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ulink风电机组并网运行特性分析毕业设计论文

更新时间:2023-10-29 13:48:29 阅读: 评论:0

巫奇-一个角一个瓜

Simulink风电机组并网运行特性分析毕业设计论文
2023年10月29日发(作者:我们还在路上)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基于MATLAB/Simulink风电机组并网运行特性分析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09-2

罗阳百

2

曹娜

2013613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摘要

摘要

近年来,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绿色能源,受到了广泛关注。随着我国风

电产业的持续发展,风电场规模不断扩大,风电场并网运行对电网造成的

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深入分析风电场并网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成为进一

步开发风能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风力发电的发展和现状,阐述了风力发电的基本

原理。通过对我国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和直驱永磁同

步电机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双馈异步风力发电系统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然

后,本文建立了双馈型异步风力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的建立,

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下实现了风力发电系统的动态仿真,分析了

风电场并网的运行特性,探讨了并网风电场与电网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别

是对输出功率和电压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MATLAB/Simulink仿真、风速、动态仿真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摘要

ABSTRACT

Wind power as a kind of renewable green power resources has been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wind

industry in China and the expansion of the scale of wind farms, the influence

brought by large wind farms connected to power systems has become greater

and greater. Thereforethe rearch on the impact of wind farms connected to

power systems is an important issue that should be solved urgently.

Firstly, the development and recent status of wind power in the world and in

China,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ome technical problems of wind power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principle of wind power is studied. Th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doubly-fed induction motors and direct-drive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ud in our country are compared in. Through the

comparison, we can e that the wind power system with DFIG shows the

obvious superiority. Secondly, a ries of dynamic mathematics models of wind

turbine generator bad on the doubly-fed induction wind power system are t.

Through Which, the Simulation is developed using MATLAB/Simulink tools by

the dynamic mathematics models. The fun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grid-connected wind farm are analyzed and the interactions of wind power and

the gridespecially to the power output and voltage qualityare rearched.

Key wordsDoubly-fed induction wind turbine, MATLAB/Simulink

:

Simulation, Wind speed, Dynamic simulation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目录

目录

1 绪论 ................................................................................................ 1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

1.2 国内外风力发电的发展和现状 ............................................................ 2

1.3 风电并网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情况 ........................................................ 4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 7

2 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理论 ................................................... 9

2.1 引言 ........................................................................................................ 9

2.2 风力发电系统类型 ................................................................................ 9

2.3 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变速恒频运行的基本原理 ................................... 11

2.4 双馈风力发电机系统的基本结构 ...................................................... 13

2.5 双馈风力发电机的等效电路 .............................................................. 14

2.6 双馈风力发电机的功率关系 .............................................................. 15

3 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 ................................................. 18

3.1 引言 ...................................................................................................... 18

3.2 风速模型 .............................................................................................. 18

3.3 风力机模型 .......................................................................................... 21

3.4 传动装置模型 ...................................................................................... 23

3.5 桨距角控制模型 .................................................................................. 25

3.6 双馈异步发电机及其控制系统模型 .................................................. 26

3.7 变流器模型 .......................................................................................... 33

3.8 本章小结 .............................................................................................. 34

4 风电场并网对系统影响仿真分析 ............................................. 35

4.1 引言 ...................................................................................................... 35

4.2 MATLAB仿真软件的概述 ................................................................. 35

4.3 仿真模型及系统描述 .......................................................................... 38

4.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39

4.5 本章小结 .............................................................................................. 50

5 总结 .............................................................................................. 52

参考文献 .......................................................................................... 53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目录

致谢 .................................................................................................. 55

附录(外文文献及翻译) .............................................................. 56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绪论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世界能源日益枯竭,环境不断恶化。人们的环保

意识和危机感不断加强,各国政府纷纷制定新的能源政策,给风能、太阳

能、潮汐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这一浪潮正在

重新塑造着电力工业,使电力工业在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工业中面临新的机

遇和挑战。

由于我国长期发电结构不合理,火电所占比例过大,带来了日益严重的

燃料资源缺乏和环境污染问题。因此,从能源发展战略来看,我国必须寻

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能源道路。风力发电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形式,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除了水电以外其他可再生能源中,风力发电在技术上日趋成熟,商业化

应用不断提高,是近期内最具有大规模开发利用前景的可再生资源。经济

性方面,风力发电成本不断降低,同时常规能源发电由于环保要求增高使

得成本进一步增加,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风力发电的成本将有进一步降

低的巨大潜力。因此,在各种可再生能源利用中,风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成为电力系统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新能源。

近几年来,风力发电机组单机容量和风电场建设规模都日益扩大,成为

电网电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风力的随机性和间歇性以及机组运行时对无

功的需求都会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尤其是对电压稳定运行产生危害。作

为分析的基础,需要建立正确的风电机组和风电场的数学模型。另外,针

对新型风力发电机组,也需要根据其特性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并应用于

1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绪论

电力系统中分析它的运行结果。由于风力发电是一种特殊的电力,具有许

多不同于常规能源发电的特点,风电场的并网运行对电网的电能质量、安

全稳定等诸多方面带来负面的影响,随着风电场规模的不断扩大,风电特

性对电网的影响也愈加显著,成为制约风电场容量和规模的严重障碍。

双馈异步发电机(DFIG)属于变速恒频发电模式,它的定子侧直接与电网

相连,转子侧通过一个背靠背的双向电压源变频器与电网相连,给发电机

提供励磁频率(转差频率)和传统的直接接入式风电系统相比,只有20%

30%的发电功率通过了功率转换器,降低了功率转换器件的损耗和经济成

本,同时还具有无功、有功可解耦控制,系统发电效率高,功率因数易于

调节等优势,使双馈异步发电系统成为目前主流的风力发电系统。因此,

对双馈异步风力发电系统并网对电力系统的影响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

意义。

1.2 国内外风力发电的发展和现状

关于变速恒频双馈风电机组的特性以及动态模型的建立,国内外科研工

作者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发表了大量的相关学术论文,并取得了许多研

究成果,综述如下几个方面:

关于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动态模型:文献[3]介绍了MATLAB/Simulink

件的使用和电力系统建模方法,并在本书的最后一章建立了双馈机的仿真

实例。文献[4-5]通过MATLAB/Simulink建立了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动态数

学模型,并对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进行了动态稳定性分析。文献[6]应用电

磁暂态仿真软件PSCAD/EMTDC对含风电的电网建模以及风速突然变化和

电网发生短路故障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文献[7]在软件EMTP-RV 中分别

建立了双馈风力发电机模型和直接连接感应异步电机模型。此外,文献中

还研究了两种风机所构成不同风场的运行特性。相对于双馈风力发电机组

2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绪论

良好的无功控制能力,异步风力发电机组需要外接静态无功补偿装置

(STATCOM)。文献通过建立两种不同的风电场模型,对两种风力发电机组

构成的系统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关于双馈电机的控制策略:文献[8]在分析双馈电机数学模型及其定子

磁链定向矢量控制的基础上,推导出了用转子电流独立解耦控制有功功率

和无功功率的策略,构建出了由转子有功、无功电流双独立通道电流内环

和转速外环组成的双闭环PI控制系统,并把滞环电流控制技术引入到转子

侧电压源控制器的调制中,简化了控制过程。文献[9]提出了基于自适应谐

振调节器的双馈电机矢量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直接在转子abc坐标系中

对双馈电机的转子电流进行控制,在不需要对转子电流实施坐标变换的情

况下实现了对转子电流的无静差控制。并且该控制策略可直接采用SPWM

控制,能够提高电压调制度,利于转子电流的控制。

关于风电引起的电能质量问题:文献[10-11]研究了风电场接入对电网

带来的各方面影响,阐述了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研究的新进展、研究方法

及相关结论,最后给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技术方案。文献[12-13]通过对风

力发电接入电网后引起的各方面影响机理进行详细的分析,主要研究了风

电场引起的电压波动、短路电流变化、网络损耗、以及电压闪变等方面的

影响;对简单系统进行仿真,验证了分析结果。并采用PSCAD软件对一个

风电场接入辐射形网络末端的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了风电引起电压

波动的机理。文献[14-16]通过所建立的风力发电系统数学模型,在

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下实现了大型风电场与系统并网的风力发电系

统动态仿真。对系统运行中出现的几种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其中包括风

速变化、负荷扰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和三相短路故障时对电网和风电场

各节点的电压波动、电流波动以及引起的功率变化。仿真验证了通过在风

3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绪论

力发电机端口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后,风力发电机的电压基本稳定,功率

基本平衡,有效的改善了并网风电场运行性能,提高了风电系统运行稳定性

和电能质量。

以上文献为本论文中双馈风电机组模型的建立提供很好的参考依据,

在此基础上,本论文重点研究了变速恒频双馈风电机组接入电网后的动态

稳定性问题。

1.3 风电并网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情况

风力发电机的原动力为风,风的随机性和间歇性决定了风力发电机的输

出特性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风力发电机多为异步发电机,在发出有功功

率的同时需从系统吸收无功功率,无功需求是随着有功输出的变化而变化

的。当风电场的容量较小时,这些特性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并不显著,但随

着风电场容量在系统中所占的比例增大,风电场对系统的影响就会越来越

明显。下面将讨论几个方面

[4-5]

(1)对电网频率的影响

风速的随机性导致了风机出力的随机性。风电作为系统的一个不稳定电

源,其并网与脱网都是不好预测的,鉴于这点考虑风电实际上是系统的一

个干扰源。随着风电容量在系统中所占的比例的增大,其输出功率的随机

波动性对电网频率的影响就越明显,影响了电网的电能质量和一些频率敏

感负荷的正常工作。这就要求电网中其他的常规机组有较高的频率响应能

力,能进行跟踪调节,抑制频率的波动。考虑到风电的不稳定性,当由于

无风或者风速减小而失去出力后,会使电网频率降低,特别是当风电比重

较大时,会影响到系统的频率稳定性。频率稳定分析的基本原则是:失去

风电出力后,电网频率不能低于允许值。消除该影响的主要措施是提高系

统的备用容量和采取优化的调度运行方式。当然,当电力系统较大、联系

4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绪论

紧密时,频率问题不是很明显。

(2)对电网电压的影响

风力发电出力随风速大小等因素而变化,同时受风力资源分布的限制,

大多数风电场建设在电网的末端,且随着风速的变化风力发电的出力也会

变化,再加上网络结构较为薄弱地区的短路容量比较小,因此,在风力机

组类型、电网状况、风速等因素的扰动下,使得电网的电压质量和电压稳

定性受到影响。风电场对电网的影响主要有慢的电压波动,快的电压波动

(电压闪变),谐波(波形畸变),电压不平衡(负序电压),瞬态电压波动(

压跌落和凹陷)等。电压的波动幅度与风电功率的大小及风电场分布密切相

关。另外,目前采用的并网风机多为异步风力发电机,该机组在并网时需

要无功的支持,并网瞬间产生的冲击电流比较大,使得电网电压质量降低。

目前采用投切电容器组来满足风电场的无功需求,但是电容器组不能实现

对快速连续变化的电压进行调节。

(3)风力发电并网过程对电网的冲击

异步发电机并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异步发电机相序必须与电网相序相

同。②发电机的转速尽可能接近同步速(一般为同步速的98%100%)

