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5则范文
第一篇:小学信息技术: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教材
信
息
技
术
(2019 —
0 2020 学年度 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信息技术教材
从身边简单的现象谈起,通过教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畅所欲言,
说出身边关于信息的现象、关于信息接收的方式、信息传递的方式、
以及常见的信息的处理工具,并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渗透,让学生
对信息、信息技术产生一定的兴趣和学好用好信息技术的愿望。
又由于这节课的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
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
然后归纳获得知识。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
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
惯。
通过身边的具体实例,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激励,体验成功,
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获取信息的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发学生对信息的关注,认识信息的
价值,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
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
的态度、积极主动获取信息的习惯,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信息的概念;
2.知道信息的接收和传递方式;
3.认识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
4.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设计
1.什么是信息?
对话引入:这节是什么课呢?
预设:电脑课或信息课。
师:对,电脑课,也是信息课。我们同学知道什么是信息吗?
a.谈话:老师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姓谢,谢谢你的谢。同学们
听到老师的介绍就知道老师姓谢,这就是一种信息,是声音的信息。
上课铃响了,告诉我们要上课的信息,这也是声音的信息。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师:声音的信息还有什么?
生讨论作答。[预设:声音的信息还有广播、电视、录放机发出的
信息。
c.谈话:人行道的红灯亮了,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d.问:生活中的信息还有哪些?
生讨论后作答。
书上文字,街上广告牌的文字,电视节目里的文字和各种图片都
向都我们传递着信息。
e.小结得出信息的概念:信息就是通过声音、文字和图片传送的
消息。
我们就生活在信息的世界里,信息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
2.信息的接收和传递
a.信息的接收
师:用耳朵可以听声音,耳朵是接收信息的重要工具;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师:用眼睛可以看文字、图片、自然现象,眼睛也是接收信息的
重要工具;
有学生举手发言,老师问询获得学生的反馈:
①手是接收信息的工具:因为用手摸一摸,你可以知道它是硬的
还是软的;
②鼻子是接收信息的工具:因为它可以闻出气味是香的还是臭的;
③皮肤是接收信息的工具:因为它可以知道是凉的还是热的;
④舌头是接收信息的工具:因为它可以尝出甜、咸、苦的味道。
问:你是怎么接收信息的?
①听广播;
②看电视;
递信息的呢?
学生思考探究作答:
①写信;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②跟同学讲话;
③打电话;
④发电子邮件;
想一想:从早上到现在,你用什么工具接收或传递了什么信息?
3.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
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有哪些呢?处理信息的工具包括收集信息的
工具、存储信息的工具、传递信息的工具。
师分别展示相应类型的图片,或自行讲解或请学生发言。
a.处理信息的工具,它可以用来收集信息,比如它可以把我们看
到的风景拍下来让其他人看。
[预设:摄像机、录音机。让学生发言并说明原因。]
b.存储信息的工具:磁带、磁盘、光盘、闪存盘等可以用来存储
信息。(根据学生的实际加以解释和总结。)
c.用来传递信息的工具:电视、电话、收音机、手机等。
d.计算机。
4.什么是信息技术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知道了什么是信息,那么你知道是什么是信息技术吗?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5.练习
你接触过哪些电子设备?它们为你带来了方便了吗?
你希望发明什么样的信息处理工具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更方便?
你还知道哪些信息处理工具?它们各有什么用途?
