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中国地图出版社)
第四章⾃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第⼀节⽔资源及其开发利⽤p4—p11
⼀⽔是重要的⾃然资源
1、⾃然资源:⼈类直接从⾃然界获得、⽤于⽣活和⽣产的物质和能量,叫做⾃然资源。
2、主要包括:⽔资源、⼟地资源、矿产资源、⽓候资源、⽣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3、分类①可再⽣资源:可以持续利⽤,利⽤后还能循环再⽣、或者不断更新。(阳关、空⽓、⼟地、⽔、⽣物等)②⾮可再
⽣资源:⽤⼀点就少⼀点,不能更新,也不能再⽣,越⽤越少。(煤炭资源)
4、淡⽔资源的存在形式:江河及淡⽔湖泊中的⽔、⾼⼭积雪、冰川以及地下⽔等。(地球上⽔量的97.5%为咸⽔,淡⽔只占
2.5%,⽽且68.7%的淡⽔以冰川形式存在)
5、淡⽔资源主要来⾃⼤⽓降⽔。
降落在地⾯的⽔,⼀部分沿地⾯流动,形成地表径流;⼀部分渗⼊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径流量⼜随降⽔的变化⽽变化。
⼀般来说,降⽔多的地区,淡⽔资源丰富;降⽔少的地区,淡⽔资源贫乏。
⼆、我国⽔资源的时空分布
1、中国的⽔资源总量占世界第六位,⼈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均占有量的1/4。
2、分布特点:时间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
在时间上,河川径流夏秋季节丰沛,春冬季节⽔量减少。影响:⽔旱灾害。降⽔过于集中,夏季洪灾,春季旱灾;降⽔的年际
变化⼤,造成径流年际变化⼤,连续⼏年的丰⽔或连续⼏年的枯⽔。
在空间上,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总体呈现南⽅多⽔、北⽅少⽔的状态。
影响:北⽅平原⼴阔,耕地⾯积⼤,⼈⼝密集,⼈均⽔资源量少,加剧北⽅缺⽔的状况。
3、⽔污染原因:⼯农业发展,部分地区的⼯⼚、乡镇企业把未经处理的污⽔直接排⼊河流、湖泊。北⽅地区⽔资源缺乏,⽔
2、因地制宜:利⽤各个地⽅的⾃然条件的优势,把最适宜的农业⽣产部门,布局在适宜它发展的地区。
3、东南部和西北部分界线:400毫⽶年降⽔量线。东南部特点:⼟地肥沃、季风活跃、⽓候温暖、⾬热同期。(种植业)
在东南部,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和北⽅。南⽅:湿热多⾬,集中了93%的⽔⽥。(⽔稻)北⽅:降⽔偏少,⽓温略低,
旱地的主要分布区。(⼩麦、棉花)4、森林分布:东南部的⼭地地区。我国三⼤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和南⽅林区。
5、畜牧业分布:西北部,草场⼴布。(内蒙古盛产三河马、三河⽜)
三、珍惜每⼀⼨⼟地切实保护耕地
1、⼟地破坏严重导致:⽔⼟流失、⼟地荒漠化、沙尘暴。
2、为什么要保护⼟地资源?