异步电动机作为发电机运行时,没有独立的励磁装置,并网前发电机

本身没有电压,因此并网时必然伴随一个过渡过程,流过56倍额定电流

的冲击电流,一般经过几百毫秒后转入稳态。此时其中第一个条件是必须

要满足的,因为一旦不满足将导致电机在并网后处于电磁制动的状态,而

第二个条件则没有那么严格,如果尽可能接近同步速并网,冲击电流会越

小。并网冲击电流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异步发电机本身没有励磁装置,且在

风电场并网时发电机本身没有电压,并网还会有一个过渡的过程(几秒后转

入稳态)。冲击电流的大小与以下一些因素有关:并网时电网电压的大小、

5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绪论

发电机本身的暂态电抗以及并网时的滑差。滑差越大,冲击电流的有效值

就越大,二者成正比关系。风电场如果并入大电网,冲击电流对风机及电

网运行的影响不会很大,风电场如果并入小容量的电网,冲击电流则会影

响到电网的电压稳定以及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甚至整个电网的稳定性都

会受到影响。目前抑制并网冲击电流的方法有:①在三相电网与异步发电

机之间接入电抗器,在并网过渡过程之后将其短接,该措施主要是使得并

网过程中系统的电压下跌不会过大。②装设双向晶闸管控制的软起动装置,

但该项措施会产生谐波。③人工干预,采用该项措施主要是使得风电场的

风电机组在不同时间启动,从而限制了风机启动时对电网造成的冲击。

(4)对其他电厂运行的影响

风力发电具有随机波动性,风电出力也会随着风速的波动而变化。随着

并网容量的增加,电网需要增加相应的旋转备用容量以达到让用户正常供

电的目的。风电并网越多,旋转备用容量越大。目前,电网主要以火力发

电为主,因此,解决风电并网带来的影响还是要依靠火电机组的启动及停

用或者降低运行经济性。频繁地启动及停用火电机组所需费用比较高,这

样就不得不降低电网运行以及电网内部其它电厂的经济性来满足风电并网

的要求。

(5)对电网继电保护装置的影响

电网继电保护装置的影响同普通的配电网保护不一样,通过风电场与电

力系统联络线的潮流有时是双向的。风力发电机组在有风期间都是和电网

相连,当风速在起动风速附近变化时,为防止风电机组频繁投切对接触器

的损害,允许风电机组短时电动机运行。此时会改变联络线的潮流方向,

继电保护装置应充分考虑到这种运行方式。另一方面,并网运行的异步发

电机没有独立的励磁机构,在电网发生短路故障时由于机端电压显著降低,

6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绪论

异步发电机在三相短路故障时仅能提供短暂的冲击短路电流,两相短路时

异步发电机提供的短路电流最大。

鉴于目前一般风机出口电压主要是0.69kV,折算到10kV(或更高电压等

级)侧其阻抗需乘(),因此从l0kV侧的等值电路来看,风

K

KU/U

100.69

力发电机及相应的低压电缆相当于一个很大的限流电抗,短路电流无法送

出。因此风电接入点的保护装置要考虑到风电场的这一特点。

总之,风电场故障电流主要是公用电网电源提供的。风电场保护的困难

是要根据有限的故障电流来识别故障的发生。

2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风能具有间歇性、随机性和不可控性的特点,而且风电场在并网时会吸

收电网的无功,随着风电装机容量的增加,风电场在电网中所占比例也会

增大,风电场的并网将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这些技术问题如不能得

到解决就会阻碍风力发电的发展。本文着眼于风力发电系统与电网之间的

相互影响,对风电场并网运行给电网的并网点电压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

的研究。因此对风力发电机组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和仿真分析是本文的重

中之重。为此,本文进行了以下工作:

(l)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发电原理的探讨

风力发电机组通常亦被称为风能转换系统。风力发电过程是:自然风吹

转叶轮,带动滚轴转动,将风能转变为机械能,然后通过传动机构将机械

能送至发电机转子,带动转子旋转发电,实现由机械能向电能的转换,最

后风电场将电能通过区域变电站注入电网。

(2)风力发电机组数学模型的建立

分析风电系统的动态特性首先必须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然后才能对其

进行动态仿真计算。数学模型的建立与研究对象和仿真精度的要求有关。

7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绪论

本文以变速恒频双馈型异步风力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用于动态仿

真的风速模型、风力机模型和发电机模型等数学模型等。数学模型的建立

为动态仿真的实现提供了理论依据。

(3)动态仿真分析

利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中实现双馈型异

步风力发电系统的动态仿真。本文研究了风速扰动和电网故障情况下风力

发电并网运行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8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理论

2 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理论

2.1 引言

风力发电综合利用电力电子技术、空气动力学、计算机、新型电机、

自动控制等方面最新研究成果,发展成为电力系统中一个最新的研究领域。

目前,大型风电场并网运行已经成为风力发电的主流,风力发电作为一种

清洁的发电方式在电网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然而由于风电的特殊性,风

力发电也具有许多不同于其他能源的特点。

风力发电包括两个过程,一个是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另一个是机械能

转化为电能。因此,风力发电机组涉及到许多学科,并且是一个较为复杂

的系统。典型的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主要包括塔架、风力机、低速轴、齿

轮箱、发电机以及控制系统。其中,塔架的作用是支撑,风力机的作用是

吸收并转换风能,低速轴的作用是传动连接,齿轮箱的作用是变速,发电

机的作用是进行能量转换。

当有风吹向叶轮,会在叶片上产生升力,加上叶片上的空气动力学特

性,使得叶轮转动起来,从而带动低速轴旋转,经过齿轮箱增速后转速会

升高,带动发电机的转子旋转起来进行发电。风电场并网后,风力发电机

组所发的电能会经过风电场内部的升压站升压后与电网相连接。

2.2 风力发电系统类型

并网风力发电机组主要包括两大类:恒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和变速恒

频风力发电系统。其中恒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由普通异步发电机(即鼠笼

式异步发电机)组成。该种风力发电系统由风轮来完成功率的调节,其控制

比较简单,但是其叶片的结构很复杂,如果调节出现了失误会引起非常严

9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理论

重的后果。另外,该类风力发电系统可以通过改变定子绕组的极对数使发

电机运行于两种不同转速(双速异步发电机),达到充分利用低风速时风能

的目的。当进入高风速时,该类风力发电系统将不能追求最优而是采用功

率的最大限制,调节的灵活度以及范围是有限的。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主要分为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和直驱永磁同步

发电机两种。这类风力发电系统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逐渐成熟而被广大用

户积极使用,其中双馈风力发电机的使用最为广泛。该种风力发电机的输

出功率是由变频装置进行调节的,转速也可得到调节,最终可以达到无功

功率的平衡以及风能利用系数达到最大的目的,使风力机在很大风速范围

内按最佳效率运行,提高风能利用效率。

随着大规模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双馈异步发电机的风力发电系统成

为发电设备的主要选择方向之一。该类风力发电系统不必使风力机转速保

持恒定,而是通过其他控制方式使得频率保持恒定。因此,它能够实现风

力机运行在最佳值,从而实现风能的最佳利用。为了控制风电机组的功率

和转速,并且防止风电机组因超出功率极限和转速极限运行而造成可能的

事故,该类风力发电系统将釆用以下控制方案:风力机在额定风速以下时

按优化桨距角定桨距运行,转速由发电机控制系统来控制,同时调节风力

机的叶尖速比,以达到实现最大风能系数和最佳功率曲线追踪的目的。该

种发电机在低于额定风速下运行既经济又高效,而且这也是其主要的工作

方式。此时,追踪与捕获最大风能就是该类风力发电系统的控制目标。该

类风力发电系统的主要优点如下:

(1)采用该风力发电技术运行效率高。由于风轮变速运行,因此,可在

较大的风速范围内保持最大功率点和最佳的叶尖速比运行,从而使机组发

电效率得到了提高,风力机的运行条件也得到了优化。在不同的风速下,

10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理论

风力机都会有一个最佳运行转速,在该转速下对风能的捕获效率最高,所

以需要风力发电机组能够运行在这个转速下,双馈异步发电机可以随风速

的改变调节风力机转速,使得风力机始终运行于最佳转速,而普通异步发

电机只能固定运行于同步转速,一旦风速发生变化,风力机就会偏离最佳

转速,使得运行效率降低,浪费了风力资源。

(2)采用该风力发电技术使得功率因数可调。该类风力发电通过在异步

电机的转子侧施加三相低频电流来实现交流励磁,并且控制励磁电流的频

率、幅值、相位,从而实现输出电能的恒频恒压。另外,采用矢量变换控

制技术控制有功功率,使得风力发电机组的转速得到调节,从而实现了最

大风能捕获的追踪控制;而采用矢量变换控制技术控制无功功率使得电网

的功率因数得到调节,从而提高了风电并网系统运行的静态稳定性和动态

稳定性。

(3)采用该风力发电技术使变桨距调节更加简单。当风速很高时,可以

通过调节桨距角来限制最大输出功率,当风速很低时,装距角是固定的。

(4)采用该风力发电技术使得风电并网实现了很好的柔性连接,在并网

操作及运行上较普通异步发电系统更容易。

本次毕业设计将以双馈异步风力发电系统作为研究对象。

2.3 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变速恒频运行的基本原理

双馈电机的结构类似于绕线式感应电机,定子绕组也由具有固定频率的

对称三相电源激励,所不同的是转子绕组具有可调节频率的三相电源激励,

一般采用交-交变频器或交--交变频器供以低频电流。转子的旋转速度

[8]

nn

re

、转子外加励磁电源产生的旋转磁场相对于转子的旋转速度与定子同

步磁场的旋转速度之间的关系为:

n

s

11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理论

nnn

res

2.1

当风速变化时,转速随之而变化。在变化的同时,通过改变转子

nn

rr

电流的频率和旋转磁场的速度,可以补偿电机转速的变化,达到保持输

n

e

出频率恒定不变的目的。与转子相连接的双电压源变换器是电力电子电源

变换装置,为了获得较好的输出电压和电流波形,其输出频率一般不超过

输入频率的三分之一,其容量一般不超过发电机额定功率的 30%

双馈风力发电机运行时,变速运行的范围比较宽,定子输出电压和频

率可以维持不变,既可调节电网的功率因数,又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这种控制方案除了可实现变速恒频控制、减小变流器的容量外,还可实现

有功、无功功率的灵活控制,对电网而言可起到无功补偿的作用。

与式(2.1)相对应:

(2.2)

rs0

其中:为转子机械旋转角速度, 为定子磁链旋转角速 度,

r

s0

转子旋转磁场角速度,即转差角速度,超同步运行时为负,亚同步运行时

为正。当定子旋转磁场在空间以的速度旋转时,转子旋转磁场相

00

2f

对于转子的旋应该是:

转速

s

(2.3)

s0r000

(1s)s

其中:s为变速恒频双馈发电机转差率。

按照通常转差率的定义:

(2.4)

s

nn

sr

n

s

转子转差角转速与转差率s成正比。如果交流励磁发电机的转子转速低

12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理论

于同步转速,那么转子旋转磁场和转子的旋转方向相同,而当转子的转速

高于同步转速时,则二者的旋转方向相反。根据可推出励磁电流频

2f

率和定子电流频率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ffs

s0

2.5

其中:为转子励磁电流的频率,为定子电流的频率。

ff

s0

2.4 双馈风力发电机系统的基本结构

双馈感应发电机的基本结构类似绕线式感应电机,其定转子上都具有

三相对称绕组,且磁路、电路对称,气隙分布均匀。与绕线式感应电机的

不同之处在于转子绕组增加了电刷和滑环。当采用交流励磁时,转子的转

速与励磁频率有关,因此双馈发电机的内部电磁关系既不同于感应发电机

又不同于同步发电机,而是同时具有二者的某些特点。双馈风力发电机系

统的示意图如图 2.1 所示。

2.1 双馈风力发电机系统示意图

由图 2.1 可以看出,在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中,发电机的定子直接与电

网侧相连接,转子侧采用三相对称绕组,经过交--交变流器与电网侧相

连接,以提供发电机交流励磁,励磁电流的幅值、相位、频率均可变,其

励磁频率为转差频率。其中交--交变流器由两组电压源 PWM 变换器组

13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理论

成,可实现四象限运行。一般情况下,电网侧变流器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电

流波形和功率因数满足要求以及保证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转子侧变流器

的主要任务是调节有功功率,实现最大风能捕获以及为转子回路提供励磁,

同时调节定子无功功率。风轮机采用变桨距控制,当风速小于额定风速时,

桨距角为 0°,变桨距装置不动作,采用最大功率跟踪策略来实现最大风

能的捕捉;当风速增加到额定风速以上时,变桨距装置动作,桨距角逐渐

变大,将发电机的输出功率限制在额定功率附近。但由于风轮机的转动惯

量较大,因此,变桨距装置动作具有一定的时延。

2.5 双馈风力发电机的等效电路

双馈式感应发电机 T 型等值电路如图 2.2 所示。规定各绕组电压、

电流、磁链正方向如图所示并符合右手螺旋定则,图中参数为绕组折算后

到定子侧的参数

[6]

R

s

XX

1s1r

R

r

s

R

m

UI

sm

E

r

E

s

U

r

s

X

m

2.2 双馈感应发电机的 T 型等效电路图

忽略铁心损耗,根据等效电路可列以下方程:

14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理论

UEI(RjX)

ssss1s

R

r

U

r

EI(jX)

1rrr

ss

2.6

III

rsm

EI(jX)

smm

EE

sr

其中:分别为定子和转子绕组电压向量,分别为定子和

UEE

ssr

U

r

转子绕组的感应电动势向量,分别为定子电流、转子电流和励

III

srm

磁电流向量,分别为定子漏抗、转子漏抗、励磁电抗。

XXX

1s1rm

2.6 双馈风力发电机的功率关系

双馈型变速恒频风电机组,其发电机的转子电路具有功率双向流动的

能力,这使得发电机既能运行在次同步模式,也能够运行在超同步模式。

双馈发电机的运行工况主要分为四种:次同步电动,次同步发电,超同步

电动,超同步发电。在不同的运行工况具有不同的功率传递关系,下面从

双馈发电机的等效电路来研究其功率平衡关系。

根据功率守恒关系,经气隙磁场传递的电磁功率从定子方和转子方可

以分别表示:

2*

P=P+P+P=Re(UI)+RI+P

esCuFessssFe

2.7

P=-I+Re(I)

err

RU

rr

2*

2.8

ss

式(2.7)又可以重写为

P=-RI+Re(UI)+Re(UI)

errssrr

2**

15

1-s

(2.9)

s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理论

由上式可以看出,分别为定、转子铜耗,为定子铁耗,

RIRI

ssrr

22

P

Fe

Re(UIRe(UI))

srsr

**

为定子端输出的有功功率,为励磁系统向发电机转子回路

输入的功率,记为+,为发电机轴所产生的

PP

rmec

RI

机械功率。

1s

rr

2

Re(UI)

rr

*

s

式(2.8)又可以重写为

sP=-RI+Re(UI)

errrr

2*

2.10

因此可以得出:

P=1-sP

mece

2.11

P=sP+RI

rerr

2

2.12

由此得出,稳态运行时,双馈异步发电机的能量传递和发电机的运行状

态有关。在忽略定转子回路损耗及铁耗的情况下,可以得出定转子回路功

率关系的表达式为:

P

r

=

sP

s

2.13

0,双馈电机处于次同步运行状态,当s<0时,双馈机处于超

同步运行状态。图2.3即为不同运行状态下双馈机的实际功率流向。

a)次同步发电运行功率关系 b)次同步电动运行功率关系

16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理论

c) 超同步发电运行功率关系 d) 超同步电动运行功率关系

2.3 不同运行状态的双馈风力发电机的功率流向示意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0双馈发电机运行在次同步发电状态时>0,

sP

r

P

mec

>0,发电机定子端向电网输出有功功率,电网通过变流器向转子回路溃

sPP

rmec

>0,>0, 入功率,如图2.3 a)所示;s<0超同步发电运行状态时,

发电机定子端向电网输出有功功率,转子回路通过变流器向电网输入功率,

如图2.3 c)所示。实际上,双馈电机在滑差为0的情况下也可实现发电,

这时转子励磁电流为直流电,转子回路溃入电网的有功功率为0双馈电机

的运行状态等同于同步发电机,由于其特殊性,一般不将其列为一种独立

的运行状态。对于双馈电机的次同步和超同步电动运行状态,分别如图2.3

b)2.3 d)所示,这里不作深入讨论。

17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

3 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

3.1 引言

进一步分析风力发电的原理和特性,需要对各主要部件进行数学建模。

数学模型的建立与研究对象和仿真的精度要求等因素有关。按照本课题的

要求,建立了风力发电系统的动态模型。本文以变速恒频双馈型异步风力

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并网风电场的运行特性。

本章将重点介绍双馈型异步风力发电系统的各个环节,并对其动态数

学模型做详细阐述。风力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包括风速模型、风力机模型、

传动装置模型、浆距角控制模型、双馈型异步风力发电机及其模型和变流

器模型

[9]

3.2 风速模型

风速是风力机的原动力,它的模型相对于风力机组比较独立。在电力

系统稳态研究中,为了较精确地描述风的随机性和间歇性的特点,国内外

使用较多的是风力四分量模型,即基本风,阵风、渐变风和随机风。

(1) 基本风

基本风可以由风电场测风数据获得的威布尔分布(Weibull)参数近似确

定,由威布尔分布的数学期望值可以得到:

vA(1)

(3.1)

其中:为基本风速(m/s)A K 分别为威布尔分布的尺度参数和形

v

状参数,为伽马函数。当考虑秒级时间段的计算时,基本风可认为

(1)

是常数。

18

1

K

1

K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

(2) 阵风

vvtttt

WGcos1G1GG

0

tt

1G

(3.2)

0ttt

1GG

其中:,MaxG分别为阵风作用

v1cos2()

cos

MaxGt

t

1

t

t

1

2tt

时间、阵风启动时间和阵风最大值。s

3.1 描述了模拟的阵风风速时间序列,其中基本风速为 8m/s

风最大值为14m/s,阵风启动时间是在第 3s 时,阵风作用时间为 6s

阵风

0

0

3.1 阵风风速时间序列

(3) 渐变风

为了反映风速的渐变特性,可在平均风速上叠加一渐变风分量渐变

v

r

风用来描述风速缓慢变化的特点,其具体数学公式如公式(3-4

0

3.3

vvttt

rramp1r2r

R

max

式(3-4)中如公式(3-5

v

ramp

tt;ttT

12r

r

tttT

2r2r

19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

vR()

rampmax

tt

1r

3.4

tt

2r1r

v

r

,为渐变风终止时间,单位s为渐变风开始时间,单位s

v

ramp

t

2r

t

1r

为不同时刻渐变风风速,单位m/s为渐变风的最大值,单位m/sT

R

max

为渐变风保持时间,单位s

3.2 是模拟的渐变风风速时间序列,其中基本风速为8m/s渐变风

最大值14m/s,渐变风起始时间是第5s,渐变风终止时间是第11s

渐进风

0

0

3.2 渐变风风速时间序列

(4) 随机风

随机风风速变化的随机特性可用随机噪声风速成份来表示。

V

随机噪声风用来描述相对高度上风速变化的随机性,的数学模型:

n

3.5

VVRam(1,1)cos()

nnmaxvv

V

V

式(3.5)中:为随机风的风速,单位为m/s为随机风的最

n

nmax

大值,单位为m/sRam(-11)为-11之间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v

风速波动的平均距离,单位为rad/s,一般值取0.52π;02

vv

π 间均匀分布的随机量。噪声风速模型如图3.3

20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

随机风

0

0

3.3 随机风风速时间序列

3.3 风力机模型

风力机捕获的风能与风速的立方成正比,同时还与风力机叶片的转速

及结构参数有关。根据风力机功率特性方程,有

1

PRvC

23

p

(3.6)

2

式中:P是风力机机械效率,是风能转换效率系数,R是风轮机叶片

C

p

半径,是叶片扫掠面积,ρ是空气密度,v是风速。

R

2

由式(3.7)可知,当风速一定时,风力机机械功率的大小取决于的大

C

p

小。为风轮功率系数,它是叶尖速比λ和叶片桨距角β的函数,根据贝

C

p

茨理论风轮机最大的风能利用系数0.593。叶尖速比 λ 即叶片的

C

max

叶尖线速度与风速之比,可表示为

R

v

3.7

其中,ω是风力机叶片旋转的角速度。

对于给定的叶尖速比λ和叶片桨距角β,可用下式计算风能利用系数:

21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

116

C(,)0.22(0.45)e

p

i

(3.8)

125

i

其中:

i

1

10.025

0.081

3

由上式根据不同的λ、β计算得到的,也即变桨距风轮机的性能曲

C

p

线。

由式(3.8)可见,当桨距角β为恒定值时,的大小与λ有关,且仅

C

p

有一个使最大的叶尖速比λ,称之为最佳叶尖速比。因此当β恒定

C

popt

时,可用任一条曲线描述定桨距风轮机的运行特性。

C()

p

在某一固定的风速下,随着风轮机转速的变化,叶片旋转的角速度发生

大变化,也会相应地变化,从而使风轮机的输出机械功率发生变化。由

C

p

式(3.7)和(3.8,可以得到风轮机输出功率和风轮机角速度之间的表达

式如下。

1R

PR()C

233

p

(3.9)

2

要想风轮机实现最大的功率转换效率,必须保证叶尖速比始终为最佳叶

尖速比,因此ω 将随着风速的变化而变化。将不同风速时的最大功率

opt

点连接起来,即可得到风轮机的最佳功率曲线,其功率表达式为

P

opt

PR()C

optpmax

1R

233

(3.10)

2

本文中只考虑了驱动链,而对风机结构的其他部分未加以考虑。当模拟

驱动链的时候,通常忽略机械部分的动态特性,因为相比于快速的电气部

分他们的动态响应要慢很多,尤其是对于具有较高转动惯量的机械。因此

旋转部分可以由一个简单的运动方程表示:

22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

JTTT

d

me0

3.11

dt

T

m

其中:J是发电机旋转模块的总转动惯量,ω发电机转子旋转角速率,

TT

e0

是发电机电磁转矩,作用在与发电机相连的风力转子上的机械转矩,

械摩擦阻力转矩。

3.4 传动装置模型

风力发电机组的传动部分主要包括风轮(轮毂及叶片)、转轴和齿轮箱。

在电力系统暂态仿真分析中,一般无需建立机械部分传动机构各个环节的

详细数学模型,传动部分的损耗可忽略。齿轮箱和叶片用轮毂来连接,且

轮毂具有较大的惯性,用一阶惯性环节表示它两边的转距,表示如下

[12-13]

其中:

dT1

(TT)

WT

3.12

dtT

K

表输入齿轮箱的机械转矩(p.u.)

T

T

表示风力机叶片的输出转矩(p.u.

T

W

T

K

表示轮毂的惯性时间常数(s)

传递发电机和风力机之间转矩的其实是齿轮箱和联轴器,可用以下动态

方程来描述:

=() 3.13

其中:

Ω表示风力机的机械角速度(p.u.)

T

t

表示齿轮箱的惯性时间常数(s)

T

M

表示发电机的输入转矩(p.u.)和齿轮箱的输出转矩(p.u.)

23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

T

T

表示齿轮箱的输入机械转矩(p.u.)

风力机的转速在通常情况下基本保持不变,因此,我们用如下的方程来

描述传动部分模型:

TT

TM

其中:

dT

M

1

(TT)

WM

3.14

dtT

W

表示风力机的惯性时间常数(s)

T

W

T

M

表示发电机的输入转矩(p.u.)

风能的变化要超前于风力机输出机械功率的变化,这是由于风力机的叶

片和轮毂有较大的转动惯量,如图3.4所示是用一阶惯性环节进行模拟的

传递函数:

VPP

wWM

VV

inR

V

out

1

1TS

W

3.4 风力机的传递函数

3.4中的分别表示来风速度、额定风速、风机启动风速

V,V,V,V

WRinout

以及切出风速;分别表示风力机吸收的风功率风力机吸收的风功

P,T,P

WWM

率、风力机的惯性时间常数以及风力机输出的机械功率。

风机的启动风速、额定风速以及切出风速将风能曲线分为四段:

(1)

VV,P0

WinW

;

(2)

VVV,Pf(,)WV

inWRWAW

(3);

VVV,PP

RWoutWN

24

1

2

;

2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

(4)

VV,P0

WoutW

其中:表示风力机叶片气动特征函数、λ表示风力机叶尖速比、

f(,)

β表示桨距角、ρ表示空气密度、A表示风机叶片的扫掠面积以及表示

P

N

风力机额定功率。

3.5 桨距角控制模型

风电机组的桨距角控制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失速控制,风电机组

的输出功率会随着桨距角的减小而降低,此种控制方式主要用于恒速风电

机组;另一种是桨距角控制,风电机组的输出功率会随着桨距角的增加而

降低,此种控制方式主要用于变速风电机组,少量恒速风电机组中也有应

用。

本文采用的是变桨距风力机模型,它通过风力机转速偏差量来调节桨距

角,其动态方程如下:

d1

(K)

p

(3.15)

dtT

其中:表示风力机的转速偏差(表示增益系数、





0

K

p

τ表示调节装置的惯性时间常数。

变桨距风力机转速控制框图如图2-4所示。

-

+max

k

p

1ds

q

min

0

3.5 变桨距风力机转速控制框图

变桨距风力机可以通过桨距控制系统对叶片的桨距角进行调节,从而使

25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

风力机获得的空气动力转矩得到改变,保证输出功率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提高了风能的利用效率。在调节功率时,变桨距风力机是不能完全依靠叶

片的气动性能的,因此,在不同的情况下,变桨距控制需要采用不同的策

略:

1)当风速在额定风速以下时,控制器使桨距角接近于零度,等同于

定桨距风力机,此时的风电机组输出功率会随风速的变化而变化,使得给

定风速下的风电机组发出尽量多的电能,完成了风电机组功率的寻优。

2)当风速在额定风速以上时,变桨距机构调节桨距角,使得风电机

组的输出功率保持在额定功率以内(即限制输出功率),同时保护机械机构

以避免过载或者使机械受到损坏。

3.6 双馈异步发电机及其控制系统模型

双馈异步风力发电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风力机、轴系(即机

械传动系统)和桨距角控制系统、转速控制系统、双馈异步发电机、无功功

率控制系统、变频器及其控制系统,双馈异步风力发电系统模型结构图如

3.6所示。3.3节和3.5节已经给出了风力机和桨距角控制系统的模型,

这里将主要描述双馈异步发电机的动态模型和控制系统模型。关于变频器

及其控制系统的模型在此不做详细介绍。

P

m

P,Q

e

双馈异步发电

机模型

基频电网风速模型风力机模型轴系模型

VP

ww

S

gen

I

r

V

f

浆距角

控制

转速控

P

ref

变流与保护

系统

Q

ref

电压控制系

3.6 双馈异步风力发电系统模型结构示意图

26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

1)双馈异步发电机动态模型

[13]

双馈电机电压和磁链方程是按照电动机正方向的规定,并且在定子磁场

同步旋转的坐标系下建立的,方程用标幺值表示为:

U=pk-k+rI

dsdsqssds

U=pk-k+rI

qsqsdssqs

(3.16)

U=pk-sk+rI

drqrrdrdr

U=pk+sk+rI

qrdrrqrqr

k=XI+xI

dsssdsmdr

k=XI+xI

qsssqsmqr

(3.17)

k=XI+xI

drrrdrmds

k=XI+xI

qrrrqrmqs

U

qs

表示定子电压的q轴分量;表示定子电压的d轴分量、中:

UU

dsdr

表示转子外加电压的d轴分量、示转子外加电压的q轴分量;P = d/dt

U

qr

k

qs

表示定子磁链的q轴分量;表示定子磁链的d轴分量,表示微分算子,

k

ds

k

dr

示转子磁链的d轴分量,表示转子磁链的q轴分量;表示定子绕

k

qr

I

ds

组电流的d轴分量、表示定子绕组电流的q轴分量,表示转子绕组电

I

qs

I

dr

流的d轴分量,表示转子绕组电流的 q 轴分量;其中公式中的

I

qr

XX

ssrr

分别为:

XXXXXX

sssmrrrm

,

忽略定子侧的电阻和电磁暂态过程(即),得到双馈异

pkpk0,r0

dsqss

步发电机的动态基本方程如下所示:

27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

U=-k

dsqs

U=k

qsds

(3.18)

U=pk-sk+rI

drdrqrrdr

U=pk+sk+rI

qrqrdrrqr

k=XI+xI

dsssdsmdr

(3.19)

k=XI+xI

qsssqsmqr

k=XI+xI

drrrdrmds

k=XI+xI

qrrrqrmqs

将式(2,20)代入式(2.19,得出:

UI

dsds

0-X0-x

ssm

(3.20)

UI

qsqs

X0x0

ssm

UI

drdr

=

-sx-sXr+pXpx

mrrrrrm

UI

qrqr

sxpxsXr+pX

mmrrrrr

U=U+jU

sdsqs

U=U+jU

rdrqr

I=I+jI

(3.21)

sdsqs

I=I+jI

rdrqr

经整理得出:

UI

ss

jXjx

ssm

UI

=

rr

(p+js)xr+(p+js)X

mrrr

(3.22)

(3.23)

Ejk

'

x

m

x

r

rr

(3.24)

x

XXx

2

'

ssrrm

X

rr

28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

(3.25)

T

d0

'

X

rr

r

r

那么双馈机的动态方程可表示如下

:

I

S

jX

U

s

E

3.7 双馈电动机等值电路

以下是将分别用dq分量进行表示

EUI

'

rs

dE'x

dm

1

UsE'E'(Xx')I

dssqsqrq

XT'dt

rrd0

3.26

dE'

q

UsE'E'(Xx')I

x

m

1

drqqssds

dtXT'

rrd0

E'=x'I

dqs

(3.27)

U-E'=x'I

sqds

如果风电机组是在定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下,,则由发电机定子

U=0

ds

绕组电压和电流决定的电磁转矩,公式表示如下:

M

e

3.28

M=UI

esqs

式中是定子绕组电压幅值,定子电流q轴分量。

U

s

I

qs

当电力系统处于暂态过程中时,当双馈风力发电电机的机械转矩固定不

变时,产生不平衡转矩的主要原因就是电磁转矩。因此,当风电机组的运

行状态变化需调速或者转速有偏差时,则要通过对电磁转矩进行调节进而

29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

调节转速。另外,改变电磁转矩可以达到调速的效果,这要通过调节发

M

e

电机转子的外接电源来实现。

U

dr

U

qr

在矢量控制下,双馈电机的转速和无功功率是通过控制转子侧电流的

dq轴分量来实现控制的,但是双馈电机的转子侧电压是控制变量,

U

dr

U

qr

因此,要想使得对电流分量的控制转化为对电压分量的控制,就必须得出

转子电压和电流之间存在的关系。

下面写出双馈电机转子电压和磁链方程,以便推导转子电压与电流之间

存在的关系。

U=pk-sk+rI

drdrqrrdr

3.29

U=pk+sk+rI

qrdrrqrqr

k=XI+xI

drrrdrmds

3.30

k=XI+xI

qrrrqrmqs

将(3.30)代入式(3.29,得

Up(XIxI)s(XIxI)rI

drrrdrmdsrrqrmqsrdr

3.31

Up(XIxI)s(XIxI)rI

rrdrmqsrrdrmdsrqrqr

经过整理得出:

22

xx

mm

)Is(xUp(x)IrI

drrrdrrrqrrdr

XX

ssss

22

Up(x)Is(x)IU

xxsx

mmm

qrrrqrrrdrs

XXX

ssssss

3.32

2

x

m

,则得出:

XX-

rr

X

ss

'

30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

U=(r+X'p)I-sX'I

drrdrqr

(3.33)

sx

m

U=(r+X'p)I+sX'I+U

qrdrsqrr

X

ss

通过式(3.33)可以将对转子电流的控制转换为对转子电压的控制。

双馈异步电机的电磁暂态方程由式(3.16)和式(3.17)组成的方程组来表

示,其转子运动方程有如下表示:

ds1

=(M-M)

me

(3.34)

dtT

j

式中:s是电机转差,是发电机输入的机械转矩,是转子惯性时

M

m

T

j

间常数, 可由式(3.34)得出,表示发电机的电磁转矩。

M

e

双馈异步电机的数学模型由式(3.31)和式(3.34)组成,通过调节电磁转矩

可以实现转速的改变。其中,控制系统提供了桨距角β和转子电压dq轴分

量。

2)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双馈异步风电机组的控制系统由三部分组成:转速控制、无功功率控

制以及桨距角控制。在双馈异步风电机组的动态数学模型中,转子绕组电

dq轴分量以及桨距角β是控制变量,风速v、转子转速以及无

U

dr

U

qr

功功率控制设定值是输入变量,通过调节转子侧外接电源的电压dq轴分量

U

dr

可以实现转速控制和无功功率控制。

U

qr

①转速控制

通过调节双馈异步发电机的电磁转矩来实现转速控制,即改变电磁转

矩要通过调节转子绕组电流q轴分量来进行。3.8为转速控制传递函数框

图,比例积分控制器放大倍数用表示,时间常数用表示。

K

r

31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

rI

refqr

+

-

K

r

1

Ts

r

I

qr

I

qrref

3.8 转速控制传递函数框图

②无功功率控制

恒定功率因数控制和恒定电压控制组成丁无功功率控制,本文中主要

介绍恒功率因数控制(实际产品多应用恒定功率因数控制)

双馈异步风电机组定子侧无功功率为:

(3.35)

Q=-U(-I)

ssdr

Ux

sm

Xx

ssss

若采用恒功率因数控制时,则有

Q=-Ptan

ss

3.36

式中:ψ是功率因数角。

因为:

I=-Itan

dsqs

3.37

所以得到:

U

s

x

m

I=-Itan

drqr

(3.38)

其中,对的控制是开环控制,由式(3.38)得知可跟踪的变化,

II

drdr

I

qr

从而维持恒定的功率因数。3.9为恒功率因数控制的传递函数框图,一阶

惯性环节平滑输出减小了波动的幅度,是惯性环节时间常数。

I

dr

T

Q

32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

tan

+

1

1

Ts

q

1

x

m

3.9 恒功率因数控制传递函数框图

3.7 变流器模型

由第二章双馈发电机的基础理论分析可以看出,双馈发电机分别处于

亚同步和超同步运行工况时,转子能量可以实现在电网和发电机之间双向

流动,因此接在发电机转子绕组的电源必须是一个能量能够双向流动的变

流器。本文采用的是双PWM全控IGBT变流器,这种变流器可以通过矢量控

制,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既可以将电网电能输送到转子侧,也可以将转

子电能反馈回电网,实现能量的最大利用。采用IGBT的双PWM变流器损耗

小,效率高,可以实现削弱低次谐波,实现高功率运行,还可改善电网电

流质量。

双馈发电机组所采用的交直交型变流器系统结构如图 3.10所示:利用

两组三相电压源型PWM全控桥变流器直流链连接,一侧变换器接入电网,

另一侧变流器连接双馈发电机转子绕组,通过中间的直流母线实现能量交

换,组成“背靠背”结构。控制系统根据运行状况发出调制信号,经脉宽

调制后控制功率管IGBT的通断。网侧控制系统主要作用是调节直流母线电

压稳定,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保持网侧的功率因数恒定。转子侧控制系

统控制通过逆变电流的相位、幅值、频率,完成双馈发电机的励磁控制。

转子侧变流器相当于双馈发电机控制系统执行机构,其控制策略即是双馈

发电机运行策略,而网侧变流器主要负责调整电网和直流母线电容间功率

33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

流动,是转子侧变换器正常工作的基础。

3.10 双馈风电机组用交直交型变流器示意图

3.8 本章小结

建立数学模型是分析风力发电动态特性的基础,然后才能利用建立的数

学模型对风电场接入电网后对电网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计算。本章建立了用

MATLAB/Simulink仿真的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的数学模型,包括风速模

型、风力机模型以及双馈型异步风力发电机的数学模型等。

数学模型的建立为研究风电场的运行特性和风电场并网运行带来的稳

定问题以及电力系统接入一定规模的风电场的可行性提供了基本的依据。

34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风电场并网对系统影响仿真分析

4 风电场并网对系统影响仿真分析

4.1 引言

本章将在前面章节介绍的基础上对算例进行仿真分析,主要分析根据

第三章建立的四分量风速模型及风电系统模型,采用MATLAB中的风力发

电机组模块结合风速模型,建立了含有风电场的系统模型,模拟仿真风电

场并网运行后的情况,其中包括各种风速变化和线路故障的影响

[15]

4.2 MATLAB仿真软件的概述

MATLAB是一门准确度特别高的科学技术的计算机语言课程,它将数字计

算、可视化和编程结合起来放在一个特别方便应用的平台中。在上面的平

台中,使用者能够用平常容易认识的数学符号用另一种方式表示出问题的

提出和解决,MATLAB仿真软件的有下面几种典型的使用模式:

(1)数学的各种计算。

(2)运算法则

(3)建模和仿真

(4)数据分析、数据研究和可视化

(5)科学工程图形

(6)应用程序开发,包括创建图形用户接口

能够准确、快速的解决具有特定应用问题的程序组是MATLAB的一个非

常重要的特征之一,意思就是指TOOLBOX(工具箱),这些工具箱包括:

信号处理方面的工具箱、控制系统方面的工具箱、神经网络方面的工具箱、

模糊逻辑方面的工具箱、Simulink方面的工具箱、通信方面的工具箱和数

据采集方面的工具箱等许多专用工具箱,这款软件主要由MATLAB主程序、

35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风电场并网对系统影响仿真分析

Simulink动态系统仿真和MATLAB工具箱三大部分组成。MATLAB软件

明显的特点有编程效率快、计算能力强、使用简单。

4.2.1 MATLAB /Simulink 的仿真基础

Simulink20世纪90年代初有Mathworks公司开发,MATLAB

境下对动态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和分析的一个软件包。Simulink给用户提

供清晰的图形界面,用户很方便的拿鼠标来进行操作,标准模块可以从模

块库中被调用出来,将需要的标准模块准确的连接起来就可以构成用户所

希望的动态系统模型,双击每个模块找到各自的参数对话框图来设置系统

中每个模块的参数。设置完系统中所有的模块参数以后,一个动态系统模

型就建立起来了。假如其中一个模块没来的急进行参数设置,这种情况就

说明此时这个系统中的这个模块使用的参数是Simulink中原先给这这个模

块设置的参数,即为默认参数值。

Simulink模块库中有非常丰富的模块,除包括输入信号源(Sources)

块库、输出接收Sinks)模块库、连续Continuous)系统模块库、离散Discrete)