6.总结与评价
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一起说说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并对学习
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七、教学小结与反思
学生的见识是不可估量的,通过引导你可以挖掘和发现学生所蕴
藏的能力。本节课的亮点是通过与学生轻松的谈话教学,积极开发了
学生的思维,听到了学生精彩的发言。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中的适度引导是重要的,引导是学生从已知知识走向未
知知识的桥梁,是从形象世界走向抽象世界的纽带。
实例是重要的,实例是对抽象事物进行理解的依据。实例是老师
和学生之间共通的语言。摸拟机器人的语气,让学生在趣味盎然中初
没接触过电脑,对信息的概念更是知之甚少,本节课可以让学生了解
课程,了解身边的信息,了解信息的概念;从而了解所学的课程,树
立学好信息技术、用好信息技术的信心,并对信息技术产生积极的兴
趣。
三、设计思想
从身边简单的现象谈起,通过教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畅所欲言,
说出身边关于信息的现象、关于信息接收的方式、信息传递的方式、
以及常见的信息的处理工具,并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渗透,让学生
对信息、信息技术产生一定的兴趣和学好用好信息技术的愿望。又由
于这节课的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
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
获得知识。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
3.认识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
4.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设计
1.什么是信息?
对话引入:这节是什么课呢?
预设:电脑课或信息课。
师:对,电脑课,也是信息课。我们同学知道什么是信息吗?
A.谈话:老师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姓谢,谢谢你的谢。同学们
听到老师的介绍就知道老师姓谢,这就是一种信息,是声音的信息。
上课铃响了,告诉我们要上课的信息,这也是声音的信息。
师:声音的信息还有什么?
生讨论作答。[预设:声音的信息还有广播、电视、录放机发出的
声音等。]
师:除了声音,还有其他方式的信息。
B.谈话:路边的桃花开了,告诉我们„„春天来了(预设)。桃花
开了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现象也是信息。
拓展:闪电也是一种自然现象,闪电出现了告诉我们„„要下雨的
信息。下雪也是自然现象,下雪了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已经是冬天的
信息。
C.谈话:人行道的红灯亮了,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D.问:生活中的信息还有哪些?
生讨论后作答。
书上文字,街上广告牌的文字,电视节目里的文字和各种图片都
向都我们传递着信息。
E.小结得出信息的概念:信息就是通过声音、文字和图片传送的
消息。
我们就生活在信息的世界里,信息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
2.信息的接收和传递
A.信息的接收
师:用耳朵可以听声音,耳朵是接收信息的重要工具;
师:用眼睛可以看文字、图片、自然现象,眼睛也是接收信息的
重要工具;
有学生举手发言,老师问询获得学生的反馈:
①手是接收信息的工具:因为用手摸一摸,你可以知道它是硬的
还是软的;
②鼻子是接收信息的工具:因为它可以闻出气味是香的还是臭的;
③皮肤是接收信息的工具:因为它可以知道是凉的还是热的;
④舌头是接收信息的工具:因为它可以尝出甜、咸、苦的味道。
问:你是怎么接收信息的?
①听广播;
②看电视;
③接电话;
④听老师讲课;
⑤听别人说话;
B.信息的传递
问:我们已经知道了信息的接收方式,那么同学们是用什么来传
递信息的呢?
学生思考探究作答:
①写信;
②跟同学讲话;
③打电话;
④发电子邮件;
B.存储信息的工具:磁带、磁盘、光盘、闪存盘等可以用来存储
信息。(根据学生的实际加以解释和总结。)
C.用来传递信息的工具:电视、电话、收音机、手机等。
D.计算机。
4.什么是信息技术
知道了什么是信息,那么你知道是什么是信息技术吗?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重点解释传感技术:以小故事的形式叙说传感技术的应用。参观
科技馆时,里面有一个机器人,用手遮住它的眼睛,它会说:“呀,
谁蒙了我的眼睛,真黑呀!”摸它的手,它会说:“谢谢你这么欢迎
我。”摸左脚说左脚痒痒,摸右脚说右脚痒痒。
这就是对传感技术的应用。
5.练习
你接触过哪些电子设备?它们为你带来了方便了吗?
你希望发明什么样的信息处理工具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更方便?
你还知道哪些信息处理工具?它们各有什么用途?
