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地理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主要的宗旨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的具体内容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
在学生具有同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
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按照上述思路,与以往的地理教材相比,新教材在以下方面应作较大调整。
·直白地表达概念、观点、结论等各种信息→注重表达形成概念、观点、结论和事实的
过程。
·活动与案例同概念、观点、结论的陈述相分离,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呈现与情
境境无关→采取案例分析的方法,在特定的情境中,把引发思考、鼓励动手和体验探究的设
计,在课文中一并呈现。
·把知识的习得和活动的展开,安排或限定在一定课时内→把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延伸
到课外。
·在没有对问题的产生进行解释时,就对有关问题给出答案→展示对问题的解释,运用
证据和共同探究的策略,以提供讨论、阐述观点的机会。
二、教材的结构框架和呈现方式
按照《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地理教材是区域地理。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始
终把握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第一,满足基本要求。把《地理课程标准》要求逐一分解,并落实到教材的每一节,
以保证新教材对课标内容的验证性。
第二,突出学习方法。寻求更多地展示学习地理的方法,而不强调对地理知识“量”
上的把握。尤其是分区内容,所选择的区域,世界地理部分一个大洲、五个地区、六个国家;
中国地理部分,不同尺度的区域共选择了八个。显然,地理知识在教材中只是作为一种重要
的载体出现,通过这个载体,向学生传达的是地理思想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第三,注重拓展空间。教材选择的案例要有典型性和开放性,给学生知识拓展和能力
迁移留有余地。
第四,把握继承与创新。汲取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十年编写地理教科书的经验,汲取国
外成功的教材编写经验,在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在教材内容的表达上,采取因内容而异的策略,多种思路并举。
1、基于问题的思路 关注问题、引发问题、围绕问题展开叙述,针对问题进行讨论。
整套教材始终贯穿探究式学习的理念。教材按照章--节--目设计,每“目”中的内容都被分解
为“叙述课文”和“活动课文”两部分。“活动课文”注重探究性,引领学生对相关地理事物和现
象进行演绎或归纳,从而把探究式学习呈现在结构设计中。
叙述课文中,教材尽可能避免平铺直叙,而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例如一些地理概念
的图释,说明地理问题的对话,展示地理过程的组照或组画;活动课文中,题目的设计,一
种类型是注意设问的梯度,比如给出资料—让学生补充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另一种
类型是注意设问的广度,比如多角度地分析某一个地理问题。
2、基于案例的思路 案例的思路来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德国兴起的一种教学流派
——范例教学。当时德国为了振兴战后的教育,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的人,首先要改革教材,
要充实根本的、基础的、本质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借助精选的教材,通过同“范例”的接触,
以训练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当今的世界,不论是知识量的扩展,还是知
识量增加的速度,都是当时的德国无法比拟的。我们更应该强调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这比教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因此,范例教学仍然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地理课程标准》
对区域部分的要求,实际上也是对案例分析方法的倡导。
教材对案例的选择,突出了代表性和典型性。例如,对世界区域的选择,一是重视中
国所在区域、周边地区和国家;二是重视世界上重要的或地理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国家;三是
重视与中国政治、经济关系比较密切的地区和国家。在大洲这个层面上,选择了亚洲,对其
自然和人文环境特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并设计活动,让学生运用各种资料(数据、图
表等),来求证结论。
当然,各大洲的差异很大,不可能用一个大洲代替其他大洲。为解决这个问题,在编
写亚洲时,尽可能多地采取比较的方法,如与其他大洲进行地形、气候、人口比较。这样,
通过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力图把“洲”这个层面上的“点”和“面”结合起来。
区域地理的案例,例如某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涉及很多内容,在具体确定教学内容
时,我们强调教学内容的主题化,即突出区域特色,以使教学内容收到“形散神聚”的效果。
3、基于情境的思路 为了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在案例分析中,经下常穿
插一些真实的情境或虚拟的情境。情境的设计短小精悍,或是课文某一主题的引入,或是课
文不同内容之间的承上启下,或是由情境引发讨论。情境在教材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七年级地理上册的内容是世界地理的概论部分。下面我就七年级上册给大家做一个简
单分析。
一、“与同学们谈地理”
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强调教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所以在课本
的引言部分开头就提到“生活离不开地理”。在这部分的教学中,主要采取案例教学,从现实
生活引入地理思想。
二、“地球和地球仪”
学习方式主要是探究。主要探究两个问题,一是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形状的,二是地
球仪告诉我们什么。
三、地球的运动
主要内容是自转——时差 公转——四季、五带,这部分比较抽象知识的教学主要是用
事实说明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重现象说明,轻原理分析(从学生的感受中认同,
而不作学术推理)。
学习方法是:重现象说明,轻原理分析。例如课本的活动2,注重的是学生在一年四
季,在一天中不同时刻对太阳高度的一种直观感受和认识。教师并不需要给学生讲述为什么
会出现这种变化,主要学生自身感受到这种差异的存在即可。
四、地图
学习方法是:在实际操作中体验。一是制图,绘制(或部分绘制)地形图和地形剖面
图;二是用图,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五、大洲和大洋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教学与活动结合,不仅让学生动眼读图,还可以让学
生动手画图,从而进一步掌握世界大洲大洋图。这对于他们以后学习下册的世界分区地理也
是又好处的。
学习方法主要是:一是实证,划分水半球和陆半球;二是找规律,大洲的分布特征(注
意活动的梯度)。例如 1)看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 2)看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3)看各大洲
的轮廓及分布特征(简化问题,寻找规律)4)完成七大洲分布草图
六、海陆的变迁
重点内容是探究海陆变迁,注重在进行科学观念的教育,教学方法主要是用实证分析
和推测。例1 喜马拉雅山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海变陆:自然因素)填海造陆(海变陆:
人为因素)海底发现古河流(陆变海)例2 大陆漂移(发现问题—思考假设—找证据论证),
进一步探究,提出板块运动
七、天气与气候
重点内容一是从生活体验中获得对天气的认识;二是初识天气预报(术语和城市天气
预报图)
这部分内容在与生活的结合非常密切,所以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多与实际生
活挂钩,特别是教会学生读懂天气预报这种实际的生活技能。在内容上新增添了一个空气质
量预报。
学习方法只要是体验式地学习,教师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情境。
八、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从图中分析气温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 ,学生不仅要会读气温曲线图,还要会根据数
据画气温曲线图。并且会通过读图分析影响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
学习方法主要是讲练结合;析图找规律。
九、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从图中分析降水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降水的季节变化主要是通过一年内各月降水
量柱状图;降水的分布主要是通过降水量分布图来反映。
学习方法是讲练结合;析图找规律。主要学会(1)用图、绘图 (2) 世界年降水量分
布图的分析
十、世界的气候
从与天气的对比中理解气候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在教学的过程中
又以下四点需要注意的地方:
(1)分类不必太细(2)对气候类型中涉及的概念不解释
(3)只说明气候类型分布地区(纬度位置范围和海陆位置范围),不解释气候类型特
点(有气候直方图的基础,可以将气候类型特点的内容分散到具体区域中,不求全)
十一、人口和人种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影音资料,例如小品“超生游击队”,反映
非洲难民的“苦难的生活”等。在三大宗教一节的教学中,可以给学生讲一些有关宗教的小故
事,激发学生学习宗教知识的兴趣。
十二、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1)比较城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3)聚
落的发展与保护。
在这节的教学中,主要强调图片的应用,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感性认识的环境.
十三、发展与合作
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主要的教学方法是用
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主要的学习方式是数据、资料的运用,案例分析
本文发布于:2023-10-29 12:04: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5522472001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