系统模块库、数学运算(Math Operations)模块库等许多标准模块外,用户

还可以自定义和创建模块。

Simulink仿真模型的基本特点可归纳如下:

(1) Simulink里提供了许多Scope (示波器)的接收模块,这里用Simulink

进行仿真,具有像做实验一般的图形化显示效果。

(2) Simulink的模型具有层次性,通过底层子系统可以构建上层母系统。

(3) Simulink提供了对子系统进行封装的功能,用户可以自定义子系统的图

标和设置参数对话框。启动Simulink后,建模仿真就可以在Simulink中实

现。

Simulink建模仿真的主要步骤包括:

36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风电场并网对系统影响仿真分析

(1)首先将一个空白的Simulink预设窗口打开。

(2)开始对于Simulink模块库界面进行浏览,对于系统中所需要的模块应该

从模块库中用鼠标拖放到编辑窗中相应的位置。完整的操作过程是:将鼠

标左键点选中系统中所需要的模块,随后将那个模块拖动至需要创建仿真

模型的窗口里,最后将鼠标松开,此时创建仿真模型的窗口中就出现了系

统所必须的模块。

(3)根据系统图所要求的参数来改变绘制模型窗口中模块的参数。在

MATLAB软件中的Simulink平台下绘制模块图,如果不改变参数的话,此

处系统中绘出的模块只能是默认的参数,为了使用户的特定需求得到满足,

此时必须重新设置模块的参数。当用户重新设置模块参数时,首先用鼠标

左键对模块进行双击,将模块的参数对话框快速的打开。从用户新打开的

设置参数对话框可以了解很多,一方面能够清楚地看到模块中每项默认参

数,另一方面按照系统要求来重新设置各项参数。

(4)根据实际系统模型的要求,对于各个模块框图按要求适当的连接起来。

(5)将需要输出的变量与示波器连接起来,用菜单或者选择命令窗口中的开

始键开始仿真,当仿真结束后,点开示波器仔细的观察仿真结果,看是否

与理论上相一致,如果不一致的话,马上停止仿真,检查各个模块参数设

置是否正确。

4.2.2 Simulink在电力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应用

电力系统一般由发电机、变压器、电力线路和电力负荷构成。电力系统

的数学模型一般是由电力系统器件的数学模型组合构成。MATLAB软件

中,提供了power2sys函数作为短路模型的结构分析函数,可以利用

power2sys函数将电力系统的电路图模型向状态方程模型和传递函数模型

进行变换。

37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风电场并网对系统影响仿真分析

电力专家们在SimPowerSystems中的贡献在于构建电力系统分析用到

的上百个交互式库函数,和用MATLAB语言编制的*.mdl文件,将电力系

统分析模块与MATLAB/Simulink连接起来。电力系统仿真工具箱包括电源

模块、电力元件模块库、电力电子元器件模块库、电动机模块库、测量模

块库、应用模块库、特别模块库以及电气系统仿真分析的图形用户接口。

MATLAB的图形界面具有直观简单的特征,能够描述许多用语言难以表达

的信息,可以加快建模速度,提高仿真精度和仿真效率。

4.3 仿真模型及系统描述

仿真实验采用由6台相同型号的1.5MW双馈型异步风力发电机组构成

的风电系统,应用MATLAB/Simulink对含大型并网风力发电场的电力系统

运行进行动态仿真,等值电路如图4.1所示。风电场可以认为是一个特殊的

电源,它由多台DFIG组成。正常运行时,它向电网输出有功功率,同时,

风电的无功需求一部分通过自身的无功补偿,一部分仍需从电网吸收。从

电网侧看,它是一个输出有功,吸收无功的负荷

110kV10kV10kV575V

Xs

电网

T2

T1

30km

4

321

2MW发电

机组

接地变压器T3

L=500kW

风电场

9MW

4.1 风电系统接线图

风电场包含6台相同型号的1.5MW风电机组,风电场出口电压为575V

经升压变压器升压至10kV然后经30km架空线路再次与升压变压器相连,

电压升至110kV为等值电抗,L为负荷。计算所用的容量基准值为

X

s

38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风电场并网对系统影响仿真分析

100MVA

双馈型异步风力发电机的数学模型经过推导得出了相应的数学表达式

(见第三章),在MATLAB(R2011a版本)中的SimPowerSystems模块中就有

现成的 DFIG的数学模块,可以直接把它调出来,经过仿真得出与推导出

的数学模型相一致的结论。DFIG可在不同的转速下运行,其转速随风速的

变化可作适当的调节,使风力机的运行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以提高风能的

利用率。风速小于12m/s时,转子处于亚同步状态,而在高风速时处于超

同步状态。

4.4 仿真结果及分析

为了说明风电机组在运行中的特性,检验上述数学模型的有效性,我们

以上述模型为例进行仿真。考虑到电压质量是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关系到电网的安全、稳定、优质、经济运行。仿真过程中,为了提高电能

质量,本文在风电场的出口处采用两种控制方式,一种是有载调压模式

( Voltage Regulation Mode),另一种是静止无功补偿模式(Var Regulation

Mode)有载调压是静态调节,是通过调节变压器的抽头来改变输出电压,

T

1

而静止无功补偿则为动态调压,是通过在风电场出口侧投切电容器来提供

无功,维持电压在额定值附近。

风力发电可以提高电网的静态稳定性,降低动态稳定性。特别是风力机

组起动时,异步电机需要从电网吸收大量的无功功率,如果没有足够的无

功补偿,将会导致节点电压的跌落。因为风力机组输出的功率是变化的,

这直接导致了节点电压的波动,如果机组的容量超过一定范围,那么,它

所引起的电压波动将很大,超出电网运行的允许范围,所以需要进行有载

电压调节,使得电压波动在允许范围内。

风电的无功需求一部分通过自身的无功补偿,一部分仍需从电网吸收。

39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风电场并网对系统影响仿真分析

从电网吸收无功会对线路及变压器损耗产生影响。一般的异步发电机通过

吸收外部无功来建立旋转磁场,才能使风电场正常运行。DFIG的转子通过

变流装置与电网连接起来,能够与外界进行双向能量交换,在产生励磁电

流和建立发电机气隙磁场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能够调节发电机的运行工

作点。在这种情况下,发电机的无功功率可以自由地调节,与转速并没有

固定的关系,其变化主要受到发电机自身热容量的限制,即与有功出力有

关。电网状态是瞬息万变的,无功补偿出力须随时灵活调节。

本文仿真分析的主要内容是:在考虑有载调压和静止无功补偿两种调节

手段的情况下,风速变化和系统故障对风电场及系统运行的影响,这种影

响包括系统中发电机组输出功率的变化,主要节点电压的变化。

选取几种典型的、对系统影响较严重的运行方式作仿真。本课题考虑的

四种方式为:风速从8m/s变化到14m/s(渐变风),风电场和电网能否正常

运行;平均风速为8m/st=3s时风速开始增大,t=6s时,风速达到14m/s, t=9s

时风速又恢复至8m/s(阵风)风电场和电网能否正常运行;10kV系统节

23之间的输电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时风电场和电网运行情况;10kV系统

节点23之间的输电线路发生三相短路故障时风电场和电网运行情况。

利用MATLAB/Simulink对风电系统进行仿真的模块图如下图4.2所示。

4.2 风电场仿真模块图

40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风电场并网对系统影响仿真分析

4.4.1 风速变化对风电场的影响

4.3是在有载调压模式下,风速从8m/s变化到14m/s时,风电场出

口电压、输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变化曲线。在仿真过程中假设各台风

机的运行点相同,即风速相同。从仿真曲线可以看出,随着风速的增加,

风电场的有功功率开始增加,在风速达到14m/s后逐渐接近最大值9MW

为了维持电压为1(p.u.),必须吸收系统的无功,这时风电场相当于一个无

功负荷。但由于采用的是DFIG发电机,DFIG的转子通时过变流装置与电

网和外界进行双向能量交换,发电机的无功功率可以自由地调节,所以无

功下降的幅度不大。在t=20s时,系统吸收的无功达到0.7Mvar。从仿真结

果还可以看出,因为采用了有载调压控制,风电场的电压基本维持不变,

说明系统是稳定的。

Pos. q. V1_B575 (pu)

1

0.8

0.6

0.4

0.2

0

10

8

6

4

2

0

0.5

0

-0.5

-1

16

14

12

10

8

Wind speed (m/s)

Generated Q(Mvar)

Generated P(MW)

051015202530

4.3 风速变化对风电场影响仿真图(有载调压模式)

41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风电场并网对系统影响仿真分析

在静止无功补偿模式下,可以看到,在风速达到14m/s以后,风电场

输出的有功功率达到9MW并保持不变,节点l即风电场出口电压上升到

1.031(p.u.),无功功率在t=20s时出现微小的波动,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在

0附近。可以得出,在静止无功补偿模式下,系统的无功基本维持不变,风

电场出口电压略有增加,总体而言系统是稳定的。

Pos. q. V1_B575 (pu)

1

0.8

0.6

0.4

0.2

0

10

8

6

4

2

0

0.5

0

-0.5

-1

16

14

12

10

8

Wind speed (m/s)

Generated Q(Mvar)

Generated P(MW)

0510152025

30

4.4 风速变化对风电场影响仿真图(静止无功补偿模式)

4.4.2 风速变化对电网的影响

4.5和图4.6是风速从8m/s变化到14m/s时,电网运行情况的仿真

曲线。图4.5是有载调压模式下风速变化对节点4、节点2电压及节点2

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影响。在仿真图中,风速变化引起的局部电网电

42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风电场并网对系统影响仿真分析

压波动并不显著,由于风电场出力大幅度增加引起其他发电厂(节点2)的出

力大幅度降低,从对系统提供有功功率到吸收系统的有功功率,功率的缺

额由风电场提供。另外,为了补偿风电场的无功功率需求,其他电厂发出

的无功功率明显增多。仿真结果表明,这样的风速变化对系统的稳定运行

没有明显影响。

5

Vabc_B110 (pu)

0

-5

5

Vabc_B10 (pu)

0

-5

5

0

-5

-10

2

Q_B10 (Mvar)

P_B10 (MW)

0

-2

16

14

12

10

8

051015202530

Wind speed(m/s)

4.5 风速变化对电网的影响仿真图(有载调压模式)

4.6为静止无功补偿模式下,风速变化对节点4节点2电压及节

2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影响。风速的变化时,与有载调压模式相

比较,节点2、节点4的电压基本不变,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变化与

4.5相似,由于采用了无功补偿模式,其他发电厂发出的无功功率由

有载调压模式的1.87Mvar降到0.98Mvar同时,节点2的电压略微有些

增加,最后稳定在1.011p.u.。由此可见在静止无功补偿模式下,系统

43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风电场并网对系统影响仿真分析

的运行是稳定的。

5

Vabc_B110 (pu)

0

-5

5

Vabc_B10 (pu)

0

-5

5

0

-5

-10

2

Q_B10 (Mvar)

P_B10 (MW)

0

-2

16

14

12

10

8

051015202530

Wind speed(m/s)

4.6 风速变化对电网运行的影响仿真图(静止无功补偿模式)

4.4.3 单相接地故障对风电场的影响

4.7和图4.8所示的是10kV系统节点23之间的输电线路发生单相

接地故障时风电场出口的电压、电流、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变化曲线。

故障发生时间为t=5.1s,故障切除时间为t=5.2s,故障持续时间为100ms

4.7为在有载调压模式下,风电场的出口电压降至0.8p.u.,仍能在低

电压保护的门槛值0.75p.u.)之上,故障切除以后,风电场依然能够正常

运行。

44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风电场并网对系统影响仿真分析

Pos. q. V1_B575 (pu)

1

0.5

0

Pos. q. I1_B575 (pu)

1

0.5

0

10

5

0

Generated Q(Mvar)

6

4

2

0

012345678910

Generated P(MW)

4.7 单相接地故障对风电场影响仿真图(有载调压模式)

4.8所示的是静止无功补偿模式下,单相接地故障对风电场影响仿真

曲线。由图可知,在故障切除后风电机组并网点电压经过一个短暂的震荡

过程后能够恢复至额定值,风电机组发出的功率也能恢复至正常值。此可

见在静止无功补偿模式下,系统的运行也是稳定的。

Pos. q. V1_B575 (pu)

1

0.5

0

Pos. q. I1_B575 (pu)

1

0.5

0

Generated P(MW)

4

2

0

Generated Q(Mvar)

2

1

0

-1

012345678910

4.8 单相接地故障对风电场影响仿真图(静止无功补偿模式)

