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信息技术教案(优秀9篇)
信息技术的`发展: 篇一
师:信息技术在其发展中经历五次革命,请同学们查看教材,通过本章的学习,解每
次信息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生:第一次语言的产生;第二次文字的发明;第三次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第四次电报、
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第五次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
结合。
师:在信息技术经历的五次革命中,信息采集技术、信息传播技术和信息存储技术在每
个历史阶段各有什么特点呢?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这个活动。
说明:建议以2~3人为一组(同桌),根据分析表完成活动。
教学目标 篇二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病毒等网络安全方面的相关知识
(2)知道非法制造、传播、使用计算机病毒是犯罪行为
(3)知道保护网络安全的常见措施,并提高防范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尝试利用因特网尤其是搜索引擎来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途径方法。
(2)让学生学会使用搜索引擎获得查杀病毒及木马的方法,利用所学解决网络安全问
题
(3)体验杀毒软件安装及使用,并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加以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培养起学生的团队合作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
(2)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网络安全的探究兴趣,树立起网络应用中安全意识,知道
保护网络信息的措施,养成安全的信息活动习惯,做国家未来网络安全的守护神。
高一信息技术教案 篇三
1.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Information)就是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实际
内容。
人类历史上的六次信息革命:①语言②文字③造纸术和印刷术④电传播⑤微电子技
术和现代通信技术⑥多媒体信息和网络化信息。
在当今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社会中,信息成了比物质材料和能源更为
重要的资源。
2.现代信息技术
1946年在美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
计算机界的摩尔定律:随着微电子工业水平的不断增加,单位面积集成电路板上能被集
成的晶体管数目,将会以每18个月翻一番的速度稳定增长,并在今后数十年内保持这种势
头。
Internet 是无国界的,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或政府机构,是一个完全开放的通信和信息
的自由王国。
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向着智能化,多媒体化和网络化
的方向继续发展。
3.计算机基本结构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使用的计算机都属于冯·诺依曼结构。冯·诺依曼理论体系的基本特
点是程序和数据统一存储并在程序控制下自动工作,即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4.中央处理器(CPU)的组成、功能及发展
运算器和控制器合起来称之为中央处理器(CPU)。
5.存储器
存储器中所包含的存储单元的数量称为存储容量,其计量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简称B),
8个二时制位称为一个字节。
单位换算关系是: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断电后,RAM中数据全部丢失,可读可写。
内存储器 只读存储器(ROM):断电后不会丢失数据,但只能进行读操作。
存储器 硬盘:可读可写 几十个GB
外存储器 软盘:可读可写 1.44MB
光盘:只读不写 650MB
6.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及作用
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除此之外,还有光笔、扫描仪、话筒,数码相机等,常
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扫印机、音箱、绘图仪。
7.软件的概念及分类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8.系统软件的功能
主要用于计算机内部的管理、维护、控制、运行以及计算机程序的翻译、编辑、控制和
运行等,它能使用户方便地操作计算机,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监控管理程序、设备驱动程序、
语言编译系统等,其中常用的操作系统有DOS 、UNIX 、Windows 、Netware 、Windows NT、
Windows20xx、Linux。常用的高级语言有:FORTRAN 、BASIC 、COBOL 、PASCAL 等。常见
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Dba、FoxBa、Foxpro 、Oracle 、Syba等。
9.应用软件的功能:
应用软件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编写的计算机程序。常见的有word、Excel、商品流通
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等。
高一信息技术教案 篇四
【课题】
制作一个多媒体贺卡
【课时】
1课时
【教法】
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材分析】
本课以任务驱动的形式介绍了制作多媒体贺卡的全过程。本课综合了第3单元和第4
单元的内容,将文字、声音、图片等多种媒体融合倒word20xx文件中,是对所学知识的总
结和应用。
【教学思路】
老师向学生展示多种贺卡(实际中用纸张制作的贺卡――网络中用flash制作的贺卡――
网络用word制作的贺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问题。学生带
着问题来学习教室课前准备的“‘多媒体贺卡的制作’学习网站”,最后制作一个多媒体贺卡。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掌握如何在word20xx中插入声音。
(2)、掌握艺术字的其他修改方法。
(3)、了解如何在word20xx中加入页面边框。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小组协作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一定的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
(1) 通过知道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协作探究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贺卡中声音的插入,艺术字颜色形状的制作。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4分钟)
老师说:“这个周末是母亲节,同学们准备给自己的妈妈准备什么样的礼物呢?”
