邦春.基于软件PLCI/O控制研究[J].机械制造.2005.0711

[21]SIEMENS AG.. SIMATIC S7-200 Programmable Controller System Manual. 2004

外文资料

Motivation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s (PLC), a computing device invented by

Richard E. Morley in 1968, have been widely ud in industry including

manufacturing systems, transportation systems, chemical process facilities, and many

others. At that time, the PLC replaced the hardwired logic with soft-wired logic or

so-called relay ladder logic (RLL), a programming language visually rembling the

hardwired logic, and reduced thereby the configuration time from 6 months down to 6

days [Moody and Morley, 1999].

Although PC bad control has started to come into place, PLC bad control

will remain the technique to which the majority of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will adhere

due to its higher performance, lower price, and superior reliability in harsh

environments. Moreover, according to a study on the PLC market of Frost and

Sullivan [1995], an increa of the annual sales volume to 15 million PLCs per year

with the hardware value of more than 8 billion US dollars has been predicted, though

the prices of computing hardware is steadily dropping. The inventor of the PLC,

Richard E Morley, fairly considers the PLC market as a 5-billion industry at the

prent time.

Though PLCs are widely ud in industrial practice, the programming of PLC

bad control systems is still very much relying on trial-and-error. Alike software

engineering, PLC software design is facing the software dilemma or crisis in a similar

way. Morley himlf emphasized this aspect most forcefully by indicating [Moody

and Morley, 1999, p. 110]:

`If hous were built like software projects, a single woodpecker could destroy

civilization.”

Particularly, practical problems in PLC programming are to eliminate software

bugs and to reduce the maintenance costs of old ladder logic programs. Though the

hardware costs of PLCs are dropping continuously, reducing the scan time of the

ladder logic is still an issue in industry so that low-cost PLCs can be ud.

In general, the productivity in generating PLC is far behind compared to other

domains, for instance, VLSI design, where efficient computer aided design tools are

in practice. Existent software engineering methodologies are not necessarily

applicable to the PLC bad software design becau PLC-programming requires a

simultaneous consideration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The software design becomes,

thereby, more and more the major cost driver. In many industrial design projects,

more than SO0/a of the manpower allocated for the control system design and

installation is scheduled for testing and debugging PLC programs [Rockwell, 1999].

In addition, current PLC bad control systems are not properly designed to

support the growing demand for flexibility and reconfigurability of manufacturing

systems. A further problem, impelling the need for a systematic design methodology,

is the increasing software complexity in large-scale projects.

Objectiv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hesis

The objective of this thesis is to develop a systematic software design

methodology for PLC operated automation systems. The design methodology

involves high-level description bad on state transition models that treat automation

control systems as discrete event systems, a stepwi design process, and t of design

rules providing guidance and measurements to achieve a successful design. The

tangible outcome of this rearch is to find a way to reduce the uncertainty in

managing the control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 that is, reducing programming

and debugging time and their variation, increasing flexibility of the automation

systems, and enabling software reusability through modularity. The goal is to

overcome shortcomings of current programming strategies that are bad on the

experience of the individual software developer.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designing PLC software can overcome deficiencies in

the traditional way of programming manufacturing control systems, and can have

wide ramifications in veral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Automation control systems are

modeled by formal languages or, equivalently, by state machines. Formal

reprentations provide a high-level description of the behavior of the system to be

controlled. State machines can be analytically evaluated as to whether or not they

meet the desired goals. Secondly, a state machine description provides a structured

reprentation to convey the logical requirements and constraints such as detailed

safety rules. Thirdly, well-defined control systems design outcomes are conducive to

automatic code generation- An ability to produce control software executable on

commercial distinct logic controllers can reduce programming lead-time and labor

cost. In particular, the thesis is relevant with respect to the following aspects.