45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风电场并网对系统影响仿真分析

4.4.4 单相接地故障对电网的影响

下面观察10kV系统节点23之间的输电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对电

网节点4节点2电压及节点2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影响。故障发生时

间为t=5.1s,故障切除时间为t=5.2s,故障持续时间为100ms。图4.9所示

为有载调压模式下,节点23间出现单相接地故障对电网节点2、节点4

的电压及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变化影响,节点2的电压波动很大,但故

障一经切除,系统又恢复了正常运行状态,由此可见,这样的故障对系统

的正常运行影响不大。

1.5

1

0.5

0

1.5

1

0.5

0

P_B10 (MW)

5

Vabc_B10 (pu)

Vabc_B110 (pu)

0

-5

4

2

0

-2

-4

012345678910

Q_B10 (Mvar)

4.9 单相接地对电网的影响仿真图(有载调压模式)

4.10是在静止无功补偿模式下,节点23之间的输电线路出现单相

接地故障时的仿真曲线。由图可知,风电场输出的有功有所减少,功率差

额由电网的其他发电机组承担,电网的输出的有功功率较静止调压模式有

46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风电场并网对系统影响仿真分析

所增加。故障期间电网发出的无功功率大量增加,有利于维持风力发电机

机组出口电压稳定。

1.5

1

0.5

0

1.5

1

0.5

0

2

0

-2

-4

Q_B10 (Mvar)

P_B10 (MW)

Vabc_B10 (pu)

Vabc_B110 (pu)

6

4

2

0

-2

012345678910

4.10 单相接地对电网的影响仿真图(静止无功补偿模式)

4.4.5 三相接地故障对风电场的影响

4.11和图4.12所示为节点23之间的输电线路发生三相短路故障时,

风电场出口的电压、电流和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的变化曲线。故障发生时

间为t=5.1s,故障切除时间为t=5.2s,故障持续时间为100ms。有载调压模

式下的变化曲线如图4.11所示。从仿真曲线看出,在故障时刻风电场出口

电压大幅下降至0,风电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也降为0,从仿真曲线可

以得出结论,风电场与电网解列。

47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风电场并网对系统影响仿真分析

Pos. q. V1_B575 (pu)

1

0.8

0.6

0.4

0.2

0

Pos. q. I1_B575 (pu)

1

0.5

0

-0.5

-1

5

4

3

2

1

0

Generated Q(Mvar)

Generated P(MW)

2

1

0

-1

012345678910

4.11 三相短路对风电场的影响仿真图(有载调压模式)

在静止无功补偿模式下风电场并网点电压、电流、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的变化曲线如图4.12所示。风电场在故障时刻电压急剧下降至零,风电场

的有功功率和无功也降为零,风电场与系统解列。

Pos. q. V1_B575 (pu)

1

0.5

0

Pos. q. I1_B575 (pu)

1

0

-1

Generated P(MW)

4

2

0

Generated Q(Mvar)

2

1

0

-1

012345678910

4.12 三相短路对风电场的影响仿真图(静止无功补偿模式)

48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风电场并网对系统影响仿真分析

4.4.6 三相接地故障对电网的影响

4.13和图4.14所示为节点23之间的输电线路发生三相短路故障时

对电网中节点4节点2电压及节点2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影响。故障发

生时间为t=5.1s,故障切除时间为t=5.2s,故障持续时间为100ms。在有载

调压模式下的变化曲线如图4.13所示。从仿真曲线看出,故障时刻节点2

电压大幅下降至0,保护动作,风电场与电网解列。故障切除后,风电场重

新投入运行,需要从系统吸收大量的无功,所以Q_10t=5.2s时剧烈上升。

风电场稳定之后开始为系统提供无功,电压得到恢复,输出的有功功率变

化不大。

1.5

1

0.5

0

1.5

1

0.5

0

5

P_B10 (MW)

Vabc_B10 (pu)

Vabc_B110 (pu)

0

-5

8

6

4

2

0

-2

012345678910

Q_B10 (Mvar)

4.13 三相短路对电网的影响仿真图(有载调压模式)

在静止无功补偿模式下,在故障时刻节点电压同样大幅度下降至0

保护动作。故障切除后,风电场重新投入运行,需要从系统吸收大量的无

功功率维持电压的额定值,Q_10t=5.2s时剧烈增加,风电场为系统提

供的无功功率与图4.13相比略有增加。有功功率变化不大,如图4.14

49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风电场并网对系统影响仿真分析

示。

1.5

1

0.5

0

1.5

1

0.5

0

5

P_B10 (MW)

Vabc_B10 (pu)

Vabc_B110 (pu)

0

-5

8

6

4

2

0

-2

012345678910

Q_B10 (Mvar)

4.14 三相短路对电网的影响仿真图(静止无功补偿模式)

4.5 本章小结

本节首先简单介绍了论文工作中所使用的MATLAB/Simulink仿真工具

箱。然后基于前面章节所述模型,仿真分析含有六台风力发电机的风电接

入系统的响应情况,其中包括:风速变化时,风电场和电网能否正常运行;

10kV系统节点23之间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风电场和电网的运行情况;

10kV系统节点23之间发生三相接地故障时的风电场和电网的运行情况。

从接入风电场和局部电网的电压水平和稳定性出发,用动态仿真方法分析

所仿真的算例。仿真结果表明:

(1)通过分析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在风速变化时,电网的节点电压,电

流及功率分布将会随着风电场输出功率的变化而波动,影响不是很大,风

电场和电网仍然能够稳定运行;当系统在比较严重的故障下,如单相接地

50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风电场并网对系统影响仿真分析

和三相短路故障,特别是三相短路故障,风电场的出口电压急剧下降为0

输出功率也降为0,风电场与电网解列。

(2)从仿真波形还可以看出,通过在风力发电机端口所加的控制措施,

即在有载调压和静止补偿两种调节手段的情况下,风力发电机的电压基本

稳定,功率基本平衡,有效的改善了并网风电场运行性能,提高了风电系

统运行稳定性和电能质量。

(3)通过各种仿真波形的比较,进一步说明了风电机组在运行中的特

性,检验了数学模型的有效性。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仿真模块里面的参数可以修改,针对不同的电

力网络可以很方便的录入相应不同的参数,从而得到不同的仿真结果。为

此,可以通过对参数的修改,例如对风力发电机容量的修改,得出的仿真

曲线结果来判断其状态是否是动态稳定的。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总结

5 总结

随着风电场规模的不断扩大,风电场并网对电力系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

负面影响。例如风速变化引起风电场出力变化、风电场吸收无功的变化造

成电网电压波动等。本文结论如下:

(1)研究国内外风力发电的趋势和现状,针对风电并网问题做了系统的阐

述和分析,并提出了研究风电并网的重要性。

(2)建立了风力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比较了双馈异步机和直驱永磁

同步机的风力发电系统的优缺点。研究由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组成的风电

场的工作原理,并且研究了基于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的稳态等值电路。

(3)建立了用于机电暂态仿真的风电机组模型和风速模型,仿真分析了风

电机组和风电场在各种风速扰动下的出力变化、风电场退出运行后系统各

电气量的变化过程。

风力发电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综合了空气动力学、材料学、

电力学、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多领域的知识。本文做了一些关于双

[16]

馈型异步风力发电系统并网运行对系统影响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尚有许多

有待进一步深入进行的研究,例如研究新型的风力发电系统的运行机理,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李光琦.电力系统暂态分析[M].3.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2] 何仰赞,温增银.电力系统分析[M].3.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

2006.

[3] 于群,曹娜.MATLAB/Simulink电力系统建模与仿真[M].北京:机械工

业出版社,2011.

[4] 刘芳宇,李艳春.基于Matlab的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动态仿真[J].电气技

,2007(11):45-57.

[5] 陈虎,孟克其劳,马建光.基于MATLAB的风力发电机组建模和仿真研究

[J].节能技术,2012,30(171):24-28.

[6] 樊艳芳, 晁勤.基于PSCAD/EMTDC的并网型风电机组动态仿真[J].水利

发电,2008,34(8):102-104.

[7] , akhchian, ent Modeling and

Comparison of Wind Generator Topologies.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wer Systems Transients

MontrealCanada2005125-131.

[8] 徐园,王斌.双馈风力发电机滞环矢量控制策略的研究.电气技术,2008

4:26-30.

[9] 杨淑英.双馈型风力发电变流器及其控制(D).合肥:合肥工业大,2007.

[10] 戴慧珠,王伟胜,迟永宁.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研究的新进展[J].

53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网技术,2007,31(20):16-23.

[11] 于德龙,赵海翔,曹娜,任普春,戴慧珠.风电场接入地区电网的电压问

题分析[J].中国电力,2006,39(6):10-14.

[12] 任丽亚,张建东.风力发电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影响[J].中国科技信息,

2007(2):28-31.

[13] 田雷.基于PSCAD的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并网运行特性研究[D].沈阳:

沈阳工业大学,2010.

[14] 韩肖清,胡月星,张伟,史燕.基于MATLAB的并网风电场动态仿真.太阳

能学报[J],

[15] 吴茜琼.风电场并网运行对电力系统影响的仿真分析(D).南昌:南昌

大学,2007.

[16] 梁琴琴.基于Matlab仿真的风电场并网问题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

大学,2012.

54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致谢

致谢

首先,我要向我的指导教师曹娜副教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

谢意!感谢曹老师在我毕业设计期间对我无私的帮助和深深的教诲!我的

论文工作是在曹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完成的,曹老师严谨的教学态度,敏锐

的教研洞察力,实事求是的作风使我受益匪浅。在撰写论文期间,我还得

到了于群副教授的帮助,在此向于老师表示深深的谢意!谢谢你们!

同时,我要感谢山东科技大学的教师们,是他们的深深的教导和鼓励,

使我能够不断克服困难,顺利完成学业!也要感谢辛苦养育我的父母,感

谢他们对我的全力支持,使我在人生道路上不怕困难,不断进步。

最后,向评阅本文的老师表示深深的谢意。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附录

附录(

外文文献及翻译

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研究的新进展

戴慧珠,王伟胜,迟永宁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市 海淀区 100085

Recent Wind Power Integration Study in China

DAI Hui-zhuWANG Wei-shengCHI Yong-ning

China Electric Power Rearch InstituteHai dian DistrictBeijing 100085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nd power penetration incread rapidly in some areas with

the abundant wind resources becau of the government policy impetus. By the end of the

year 2006, the cumulative installed capacity of wind power reached 2 589 MW with a high

annual growth rate 105.5%. Becau majority of the wind farms with higher installed

capacity intends to be connected into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of 220 kV voltage level,

their impacts are becoming more widespread. The regions with abundant wind resources in

China are generally located far away from the load center with a weak grid configuration,

therefore issues such as transmission line overloading, local grid voltage level decreasing,

and transient stability change could emerge with large scale wind power integration. As well,

the power system dispatching and operation are influenced by the intermittent wind power,

which should be regulated by the system rerve. This paper prents the recent wind power

integration study mainly focud on the grid integration impact on power system in China.

The main approaches and conclusions are illustrat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e emerged issues are prented finally.

KEY WORDS: wind power integration; load flow; thermal limit; short-circuit capacity;

voltage stability; transient stability

摘要: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促进,我国风资源丰富地区的风电穿透功率迅速增长。

截至 2006 年底,我国的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 2 589 MW年增长率高达 105.5%

于装机容量较大的风电场一般接入 220 kV 输电网,风电场接入后对电网的影响范围

更大了。在中国,风资源丰富地区一般都远离负荷中心,电网结构也比较弱,因此,

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后出现了输电线路过载、电压水平降低、系统暂态稳定性改变等

问题。另外,电力系统的调度和运行也受到风电间歇性的影响,需要电力系统备用来

补偿风电的波动。本文主要研究风电场接入对电网带来的各方面影响,阐述了风电场

接入电力系统研究的新进展、研究方法及相关结论,最后给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技术

方案。

56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附录

关键词:风电接入;潮流;热极限;短路容量;电压稳定;暂态稳定

0 INTRODUCTION

Wind powe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missions-free sources of energy being

deployed to prevent climate change and improve energy curity. Wind power is also one of

the renewable technologies that can be applied in large scale as it is in the stage of

near-commercializ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wind generation technology and more

focus from Chine government on the renewable energy generation, wind power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with rapid growth. By the end of year 2006, the installed capacity of

wind power reached 2 589 MW, 5 000 MW will be put into operation by 2010, and 30 GW

by 2020 as planned.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target of 30 GW wind farm construction planning

in 2020 on the state level,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NDRC)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附录

which wind generators are connected. So there is no general statement possible that if wind

generation improves transient stability margins or if the impact is rather negative. The

answer depends on system properties, location of wind resources and generator

technologies and the problem has to be analyzed individually for each ca.