6.总结与评价
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一起说说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并对学习
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七、教学小结与反思
学生的见识是不可估量的,通过引导你可以挖掘和发现学生所蕴
藏的能力。本节课的亮点是通过与学生轻松的谈话教学,积极开发了
学生的思维,听到了学生精彩的发言。
课堂教学中的适度引导是重要的,引导是学生从已知知识走向未
知知识的桥梁,是从形象世界走向抽象世界的纽带。
实例是重要的,实例是对抽象事物进行理解的依据。实例是老师
和学生之间共通的语言。摸拟机器人的语气,让学生在趣味盎然中初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2、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能说出微型计算机的主要硬件设备的
名称及各自的功能;
3、掌握解微型计算机外部设备之间的连接,能说出机箱后面板板
各个接口作用;
4、了解计算机软件及其作用,能总结出计算机系统的构成;
5、了解计算机的应用;
6、能用各个单独硬件组装微型计算机。过程与方法:
通过例证计算题的一般步骤,初步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小组
互助合作探究微型计算机硬件的组装过程,掌握外设连接,了解常见
硬件设备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计算机的功能特点,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工具性的正确
认识;
2、通过了解计算机的原理,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兴趣;
3、通过组装微型计算机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激发学
生学习信息课的兴趣;
4、正确认识计算机的功能应用,养成良好使用习惯。学情分析
关于教材:本课是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二课,在第一课介绍信息及
重点难点重点:
1、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2、学会组装家用计算机。难点: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4教学过
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贴近实际,引入新课(约1.5分钟).教师:播放视
频(迈克买电脑)学生:观看
【设计意图】:贴近学生实际便于新知识引入
教师:提问:“迈克家的电脑买了很久了,他想换新的,你能帮
忙么?” 学生:回答,说出方法
【设计意图】:贴近学生实际便于新知识引入
教师:“有的同学回答要升级某些部件,这个忙帮的好,可是要
帮好这个忙大家还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首先先了解一下电脑的外
部组成”,展示电脑外观的图片提问学生各个部分名称。
学生:回答教师所指各外设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识与新知识进行链接,掌握学生知
识底蕴
教师:对回答进行点评。提问:“看来大家知道的还不少啊,刚
才是计算机外部设备的名称,你想具体深入对计算机了解么?”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继续引入新课
活动2【讲授】了解历史,夯实基础(约2分钟).教师:提问:
“我们知道古人是没有计算机的,甚至连简单的计算器都没有,那他
们是怎么进行计算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回答“算盘”等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引入计算机发展史
教师:简单点评学生回答,展示ppt并讲述从结绳计数到算盘,
引出当今计算机是以冯诺依曼结构为模型的,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等
内容。
学生:倾听,记忆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解说,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同时宣扬中国文化
教师:提问:“那从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发展到现在一共几代计算
机呢,分别是什么?,大家看书了解一下”
学生:看教材进行学习回答“计算机发展到现在总共经历了四代”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简要介绍每代的特征 学生:
共同回答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记忆知识
活动3【讲授】简单例证,了解原理(约4分钟).教师:提问:
“刚才我们了解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你知道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么”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引入原理
教师:提问:“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做一道算术题,1+1等于
几?” 学生:回答“2“
【设计意图】:多个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
教师:“那这个算术的过程是怎样的?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 学
生:小组讨论,回答
【设计意图】: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师: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
点评,说出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耳朵听到教师的问题,把问题送到大
脑,大脑进行处理,得出结果,把答案通过嘴说出来,这就是计算机
的工作原理(信息输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
学生:理解教师例证的意义;阅读课本16页,理解计算机的工作
过程 教师:参照ppt更进一步解释计算机工作过程 学生:倾听,理解
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设计意图】:由浅入深,加深对枯燥内容的理解
教师:提问,耳朵、大脑、嘴,对应计算机的什么部分呢? 学生:
小组讨论,回答,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 教师:展示ppt,提问常见输
入设备和输出设备有哪些 学生:回答,键盘鼠标显示器等
【设计意图】:熟悉的事物,加强与知识的联系
活动4【讲授】布置任务,明确方向(约0.5分钟).教师:提问,
想不想把外设组合一起 学生:回答
教师:布置任务:
1、初级任务:学会主机与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外设的连接,掌
握后面板各个主要接口的作用;
2、超级任务:记住主板、cpu、内存、硬盘、显卡等各个部件名
称,会组装微机。
学生:倾听,了解任务内容,选择任务,明确小组成员分工 【设计
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活动5【活动】动手操作,连接外设(约5.5分钟).教师:到学生
小组中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任务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18-21页、浏览专题微课,在小组合作探究
的基础上完成外设的连接。【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通过连接过程中熟悉外设,理解机箱后面板接口作用;小组成员互相
帮助,加强合作意识。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
活动6【测试】演示检测,加深了解(约3分钟).教师:“那组
同学愿意上来给同学演示一下连接的过程?”