学生说,鲜花、书……
老师说:“鲜花,书固然好,可是为什么不利用学过的知识亲手制作一个贺卡送给自己
的母亲呢?这样的礼物会更有意义。”
老师向学生展示自己用word制作的贺卡。同时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用word制作贺
卡需要的知识点,老师已经列出来了,每个小组学生相应的知识点,6分钟后每组派一名代
表上来解答老师的提问,其他组的同学学习其解决方法。
讲授新课:(30分钟)
1.学生打开老师课前制作的“‘多媒体贺卡的制作’学习网站”学习相应的知识点,不会的
地方,组内成员可以相互讨论,并且学生可以相互操作给学生看,老师在教室里巡视,解答
学生提出的问题。(5分钟)
附学习网站知识点:
1) 贺卡背景的制作
2) 贺卡中图形图片的个性化设置
3) 文字的动态效果
4) 贺卡中声音的加入
5) 贺卡边框的制作
6) 艺术字颜色形状等的制作
2.学生学习完后,老师向学生展示问题,每组派一名学生上来操作解答,6组完成后,
一个用word制作的多媒体贺卡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即可以学到其他的知识点,又可
以掌握多媒体贺卡的制作过程(5分钟)
老师说,刚才我让同学上来解答的问题过程,就是多媒体贺卡的制作过程,这个过程的
顺序是可以打乱的,下面同学们就利用你们刚才学到的知识点,参照刚才制作贺卡的步骤,
制作一个以母亲节为主要内容的贺卡。同学们需要的素材在teacher素材 文件夹里。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贺卡。老师在教室中巡视,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20分
钟)
学生作品展示:(6分钟)
每组将自己制作的作品在老师机上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同时需要进行一定的讲解,同时
如果下面同学有疑问,本组同学需进行解答。
教学评价:(3分钟)
学生分别给除本组外的其他5组打分,然后汇总,评出本节课的优胜组
老师总结:(2分钟)
通过本次多媒体贺卡的设计制作,一方面巩固掌握了word20xx的知识,另一方面锻炼
了学生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同时还加强了学生的互相帮助、协作探究的团队
精神。
单元概述 篇五
本章通过列举生活实例,使学生解信息及其特征,认识信息和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的
重要地位,使学生初步感受信息文化,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背景 篇六
当今信息技术社会,人们在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同时,也带来许多严峻的问题,如计
算机病毒日益泛滥、网络安全日益受到严重的威胁等。常见的有:个人计算机被病毒感染、
QQ号码被盗、个人电子银行安全性受到侵扰、智能手机也开始受到病毒的攻击等等,更为
严重的是计算机病毒发展方向转向整个网络的攻击等,这些都使人们应用网络受到严重的干
扰。尤其是病毒木马已经参与到战争、网络间谍开始利用病毒木马攻击控制国家网络安全等
已经关系到国家信息安全,信息战的硝烟已经早就开始了。这些现实的事例都给我们很多警
示。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青少年要树立网络信息安全的意识,了解病毒、防火
墙等网络安全方面的相关知识,知道保护网络信息的措施,并提高防范意识,养成安全从事
信息活动习惯。
高一信息技术教案 篇七
一、教材分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课选自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本《网络技术应用》第二章
第二课,共有三个知识点:分别是IP地址的格式、分类以及管理。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域名
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本单元将要学习的“如何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等知识的基础与铺垫,
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接下来我再谈谈对学情的理解:
1、在知识方面,高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储备,对计算机网络也有
了一定的了解,但存在着个体差异。
2、在技能方面,学生思维活跃,理解及操作能力也比较强,有很强的概括能力和抽象
思维能力。
3、在情感方面,学生求知欲望强烈,喜欢探求真理,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及授课学生的情况,制定本节课的三
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准确说出IP地址概念;完整复述IP地址的格式及分类方法,
能通过计算分辨出IP地址的类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生活实例直观感受IP地址的作用和便捷;通过小组讨论,
自主探究掌握IP地址的分类形式,并能正确辨别IP地址类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通过计算识别IP地址类型的学习乐趣,在进行自
主学习的过程中勇于克服困难,同时提高对网络技术应用的学习兴趣。
四、重难点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的难易程度,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能够理解IP
地址的概念,了解其格式组成以及分类形式;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学生能根据IP地
址的分类正确判断所属类型。
五、教学方法
接下来我来谈谈这节课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首先,依据新课改理念,我准备采用“任
务驱动”和“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同时,在授课过程中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用提问的形