3Power system rerve for regulating wind power.

Generally in the power grid integrated with large scale wind power in China, the

traditional power resources are mainly thermal power plants who outputs cannot be

adjusted rapidly and flexibly. Furthermore, the large gap between peak load and light load

brings out less downward regulation rerve in the scenario of light load. The paper

contains the rearches on correlation between local load demand and generated wind

power output profiles, the impacts of wind power on the local grid voltage level, the system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附录

2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LOAD

DEMAND AND GENERATED WIND POWER

Wind power is generally treated as negative load when considering its intermittent and

stochastic outpu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generated wind power and load demand is very

uful and equivalent load profile (load minus wind power) is a factor to arrange unit

commitment to the dispatching center.

Fig. 2 Equivalent load curve of load and wind output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附录

(1) Induction machine bad wind farm with no load compensation.

(2) Induction machine bad wind farm with full load compensation.

(3) DFIG bad wind farm with constant power factor control.

Fig. 3 P~V curves of wind farms bad on different wind turbines technology

It can be en from Fig.3 that the static voltage stability limits of induction generator

bad wind farm with no-load compensation is only 213 MW. When more real wind power

injects into the POI than 213MW, the voltage will collap. When the DFIG bad wind

farm with constant power factor control that control the POI as a PQ bus with Q=0 MW, the

static voltage stability limits are incread largely to 424 MW. When 350 MW real wind

power injects into the grid, the voltage stability margin can be acceptable.

It must be noted that induction generator bad wind farm with full-load compensation

can enhance the voltage stability limit, but not very obviously; the full-load shunt capacitor

compensation should not be put into u in low wind power output totally or el that will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附录

system. The data shown in Tab.1 compares the calculated results between without and with

wind farms generating 400 MW wind power.

The result illustrates short-circuit capacity of the bus near the wind farms differs

greatly between two cas and there is more contribution of wind farms to the short circuit

capacity of the bus. On the contrary, the wind farms have little influence on tho

substation bus far from them. Therefore, the bus bars and breakers near the wind farm

should be replaced with higher breaking capacity.

Tab. 1 Power system bus short circuit capacity with wind farm full power or without wind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附录

MW replace the wind farm at bus 1.

Fig. 4 Curves of power plant when three-pha

short-circuit fault occurs

The less oscillation of the DFIG than the synchronous generator is explained with its

variable speed operation, in which way unbalanced energy between electromagnetic and

mechanic torque fastens the speed of the wind turbine with the result of most of the energy

being stored temporarily in the blades and shafts and less impact of wind turbines on the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附录

Fig. 5 Grid frequency with cut-in and cut-out of wind farm

Fig. 6 Exchange power with cutting-in and cutting-out of

wind farm

6 TRANSIENT VOLTAGE STABILITY ANALYSIS

In the transient voltage stability analysis of wind power integration, the voltage

recovery issue of grid-connected wind turbines after the clearance of an external

short-circuit fault is a basic topic. If the terminal voltage of the grid-connected wind

turbines can be restored, the wind turbines can still be connected into the grid and keep in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附录

regulated.

Fig. 7 illustrates the configuration and controller model of a SVC rig.

Fig. 7 SVC configuration and controller diagram

During the transient fault of grid, SVC can supply dynamic reactive power output to

support the grid voltage, assist the induction generator of wind turbines recovering the

terminal voltage and preventing wind turbines from over-speeding.

6.2 Rotor Side Converter Transient Voltage Controller

An additional controller is implemented in the rotor-side converter of the DFIG to

control the terminal voltage of the generator. During the voltage sag period and voltage

recovery period, power converter transient voltage controller can control the DFIG to

generate reactive power to support the voltage back to the pre-fault level.

According to the predefined reference voltage value and compare to the actual

U

grid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附录

following three cas are simulated.

Ca 1: additional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like SVC isn’t adopted. A three pha

fault is occurred on the line 3-6. Fig.9 is Wind farm post-fault performance without

additional control.

Fig. 9 Wind farm post-fault performance without control

When there aren’t any additional control to enhance the transient voltage stability, after

the 3-pha short-circuit fault is occurred, the induction generator of wind turbine is

accelerated and turns into over-speeding ultimately. The voltage of the wind turbine

terminal isn’t recovered but collap. The pitch angle β is kept in 0 becau the pitch control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附录

Fro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ca 2 it can be en that SVC can provide reactive

power during the fault to support the grid voltage and the wind turbine generator terminal

voltage. The voltage of wind turbine generator restored in 2 s after the fault was cleared.

The electric power of wind turbines will be incread to lower the imbalance torque of the

wind generator and prevent generator from over-speeding. The wind turbine restore to

steady operation after a 2 s oscillation period. The transient voltage stability can be

improved by SVC compensation.

6.4 Countermeasures to Mitigate the Transient Voltage Instability of

DFIG Bad Wind Farm

In the scenario of DFIG bad wind farm, the rated installed capacity of the wind farm

is 300 MW. The tripped line reconnection is not taken into account. The following three

cas are simulated.

Ca 1: additional control like rotor side converter transient voltage control and pitch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附录

Ca 2: Rotor-side converter transient voltage control combined pitch control is

adopted in this ca. A three pha fault is occurred on the line 3-6. Fig.12 is wind farm

post-fault performance.

Fig. 12 Wind farm post-fault performance with rotor-side

converter transient voltage control and pitch control

The wind turbine can generate reactive power during and after the fault to support the

grid. The terminal voltage drop is small enough (voltage only drops to 0.7 pu). The effect of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附录

fluctuation of the output of wind farms occurs, the output of some other power plants has to

be dispatched to balance it. The regular power resources dispatched by some power gird in

China are mainly thermal power plants, who outputs can not be adjusted rapidly.

Furthermore, the large gap between peak and light load brings out less downward regulation

rerve in the scenario of light load.

In fact, there is no thermal power generator or pumped storage station with the ability

of fast output change in some power grid with high wind power penetration. The fast

variation of the output of the wind power couldn’t be balanced if only depending on the

rerved capacity of the regular thermal power, and it would cau a great variation of

exchange power of the tie lines. In the scenario that the load decreas in a large amount,

the rerved capacity of power grid would be much more insufficient and more power will

be exported via the tie lines with the other two provincial grids.

From the analysis above,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a large amount of wind power, the

wind power’s attributes of fluctuation and being unable to be dispatched will bring out some

difficult to the operation and dispatching of the power system. If the wind power could not

be balanced within the grid, the exchanged power of the tie lines with the other two

provincial grids would be over the limit. Therefore, power plant with the ability of fast

output change like pumped storage station must be installed and rerved capacity should be

incread in power gri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bility to balance more variation of wind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附录

Energyconsulting,2005

[2] Chai CLee W JetcSystem impact study for the interconnection of wind

generation and utility system[J]IEEE Tra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

200541(1)163-168

[3] Piwko RMiller NetcIntegrating large wind farms into weak power grids

with long transmission lines[C]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Asia and Pacific,2005 IEEE/PES.

[4] Amora M A BBezerra U HAsssment of the effects of wind farms

connected in a power system[C]Power Tech ProceedingsIEEE

Porto,2001

[5] Ha L TKumar TInvestigation of power loss and voltage stability limits

for large wind farm connections to a sub-transmission network[C]IEEE

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General Meeting,2004

[6] Zhou F QJoos GAbbey CVoltage stability in weak connection wind

farms[C]IEEE 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General Meeting,2005

[7] Taylor C WPower system voltage stability[M]New York

McGraw-Hill1994

[8] Ha L TSaha T KInvestigation of power loss and voltage stability limits

for large wind farm connections to a sub-transmission network [C]IEEE

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General Meeting,2004

69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附录

译文

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研究的新进展

戴慧珠,王伟胜,迟永宁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市 海淀区 100085

摘要: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促进,我国风资源丰富地区的风电穿透功率迅速增长。

截至 2006 年底,我国的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 2 589 MW,年增长率高达 105.5%。由

于装机容量较大的风电场一般接入 220 kV 输电网,风电场接入后对电网的影响范围

更大了。在中国,风资源丰富地区一般都远离负荷中心,电网结构也比较弱,因此,

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后出现了输电线路过载、电压水平降低、系统暂态稳定性改变等

问题。另外,电力系统的调度和运行也受到风电间歇性的影响,需要电力系统备用来

补偿风电的波动。本文主要研究风电场接入对电网带来的各方面影响,阐述了风电场

接入电力系统研究的新进展、研究方法及相关结论,最后给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技术

方案。

关键词:风电接入;潮流;热极限;短路容量;电压稳定;暂态稳定

0 绪论

风能是一种重要的零排放能源,人们正在用它来防御气候变化和提高能源安全。

风力发电也是一种可大规模应用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它正处在商业化阶段。 随着风

力发电技术的发展和中国政府对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越来越多地关注,风力发电已经

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2006年末,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达到了2589 MW,预计到

2010年装机容量可至5000 MW,2012年装机容量可至30 GW。为了实现202030 GW

的风电场装机容量的目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了全国性的风电场规划会议,

旨在促进风电场建设的健康和有序发展和风力发电的快速发展。

这篇论文主要关注风力发电接入电网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总结了由电力科学研究

院开展的风电场接入电网后电网的调节能力的一些研究和项目。

风电场接入电网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在不同的国家已经被研究很多年了[1-5],

是这篇论文在中国是第一次深层次详细地介绍风电场接入大规模电网。根据大规模风

能接入电网的特征,下面的问题是主要的研究内容。

1)由于风能注入带来的电压稳定的问题

在研究风电场接入对电网的影响中,电压稳定是最受关心的问题,因为电压稳定

将会对风电场和电网的运行和安全产生影响。一般来讲,随着风能越来越多地注入电

网,由于风力发电机组和风电场将会消耗大量的无功功率,电压水平和电压稳定裕度

70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附录

将会降低。

2)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风力发电的不同方面对暂态稳定性产生不同类型的影响。风能的

各个方面将会产生一个不同影响的叠加,这些方面包括发电机的种类和风力发电机接

入点的电压水平。因此对于风力发电机是改善暂态稳定性或者是削弱暂态稳定性没有

一个一般性的结论,答案取决于系统性能、风力资源的位置和发电机技术,对于不同

情况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用于调节风能的电力系统备用

一般情况下,在中国大型风电场接入的电网,传统的电力资源的来源主要是火

电厂,火电厂的输出不能够快速灵活地调节。此外,用电负荷高峰和低谷的巨大差距

使在轻载情况下的备用减少。这篇论文包含的研究有当地负荷和风力发电输出的相互

影响、风能对当地电压水平的影响、系统短路容量和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另外,电力

系统的调节备用也是一个限制风能在一些情况下的输出的关键性因素。在每节结束的

时候,讨论了实现风力机组或风电场低电压穿越性能的技术,并的出结论和解决措施。

1 对已研究系统的概述

这次研究中使用的电力系统仿真软件是PowerFactory 13.1此次研究的系统是一

个实际的区域性电网,风电场通过母线1接入电压等级为220kV的电网。研究系统的

单线图如图1所示。

1 研究系统的单线图

接入当地电网的风电场位于当地电网的边缘。网络中的同步发电机模型包含自动

电压调节器和原动机模型。研究采用了同步发电机的六阶模型,考虑了

71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附录

的变化。负荷模型是50%的恒定阻抗和50%的电动机。电力系统的模型和参数都

是由仿真软件的实用工具栏提供。

2 当地负荷需求与风力发电相互影响的研究

当考虑到输出的随机性和间歇性,风电机组一般被视为无功负荷。风能和负荷需

求的相互影响是非常有用的,等值负荷曲线对调度中心安排负荷是重要的。日常负荷

需求、发出的风能和等值负荷的情况在两个典型的日子的关系在图2中展示出来,图

中描绘出风能和负荷在大部分时间里有相反的变化趋势——白天风能少而负荷多,晚

上风能多而负荷少。因此,风能恶化了负荷特性而不是改善负荷特性,从而给电力系

统调度增加了难度。

2 等值负荷曲线和风能输出

3 电压静态稳定性研究

当风电场接入电网后,风能对电力系统的影响随发电技术和控制策略的不同有

很大的不同。基于不同发电机技术的风电场对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将会产生不同的影

[6-8]。在本节中,风电场的静态电压稳定极限根据不同的风电机组技术评估。评估

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风力机组配备了无载补偿感应电机;第二,风力机组配备

了满载补偿感应电机;第三,风力机组配备了双馈型感应电机,控制风电场接入点为

PQ节点(Q=0 Mvar。将所有这些情况的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发现风能接入电网