学生:演示者负责演示其他同学观看 教师:提问机箱后面板各接
口作用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提问,帮助学生记忆,检查学习效果,
通过演示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也检测学习效果。
活动7【活动】团结合作,组装零件(约20分钟).教师:到小组
中,指导学生组装零部件 学生:通过学习微课或者阅读课本18-20页
等方式,小组合作完成主板、内存、硬盘、显卡、光驱等机箱内部设
备的组装,并记住他们的名称
教师:对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解释
【设计意图】真实感受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培养学生养成小组合
作、集体探究的意识;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
活动8【讲授】 了解应用,正确认识(约1分钟).教师:提问
“刚才我们亲身体验了组装一台微机的过程,那你知道它都能干什
么?”
学生:回答
教师:简要点评,说出一些计算机的功能,同时强调学生要养成
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教师:阐述计算机的分类 学生:倾听、思考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功能的强大,帮助学生树立对
计算机功能的正确认识 活动9【活动】共同学习,了解系统(约3分
钟).教师:实物解释硬件的概念,提问:“是不是有了硬件,计算机
就能工作了呢?”
学生:自由发言,回答
教师:“对了,还需要有软件才能工作”
【设计意图】使概念清晰,强调软硬件结合计算机才能工作 教师:
展示ppt,讲解软件知识,播放微课(计算机系统组成)学生:观看、
倾听、记忆 教师:展示计算机系统组成结构图 学生:大声读出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系统
组成
活动10【活动】总结归纳,完善提高(约4分钟).教师:请学生
总结从知识技能、情感体验等方面进行本节课学习过程的总结
学生:发言,向其他同学和老师分享自己的心得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培养语言表
达能力 教师:进行评价,总结本节课学习情况 学生:倾听、思考
【设计意图】激励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活动11【作业】布置作业,知识升华(约0.5分钟).教师:布置
作业:
1、记清计算机系统结构图;
2、通过上网查找、去电脑城询问等方式,设计出1000元、2000
元、3000元的电脑升级配置清单
教师:建议学生可通过上网或实际询问方式完成 学生:观看、倾
听
【设计意图】与实际结合,巩固所学知识,锻炼学生社会能力,
拓展学习效果
第四篇:读书笔记《信息处理技术与工具》
《信息处理技术与工具》
姓名:朱明薪
学号:10411037
第12章 信息处理概述
12.1信息处理基础知识
12.1.1信息的概述: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变化和特征的反映。
1
2。信息是知识;
3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并对客观世界产生
影响的数据。12.1.2 信息处理及其全过程
1为了保证收集的质量:准确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实效性原则。
2信息收集方法:社会调查、建立情报网、战略性情报的开发、从
文献中获取信息。
3.信息分类:用途分类:决策信息、预测信息、统计信息、行政
信息、控制信息、反馈信息、销售信息、计划信息、管理信息、经济
信息。
3.信息加工
(1)信息加工的概念:是将收集到的信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
进行分类、分析、整理、编制等,时期具有可用性,信息加工时信息
得以利用的关键。
(2)信息加工的内容:1分类 2比较 3综合 4研究 5编制
(3)信息加工的方法:统计分析法
(4)信息加工的方式:手工方式和电子方式;
1:手工处理的方法:划记法、抄录法,折叠法、卡片法。
2:电子计算机的加工过程:选择计算机、资料编码、选择计算机
软件、数据录入、数据加工、信息输出、信息存储。
4.信息传递:流向不同:单向传统、反馈传递和双向传递:信息
量的集中程序不同分:集中和连续:按传递范围或与环境关系的不同:
内部传递和外部传递。
5.信息存储的注意:A存储的资料要安全可靠;B对于大量资料
的存储要节约空间;C信息存储必须满足存取方便、迅速的需要,则
将给信息的利用带来不便。
12.1.3 信息系统的概念:
1信息系统是对信息进行,必要时能向有关人员提供有用信息的系
统。