Customer-Driven Manufacturing

In modern manufacturing, systems are characterized by product and process

innovation, become customer-driven and thus have to respond quickly to changing

system requirements. A major challenge is therefore to provide enabling technologies

that can economically reconfigure automation control systems in respon to changing

needs and new opportunities. Design and operational knowledge can be reud in

real-time, therefore, giving a significant competitive edge in industrial practice.

Higher Degree of Design Automation and Software Quality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programming methodologies in automation systems have not been able to match

rapid increa in u of computing resources. For instance, the programming of PLCs

still relies on a conventional programming style with ladder logic diagrams. As a

result, the delays and resources in programming are a major stumbling stone for the

progress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esting and debugging may consume over 50% of

the manpower allocated for the PLC program design. Standards [IEC 60848, 1999;

IEC-61131-3, 1993; IEC 61499, 1998; ISO 15745-1, 1999] have been formed to fix

and disminate state-of-the-art design methods, but they normally cannot participate

in advancing the knowledge of efficient program and system design.

A systematic approach will increa the level of design automation through

reusing existing software components, and will provide methods to make large-scale

system design manageable. Likewi, it will improve software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and will be relevant to systems high curity standards, especially tho having

hazardous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such as airport control, and public railroads.

System Complexity

The software industry is regarded as a performance destructor and complexity

generator. Steadily shrinking hardware prices spoils the need for software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code optimization and efficiency. The result is that massive

and less efficient software code on one hand outpaces the gains in hardware

performance on the other hand. Secondly, software proliferates into complexity of

unmanageable dimensions; software redesign and maintenance-esntial in modern

automation systems-becomes nearly impossible. Particularly, PLC programs have

evolved from a couple lines of code 25 years ago to thousands of lines of code with a

similar number of 1/O points. Incread safety, for instance new policies on fire

protection, and the flexibility of modern automation systems add complexity to the

program design process. Conquently, the life-cycle cost of software is a

permanently growing fraction of the total cost. 80-90% of the costs are going into

software maintenance, debugging, adaptation and expansion to meet changing needs

[Simmons et al., 1998].

Design Theory Development

Today, the primary focus of most design rearch is bad on 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products. One of the by-products of this propod rearch is to enhance our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of design theory and methodology by extending it to the

field of engineering systems design. A system design theory for large-scale and

complex system is not yet fully developed. Particularly, the question of how to

simplify a complicated or complex design task has not been tackled in a scientific way.

Furthermore, building a bridge between design theory and the latest epistemological

outcomes of formal reprentations in computer sciences and operations rearch,

such as discrete event system modeling, can advance future development in

engineering design.

Application in Logical Hardware Design

From a logical perspective, PLC software design is similar to the hardware

design of integrated circuits. Modern VLSI designs are extremely complex with

veral million parts and a product development time of 3 years [Whitney, 1996]. The

design process is normally parated into a component design and a system design

stage. At component design stage, single functions are designed and verified. At

system design stage, components are aggregated and the whole system behavior and

functionality is tested through simulation. In general, a complete verification is

impossible. Hence, a systematic approach as exemplified for the PLC program design

may impact the logical hardware design.

1.3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Figure 1.1 illustrates the outline of the following thesis. Chapter 2 clarifies the

major challenges and rearch issues, and discours the relevant background and

terminology. It will be argued that a systematic design of PLC software can contribute

to higher flexibility and reconfigurability of manufacturing systems. The important

issue of how to deal with complexity in engineering design with respect to designing

and operating a system will be debated. The rearch approach applied in this thesis is

introduced starting from a discussion of design theory and methodology and what can

be learnt from that field.

Chapter 3 covers the state-of-the-art of control technology and the current

practice in designing and programming PLC software. The influences of electrical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are revealed as well as the potentially applicable methods from

computer science are discusd. Pros and cons are evaluated and will lead to the

conclusion that a new methodology is required that suffices the increasing complexity

of PLC software design.