对电压稳定性有影响。

基于不同风电机组类型的风电场接入输电网。当风电场输出的有功低时,风电场

接入点的电压不受太大的影响,但是当风电场接入点注入的功率增加很大时,接入点

电压水平下降很快。当风电场输出的有功加时,风电场的P-V曲线在图3中描绘出来。

72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附录

3 风电场的有功输出/MW

从图3 可以发现没有补偿的风电场,感应电机的静态电压稳定极限仅仅在风电

场输出有功功率是213MW当并网点风能实际注入功率超过213MW时,电压将会崩

溃。当风电场接入点母线为恒功率因数(Q=0 MW)控制情况的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组

时,静态电压稳定极限可以增加到并网点注入功率为424MW。当实际风能注入电网

的功率是350MW时,并网点电压水平仍能够保持稳定。

必须注意的是风电场带满载补偿的感应电机能够提高电压稳定极限,但不是很明

显。并联电容补偿器不应该在风能输出较低时完全投入,否则将会使母线电压水平上

升至不能接受的程度,如曲线2描绘的那样。满负荷补偿的实际运行的风电场,并联

电容器应该随着有功输出的增加而缓慢投入。由于并联电容补偿,第二种情况下的电

压崩溃值等于0.95倍的额定电压,比第一种情况高或者相当于第三种情况下0.85

的额定电压。由于并联电容器的无功输出正比于,当电网电压下降时,电容器不能

提供相应值的无功功率。并联电容器在较低电压水平下的无功补偿能力是有限的,不

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当地电网的电压稳定性。

4 风力发电对短路容量的影响

当考虑到双馈式风力发电机组由其转换和控制系统调节的转子励磁电流时,双馈

式风力发电机组和同步发电机有相似的性能。因此,风力发电机组有益于系统的短路

容量。如表1所示的数据,比较了没有风电场和有风电场时400MW的计算结果。

1 有风电场和无风电场时电力系统母线的短路容量

73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附录

结果表明,风电场附近母线的短路容量在两种情况下差别很大,风电场对这些母

线的的短路容量有很的好处。相反,风电场对远离接入点的变电所母线几乎没有影响。

因此,风电场附近的母线和断路器需要有较高的分断能力。

5 风电场接入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

5.1 电力系统事故分析

大规模的风电场的接入电力系统比小规模的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影响明显,小

规模的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一般可以忽略。三相短路故障干

扰发生在线路6-7,表2列出了不同风能输出的极限切除时间,这意味着系统有一定

的风电

场时暂态稳定性略有改善,但风电场输出超过350 MW将会恶化。

2 线路6-7带适量负载时的极限切除时间

如图4所示,一台同步发电机和风力发电机组在输出相同时,线路6-7发生三相

短路故障时4个变量的变化曲线,故障在极限切除时间之后切除。曲线中,蓝色代表

风电场接入点母线输入为200 MW ,红色代表以200 MW 的同步发电机代替风电场母

线1

4 当发生三相短路时风电场输出曲线

双馈式感应电机的可变速运行解释了其比同步电机震荡要小,电磁转矩和机

械转矩的不平衡量使风电机组加速,结果大部分能量被暂时存在风电机组的叶片和轴

上从而暂态过程风电场对电力系统的影响要小。有功功率曲线也证明了三相短路时风

电场的震荡过程较短。总之风电机组与电网柔性连接,因此它们的暂态稳定性要比同

步单元好。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风电场接入电网由于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会改善或恶

74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附录

化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具体影响应该通过具体的情况而定。

5.2 风电场投入和退出

正常运行时,风电场输出的变化导致电压变化、电压闪变以及功率质量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更高的电压水平、分散风力发电机和应用先进的发电机控制技术来

解决。但是大规模风电场的投入或退出时电力系统安全需要关心的。

本文模拟了最恶劣情况下风电场的投入和退出的情况。一个是在轻载情况下,

电场输出在300 s 内由0上升至200 MW ,另一个是同样的风电场带有200 MW的负荷

突然退出运行,风电场退出的原因可

能是风速过大或者是继电保护误动作等。

模拟曲线如图5和图6

5 电网频率和风电场投入和退出的关系

6 电网这风电场在投入和退出时的交换功率

从仿真结果可知,在最恶劣的情况下,风电场投入或退出后,电网频率和线路之

间的交换功率都会受到影响。虽然这并不影响电网的安全性,但是联系着的线路交换

功率的变化将会超过东北电网定义的功率极限。

6 暂态电压稳定的研究

在风电场接入的电压暂态稳定性分析中,外部短路故障切除后风电机组并网点的

电压恢复问题是一个基本的主题。如果风电机组并网点的电压可以恢复,风电机组依

旧可以连接到电网并向系统送电,这称作是低电压穿越现象。若并网点的电压不能够

75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附录

恢复,风电机组需要被切除否则将引起当地电网电压崩溃。

在本论文的电压暂态稳定性研究中,模拟了线路中从母线3到母线6t=1s

发生三相短路的情况。在故障切除后,同时将输电线路跳开。

6.1 SVC控制器模型

SVC(静止无功补偿器)由并联电容器和晶闸管控制的并联电抗器构成。并联电

容器能够投入和切除,通过晶闸管可以平滑地调节电抗器的阻值。通过动态调节SVC

产生的无功功率,从而可以调节风电场并网点的母线电压或者是其他被控制母线的电

压。图7展示出一个SVC器件的配置和控制模型。

7 SVC配置和控制图形

在电网的暂态过程中,SVC能够向电网提供动态的无功输出,使风电机组的感应

电机并网点电压恢复和防止风电机组转速过大。

6.2 转子转换侧暂态电压的调节器

为了控制发电机的端电压,在双馈型感性电机的转子装换器上增加了一个控制

器。在电压下降和恢复时期,功率转换器的暂态电压控制器可以控制双馈型感应电机

的无功输出使并网点电压恢复至故障前的水平。根据预定义的参考电压值和实际

的电压水平相比较,为了定义双馈型感应电机产生的无功功率参考值

PI控制器处理错误的电压调节信号。转子侧带有暂态电压控制能力的转换器的控制

图标如图8所示。

8 转子侧带有暂态电压控制能力的转换器的控制图

6.3基于风电场的感应电机电压失稳缓解对策

IG的风电场,风电场的额定装机容量为150 MW。在线路跳开1s后,跳闸线

路重合成功。仿真了以下三种情况。

76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附录

第一种情况:没有采用像SVC之类的无功补偿器。线路3-6发生了三相短路故障。图

9是风电场在没有附加的控制器件时的表现。

9 风电场在没有附加的控制器件时的表现

当没有附加的控制器件来改善暂态电压稳定性时,当三相短路故障发生后,风电

场的感应电机将会将会被加速最终转速过大。风电机组的端电压将会崩溃而不是恢

复。浆距角将β维持在0°因为在故障情况下没有引入浆距控制器。若风电机组的低

电压或过速保护误动作,风电场电压将会失去稳定性。所以应该考虑电压失稳对策。

第二种情况:风电场接入点安装有100 Mvar的容性无功补偿的SVC 。线路3-6发生

了三相短路故障。图10为带有SVC补偿的风电场故障后表现。

10 带有SVC补偿的风电场故障后表现

从第二种情况的仿真结果可以看出,故障期间SVC能够提供感性无功功率以维持电网

77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附录

电压和风力发电机的端电压。故障切除后,风力发电机的端电压能够在2s内恢复。

力发电机的电功率将会增加以减小风力发电机的不平衡转矩和阻止发电机转速过大。

经过2s的震荡过程,风力发电机组恢复稳定运行。

SVC补偿器能够改善暂态电压稳定性。

6.4 基于风电场的双馈感应电机电压失稳缓解对策

基于风电场的双馈感应电机,风电场的额定装机容量为300 MW。没有考虑跳开

线路的重合。仿真了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没有采取像转子侧变换器暂态电压控制和浆距控制的附加控制。线路3-6

发生三相短路故障。图11是风电场在没有附件控制时的故障后表现。

11 风电场在没有附件控制时的故障后表现

没有附加的暂态电压控制的情况,风电机组暂态电压下降很大(下降至0.3倍的

将会增加直到超速。故障线路跳开引起的电压降低,故障额定电压)。发电机转速

后整个风电场将会从电网吸收一部分无功功率。由于电压降低风电机组将不能产生额

定的电磁功率,不平衡转矩将会使发电机超速。若保护误动作,当地电网电压将会崩

溃。如果保护动作正确,所有的风电机组将会被跳开,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能力将

不能实现。

第二种情况:这种情况下采用了转子侧转换器暂态电压和变浆距相结合。线路3-6

生了三相短路故障。图12为风电场故障后的表现。

12 风电场故障后的表现

78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附录

风电机组能够在故障时和故障后向电网提供无功功率,发电机端电压下降很小

(电压下降至额定电压的0.7倍)风力发电机组向电网提供的无功功率对电网的影响

跟有效。尽管由于输电线路的跳闸电网很脆弱,由于风力发电机组向电网提供的动态

无功功率,风力发电机组的端电压能够很快的恢复至初始水平并且发电机的转速也能

够稳定下来。

风电机组的机械功率和电磁功率将会保持在额定值。由于风电机组向电网提供的

无功功率,故障切除后整个风电场能够保持在额定条件下运行。通过暂态电压控制盒

浆距控制,变速风力发电机的低电压穿越能力完全能够实现。通过这两项附加的控制

策略,能够改善暂态电压稳定性。

7调节备用对风力发电容量的影响

风电场的随机波动输出是由风的间歇性决定的。风电输出不稳定,它不像传统火

电那样易于发电,因此在大量风电场接入电网后,电力系统不仅需要有足够的备用来

应对负荷波动,还需要应对风电场波动的电能输出。当风电场发生比较大幅度波动的

电能输出时,其他的风电场需要平衡之。中国一些电网调度的电力资源主要是火电厂,

火电厂的输出不能够快速调整。此外,负荷高峰和负荷低谷的巨大差距使在轻载情况

下的备用减少。

事实上,在有大量风电场接入的电网中,火电厂和抽水蓄能电池的都没有快速改

变输出的能力。如果只依赖常规火电厂备用容量将不能平衡风力发电的快速变化,这

会造成很大的联络线交换功率的变化。在负荷大量下降的情况下,电网的备用容量不

够宽裕,更多的功率将通过联络线与其他两个省级电网流出。

通过以上的分析,有大量的风电接入,风电的波动和无法被派遣的属性会电力系

统的运行和调度带来一些困难。如果风力发电不能在电网内平衡,联络线的交换功率

将超过极限。因此,为了改善平衡风电场输出变化的能力,必须安装拥有快速改变输

出能力的电厂像抽水蓄能电厂并且应该增加电网的备用容量。

8 结论

这篇论文的内容涵盖了风电场输出和负荷变化相互关系的分析,风电场接入对线

路传输能力和当地网络电压影响的分析,系统短路容量,系统暂态稳定性,风电场的

接入和退出对电力系统的影响,系统备用容量的必要性。尽管这是基于一个具体的系

统的研究,但结论也可以一般的应用于风电场接入电网的研究。这篇论文介绍了在中

国近期风电场接入对电力系统的影响的研究。这篇论文给出了主要的方法和结论并最

终介绍了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附录

[2] Chai CLee W JetcSystem impact study for the interconnection of wind

generation and utility system[J]IEEE Tra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

200541(1)163-168

[3] Piwko RMiller NetcIntegrating large wind farms into weak power grids

with long transmission lines[C]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Asia and Pacific,2005 IEEE/PES.

[4] Amora M A BBezerra U HAsssment of the effects of wind farms

connected in a power system[C]Power Tech ProceedingsIEEE

Porto,2001

[5] Ha L TKumar TInvestigation of power loss and voltage stability limits

for large wind farm connections to a sub-transmission network[C]IEEE

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General Meeting,2004

[6] Zhou F QJoos GAbbey CVoltage stability in weak connection wind

farms[C]IEEE 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General Meeting,2005

[7] Taylor C WPower system voltage stability[M]New York

McGraw-Hill1994

[8] Ha L TSaha T KInvestigation of power loss and voltage stability limits

for large wind farm connections to a sub-transmission network [C]IEEE

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General Meeting,2004

1.

2.

3. 8

4.

5.

6.

7.

8. 51

9.

10. 32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96

60.

61.

62.

80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附录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51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8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81

男人节-预制梁

Simulink风电机组并网运行特性分析毕业设计论文

本文发布于:2023-10-29 13:48: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5585092002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Simulink风电机组并网运行特性分析毕业设计论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Simulink风电机组并网运行特性分析毕业设计论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