2信息系统的目标: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整和控制。
3信息系统包括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
12.1.4 信息系统的发展
3(1971___1980);
4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发展(1980年至今)
1执行信息系统----用于支持领导岑的决策
2战率信息系统-----用于在竞争中支持战略决策;
3计算机集成制吵系统
3专家系统和其他基于知识的系统。
(1)执行信息系统EIS又称总裁信息系统,是专供高岑决策者使
用的系统。
(2)战略信息系统是一种把信息技术作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竞
争武器和主要手段的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是微电子技术革命的结果,他由计算机、自动化和通信3
类高技术组成。开发战略信息系统的关键一步是收缩并确定企业战略
机会。
(3)计算机集成执照系统;
(4)专家系统;
(5)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与发展(信息资源的 3 个基本要素是信
息的生产者、信息和信息技术。
信息资源管理的特征:
1强调信息管理不能单靠技术因素,必须重视人文因素;
3强调信息商品和信息经济的概念;
3突出在组织中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
4强调信息的战略管理和高岑管理。
12.1.5信息系统的类型
信息系统被分为作业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
1作业信息系统:作业信息系统由业务处理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和
办公室自动化3部分组成。
(1)业务处理系统
(2)过程控制系统(主要指用计算机控制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
(3)办公自动化系统
2管理信息系统包括:1信息报告系统 2决策支持系统3执行信息
系统
12。.1.6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1管理信息系统及其特点:((3)有预测和控制能力;(4)面
向决策。
2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是指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及其各组成部分
之间的关系。
(1)管理信息系统的参次结构分为作业管理、管理控制和战略管
理。
(2)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
(3)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结构:是指将参次结构和功能结构按一
定方式结合而成的一种
管理信息系统。
3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对企业的影响。
管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结
合在一起形成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被称为是21世纪的管理系统。
12.2 数据处理基础知识 包括数据的收集、分类、排序、组织、
运算、输出等数据处理。
12。.2.1数据处理概念
信息是经过加工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其目的是:
(1)把数据转化成便于观察分析、传送或进一步处理的形式;
(2)把数据加工成为正确决策有用的数据;
(3)把数据编辑后存储起来,供以后使用。
数据处理的基本内容:数据收集、转换、分类、组织、运算、存
储、检索、输出。电子信息处理系统EDPS又叫事务处理系统TPS。
12。.2.2 数据处理的方式:成批处理和联机实时处理。
12。.2.3 数据的收集和输入
1数据的收集:
(1)收集数据的正确性;
(2)收集数据的时间性;
数据来源:一是已建立的数据源;二是从实际系统中获取。
2数据的输入:
(1)传统的是:从原始单据上获取、数据被转换成机读形式、直
接输入设备。
(2)数据自动化输入
(3)电子数据交换
12。.2.4数据组织
数据组织是把数据按照便于计算机处理的形式组织起来。其目的
是对数据进行有效地管理。数据结构是指数据在外存和内存的组织,
包括存储结构及操作方法。
1数据组织的岑次:
(1)数据项;
(2)记录
(3)文件(记录变长的原因:不同记录数据项的长度不同;不同
记录的数据项数目不同。
(4)数据库
2数据间的描述形式:
(1)数据的物理描述;
(2)数据的逻辑描述。
3数据的物理组织