①⼈均占有量少。
②⼟地破坏严重。
③耕地林地⽐重⼩。
④后备资源不⾜。
3、解决办法:抓紧粮⾷⽣产的同时,因地制宜,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农业⽣产要⼤⼒
发展和推⼴现代⾼新技术产业,发展优质、⾼产、⾼效农业,以提⾼农业⽣产的劳动⽣产率和商品率。
第三节⼯业p20—p26
⼯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矿产资源与⼯业
1、煤炭资源——“⼯业的粮⾷”。分布:华北和西北地区,⼭西、陕西和内蒙古等省。(“煤海”——⼭西,煤炭储量占全国
1/3)
2、⽯油——“⼯业的⾎液”,现代⼯业的重要能源和原料。分布: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沿海⼤陆架。(新疆塔⾥⽊盆地和
吐鲁番—哈密盆地正开发新的⼤油⽥)
3、铁矿资源是发展钢铁⼯业最基本的原料,钢铁⼯业⼜是衡量⼀个国家基础⼯业发展⽔平的标志之⼀。分布:河北、辽宁、
四川三省的铁矿资源储量最⼤。特点:贫矿多,富矿少。
九⼤钢铁⼯业中⼼:鞍⼭、北京、武汉、包头、上海、攀枝花、太原、马鞍⼭、重庆。
⼆、主要⼯业基地的分布
1、主要⼯业基地:沪宁杭⼯业基地、珠江三⾓洲⼯业基地、京津唐⼯业基地、辽中南⼯业基地。
2、分布特点:向沿海地区分布。(通过海洋运输与国外联系,通过铁路、内河运输与祖国内陆联系)
三、⾼新技术产业的作⽤
1、⾼新技术产业指建⽴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
⾼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平,是衡量⼀个国家综合国⼒的重要标志。
2、特点:①从业⼈员中,科研⼈员所占的⽐例⼤;
第四节交通运输p27—p33
1、⽬前主要的交通运输⽅式:铁路、公路、航空和⽔路等。(管道)
2、铁路分布格局:纵贯南北、横穿东西。
3、公路发展⽐较快,成为我国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式之⼀。(⾼速公路,在省际交通运输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
4、航空以⾸都北京为中⼼。航空运输的发达与否已成为衡量⼀个国家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5、交通运输⽹铁路线、公路线、航空线等各种交通运输线相互交织,形成四通⼋达的交通运输⽹。
三、交通运输⽹的作⽤
“要致富,先修路”、“先⾏官”、⽕车“拉”来的城市—⽯家庄
第五章地⽅⽂化特⾊和旅游
第⼀节⾃然环境对地⽅⽂化的影响p36—p41
⼀、我国民居、服饰、饮⾷的地⽅特⾊
1、⽂化是⼈类的创造物。
⼴义的⽂化就是⼈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具有浓郁地⽅特⾊的⽂化,是最具吸引⼒、最有魅⼒的旅游资源。
2、居住是⼈类最重要、最基本的需要。
⽬的就是适应⾃然环境,避免受到不利⾃然条件,如洪⽔、寒冷等的⼲扰和损害,以保证⼈⾝安全与健康。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居,⽆论造型、结构,还是材料、功能,都有其独特
①烹调技术技法多样:讲究⽤料,讲究⼑⼯,讲究调味,重⽕候。(烹调技法如煮、蒸、烤、炒、烧、炖、炸、熘、卤、腌、
涮、煎、爆、焖、熏等。⼑⼯有直⼑、⽚⼑、坡⼑、花⼑等多种⽅法。)
②名字新奇,耐⼈寻味:“紫龙脱袍”、“霸王别姬”
③⼋⼤菜系:⼭东菜系、四川菜系、江苏菜系、浙江菜系、⼴东菜系、福建菜系、湖南菜系、安徽菜系等。
④川菜:以⿇辣、厚味著称。(防湿作⽤)川菜名肴,如“鱼⾹⾁丝”、“宫爆鸡丁”、“⿇婆⾖腐”等。
⼆、⾃然环境对⽂化的影响
1、地⽅⽂化的起源和兴衰与⾃然环境密切相关。
⾸先,地形、⽓候、⽔⽂、地质、⽣物等⾃然因素是地⽅⽂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其次,各种⾃然因素,常常成为地⽅⽂化极
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三,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居、服饰和饮⾷,由于深受当地⾃然环境的影响,都有其独特的风格。
3、服饰的基本功能抵御寒暑、减少⽇晒、遮挡风⾬、防⽌蚊⾍叮咬等。
⾃然坏境影响⼈们的服饰。
4地形对各地的民居等地⽅⽂化影响也⾮常⼤。
如:贵州和湘西的少数民族居住在⼭区,因⽽顺⼭势盖起吊脚楼;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住房布局较为规则,且多院落,如四合院。
5、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和⽣物资源,为建筑材料提供物质保证。
例如:⼭区⼈民充分利⽤岩⽯资源,多建筑⽯屋;黄⼟⾼原地区的⼈们,利⽤黄⼟建造窑洞;傣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利⽤当地
出产的⽵⽊,建造⽵楼;
西北地区的⼈们则将黄⼟直接夯筑成墙,建造房屋。
第⼆节地⽅⽂化对旅游的影响p42—p47
⼀、地⽅⽂化特⾊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1、地⽅⽂化特⾊是在当地⾃然环境基础上长期发展形成的,体现了不同地区的
⼈类发展历史及其丰富、独特的⽂化内涵。
3、到2007年7⽉,中国已有35处具有鲜明地⽅⽂化特⾊的⽂物古迹和⾃然景
观,被联合国科教⽂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西班⽛和意⼤利,位居世界第三。
⼆、地⽅⽂化特⾊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1、旅游业在20世纪80年代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部门之⼀。
2、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保护地⽅⽂化,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①适度的旅游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会促进地⽅⽂化特⾊的发展,带动地⽅经济的振兴;
②过度的开发以及旅游者⼈数超过了旅游资源的承载能⼒,则会带来⼀系列的严重问题,如环境污染、⾃然和⽂化景观的毁坏
等。
3、旅游业的发展只有⽴⾜于地⽅⽂化,协调好⽂化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关系,才能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标。
第三节学习与探究——设计⼀个旅游⽅案p48—p53
1、怎样确定旅游⽬的地?