Chapter 4 reprents the main body of the thesis and captures the esntial

features of the design methodology. Though design theory is regarded as being in a

pre- scientific stage it has advanced in mechanical, software and system engineering

with respect to a number of propod design models and their evaluation throughout

real-world examples. Bad on a literature review in Chapter 2 and 3 potential

applicable design concepts and approaches are lected and applied to context of PLC

software design. Axiomatic design is chon as underlying design concept since it

provides guidance for the designer without restriction to a particular design context.

To advance the design concept to PLC software design, a formal notation bad on

statechart formalism is introduced. Furthermore, a design process is developed that

arranges the activities needed in a quential order and shows the related design

outcomes.

In Chapter 5, a number of ca studies are given to demonstr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developed design methodology. The examples are derived from a complex

reference system, a flexible asmbly system. The achieved insights are evaluated in a

concluding paragraph.

Chapter 6 prents the developed computerized design tool for PLC software

design on a conceptual level. The software is written in Visual Basic by using ActiveX

controls to provide modularity and reu in a web-bad collaborative programming

environment. Main components of the PLC software are modeling editors for the

structural (modular) and the behavioral design, a layout specification interface and a

simulation engine that can validate the developed model.

Chapter 7 is concluding this thesis. It address the achievements with respect to

the rearch objectives and questions. A critical evaluation is given alongside with an

outlook for future rearch issues.

中文翻译

1.1动机

可编程控制器(PLC)是由理查德e1968年发明的计算设备,PLC 已被

广泛应用于工业,包括制造系统,运输系统,化工设备等等。当时,PLC取代软

有线逻辑或所谓的梯形图逻辑(RLL),编程语言和视觉类似硬线逻辑硬布线逻

辑,并因而配置时间从6个月缩短到6[穆迪莫莉,1999]

尽管基于PC控制已经开始即将到来,但是基于PLC的控制仍将保持这种

技术。由于其较高性能,而且价格低廉,和在恶劣的环境中优越的可靠性,大部

分工业应用将坚持用这种技术。此外,根据一项关于弗罗斯特和沙利文[1995]

的研究,已预测,尽管计算机硬件价格正在稳步下降,增加的年销售量为15

PLCs每年提供硬件价值超过 8亿美元。PLC的发明者,理查德E莫利,目前

认为PLC市场为50亿元。

虽然PLCs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实践,但基于PLC的控制系统的编程仍非常

依赖于试错。像软件工程,PLC的软件设计,目前正面临两难的软件危机或类

似的方式。莫莉强调自己在这方面最有力的说明[穆迪和莫莉,1999年,第 11

0]:“`如果楼房建的像软件项目一样,一个单一的啄木鸟可以摧毁文明.。”特

别是在PLC编程实际问题,以消除软件错误,以减少老梯子逻辑程序的维护成

本。

虽然PLC的硬件成本不断下降,但在工业上减少梯形图的扫描时间和使低

成本的PLC可以使用仍然是一个问题。在一般情况下,PLC生产力的发生是落

后于其他领域,例如VLSI设计,其中包括高效率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的作法。

现有的软件工程方法,不一定适用于PLC的软件设计,因为PLC的编程需要同

时考虑的硬件和软件。因此,软件设计变得越来越多的主要成本动因。 在许多

工业设计项目中, 超过so0/a的人力用于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预计进行测

试和调试。

PLC程序〔409981999

此外,目前的PLC控制系统设计不当,以支持灵活性和可重构制造系统日

益增长的需求。另外一个不断增加软件复杂的大型项目的问题, 推动了一个系统

化的设计方法需要。

1.2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论文的目的是为PLC的操作自动化系统是建立一个系统的软件设计方法.