(1)顺序的数据组织:实用与在要求按顺序将存储的许多记录打
印成报告;文件记录的数据量大,而每一运行需要处理少量记录的情
况。
(2)直接的数据组织
4数据的逻辑组织:是对相关记录进行逻辑编排。
12。.2.5文件组织
文件的组织方式是要有顺序文件、索引文件和直接存取文件
带有索引表的文件叫索引文件。其在存储器上分为索引区和数据
区。
12。.3信息安全
12.3.1信息安全及其基本特征
A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保密性是为保障信息仅仅为那些被授权的人使用;
完整性是为保护信息及其处理方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可用性是为保障授权使用人在需要时可以获取信息和使用相关的
资源。
B信息安全的基本要素:
机密性是确保信息不暴露给未授权的实体和进程
完整性事只有得到允许的人才能修改数据,并能够判处数据是否
被篡改;
可用性是得到授权的实体在需要时可访问数据;
可控性是可以控制授权范围内的信息流向及行为方式
可审计性是对出现的安全问题提供调查的依据和手段。
12。.3.2安全威胁
安全威胁是指莫个人、物、事件对信息资源的保密性、完整性、
可用性或合法性曹成的危害。
12。.3.3影响数据安全的因素:内部、外部。
12。.3.4数据加密与解密
按作用不同数据加密技术分为:数据传输、存储、完整性的鉴别
以及蜜月管理技术。密钥加密技术分为对称密钥体制(仕人密钥加密)
和非密钥体制(公开密钥加密)。
数据加密技术可分为对称性加密、不对称加密、不可逆加密。
1对称加密技术
2非对称加密技术
3密钥管理:(1)密钥产生;(2)密钥备份与恢复;(3)密钥
更新
12。.3.5数据备份与恢复
备份数据时应注意的:
(1)重要数据要定时备份,时间不要太长
(2)利用数据压缩技术
(3)使用时要口令、加密技术、数字签名等
(4)系统运行日志是对每个文件进行修改的记录,包括修改前与
修改后
(5)要备份数据的存储介质
(6)定期检查备份数据的有效性
12。.3.6文件存取控制
它是用来解决文件保护,保密和共享3个问题。
1存取控制矩阵和存取控制表(二维矩阵)其特点便于管理。
2用户权限表
3使用口令(优点是占空间少,方便;缺点是保护能力弱,改口令
不方便)
4使用密码(优点是保密性强,缺点是需要编码技术)
12。.3.7文件保护和保密
1文件保护是防止文件因用户操作系统或系统故障而受到破坏。
2文件加密:
文件加密与保护的不同是文件保护是防止文件被破坏,而文件的
保护是防止不经文件拥有者授权二窃取文件。
常用文件保密措施:隐蔽文件目录,设置口令,和使用密码。
3文件共享
包括不允许同时使用和允许同时使用。
第13章 信息处理法律法规
13。.1知识产权
13。.1.1知识产权的概念: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名称
标记权、资质不正当竞争,而不包括科学发现权、发明和其他科技成
果。
13。.1.2知识产权分类
1工业产权;2著作权
13。.1.3知识产权的特点:无形性、双重性、确认性、独占性、
地域性、时间性
13。.1.4我国保护知识产权的法规
13。.2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13。.2.1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主体:公民和法人等其他组织
13。.2.2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客体:
是指著作权法保护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范围。
1计算机程序
2计算机的文档
13。.2.3计算机软件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条件:
1独立创作
2可被感知
3逻辑合理
13。.2.4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权利:
包括著作人身权、著作财产权、著作权的形使
1计算机软件的著作人生权: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
2计算机软件著作财产权;而其软件著作权享有:使用权、复制权、
修改权、发行权、翻译权、注视权、信息网络转播权、出租权使用许
可和获得报酬权、转让权。
3软件合法持有人的权利
4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行驶:
A软件经济权利的许可使用:独占许可使用;独家许可使用;普
通许可使用;法定许可使用和强制许可使用。
B软件经济权利的转让使用
5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保护期:是至产生完成之日,保护期为50
年。
13。.2。5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的鉴定
1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侵权行为:10种