式让学生进行思考,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
其次,新课改理念也提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
师的主导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会不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学习的方法进
行学习。
六、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新课环节,我打算采取视频导入的形式,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公安机关利
用计算机技术查获全国首例利用网络进行聚众赌博的案例。通过让学生复述故事,引导学生
思考公安机关破案的关键线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IP地址这个概念。
成功导入新课后进入到新知识探究环节。首先我会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IP地址”?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回答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总结IP地址的定义。
同学们对IP地址概念有大致的理解以后,我会设置一个小比赛,让他们查询自己计算
机的IP地址,并在黑板上记录最快完成的三位同学的IP地址,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之后,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书本内容,结合黑板上的IP地址,对应分析IP地址的组成特点,包括点
分十进制以及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同时,通过对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的探讨,引入IP地
址的分类这个概念。
下一步,我会先让学生阅读书本内容,总结归纳IP地址分类的依据和规律,让学生理
解IP地址各个类型的特征,A、B、C三种类型IP地址的网络号和主机号分别是如何规定的。
同时,让学生思考每个IP类型左起第一个字段的取值范围,A类地址作为范例,点明数值
取值范围涉及到二进制到十进制的转换,之后让同学们以此类推,进行B类及C类取值范
围的计算。
接着就是巩固提高环节,为了帮助同学们进一步掌握IP地址分类这个知识点,我会设
置一个练习题一三3.211.1.1,让同学们分析这个地址属于哪个类别,邀请学生作答,分析解
题的关键思路就是判断IP地址左起第一个字段的数值处在哪个类型的取值范围内。
紧接着我会给出第二个例题:192.256.10.1,让同学们分析IP地址是否正确,由此强调
IP地址每个字段的数值不能超过2的8次幂,也就是255。之后,我会对如何判断IP地址
类型进行总结。
最后就是小结作业环节,我首先会带着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知识点,包括IP地址的格
式组成和分类特点。然后采取首尾呼应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视频中,公安机关根据IP地
址进行破案的具体经过。同时布置这样一个任务:根据计算机教室的IP地址计算,让学生
回去思考一下此网络最多可以允许多少个节点?
七、板书设计
最后,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将采取简明直观的提纲式。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考官。
高一信息技术教案 篇八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在学生了解信息的概念及一般特征的基础上,本节课主要介绍信息技术的历史,以及发
展趋势,并分析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学习的影响。
二、教学对象分析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课程面对的是高一年级的新生,该年级的学生至少初中三年都接
触过信息技术课,大多学生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有独立的思维能力,接受知识能力较强,
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的学习,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够善
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各种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身边的信息技术的发掘和对信息技术的历史的探索,
让学生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内容、应用和发展,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初步培养学
生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习惯。
四、教学重点
1、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3、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五、教学难点
1、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各种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提问法、引导法,师生一起小结
等等。
七、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信息的四个特征?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这一节。首先,请大家用2
分钟的时间阅读本节课开头的一则资料回答问题:材料说明了什么?
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在游客生命处于危机的时刻,他们利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样的
方式得到救助?