该设计方法涉及高层次的描述,分步设计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及设计和测量

提供指导规则设置,实现了成功的设计。设计方法涉及高层次的描述,此描述基

于国家转型模式,这些模式被视为离散事件系统,分步设计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

以及设计和测量提供指导规则设置,以建立一个成功的设计。本研究的具体成果

是找到一种方法来减少管理控制软件开发过程,即减少编程和调试的时间及其变

化的不确定性,增加了自动化系统的灵活性,使软件通过模块可重用性。我们的

目标是克服目前基于个人经验软件开发商规划策略的缺点。

一个PLC软件系统设计方法可以克服在传统的编程制造控制系统中的缺

陷,可以在数个工业应用中产生广泛影响。自动化控制系统是由正式语言或状态

机模拟的。正式交涉提供一个高层次被控制描述系统的行为。状态机可以分析评

价,以查明他们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其次, 状态机的描述提供了一种转达合理要

求的结构性表述法和制约因素,如详细的安全规则。第三,明确界定的控制系统

的设计成果,有利于代码自动生成,一个有能力生产可执行商业鲜明的逻辑控制

器的软件可以减少编程的筹备时间和劳动力成本。特别是,论文是有关以下几方

面。

客户导向的制造业

在现代制造系统的特点是产品和工艺创新以成为客户导向,因而必须迅速地

回应不断变化的系统要求。一个重大挑战就是要提供有利的技术,此项技术可以

在经济重新配置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回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新的机遇。设计和操

作知识可以实时重复使用,因此在工业实践中给予相当大的竞争力。自动化程度

较高的设计和软件质量的研究表明,在自动化系统中编程方法尚未赶上计算资源

使用的迅速增加。例如,PLC的编程仍然依赖于传统的梯形逻辑图编程风格。

因此,延误和资源规划成为制造业进步的一个主要绊脚石。测试和调试可能消耗

超过50%的统筹分配给PLC程序设计的人力。标准[电工608481999年;

国际电工委员会-61131-31993年; IEC61499标准,1998年; iso15745-1

[1999] 已形成固定和传播最先进的设计方法,而他们通常不能参与推进有效的

计划和系统设计。

系统的方式会通过重用现有的软件组件来增加设计的自动化水平,并会提供

使大规模的系统设计易于管理的方法。同样,也将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系统高安全标准,特别是那些有危险的环境影响,如机场的控制,以及公共铁路