答: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喜好、不同的经济收⼊、不同的闲暇时间来确定。
2、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查找资料?
答:报纸、杂志、图书、⼴播、电视、电影、互联⽹、旅⾏社,甚⾄亲戚朋友,都是搜集旅游信息和资料的源地。
3、选择旅游路线的基本出发点:⽤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费⽤,获取最多的旅游
信息,获得最满意的旅游效果。
④旅游活动内容要多样化,要注意劳逸结合。
⑤突出旅游线路设计的主题。
5、出发前需要准备哪些必需的东西?
答:①必要的⾐物。
②常⽤的必备药品。
③⼩⼩针线包。
④照相机、胶卷(摄像机、望远镜、指南针等)。
⑤⾜够的钱(信⽤卡)。
⑥旅途中必要的⾷物和⽔。
第六章我国的区域差异
第⼀节中国四⼤地理区域的划分
⼀、秦岭—淮河线
1、秦岭阻挡了东南海洋⽓流北上,使得秦岭以南降⽔充⾜,秦岭以北降⽔明显
减少,决定了秦岭南北两侧⾃然景观的差异。秦岭向东延伸与淮河相接,是我国湿润和半湿润区的界限。
地理区域:北⽅地区、南⽅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3、四⼤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4、从地形、⽓候、景观、农业特⾊和民居等⽅⾯进⾏⽐较。
第七章认识区域特征
第⼀节北京
⼀、地理位置:
1 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部距渤海150KM,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被河北省包围,北京市的⾯积1。68万平⽅千⽶,现有⼈
⼝1382万⼈。
北京的⾃然理理特征:①地形:西北部和东北部三⾯环⼭,地势较⾼,东南是华北平原的⼀部分;②⽓候:北京属典型的温带
⼤陆性季风⽓候:冬季寒冷⼲燥,夏季⾼温多⾬,年降⽔量609毫⽶;③河流:北京的河流属海河⽔系,三⼤河流:永定河、
温榆河、潮北河。
2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①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优越,北京地处中纬度温度带,地处内陆且距海不远,这样的位置使北京适
合城市发展的冷热、⼲湿都适中的⽓候优势;②战略地位优越,北京的地形地势决定了北京市战争年代易守难攻,和平年代适
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③北京西部背*我国黄⼟⾼原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南邻粮、棉、油等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北抵
我国最⼤的牧区内蒙古牧区。这些区域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民⽣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北京的城市职
能:
北京是国我政治、⽂化和国际交往的城市:①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中国的最⾼权利机构——全国⼈民代表⼤会,中国的最
⾼⾏政机关——国务院以及党中央等都在北京;②北京是我国的⽂化中⼼:北京有北⼤、清化、⼈⼤、中科院等数百所⾼等院
样和科研机构,还有从多的体育场馆,各类博物馆、众多国家级⽂艺团体等;③北京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北京有许多
外国⼤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外国新闻驻京记者站等国际交往机构、各国国际会议也在此频繁召开。
三、城市现代化
1.城市现代化表现在经济的⽅⽅⾯⾯,如交通⽅便快捷、信息通达、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施先进、⽂化、教育、科研⽔
平很⾼等等;
2.北京是中国的⼼肝所在,是中国的象征,因此北京必须朝着现代化⼤都市⽅向发展,因为北京是历史⽂化古城,历史深刻
地影响着今天。因此在北京的建设和发展中,应在注意保持旧城格局和原有风礼貌的同时修建现代化建筑,这使得北京的出现
了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特殊景观。