学生1:手机。
学生2:利用手机的微弱信号,发出求救信息才得以脱险。
师生一起总结:这段材料说明信息及其信息技术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教师活动:
IT(InformationTechnology)
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
为信息技术。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在人类历发生过了五次的信息技术革命:
教师活动:给学生3分钟看书第6页,要求尽可能记住“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只选择两点来讲解,其余的在下节课通
过因特网、学生间互助、探究来学习)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教师活动: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实际上是从操作系统这个成面上来讲的。讲解DOS
和WINDOWS的区别。(简单介绍)
DOS实际上是DiskOperationSystem(磁盘操作系统)的简称。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基于
磁盘管理的操作系统。它是命令行形式的,靠输入命令来进行人机对话,并通过命令的形式
把指令传给计算机,让计算机实现操作的。因此,作为用户的我们要记忆大量繁锁的命令,
那样才能用好计算机。
WINDOWS:用的是GUI——鼠标/图形用户界面
人机交互图形化用户界面设计,以可视化的图形方式来呈现交互。
举例子:查找并运行。
WINDOWS如何实现(指定学生演示通过鼠标/图形界面操作)
DOS下如何实现(教师演示)
c:回车c:>dirc:>cdProgramFilesc:>ProgramFiles>dirc:>ProgramFiles>cdTencentc:>Tencent
c:>Tencent>dirc:>Tencent>
通过讲解、分析,让学生逐步感受到从DOS到WINDOWS是越来越好的人机界面。
(1)虚拟现实技术
应用:建筑领域、外科医生、军事领域
(2)语音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语音合成技术
应用:语音输入法、无人值守电话服务、专用语音直接翻译机。
(3)智能代理技术
OFFICE助手
可通过网络进一步了解相关概念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个性化手机个性化的电视节目选择
学生活动:看书上第九页资料1—3
3、越来越高的性价比
教师活动:8bit=1B;1KB=210B;1MB=210KB;1GB=210MB;1TB=210GB
教师活动:请同学注意观察教材第十页的表1-3。
学生活动:认真看书上的表
教师活动:从本张表你看出了什么问题?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师生小结:
年份越近的,性能越来越来好,价格越来越来低。
教师活动:由于书中列举的是20xx年以前的普通家用计算机的主要性能参数和价格,
可以为学生列举近几年的配置让学生了解。
三、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学生活动:辩论《信息技术的利与弊》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教师活动:面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要客观认识、扬长避短、合理而充分地发挥信息
技术的作用。
网络犯罪形式:
1)通过互联网末经许可便进入他人的计算机设施,破解他人密码,使用他人的计算机资
源;
2)通过网络向他人计算机系统散布计算机病毒;进行间谍活动,窃取、篡改或者删除国
家机密信息;
3)进行商业间谍活动,窃取、篡改或者删除企事业单位存储的商业秘密和计算机程序;
4)非法转移资金;盗窃银行中他人存款,进行各种金融犯罪等。
5)利用网络传播有害信息,对他人进行诽谤、谩骂、恐吓,制造谣言,传播假新闻,扰
乱社会秩序,传播淫秽、暴力、恐怖、迷信作品,毒害青少年;亵渎宗教,破坏民族团结;
进行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活动等。
教师活动:一起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内容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
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
空。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认识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主要是五次革命)和趋势(人性化和大众
化),也掌握了如何合理、科学和健康的使用信息技术。
板书设计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1)语言的使用
(2)文字的创造
(3)印刷术的发明
(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和发明和普及
(5)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
3、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3)越来越高的性价比
4、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避免沉迷于网络和游戏
五、课后任务:
教师活动:请同学课后准备下面的材料以备下节课用
1、利用因特网查找“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有关资料。
2、利用因特网,查找有关“虚拟现实技术”、“语音技术”、“智能代理技术”等的相关资料,
并进行随堂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课程标准 篇九
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以上内容就是为您提供的9篇《高一信息技术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本文发布于:2023-10-29 00:44: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5114401996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一信息技术教案(优秀9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一信息技术教案(优秀9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