2不构成计算机软件侵权的合理使用行为:软件合法获取;合理使
用要少量;使用目的要具有商业营业性。
3计算机著作权软件侵权的识别:技术性、依赖性、多样性、运行
性。
13。.2.6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法律责任
1民事行为
2新政责任
3刑事责任
13。.3计算机安全条例和法规
13。.3.1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13。.3.2有关计算机机房的国家标准和规定
13。.4互联网安全的法律法规
13。.4.1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方法
13。.4.2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一.总则
二.安全保护责任
三.安全监督
四.法律责任
五.附则
13。.5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
1总则
2安全保护制度
3安全监督
4法律责任
5附则
第五篇: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信息工具知多少》教学设计
第1课
信息工具知多少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信息,初步认识常用信息工具和用途,了解电脑的
基本组成部分以及各部件的主要用途。
2.通过讨论、演示、直观操作相结合,在活动中体会电脑工具的
强大功能和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会用好电脑的信心。
【教学重点】
了解信息工具的多样性和电脑的基本功能。
【教学准备】
课件和视频资源
【教学设计】
谈话:关于信息技术课程,你知道什么?
一、活动导入
1.找信息(什么信息?)(板书:信息)
课件:古诗《梅花》王安石----文字图片眼睛看
冰块----实物触摸感知
光头强的声音---声音耳朵听
2.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发现,生活中的信息会以各种方式存在,
如文字、声音、图片……,这些我们能获取的知识或消息就是信息。
二、探究新知
3.老师也喜欢《熊出没》的故事,在哪儿能得到它的信息呢?
学生:电视、图书、电脑等。
教师:书籍、电视、图书、电脑……都是我们承载信息,获得信息、
处理信息的工具,生活中的信息工具还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探讨《信
息工具知多少》(板书补全课题)
4说一说,身边的信息工具有哪些,分别有什么用途?
组织学生交流并小结:通过交流,我们发现信息工具是多种多样
的,并且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智能化。
5.说一说下列信息工具的名称和用途。(课件)
直尺、算盘、录音机、电子称、身高体重计、电话、电脑等。
6.你认为哪个信息工具的功能比较强?(电脑是强大的信息工具)
电脑为什么是强大的信息工具?它能做什么?
(浏览信息、搜索信息、交流信息、制作动画电影、存储信息等)
7.电脑这么强大,生活中哪儿用到了电脑?
(实物或课件展示:台式机、笔记本、平板、智能手机、导航仪、
ATM机、CT机……)
8.于电脑?你还想知道它的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9.电脑的组成。电脑由哪些设备构成,它们的功能各是什么?
学生自学小秘笈,并进行总结:
主机----相当于人的大脑,能处理信息
显示器----相当于人的脸,显示电脑里的信息
键盘鼠标----相当于人的手脚,可以指挥电脑
10.完成课本“练一练”
11.电脑用完了怎么关机,谁能说说?做给大家看看。
单击“开始”菜单----选择“关闭计算机”----单击“关闭”,然
后关闭显示器。
三、总结拓展——“我来说”
这节课你了解到什么知识?还有什么收获?
四、课下拓展——新视窗(二选一)
课下查找整理,信息工具如何推动人类发展的?
发挥你的想象力,未来的信息工具是咋样的?
本文发布于:2023-10-28 23:37: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85074491995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小学信息技术: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5则范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小学信息技术: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5则范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