3.为了北京现代化的⾼速发展,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和服功能,北京⼀⽅⾯加⼤了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发展⾼新技
术产业,使北京越来越成为⼈地协调发展的国际性现代化⼤都市。
第⼆节台湾
⼀、地理位置
1.位于我的的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多⼭的海岛(⼭地占2/3,⽟⼭为
最⾼峰,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和沿海)
2.台湾位于中国⼤陆东南沿海的⼤陆架上,地处东经119°18′03″⾄124°34′30″,北纬20°45′
3.西低东⾼,⼭地为主分布东部,平原⾯积稍⼩。是我国最⼤的岛屿
4.台湾省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尾屿,彭佳屿,兰屿,绿岛等许多⼩岛
⼆、源丰富的宝岛
⒈资源宝库
森林宝库(樟树);甜岛、粮仓(⽢蔗、蔗糖、⽔稻);⽔果之乡(⾹蕉、菠萝);
矿产丰富(海盐、天然硫磺、⾦、铜、煤、⽯油);⽔产王国(鱼类等);祖国东南海上明珠;祖国东南盐仓。
2。物产丰富的原因:
低纬度(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部),四⾯临海;热带,亚热带季风⽓候;板块碰撞构造带;多⼭的地形;短急的河流。
三、进⼝—加⼯—出⼝”型经济(出⼝导向型经济)
20世纪60年代以前⽴⾜于“宝” 出产农矿业产品
20世纪60年代以后⽴⾜于“岛”进⼝—加⼯—出⼝⼯业产品
四、⼈⼝和⼤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汉族占全省98%,⾼⼭族⼈⼝占全省2%
五、台湾的⼯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上,台北,基隆,⾼雄是重要的⼯业城市
第五节黄⼟⾼原
1、黄⼟⾼原是世界上最⼤的黄⼟覆盖区,关于黄⼟⾼原的形成普遍认可风成
说(P85阅读)。
黄⼟⾼原东起太⾏⼭,西⾄乌鞘岭,南⾄秦岭,北抵长城。海拔1000~2000⽶。黄⼟⾼原基本地貌景观的有黄⼟塬、黄⼟
梁、黄⼟峁三种。(P84图D)
黄⼟⾼原经纬度位置:35°N-40°N 110°E-114°E
2黄⼟⾼原⽔⼟流失的原因:
(1、)黄⼟⾼原地⾯破碎,沟⾕密度⼤,平地少,斜坡多,沟⾕两侧常见直⽴的陡崖。(千沟万壑,地表破碎)
(2、)黄⼟⾼原的黄⼟结构疏松,多空隙、垂直⽅向的裂隙,许多物质易溶于⽔。
(3、)黄⼟⾼原属于温带季风⽓候,降⽔集中在7、8⽉,多暴⾬。
(4、)黄⼟⾼原地⾯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由于⼈们不合理的开垦、采矿、修路活动,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流
失严重。
3、⼀般来说,地⾯坡度越⼤,坡⾯越长,降⽔越多,降⽔强度越⼤,地⾯植被越少,⽔⼟流失越严重。
4、黄⼟⾼原⽔⼟流失带⾛了地表肥沃的⼟壤,使农作物减产;使沟⾕增多、扩⼤、加深,导致耕地⾯积减少;还向黄河输送
了⼤量的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的困难。
5、我国⽔⼟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黄⼟⾼原、四川盆地、云贵⾼原。
6、黄⼟⾼原地形破碎,⽓候⼲旱,⽔⼟流失严重,多发⾃然灾害。
7、黄⼟⾼原主要的⾃然灾害是洪涝,并引发泥⽯流、滑坡、塌陷多种地质灾害。
8、黄⼟⾼原的治理采取⽣物措施和⼯程措施结合的⽅式;合理安排⽣产活动;另外,严格控制⼈⼝增长,解决⼈地⽭盾,也
是根本的治理措施。
黄⼟⾼原地区的主导产业是能源⼯业。
9、三北防护林:是世界上最⼤的⽣态⼯程,被称为中国的绿⾊长城。
10、
⽔
⼟
流
⼀、“鱼⽶之乡”和“天府之国”
1、长江沿江地带指长江流域中从上海⾄川西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千⽶的狭长地带。它与南北⾛向的沿海地区,共同构成了
⼀个“T”字型地带,成为我国经济实⼒强和发展潜⼒⼤的区域分布的基本框架。
2、长江沿岸地带的美誉“黄⾦⽔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湖⼴熟、天下⾜”、“鱼⽶之乡”、“天府之国”……
3、“鱼⽶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壤肥沃,河湖众多,⾃古就是稻⾕和淡⽔鱼产区,农产品