相关。

系统复杂性

软件产业,被视为表现破坏者和复杂发生器。不断缩小的硬件价格在代码优

化和效率方面破坏软件的性能。结果是,庞大而低效率的软件代码方面赶不上另

一方面在硬件的性能提升。其次,软件激增已复杂到无法控制的程度;软件重新

设计,并维持必要的现代自动化系统变得几乎不可能。特别是,PLC程序已从2

5年前几行代码到有现在有类似数目算点的千行代码。提高安全性,比如新防火

政策,以及现代自动化系统的灵活性加上复杂的程序设计过程。因此,生命周期

的软件成本,是一项长期生长所需的全部费用。80-90%这些费用都进入软件维

修,调试,改造和扩建,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蒙斯etal.1998]等人。

设计理论的发展

今天,大部分设计研究的主要焦点是基于机械和电器产品。对按本拟议的研

究的副产品之一是为了提高对扩展到工程系统设计领域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基

本了解。一个大型而复杂的系统设计的理论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特别是,如何简

化复杂设计任务的问题尚未有一个科学的解决方法。此外,在设计理论和最新成

果的认识论的正式交涉,在计算机科学和运筹学如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之间建立桥

梁,可以促进未来的发展。

逻辑的硬件设计中的应用

从逻辑的角度来看, PLC的软件设计类似于硬件集成电路设计。现代超大

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是非常复杂,它有数百万件,产品开发时间为3年,云妮,1

996 设计过程通常是分离成组件设计和系统设计阶段。在构件设计阶段,单一

功能的设计和论证。在系统设计阶段,部件的整理和整个系统的性能和功能都通

模拟测试。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验证是不可能的。因此,作为一个系统的方法,

PLC的程序设计可能会影响到逻辑的硬件设计。

1.3结构的论文

图显示提纲以下论文。第二章阐明了重大挑战和研究问题,并论述了有关的

背景和术语。有人会争辩说,一个系统的设计PLC的软件能有助于更高的灵活

性和可重构制造系统。如何处理在工程设计方面的复杂设计和经营体制的重要问

题将进行辩论。适用于本论文中的研究方介绍了从一开是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法是

什么可以从这一领域的到哪些经验教训。 第三章涵盖了在PLC编程软件设计中

美国最先进的控制技术和当前的实践。电气和软件工程的影响被揭示,以及从计

算机科学的可能适用的方法进行了讨论。利弊进行评估,并会导致一个新的结论,

即必需新方法,是必需的是要求足够了PLC软件设计日益复杂的结论。利弊的

评价,并会导致一个结论,即一种新的方法,能够满足日趋复杂的PLC软件设

计。

第四章占主体的论断,抓住了设计方法的本质特征。虽然设计理论视为处于

前科学阶段,但鉴于关于对设计模式的建议和他们对整个现实世界例的评价它在

机械,软件和系统工程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根据在第2章和第3章文献回

顾,潜在适用的设计理念和方法选择及采用PLC的软件设计环境。公理化设计

选定为基本设计理念,因为它为设计师提供了在某一方面不受任何限制向导。

超前的PLC的软件设计理念,介绍了一个基于状态形式主义的正式记法。此外,

设计过程中,开发整理活动需要有优先顺序,显示了相关设计成果。

在在第五章中,有一些个案研究结果充分显示了开发设计方法的适用性。

些例子都是从一个复杂的参考系统,以及灵活的组装系统衍生过来的。在结论段

落评价了所获得的见解。

6章以概念层次方式介绍了PLC的软件设计开发的计算机设计工具。该

软件是在Visual Basic中使用ActiveX控件来提供一个基于Web的协作编程环

境的模块化和重用。其主要组成部分的PLC软件建模编辑结构(单元)与行为设

版面规格接口和模拟引擎,可以验证开发的模式. PLC的软件主要组件是建

模编辑,结构(单元)和行为设计,布局规范的接口和模拟引擎,可以验证开发

的模式。

第七章是结论性的论断。 它涉及的成就方面的研究目标和问题。一个批判

的评价是一起展望未来研究的问题。

基于PLC轧钢机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江西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本文阐述了可编程控制器(PLC)在轧钢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介绍了轧钢机的

结构和工作原理,提出了轧钢机的PLC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及设计过程,给出了系统的

I/O分配,并利用S7-PLCSIM软件对其所应用的程序进行模拟仿真。根据轧钢机控制系统的

控制要求和特点,PLC硬件进行了组态。在此系统设计中编写的主要有轧钢机系统的主程

序,温度监控程序以及压力监控程序。

关键词:轧钢机;S7-PLCSIMS7-300;梯形图

中图分类号:TU3661 文献标识码: A

Design of Rolling Mill Control System Bad on PLC

——Software Design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Ganzhou, 341000,China)

AbstractPaper describes a programmable controller PLC controlled system ud in

rolling mill applications, introduces the structure and working principle of Rolling

mills, propos the plan and process of PLC control system of rolling mill, elaborates

the I / O allocation of the system and u of the PLCSIM software to simulate the

program applied in it. According to the control requirem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olling mill control system ,the PLC hardware is configuratted. In the design of this

system, there is the main program of rolling mill systems, temperature monitoring

program and pressure monitoring program.

KeywordsRolling mill; PLC; Configuration; PLC Programming; I / O allocation

0 前言

工业自动化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用于实现自动化控制设备主要集中为单

片机和PLC。单片机由于控制能力有限、编程复杂等缺点,现在正逐步退出控制

舞台。PLC则因为其功能强大、编程简单等优点,得到迅速发展及运用。PLC

功能强大,可以进行逻辑控制、运动控制、通信等操作;并具有稳定性高、可移

植性强等优点,因此受到广大电气工程控制技术人员的青睐。PLC是工业控制领

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近年来PLC发展很快,新产品、新技术不读涌现,特别是西门子公司推出了

S7-300系列PLC,由于功能强、性价比高,而深受国内用户的欢迎。

1 硬件系统设计

在本课题硬件设计中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计算好整个系统中对各类

I/O点的需求(地址标识符I表示输入,O表示输出)对控制柜及PLC外围接线

来说,只有I/O地址确定以后,才可以绘制电气接线图、装配图,才可以根据线

路图和安装图安装控制柜。

再者只有明确了I/O分配,才能把系统设计的高效,合理,性价比较高。因

此根据控制系统的要求,这里共有6个输入,8个输出。控制系统应具备的输入

/输出点数、名称、代码及地址编号如表1所示。

1 I/O地址分配表

序号 输入点 输入地址 序号 输出点 输出地址

1 I0.0 启动开关SB1 1 Q0.0 电机M1运转(KM1)

2 I0.1 检测开关S1 2 Q0.1 电机M2运转(KM2)

3 I0.2 检测开关S2 3 Q0.2 电机M3正转(KM3)

4 I0.3 停止开关SB2 4 Q0.3 电机M3反转(KM4)

5 模拟通道1 温度传感器 5 Q0.4 压力给定

6 模拟通道2 压力传感器 6 Q0.5 温度报警灯

7 7 Q0.6 压力报警灯

8 8 Q0.7 钢板压制完成指示灯

PLC外围硬件接线图,如图1所示。

1 PLC的外部接线图

2 软件系统设计

根据系统控制要求和硬件系统,软件设计顺序功能图如图2所示。

M0.0

I0.0

M0.1 电机M1运转

I0.1

T1

M0.2

C12

M0.3 电机M1运转 电机M3反转

I0.2

电机M2运转

电机M1运转 上轧辊给定下压

电机M2运转 电机M3正转

电机M2运转

C12

M0.4 延时定时器T1工作

2 系统顺序功能图

2.1 系统的控制要求和工艺流程

1)当整个机器系统的电源打开时,电机M1M2旋转,以待传送工件。

2)工件通过轨道从右边输送进入轧制系统。

3)感应器S1感应到有工件输送来时,输出高电位,驱动上轧辊按预定下压

一定的距离,实现轧制厚度的调节,同时电机M3开始逆时针旋转,并带动

复位挡板也逆时针转动,感应器S1复位。

4)随着轧制的进行,工件不断地向左移动。当感应器S2感应到有工件移动

过来时,说明工件的要求轧制长度已经完成,此时感应器S2输出高电位,

驱动控制电机M3的电磁阀作用,使电机M3顺时针转动,同时驱动上轧辊调

节好第二个下压量,进入第二次轧制的过程。

5)在电机M3顺时针转动下,挡板顺时针转动,推动工进向右移动。当工件

移动到感应器S1感应到时,S1有输出高电位,使电机M3逆时针转动,同

时驱动上轧辊调节好第二个下压量,进入第二次压制的过程。

6)再次重复上述的工作,直到上轧辊完成3次下压量的作用,工件才加工完

毕。

7)系统延时等待加工完毕的工件退出轨道,此时即可进入下一个工件的加工

过程。

3 模拟图

S1右限位开关,只要钢板到碰到右限位开关S1,就输出高电平。

3 结束语

在系统设计完成后,对其进行了调试,最后的调试结果表明,基于PLC的轧

钢机控制系统运行效率高,系统安全可靠性强,并且系统构造简单易于实现,

足了对轧钢机控制系统系统期望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廖常初.S7-200 PLC编程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陈章平.PLC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廖常初.S7-300/400 PLC应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夏彤.大型轧钢机交交变频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工程硕士

学位论文.2006:36

[5]汪志锋.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与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社.2004

[6]马宁,孔红.S7-300 PLCMM440变频器的原理与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

.2008

[7]郑萍.现代电气控制技术[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江西理工大学2011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

微软培训-关联方的认定

基于PLC的轧钢机控制系统设计

本文发布于:2023-10-29 18:48: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5764842258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基于PLC的轧钢机控制系统设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基于PLC的轧钢机控制系统设计.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