还有:棉花,油菜籽,茶叶,蚕茧等。这⾥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是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平最⾼的地区。
4、“天府之国”——四川盆地长江上游地区(⽓候地形条件同上)主要农产品:稻⾕,⼩麦,油菜籽,茶叶,柑橘等。
⼆、长江沿岸地带的⼯业
长江沿岸地带经济发达的原因:①⽅便和廉价的运输;②劳动⼒资源丰富,东部长江三⾓洲⼯业城市密集,是我国最⼤的综合
性⼯业基地。这⾥有位置,⼈才、信息等优势;③中部和西部发挥资源和能源优势(⽔能优势),重点发展离矿产区近、⽤⽔
量⼤、运量⼤和耗能⾼的重⼯业。全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
三、向国际化⼤都市迈进的上海
1、上海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业城市,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势头最为迅猛的
城市。
2、上海发展经济的优势:①⾃然条件优越,农业基础雄厚;②劳动⼒素质⾼、
数量⼤、价格低;③地理位置优越;
3、六⼤⽀柱性产业:优先发展信息产业;以信息产业带动⾦融、商贸、骑车、
成套设备和房地产的发展。
第七节珠江三⾓洲地区
1、珠江三⾓洲位于⼴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或中国⼤陆东南部。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南临南海,被称为我国的“南⼤
门”。
2、珠江三⾓洲的经济特区是深圳和珠海,沿海开放城市是⼴州。
3、珠江三⾓洲⽓候是⾼温多⾬的热带与亚热带季风⽓候
4、珠江三⾓洲的产品以港、澳为贸易渠道,出⼝⾄东南亚、欧洲、⾮洲、美洲和⼤洋洲等地区,20世纪末,这⾥成为全球最
⼤的电⼦产品和⽇⽤消费品出⼝基地。
5、珠江三⾓洲是外向型经济,与港澳合作的基本模式是“前店后⼚” 。
6、近年来,外商投资的热点由珠江三⾓洲转移到长江三⾓洲。
7、珠江三⾓洲加⼯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吸纳了⼤量的外地劳动⼒,加快了城镇化速度。且轻⼯业发达
8我国⽬前的城镇化⽔平不到40% ,与发达国家的70%有⼀定的差距。
9珠江三⾓洲地区以轻⼯业为主,发展外向型经济。
10、珠江三⾓洲经纬度位置⼤约是:北到北纬24度,东到东经115.5度,西到东经112度,南到北纬21.5度的⼀⽚⼴阔区域。
港澳对⽐
⼀.
⒈加⼯⼯业
航空便利,资⾦充⾜,劳动⼒素质⾼,国际声誉好、背*⼤陆
地窄⼈稠,市场狭⼩,本岛加⼯,进⼝原材料,出⼝产品
成⾐,电⼦电器,料制品,纺织,钟表,玩具
⽣产消费品为主,劳动密集型
⒉世界地位
全球贸易中⼼之⼀,进出⼝总额世界第⼗(1991);
全球⾦融中⼼之⼀,与纽约,法兰克福齐名;
全球黄⾦贸易中⼼之⼀,与伦敦齐名;
全球航运中⼼之⼀。
⒊发展战略P29活动1、2。3
缺少发展空间、地狭⼈稠,⼈⼝压⼒⼤、维多利亚港,启德机场饱和、⼯资⽔平⾼,地价⾼。
同内地联合,共同繁荣:
⾹港与内地经济联系的基本模式:⾹港积极在祖国内地投资建⼚,祖国内地通过⾹港加强对外贸易;
⾹港与内地的经济合作原则: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港⽅⾯:在盐⽥,蛇⼝开辟海港、在深圳修机场,保持航运中⼼的地位;把部分轻⼯业,⾦融业迁⾄圳,扩⼤营业规模,同
时获得国内劳动⼒资源,市场的⽀持;
内地⽅⾯:吸引国内在深圳的投资,⼈流,物流,信息流⼤量向深圳移动,形成新的发展热潮。⼴州—深圳—⾹港发展轴线。
三. 澳门经济及发展战略
以旅游业为主(博彩业)、成⾐、玩具制造。
同内地联⼿,在珠海发展,形成澳门—珠海—⼴州发展轴线。
本文发布于:2023-10-29 10:33: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5468192000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完整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中国地图出版社).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完整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中国地图出版社).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